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標
課程標准、教材和參考書是教師備課前必須讀的「三本書」。教師備課時,往往只讀教材、參考書,照本宣科,忽視了課程標準的指導性作用,這樣的備課尤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遠,教材也不可能真正鑽研深、鑽研透。備課,先從讀課程標准開始。課程標準是教學的「圭臬」、是源頭、是方向,也是方法。讀課程標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樣,事半功倍。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說,他把課程標準的年段目標抄下來,貼在教案本的首頁,每次備課時都要翻看。由此可見,備好課標是備好課的基礎之步。
備教材
備教材是備課中的重要的一環。如何把握教材並創造性地加工教材呢?
第一步:鑽研文字。一篇課文擺在案頭,先做什麼?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隨著悟性的提高,有些關鍵詞語,寫得精彩之處,以及課文的重點、難點,也會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記號。
第二步:朗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四五遍。這是鑽研教材、語文備課重要的環節。朗讀是活的,是躍出紙外的,賦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讀好了,鑽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師朗讀水平有多高,學生就會有多高,並超過老師。師生朗讀得精彩的課堂,必然是充滿生機的、充滿靈性的、富有情趣的課堂。
第三步: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意圖。教材中所選文章都是精品,語言運用得准確、生動就更不要說了。對於作者推敲、錘煉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細心琢磨、體會。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謀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導學生去感悟、去學習、去運用。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超常發揮。否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四步:認真思考課後練習題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學生背誦的部分(或全文),教師要先背下來;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課文,教師要先努力去做。
第五步:查閱資料。一是閱讀《教師參考用書》,二是上網查閱許多相關的背景資料。
2. 結合教學實例談談小學語文怎麼樣備課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想上好語文課,首先必須備好課,而要備好課,除了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准和認真鑽研教材外,更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幾件工作:
一、分析學生
教師備課時,為了做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除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外,更重要的是具體了解學生已有的語文基礎,如語文的學習成績,接受水平,對語文的愛好程度,知識缺陷等。這無論對已經任教或新任一個班的語文教師來說,都是必要的。新教師可以通過與原任的語文老師交談,或與學生單獨談話,或復習提綱,或課外輔導等了解。教師備課到某一具體課文時,還要分析學生有可能遇到的困難,或可能提出的問題,必要時還可以先找幾個有代表性的學生做些了解,以便備課做到有的放矢。如:小學三年級語文古詩《望盧山瀑布》,這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一首詩。作者抓住瀑布的動態,用誇張的手法寫出了磅礴的氣勢,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情。要讓學生理解文章的這些特點、難度是很大的,但如果教師在備課時就先分析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或可能提出的問題。如:1、「飛流」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用「飛」?2、「九天」是指什麼?真的有「九天」嗎?3、「掛」字能不能換成別的字?為什麼?又如《少年閏土》這篇課文的第一段,學生可能這樣提問:1、初次和這位朋友見面,會有什麼樣的印象?2、對話中有哪些意思?(必有「看瓜刺猹」)3、這些希奇事如果要我和閏土干,我想應干哪件事?(必有「看瓜刺猹」)…………
二、分析教材
在鑽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課文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化分析教材,直接關繫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如教學《拔苗助長》一課,教師應這樣想:1、需要做哪些准備?分幾步走?怎樣突出重點、難點?2、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怎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4、怎樣向學生提問題?5、怎樣引導學生理解課文?6、怎樣安排課堂練習?7、對可能發現的錯誤怎樣糾正?8、怎樣檢查了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怎樣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課內外作業怎樣安排以適應學生的不同程度?······只有這樣組織教材,才能備好課。
三、分析教法與學法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善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好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與學法,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選好的教學方法與學法要以所教的課文、目的、任務、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校的教學設備等幾個方面,綜合加以考慮。如培養學生的語感。我主要採用以下幾點:一是要求學生反復誦讀。如《荷花》一課:1、「冒」還可以換成別的什麼字?2、讀讀這段課文,體會體會,怎樣「長」出來才是「冒」出來?3、課件播放荷花錄像,引導學生想像「冒」出來的荷花彷彿想干什麼?三是學生積累應用,積累就在於「使其言皆若出吾之心,使其意皆若出吾之心」,熟讀成誦的過程,不僅是積累大量的感性語言材料的過程,也是內化成套的語感、圖式的過程。又如:教漢語拼音盡可能有趣味性,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看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教學識字可以創設教學情境,如教學《鳥兒、花兒》之後,我帶著學生到校園參觀,讓學生認一認花壇中的廣告語:「花兒在睡覺,不要吵醒它」,「我要長大,不要踩我」;再如學了《中國人》之後,讓學生認一認比較常見的國名。學了《秋天的果園》之後,讓學生和父母一起逛超市,認認小果名,自學課時進行交流······這樣,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漸擴大識字量。提高了識字能力,同時養成了認識生活的習慣。但是,教學時,為了最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往往不單純使用一種教學方法與學法,而採取幾種教學方法與學法,合理化配合。如通常採用的邊講邊練,就是把講解和練習有機結合起來,發現普通的問題或個別學生的錯誤時,都可以採用談話的方法加以解決。
總之,備好一堂語文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認為除了上面說的以外,選好課眼,設好主問題,教好關鍵性細節,也是抓住了上好課的關鍵。因為選准課眼和設置好主問題,既能突出教學內容的整合,又能使教學重點更加突出;落實關鍵性細節,能使課充滿濃郁的語文味。課眼、主問題、關鍵性教學細節,絲絲相扣,和諧交融,能發揮最大的教學效益。
因此,備課是一項深入細致的工作,不管是新的教師還是有經驗的教師,都必須認真備課。
3. 如何走出小學低年級語文備課誤區
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學生素質的提高,要力求考慮到備課每一個環節的方方面面:集體備課只看「穿靴戴帽」,重點突破」的原則。誠然。應透過現象看本質,也應「取其精華,有些教師總覺得很被動。這種「承包式」的方法,失去了自我,在某一區域推廣某一模式的話,一樣的討論,做法主要是由備課組長將新教材的各章節平均分給同年級的各位任課教師、統一備課教案。由各任課教師分頭撰寫教案或設計學案,又成長教師。總之、統一教學進度,來規范教師上課的每一步,更談不上教師心靈的碰撞和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有犯「教條主義」錯誤之嫌,這樣才會從根本上把教師從繁重的無效勞動中解放出來,也不利於學生的成長。其次。誤區三,走進課堂聽了同一年級同一學科的3節新授課,實現教師「自我解放」,防止出現「千人一面」的教學模式和格局:集體備課監督保障機制不夠,一律用統一的套路,突破和分解難點,必須統一教學思想,很難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學校在教案設計上,更談不上創造性了,堅持「兼顧一般,特別是那些聲文並茂的課件。既有共備部分,既不利於教師業務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一樣的懸念:集體備課缺少溝通合作,學校應當組織教師靜下心來、學情分析,由備課組長將其裝訂成冊並簽字印刷供大家使用。但這種「網路拼盤」式的集體備課,一樣的過程,為什麼3節課如出一轍呢、先進性,只要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成績,為了體現集體備課的本意,去其糟粕」,違背了因材施教,中看不中用,成了「形式主義」 首先,還要有爭鳴部分、統一課時,同時也抹殺了教師的個性和創新精神,這是不可否認的。誤區四,實施「拿來主義」、時代性等特點,教學就是成功的,雖然 「減輕」了教師的備課壓力和負擔誤區一,成員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誤區二,這種模式一定有它的先進性,教師應結合本班的實際、教法,從根本上更新思想,這種情況學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完工後交給備課組長審核,採用最合理的手段和方法施教、學生的差異和辦學條件等因素,要統分結合,以使教師走出集體備課的誤區:集體備課脫離教學實際,是人們生活。誠然,由各位任課教師按章節對號入座進行「在線查找」,否則?後來才知道,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照本宣科,賦予教學特有的生機與活力、因人而異的原則。聽課教師不禁納悶。誤區五,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再次,創造性地去設計,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又有個備部分,共同商談如何突出重點,成了「模板復制」 報載,聽課教師聽到的3節課都是一個模式,但違背了集體備課的初衷,宜分則分」,成了「網路拼盤」 一些集體備課組為了快速完成集體備課。教師既要分工合作:集體備課忽視師生差異。教師在集體備課的指導下,這幾位教師事前經過了集體備課,改變方法、去發揮,他們將各大教育網站中與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成功下載」,忽視了班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生的個性差異。通過集體備課來解決個人力量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將參差不齊的個人教案當作集體備課,缺少了教師的共同參與和討論,既發展學生,它忽視了教師對課堂的主觀調控能力:某地區視導團到一所學校指導工作、學法分析以及個性創造設計等欄目,「宜統則統,使教學過程真正達到最優化,縮小了教師的相對工作量,並將集體備課後的「成果」原封不動地搬進教室,成了「模式推廣」 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它有直接性,又要明確各自的備課職責,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而不是全盤吸收。集體備課成了「模板復制」和僵硬的機械重復,集體備課只能是「綉花枕頭一包草」:一樣的導入,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在組長的帶領下,開拓出一片嶄新的教育天地。如果這「四統「方法形成固定模式進行推廣、去拓展、反思部分,3位教師上的都是同一課題,網路資源的優勢有目共睹,集體備課始終離不開教師的全員參加和共同研討、統一的框框、工作和學習的好幫手,成了「教案之和」 某校教研組為了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未免有些強人所難的味道,定期實施集體備課,真正體現課改精神,集體備課等同於各任課教師的「教案之和」。但是如果不尊重教師的性格特點,減輕教師負擔,一樣的練習
4.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的備課工作
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教師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備課的有效性。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中,有許多青年教師為上好一堂語文課,常常瀏覽大量資料,參閱多堂名師範例及教案,經過精心整合、預設,形成了一份幾乎無瑕疵的多頁詳案,但實際執教起來並不如設想中那樣順利,往往出現量大超時,環節倉促,顧此失彼,束縛手腳等現象,形成低效的課堂教學。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有效備課呢?
一、備課標
課程標准、教材和參考書是教師備課前必須讀的「三本書」。很多教師備課時,往往只讀教材、參考書,照本宣科,忽視了課程標準的指導性作用,這樣的備課尤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遠,教材也不可能真正鑽研深、鑽研透。備課,先從讀課程標准開始。課程標準是教學的「圭臬」、是源頭、是方向,也是方法。讀課程標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樣,事半功倍。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說,他把課程標準的年段目標抄下來,貼在教案本的首頁,每次備課時都要翻看。由此可見,備好課標是備好課的基礎之步。
二、備教材
備教材是備課中的重要的一環。如何把握教材並創造性地加工教材呢?
第一步:鑽研文字。一篇課文擺在案頭,先做什麼?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隨著悟性的提高,有些關鍵詞語,寫得精彩之處,以及課文的重點、難點,也會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記號。
第二步:朗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四五遍。這是鑽研教材、語文備課重要的環節。朗讀是活的,是躍出紙外的,賦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讀好了,鑽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師朗讀水平有多高,學生就會有多高,並超過老師。師生朗讀得精彩的課堂,必然是充滿生機的、充滿靈性的、富有情趣的課堂。
第三步: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意圖。教材中所選文章都是精品,語言運用得准確、生動就更不要說了。對於作者推敲、錘煉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細心琢磨、體會。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謀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導學生去感悟、去學習、去運用。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超常發揮。否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鑒賞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四步:認真思考課後練習題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學生背誦的部分(或全文),教師要先背下來;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課文,教師要先努力去做。
第五步:查閱資料。一是閱讀《教師參考用書》,二是上網查閱許多相關的背景資料。
三、備學生
在傳統的語文備課中,教案就是師案,是教師如何教課文的方案。這種教案往往是從教師的教學需求出發來進行設計的,教師在寫教案時考慮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學生如何學,學生的學要服從於教師的教,它是只為教師准備的,是只為教師服務的。它從教案上第一個字的出現起就已把教師的教作為主動的活動,把學生的學作為被動的活動來對待。在這種教案指導下的語文課堂,學生要做的最要緊的事就是如何去適應教師(教案);教師最渴望的是學生與自己(教案)親密配合,最害怕發生的則是學生的學偏離自己教的方向。一旦教學效果不理想,那教師埋怨的往往是學生沒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怪學生沒有與自己(教案)好好配合。這樣的課堂,究其原因還是教師備課沒有充分備學生。
四、備教案
1.教學目標設計——三維目標不能少
2.教學過程設計——科學合理可操作
(1)說好第一句話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讓課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創造科學有效的導入形式,就必須把握課文的特點,根據學生好奇心理,運用喜聞樂見的導入形式導入新課。
(2)提好一個問題
「提問」或者「問題」是組織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般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課堂教學知識的遷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提問來進行支撐的。 高質量的提問是教師研究教材與設計教學時思想的結晶,它們具有角度優美,形式多樣,內涵深度,激發力強的特點,在教學上能夠發揮出高質量的引領,激發,牽動作用。
(3)用好一塊黑板
板書是一門高度濃縮的「提練」藝術,是「提純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簡明的圖表、簡單的構圖、凝練而直觀的形式把教學內容濃縮起來,節省了教學時間。語文課的板書設計要從課文的教學目的出發,選取恰當的切入角度,對全文作鳥瞰式的綜合,應力求結構上簡明扼要,語言上精心錘煉,形式上新穎有趣,有審美價值,能寓教於樂,寓智於美,既有"三秋樹"的簡練,又有"二月花"的新穎。
3.教態語言設計——富有魅力感化人
一個氣質高雅、精力充沛、神采飛揚的教師必定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而且小學生最善於模仿,我們的言談舉止定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生。備課時,我們雖不可能把每句課堂語言都預設好,但比較重要的過渡語言和總結性語言還是可以預設的,這部分能預設的語言,一定要仔細推敲。要考慮到是否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是否能最直白地表述核心知識點?怎樣呈現就更富有激情,具有「煽動性」,更能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怎樣做到口頭語言與肢體語言合二為一,相得益彰,從而一程一程地推進課堂教學甚至形成課堂的高潮。
語文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場所,更是學生積淀文化、體驗人生的空間,如何做好這個神聖空間的守望者、引領者,當好這人生課堂的首席,我覺得教師必須做好每一節課前的教學准備,扎扎實實備好每節課,使備課真正發揮實效。
5. 小學低年級語文怎樣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在閱讀中認讀「早、令、排、公、隊」5個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按筆順正確描寫「隊、早、令」3個字。 復習復韻母「ɑoouiu」及其四聲,並鞏固相關音節的拼讀。 能正確朗讀兒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唱讀。初步感受小動物們做操時的快樂。 教學重點: 能正確朗讀兒歌,在語言環境中認讀5個生字。 復習復韻母「ɑoouiu」及其四聲。 教學難點: 拼讀聲母與「ɑoouiu」相拼的音節。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激趣引入: 讀拼音,出示:zckɡ p q ɑoouiu 拼讀音節,出示:zǎocāo 出示:早操 師:這兩個字就是「早操」,誰願意來讀一讀? 師:每天早晨,我們都要到操場上去做廣播操,老師知道小朋友們的早操做得不錯。今天,我們要去看看小動物們是怎麼做早操的,一起學習第20課。 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學習生字,朗讀兒歌: 學習生字「早」。 (1)師:課題中有個生字寶寶,小朋友們認識它嗎?誰來帶大家讀一讀? (2)交流:用什麼好辦法記住這兩個字? (3)給「早」找朋友。 師:做操是一種鍛煉身體的好方法。這不,森林裡的小動物也開始做起了早操。有哪些小動物在做操呢?讓我們聽聽課文錄音吧。 學生聽錄音。 打開課本,邊看課文,邊輕聲跟讀錄音,想想:誰喊口令?誰做早操呢?
6. 小學語文教師怎樣備課
先了解每冊抄教材的教學要求:襲《新課程標准》是教學的基本依據,教師應首先認真學習領會《課程標准》,明確教學目的、教學原則以及教學要求和任務,整體把握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和銜接。讀課文、讀作者、讀學生、讀自己;研:研文本、研教參、研教案;聽、說:集體備課;寫:寫書案、寫教案、課中改、寫反思。
7. 小學低年級語文課該如何備課
三維目標
五環節1、組織教學
2、復習
3、新授
4、鞏固練習
5、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