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朗讀課題研究報告

小學語文朗讀課題研究報告

發布時間:2020-12-18 23:52:15

小學語文教研課題 如何指導學生朗讀

一、要指導學生讀准字音 。
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重視拼音教學。只有在掌握漢語拼音的基礎上,才能朗讀課文。要做到持之以恆,隨著年級的升高要培養學生自學漢語拼音。其次,要利用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讀准字音,讀准「兒化」韻和輕聲詞。另外,教師要會聽,即注意聽清學生的發音,發現錯誤及時給予糾正,保證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不錯字,不漏字,不添字。
二、要引導學生注意停頓。
停頓,不是一字一頓或一詞一頓地點讀,也不是高腔怪調地唱讀,而是在朗讀過程中恰當的間歇。現在,有些學生點讀或唱讀的現象嚴重,妨礙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嚴重地影響教學效果。怎樣克服點讀、唱讀現象呢?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用適當的速度朗讀課文,不能過慢,也不能過快,可用聽錄音,教師示範讀、帶讀等形式進行。第二,讓學生認識句子,掌握標點符號,按語法停頓的方法進行訓練。開始時,可用點拍法(用擊掌表示)。如:頓號停半拍(擊半掌,一下一上為一拍),逗號停一拍,句號停一拍半,段與段之間停二拍。經過一段時間這樣的訓練,學生就能克服點讀、唱讀的缺點。
三、要指導學生讀出語調。 讓學生認識句子,掌握標點符號,按語法停頓的方法進行訓練。在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出課文的思想感情,這一點是朗讀訓練的核心所在,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操作方法如下:1、掌握標點符號所表達的語調。如問號句末語氣上揚,句號句末語氣下降,嘆號表示內心感受,感情比較強烈。2、注意找准朗讀的重音。如《書包里的秘密》一課,課題中的「秘密」一詞,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所以是重音。又如《春曉》這首古詩,要引導學生用下面讀法,讀好重音、停頓和速度: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3、引導學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體會人物說話的神態、語氣和表達的感情。如《狼和小羊》一課,要指導學生讀好狼和小羊的三次對話,讀出狼那種惡狠狠、蠻不講理、兇殘的語氣。 四、品味詞語 品味詞語是培養和訓練學生語感精確性的有效手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對一些准確、傳神、生動的詞語,讓學生主動品味其語言的內涵,有助於學生領悟文章情感,理解課文內涵。抓住關鍵詞句,讓學生品味,朗讀句子的時候,對文章情感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如一年下冊《春天的手》中有這樣幾個與動作有關的詞語:撫摸、掠過、拂過、拍著、拉著等,讓學生用動作來表現幫助理解詞義,有助於他們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不同含義。從而用恰當的語氣來表達感悟。 感受和技巧在朗讀中都不能忽視,感受得越深,語言技巧就發揮得越充分;語言技巧運用好了,又能更好地表達思想感情,達到朗讀的最佳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朗讀能力的提高有利於個人教學能力的提高,有助於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
我想你一定有自己的教學方法。

⑵ 提高小學生朗讀訓練課題研究國內外研究現狀怎麼寫

教研復計劃:一﹑提出教研課題制 二﹑年組內教師交流看法及個人心得 三﹑查找資料,理論學習 四﹑在實際中改進做法,交流經驗 五﹑組內教師再次交流,總結反思總結反思:《語文課程標准》在閱讀教學中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0553

⑶ 語文研究性學習報告 誦讀

《小學語文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及案例》 課題實驗報告 連雲港師專第一附屬小學 郭 楠 222006 一、研究背景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新的課程標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術界已經對研究性學習作了有益的探索。許多國家和地區展開了對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和實踐。在課程界定、目標內容、設計實施、評價等方面提供了文本資料。我校「九五」省級課題《小學生自主發展教育模式的研究》已圓滿結題。學校在教科研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學校省級「十五」課題「培養小學生研究型學習能力的實驗研究」已確定。而在占學生在校所有課時25%以上的語文學科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研究意識,使他們敢於並善於獨立學習,發現問題,研究解決問題,養成良好的研究型思維習慣,具有重要意義,於是我於2002年8月確定了課題——「小學語文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及案例」,2002年9月該課題被列入學校「十五」規劃課題。 二、研究過程 在研究過程中,本課題遵循實踐—總結—再實踐的原則,先在語文教學中扎扎實實搞研究性學習實踐,再歸納實踐的策略,再投入實踐,收集例案。 1、激發動機,使學生願學 動機是一切學習的原動力,它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主觀因素,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前提。 2、指導學法,使學生會學 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標志。在教學中要以思維訓練為中心,引導學生依據教材去探究、發現,獲得理智和情感的體驗,積累知識和學習方法。 (1)課前指導學生預習 預習有利於獲得對新知識的初步感性認識,做好學習的思想准備,激起他們學習新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慾望,在新課的教學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達到進行研究性學習目的。 (2)課中引導學生參與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盡可能把學生和自己的距離拉近,使之感到親切,和教材拉近距離,使之感到親和,跟教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拉近距離,使之共振共鳴。 教師一方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討,獨立地獲取知識,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設問質疑,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和態度,形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外實踐,提高學生能力 語文學習的全過程應包括兩個方面,即課內與課外,局限在小課堂里的語文學習是不完備的,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增加學生創造性學習與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充實和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同時,深入實際生活,引進最新信息,到寬廣天地里去吮吸,探究、發現、創造。 三、案例舉隅 以《莫高窟》一課(第二課時)為例,學習這一課,學生採用了分組學習、討論、匯報等形式。 1、激趣導入: 我有一個朋友要去敦煌莫高窟游覽,他聽說我們要學習《莫高窟》這篇課文,想請同學們給他做個導游,行不行? 2、學習課文 (1)第二節(出示彩塑多媒體)欣賞 自輕聲讀第二節,想想哪些詞用的好?為什麼? 指導朗讀 (2)第三節壁畫,找一找這一節哪些地方寫的美? 用「有……有……有……還有」指圖說話。 (3)第四節 自學、談一談學會了什麼?有何體會? 3、導游介紹 (1)小組交流搜集的資料 (2)選擇圖作介紹,互相質疑,提高導游質量。 四、評價 這一課時的教學做到了課內與課外結合,學習和活動結合,老師和學生相協作。 五、結論 通過研究,課文課堂學習形式出現了可喜的變化,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師生互動、平等,學生在進行語言文字的研讀中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既理解體悟到語言文字蘊涵的美,又能創造性地理解。學習興趣和能力都有提高,學習空間由課內到課外,由小課堂到大語文良性發展。 六、存在問題 課題的實施,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激發了教師不斷學習,提高科研水平的願望。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教師的不斷調整授課年級,使實驗不能較連貫進行,沒能取得較佳效果。

希望採納

⑷ 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訓練微型課題研究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有感而讀
陶行知先生說:「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
」朗讀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情感的參與,才能更好地進行朗讀訓練。
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單調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乾舌燥,再加上有意注意
tob_id_4254
的時間短,朗讀的效果更是大打折扣。因此,
在小學低年級更要適當地創設情境,營造氣氛,讓學生願意讀、樂於讀、爭著讀。 動畫配音 為了讓學生朗讀好課文,並達到背誦,可以用「為動畫配音」的方式進行訓練。即播放「無聲」的動畫,讓學生通過朗讀或背誦來為動畫配上音。
例如我在教學《坐井觀天》時,就利用PPT
做成了幾幅沒有聲音的簡單的動畫。首先讓孩子們觀察:
「這個動畫片和其他動畫片有什麼區別?」孩子們立刻就發現了:「沒有聲音!」我再因勢利導,告訴他們給動畫片配音是很難的,
再問:「哪些孩子願意給動畫片配音呢?」先指名幾個孩子為動畫片配音,
最後讓其他孩子也一起為動畫片配音。
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明白了「配音」的要求(讀出語氣,讀好課文)
,同時也調動了孩子們的自主學習性。也讓全班學生一邊觀看動畫,
一邊聽配音以及自己的參與,讓單調的學習變得形象、有趣,這既是在學習語文,也是在享受語文。
配樂朗誦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
在朗讀訓練中,根據課文的風格和特點,選擇適合兒童情趣、情感基調與課文相適應的畫面、
音樂,能直接刺激學生大腦的興奮,使其迅速地步入情境之中,
能更好地調節感情,促使學生讀好課文。 例如兒童詩《我真希望》
,這首詩主要通過「我」的希望,寫出了「我」多麼渴望在美好的環境中生活。
它激起了我們對美好環境的憧憬和嚮往,同時還讓我們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為了指導這一課的朗讀,
我剪輯了一段旋律優美舒緩的曲子。在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
我先讓學生聽一遍音樂,
引導學生邊聽邊把自己當作文中的主人公,幻想自己看到的是輕盈潔白的雲彩,聽到的是優美歡快的旋律,聞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芬芳。接著,
我啟發學生說說應如何有感情地朗讀這篇課文。學生由於受到了音樂的感染,
情感有了強烈的共鳴,
便紛紛回答:應用充滿希望的語氣讀。接著,我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自由練讀,然
後指名讀。最後,我再放樂曲,讓學生在輕柔、優美而抒情的音樂聲中進行課文朗讀。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興趣,還激發了他們熱愛大自然、
熱愛祖國的情趣,提高了他們的朗讀能力。
「沒有情境的教學如同一杯清淡的白開水,學生是品不出味兒來的。」因此,
在訓練學生有感情朗讀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創設情境,
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有感而讀,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才能達到好的訓練效果。
二、朗讀形式多樣化,激發朗讀興趣 就朗讀的訓練方式而言,有分角色朗讀,齊讀,自由讀,男女生讀,個人體會朗讀等等。適當的、豐富多樣的朗讀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保持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朗讀的形式應靈活多樣,恰到好處。例如在教學課文《風是一位畫家》時,為了讓學生獲得整體印象,讓孩子們更多地感受到一年四季的美麗,我首先對課文進行了范讀。同時,由於二年級的孩子剛開始接觸到這樣大篇幅的課文,為了便於大面積檢查、了解和訓練,在范讀之後,我還安排孩子們在小組內讀課文。此外,為了誘發想像,體會意境,發展形象思維,我還把四季的圖片分別展示,將學生們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小組,讓孩子們分小組朗讀,想像四季的美景。這樣一來,孩子們對四季的感受更生動形象,朗讀起來也更加富有情感。 又如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送別詩,詩歌的意境讓人嚮往,但孩子們年級低,不能理解朋友間那種依依惜別的情感。為了讓孩子們做到真正的有感情地朗讀,我在教學時通過自由讀、小組讀、男女生讀、配樂讀,抓住「孤帆」和「唯見」引導讀等方法,讀到最後,通過老師的導讀,有的孩子已經滿眼含淚,真正的體會到了兩位詩人的深厚友誼,也真正的做到了有感情地朗讀。 因此,在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精心設計朗讀的形式,讓孩子們更全面的參與朗讀,不再流於形式,這對於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也為高年級的閱讀打下堅實基礎。 三、發展孩子個性,倡導個性朗讀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同時指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倡導朗讀個性化,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堅持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而不是要求學生必須按照老師要求的語氣朗讀。我們常常會發現,許多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在朗讀時都是一個調,這樣束縛了孩子的個性發展,也束縛了孩子的思想。有些句段,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
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體會,讀出不同的感受,即個性化的朗讀。 例如在教學《丑小鴨》一課時,當讀到 「這難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來我不是丑小鴨,是一隻漂亮的白天鵝呀!」這幾句話,我發現孩子們就讀出了兩種不同的語氣。①一種情況:學生讀「啊(à)」;②一種情況:學生讀「啊(á)」。本來想給孩子們糾正,但聽到他們這樣讀了,卻又有不同的味道,「啊(à)」感覺高興激動,「啊(á)」感覺既高興又懷疑。於是我靈機一動,讓兩個孩子一起讀,一個讀「啊(á)」,一個讀「啊(à)」這樣帶著孩子從不同的角度體會句子,發現孩子對課文體會更到位,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朗讀指導中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體驗,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朗讀要求,倡導個性朗讀,培養學生好讀書、善讀書、讀好書。 總之,低年級的學生的朗讀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純理論地對其講解朗讀的方法和技巧,對孩子的朗讀能力的提升是不起作用的。因此,教師應該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情況,在教學時,做一個真正的有心人,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有滋有味的朗讀中來,幫助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讓無聲的文字變為動聽的語言,把低年級那朴實,甚至枯燥的「讀書寫字」為主的課堂飄出優美歡快的精彩音符。

⑸ 怎樣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1 早讀五分鍾,讀經典(課後作業:背誦)
2 每周班級小組PK
3 每月小組代表PK
4 期中年級各班代專表PK
5 期末學屬校經典誦讀大賽
6 經典我知道 默寫大賽
目的:一是提高學生誦讀經典意識;二是在每一次的讀中指導學生朗讀技巧;三是在每一次的PK中,讓學生學會學習,取長補短,真正提高朗讀水平;四是背誦積累中體會經典的魅力。

⑹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研究成果有哪些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研究成果有哪些
首先寫教學目標,現在是課改階段上課要有新版的理權念分三部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 然後分析教材:重點和難點 三 教具 四 教學方法 五 教學過程,可分詳案和簡案,詳案要設想每句話怎麼講比較麻煩,簡案只要寫一下時間安排,和每部分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 六 板書提綱 七 教學反饋 這樣的教案就比較完整,也能及時地總結問題。 我認為寫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確立教學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萬不能小看了這部分,否則上課就會漫無目的,效果比較差。

⑺ 小課題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教研計劃:一﹑提出教研課題
二﹑年組內教師交流看法及個人心得
三﹑查找資料,理論學習
四﹑在實際中改進做法,交流經驗
五﹑組內教師再次交流,總結反思總結反思:《語文課程標准》在閱讀教學中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小學生的朗讀水平是其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強化朗讀能力的基礎訓練,逐步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水平。那麼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教師可以採取以下措施:首先,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其次,教師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的心,喚起學生朗讀的慾望。第三,採取激勵機制,抓住學生在朗讀時表現出來的成功之處進行表揚,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第四,經常進行各種朗讀比賽。
二、打好朗讀基本功
要讀好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打好朗讀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復,不唱讀,不讀破句子。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讀書也不例外,就這點來講,最好從小學一年級抓起,嚴格要求,使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學生只要達到了正確朗讀,也就初步形成了讀書能力。
三、范讀領路,模仿入境
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不難,但要達到有感情地朗讀,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讀。模仿是兒童的天性,范讀能使學生很快入境。學生模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識的積累,讀書的能力也就形成了。范讀一般有三種形式:一是講前范讀,二是講中范讀,三是講後范讀。
四、採取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願讀、樂讀
中年級的語文教學主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要避免煩瑣的教學分析。

⑻ 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課題中期評估報告

朗讀在小學各個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書聲琅琅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徵。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把文字元號變成活生生的、具體可感的形象,讓學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維中,進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場景,從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則很值得探討。(本文就這一問題,談一點淺見。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朗讀能力
《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著名特級教學孫雙金也曾指出:書聲琅琅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徵。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那麼,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呢?現結合個人教學實踐,淺談幾點做法。
一、創設情境,注重課堂氣氛的渲染提倡開放性朗讀。
指導學生朗讀必須入情入境。葉聖陶曾說: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朗讀教學十分注重創設情境,把文字元號變成活生生的、具體可感的形象,讓學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維中,進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場景,使學生由一個旁觀者變為一個當局者,去親近人物,感知事物,為接下來的感情朗讀做好准備。在這種情境下,有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如教學課文<<兩只鳥蛋>>,我准備了幾個鵪鶉鳥蛋,讓其孩子觀察外觀形狀並親手觸摸,通過觀察觸摸,孩子們知道了鳥蛋是圓圓的,滑滑的,這時孩子們興趣濃厚,在愉悅中積極朗讀,都朗讀出了鳥蛋的可愛,感情色彩非常到位.
二、分角色表演朗讀,藉助人物動作、對話感悟理解課文。
分角色表演朗讀能激發孩子們的朗讀興趣,通過進入角色,使他們把心中的情與文中的人和事融為一體,讀出各種人物的喜怒、凶善,讀者繪聲繪色,聽者身臨其境。如教學課文《坐井觀天》一課,我讓孩子分角色充當小青蛙和小鳥,進行對話交流,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扮演小青蛙的同學讀出了無知、愚蠢的語氣;而小鳥則讀出了講道理、笑小青蛙無知和著急的語氣。同學們被小動物們的話語感染著,當同學們讀到我口渴了,飛了一百多里,下來找點水喝和天無邊無際時,孩子們用手比劃著天那麼大,班裡同學們感受到天是特別的大,都伸出了舌頭。當同學讀到我天天坐在井裡,一抬頭就看見天,天不過井口那麼大,我不會錯的。大家都為小青蛙感到無知而可笑。最後扮演小青蛙的那個同學聽了小鳥的話還跳了出來,他的舉動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學們也紛紛舉手,爭先恐後上來表演朗讀。可見分角色表演朗讀不僅能激發同學們朗讀的興趣,也能收到教師講解所達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
低年級的學生模仿能力強,藉助兒童的這一優點,在指導朗讀的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把指導學生朗讀貫穿在全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低年級學生學習朗讀是學習語文的開始階段,他們年幼無知,理解能力差,所以,有感情地朗讀對兒童來說很難,這樣就需要教師正確、耐心地去指導、范讀,教給他們讀的方法,逐步培養他們的朗讀能力,為他們到高年級時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到用普通話范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分清平翹舌、多音字及變調、輕音、兒化音;其次,教師在范讀時要注意詞與詞之間、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停頓,讓孩子們在教師的范讀中體會到逗號停一停,句號換口氣的停頓方法。例如,在教學《黃山奇石》一課時,有的句子比較長,教師在范讀中就要有意識地朗讀出詞與詞之間的自然停頓。如,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時間長了,學生很快就會掌握朗讀停頓的方法,正確地朗讀。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讀出文章的感情色彩。要讀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態,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色。如在教學《老師帶領我們找春天》一課時,讀到我們又來到果園里,有的桃樹已經開出粉紅色的小花,微風吹來,飄著一股清香……這篇文章字里行間充滿了贊美的情感。通過老師繪聲給色的范讀,學生就會被帶入春天美妙的情境之中去,從而達到了指導朗讀與理解課文的目的。教《紙船和風箏》時,先讓學生聽老師配樂范讀,邊聽邊感受文章中所表達的傷心情感。學生對文章的悲傷的感情基調有了點滴認識後,再讓學生對照朗讀,學生一下子就進入課文情境進行朗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教學中,教師應明確,范讀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範啟發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地模仿,因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必須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讀。
四、挖掘重點字詞,讀出真情實感。
良好的課堂氣氛僅僅是激發學生朗讀願望的外在條件,只有學生自己想讀,有情想表才能讀出真情實感,體會課文中語言文字的美正是促使學生讀好課文的內在動力。如《窗前的氣球》一文,課文講述了科利亞因得傳染病不能外出,沒有了朋友的陪伴,感到孤單,無奈,感到這樣的生活真沒意思。我首先讓孩子進入情境,假如你得了傳染病,沒有了朋友的陪伴玩耍,你心情會如何?你的心裡會想些什麼?讓孩子們充分體會感受後,我又讓孩子們抓住重點字詞來朗讀,如靜靜的躺在床上-----靜靜;獃獃的望著窗戶----獃獃地抓住這些重點字詞朗讀,孩子們讀得那麼的傷心,孤單,無奈,有幾個孩子還哭了。此時,他們不知不覺自覺地把自己的體驗融入了朗讀,讀得動情而真實。挖掘重點字詞,體會語言文字的精妙,使孩子體會到文中的情感,或激昂、或悲壯、或含蓄……只有他們准確地把握了文字中情感的變化,融自己的理解於朗讀,才能讀出真情實感。
五、多種朗讀形式的運用,訓練朗讀技巧。
為能准確指導學生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可預設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課堂朗讀的方法愈多,學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練習,朗讀水平亦就更高。
個別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課文中字詞及內容掌握情況,在讀後進行糾正、講評。
自由讀。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有限,自由讀就彌補了這一缺憾。給學生時間、自由,讓他們盡情體驗、表現,語調、語速、感情可以反復試讀體會,不受集體約束。
開火車讀,是一篇課文由幾個同學接著讀的方式。教師可指名一個同學讀,讀到中途沒有到一段結束,再指定下一個同學接著讀下去。這種讀法可喚起同學的注意力,同時充滿趣味性。
齊讀。齊讀可以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能體現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齊讀則可在課的收尾階段,細心品味課文內容時進行。如《北京》一課,前四個自然段都是介紹了北京的美麗,最後一個自然段是總結課文。北京真美啊!我們愛北京,我們愛北京的首都!齊讀則表達出了學生贊美北京、熱愛北京的心聲。
默讀,有助於學生的思考。
……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節讀的形式,讓它們各盡所能。
只要我們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使師生的朗讀具有聲情並茂的節奏,和諧婉轉的韻律,呈現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就能為語文的教和學奠定牢固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朗讀課題研究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