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拓展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語文教學與研究] 高祥虎 約2825 字 摘要: 本文就如何有效地拓展小學生的語文閱讀,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述:教師要轉變觀念,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拓展閱讀興趣;教師要做好學生課外拓展閱讀的向導。 關鍵詞: 語文課外拓展閱讀 轉變觀念 激發 向導 當今語文課程改革有一個重要導向——十分重視課外閱讀。《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1]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指出:「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2]小學語文課外拓展閱讀對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起著積極作用,那麼,針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應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生的語文課外拓展閱讀 呢?下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真心開展學生的課外拓展閱讀 在當前社會現實環境下,教學質量仍是教師的「生命線」,是社會評價教師工作的重要標准,於是,很多的教師便自覺不自覺地疏遠了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工作,繼續死摳課本。但是,課外閱讀難道就一定是分數的累贅嗎?課外閱讀與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難道不能雙贏嗎?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精闢地指出:「如果學生什麼書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科書也讀不好。」[3]因此,要真正開展學生的課外拓展閱讀,首先要求教師能真正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放開手腳讓學生投身到課外閱讀的海洋中。 二、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課外拓展閱讀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4]孔子的這句話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因此,要取得好的課外拓展閱讀效果,教師就要善於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為了貫徹落實《語文新課程標准》中規定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教師在課外拓展閱讀的內容安排、組織形式等方面要盡可能地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使學生樂讀、愛讀,使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不同的閱讀方式也是使學生對閱讀感興趣的關鍵之一。在組織課外閱讀活動時,不僅可採用指名讀、互讀、分角色讀等多種閱讀形式,還可採用游戲、表演等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認識水平,從而增強閱讀的興趣。閱讀是一個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沒有閱讀量的積累,就難有閱讀的質的飛躍,因此古人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精闢論斷。《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 萬字。從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龐大,但如果我們能夠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網路教學資源,充分發揮網路本身獨特的視聽效果,形象、豐富的信息承載,這樣的閱讀量以及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優勢,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他們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這個目標就不難實現。 三、教師要做好學生課外拓展閱讀的向導 1.推薦好的課外拓展閱讀書籍。 當小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起來後,就要適時地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書,讓學生有好書可讀。要考慮推薦的課外書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與學生的心靈世界息息相通,讀物的語言水平要略高於學生。 2.結合語文課本開展拓展閱讀,指導課外閱讀方法。 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講述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往往有著復雜的背景。如果沒有足夠的背景資料,要理解課文是有難度的。所以,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開展拓展閱讀,加大學生的閱讀量。 學生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離不開科學的閱讀方法。因此,我們要利用課堂,把閱讀方法的指導寓於課堂教學之中,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如:精讀法、略讀法、瀏覽法、做讀書筆記等。這樣學生能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在課外閱讀中加以實踐應用,促進知識和能力的遷移,達到「不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四、課外拓展閱讀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注意課外拓展閱讀程度、層次。 目前,小學生語文課外拓展閱讀實踐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無序、無層次現象,為改變拓展閱讀的無序、無層次現象,教師應該加強計劃性,可以在每學期初制訂課外拓展閱讀的計劃,而後根據具體的操作情況及時做出調整。 2.要注意課外拓展閱讀的類型、遷移性。 要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擇相應的拓展閱讀的類型和形式。小學語文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表達形式的學習模仿,並通過閱讀學會閱讀,因此更應重視遷移性和比較性的拓展。教師有必要推薦那些和課文形式相類似的內容,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如,學了兒歌《四季》,補充分別寫春夏秋冬景緻的小詩;學了《桂林山水》,可對比閱讀常識教材中《桂林山水》一課,把教材中的課文前後串聯起來,重新進行閱讀比較,也是一種有效的拓展閱讀,可以促進知識的類化,提高思維的概括水平。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思維的基礎。」[5]教師要善於選取相關的教學資料,把內容或形式上
Ⅱ 小學語文可以開展哪些拓展性課程
一、課程分段開展拓展性閱讀
由於小學的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拓展性閱讀應該根據課堂的實際時間來進行分類,課前的拓展性閱讀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能夠讓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得以被有效激發。比如課堂內容是關於小蝌蚪找媽媽的,就可以在上一堂課的結束給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回憶自己和媽媽日常相處的過程中,孩子對於媽媽的依戀。希望學生在下一堂課之前准備好一個跟找媽媽有關的小故事,並且參照課本進行預習閱讀,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和家長溝通,讓媽媽來給學生講述課本的內容,幫助小學生預習和進行閱讀理解。
課堂前的拓展閱讀,可以有效地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正式的課堂學習埋下有效的伏筆,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課堂中的拓展性閱讀往往會面臨到學生們的疑難問題,這個時候老師應當將小學生作為學習和教育的主體,教師的身份轉化為有效的引導者,答疑解惑,引導學生來進行自主的學習和探究。
語文的最終目的是到社會生活中進行應用,漢語言文學的教育離不開對於社會實踐和生活實踐的有效應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地調動學生有效利用課內外的各種資源的積極性,把語文的觸角延伸到課堂外的方方面面。
二、拓展閱讀要遵循適度、適時的原則
拓展閱讀和語文的課堂內教學是互相補充、互為相長的關系,但是不能互相替代。在進行課外閱讀過程中,必須要本著適量和適度的原則進行拓展,有效的課外閱讀應當與課堂內的教學內容有互相助長的作用。
教師應當在課內外的拓展過程中,不露痕跡的運用拓展教學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拓展應用的過程中,應該能夠突破課本原有的局限性,盡可能在閱讀能力的提升和學習能力的有效超越上進行不斷的創新。
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和課堂內外的繪本和閱讀材料非常豐富,因此在對於課程資源的拓展和利用過程中,應當巧妙地利用拓展的資源來進行課堂內外的閱讀教學。教師應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更加形象生動的浩瀚文明,讓祖國的燦爛文化,通過一次一次的交流與碰撞深深的印入到小學生的心中。
三、多種形式的課外延伸活動
新的教學大綱和課程標准指出,喜歡閱讀和感受閱讀的樂趣是人的基本素質,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要完成對於語文課的學習和對閱讀美感的體驗僅僅依靠課堂內的有限閱讀和課堂內容是不夠的,而是應該通過豐富多彩的開放式的課外拓展閱讀,以導讀和開放自由度相結合的形式更好地開展語文教育。
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利用讀書匯報,介紹好書,交流心得,故事會,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等形式,不斷的開發小學生對於課外閱讀的綜合性興趣,發展小學生的記憶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展開小組之間的閱讀評比,讓小學生自己來選擇具體的閱讀材料,老師可以給學生提供閱讀書籍范圍,然後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之後進行講故事比賽和心得交流,並且通過競賽的形式來評出最佳閱讀小組,給予適當的獎勵。
在對於課外拓展閱讀的進行過程中,應當注意閱讀內容的層次性。由於小學生在智力發育水平、家庭狀況、閱讀基礎等方面是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性,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指導閱讀過程中既要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又要鼓勵學生富有個性地去學習,每個小學生閱讀的側重點和興趣是不同的,教師應當關注小學生的個體差異來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興趣愛好的小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在進行課外閱讀的實際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對一些名言警句、好句佳句的教授和積累,應該提倡學生在進行閱讀之後對閱讀的情感進行總結,可以通過寫日記、編童話故事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來進行課外拓展,從而不斷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這種對於分層教育的活學活用是符合新教學大綱要求的。在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應當有效地結合分層教育的先進教學理念來進行教育行為,通過對於不同內容作業的完成情況來進行對於個性化差異明顯的學生課外區別輔導,同時要注重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層次的作業布置。
Ⅲ 如何讓語文學習從課內走向課外——淺談語文課堂中的拓展延伸
淺析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拓展延伸
內容摘要: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拓展是根據教學實際、學生實際展開的。「潤物細無聲」的有效拓展是融入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信手拈來,不事雕琢,妙趣天成的。看似不經意間的拓展延伸,卻能夠非常自然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深化文章主旨,發展學生的思維。因此,我們在實踐中努力追尋著。
關鍵詞:課堂教學 把握時機 行之有效 類型豐富 方式多元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大多數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都能抓住「大語文」的特點,充分挖掘、利用和開發各種課程資源,在語文課堂上進行課外拓展,在教學中不再把教材作為「聖經」進行解讀。
什麼是「課堂教學拓展」? 一位教育專家是這樣說的:「根據教材要求、文本特點、教學目標、學生基礎、教師個性,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適度、適量、適情地引入文本背景和相關內容,其中包括文字、音樂、圖片、影像等媒介,整合成讀寫思的教學策略,促進感悟,促成建構。」
小學語文教學要真正發揮葉老所說的「課文無非是個例子」的作用,必須將活的語文資源引進課堂,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真正得法於課內,增加拓展閱讀興趣並學會拓展閱讀,再從課外閱讀中有所收獲。
一、拓展延伸——把握時機
拓展性閱讀作為課內教材的補充、延伸,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類型及教學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時段。為此,教師可從課前拓展性閱讀、課中拓展性閱讀、課後拓展性閱讀三個角度來談談其具體操作。
1.課前拓展性閱讀。課前拓展性閱讀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關資料或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儲備能量。如蘇教版四年級教材中的《特殊的葬禮》一課,上課伊始,老師可請學生談談課前通過查資料(包括上網)所了解的瀑布形態,如何形成的。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為下文學習埋下伏筆。
2.課中拓展性閱讀。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疑難,適時地利用拓展性閱讀材料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自主學習,釋疑解惑。
蘇教版三年級教材中的《菩薩兵》一課,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讓學生了解藏族同胞聽說又有部隊開進自己居住區,便躲進深山不敢露面的原因。這里老師可簡介軍隊是如何對待老百姓的,也可以請學生們談談自己在電視上、電影中所看到的相關內容。學生對第四自然段中翻譯說的「一定是烏雲遮住了他們的眼睛」這句話就容易理解了。
3.課後拓展性閱讀。語文的外延是社會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閱讀體驗,自覺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把語文的觸角延伸到課外。拓展的本質是學生的課外語文實踐。什麼是教學拓展?教學拓展就是指導學生在課文學習的基礎上,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證課堂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字詞句的練習,進行課外讀寫。恰倒好處的拓展延伸能讓語文課堂更開放!
蘇教版新教材課後思考練習中多了一些 「搜集資料」的要求。如四年級教材《人類的「老師」》一文,課後要求「你還知道哪些人類以生物為『老師』的事例?搜集有關的文字或圖片資料,在小組里跟同學們交流。」;《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課,課後要求「搜集宋慶齡的有關資料,說說人們為什麼總愛在她故居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又如《李時珍夜宿古寺》一課的課後要求「中葯是我國寶貴的遺產。你知道哪些中葯?說說這些中葯的葯效。」這些都表明,實行課程改革,要不斷增強課程的資源意識,加強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
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所以,一篇課文教好後,學生應當感到意猶未盡,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課後延伸,並及時地進行反饋、交流,這樣,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去開發課程資源,促進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的結合,調動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積極性,並不斷擴大語文學習的視野。
二、拓展延伸——行之有效
可以說語文課堂教學拓展已經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但是由於我們缺乏對拓展尺度的把握和有效拓展的經驗,因此在教學中不免出現了一些低效的或者說是無效的拓展。
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的時候,一位教師花了大量的時間引入科學常識,說明壁虎的特點,觀察壁虎的捕食錄像,了解壁虎的生活習性;一位教師上《荷花》一課,講到「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大」一句時,說這個畫家就是大自然,然後開始拓展問「大自然還畫了哪些美麗的圖畫」;一個教師上《水上飛機》一課,只花近20分鍾的教學時間,讓學生讀課文並總結出水上飛機外形奇特、特殊用途,而後就補充了網上搜集來的大量的有關水上飛機的圖片、種類及用途介紹等等。對於文質兼美的課文是如何以童話的形式、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紹出水上飛機的廣泛用途的,不再研讀、品味,課文的語言特色幾乎完全被忽略,這顯然是有悖於語文課的初衷……
語文課堂教學就如一道道菜餚,課堂教學中的拓展延伸就如燒菜用的鹽,沒了少了,這道菜則給人感覺淡而無味,多了亂了同樣讓人無法入口。因此,適量、適度的進行拓展才是真正的有效拓展。
1.自然拓展
有效的拓展應該是跟文本之間有一種「互文性」的關系。拓展的內容和教學需要達成的目標也應該有一種密切的聯系,因此在拓展時,也應該是自然的、不露痕跡的。
古人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課堂導入時,教師不露痕跡的運用拓展教學往往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整個課堂教學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可愛的小蜜蜂》教學中,一位教師這樣引出問題:
(1)出示蜜蜂采蜜畫面。最吸引你的是什麼?為什麼?
(2)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一篇描寫小蜜蜂的課文——可愛的小蜜蜂(齊讀)
(3)課題直接告訴我們什麼?
(4)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楊朔寫的,它的原文叫《荔枝蜜》,其中原文的開頭是這樣的。(課件:出示原文的開頭,讓學生自由讀)
(5)同學們看了這段話,你認為作者對蜜蜂是懷著怎樣的感情?(不喜歡)
(6)是呀,為什麼從開頭的不喜歡到這里的覺得可愛呢?接下去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從上述案例中看出,教者引用了作者原文開頭的一段話,讓學生從這段話中了解作者對蜜蜂的感情是不甚喜歡的,甚至是帶有害怕情緒的。那麼為什麼作者能從「害怕」到課文中的覺得「可愛」呢?一次簡單的不露痕跡的拓展,讓學生很快產生疑惑,同時也讓學生產生學文的慾望。
2.適度拓展
拓展延伸應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對文本進行有效的拓展與超越,因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語文學習能力的發展最終必須超越課堂、超越文本。拓展延伸應該圍繞課文的主題和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任何離開課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樓閣,不著邊際的。為了拓展,將課上到野外去,新是新了,卻沒了原則和規矩;為了創新,囫圇吞棗學習課內知識,忙於拓展中的「表演」和「作秀」,新是新了,卻多了幾分浮艷。因此,只有文字才是教學之本,才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憑借,也才是最好的課程資源。拓展延伸是為深入理解教學內容服務的,不能讓內容為拓展延伸服務。正如於漪所說:「離開文本去過度發揮,語文課就會打水漂。」所以在對課文拓展延伸時,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緊扣文本,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
同時,拓展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包含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閱歷、認知水平、知識積累、學生能力發展水平、地區差別和特徵等。做到切合學生實際,因材施教。因此,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適當變換內容或改變難度,使每一位學生都感到很親切,都有話可說。每一節語文課,教師都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教學目標,而且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也是衡量一節語文課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因此,拓展延伸時教師應注意照顧學生個性差異,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多設置一些難度各異的學習內容,多設計一些不同層次的訓練項目,以供學生自由選擇,各取所需。立足課堂實際,考慮時間、場地、情景的限制。否則,再精彩的拓展延伸,也不過是一種表演或作秀,比作一隻「綉花枕頭」恐怕並不為過。
特級教師秦詠中在教學《三顧茅廬》一課時,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情感的漸漸推進,一點一點地把劉備和諸葛亮的生平資料引入進來,把與文本相關聯的資料滲透到學習過程中。此時的拓展在教師一張一弛的把握中,彷彿落花般悄無聲息地飄落,使得原本在學生心目中陌生而遙遠的三顧茅廬的故事,一步步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領悟到了劉備「求賢若渴」的內涵。
再如一位老師在解讀千古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沒有單純地在「綠」字上做文章,而是設計了想像說話環節:「 又 江南岸」,讓學生仿照詩句展開豐富的想像。一石激起千層浪,由於學生對春天太熟悉了,一至六年級也積累了大量的描寫春天的詞句,於是他們很快調動了自己的生活體驗,喚起相似的記憶,用鮮活的語言,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他們心中江南岸的春天美景:「桃花又紅江南岸」「蝴蝶又舞江南岸」「小鳥又唱江南岸」……
就這樣,教師沒有多餘的講解,更沒有採用花俏的課件,而是採用一次簡單的說話訓練環節,讓學生在適度的拓展中明白:在春風的吹拂下,江南又顯現出一片綠色的、充滿生機的景象。
從學生的閱讀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閱讀基礎、閱讀心理,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乘勢引入相關資料,能保證學生面對重點難點疑惑點時,有充分的自主思考、自我發現、自我收獲的空間,促進學生視野融合。
3.巧妙拓展
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課內外的適度拓展延伸,可以讓語文更加充盈和豐富!教師在課堂上恰當地選擇拓展的內容,適當地選擇拓展的時間,則有助於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撥動學生內心的感情之弦。
例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這篇文章時,為了讓學生能深刻體會周總理的不辭勞苦,有位教師在學了課文之後引入「總理最後一段日子的工作時間表」。在悲涼的音樂聲中,在教師動情的朗讀中,學生完全進入了情境。學生深深地被總理的頑強,被總理的不顧個人身體所感動,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淚水,聽課老師也無不為之感動。此時大家內心都充滿了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之情。可以說這樣的「拓展」讓人心動,令人拍手稱快。
教師的恰到好處的引領和延伸,可以讓課堂變得更加美妙,可以讓學生的練筆在情感的鋪墊和知識的積累中進一步得到訓練,使得此時的拓展體現出「畫龍點睛」的效果。一位教師在教學《我們愛你啊,中國》一課時是這樣拓展的:
在學習「山河壯麗」這一部分之後,讓學生說說自己還知道的祖國著名的風景,然後讓學生試著仿照第二自然段寫一寫;在教學「文化燦爛」這一部分的時候,這位教師沒有給孩子們講四大發明、、文房四寶、三皇五帝、唐詩宋詞……而是利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教者更多地引導學生回憶奧運會開幕式中所出現的那些中國元素,學生的表現很是興奮。記載中華民族非凡智慧的「四大發明」、美輪美奐的中國畫卷軸、浩瀚星河中飛舞的天女、多種多樣的戲曲……盡管孩子們說的不是怎麼太完整、太精彩,但是從他們興奮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更加關注祖國、關心祖國了!祖國燦爛的文化在一次次交流與碰撞中更加深深地印入學生的心中!
接下來教者引導學生聊如今祖國的各種巨大的變化,聊神州、聊高樓、聊文化、聊「嫦娥」(飛船)……在聊的過程中體會到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偉大成就!
適逢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課後,教者布置了一個作業——仿照課文,也創作一首詩歌,贊美祖國,表達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這樣的拓展方式,是對課文的延伸和拓展,是對課堂教學的總結和提升,進一步豐富了課文的內涵,使學生在拓展中了解了課文的寫作特點,使學生在情感體驗和人文感悟的同時,語言也進一步得到訓練,在教學中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三、拓展延伸——類型豐富
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主題是由語文閱讀教材而來。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文體類型和不同的學習方法設計教學,開展活動。拓展閱讀的類型往往分為三種:情境欣賞類拓展閱讀、感悟哲理類拓展閱讀、文學欣賞類拓展閱讀。
1.情境欣賞類拓展閱讀
情境欣賞類拓展閱讀,就是通過收集閱讀大量與課文主題相關的資料,讓學生進入到主題情境中去,了解並體驗某一名勝的地理環境與人文景觀、歷史故事及文化信息,從學生的視角形成獨特的感受與觀點。
如蘇教版四年級語文教材中《九寨溝》主要介紹了九寨溝蔚為壯觀的自然景色。學習課文後,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虛擬網上游——《中國名勝任我游》,讓學生扮演導游或遊客,通過大量資料的收集閱讀,了解、體驗某一名勝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歷史故事、文化氣息、風俗習慣等,從自己特定的視角形成獨特的感受與觀點,向大家描繪和闡述,在拓展閱讀的主題活動中進一步鞏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感悟哲理類拓展閱讀
感悟哲理類拓展閱讀,就是通過收集閱讀大量與主題有關的「寓言」、「成語故事」等文體特徵的文章,感悟其中所蘊涵的哲理,並聯系生活實際加以體會。如《感受中國寓言》是學生學習了蘇教版五年級教材中的《成語故事》後的拓展閱讀,主要學習目標為:閱讀某一類寓言故事,了解寓言故事作涉及的背景和典故,理解體驗寓言的寓意,並聯系生活實際,感悟生活哲理。
3.文學欣賞類拓展閱讀
學生通過搜集並閱讀欣賞散文、詩歌、隨筆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並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如冰心的《只揀兒童多處行》學習後的《冰心散文鑒賞》就屬於欣賞式拓展閱讀。五年級學生通過課堂學習了冰心的散文《只揀兒童多處行》,感受到冰心的文筆之獨特,筆下的意蘊之美。後續的拓展閱讀可以開展《冰心散文欣賞》的主題學習,主要了解冰心散文的特點和進一步感受冰心散文的內在美和外在美。
四、拓展延伸——方式多元
隨著信息技術逐步與學科教學相整合,各種新穎的閱讀方式也隨之出現,如音像閱讀,這種閱讀方式更多藉助於現代音像技術,如電影、電視、廣播、錄像等,比較直觀,它通過畫面、聲音來展示內容,能強烈地刺激人的感官,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網路閱讀,這種閱讀方式主要藉助於網路技術,通過上網瀏覽或在線閱讀來達到目的,它的大信息量和快捷的查閱速度是其它閱讀方式無法比擬的,也是現在學生較感興趣、極易接受的閱讀方式。因此拓展閱讀開展過程中同樣可以既有文本的拓展,也有音像資料的拓展、圖片資料的拓展,通過「屏幕閱讀」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其體驗感悟能力。
此外,與任何教學活動一樣,對於拓展閱讀同樣需要及時的檢查反饋,需要適當的評價。只是在評價中,更應該傾向於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生生互評,評價的內容要以閱讀的興趣和自主性為主,使我們的學生通過拓展愛上閱讀,使閱讀成為每個學生的愛好。
提倡教育創新的今天,學習語文再不能局限於課堂,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不斷引入來自奧妙無窮的大自然、紛繁復雜的大社會的源頭活水,讓學生在開放的、無比豐富的教學內容中自由徜徉、自由搏擊!課堂是語文教育的主陣地,有效的教學拓展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新的提升,使學生學語文的興趣有新的提高,所以它是語文課不能缺少的環節,而它首先應立足於課堂,再向課外拓展延伸。在課堂中要充分利用這些空間,盡可能地讓語文課堂更開放,將教學內容變得更充實,將教學思路變得更寬廣,將教學方法變得更靈活。
參考文獻:
1.劉五生,淺談古詩教學的拓展,小學語文教學,2007年第1期。
2.陳永林,讓資料交流更有效些,小學語文教師,2008年第3期。
3.符煜,發散——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小學語文教師,2005第9期。
4.陶靜,語文教學要把握好拓展的「度」,江蘇教育,2006年第3期。
5.周成平,中國著名教師的精彩課堂小學語文卷,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
Ⅳ 如何拓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
孩子對於語言的接受能力是很強的,但是因為年幼,往往對於傳統的教育模式並不喜歡,對於死記硬背式的教育方式充滿反感,甚至會因此產生逆反心理,得不償失。基於這一特性,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對於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便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很多教師研究的重點,寓教於樂也成為教師交流時經常掛在嘴上的家常便飯。
一、拓展課外活動模式,強化課外閱讀范圍
對於小學生而言,往往很容易因為各種新奇事物而分心,但是也同樣因為不斷接觸到新奇事物,而對正在學習的相關知識非常有激情,並牢記所學內容。所以,在小學語文教育之中,課外活動就成了非常必要的一個環節。傳統的課外活動模式一般僅僅局限於春遊,或者是組織學生進行有組織的課外閱讀,包括在班級建立圖書角等等。實際上,這樣的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拓展學生閱讀面的作用,但是任務一樣的閱讀要求也非常容易讓學生產生逆反情緒,甚至因為叛逆的情緒對閱讀產生反感。實際上,閱讀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師在開展課外活動的時候,要記住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喜歡上閱讀,對語言學習產生熱愛的情緒,並以此激勵學生對於語言學習的熱情。如果只是單純地通過教條式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反而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厭惡情緒,最終得不償失。因此,如何恰當地拓展課外活動模式顯然是一個很有必要思考的問題。筆者在多年教學經驗中發現,孩子天性之中有一種親近自然的本能,如果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將學生引入自然中,往往能夠起到不錯的效果。譬如,在一些傳統課文的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去戶外走一走,用類似於郊遊的形式調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將學生召集在一起,環坐在花草樹木之中,用講故事的方式帶領學生走進文學的世界。在這個時候,學生會不由自主地進入到一種傾聽的模式中,同時開始在文學的世界中自由徜徉,並且開始逐漸對語言學習產生興趣。只要教師引導得當,學生往往能夠自主地要求家長找來相關的書籍進行閱讀,根本不需要老師的督促或者強制要求。這就是對於日常課外活動的簡單拓展之一,這樣的課外活動不但會讓學生的身心得到放鬆,真正做到寓教於樂,更能夠使得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同時因為惦念著下一次的活動,也會讓學生在日常管理中更加主動地遵循課堂秩序,無形中提升了教學質量。
二、成立多種課外小組,組織趣味語文競賽
學生的課余文化活動很多,但傳統語文教學並沒有充分利用課外活動,這不利於孩子們潛能的開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成立課外小組顯然是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獲得了較好成效的方法之一。通過學生的自主選擇,根據各人的興趣不同,組建不同的興趣小組,再根據不同的興趣小組,開展不同的課外活動,或者在相同的課外活動形式中,給予不同小組不同的課題,這樣既可以盡可能地培養每一個孩子的興趣愛好,又能夠依託興趣愛好提升孩子們對於語文學習的熱愛。譬如,成立板報小組、小記者站、校園廣播站、書畫小組等等,這些多種多樣的課外小組本身就能夠吸引孩子們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在各個小組的不同活動中培養學生對於團隊的意識。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小組之間還可以根據所學語文內容開展不同的趣味競賽,譬如古詩詞接龍、講故事大賽、童話劇表演大賽、書畫大賽等等,還可以根據所學過的語文內容和當前所處的環境,要求學生進行編故事接龍或者口頭作文寫作等等。這樣的方式,既能夠讓學生在一次次的競賽對抗中學會團隊合作,又能夠讓學生主動地去豐富自己的語文知識,拓展閱讀渠道,又能夠讓學生之間產生一種良好的奮發向上的氛圍,極有效地提升了語文教學中的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門綜合性與實踐性並重的基礎課程,想要有效地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就必須合理地利用孩子們的各種特性,拓展小學語文的各種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學生的各種素質得到提升。
Ⅳ 淺談如何拓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的目的和課堂教學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素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建設人才奠定基礎。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根據任務,也是開展語文課外活動的重要內容。因此,小學語文課外活動應該圍繞聽、說、讀、寫來組織。
一、聽的方面
1.組織專題講座。為了便於學生集中學習某一方面的語文知識,教師應在平時搜集、積累資料的基礎上,配合課堂教學,不定期地組織專題講座。如「怎樣學習語文」「怎樣查字、詞典」「怎樣修改作文」以及「著名作家的成長道路」等。講座的內容要富有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通過講座既可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課堂知識,又能拓展視野,提高學習能力,通過介紹名人的治學精神,還能使學生受到鼓舞和激勵。
2.指導學生收聽收看廣播、電視。廣播、電視等也是少年兒童學習知識的課堂。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有目的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節目,幫助學生選擇收聽收看的內容(如:名人課堂、動畫城等)提出收聽收看要求,www.ziyatu.com指出應注意的問題。使學生了解新情況、新信息,培養學生的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
3.組織聽寫比賽,在課余時間組織班級性的聽寫比賽。如聽寫成語、聽寫短文、聽寫難字、聽寫錄音等。此類活動,可以訓練學生聚精會神、准確速記的能力。
二、說的方面
1.舉行演講比賽。結合課堂教學及少先隊主題隊會,配合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和節日紀念活動,分別組織班、年級和全校性的演講比賽。如「我愛中華」「黨在我心中」「做祖國的好花朵」等。這不僅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也能較好地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召開故事會。在課外閱讀的基礎上,教師應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主題,搜集材料、編成故事,然後召開故事會,並由學生自己講。教師、輔導員也可講,但主要以示範為目的。
3.舉辦讀書報告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讀書心得,並定期組織讀書報告會,交流學習經驗,暢談學習體會。如舉行「我讀了一本好書」「讀後我懂得了……」等報告會,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得到「說」的鍛煉機會。
三、說的方面
1.組織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引導學生通往知識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進行課外閱讀對學生學習語文及促進各科文化科學知識的學習,發展個人特長都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的課外讀書活動,提倡鼓勵學生訂閱報刊雜志,購買課外書籍、辦好班級「圖書角」。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年齡實際,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要認真進行指導。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不斷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使學生能從多方面廣泛地汲取知識營養,並養成自學習慣,增強自學能力。
2.舉行朗讀、背誦會。朗讀、背誦,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活動內容,教師要大力提倡學生的課外朗誦、背誦活動,舉行朗讀、背誦會。這對於促進學生學習普通話,豐富學生的語言,增強學生的記憶是很有意義的。
3.組織讀報活動。報紙是一種內容豐富的讀物,組織學生讀報不僅是對學生進行時事政治教育的需要,而且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指導學生讀報時,教師要精選一些與語文學習有關的內容,並注意讓學生輪流讀。使學生養成看報、讀報的良好興趣和習慣。
四、寫的方面
1.組織寫作小組。可將班上寫作愛好者組織起來,成立寫作小組,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活動。如舉行寫作知識講座,進行寫作指導、作文觀賞、寫作練習;組織小組成員走出校門,進行參觀、游覽、訪問;到社會大課堂去獲取生動實際的寫作素材。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
2.指導學生寫日記、周記。記日記,寫周記是學生練筆的重要形式。教師應教給學生記日記,寫周記的方法,並要求學生堅持把每天每周有意義的事記錄下來。這種練筆取材於生活,學生用自己的話,無拘無束地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有利於培養學生寫的能力、寫的習慣和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
3.辦板報、牆報和「小報」。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動手開辟「語文園地」,創辦「語文小報」「園地」,採用板報、牆報專欄的形式,「小報」由學生手抄或刻印。學生自己組稿改稿,自己編排設計,自己書寫美化。學校對各班「園地」「小報」定期組織評比。這種活動可以培養學生認真工作、細心辦事的好作風,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審美能力。
總之,語文課外活動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多樣,既能更好地適應兒童少年好新好奇、興趣廣泛的特點,又為他們提供了廣闊的學習與發展環境,還會使孩子處在幸福快樂的氣氛之中,這是目前學校的語文課堂教學難以辦到的。
Ⅵ 如何讓小學語文拓展教學適度而有效
如何有效拓展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語文教學與研究] 高祥虎 約2825 字 摘要: 本文就如何有效地拓展小學生的語文閱讀,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述:教師要轉變觀念,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拓展閱讀興趣;教師要做好學生課外拓展閱讀的向導。 關鍵詞: 語文課外拓展閱讀 轉變觀念 激發 向導 當今語文課程改革有一個重要導向——十分重視課外閱讀。《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1]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指出:「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2]小學語文課外拓展閱讀對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起著積極作用,那麼,針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應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生的語文課外拓展閱讀 呢?下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真心開展學生的課外拓展閱讀 在當前社會現實環境下,教學質量仍是教師的「生命線」,是社會評價教師工作的重要標准,於是,很多的教師便自覺不自覺地疏遠了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工作,繼續死摳課本。但是,課外閱讀難道就一定是分數的累贅嗎?課外閱讀與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難道不能雙贏嗎?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精闢地指出:「如果學生什麼書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科書也讀不好。」[3]因此,要真正開展學生的課外拓展閱讀,首先要求教師能真正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放開手腳讓學生投身到課外閱讀的海洋中。 二、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課外拓展閱讀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4]孔子的這句話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因此,要取得好的課外拓展閱讀效果,教師就要善於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為了貫徹落實《語文新課程標准》中規定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教師在課外拓展閱讀的內容安排、組織形式等方面要盡可能地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使學生樂讀、愛讀,使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不同的閱讀方式也是使學生對閱讀感興趣的關鍵之一。在組織課外閱讀活動時,不僅可採用指名讀、互讀、分角色讀等多種閱讀形式,還可採用游戲、表演等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認識水平,從而增強閱讀的興趣。閱讀是一個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沒有閱讀量的積累,就難有閱讀的質的飛躍,因此古人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精闢論斷。《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 萬字。從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龐大,但如果我們能夠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網路教學資源,充分發揮網路本身獨特的視聽效果,形象、豐富的信息承載,這樣的閱讀量以及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優勢,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他們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這個目標就不難實現。 三、教師要做好學生課外拓展閱讀的向導 1.推薦好的課外拓展閱讀書籍。 當小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起來後,就要適時地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書,讓學生有好書可讀。要考慮推薦的課外書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與學生的心靈世界息息相通,讀物的語言水平要略高於學生。 2.結合語文課本開展拓展閱讀,指導課外閱讀方法。 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講述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往往有著復雜的背景。如果沒有足夠的背景資料,要理解課文是有難度的。所以,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開展拓展閱讀,加大學生的閱讀量。 學生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離不開科學的閱讀方法。因此,我們要利用課堂,把閱讀方法的指導寓於課堂教學之中,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如:精讀法、略讀法、瀏覽法、做讀書筆記等。這樣學生能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在課外閱讀中加以實踐應用,促進知識和能力的遷移,達到「不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四、課外拓展閱讀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注意課外拓展閱讀程度、層次。 目前,小學生語文課外拓展閱讀實踐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無序、無層次現象,為改變拓展閱讀的無序、無層次現象,教師應該加強計劃性,可以在每學期初制訂課外拓展閱讀的計劃,而後根據具體的操作情況及時做出調整。 2.要注意課外拓展閱讀的類型、遷移性。 要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擇相應的拓展閱讀的類型和形式。小學語文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表達形式的學習模仿,並通過閱讀學會閱讀,因此更應重視遷移性和比較性的拓展。教師有必要推薦那些和課文形式相類似的內容,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如,學了兒歌《四季》,補充分別寫春夏秋冬景緻的小詩;學了《桂林山水》,可對比閱讀常識教材中《桂林山水》一課,把教材中的課文前後串聯起來,重新進行閱讀比較,也是一種有效的拓展閱讀,可以促進知識的類化,提高思維的概括水平。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思維的基礎。」[5]教師要善於選取相關的教學資料,把內容或形式上
Ⅶ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拓展延伸
淺析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拓展延伸
內容摘要: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拓展是根據教學實際、學生實際展開的.「潤物細無聲」的有效拓展是融入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信手拈來,不事雕琢,妙趣天成的.看似不經意間的拓展延伸,卻能夠非常自然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深化文章主旨,發展學生的思維.因此,我們在實踐中努力追尋著.
關鍵詞:課堂教學 把握時機 行之有效 類型豐富 方式多元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大多數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都能抓住「大語文」的特點,充分挖掘、利用和開發各種課程資源,在語文課堂上進行課外拓展,在教學中不再把教材作為「聖經」進行解讀.
什麼是「課堂教學拓展」? 一位教育專家是這樣說的:「根據教材要求、文本特點、教學目標、學生基礎、教師個性,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適度、適量、適情地引入文本背景和相關內容,其中包括文字、音樂、圖片、影像等媒介,整合成讀寫思的教學策略,促進感悟,促成建構.」
小學語文教學要真正發揮葉老所說的「課文無非是個例子」的作用,必須將活的語文資源引進課堂,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真正得法於課內,增加拓展閱讀興趣並學會拓展閱讀,再從課外閱讀中有所收獲.
一、拓展延伸——把握時機
拓展性閱讀作為課內教材的補充、延伸,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類型及教學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時段.為此,教師可從課前拓展性閱讀、課中拓展性閱讀、課後拓展性閱讀三個角度來談談其具體操作.
1.課前拓展性閱讀.課前拓展性閱讀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關資料或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儲備能量.如蘇教版四年級教材中的《特殊的葬禮》一課,上課伊始,老師可請學生談談課前通過查資料(包括上網)所了解的瀑布形態,如何形成的.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為下文學習埋下伏筆.
2.課中拓展性閱讀.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疑難,適時地利用拓展性閱讀材料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自主學習,釋疑解惑.
蘇教版三年級教材中的《菩薩兵》一課,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讓學生了解藏族同胞聽說又有部隊開進自己居住區,便躲進深山不敢露面的原因.這里老師可簡介軍隊是如何對待老百姓的,也可以請學生們談談自己在電視上、電影中所看到的相關內容.學生對第四自然段中翻譯說的「一定是烏雲遮住了他們的眼睛」這句話就容易理解了.
3.課後拓展性閱讀.語文的外延是社會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閱讀體驗,自覺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把語文的觸角延伸到課外.拓展的本質是學生的課外語文實踐.什麼是教學拓展?教學拓展就是指導學生在課文學習的基礎上,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證課堂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字詞句的練習,進行課外讀寫.恰倒好處的拓展延伸能讓語文課堂更開放!
蘇教版新教材課後思考練習中多了一些 「搜集資料」的要求.如四年級教材《人類的「老師」》一文,課後要求「你還知道哪些人類以生物為『老師』的事例?搜集有關的文字或圖片資料,在小組里跟同學們交流.」;《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課,課後要求「搜集宋慶齡的有關資料,說說人們為什麼總愛在她故居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又如《李時珍夜宿古寺》一課的課後要求「中葯是我國寶貴的遺產.你知道哪些中葯?說說這些中葯的葯效.」這些都表明,實行課程改革,要不斷增強課程的資源意識,加強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
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所以,一篇課文教好後,學生應當感到意猶未盡,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課後延伸,並及時地進行反饋、交流,這樣,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去開發課程資源,促進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的結合,調動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積極性,並不斷擴大語文學習的視野.
二、拓展延伸——行之有效
可以說語文課堂教學拓展已經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但是由於我們缺乏對拓展尺度的把握和有效拓展的經驗,因此在教學中不免出現了一些低效的或者說是無效的拓展.
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的時候,一位教師花了大量的時間引入科學常識,說明壁虎的特點,觀察壁虎的捕食錄像,了解壁虎的生活習性;一位教師上《荷花》一課,講到「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大」一句時,說這個畫家就是大自然,然後開始拓展問「大自然還畫了哪些美麗的圖畫」;一個教師上《水上飛機》一課,只花近20分鍾的教學時間,讓學生讀課文並總結出水上飛機外形奇特、特殊用途,而後就補充了網上搜集來的大量的有關水上飛機的圖片、種類及用途
Ⅷ 什麼是小學語文課外拓展閱讀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包括以下幾方面:
1.與課文的作者、人物、創作背景有關的介紹或故事。回
2.與課文題材答相當、相似的文章推薦。
3.與課文選自同樣的作品的閱讀。
擴展閱讀可加深你對原課文的理解,也增加自己的知識積累。
Ⅸ 如何有效拓展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 詳細
如何有效拓展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語文教學與研究] 高祥虎 約2825 字 摘要: 本文就如何有效地拓展小學生的語文閱讀,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述:教師要轉變觀念,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拓展閱讀興趣;教師要做好學生課外拓展閱讀的向導。 關鍵詞: 語文課外拓展閱讀 轉變觀念 激發 向導 當今語文課程改革有一個重要導向——十分重視課外閱讀。《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1]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指出:「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2]小學語文課外拓展閱讀對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起著積極作用,那麼,針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應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生的語文課外拓展閱讀 呢?下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真心開展學生的課外拓展閱讀 在當前社會現實環境下,教學質量仍是教師的「生命線」,是社會評價教師工作的重要標准,於是,很多的教師便自覺不自覺地疏遠了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工作,繼續死摳課本。但是,課外閱讀難道就一定是分數的累贅嗎?課外閱讀與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難道不能雙贏嗎?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精闢地指出:「如果學生什麼書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科書也讀不好。」[3]因此,要真正開展學生的課外拓展閱讀,首先要求教師能真正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放開手腳讓學生投身到課外閱讀的海洋中。 二、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課外拓展閱讀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4]孔子的這句話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因此,要取得好的課外拓展閱讀效果,教師就要善於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為了貫徹落實《語文新課程標准》中規定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教師在課外拓展閱讀的內容安排、組織形式等方面要盡可能地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使學生樂讀、愛讀,使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不同的閱讀方式也是使學生對閱讀感興趣的關鍵之一。在組織課外閱讀活動時,不僅可採用指名讀、互讀、分角色讀等多種閱讀形式,還可採用游戲、表演等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認識水平,從而增強閱讀的興趣。閱讀是一個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沒有閱讀量的積累,就難有閱讀的質的飛躍,因此古人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精闢論斷。《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 萬字。從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龐大,但如果我們能夠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網路教學資源,充分發揮網路本身獨特的視聽效果,形象、豐富的信息承載,這樣的閱讀量以及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優勢,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他們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這個目標就不難實現。 三、教師要做好學生課外拓展閱讀的向導 1.推薦好的課外拓展閱讀書籍。 當小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起來後,就要適時地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書,讓學生有好書可讀。要考慮推薦的課外書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與學生的心靈世界息息相通,讀物的語言水平要略高於學生。 2.結合語文課本開展拓展閱讀,指導課外閱讀方法。 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講述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往往有著復雜的背景。如果沒有足夠的背景資料,要理解課文是有難度的。所以,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開展拓展閱讀,加大學生的閱讀量。 學生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離不開科學的閱讀方法。因此,我們要利用課堂,把閱讀方法的指導寓於課堂教學之中,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如:精讀法、略讀法、瀏覽法、做讀書筆記等。這樣學生能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在課外閱讀中加以實踐應用,促進知識和能力的遷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四、課外拓展閱讀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注意課外拓展閱讀程度、層次。 目前,小學生語文課外拓展閱讀實踐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無序、無層次現象,為改變拓展閱讀的無序、無層次現象,教師應該加強計劃性,可以在每學期初制訂課外拓展閱讀的計劃,而後根據具體的操作情況及時做出調整。 2.要注意課外拓展閱讀的類型、遷移性。 要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擇相應的拓展閱讀的類型和形式。小學語文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表達形式的學習模仿,並通過閱讀學會閱讀,因此更應重視遷移性和比較性的拓展。教師有必要推薦那些和課文形式相類似的內容,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如,學了兒歌《四季》,補充分別寫春夏秋冬景緻的小詩;學了《桂林山水》,可對比閱讀常識教材中《桂林山水》一課,把教材中的課文前後串聯起來,重新進行閱讀比較,也是一種有效的拓展閱讀,可以促進知識的類化,提高思維的概括水平。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思維的基礎。」[5]教師要善於選取相關的教學資料,把內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聯系的讀物加以對比,使學生由此及彼、組合積累,實現類化、遷移。 3.要注意課外拓展閱讀數量、質量。 當前,課外拓展閱讀材料的選擇、時間的安排,基本上還是由教師說了算,學生還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而且教師在確定拓展閱讀材料時,很少考慮到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由於拓展閱讀只使用了簡單的「加法」,學生的負擔明顯加重,引起了一部分學生的反感。拓展閱讀同樣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學生主體原則。教師要面對學生,研究學生,尊重他們的閱讀習慣、喜好,抓住他們的興奮點,和他們一起選擇與實際生活貼近或最受關注的文章來學習,使「要我讀」變為「我要讀」。 此外,與任何教學活動一樣,對於拓展閱讀同樣需要及時的檢查反饋,需要適當的評價。在評價中,更應該傾向於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生生互評,評價的內容要以閱讀的興趣和主動性為主,使學生通過拓展閱讀愛上閱讀,使閱讀成為每個學生的愛好。 總之,小學語文課外拓展閱讀活動拓展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空間,開創了一個開放式的大語文學習氛圍,同時大大豐富了小學生的語言積累和生活體驗,使小學生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為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鋪平了道路。工作中教師要善於審時度勢,努力發揮好在小學生語文課外拓展閱讀中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小學生課外拓展閱讀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各種語文學習資源,豐富小學生的閱讀,拓展他們的課外閱讀,如此小學生閱讀能力、語文素養一定能得到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 [2]古今中外讀書格言集錦. [3]給教師的建議. [4]論語. [5]文學教育(下半月).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