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也稱教學系統設計,是教育技術學科的重要分支,形成發展於20世紀60年代。它包括宏觀設計和微觀設計,主要是運用系統分析方法,解決教學 問題,以優化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具有很強的理論性、科學性、再現性和操作性。課堂教學設計屬於微觀教學設計的范疇。 教學設計是把學習者系統作為它的研究對象,所以教學設計的范圍可大到一個學科、一門課程,也可小到一堂課、一個問題的解決。從整體上教學設計可概括為以下三個層次:以系統為中心的設計、以課堂為中心的設計、以產品為中心的設計。鑒於我國目前的教學組織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學設計中運用 最多的一個層次,而且從研究范圍上講教案只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教學設計與教案的層次關系是不完全對等的。 教案是「課堂、教師、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思想的體現,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師怎樣講好教學內容。教案的編寫很重視對學生進行封閉式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卻常常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後果是便於學生的知識增長,而不利於他們的能力培養。 教學設計不僅重視教師的教,更重視學生的學,怎樣使學生學得更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是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所以對學習者進行特徵分析是教學設計不可缺少的步驟,體現了現代教學理論的鮮明性。它強調教師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的辨證統一,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學設計非常重視對現有媒體的設計和充分 利用,以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效果,少數教師圍繞媒體而展開課堂教學的設計活動。教學設計也非常重視教學目的和教學評價的設計,因而從傳播學的角度上看,制定教學目標和實施評價教學系統分別具有前瞻和反饋的作用,是教學信息傳播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B. 小學語文教師招考,片段教學設計怎麼寫
語文教學設計可以分詳案和大綱,如果你只是為了讓自己記住教學內容,回可以直接寫大綱。如果要答上交你的講課內容,我認為還是要詳案。把你的教學環節寫的詳細些,包括你設計的導入語,你需要提出的問題(有時也可以寫出學生將要回答的內容),過程(寫出你每個段落的詳細講解過程,需要提出的問題),板書設計。
如果你要選擇一個段落來講的話,也是要寫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一般來講,要講一個段落,也是本課的重點段落,你的教學設計也要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來講解,抓住本課的重難點詳細講解,其他的段落略講。一般來說,講課也要遵循總分總,即使是講課文的一個段落,也要把課文其他的內容帶一帶。詳略得當。
C.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表達課教學設計
該單元教學,都是做的上課前的准備工作、策略;一篇好的教學設計恰似一幅蘊涵師生人文回素養,「設」即籌劃答。具體而言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從字面講,預先制定的教學策略、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在新的課程背景下,就是在上課之前,我們必須以嶄新的教學設計代替傳統的教案;「計」即計謀,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是展示教師個性化創造過程的真實記錄、手段的綜合方案,是對整個教與學過程的一種規劃或實施步驟的一種預設,尤以教學思路的設計為重點。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注重在語文教學策略和教學思路的設計、樣式等,「設計」即籌劃與策略,是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的「點子庫」、觀念想法?本質上是無區別的。從普遍意義講,是一致的,「設計」就是在正式做某項工作之前。可以說,根據一定的目標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和教案有無區別呢,預先策劃制定的策略,對該課教學,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教學思路,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所進行的教學設計、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立體風景圖
D. 怎樣做一份小學語文教案
從以下幾方面設計: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2.教學背景分析
3.教學目標(含重、難點)教學流程示意
4.教學過程
5.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6.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
E.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選擇和寫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我們一線教師的一項主要常規工作。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怎樣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提高課程實施質量,是廣大一線教師需求不斷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依據專家的教學理論,結合優秀教師的教學案例,針對老師們平時在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
首先,我們在思想上明確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依據專家理論,我們按照以下的思路與大家交流:
一、明確要去哪裡——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一堂好課猶如一段美好的旅程,老師是向導,學生是旅伴,教材是載體,教學目標就是我們要到達的驛站,是我們要去的地方。用馬傑的話說,「假如你對要去的目的地不清楚的話,那麼你很可能會抵達另一個地點,而不知道自己走錯了目的地。」因此,教學目標支配著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規定著教與學的方向。那麼怎樣確定的教學目標呢?
1. 依據課標、教材——把握方向
課程標準是開展教學活動綱領性的文件,是國家制定的某一學段的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它規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是一切教學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進行教學設計時,只有全面理解課標的內涵,准確把握各學科課程標准以及教材內容,才能制定出合適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說確定教學目標,一是要了解課程標准各年段目標,二是明白所在單元教學目標,三是清楚本節課教學目標。
例如,課標對第一學段學生口語交際的要求有以下五點: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課程目標的范圍涉及三個領域:認知、情感與技能,而不僅僅是知識方面的要求。所以不論是城市教師還是農村的教師,青年教師還是老教師,我覺得每個人手頭都應該有一份語文課程標准,隨時翻看,經常學習研究。建議老師們在每個新學期開始教學前,將本學段的課程目標工工整整地抄寫在自己備課本的首頁,這樣,設計某一課的教學時,心中對本學科、本學段、本單元、本節課的課標要求都很清楚,教學就能做到目標明晰,方向正確。
新教育課題實驗者提倡,在具體操作上可以將教學目標分細化為層次井然的三類:
A類: 基礎性目標,即核心的基礎知識,必須掌握和解決的障礙性知識。比如,語文課每課的字詞,要求背誦的段落,准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B類: 教學核心目標,即本節課重點要教學的內容,一般為單元所規定的知識與技能。為解決某類問題而開發的方法,與知識一樣,往往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學內容。
C類: 附屬性目標。一般而言,思想情感與價值觀或由本課知識所延伸出來的知識等屬於附屬性目標。(課件9)
這一細化後的教學目標,既是為了突出B類核心教學目標,又是為了把與文本及教學過程相關的基礎知識及思想情感類的A、C目標,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B類教學目標是課堂上要凸顯的核心教學目標,是重中之重,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花大力氣,用足時間,確保完成的目標。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與運用教師參考用書上的教學目標呢?教參是一線教師教學時很重要的一個工具,應該把教學用書上的教學目標作為自己制定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作為教學的主導方向,並且能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作出適當的調整。很多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在多數情況是不加思考地照搬教參中設定的教學目標。老師們可以細想一下教參確定的目標,大多數除了基礎知識目標外,更多的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也就說教參上的目標大多關注了文本的閱讀價值,不能明顯體現文本的教學價值。王榮生教授所制定的一堂好課的最低標准中有這樣一條是:「所教的應該是『語文』的東西。」這里所說的語文的東西是指要體現語文的學科不同於其他學科的特點。這就在提醒我們,語文教學尤其是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要有更為具體的核心的語文教學目標,即課堂重點要教學的內容,一般為單元所規定的知識與技能。
2. 了解學生——明確起點
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對於一個教學內容,關鍵要考慮學生在什麼起點上學習,如何學習,要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學習的興奮點,興趣點,認識的盲點難點等在哪裡,要考慮知識以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習慣等養成。教學要在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教學目標之間搭梯子,不管要搭多少梯子,要搭多高,梯子的起點始終是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果教師心中無學生或不了解學生,很難設計出一節好課來。
設計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側重點,需要教師對一篇課文的特點作深入的理解,對一組教材作周密的思考,就一篇課文教學而言,應清楚讓學生經過怎樣的學習過程,運用哪些學習方法來學習,最終弄清楚讓學生理解、感悟什麼(思想內容),學習領悟什麼(表達方法),掌握、運用什麼(學習方法、習慣)。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深入鑽研教材,充分了解學生,反復琢磨的基礎上來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二、明晰如何去那裡(合理分析與組織教學)
教學內容是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的,它既包括教師對現成教材的沿用,又包括教師對教材的「重構」——加工、處理、改變以及增刪、更換。合適的教學內容建立在良好的學科知識,對課程標准和教材的正確理解,對學生學習狀態准確把握的基礎上,蘊含著教師參與課程研製、用教材教和教學為學生服務的理念。設計一課,除了熟悉課標要求之外,還要圍繞本課教學目標,以教材為抓手,優化教學內容,並選擇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鋪路搭橋。
(一) 正確合宜的教材解讀——找到抓手
研讀教材,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前提,也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之本。研讀什麼呢?研讀文章主題思想,表達結構及重點字詞句意思。正確合宜的教材解讀,是教學中「教什麼」的抓手,也是教師用好教材恰當選擇教學內容的關鍵所在。那麼,如何進行正確合宜的教材解讀呢?
第一:恰當運用單元主題和閱讀提示
我們教師在教學時習慣於就一課教一課,就一節教一節,往往忽視了教材在編排上突出的特點———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就以「導讀」的形式點明每一個單元的學習主題,並且在每一篇略讀課文的前面也都有相關的閱讀提示。
單元導語部分既點明了本單元的主題內容,又提示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及單元訓練重點,既便於老師整體把握本單元的教學設計,又有利於學生整體感知本單元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做到教學單篇課文與單元主題相聯系,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相聯系,學生課前預習(搜集資料)與教師課上指導(交流展示單元主題內容)相聯系。
所以,對文本的解讀,教師要明確單元主題,同時要解讀單元導語,明確導語的指向,需要將導語作為一項教學內容來引讀。基於這一點,我們提倡,在教學單元新課前要利用單元導語進行「單元導讀」教學設計。「單元導讀」設計其實就是對學生學習本單元課文的預習指導,這樣做的好處是:第一,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單元學習的整體意識,便於學生更好地把握本單元的主題內容。第二,可以滿足學生先睹為快的心理,對課文先整體把握,引發閱讀期待,為單課學習做准備。第三,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可以指導學生收集有關本單元的學習資料,做到課內外相結合。
第二:有效利用課後思考練習題
課後思考練習題凝聚著教材編寫者的集體智慧和汗水,它直接體現了編者意圖,反映了教學目的和要求,有助於教師對課文的解讀和把握。每一個教師都應該重視課後思考練習題,將每一道課後思考練習題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中。
課後思考練習題分為練習題和思考題。在教學實踐中,完成得比較好的練習題有兩類:一類為朗讀理解課文,一類為詞語類,所謂完成得比較好,是指這些練習題基本能在課堂內完成;能完成的練習題為背誦課文以及造句等,所謂能完成,是指受到了老師的重視,但往往不能在課內完成,而是借用課余時間完成;被忽視的練習題有「復述課文、與文本相連的習作訓練」,這種忽視在教學中一是體現為草草過場,二是體現為完全放棄,而恰恰是這類練習題在明確地告訴我們,在教學中要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告訴我們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的習作訓練是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教師不重視課後思考題,往往表現在舍棄教材精彩的課後問題不用,而用一些零零碎碎地問題來設計教學,實際的教學效果卻不太好。這一現象應當引起重視。
第三:深入適度的文本細讀
直面文本,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文本細讀。我們不少老師在平時備課時,首先不是看教材,而是看教參。看教參是怎樣分析教材,怎樣確定目標,提供了哪些教學建議,安排了哪些課堂練習,然後還會去查有哪些老師上過這一課,有哪些現成的教案、教學設計,最後才匆匆地去看教材,進行教學設計,這樣就很難形成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也就沒有自己對文本的獨創見解。教師直面文本,進行深入適度的文本細讀,首先要把教材當成一個「文質兼美」的讀本,靜心沉入文本,入境體悟,與文中人物、與作者同悲同喜,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獨特的體驗和感悟。其次是在反復閱讀和品味中,對文本的精彩語段、重點詞句甚至是細小的標點細細咀嚼,並通過深入思考,讀出每個空白處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韻外之旨,品出字里行間所蘊含的豐富的情味理趣,獲取獨特的體驗與感悟。再次是在深入研讀的基礎上,不局限於文本閱讀,廣泛搜集相關資料,獲取更多信息,在廣闊的背景資料中進行深層的思考與鑽研,准確把握文本的深度和寬度。所以說研讀教材的過程,也是教師與文本個性對話的過程。要以讀者之心與作者對話,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以教師之心與編者對話,思考編者的編寫意圖;以兒童之心與學生對話,了解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努力做到教者、作者、編者、學者四心相同,才能真正吃透教材,把握要點,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二)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鋪路搭橋
如果說教學目標給我們指明了要去目的地的方向,教學內容可以看作是我們要去目的地的具體路線,那麼,教學方法就是我們在這條路線上要乘坐的交通工具。當然,路線的選擇應當優先於工具的選擇,否則工具再先進,也可能會南轅北轍。所以,方向正確,路線清楚具體,要到達目的地,這就要涉及到我們選用哪個交通工具,也就是說選擇怎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這就需要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鋪路搭橋,能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文本的價值取向和教學價值,在正確合宜的教材解讀中已經詳細闡述了。在平時教學實踐中,我覺得老師們大都注重了學生讀書的指導,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默讀、指導讀和自由讀來理解課文,訓練語感,但語言文字訓練相對較少,對文本的語言表達形式和結構形式研讀更少,影響學生語文學習的收獲,也就是說對文本教學價值(語言因素)的發掘和運用不夠好。因此,教學時我們除了完成課後設計的語言文字練習之外,還要充分挖掘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訓練點,訓練學生分析概括能力、想像能力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基本保障
教師良好的語文素養是准確把握教學內容和有效實施教學的基本保障。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面對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有著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能犀利而敏捷地抓住文章的核心,理清文章的脈絡,挖出文章中常人難以捕捉到的信息。這類教師的教學設計常常會使人眼前一亮,會使人欽佩其敏銳的視角與思維的深度。而有的教師則人雲亦雲,做了教學參考書的代言人,更有甚者自身的語文功底不過關,對教學內容理解有誤,誤人子弟也就在所難免了。所以有人說,課程改革推到一定程度,教師的專業水準就成了「瓶頸」。教材做得再漂亮,環境再寬松,教師建造的「高速公路」不合格,課堂的車子還是跑不起來。所以一線教師要真正做到合理地把握教材和有效地實施教學,就需要我們老師要有自省的能力,能發現自己的優點所在、問題所在,並找到突破口,一點一點地改進,針對每天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要有自省能力和有針對性的學習);要堅持讀書,讀初高中語文教材,讀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作品等本體性知識方面的書,讀教育心理學、教育理論專著等專業知識方面的書,扎實自己的文學功底,同時,廣泛涉獵政治、經濟、哲學、影視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豐富自己知識體系,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這樣才能深入淺出地處理教材、設計教學(讀本體性和專業性方面的書);要始終以一種研究和探索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工作,把不斷學習與同伴互助結合起來,並通過有效的「集體備課」的方式進行校本教研,利用集體的智慧彌補專業知識上的缺陷(傾情投入和同伴互助)。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專業提升,才能真正經營好自己的教師人生。
三、判斷是否到達那裡(正確評價教學效果)
人們常說,實踐出真知。精心設計的一節課到底怎麼樣呢?需要到課堂上去檢驗,需要用課堂評價來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以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許多成功的課例,都是在反復的試講中,在不斷修改完善中得到大家認可的。因為有了「公開」課這面鏡子,你才知道怎樣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自己的平常課也會因此越上越好。很多公開課上的優秀也成就了日常教學的優秀。所以,建議老師們要有兩個意識:一是要有「即便沒人聽課,也要讓自己彷彿站在公開課的講台上,讓自己教室的門永遠向別人敞開」的意識;二是應該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教學反思意識,要養成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的習慣,以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設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當然,我們一線語文教師的工作量非常大,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不可能經常進行這樣的二度設計,沒有時間,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但是我們可以在課後做批註式的標記修改,簡單理出教學中的成功和不足,以備下次教學設計借鑒再用。如果我們是兼任平行班的教學,或是要進行公開示範教學,上面的做法,即有利於課堂效率的提高,也有助於個人專業成長。
教學設計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有人這樣形容教學設計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授人以魚,即教給知識,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形成能力;第二境界:授之以漁,即教給學習知識的方法,讓學生從模仿開始,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第三境界:悟其漁識,即能夠引領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形成新的思想。因此,教學既要授人以魚,又要授人以漁,更要悟其漁識,才能培養出有知識、有能力、有思想的創新人才。
F. 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基礎教育改革的實施,使我們教師的教學生活發生了根本變化,其中一個重要變化就是課前教學設計。下面我就新課標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談幾點淺見。
一、教學設計應具備新的教學觀念
1.要樹立讓學生樂學的觀念。樂學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有人說樂學可以常使精神力量有餘,有人創造的「樂學法」可提高學習效率5倍。樂學靠教師的「激勵、喚醒、鼓舞」,靠教師巧妙的教學設計,這些設計包括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設計,融洽合作的師生關系的設計,課堂教學情境的設計,尤其應該重視語文活動設計。
2.要樹立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觀念。具體的說,基本的語文素養應該包括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交際能力、使用工具書的能力、學習能力,以及文化修養、品德情操等方面。語文教學的設計要在提高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上下工夫。
3.要樹立大語文觀。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教學必須與生活相聯系。要努力使學生體驗到學習語文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4.要樹立「教是為了指導學生學」,指導學生發現、探究的觀念。語文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自學、自求、自悟、自得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學生主動學的過程。沒有學生自己的主動性,學生最終將什麼也學不到。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是「指導學生學」,這樣學生才會學。那麼,教師要不要講?當然要講,但一般要少講,按照葉聖陶先生的說法,教師的講,是講學生讀不懂或領會不深的地方,是指點路徑,是引導。
5.要樹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觀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語文學習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學生是否主動、是否探究,主要表現在是否思考,是否思考主要表現在是否能提出問題或是否有自己的看法。在合作學習中,我們要十分關注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否互相依靠;是否面對面的學習交往;是否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學設計應有助於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
二、教學設計的基本流程
1.教材的研讀。新課程中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對它的價值和內涵的發掘,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前提。教材研讀的過程也是教師與教材對話的過程,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包括朗讀課文)才能和學生交流。教師對教材的研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了解作者寫作意圖,正確理解文本的主旨;把握准訓練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拓展和延伸,形成富有個性化教學設計。特級教師錢夢龍談他備課的方法時說:「每次備課,我總要把課文一遍遍地讀,反反復復地想。有的課文語言優美,聲情並茂;有的課文說理嚴密,邏輯性強。我就採取不同的讀法來評析、鑒賞、品味,直到確實品出了味兒,讀出了心得,才進一步考慮教什麼和怎麼教。由於這些心得都來自親身的閱讀體會,課文也早已爛熟於心,因此教學中常有得心應手、左右逢源的快感,還不時帶點激情。」可見,教師只有與教材拉近距離,與之親和,與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接近,產生共振共鳴,才能進行富有創意的教學設計。
2.學情的分析。奧蘇伯爾在《教育心理學:認知觀》的扉頁上寫道:「影響學習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一個班級的學生學習狀態、紀律、思維、參與程度情況是不同的,學生已有經驗和現有水平也不相同,我們要找出大部分學生已有知識、生活經驗與課程目標的差異,來制定我們的預期的教學策略。就幾個班裡的學情而言,也是不可能相同的,有的班級活躍,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有的班級學習紀律差一些。我們都要制定出各班的預期教學策略。我們在面向全體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個性化學習。給一些學生個性創造的機會。新課程要求教師充分發掘自己的知識與教材與學生的最佳結合,找到「授人以漁」的最佳方式。
3.目標的制定。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完成的任務。在以前我們一些教師為了省事或許不太寫,習慣於抄教學參考書上的,在新課程里就不行了。教材只是一個載體,《新課程標准》才是依據。對《新課程標准》要求的一定要貫徹好,而且是教學設計的要點、重點。對《新課程標准》要求以外的,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設計的需要,增補或刪節,重組教材,進行創造性教學。制定教學目標要注意五點:一是目標適應學生特點、已有經驗和發展需求;二是符合學與教的原理,並體現一定層次性;三是以學生的興趣要求為指導,而非教師的要求;四是應涉及各個學習領域,盡可能培養學生的思維水平與技能;五是要反映學生學習結果。
4、情境的設置。語文教學中的情境設置,是指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將生活情境與教學情境進行鏈接,從而創設一種能調動學生生活積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情境。這就要求教師設定現實的情境,汲取學生切身的生活體驗,與學生展開直接的、面對面的對話,這樣,學生才會習得富於真情實感的、能動的、有活力的知識,學生的人格才會真正得到陶冶。如我在設計《威尼斯的小艇》一課時,在課前讓學生製作小艇模型,使學生形象、切近地掌握小艇外形的特點,貼近了課文的情境。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錄像、板畫、動手操作、口語交際等手段,使情境得到延續,逐漸豐滿,學生由學習者變成了旅遊者,課文由文字變成了立體的環境,威尼斯由千里之外變成了縈繞身旁,小艇由書中畫面變成了一會兒握在手中,一會兒游弋在眼前,一會兒置身其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感悟了語言文字,體驗到了情趣。由此可見,只有帶學生走入情境,課堂才會緊緊吸引學生,富有人性的光彩。
5.活動的設計。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地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由此可見,活動設計要站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高度,以生為本,以學定教,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語文學習活動是活動設計的重點。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當然需要,卻尤其宜致於導。導者,多方設法,使學生能自求得之。」教師何時指導,何時參與,如何小結,學生如何分組學習,怎樣討論,學習匯報採用什麼形式等,都應該作出具體設計,充分體現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原則。
6.作業的設計。新課程標准提出:「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要有啟發性,分量要適當,不要讓學生機械抄寫,以利於減輕學生負擔。」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轉變觀念,不再將作業窄化為檢驗學生語文知識掌握情況的惟一手段,而應該細思量巧設計,探究內容的開放和整合,強調過程的合作和實踐,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形式的創新和趣味,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作業設計也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主應當成為小學生語文作業設計的重要原則。作業的設計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的命令式、強制式,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發揮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作業的數量和完成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三、教學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1.正確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與學生都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教師應該是主體的「首席」,那麼「首席」的作用在於「主導」。主導表現在教材內容的選擇、教學目標制定、教學流程的安排、教學過程的點撥、突發事件的處理等。學生的主體表現在對問題的探究、對方法的討論、對知識的積累、對情感的表達等。在教學過程中,沒有了教師的主導,也體現不了學生的主體。那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放任自流的課堂要不得。因此教學設計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2.正確處理課內與拓展的關系。所謂「課內」指的是教材所呈現的教學內容,學生在解讀教材時,僅憑教材的內容,有的不能很好的理解,這就需要藉助課外知識加以彌補。另外教材中有價值的問題,也應該向課外延伸拓展。正所謂「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但是拓展不能遠離教學目標,拓展內容應該是有利對課內問題的解決和語文素養的形成。那種偏離了語文學習,而把拓展放在與語文學習無關的其他方面都是不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