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中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銜接

中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銜接

發布時間:2020-12-18 10:02:23

① 小學初中作文銜接要具體怎麼實施,才能做到有效銜接

作文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六年級作為小學向中學過度的年級,如何做好小學作文和中學作文的有效銜接,使學生的作文水平穩步提高,是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動一番腦筋、下一番功夫的。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是怎麼做的。一、摸清學生基本情況六年級的學生寫作有了一定的基礎,幾年下來,存在的問題也多了。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作文偏題或離題,另一個常見的毛病是文筆不好,詞語不夠,想像力不豐富。如何解決以上這些問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平時的教學積累。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在作文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調動寫作積極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幾點:一是讓學生有說的慾望。學生有了說的慾望才能做到我口抒我心,我筆抒我口。教師要突出「從說到寫」、「先說後寫」、「以說促寫」的引導過程。二是不讓一個學生在寫作時頭痛。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是無法改變的,這就要求我們不能拿同一標准來衡量所有的人,尤其是後進生。我的做法是,讓他們從一句話作文開始,再到兩句話、三句話……逐步完善。三是對農村的學生要用切合實際的命題。農村學生不像城市學生見識多、廣、新、奇。所以,在命題和選材上都盡量貼近農村小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特色,緊扣「農」字出題,寫出農村的特色。農村的人和事,素材很多:收稻穀、挖花生、喂豬、養雞、趕集等等。這些農家人、農家事、農家景都是他們親眼目睹的、熟悉的、易於理解的和感興趣的真人真事。

②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

(1)以教材疑難問題為切入點選擇課外閱讀材料指導閱讀,既有助於解決疑版難,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權和情感的把握,又擴大學生的閱讀面。
(2)選擇與課內文體或內容、寫作方法上比較相似的課外閱讀材料進行閱讀,組織學生在課後用課內閱讀的方法來閱讀拓展性材料。
(3)選擇同類閱讀材料,意在與課內教材形成鮮明的對比,運用閱讀材料,把兩者放在一起,更加突出作品各自的特點。
(4)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節選或縮寫,在教學的前後,教師把原文、原著推薦給學生,使學生更立體地、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培養學生讀名著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2.學生自主閱讀
(1)設計「閱讀摘錄本」。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做好閱讀摘錄,並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旨在監控閱讀過程,保證課外閱讀的質和量,養成習慣。
(2)定時定量地閱讀。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自己閱讀,在學習實踐中感受閱讀的快樂。在校期間,固定課外閱讀時間,每天早晨定時閱讀,每周專設一節語文課用於課外閱讀。學生每天放學後進行休閑讀,雙休日、節假日隨意閱讀,但要有合適的閱讀量;完成摘錄也要有一定量,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

③ 如何做好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銜接

語文教學銜接初中語文和小學語文相比內容更為豐富、復雜,在教學方法上與小學也不盡一致。促進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使中小學的語文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都銜接自如,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
那麼,如何做好中小學語文的銜接教學呢?
1
加強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教育學、心理學的規律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明確教學目的是關鍵,是起點;要實現教學目的,就要激發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解決好這些問題,對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能力及語文成績至關重要。而目前,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問題,影響了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影響了學生進一步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積極性以及學習習慣,進而影響了學生的語文能力。探討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途徑和方法,少走彎路,提高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特別是提高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非常必要。
通過多年的教學和研究發現,進行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是可行的,其原因在於中小學教學、學生學習語文的空白點是可以找到並予以加強的,關鍵是小學與中學的相互延展、靠攏、銜接和磨合。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基礎,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延續性,哪個環節出了偏差或問題,都將影響學生的語文能力,而現今的中、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是結合的依據,也是進行教學銜接的依據。
2 做好中小學語文的銜接教學的策略2.1 轉變教育觀念,樹立銜接意識,小學初中齊抓共管是前提。小學和初中的教師、學校領導要有九年一貫制的思想,以素質教育為總體目標,轉變各自為政的教育觀念,樹立銜接意識,為中小學銜接問題的解決提供根本性保障。
小學尤其高段教師要有銜接意識,以培養學生語文的學習習慣為重點,為初中語文教學打基礎,促使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持續提高;初中尤其是初一的教師更要有強烈的銜接意識,經常想到與小學教學的銜接問題,關注學生的原有基礎,因材施教,促使學生在鞏固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得到更大的發展。2.2
加強學習習慣上的銜接,克服不良傾向。在教學實踐中,習慣對學生搞好學習來說是舉足輕重的前提,學好語文必須注意培養學生以下良好的習慣:課前有主動預習,課後有自覺復習的習慣;課堂上有思路活躍、勤記筆記的習慣;課堂里有大聲答問、大膽質疑的習慣;課堂上有與同學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尋求解決途徑的習慣;閱讀時有隨手查閱字典釋疑的習慣;有眉批圈點、邊讀邊思考的習慣;作文時有先構思、再寫提綱、寫正文以及加後記的習慣;文章寫成以後有讀兩三遍並進行自我修改的習慣;課外閱讀時有隨手摘錄、隨時積累並運用的習慣;有勤於動筆、寫心得體會、記日記的習慣。
3
高度重視學生自主意識與自學能力的培養,加強學法指導中學語文教材的內容增加了,難度也加深了,知識點增多了,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與自學能力。因此,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教師應有意識、有步驟地教給學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如怎樣抓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單元小結五個環節;怎樣掌握好基礎知識;怎樣進行文段閱讀;怎樣做好知識整理與歸納;怎樣運用科學記憶法來提高學習效率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自學,充分動腦、動口、動手,鼓勵學生勇於質疑問難,教師則抓住契機,巧為點撥,為學生釋疑解難。總之,教師要盡力使學生消除依賴心理,培養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4
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銜接初中教師要延續小學老師常用的情景教學模式,根據初中新生在語文學習上的掌握程度,實行分層次地教學,選擇一些活潑有趣、學生樂於接受的語言材料,靈活調整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學習進度,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課堂交流互動。教師還可以在學生互動過程中進行鼓勵,緩解他們在課堂上的緊張情緒,讓他們慢慢融入到初中課堂的教學氛圍中來,以行之有效的教學銜接策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5
溫故知新,適當復習小學語文重點內容,做好記憶、思維的銜接初一學生面對增多的課程和加難的課文,難易有諸多不適應,適當復習一下舊知識十分必要。一是把握住機械記憶,讓學生大量背誦古典詩歌、名言警句。這是記憶詩歌的黃金時期。二是根據思維特點,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適當重視形象思維。如充分利用電教設備的視聽效果進行直觀教學,使抽象語言形象化。用游戲、表演、比賽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語文豐富多彩的廣闊天地。

④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如何與初中語文銜接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相對簡單,知識面較窄,教師一般要求學生偏向於識記,學生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1]。中學語文教學內容相對復雜,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在過渡階段,學生的接受能力比較差,因此會影響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措施。
一、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語文能力的銜接
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必須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此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從而有效指引小學生開展語文學習工作。提高課前預習、課中教學和課後練習的效率,如此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還可以為初中語文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例如在教學《誇父逐日》課文之前,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提問:在小學六年中,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哪些語句是反映誇父寬闊的胸懷和英勇頑強的精神,哪些語句能夠表現古代勞動人民探索自然的意志?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提高藉助注釋和工具書學習課文的能力,理清課本的書寫思路等。這樣有意識地訓練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為學生學習初中語文奠定堅實的基礎,逐漸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
二、改善學生語文誦讀能力的銜接工作質量
開展小升初語文教學的時候,教學工作者要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進行自主誦讀,讓學生自行感受和領悟文章內容傳達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文章的意義。不僅如此,語文教學工作者還要依據S版教材的教學目標指導學生提高誦讀的能力和水平,綜合運用各種方法。教師要對課文中用詞准確、精妙修辭、動作描寫惟妙惟肖、語言生動、神態描寫活靈活現的句子等給學生進行精心講解[2]。例如,在指導誦讀《日月潭》的時候,應當採用不同的方法。教師提問:哪些同學偏好於清晨日月潭的景象?然後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之前准備好的清晨的日月潭景色圖片,選取部分學生闡述自己看到的景色。然後指導學生誦讀,此段適宜採用比較輕柔和緩慢的語調,這是因為清晨時分,人們正沉睡著,因為擔心吵醒人們,以免打破清晨日月潭靜謐的美景。教師繼續提問:大家能夠指出日月潭的景色在中午的時候有哪些不同之處?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回答教師的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進行點評和總結,最後展示圖片。說相應的答案,教師進行點評,然後利用多媒體展示中午的美景。教師緊接著問:文中採用了哪些形象描寫日月潭在雨中的美景?用什麼來比喻日月潭周圍的景物?什麼清晰地展現在眼前?學生作答,教師點評和指正。教師問:哪位學生比較喜愛日月潭的雨景?學生回答,然後展示圖片,指導學生誦讀,此部分的第一句音調略高,這樣才能彰顯晴天日月潭的美麗。然後在誦讀第二句的時候語調要比較舒緩,以此顯現日月潭在下雨的時候那種朦朧的美麗。
三、提高寫作和閱讀的銜接工作質量
寫作和閱讀在小學語文中的難度比較小,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基礎性詞語的運用,理解文章的基本含義和思想感情。寫作要求語言優美、用詞精準、中心意思表達清楚,而且善於運用各種寫作手法,掌握文章基本類型的寫作等,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掌握基本閱讀技巧等[3]。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引導學生復習所學習過的課文,多多聯系課後習題,積極參與各種寫作和閱讀的比較。不僅如此,學生也要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相關的閱讀和寫作的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摘抄相關的語句,多背誦和識記,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逐漸適應初中語文的學習方式。從生活中積累相關的表達材料,讓學生在課外積極收集相關方面的材料,利用正確的方式拓展閱讀的視野。課外學生可以多多閱讀《讀者》、《意林》、《愛的教育》、《春水》、《繁心》等,同時也能夠閱讀一些國內外的名著,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不斷提高寫作和閱讀的基本能力。
四、結語
學生在小學升初中的時候會因為相關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語文學習興趣下降,成績平平[4]。這就需要教師緊密聯系實際,選取有效對策提高中小學語文的銜接工作質量。

⑤ 怎麼樣去研究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研究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

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是相通的,它們都要從字、段入手,理解文章意思,學習寫作方法等。因而我在講讀教學時注重培養學生學會閱讀,從探求閱讀方法入手,教給學生讀書方法。讓學生在課內閱讀中學會讀書方法,在課外閱讀中運用讀書方法,從而帶動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帶領學生學好「例子」,然後要挖掘「例子」中有利於知識拓展的「鏈接點」。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教學中,我常鼓勵學生多積累古詩。如:在教學李白的《靜夜思》後,讓學生去朗讀、背誦「思鄉類」的其它古詩,待學生將古詩背下來後,再引導理解詩意,感悟詩情。教材中還有許多以寫人為主的課文,我在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事跡和品質,還要注重拓展延伸,讓學生去閱讀與文中人物類似人物的生平和事跡,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是小學生最經常最廣泛的語文活動。考慮到小學生對課外閱讀內容的選擇能力較弱,我嘗試在每學期初根據教學內容制定一份課外讀物推薦計劃,這份計劃的制定一定要把握課內外讀物的聯結點。我在推薦的讀物時,將課內的課文與推薦的讀物要有某種聯系,內容相關。如學了《冬陽·童年·駱駝隊》,我推薦學生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學完《祖父的園子》後,我相應的向學生推薦蕭紅的《呼蘭河傳》作為課外讀物;學了《長城》,推薦學生讀《黃河魂》,學完《蜜蜂》,推薦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等科普類文章。這樣不但真正使學生「開卷有益」,也對學生如何選擇課外讀物作了指導。
在課堂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關的奇聞逸事,鼓勵學生去了解更多相關知識。另外,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在開展評價及談感悟時盡可能的引用課外的名言警句格言、歇後語、詩句等,活學活用。進一步鼓勵同學們只要多看課外書,就能有豐富的知識,聰明的頭腦,同時在班裡建立圖書角、讀書園地。讓家長轉變觀念,爭取家長的支持,支持孩子讀有益的課外書。開展「把好書與大家一起分享」的活動,可以把自己在家裡看完或閑置的書帶到教室里來,和同學們一起看、一起分享,讓我們的教室里書香飄逸。這樣在大家的帶動下,一部分平時不愛課外閱讀的同學也會捧著一本書開始讀起來。另外,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鍾,讓學生吟誦古詩、名人名言拾錦、諺語、歇後語拾零、成語接龍,談論自己收集到的與本節課有關的資料、逸事。小學生最突出的優點是好表現自我,他們要在這五分鍾展現自己最有學問、知識豐富,就必須在課外去閱讀有關的書籍,久而久之愛上課外閱讀,養成喜愛看課外書的好習慣。
我時常利用課外閱讀這一陣地,不但讓學生系統地掌握讀書方法,還指導學生寫好讀書筆記。一是指導記錄的內容。如語文方面的知識,優美的詞句,精彩的描寫,生動的對話,好的開頭和結尾,精闢的議論,文章的結構與提綱;記歷史、地理以及其他學科方面的知識或趣聞;及名人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跡及豪言壯語等。二是指導記錄的方法。批註筆記,在閱讀時使用不同的符號在樹上做批註。提綱筆記,讓學生把讀過的內容寫成內容提要,或是讓學生把讀過的文章理成結構提綱。摘錄筆記,如摘錄詞句、段落、小知識、名言警句等。摘錄時要忠於原文,註明出處。心得筆記,即讀後感,抓住原文自己最感動、感受最深處,聯系自己寫出體會。經過幾個學期的課外閱讀,每個學生都積累了一本厚厚的讀書筆記,一本我的讀書感悟,一冊課外閱讀小報。有的同學還給自己的讀書筆記起了好聽的名字,如《讀書採集》、《書海采貝》、《精彩書冊》、《讀書品味屋》、《好書大家看》······總之,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還要注意閱讀方法的指導,重視閱讀效果,注重正面引導,給學生閱讀的時間,閱讀的內容,閱讀的方法,讓他們去閱讀,去思考。著名語文教育家呂叔湘先生曾講過:「課外閱讀對語文課來說,決不是可有可無的。」如今社會生活高度開放,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局限在課堂、課本里,而應該構建開放的教學模式,拓寬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美,讓學生知道中國五千年的深厚歷史文化,從而去影響學生的精神世界。同時激起孩子對閱讀材料的興趣,引導學生喜愛閱讀、迷戀閱讀,語文的知識與各種能力自然而然累積起來,達到劉勰所說的「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的境界。
總之,小學語文課內課外閱讀的有效銜接,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課內外結合,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鞏固課堂效果,使學生在學習上變被動為主動。我們必須加強課外閱讀,增強語文教學課內與課外的聯系。課內是基礎,是先導;課外是課內的繼續和擴展。課內指導方法,帶動課外;課外知識的運用和遷移,又促進課內的提高,課內和課外相結合,才能使學生的知識面更寬、更全面。因此,要想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品,就不能拘泥於課本,拘泥於課堂,只有立足於課堂教學,又關注課外閱讀,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⑥ 如何做好小學與初中語文教學的銜接

當前,很多初一學生的家長反映:孩子語文成績由原來小學的優秀下滑到中等水平。這種現象正表明了中小學的語文教學的銜接出現了嚴重的脫節現象,這也是擺在我們中小學語文教師面前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小學、初中的語文教學的銜接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經過思考,我認為造成這一問題的具體原因可以簡要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從小學升入初中可以說是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但這一轉折點僅靠兩個月就想順利渡過從時間上來看尚有不夠。六年級的學生周圍的同學都是一些充滿稚氣的孩子,他們還是擅長用孩子那幼稚的處事理論、方式來解決問題,雖然已有一些自己的主見,但是還不能像成人那樣妥善處理。當學生進入初中這個新學習環境時,他們會感到新奇、興奮,但同時也會感到強烈的不適應,因為他們面臨的是新老師、新同學,孩子的心理變化決定這個銜接的難度。
二、中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存在著嚴重的脫節現象。小學教材內容比較簡單,知識點較少,教師一般要求學生側重於識記和淺層的理解,小學教師講課速度較慢,課堂容量小,且內容反復講、反復練,所以小學的課堂效率很高,絕大部分學生都能當堂掌握,極少數不能當堂掌握的學生通過課後的適當補習也可以順利完成學習任務。鑒於小學學科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一般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一進入初中,考試學科明顯增多,特別是教材內容加深,知識點增多,除了記憶性的知識點(記憶性的知識點難度加深,主要體現在文言文部分),閱讀量要求比小學明顯增多,且更側重分析與理解,思維難度增大,對學生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初中語文教學課時緊,教師上課進度一般較快,課堂容量大,再加上學生往往是幾個村校和中心小學合並的,所以班額較大,老師不太可能對每個人作細致的輔導,作業也不太可能精批細改,這就要求學生要有高度自覺性,認真、獨立地完成好作業。中學考試多、難度大、時間少,其中很多題目是要求知識點的遷移,所以部分學生有點應接不暇、顧此失彼,導致原來在小學時相當一部分語文成績還不錯的學生進入初中後語文成績出現大幅度的後退。

三、中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上也存在著脫節現象。小學教學模式是「全扶」式,教師在備課時往往備詳案,環環相扣,過渡語言也設計得非常完美,可以說是滴水不漏。學生在教師精心組織的課堂中一步一個腳印,學得很踏實,但這種教學模式的缺憾是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日復一日,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會越來越強;教師也不是主導的地位,教師扶的比較多,在這樣的課堂模式中,學生個性得不到很好的張揚,這離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要求有一定的距離。長期適應這種教學模式的小學生一到初中,他們就極不適應初中的教學模式,初中語文的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中把時間和空間還給了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會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整個課堂中,老師只不過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課堂是學生的,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暢所欲言,他們的個性得到了張揚,佔主導地位,初中語文課堂給人感覺隨意性比較大,但也有一條主線貫穿整個課堂,而不是一盤散沙,所以這就要求教師放得開收得籠,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可見,中小學的教學模式的差異也是造成脫節的原因之一。
這些脫節現象,使得部分學生對初中語文的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會產生畏難和抵觸情緒,如此惡性循環,還有可能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認為我們中、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針對語文教學上的脫節狀況,及時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去改革小學高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加強中小學銜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經過思考和實踐,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六個方面來做好銜接工作:
一、教材內容的銜接。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高年級學生在認知能力方面有了相當的發展,能運用概念進行抽象思維,求知慾特別旺盛,但他們不滿足於課堂上緩慢的節奏和單一的信息刺激。所以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師應了解初中語文教學課程要求,從而在小學的語文教學體現出初中語文教學的理念,教學中以發散的方式來增加一些新知識,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習興趣,擴大知識面,為學生進入中學打好基礎、增強適應能力。同樣,初中的語文教師也應該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在銜接期對學生要求不要太高,設置好階梯,不能操之過急,因為學習需要循序漸進,想一步到位但往往到不了位。

二、教學模式的銜接。心理學家認為: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其身心特點和初中學生已比較接近,學生到五、六年級時,已經學得比較輕松,這時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習潛能,如果我們還是沿用低年級的「全扶」式教學模式,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上更加依賴老師,缺乏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老師在了解中學教學模式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上要捨得放,多給學生一些思考和想像的空間,把獨立自學能力的培養作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完成語文學習的銜接。
三、加強中小學語文學科的互動,形成合力。多一些中、小學語文公開課的展示,特別是多聽一些常態課,在聽課過程中取長補短。在這個新形勢下,我覺得很有必要把中小學銜接的課題研究繼續並深入地開展,中小學要多開展互相聽課活動,進行課堂研討,真正地了解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四、學習習慣的銜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處於童年晚期,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發展處在一個從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如養成寫好字的習慣,現在的作文教學非常注重學生的卷面、字跡,特別是中、高考作文,分值很大,所以小學的教師要抓住契機,力爭每個學生都能寫好字,幫助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使學生的學習逐漸由自發轉為自覺,養成課前預習,課後復習的習慣; 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認真聽講,主動正確地做好筆記),逐漸讓學生有意識地增加閱讀量,因為課外閱讀量決定著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濃度,閱讀量大的學生進入高一級學校後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都較強。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向學生介紹適當的課外讀本:如《魯賓遜漂流記》、《海底兩萬里》、《駱駝祥子》等,並可以採取相應的方式給予指導和檢查,使之形成習慣;逐漸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日記可以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可以為以後的作文寫作積累素材,所以在小學的高年級特別要注意這方面的加強。

五、學習方法的銜接。科學的學習方法對於學好語文是至關重要的。現在,初一新生中有一些學生的語文成績較差,其中一部分是因為學科基礎差,但另一部分主要是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所以在小學高年級的教師應該有意識、有步驟地教給學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如怎樣做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小結;如何運用科學記憶法提高學習效率;進行課外閱讀時,可就方法作指導,如讀書的方法:選讀、精讀等,如何做批註等;指導學生在考試後如何正確地進行檢查等。總之,教師要盡力使學生學會獨立自主的學習,消除依賴心理,培養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心理上的銜接。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剛升入初中,面對新的老師、同學、環境,難免會出現新奇、緊張、甚至無所適從的現象,特別是一些成績退步的同學,他們往往自尊心很強,但缺乏自信心,情緒低落甚至產生厭學情緒,面對這些學生教師應認真分析其原因,不斷增強其信心,幫幫他在學習中找回快樂、找回自信、找回動力,努力讓學生在心理上順利走過這個艱難的過渡期。
中小學語文銜接的脫節現象,雖然是個難題,但是只要我們在新課程背景下不斷變更教學理念,努力實踐,及時總結,不斷反思,相信我們會把這個難題順利解決。

⑦ 如何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課題研究內容

(一)加強學習習慣上的銜接,克服不良傾向。

在教學實踐中,習慣對學生搞好學習來說,是舉足輕重的前提,學好語文必須注意培養學生以下良好的習慣:(1)課前有主動預習,課後有自覺復習的習慣;(2)課堂上有思路活躍、勤記筆記的習慣;(3)課堂里有大聲答問、大膽質疑的習慣;(4)課堂上有與同學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尋求解決途徑的習慣;(5)閱讀時有隨手查閱字典釋疑的習慣;(6)有眉批圈點、邊讀邊思考的習慣;(7)作文時有先構思、再寫提綱、寫正文以及加後記的習慣;(8)文章寫成以後有讀兩三遍並進行自我修改的習慣;(9)課外閱讀時有隨手摘錄、隨時積累並運用的習慣;(10)有勤於動筆、寫心得體會、記日記的習慣。

(二)加強教學方法上的銜接,交給學生「鑰匙」。

無數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語文學的好壞,是教師「引」出來的,而不是靠老師講出來的。學生升入初中後,對新的學習環境及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很陌生,這時語文教師就要充分起好橋梁的作用。方法上注重深入淺出,激發學習興趣,不僅教他們「學會」,而且讓他們「會學」。老師除教知識外,還應多教方法,不僅「授業解惑」,還應該交給學生「鑰匙」,讓他們去打開語文知識的大門。

(三)加強語文知識上的銜接,切實打好基礎。

眾所周知的道理:藍圖再好沒有磚瓦不行,文章再妙沒有字詞句不行,因此,對學生的嚴格要求,首先應嚴在字詞句上,擴大識字量、掌握漢語拼音是搞好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重要前提。在嚴格訓練、講究效益的基礎上,去開闊學生的閱讀面,拓寬學生的視野,通過課外閱讀、看報紙、聽廣播等活動,教會學生做讀書筆記;通過「書法課」等語文實踐課以及文學社團活動把學語文與學生學生活、做人緊密地結合起來,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學由被動向主動轉化。學生閱讀的基礎切實打好了,就應在寫作訓練上加大力度,以讀促寫,以寫帶讀,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綜合能力。

(四)加強防差轉差上的銜接,關鍵時刻拉一把。

學生進入初中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成績必然會出現好、中、差。為了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取得好成績,防止學生成績早分化、多分化,語文教師要重視提前做好防差轉差工作。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認真分析原因,及時制定防差轉差措施。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扎實,但運用能力差;有的學生閱讀能力強,但寫作能力差,因此教師要因人而異,因人制宜,差什麼就補什麼。在中小學銜接階段,學生思想容易波動,成績也容易滑坡,關鍵時刻拉學生一把,就能不讓他們掉隊,使他們和其他同學共同進步。

五、初步設想

1.認真研讀《語文課程實驗標准》,分析小學和初中語文教學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和方法上的相同與異同,做對比性進行研究,然後找出銜接點和研究點,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

2.開展教學研究活動,通過深入對方課堂進行聽課研究,發現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異同點,找出共性和需要加強或者需要關注的問題,從而調整語文教學的內容和方式方法,以利於學生到初中後能順利地適應語文學習,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研究學法,通過課堂學習的調查及課外閱讀的拓展,研究初中和小學學習語文的不同的心理特點,學習方法,在布置語文作業和引領學生學習生活語文方面做研究。

4.做好學生的畢業跟蹤發展研究,通過單元考試成績和月考試成績的分析,初中老師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供小學語文教學思考和實踐。

5.做好每次研究的第一手資料收集和整理,特別是數據分析和整理,確保研究的實效。

六、具體策略

(一)小學階段

1.加強百日字功的落實和研究,讓外小出來的學生能說一口漂亮的普通話,能書一手漂亮的中國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書漂漂亮亮中國字。

2.作文教學:加強語文的生活化研究。我筆寫我心,作文是自由表達思想的教學內容,因此作文教學的提高需要從給學生體驗的舞台,給學生作文的靈感,給學生生活的積淀,給學生思想的放飛,通過課內海量閱讀、推薦閱讀和了解國家大事,看新聞、看高品質的談話節目等,培養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問題,用自己的思想去表達的習慣。提高作文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讓每個學生自由暢寫,交流分享,感受作文的價值。將作文教學與綜合素質緊密結合,從而提高作文的效益。

3.閱讀教學:一是加強讀的訓練,讓學生喜歡讀,喜歡大聲讀,達到讀的三個層次:讀的正確;讀的流利;讀的有感情;二欣賞讀,結合課文讓學生欣賞部分名家朗誦,提高學生讀的興趣和讀的技巧;三是書香校園打造注重實效,建立讀書平台,落實讀書評價,將讀書納入考試評價,總分的佔20%,甚至可以單獨擬定考試卷。

4.課堂教學研究:

一是老師要逐步放手,讓學生有獨立閱讀,自我感悟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辨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感悟文字的能力;

二是適當地整合教材,有意識地將生活語文滲透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學會有思想地表達;

三是進一步改進教學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學習方式要落實,建立學科資源庫,通過資源博客引領學生閱讀,引領學生寫作,將有限的校內學習拓展到無限的課外學習空間。諸如語文的研究性學習。

四是加大學法的研究,多研究學情學法,將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嘗試課堂備課的改革。

五是考試評價及命題的研究,通過命題分析及解題,探尋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

(二)初中階段

1.在七年級上半學期這個「過渡期」內應適當降低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增強學生自信心。七年級新生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師,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教師應該放慢教學腳步,適當降低要求,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不斷的成功體驗中增強信心,從而產生持久的學習動力。例如在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的教學中,不要急於對課文開展較深層次的分析理解,而應側重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了解初中語文教材的特點以及語文學習的一般規律、方法。又例如在初一上學期的每次測驗或考試前,教師可與學生一起回顧、整理、歸納知識要點,列出詳細的復習提綱;測驗考試後再共同分析失誤原因,總結教訓;到初一下學期就可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上述工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使用簡單易懂的教學用語,避免使用深奧艱澀的學術語言。對於學生的發言,無論答案正確與否,都應充分肯定其學習積極性。總之,教師要珍視學生的點滴進步,保護學生要求進步的熱情,在不斷的肯定與鼓勵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能力,從半扶半放教學方式過渡到讓學生自主獨立地學習。

2.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慾望,使學生在活學、樂學中提高語文思維能力。教師要想方設法讓課堂教學活起來。教師務必發揮主導作用,依靠全體學生共同營造健康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以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能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以及自學能力的形成。

⑧ 如何有效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

作家劉青說:「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長的,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確實,人生最關鍵的只有幾步,如果每一步都比別人強一點點,那麼幾步下來,你的優勢將十分明顯。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孩子們在一步步成長,喜悅之情難以言表。如何在這關鍵幾步邁好,顯得尤為重要。許多的小孩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都是歡天喜地的,有一種很滿足的感覺。可在小學到初中的這一步中卻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學生學習勁頭不足,興趣銳減;家長疑惑不解;中學老師抱怨,現在的學生怎麼一屆不如一屆?……面對這些問題,眾說紛紜,有的說是中小學教材的不銜接,有的說是中小學教師教法的不銜接……確實,初一的語文和小學語文相比內容更為豐富、復雜,在教學方法上與小學也不盡一致。促進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使中小學的語文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都銜接自如,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掌握中小學語文知識的銜接點,搞好新舊知識的架橋鋪路工作,注重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有的放失,提高教學質量。
一、 新與舊的銜接
1.教材--瞭然於心作為一名教師要把解讀教材當作一項基本功,只有教材解讀到位才能實現由用教材教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轉變,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質量。 [1]現行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比較簡單,對學生側重於識記和淺層次的理解,教師教學節奏偏慢,教學時間相當寬裕,學生只要課堂上專心聽講,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就能較輕松地取得好成績。一到中學,教學任務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要求高了,學習的密度大了,教師的教學速度自然就快了。可學生經歷了一個暑假之後進入中學,本來是興致勃勃、滿懷憧憬未來的,然而大量需要記憶,需要分析與理解的知識一下子涌了進來,老師也不再如同以前的老師那樣慢條斯理地講授,節奏變快了許多,甚至單個輔導的機會也急劇減少,學生自然有些望而生畏。那麼此時,急需我們中小學的語文教師溝通交流,齊心協力「摸清底細」,參透「新課程標准」,確實把握中小學之間語文各學段的目標,好好利用教材這一工具,幫助學生順利跨上新的台階。
2.溝通--從心開始人是世界上最高級的生物,而人的心理則是世界上最復雜的一種事物。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比人的個性更復雜,更豐富了。」 孩子從小學進入中學,環境完全不同,此時的心理也不同。尤其在我們農村,六年級時班裡的同學大部分來自同一個村,或者臨村,大家共同相處了六年的時間,已經彼此熟悉相知,培養了一定的感情。升入初中後,很多平時一起回家,一起玩,一起講悄悄話的孩子,現在卻在不同的班級,雖然還是在同一個學校,可孩子們心裡的感覺還是差了很多,特別是那些較靦腆的孩子,總覺得很難適應這個新的環境。我曾問一個女孩子:中學與小學有什麼不同?她說:「剛剛進入中學,那時的印象太深了。因為班裡的同學都在潘徑中學讀初中,只有我一個在南嶽中學就讀。看見別人都是三五成群在一塊兒聊天,我卻一個也不認識,心裡空落落的,感到孤單又無助,很想逃離這里。」雖然她是較特殊的一個,但從她身上,可以折射出剛升入初中的孩子身上的一個共同點:或多或少都有一種恐懼感。此時,中學的教師就該抓好起步,關注學生的心理,幫助他們適應這個新的環境,為以後的學習掃清障礙。
二、習慣與方法的銜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雲曉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將會終身受益。所以學生一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今後的學習路上必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揚長避短在小學階段學生已養成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坐勢端正,答題踴躍,聲音響亮,書寫端正……這些好的習慣都是小學教師們辛勤培養的結果。如今,跟著學生到了中學,中學的教師應注意學生這些好習慣的「延續」,切勿讓這些習慣走下坡路。一位同行聊起自己小學和中學時的學習:小學時,我們那班的成績挺好。因為老師「抓」的太緊了,對於一些課外書,指導得特別詳細,不但要求我們去看,去背,甚至會抽查或者比賽。那時,很怕沒完成任務被老師處罰,所以都按老師的要求去做,看呀,背呀。那時在班裡我的成績總是第一。可到中學就不一樣了,老師雖說也要求我們看書,可很少檢查,於是我的惰性又「復發」了,所以成績只是中等水平而已。她的一番話讓我們語文教師該思考如何「緊」,如何「松」,才能讓學生從小學學習平穩過度到中學學習,不至於讓孩子在中小學里,學習的積極性差別那麼大。因為初一學生年齡大多在12~14歲之間,他們的自我意識強烈,「成人感」突出,興趣廣泛。他們有自覺學習的願望,同時又有貪玩好耍的特點。所以如何引導學生,把握好一個「度」,是相當關鍵的。語文課上,小學教師教態親切,講課富有感染力,學生隨時都在准備回答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一升入中學,教師應當十分愛護學生舉手發言的積極性,讓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否則就會使他們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在小學階段的中年級,教師已經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摘抄的習慣,一直到高年級,學生都能堅持做摘抄。但學生大部分是出於老師的要求才去做的,且對於摘抄的句子大多不能說出「為什麼抄」。少數較優秀的學生在習作中懂得運用自己積累的優美句子,或者模仿他人的寫作優點。到了中學,隨著學生閱讀面的廣和生活的積累,他們會越來越懂得欣賞優美的句子和文章。那麼,中學教師這時一旦讓孩子養成看書獨立思考,做筆記,隨時積累有用的知識的良好習慣時,學生將受益終生。
2.百花齊放「教是為了不教」。課標實施建議中指出「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語文知識,課文注釋和練習等應少而精具有啟發性,有利於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但教無定法,老師們應在「教」字上下工夫。首先,在小學六年級的學習生活中對閱讀、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僅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針對學生的自學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點撥和講解。在課後的習題中,也僅是以讀悟為主要目標,研討探究性的合作學習較少。基於此,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教師應有意識,有步驟地教給學生一些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辦法。如:課前如何預習,怎樣做好基礎知識,拿到語段怎麼閱讀,每篇課文寫什麼,怎麼寫,用幾句話就可講明白?課後師生一起質疑,培養他的自學能力。這才是真正達到 「授之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標准。我們應該鼓勵學生要跳一跳摘一摘桃子。這樣的循序漸進,才能讓學生掌握方法,嘗到成功的喜悅。此階段,教師教學的節奏以快半拍為宜。
其次,中學語文教師教學節奏則恰恰以慢半拍才妙。從教學目標出發,著重培養學生學語文的能力。所謂能力,就是把一系列有關知識經驗加以聯系、組合的能力和把它們加以變化,個別化,變種化的能力。4 例:在教學七年級第一單元時,不宜急於對課文開展較深層次的分析理解,而應側重鞏固,完善學生已有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共同了解中學語文教材的特點及學習的一般規律、方法,一同整理,歸納知識要點,對他們的任何一點成績給予高度的肯定,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與獨立能力。把這一個階段當做過渡期,降低學習的梯度,由半撫半放的教學方式走向自主獨立的探究,讓學生在經驗中學--實踐中學--探索中學--解決問題中學,將知識為主的教學轉向能力為主的教學。最後,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慾望,使學生在活學、樂學中提高語文思維能力。教師要想方設法讓課堂教學活起來,要在實踐中摸索、探究、形成自己的有特色的教學風格,使學生感受到教師情感的感染力與影響力,保持高度的積極性,發揮主導作用,依靠全體學生共同營造健康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以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能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以及自學能力的形成。比如,背誦古詩文時,我們可以組織各小組搞個接力賽或排成課本劇或對詩比拼,甚至可以鼓勵學生提前背誦,將整冊書中需要背誦的古詩文篇目來個「滾雪球」似的背誦。這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從不同角度自主地深入地、快樂地學習語文。
從小學到中學的這一步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應該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並且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地給予他們指導和幫助,還必須得走在他們的前頭,全面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集中精力把勁用在刀刃上,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⑨ 如何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課題研究

)加強學習習慣上銜接克服良傾向

教學實踐習慣對學生搞好學習來說舉足輕重前提學好語文必須注意培養學生下良好習慣:(1)課前有主動預習課有自覺復習習慣;(2)課堂上有思路活躍、勤記筆記習慣;(3)課堂里有大聲答問、大膽質疑習慣;(4)課堂上有與同學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尋求解決途徑習慣;(5)閱讀時有隨手查閱字典釋疑習慣;(6)有眉批圈點、邊讀邊思考習慣;(7)作文時有先構思、再寫提綱、寫正文及加記習慣;(8)文章寫成有讀兩三遍並進行自我修改習慣;(9)課外閱讀時有隨手摘錄、隨時積累並運用習慣;(10)有勤於動筆、寫心得體會、記日記習慣

(二)加強教學方法上銜接交給學生鑰匙

無數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語文學好壞教師引出來而靠老師講出來學生升入初對新學習環境及些新教學方法陌生時語文教師要充分起好橋梁作用方法上注重深入淺出激發學習興趣僅教們學會而且讓們會學老師除教知識外還應多教方法僅授業解惑還應該交給學生鑰匙讓們去打開語文知識大門

(三)加強語文知識上銜接切實打好基礎

眾所周知道理:藍圖再好沒有磚瓦行文章再妙沒有字詞句行因此對學生嚴格要求首先應嚴字詞句上擴大識字量、掌握漢語拼音搞好小學語文教學銜接重要前提嚴格訓練、講究效益基礎上去開闊學生閱讀面拓寬學生視野通過課外閱讀、看報紙、聽廣播等活動教會學生做讀書筆記;通過書法課等語文實踐課及文學社團活動把學語文與學生學生活、做人緊密地結合起來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學由被動向主動轉化學生閱讀基礎切實打好了應寫作訓練上加大力度讀促寫寫帶讀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綜合能力

(四)加強防差轉差上銜接關鍵時刻拉把

學生進入初經過段時間學習學生成績必會出現好、、差了大限度地使學生取得好成績防止學生成績早分化、多分化語文教師要重視提前做好防差轉差工作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認真分析原因及時制定防差轉差措施有學生基礎知識扎實運用能力差;有學生閱讀能力強寫作能力差因此教師要因人而異因人制宜差補小學銜接階段學生思想容易波動成績也容易滑坡關鍵時刻拉學生把能讓們掉隊使們和其同學共同進步

五、初步設想

1.認真研讀《語文課程實驗標准》分析小學和初語文教學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和方法上相同與異同做對比性進行研究找出銜接點和研究點,使研究工作有放矢

2.開展教學研究活動通過深入對方課堂進行聽課研究發現小學語文教學異同點找出共性和需要加強或者需要關注問題從而調整語文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利於學生初能順利地適應語文學習具有持續發展能力

3.研究學法通過課堂學習調查及課外閱讀拓展研究初和小學學習語文同心理特點學習方法布置語文作業和引領學生學習生活語文方面做研究

4.做好學生畢業跟蹤發展研究通過單元考試成績和月考試成績分析初老師提出些具有建設性意見供小學語文教學思考和實踐

5.做好每次研究第手資料收集和整理特別數據分析和整理確保研究實效

六、具體策略

()小學階段

1.加強百日字功落實和研究讓外小出來學生能說口漂亮普通能書手漂亮國字做堂堂正正國人書漂漂亮亮國字

2.作文教學:加強語文生活化研究我筆寫我心作文自由表達思想教學內容因此作文教學提高需要從給學生體驗舞台給學生作文靈感給學生生活積淀給學生思想放飛通過課內海量閱讀、推薦閱讀和了解國家大事看新聞、看高品質談節目等培養學生用自己眼光去看問題用自己思想去表達習慣提高作文有效性和趣味性讓每學生自由暢寫交流分享感受作文價值作文教學與綜合素質緊密結合從而提高作文效益

3.閱讀教學:加強讀訓練讓學生喜歡讀喜歡大聲讀達讀三層次:讀正確;讀流利;讀有感情;二欣賞讀結合課文讓學生欣賞部分名家朗誦提高學生讀興趣和讀技巧;三書香校園打造注重實效建立讀書平台落實讀書評價讀書納入考試評價總分佔20%,甚至單獨擬定考試卷

4.課堂教學研究:

老師要逐步放手讓學生有獨立閱讀自我感悟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獨立思辨能力培養學生語感感悟文字能力;

二適當地整合教材有意識地生活語文滲透課堂來讓學生學會有思想地表達;

三進步改進教學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方式要落實建立學科資源庫通過資源博客引領學生閱讀引領學生寫作有限校內學習拓展無限課外學習空間諸語文研究性學習

四加大學法研究多研究學情學法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嘗試課堂備課改革

五考試評價及命題研究通過命題分析及解題探尋學生學習語文規律

(二)初階段

1.七年級上半學期過渡期內應適當降低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增強學生自信心七年級新生面對新環境、新教材、新老師需要段時間去適應教師應該放慢教學腳步適當降低要求讓學生跳跳能摘桃子斷成功體驗增強信心從而產生持久學習動力例初語文第冊第單元教學要急於對課文開展較深層次分析理解而應側重讓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讓學生了解初語文教材特點及語文學習般規律、方法又例初上學期每次測驗或考試前教師與學生起回顧、整理、歸納知識要點列出詳細復習提綱;測驗考試再共同分析失誤原因總結教訓;初下學期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上述工作課堂教學過程教師應盡量使用簡單易懂教學用語避免使用深奧艱澀學術語言對於學生發言無論答案正確與否都應充分肯定其學習積極性總之教師要珍視學生點滴進步保護學生要求進步熱情斷肯定與鼓勵培養學生自信心與能力從半扶半放教學方式過渡讓學生自主獨立地學習

2.運用靈活多樣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與慾望使學生活學、樂學提高語文思維能力教師要想方設法讓課堂教學活起來教師務必發揮主導作用依靠全體學生共同營造健康課堂教學心理氛圍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知之者好之者好之者樂之者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能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利於學生對知識吸收及自學能力形成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銜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