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個體力求深入地認識某種事物或樂於參與某種活動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所以,要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首先要喚起他們對學習對象的興趣,吸引他們進入學習的境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本提供的至多隻是一幅彩色的畫面,產生的視覺效果差,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在信息技術參與下的語文教學則不然,它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
如在學習《秦兵馬俑》一課時,教師展示出《秦兵馬俑》的課件。讓學生盡情地觀賞著眼前各種姿態的兵馬俑,並且讓學生討論回答:「你看到了哪些兵馬俑?」這下,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學生紛紛發言。這樣,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主動地感知理解了語言文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望廬山瀑布》這課時,可以利用課件出示瀑布壯觀的景象。配上豪壯的聲音,此情此景,激發學生思考,產生情感共鳴。而且能使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活躍了學生思維,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僅能夠順利的突破學習的重難點,還可以讓學生內心產生探索的慾望,情緒上受到感染,從而使他們輕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二、,有利於拓展學生視野
小學生生活閱歷少、積累少,而且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學生無法看到,使問題很難解決。隨著網路技術的普及,學生接觸語文的渠道進一步拓寬,大量交互性很強、更新很快的語言和語言文化信息使廣大師生應接不暇。網上可共享的信息為語文的教育和師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圖文並茂、聲像俱全的文化資源。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學生不再受到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通過計算機網路拓展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師生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檢索、閱讀各類書籍,可以從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獲取到更新的信息和資料。如,學習《有趣的發現》,從海島上昆蟲翅膀的有趣特點,引導學生上網收集有關適者生存的實例。學生結合網上的資料和個人感受,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由此而來,學生獲得大量豐富的知識,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豐富了表像,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又如在學習《橋》這一課時,由於我們所處的環境因素,大多數學生對此都不太熟悉,所以可以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於祖國一些著名大橋的圖文資料進行閱讀學習。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橋梁的認識,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也增強了學生對祖國美好明天的憧憬,培養和發展了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對其課程進行學習和拓展的探討能力。
三、有利於啟迪學生創新思維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缺乏活力。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原本聰靈的個性必被扼殺。這樣的學生怎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怎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為創新教學的嘗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教學中摒棄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現代信息技術集音、像、動畫於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注意與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教《貓》一課時,教師適時提出了兩個問題:1、小貓的淘氣表現在什麼地方?2、大貓的古怪表現在什麼地方?這兩個問題綜合、集中、覆蓋面大。教師以這兩個問題為憑借,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教師播放介紹貓的影片,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問題的軌道上來。看完影片後,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就能容易的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既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又能使學生從中領悟到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歸納總結,使整堂課處於情景交融的狀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型」學習變為「主動型」學習。因此,我們應該努力發揮其特長,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閱讀教學,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主動性、實效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早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而運用信息技術,更能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參與行為。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
學生在學習不同單元時,會遇到不同的重難點。如何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好的掌握重點,化解難點呢?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處理的問題,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為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要真正做到在課堂教學的「優化」,首要要從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切入,著力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重點難點及信息量的把握。在突出重點和難點的時候,可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製作成幻燈片。根據教學所需,在學生自讀、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並使用幻燈,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激發探求新知興趣,增強記憶。如在學習英雄董存瑞舍時,我用剪輯的電影資料,再現了董存瑞手托炸葯包捨身炸碉堡的壯烈場面:這一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場面深深打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心,他們真切體會到董存瑞的英勇豪邁精神,深化了感情,突破了難點,突出了中心。
綜上所述,網路環境這種基於計算機、多媒體、超文本、超媒體技術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它拓展了教學內容,提供了多種信息呈現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突出了資源共享,實現了人機友好交互,能更好的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對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㈡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的作用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
計算機互聯網己走進了千家萬戶。
人類已
進入高信息社會,
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現代科學的日新月異為教育提供了前所未
有的發展機遇和更加嚴峻的挑戰,
為培養二十一世紀的新型人才,
探索培養全面
發展的未來人才的新型教學結構,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革教育教學模式無疑是符
合時代發展潮流的舉措。
那麼,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無疑得到了人們的關
注,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改革傳統教育模式、
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重
要途徑。
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
它讓學
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
愉悅、
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
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有著事半功倍之效。
下面我就結合小學語文教學,
談
談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有助於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融圖、文、聲、像於一體,是具有智能化的雙
向教學活動過程。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同時也大大地簡化了教師的操作,
使得教師
能集中精力於教學本身,從而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1
、運信息技術形象、直觀的特點,有效地解決難點。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
。由此可見,
聽、
看是教學的基礎,
藉助計算機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
把難以理解的內
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現出來,調動學生視覺功能,
通過直觀、
形象、
生動的感官刺激,
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
在有限的時間
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如在教授《鯨》
一課時,
學生對鯨這種龐大的動物並沒有親眼所見,
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遇到
一些障礙。
我將備課時搜集整理的教學信息,
體現在網路教學軟體
(
C A I
)
中,
並且通過教學軟體的鏈接指向互聯網上的相關內容,
如
:
動物博物館,
海洋世
界等,其中關於
「
鯨
」
的圖像、圖片、聲音文件等一應俱全,並且圖文並茂。學生
眼界大開,既提高了興趣,又極大地增長了知識。
2
、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有利於朗讀指導。
一直以來,小學語文教學都非常重視朗讀。然而,部分老師的
「
以讀為本
」
卻未
收到成效,
學生一遍遍地讀,
卻讀不出感情來,
更談不上在朗讀中有所感悟、
在
朗讀中培養語感。
究其原因,
主要是教師的指導方法還不到位,
只是紙上談兵式
的強調要用
「
高興、自豪、贊美、憤恨
……
」
的語氣來讀,而根本未激起學生的
情感共鳴,
學生最終還是不明白該怎麼讀。
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來指導朗讀是
一種好方法。如執教《狼牙山五壯士》一文,
「
頂峰殲敵
」
中有這樣一句話:
「
頓
時,
石頭像雹子一樣,
帶著五壯士的決心,
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
」
,
句中的仇恨之情放在現在這個年代學生很難通過老師的口頭指導朗讀出來,
為了
讀好這一句我將事先准備好的圖片(選自《南京大屠殺》
)呈現在學生面前。畫
面上:
一條大街兩旁的房屋有的倒塌,
有的正在燃燒,
一個日本鬼子舉著帶有刺
刀的步槍,
刺刀上挑著一個鮮血淋淋的嬰兒,
這個日本鬼子猙獰地笑著,
他的腳
下橫七豎八地躺著男女老少的屍體,
地上血流成河。
學生看了日寇殘殺無辜百姓
的場面後,
笑容不見了,
無不流露出對日本鬼子的痛恨,有的甚至摩拳擦掌、
咬
牙切齒。這時,我趁機說:
「
同學們,這就是萬惡的日本鬼子,他們根本沒把中
國人當人看,在中國的大地上實行
„
燒光、殺光、搶光
‟
政策,多可恨啊!我們一
中小學視頻課程和學習資料大全
視頻課程 學習資料 公開課 找老師 逛論壇
起來讀讀這句話。
」
看了剛才的那些圖片,老師無需再多說,學生的情感都非常
投入,一字一詞無不恰到好處。
3
、運用信息技術增強師生互動,質疑問難答疑解惑。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
《語文課
程標准》
要求學生
「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
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在語文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
生獨立思考,
質疑問難,
並且為學生的質疑創造機會,
每節課都留一定時間讓學
生提問題。
但是,
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有限,
在課堂上學生不可能將所有的問題
都提出來,
再加上學生個體有差異,
性格內向的學生不善於提問題,
有自卑感的
學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問。這樣,就不利於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能力的培養。
通過收發電子郵件恰恰能在相當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
在質疑中發揮了很好的作
用。
我們每上完一節課,
總會留下一句話:
有問題發郵件給老師。
平時課堂上發
言很少的學生也用起了電子郵件這一工具,
向老師提問題。
同時,
老師經常評點
學生通過電子郵件提的問題,包括數量、質量,鼓勵學生敢想、敢疑、敢發(發
郵件)
,學生質疑的質量越來越高。如,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有同
學提出:
小女孩手裡捏著燒過了的火柴梗,
這些火柴從點燃到熄滅,
一直沒有離
開她的手。
當火柴燒到她手指的時候,
她為什麼不感到燙手呢?電子郵件讓學生
們更多地用「疑問」這把鑰匙開啟智慧之門。
㈢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好信息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涵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就是教師以語文課程標准為依據,以語文課本為憑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指導學生開展語文閱讀實踐活動。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是學生學習語言、理解語言、掌握閱讀方法,吸取知識,提高認識,發展思維,豐富思想感情,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的意義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學過程中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的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也中提出: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運用現代技術更好地養成收集、處理信息的習慣,提高語文能力。教師應充分、有效地運用媒體、網路等現代技術搜集、處理和運用信息,並在學習過程中合作交流,使現代技術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信息技術有著其獨有的作用,合理使用將在學科教學中起到較好的輔助和促進作用。成為學生獲取信息、合作學習、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和構建知識的認知工具和途徑。尤其可以改變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生動,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起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發展閱讀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克服學習困難。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所體現的先進性,得以廣泛應用於小學教學的各個學科之中,特別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更突出了它的優勢。但是實踐證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中還存在盲目性、形式主義的現象,甚至將語文閱讀教學課變成了教師課件製作水平的展示台。沒有真正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輔助、促進作用。
四、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的策略和產生的相應效果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體現的優勢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它畢竟只是輔助學習的一種手段,我們應把握好信息技術使用的量和度,要讓課堂錦上添花,教學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因此,只有根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深入研究使用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方式方法,才能發揮這種教學工具的巨大作用,產生相應的效果。
(一)啟其所感,導其所難
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合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可幫助教學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達到「啟其所感,導其所難」的目的。
1.篩選具體形象信息資源將抽象事物具體化,幫助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皮亞傑(J.iaget)的構建之一:理論形象的學習情境,使教學直觀化、模型化、動態化。能夠表現思維的復雜性,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引起學生持續探索的興趣,對問題從多角度進行解釋,完成知識的意義構建。
【案例1】人教(實驗)版小學第四冊中《北京亮起來了》這篇課描繪了我國首都北京那燈光燦爛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這座文化古城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表達了作者對首都北京的熱愛、贊美之情。本課教學重點是識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在於詞語句子的理解。
全文六個自然段都是圍繞燈光夜景寫的。北京是燈的海洋,光的世界......為了表達北京城的迷人景色,文章運用了很多四字成語。如:夜幕降臨、金碧輝煌、光彩奪目、絢麗多彩、川流不息等。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雖然思維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恆性,但這種思維運演還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和發散性思維還很弱。對於抽象的事物,還無法較好的理解和掌握。特別是對課文中比較抽象的字、詞的理解能力還很薄弱。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可見具體形象的直觀作用不容質疑。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字、詞的意識,為理解句子和課文內容打好基礎,只有將抽象的事物轉換為具體形象的事物。而信息技術它不僅能將大量的知識信息快速地反映給學生,而且還能將抽象的事物通過具體的畫面變得通俗易懂。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圖片的展示,使學生真正能感受到課文所描繪的北京夜晚的輝煌、亮麗。
例如:理解「金碧輝煌」「絢麗多彩」和「光彩奪目」這三個詞,學生對於三個詞語理解還是模糊的,甚至將三個詞語的意思理解為同一個意思。
1.1首先收集相關的圖片資源
1.2 接著根據詞語的意思進行選擇
【解釋】絢麗多彩:形容色彩華麗。
【解釋】光彩奪目:光彩極為鮮明,令人眼花繚亂;也用來形容某些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的極高成就。其中奪目:耀眼,形容鮮艷耀眼。
【解釋】金碧輝煌:碧:翠綠色。形容建築物裝飾華麗,光彩奪目。
還如【解釋】華燈:雕飾華美而光輝燦爛的燈。
根據需要選擇了幾張簡單的圖片,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調動學生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的內因。解決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和體會到詞語的運用方式,為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做好鋪墊。在許多類似的課文教學中同樣可以採用這樣的方法,藉助圖片幫助學生對生字、新詞的理解。
2. 合理運用視頻,激發學習興趣。
保爾•朗格朗說過:所有教育和教學不能逃避支配人類活動的重要規律,那就是興趣......
語文文本教材中提供的雖然可以幫助學生解決某些字詞理解等學習困難,但是一個靜止的畫面圖像,產生視覺效果比較差,對於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不大。而在信息技術參與下的教學則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再現課文內容,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神經,調動情感,激發學習的慾望,產生良好的視像效果。
【案例2】「當北京夜幕降臨時,北京城就成了燈得世界,光的海洋。」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像,教學中利用flah視頻,展示太陽漸漸西沉,幕布緩緩拉下,太陽放射出的余暉被遮擋了,天色逐漸暗下來,北京城陸續點亮各色燈光的場景。具體形象的視頻效果,吸引了學生的視覺,集中了學生的聽覺,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與文本情感產生共鳴,幫助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又如《趵突泉》這一課,由於條件的限制,學生在沒有信息技術的支持環境下,只有藉助書本的文字、圖片幫助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人的認知發展規律顯示: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單靠靜止的圖無法更深刻體會趵突泉的特點。如:「三個水柱都有井口大,沒晝沒夜地冒,冒,冒,永遠那麼晶瑩,那麼活潑,好像永遠不知疲倦。」怎樣冒?晶瑩、活潑、不知疲倦是怎樣的?圖片遠遠不能體現它的意思,只有憑借信息技術視頻效果,展現趵突泉永不停息往上冒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具體形象的動態效果中與文本產生共鳴,感受到趵突泉的獨特。
又如「有的要隔一會兒才冒出十來個氣泡,只見氣泡輕快地往上躥,好像你追我趕似的。有的半天冒出一個氣泡,那些氣泡比較大,大多扁扁的,一邊往上升一邊搖晃,碰著水面就碎了。在陽光照射下,大大小小的水泡五光十色,沒有哪一種珠寶能比得上。」本段文本,描寫了趵突泉冒水時的形態,體現了它的美。如果單通過對文本分析、講解,學生無法感受到趵突泉「你追我趕」的特點,更體會不到「大大小小的水泡五光十色,沒有哪一種珠寶能比得上。」的深刻含義。就算教師的講授生動、形象,學生的感受也是頗淺。如果根據小學生尤其是低中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合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收集或製作一個「燦爛陽光下的趵突泉五顏六色的泡泡,在陽光下一個接一個連接在一起,就像一串珍珠。」的動畫視頻。可以更大程度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器官,調動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視頻中由衷的發出贊嘆之聲,體會到趵突泉的美。可見如果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對解決教學難點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發揮運用信息技術作用,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環境。
二期課改中嶄新的語文教學理念:「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構建開放的、適應時代發展的課程體系。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為學生營造主動、自主、探究的學習語文的環境。」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已經列入小學學習階段,每間學校都配備了一間電腦室。語文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現有的資源,組織學生到電腦室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案例】小學語文綜合實踐:了解祖國的文化生活
過程:先明確目標,接著成立活動小組,然後上機收集資料,最後小組根據目標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和歸類和推薦匯報代表。
活動的整個過程主要藉助信息技術的手段,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從目標的獲得到目標的實現都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完成的。
《海底世界》這篇課文,如果教師直接把知識點傳授給學生效果是有限的,學生的閱讀和思維的發展是事倍功半的。而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上學校的區域網閱讀提供的關於本課的資料,到網站上去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甚至可以根據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上別的網路尋找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共同解決學習中的疑惑。在信息技術的指引下學生的心逐漸走進文本,走進海底世界,一個個奇形怪狀的動物、一種種姿態萬千的的植物、一座座奇異的山峰、一朵朵盛開的珊瑚,就那樣真切地呈現在學生們面前。因此在小組匯報的時候,學生們匯報的豐富程度是始料未及,對海底世界美德感受和海底物產豐富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信息技術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特別是豐富的語言文字、引人入勝的圖片、視頻,在以語文文字為基礎的語文學習環境下,信息技術的優勢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教學條件,為學生打開了知識的殿堂,為學生的閱讀理解、思維的發展搭建了平台,主要在於教師合理的運用,讓其發揮更大的輔助作用。
㈣ 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
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已是屢見不鮮。它新穎生動,感染力強,由於它不但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而且可以打破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夠讓學生清楚地看到事物發展的全過程,化靜為動,化繁為簡,化虛為實,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語言形象化,深奧的道理具體化,有利於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記憶,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新穎、先進的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在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的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優化課堂結構,改革舊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顯著提高學習效率。它不僅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獨有的、開闊的學習和活動環境,又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觀察、思維和實踐的機會,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
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優化的主要表現:
一、創設意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信息技術集「聲、色、畫、樂」於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 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於創設特定的意境,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彷彿觸手可及,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慾望。學習便成了一種輕松愉快、主動求索的過程。
《荷花》一文語言流暢,文質優美,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荷花愛。然而,由於小學生生活經驗少,對荷花沒有有多少感性認識,任憑教師「千呼萬喚」,學生對荷花的「情」也難以激發起來。而藉助電教媒體,進行情境教學,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上這一課時,我先告訴學生,今天老師將帶大家到公園旅遊。同學們興致盎然。然後我請大家閉上眼睛。然後,我播放課文配樂朗誦課件,學生聽這如詩一般美的語言,想像夢一般的畫面,彷彿來到了荷花池邊,聞到了荷花的清香,看到了千姿百態,亭亭玉立的荷花,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給他們印象最深的就是文中那准確簡煉而又美得像詩一般的語言,其後再出示錄像讓學生聽讀課文,使優美的畫面與精美的語句一起印在了他們的腦海里了,在此基礎上理解課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里運用信息技術,達到了「入境始與親」的目的,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怎能不樂於學習呢?
二、激發學習興趣 ,提高學習效率。
青少年的學習興趣對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起決定作用。一旦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慾望。而計算機集文字、圖形、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媒體於一體,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形象逼真的屏幕圖像和動畫能將教師用語言和教具演示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形象化處理,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從而使學生更易體會到事物的本質。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圖文並茂、動靜相融的教學情景,促使學生腦、眼、耳、手、口等多種器官同時接受刺激,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互動式的計算機技術為學生的主動參與提供了條件,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可以說,直觀性教學是學生產生創造性思維的源泉。
在我們原有的教學中,老師的板書、教具的演示和教學掛圖的張貼等等,往往佔用了一節課中不少的時間。運用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可以把知識的形成過程直觀、生動和便捷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教師通過精心製作的課件,在「超文本」狀態下,只要操作滑鼠,就可以讓學生一邊眼看精美的教學圖片,一邊耳聽教師的生動講解或多媒體播出的聲音。動靜結合,輕松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學生容易掌握其內在規律,完成知識的構建。我們發現通過課件的教學演示,學生很容易理解幾何問題,並且教學的時間也比傳統的教學方法節省了許多,從而使課堂中更多的學生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同時,老師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補充一些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給學生更多的表現機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三、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我們知道,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信息技術網路環境中的自主學習便是讓學生成為主動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幫助者、指導者。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覺得運用信息技術網路環境下的人機交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始終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建立起學習者和認知材料之間的直接聯系,是開展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方式。它的優勢在於能夠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滿足不同學生認知水平和認知風格的需要,促進智力和思維的發展。
信息技術網路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方式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是與計算機之間的相互對話完成的。學生獲取知識,包括新概念的提出、知識重點的展開和難點的化解以及知識的鞏固應用,都需要親自動手操作。這種方式符合兒童喜歡的自主參與、探索、創新的心理特徵。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調動學生積極性。由於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自然就形成了確認自己的學習成果的心理定勢。加上多媒體網路所提供的生動活潑的多媒體信息,又不斷刺激學生對新信息的探索與提取,使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的創造活動中。
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傳授的對象為班中中等層次的學生,教學的方式方法,對於那些優秀的學生來說,非常容易掌握;對於較差的學生來說,就不那麼容易了。而在多媒體網路中,教師可以設計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自己所能接受的方式方法來學習。
在實踐我們發現,現代網路教育平台能為教師實現網路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備課和組織教學的環境,通過E-mail、BBS進行非實時的學習討論,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視頻點播系統帶來的好處是「看得見老師、聽得到聲音」。學生在老師的聲音和視覺效果中學習如同在教室氛圍中一樣親切、立體、生動、趣味。孩子的興趣和原來看著文字頁面的差異也是顯而易見的。點播系統中還包括教師上課的教案、學生自主學慣用的多媒體課件,學生可以在家裡通過網路來自主學習、復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早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而運用信息技術,更能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參與行為。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要注意的問題1.不應過分強調中看不中用的、形式上的東西。如一些不恰當的動畫等,在使用中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結果達不到預期效果。課件的製作和使用應以實現最終教學目的為宗旨,避免出現重形式輕內容的不良現象。
2.不應重機器、輕教師,不能不分課程內容,過分依賴媒體技術。不應僵化地使用現代化媒體,忽視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作用,甚至教師成為現代媒體課件的播放員,學生成為缺乏活力的觀眾,課件成了簡單的電子講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是不應喪失的。
3.任何教學手段都不是萬能的,它只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本身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白天進行多媒體教學的教室環境較暗,學生做課堂筆記記錄困難;課堂信息量大、速度快,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吃力;若教師教學組織不當,學生會感覺單調、視覺疲勞等等。
總之,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有助於創設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激發學習興趣 ,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㈤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恰當運用信息技術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與養成,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課堂教學中,我恰當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研讀文本,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高效地完成了閱讀教學任務.如《黃山奇石》這篇課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寫,又有具體形象的描寫,作者形象生動語言文字極具感染力地把祖國的黃山奇石描寫得活靈活現.但就我的學生來講,很少有人到過黃山,缺少對黃山的直接感觸,如果只是讓孩子們通過閱讀課文,就要求他們去理解黃山的奇美特色顯然是不夠的.於是,我就上網搜集了一些有關黃山的視頻資料和文本內容,將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相結合製作成教學網頁來再現黃山奇石的秀美景觀.課堂上,學生們通過「視頻點播」反復的觀看黃山的怪石磷峋、危峰突兀,他們的視覺、聽覺受到強烈的沖擊,再加上其他圖片和文字的介紹,更加深了對黃山的認識.接下來我又提出問題讓大家討論:喜歡黃山嗎?我們剛剛看到的、聽到的課文都寫得很具體.現在請同學們重新走進課文,在語言文字中和黃山再次親密接觸,感受黃山的奇美秀麗,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到此,本課的教學目的也就基本實現了.在這里,利用現代教學技術極大地突破了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慾望,從而興趣盎然地進入課文,研讀文本.二.變靜為動,突破重難點.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改變閱讀教學中逐段講解的繁瑣活動,教學中我把一些難以口頭表達的內容,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化靜為動,創設情境、激發想像,有效地突破了重難點.教學古詩文的時候,經常因為學生對古人生活體驗不夠,而無法准確把握其主旨,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把詩歌中的意境用圖畫或者動畫表現出來,將呆板的文字轉化成生動的圖文,就會改變這一切.如教學:「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句詩時我利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奔騰不息的長江中,一葉小舟在遠處漸行漸遠,與浩渺天際融為一體,最後,不見友人,只見長江,那是何等難忘的離情別緒!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邊想像是個描繪的意境邊有感情的朗誦古詩,自然有聲有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活化這些學習信息,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獲得深刻的印象,陶冶情操的同時,又提高了審美能力,有效地突破了重難點.三.觀察體驗,真情表達語文的外延是生活,在指導學生寫文章時,由於學生對生活的體驗不夠,如果僅僅依靠老師的一張嘴,往往是老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卻無從下筆,寫出來的文章乾巴無味.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手段,則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縮短學生認識和客觀事物間的距離,在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增強習作學習的效果.如習作《可愛的××》,寫一種小動物,在教學前,根據習作要求,我讓學生事先選一種自己最喜愛的小動物進行觀察,教學時,我播放事先製作好的課件(拍幾組動物活動)指導學生觀察,沒看清或記不下來還可重放,再看,再觀察,寫作時注意抓住動物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來寫.在觀察的基礎上再加上自由聯想創意,使一個可愛的小動物展現在眼前,通過直觀展示,節省了很多時間,提高了效率.四.拓展延伸,發展個性利用網路教學使課內外結合,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主動地感悟語言文字、受到熏陶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主動性,發展了個性.每學一課我都利用網路提供相關資源供學生參考,讓學生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閱讀相關文章,課堂上用習題當場進行閱讀效果的檢測並由電腦做出即時評價,指導學生有效地閱讀.如教學《奇妙的克隆》時我將相關網站推薦給學生,學生在網上快速閱讀,了解「克隆」是什麼?然後根據需要選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進行精讀,由「面」及「點」篩選出「克隆技術」對人類有哪些益處同時又存在哪些弊端?等有價值的問題作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並鼓勵學生通過讀課文和查閱老師提供的資料庫尋找答案,學生經過反復深入地研讀課文,並在論壇交流心得,辯論:該不該克隆人?成功地把學生從課內引到課外.網路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信息素養得到共同提高.在網路環境下的語文教學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發展了學生的個性.五.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語文教學要與生活緊密聯系,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學生在生活中獲得的某種感受,怎樣與老師交流.怎樣與同學交流呢!在英特網環境下,自己的學習成果可以瞬間傳遞給對方,也可瞬間得到對方的指導和幫助.如:我教完《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後,我想知道談遷的精神對學生到底有多大的影響,我為學生留了一個家庭作業----學了課文後你有何感想?讓學生給老師發電子郵件,與老師交流感情.因為學生在課堂上往往不能深刻而真實地表露自己的思想,而在網上則可以自由地發表看法,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學生.家裡有電腦的學生晚上紛紛在機上抒發自己的感想和願望,不少學生給我發e-mail,我針對不同學生的想法給予鼓勵性或指導性的評語,在網上與學生交流,學生特別喜歡老師這種「熱線服務」,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學生在與老師、同學交流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文字寫作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及掌握信息技術的能力等.
㈥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科學運用信息技術
靈活的運用現代抄信息技術能改變閱讀教學中逐段講解的繁瑣活動,教學中把一些難以口頭表達的內容,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化靜為動,創設情境、激發想像,有效地突破重難點。這樣才是對信息技術的最好應用方法。
㈦ 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解決了什麼問題
1、情境中,一些難以抄控制的因素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干擾正常教學。
2、情境教學不利於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會使學生更加樂於接受圖畫、表演的內容,不利於語文基本能力的提高。
3、情境教學比較費時,課前、課中都需要花時間去准備設計情境,甚至需要學生進行表演,需要一些道具等等。
當然,情境教學之所以被提倡,還是有很多優點的,這里不舉例了。
㈧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領域引入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後,不但豐富 了課堂教學手段,而且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小學語文全面落實課改精神,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下面就簡單談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閱讀興趣。 孔子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在信息技術參與下的閱讀教學,可以利用軟體製作多媒體課件,產生生動有趣的畫面,再配上音樂,產生良好的視聽效果,使學生大開眼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信息技術,創設閱讀情境。 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散文、小說具有很強的審美性。由於學生受時代背景、生活經歷、社會環境的限制,作品的美感與學生的情感有時難以溝通。然而,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媒體,將無聲抽象的語言文字所要表現的內容變成有聲有色有動感的畫面圖式,創設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或氛圍,激發他們的想像,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形成審美共鳴,幫助他們迅速而准確地理解教材內容。 三、運用信息技術,開闊閱讀視野。 在課改中有個嶄新的理念,即「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構建開放
的、適應時代發展的課程體系。」其中具體提到「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為學生營造主動、自主、生動活潑地學習語文的環境。」 多媒體計算機能儲存大量教學信息,為閱讀教學提供詳實的閱讀材料,同時它又能提供文本、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在教學中,可以按照知識點來劃分教學內容並實現超鏈接,它所具有的生動性、形象性、直觀性,非常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 這些多媒體製作的閱讀資料,既配有聲情並茂的朗讀,又有生動有趣的動畫演示,能極大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他們的視野。 四、運用信息技術,啟迪創新思維。 學生在對語言文字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通過信息技術的演示,豐富了頭腦中的表象,拓寬了思維空間,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時地迸出創新的火花。「學會學習」已經成為一個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世界性口號。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缺乏活力。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原本聰靈的個性必被扼殺。這樣的學生怎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怎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為創新教學的嘗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教學中摒棄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所以我們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將語文知識從空間和時間上向課外延伸,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並且培養學生求得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眾多教育者提出:一個良好的寬松的學習環境必將會給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帶來很大的幫助。斯坦福大學校長卡斯帕爾教授在談到斯坦福和矽谷的成功時,認為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這一要求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技術的學科運用價值。 每堂課一上課,學生的思想都會由下課時地鬆弛變為上課時的緊張,這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新意識的萌發。為此,我們在上課前播放一段韻律優美的輕音樂。優美的樂曲調節了課堂里的氣氛,改變了教室里緊張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聽音樂放鬆了神情,活躍了思緒,創新意識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正常發揮。 在閱讀教學中巧妙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能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變得具體、生動、直觀,使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形象、有趣,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運用為閱讀教學注入了活力。因此,我們應該努力發揮其特長,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閱讀教學,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主動性、實效性。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生產、學習和工作方式。「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觀點,它要求教師能從自己的學科教學過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幫助自己的教學,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也就是指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能把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對這種「整合」教學方式的研究和實施將會對小學生探究性學習、創造性的發揮、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創設良
好的基礎,使小學語文教學朝著特色、個性的教學方向發展。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去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需要我們作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必將對教育的發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定會使我國的教育事業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