1. 怎樣上好小學語文課.ppt要素.ppt
對於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語文課,是我一直深思的一個問題,同時也是我不斷探索追求著的目標。曾經聽過一位教師上的公開課,她不經意流露出的灑脫與豁達、淵博與靈秀、從容與大度,她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語一字、一動一靜無不深深吸引著每位學生和台下聽課的老師。我想:這樣的課才是好課,這樣的老師才是使學生終身難忘的好老師。那麼究竟呢? 一、 注重平時自身知識修養。 文學作品是語言的藝術,是運用語言的精華,通過文學作品學習語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所以,語文課本中選編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在通過這些文學作品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也就培養了學生的一定的文學素養。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應該具備中外文學史方面的知識、文學理論知識、文學創作知識、文學批評知識等。教師文學素養高,文學知識深厚,語文課就會上得生動活潑,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就會很快地提高。相反,教師文學素養低,文學知識淺薄,學生就很難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應有的教育。一節上得好的課不是因為處理教學的技巧,而是由任教老師的學識、思想、境界決定的。你對課文的理解有多深,你對語言文字的挖掘就有多深。而對課文的理解能力直接取決於老師的文學修養。沒有深厚的文學修養,沒有過人的理解能力,沒有博覽群書的「厚積薄發」,是教不出精美絕倫的語文課的。因此,每個語文老師都應該博覽群書,涉獵到各個領域,讀文學大家的文學作品,讀兒童文學作品,讀古代的文學經典,讀教育經典。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解放思想、充實自我、教好語文。其次要具備豐富的語文專業知識,即語言應用學方面的知識。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即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對語言發生的規律、語言學的理論、現代漢語聽說讀寫知識、邏輯學知識等有比較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教師還必須隨著時代的需要,隨著教材的更新,不斷學習,不斷擴充自身的知識,惟有這樣,才能具備比語文教材更精深和更為廣闊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每一部分的意義、地位和作用,才能居高臨下,正確地處理教材,深入淺出,把道理講得通俗易懂,才能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能力,開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真正上好語文課。 二、 課前深鑽教材,認真備課,確定學習目標。 不同的老師,受不同教育思想的影響,對教材的認識、理解領悟全然不同,對教材的駕馭、使用就更有天壤之別。課改理念主張「用教材教」。「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因此,我認為教材是教學的載體和根本,鑽研教材是備課的基礎。認識新教材,讀懂新教材,鑽研新教材,才能把《課程標准》落到實處。我們現有的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最根本、最主要的資源,也是師生對話、生本對話的「橋梁」。充分地利用教材,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是新課程的基本主張。我們說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我們依據課程標準的理念,要從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手解讀教材,工具性包括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即:字、詞、句、段、篇和聽、說、讀、寫;人文性是從大語文觀來講的,即:教材中所滲透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念、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等。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它是按照知識的邏輯點來編排的,承載量大,包含很多的知識點,需要我們去挖掘,去鑽研。鑽研教材要掌握「四點」,即抓住「特點」、把握「重點」、找准「難點」、剖析「疑點」。「特點」是指每篇文章本身的特色、風格,包括文體、結構、語言上的特點等;「重點」是指教材中對學生學習和理解起主要作用的部分;「難點」即為學生不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難的部分;「疑點」指學生閱讀後,僅從表面理解,深究下去可能產生的疑問和歧義。這樣才能有清晰的教學思路。 有了教學思路,就要確定正確的學習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質量指標所作的基本規定,是新課程為描述學生學習行為變化及其結果所提出的三個功能性基本要求,簡稱「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學會;過程與方法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會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難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樂學。蘇霍姆林斯基曾經精闢地指出:「只有當知識在變為個人信念,變為人的精神財富,從而影響到他生活的思想方向和勞動、社會積極性及興趣時,知識的獲取過程和知識的深化過程才能成為智育的要素。世界觀的形成乃是智育的核心。」新課標倡導對教與學的情感體驗、態度形成、價值觀的體現,是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基礎上對教學目標深層次的開拓。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活動是在知識、情感兩條主線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下完成的。知識往往是通過情感這個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學生接收。因此,只注重知識的講解,忽視感情交流的教學,就像人只用一條腿走路,這樣的教學要取得理想效果是很難的。任何割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教學都不能促進學生的健全發展。 在備課時,
2. 如何正確利用ppt教學小學語文
如何正確運用多媒體課件才能達到預期或更好的教學效果呢?我認為運用多媒體課件的目的是使教育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那麼什麼是最優化?講的通俗一點就是在同樣的條件下,同樣的時間內使學生學得更多、更快、更扎實.最優化的標准有兩個:最大效果和最少時間.多媒體課件不是電化教育的全部內容,更不是教育的全部內容.一、用多媒體課件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多媒體課件有生動、豐富、即時反饋等特點,可以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能夠按照教學過程給學生提供知識內容,舉例說明、進行演示、反復學習,這些更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提高教學質量.1、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課件能夠將授課內容以大綱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節省教師書寫板書的時間,以便有更多時間進行講解,與學生交流,教師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和支配更多的信息資源,增大了教師對教學資源的控制范圍,並且為教師控制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幫助,另一方面,能呈現形象的視聽覺刺激,以起到突出重點,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作用.生動活潑的畫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學生學習內容的印象和理解;多媒體課件還能使教學內容一目瞭然,使學生很自然的抓住重點、難點.據對我校班級課件使用情況調查顯示:多數同學認為,自從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以來,老師上課生動了許多,課堂氣憤活躍了許多,而且豐富的畫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聽課效率提高了許多.2、清晰呈現教學內容教師通常有這樣的體會:在課堂教學中,有許多傳統媒體所不能完成的任務,例如在講解比較抽象的知識、以及人類肉眼所不能接觸到的微觀世界等,過去教師在講解時往往感到力不從心,而今天多媒體就解決了這個問題.當然,除了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一些不足之外,多媒體課件還可以對原有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逼真的展現出來.3、適應學生個別差異,實現因材施教現在有很多學校已經開放了聲像閱覽室,也在Internet上共享了多媒體教學資源,這都使學生有了更多學習的機會.對於一些在課堂上不能正確理解的問題有了更好的解決途徑.同時,大量的資源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廣泛的學習.真正達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二、利用多媒體課件要注意與傳統媒體相結合多媒體課件是現代教學工具中的一個重要工具,但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注意與傳統教學媒體相結合,進行教學媒體選擇時應從哪些因素上加以考慮呢?1、學習者特徵因素 學習者的特徵是教學媒體選擇中必須考慮的因素.其中包括學習者的年齡心理特徵、認知結構、知識經驗等.同一特徵的學習者在使用不同教學媒體進行教學時,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選擇和運用多媒體課件時應當充分考慮和估計學生方面的特徵因素.再來看一下我們的調查結果: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老師的課件太死板,太單調.這表明我們的學生現在的心理特徵是對新、奇、特、動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就要投學生所好,通過興趣的調動來表現所期待的學習行為,新、奇、特、動的事物比較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必須把握好這個「度」,過分的追求新、奇、特、動必將起到反面作用,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對意志力弱、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觀察問題能力不強的、性格還很不穩定的小學生.2、依據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媒體利用媒體進行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達到優化的教學效果,因此無論是現代媒體還是傳統媒體,只要是能達到優化的教學效果就是針對於這一教學內容來說最合適的媒體.3、從擁有的教學媒體資源方面加以考慮教學過程中選擇媒體僅僅看教學媒體的特性和功能是不夠的,還應從學校實際出發,盡量選用教學效果好,成本相對小的教學媒體.另外,還應從教師運用操作教學媒體的能力出發,選擇和運用與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多媒體課件.
3. 怎樣上好小學語文課.ppt
在小學語文抄教學的前沿襲風雨兼程了十幾年,從一開始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覺到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猛醒,期間的摸爬滾打,積淀的是一點點的怎樣上好一節語文課,怎樣
才能成為一個被人尊敬的小學教師的經驗。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有這樣一句話:
「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
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
」是的,
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
於是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
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
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我覺得語文課堂應該是情感的課堂,一位語文教師要善於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
才能演奏出一個又一個動人的難忘的樂章!
4.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第一課時.ppt
介紹自己,給學生講講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多讀書,講講你的這一年的計劃,學生要做到的等等,讓孩子自己介紹他的學習方法-------
5. 如何培養小學語文核心素養PPT
試談語文核心素養及其培養
一、 對幾個概念的理解
要談「語文核心素養」,必須釐清幾個概念。
什麼叫「素養」?素,可以理解為本色、本質;養,可以理解為修養、教養、培養。素,側重先天的內在遺傳基因,個性特徵,性格傾向;養,側重後天的外在教育、文化熏陶、生命歷練。「素養」,就是指個體在遺傳基因的物質基礎上,受後天教育、培養而獲得的能力和修養。
什麼叫「核心素養」?這是一個嶄新的概念,首次出現在教育部印發的《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核心素養」被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9大素養,即:「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
什麼是「語文核心素養」?《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把「語文核心素養」分解為四個維度: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我認為所謂「核心素養」一定是最基礎、最主要、最本質的素養,它是具有生長力的素養,是種子素養。基於這樣的認識,我認為「語文核心素養」可提煉為語言能力和人文修養。
語文關鍵能力就是語言能力,一個人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語言生動,感染力強,我們就可以說此人具有很強的語文素養。就像魯迅先生所說:「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思維能力可整合到語言能力中,因為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是思維的載體。如果一個人語言條理性強,語言深刻犀利,那麼我們就可以說,此人思維具有條理性和深刻性。如果某人語言混亂,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後語,我們就可以說此人思維混亂,沒有條理。語言是思維的表現,是思維的外在特徵,它們倆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可整合為人文修養。如果說語言能力是語文關鍵能力的話,那人文修養就是語文的必備品格。人文修養為語言能力導向,為語言能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二、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是什麼?
人文修養包含三個維度:
其一為,情感、態度、價值觀。看一個人語文核心素養,首先要看他(她)喜不喜歡語文,對語文有沒有興趣。有了興趣,有了愛好,他(她)就會樂此不疲,其樂無窮。錢理群先生說過:「興趣使人優秀,任務只能讓人合格。」冰心先生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有了愛,就有了動力,就有了樂趣,就有了時間,就有了積淀,就有了底蘊,就有了生長,就有了成就……
價值觀為能力導航。所謂價值觀,通俗地講就是是非好壞的判斷與選擇。國家現在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對原先沒有價值判斷或混亂價值觀教育的糾正。有一陣子,教育界提倡多元價值,甚至是沒有價值取向,結果導致學生是非不分,好壞不分。譬如老人倒在馬路上,年輕人不敢去扶起;以為賺到錢的就是成功人士等等,這些錯誤價值導向對青少年貽害無窮。中國幾千年語文教育強調「文以載道」,這里的「道」就是價值觀。我們可千萬別把老祖宗優秀的傳統丟棄了啊!
其二為,審美情趣。審美情趣,是審美主體欣賞、鑒別、評判美醜的特殊能力,包含審美知覺力、感受力、想像力、判斷力和創造力。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什麼是美,卻見仁見智。在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首先要讓學生分辨什麼是美,什麼是丑?不能以怪為美、以奇為美、以俗為美,更不能以丑為美。那什麼是美呢?我以為「真」是美。真善美,真是前提,如果失去真實、真誠、真理,美就沒有了基礎。一切假的東西都不是美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當今社會假貨泛濫,假唱為榮,以假充真,假話連篇,怎麼得了?真是底線,是美的保證。善也是美。一切善舉皆為美行!善良是美德,培養一個善良的公民,勝過一百個高分數的「精緻的利己主義」,我們要為學生點滴的善行點贊,同情弱者,公平正義,見義勇為,懷有惻隱之心,不獻媚,有風骨的好人都是美好之人。
「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要培養孩子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去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如果人人具有美的眼睛,美的心靈,美的雙手,那我們的世界將是多麼美好!
其三為,文化底蘊。一位具有語文核心素養的人,必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底蘊是個大概念,就語文學科來說,所謂文化底蘊,就是一個人對古今中外一切經典文化的積累程度。作為一名語文人需要什麼文化底蘊呢?
需要經典詩詞的底蘊。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是詩歌養育了中華民族。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詩教,讓人溫柔敦厚,讓人文質彬彬,讓人「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詩使人靈秀,讀詩長大的人內心靈動,外在秀美。一個氣質高雅、溫柔敦厚的人群組成的民族,是多麼優秀的民族啊!
需要文學名著的底蘊。文學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民族精神和靈魂代言人。《西遊記》培養孩子無限的想像力,「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天馬行空,騰雲駕霧,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既可三頭六臂,也可長生不老;既可飛行三界,又可暢游龍宮;少年奇妙的想像力就在一部《西遊記》中被熊熊點燃。《水滸傳》培養了學生公平俠義精神,「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三國演義》為學生們塑造了一位智慧化身的諸葛亮,無數少年讀了《三國演義》後夢想自己成為「羽扇綸巾」的孔明,神機妙算,決勝千里。《紅樓夢》更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一部《紅樓夢》說盡了人間百態,它既是中華文化學,也是人性學;既是愛情小說,也是人情學;既含建築學,也含服飾學、烹飪學、醫葯學、詩詞學……《紅樓夢》就是一部包羅萬象的獨立「紅學」。文學名著就是為學生的文化奠基,為學生的精神著上亮麗的底色。
需要文哲史的底蘊。古人講,文哲史不分家。文學是人學,文學是人類社會的形象圖說。哲學是萬學之學,指導一切科學,充滿著好奇、疑問、探究與智慧。哲學就是追求智慧、熱愛智慧的學問。歷史充滿智慧,讀史使人明智;文學充滿智慧,文學給人靈感,給人想像,給人真善美的啟迪。當文哲史融為一體時,就讓我們的心靈充盈智慧的光芒。
語言能力包含兩大維度:
其一為,說寫表達的維度。語言能力強,首先表現在說寫能力強。論說,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妙語連珠,繪聲繪色;論寫,文思泉湧,妙筆生花,下筆如神,趣味橫生,一揮而就。這就是語言能力強的表現。
說為口頭表達,現代社會特別重要。短則三言兩語,擊中要害,畫龍點睛;長則洋洋灑灑,不枝不蔓,扣人心弦。口語強調短句,強調清楚明白,強調抑揚頓挫。
寫為書面表達,書寫要有讀者意識。要讓別人喜歡讀,有趣味,有意思;要讓別人讀得明白,要圍繞主題,通俗流暢;要讓別人讀得有滋味,要強調表達的藝術性,或含蓄,或詼諧,或風趣,或莊重,讓讀者彷彿「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其二為,聽讀吸收的維度。聽得懂別人的話是一種能力。要聽得懂別人話里的意思,還要聽得懂別人話外的意思。要能捕捉別人話語的主要信息,聽一場報告、一次講座,你要能把主要精神,主體綱要提煉出來;還要有較強的復述能力,聽一則故事、一段評書,能轉述,能創造性復述,這是莫言、胡適等語文大家少年練就的童子功。
讀懂各類文章更是重要的語文能力。讀詩歌,能讀懂詩歌內在的情志、意境;讀散文,能抓住文眼,提領而頓;讀小說,能在情節發展中讀出人物性格,讀出人物形象;讀現代說明文,能抓住要點,明白原理,依章操作。文有三味,「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我們要真正領會「詩書滋味長」的悠遠意味。
三、培養核心素養的一般策略有哪些?
1. 重視閱讀
閱讀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在日常教學中怎麼重視閱讀呢?
第一,要重視課內閱讀。課內閱讀首先是指教科書閱讀。教科書是編者精心選編,大多文質兼美,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潛心閱讀,細心品味,化人為己。
關於教材閱讀我有一個建議:切忌泛泛而讀,要抓住一點,深入開去。譬如讀《李時珍夜宿古寺》,就讓學生領悟環境描寫的妙處;讀《煙台的海》,就讓學生學習打比方,描寫一處的風景;讀《第一朵杏花》,就讓學生練習人物提示語的運用。如此長期堅持,學生必然收益頗豐。
第二,要重視課外閱讀。《課標》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周國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語文教師》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語文教師,我只讓學生做兩件事,一件是讓學生大量閱讀,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另一件是讓學生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一個讀的習慣,一個寫的習慣,這就抓住了語文教學的牛鼻子。
課外閱讀第一,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真理!第二,是養成愛讀書的習慣,好的習慣就是素養,一旦學生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學生的人生就成功了一半。
第三,要重視個性化閱讀。「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閱讀趣味與傾向。女孩好美文,男孩好科幻,幼年好童話、神話,少年好現實偵探。我們應鼓勵學生不同的閱讀趣味,不要阻止,不要扼殺,在鼓勵中,在欣賞中,逐步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面,培養多方面的閱讀興趣。即使學生的閱讀興趣比較狹窄,也應尊重和鼓勵。
2. 重視積累
閱讀是吸收,也是積累。但我這里強調的積累是指經典詩文的積累,是指背誦的積累。朱自清先生曾經說過:我寧願背下一部詩集,而不願泛泛地閱讀一百部詩集。因為泛泛看過的詩集終究是人家的,而背下的詩集則成為自己的了。我打個比方,看過的文章,就如在飯店看過的美食,僅僅飽眼福而已,而背下的詩文,就如吃下的美食,會變成你精神的營養,滋養你終身。
小學階段應有哪些積累呢?
首先是詩歌的積淀。我認為小學階段背誦二三百首詩歌不成問題。先以五言絕句開始,逐步走向七言絕句,律詩和宋詞。300首詩歌,6年平均每年50首,一學期25首,一周一首多一點,完全不加重學生負擔。詩歌背誦,要做到熟讀成誦,理解大意,最終達到滾瓜爛熟的程度。唯有滾瓜爛熟,才能一輩子不忘。當然,現當代優秀的兒童詩歌也可放入其中,但一定要選擇優秀的,公認的。
其次是國學經典的積淀。像《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笠翁對韻》《聲律啟蒙》,這樣以短句為主,並且押韻的傳統美文,應該讓學生背誦。我反對死記硬背,要讓學生有興趣地背誦,在理解基礎上的背誦。可通過講故事、講傳說吸引學生,學生背下了,可安排展示環節和場所,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中高年級還可背《論語》《老子》《大學》《中庸》《孟子》節選,從小給學生播下傳統文化的種子。
3. 重視思考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布萊希特說:「思想是人類最大的樂趣之一。」人因思考而偉大,人因思考而快樂,人因思考而成長。但是,縱觀當下語文課堂,假問題、淺思考、不思考現象,比比皆是。好的課堂,重要的評價標准,就是有效思維的長度,有價值思維的厚度,深度思維的力度。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增加有效思維,深度思考,給學生智力以挑戰呢?
其一,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跳一跳」,就是讓學生要經過思考,經過努力,經過探索,經過碰撞,甚至經過挫折之後才能達到。要避免學生在書上能找到現成答案,更要避免學生不假思索就能脫口而出。例如李白《贈汪倫》一詩,如果問「從哪裡看出汪倫對李白的友情深厚?」這就是淺問題,學生不思考就能回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如果問:「為什麼汪倫早不送,遲不送,偏偏等到李白坐上船要走時,才趕來相送?」這就是真問題,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必須聯系倆人關系,展開豐富的想像,才能做出答案。
其二,不給學生唯一的答案。語文學科不同於數學學科,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如果強調統一的標准答案,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禁錮了學生的思想。語文答案不是用「對」「錯」來評價的,而是用「好」與「不好」來衡量的。例如用「孫行者」做上聯,要學生答出它的下聯。學生可以答「唐三藏」,可以答「胡適之」,也可以答「祖沖之」,都是對的答案。但相比較而言「祖沖之」對得更工整,更恰當,因此就更為優秀。如果把學生思維打開,讓每位學生都說出與眾不同的答案,那學生的創新思維火花就會熠熠生輝。
3. 重視表達
課前三分鍾演講,小小故事會,讓學生在小組和班級內大聲發表自己的觀點,評選班級發言明星等,都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有效措施。
書面表達能力更應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途徑很多,方法也很多,而最為有效、廣大一線教師最可操作的方法就是讀寫結合。譬如,學習《李時珍夜宿古寺》,可以讓學生仿照課文練寫環境描寫。學習《春聯》,可以讓學生在對對子的語文實踐中品詞煉句。學習《莫泊桑拜師》,可讓學生觀察馬路上經過的三位人物的衣著、神情和步態,練習細節描寫。一課一練,選准讀寫結合點,學生學習一課,練習一課,定能一步一個台階,走進書面表達的廳堂,習得表達的真諦。
四、改進課堂教學,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建議
1. 起點高一點。起點,是指教與學的起點。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已有一定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尤其是在當下網路社會,學生獲得信息知識的途徑多樣化了,他們不一定知道得比老師少。如果教師仍然從零起點教學,必然挫傷學生的認知尊嚴和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覺得語文學科太「小兒科」了,沒有學習挑戰的樂趣。怎麼做到「起點高一點」呢?我們的經驗是學習前置,讓學生課前研學。老師事先設計好「研學單」,讓學生課前充分地研學,課堂教學的起點自然提高,學生真正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帶著感悟走進課堂,在課堂和老師平等地對話交流。
2. 容量大一點。小學語文課文選文95%以上均是白話文,白話文的特點就是明白如話,淺顯易懂,無須「細嚼慢咽」。而傳統語文課堂往往一篇課文要教兩至三課時,少慢差費。其實我們的前輩、著名特級教師霍懋征老師,早就探索出一條高效的語文教學之路:別人一學期學20幾篇課文,她一學期教95篇課文。事實證明,這經驗行之有效,完全可能!如何容量大一點呢?方法有:其一是主題閱讀。圍繞一個主題,教一篇帶幾篇,突出主題理解;其二是文體閱讀。圍繞某一文體,教一篇帶幾篇,突出文體特色;其三是寫作閱讀。圍繞寫作技法,教一篇帶幾篇,突出寫作方法。
3. 難度深一點。教學要有一定的難度,這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原則。但是,我們語文學科常常忽視這一原則,因此才出現學生一個月、甚至一個學期不上語文課,都沒有多大關系。好的課堂一定要有緊張的智力生活,這是符合腦科學的規律的。大腦的特點就是「喜新厭舊」,喜歡挑戰。新知對人腦天然有吸引力,有魅力。當新知有挑戰、有刺激時,大腦就處在興奮狀態,腦細胞就被激活,思維就得到發展了。當然,難度是相對而言的,大部分同學經過思考,經過碰撞,經過交流,經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能夠解決的,就是合適的難度,這就是「兒童的難度」。為此,教師在備課中選擇合適的文本,設計有思考性的問題至關重要,能充分體現教師的教學素養和教學藝術。
4. 視野寬一點。視野寬一點,是指教師的課程內容視野要開闊一些。呂叔湘先生說:「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語文老師,既要關注教材文本,也要關注課外文本;既要關注唐詩宋詞,也要關注國學經典;既要關注古代神話,也要關注現代繪本;既要關注中國童話,也要關注世界兒童文學……生活的外延有多廣闊,語文的外延就有多遼闊。教師的課程視野,影響著學生思想的視野,我們的語文課程要向四面八方打開。
5. 教學有趣一點。教學是否有趣味,直接關系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情感態度。我曾經做過調查,了解學生對什麼樣的教學最歡迎。學生歡迎度最高的教學是風趣、幽默、好玩、生動。我說過這么一句話:「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是好玩。」好玩,就是把教學上升到藝術的境界,上升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上升到樂學的境界。梁啟超先生在《學問之趣味》一文說:「我是個主張趣味主義的人,倘若用化學化分『梁啟超』這件東西,把里頭所含一種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來,只怕所剩下的僅有個零了。」讓知識變得好玩,讓課堂變得好玩,讓教學變得好玩,讓語文變得好玩,這應是我們語文教師終身追求的境界。
6.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ppt
學生的成人、成才離不開書籍,而大多的課外閱讀時間是在課外進行,這就需要教師內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容與配合,共同做好學生的課外閱讀質量。1.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首先,當孩子回到家時,家長要以身作則,要讓孩子回到家後看到父母也在看書,而不是吵鬧的電視聲、麻將聲,通過家長熱愛讀書的行為舉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從而讓學生將讀書當成一種習慣;其次,在雙休或是假日的時候,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多去圖書館或是書店看看,
7.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ppt免費
首先抄要研究教材,因為教材是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依據,教師對教材鑽研的程度直接關繫到教學質量。研究教材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研究大綱,從整體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進行歸類,掌握各部分知識的結構,確定所教教材在本學科體系中的位置。
2.研究單元教材,掌握重點和難點,對整個單元教材進行加工和處理。
3.鑽研本課教材,理解並掌握教材,對教材進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
8. 小學語文如何指導學生閱讀教學ppt
閱讀教學一般就學校規定的教材而言,個人認為比較枯燥,但近來接觸了全國主體詩會版推廣的主題閱讀教材,相權當不錯,無需講太多,淺顯易懂,且比較有趣,而且是連續的學習過程,一到六年級,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學材,有不同階段的要求,但比較易於實現,對孩子們的語感培養特別有用。希望對你有幫助!
9. 如何上好一節小學語文課ppt免費
小學語文課PPT免費,這個一般來說老師做出來的教授的都是屬於免費的一個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