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兒童文學如何成為小學語文教育的資源,並作用於小學語文教學
兒童文學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資源,並做運用於小學語文教學。是因為兒童與文學更適合這一階段的孩子們。能夠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貳』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與各學科融合
葛慧玲(周口市紡織路小學,河南 周口 466000)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10)08A-0263-01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針對這一要求,怎樣把各學科滲透到語文中去呢?筆者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作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一、語文教學中融入音樂 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對於凈化孩子的心靈,陶冶性情,自然地形成良好完美的性格具有不可低估的功能。愛因斯坦就是在音樂中發展了自己的理想和夢想。羅曼·羅蘭也是在音樂的海洋中發展了他的思維,獲取了創作的源泉。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嘗試從下面幾個方面運用音樂輔助教學。 1.恰當運用名曲,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生好玩、易動,課間常做一些運動量較大的活動,上課後一時難以安靜下來。這時我設計「請你欣賞」的環節,讓學生聽一些節奏明快、優美動聽、刺激性不強的音樂,如小提琴曲、鋼琴曲、長笛曲等。這樣不但起到轉移興奮、鎮靜安撫的作用,而且能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美育教育。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的腦神經易疲勞,有意注意能力較低,20幾分鍾的學習注意力已很難集中。這時我又讓學生聽一些節奏緩慢、勻稱而庄嚴能給人以舒適安寧感的樂曲,如舒曼的《夢幻曲》、門德爾松的《春之聲》等,同時讓學生或默讀課文或做鞏固練習。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效果較理想。 2.運用音樂,啟發想像。 音樂也是一門富於幻想的學科。利用音樂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海底世界》一課中,在進入拓展練習環節時,我要求學生以《海底見聞》為題寫一則短文。同時,我是這樣運用音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想像的:邊放課文錄音,邊放一曲有海浪、海鳥、海底動物叫聲的自然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這樣他們彷彿置身於茫茫大海中,看到了五彩斑斕的景色,摸到了形狀各異的礦石,聽到了各種各樣的聲音……之後,再讓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想寫下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語文教學融入美術 繪畫對孩子的最大好處是可以豐富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在語文教學中融入美術,則可把課文中平淡的語言描述化為形象生動的圖形,學生在這過程中既理解了課文知識,又培養了他們的動手和想像能力。 1.以圖激趣。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即在授課時將一幅幅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掛圖展示出來,或在上課時根據授課內容,邊講邊作一些簡筆畫,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在導入新課時,就用投影顯示圓明園被毀滅後殘垣斷壁、破損不堪的景象,再通過聲情並茂的談話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圓明園曾經是一座建築宏偉、收藏著無數珍奇異寶的皇家園林,卻在8天之內化為一片灰燼。到底誰是罪魁禍首呢?此時學生處於「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狀態下進行學習,效果極佳。 2.以圖誘說。圖畫的直觀性在幫助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在看圖說話、作文、編故事時可以應用。如指導二年級的看圖編故事《小鴨子得救了》時,通過電腦顯示畫面,再引導學生觀察,展開合理想像,誘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3.以圖導思。教材中的插圖除了畫面上能看出的意思,往往還包含著深刻的「弦外音」。教學時,引導學生藉助畫面深入思考,配合文章重點段的描述,以領悟文章中心。如《豐碑》一文的教學,文中插圖可與第七自然段文字結合教學,用投影顯示畫面、文字,然後指導學生透過軍需處長的神態、動作、衣著等深入剖析,聯繫上下文描寫,體會天氣之「冷」及軍需處長為了革命,勇於犧牲的精神。 4.以圖促寫。即讓學生在作畫中學寫,在讀文中學畫。例如學生在學習美術第五冊《玩具》一課時,語文教師可同美術教師聯系,在學習畫玩具後布置學生為自己美麗的玩具配上一篇小作文,題為《我喜歡的玩具》。又如在學習《美麗的公雞》一文後,教師可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畫筆,畫畫「我心中最美麗的公雞」,看誰畫得最美(外表、姿態、行為……)。 三、語文教學中融入自然學科 清華大學教授吳文虎說過: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實踐環節不夠,使我們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不強。而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對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更是少之又少。在教學中對「是什麼」講的多而「為什麼」講的少,這種教學不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如引入小實驗這一方法,既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又可以培養他們合作、協同的精神。 在教《趙州橋》這課時,學生在預習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50多米長的橋,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怎麼支撐得起那麼長的橋面呢?如不做成拱形可以嗎?」為體現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問題意識」,我指導學生做了一個小實驗。先讓學生准備一張長方形的畫紙和兩塊小木塊,之後讓學生把小木塊放在兩邊,再把畫紙平鋪其上,然後把橡皮放在紙中間,當放到兩塊時紙便完全陷下去了。第二次,讓學生把兩木塊稍移近固定住,再把畫紙彎曲呈拱形,兩頭分別頂在木塊上,然後將兩塊橡皮放在頂部,紙不會凹陷,放三塊橡皮仍不會凹陷。實驗後,我讓學生根據所提問題組織討論,並說說從中懂得了什麼?學生很快便得出了結論:拱形橋比平面橋能承受更大的重量。學生雖不懂其中的力學原理,但已為他們的繼續學習設置了懸念,也培養了他們主動探索的精神。
『叄』 急需一個小學語文教學的流程圖!小學語文哪一課都可以!
一是導入新課
二是教學過程分為1.自由讀課文 指名讀2.學習生字新詞3.再讀課文內了解課文主要內容4.體會文容章的重點句子意思和思想感情5.課外延伸與課文有關的知識6.最後就是作業了
三是課堂小結
四是板書設計
五是教學反思
『肆』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即時引領,巧妙促進生成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要有強烈的資源回意識答,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要合理巧妙地捕捉生成性資源,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這個"生成"要靠教師的引導,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導生成,其實質是教師對教學活動中關注學生的參與度,理解與尊重學習行為,對課內外學習資源准確把握、合理擇用。
『伍』 談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做法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慢慢積累,逐步提高的過程,因此不能圖快,只能一點點兒的充實,像充入空氣的氣球慢慢鼓起來,像一條條小溪匯聚成江河那樣,樂此不疲。在語文學習中,我緊緊圍繞「注重基礎,培養習慣,逐步提高」去做。下面就簡單介紹我在語文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改變作業形式,激發學習興趣,注重基礎培養。
寫字是語文學習的關鍵。如果寫字不過關,就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讀寫能力,從而嚴重挫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小學語文教學名家於永正在談寫字作業時強調布置作業要循序漸進,先多後少。而我想改變以往的生字作業形式也能起到減輕負擔增強興趣的目的,因此我將生字作業分為書法作業和拼音作業。書法作業有三種形式,分別是當天學完課後的字帖、照著字帖寫的小楷、月末書法展示;拼音作業是精讀課中含有生字的詞語,要求學生先寫好拼音,然後互相對換寫。這種作業比較靈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這不僅有助於書法練習,而且幫助學生強化生字的記憶,學生也不會因寫字繁多枯燥而產生厭煩情緒。
二、改變課堂形式,明確學習任務,培養良好習慣,逐步提升聽說讀寫能力。
課堂是學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是自主學習的陣地,因此我在課堂上會因不同的文本而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然後讓學生通過讀課文自己去學習,去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如字詞的學習,學生要把文中含有生字的詞語找出來,該讀的讀,該寫的寫;概況課文的主要內容或故事梗概,讓學生先寫在本上,然後再相互交流。剛開始學生可能由於表達能力不強或膽小,直接說不好,所以事先先寫出來,這不僅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去獨立思考,也訓練了學生的說寫能力。在進行文本分析時採用說寫恰當結合,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會從良好的學習習慣中獲益,聽說讀寫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三、改變積累形式,提高語文素養。
學生知識的增長是點滴積累而成的,因此語文學習要由少到多、由淺到深的積淀,這種過程積累顯得尤為重要。積累就是將摘抄內容熟練背誦,牢記不忘,久而久之,無形中你身體里儲存的「糧食」就多了。在教學中,我利用課前5分鍾,開展背誦展示活動。每天背誦的內容不同,總結為「一段二句三詞一整篇」,一段即周一背一段優美段落、詩詞;二句即周二被兩個名言警句、歇後語或俗語等;三詞即周三、周四背三個積累好詞,說意思並造句;一整篇即背一篇精美文章。在課堂中增加學生的背誦量,根據文本內容的不同,或多或少的積累背優美段落,不斷鞏固背熟練,力爭篇篇課文有背誦,記憶內容要熟練。通過最大限度的記憶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另外通過兩周一次的「背誦大展示」活動,讓學生默寫強化,從中盡情享受識記的樂趣。
總之,只有不斷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探索自主學習的經驗,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越上越有趣有效,我們的學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慢慢積累,逐步提高的過程,因此不能圖快,只能一點點兒的充實,像充入空氣的氣球慢慢鼓起來,像一條條小溪匯聚成江河那樣,樂此不疲。在語文學習中,我緊緊圍繞「注重基礎,培養習慣,逐步提高」去做。下面就簡單介紹我在語文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改變作業形式,激發學習興趣,注重基礎培養。
寫字是語文學習的關鍵。如果寫字不過關,就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讀寫能力,從而嚴重挫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小學語文教學名家於永正在談寫字作業時強調布置作業要循序漸進,先多後少。而我想改變以往的生字作業形式也能起到減輕負擔增強興趣的目的,因此我將生字作業分為書法作業和拼音作業。書法作業有三種形式,分別是當天學完課後的字帖、照著字帖寫的小楷、月末書法展示;拼音作業是精讀課中含有生字的詞語,要求學生先寫好拼音,然後互相對換寫。這種作業比較靈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這不僅有助於書法練習,而且幫助學生強化生字的記憶,學生也不會因寫字繁多枯燥而產生厭煩情緒。
二、改變課堂形式,明確學習任務,培養良好習慣,逐步提升聽說讀寫能力。
課堂是學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是自主學習的陣地,因此我在課堂上會因不同的文本而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然後讓學生通過讀課文自己去學習,去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如字詞的學習,學生要把文中含有生字的詞語找出來,該讀的讀,該寫的寫;概況課文的主要內容或故事梗概,讓學生先寫在本上,然後再相互交流。剛開始學生可能由於表達能力不強或膽小,直接說不好,所以事先先寫出來,這不僅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去獨立思考,也訓練了學生的說寫能力。在進行文本分析時採用說寫恰當結合,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會從良好的學習習慣中獲益,聽說讀寫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三、改變積累形式,提高語文素養。
學生知識的增長是點滴積累而成的,因此語文學習要由少到多、由淺到深的積淀,這種過程積累顯得尤為重要。積累就是將摘抄內容熟練背誦,牢記不忘,久而久之,無形中你身體里儲存的「糧食」就多了。在教學中,我利用課前5分鍾,開展背誦展示活動。每天背誦的內容不同,總結為「一段二句三詞一整篇」,一段即周一背一段優美段落、詩詞;二句即周二被兩個名言警句、歇後語或俗語等;三詞即周三、周四背三個積累好詞,說意思並造句;一整篇即背一篇精美文章。在課堂中增加學生的背誦量,根據文本內容的不同,或多或少的積累背優美段落,不斷鞏固背熟練,力爭篇篇課文有背誦,記憶內容要熟練。通過最大限度的記憶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另外通過兩周一次的「背誦大展示」活動,讓學生默寫強化,從中盡情享受識記的樂趣。
總之,只有不斷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探索自主學習的經驗,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越上越有趣有效。
『陸』 小學語文教學資源去哪裡下載
小學課件,小學教案,小學試卷,小學試題,奧數講座,小學作文,小學課文朗讀等。隨便搜索一個詞都能幫到你。
『柒』 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關鍵的三個環節是什麼
我認為要教好小學語文課程,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問題,但課前預習、講課方法、作業設計這三個環節尤為重要。抓好這三個環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提高課前預習的效率課前預習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效的課前預習有利於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情況,加強講授的針對性,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改進教師的講課方法。課堂教學是師生信息雙向交流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要摒棄枯燥乏味,平鋪直敘的做法,把陳述式教學變為問題式、啟發式、趣味式教學。即在抓住教材疑點、難點和重點的前提下,積極引導學生去提問、去思考、去琢磨。要鼓勵學生的質疑性和異想性,引導學生積極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要用富有感染力、能調動學生情趣的激情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作業設計要體現藝術性。教師在作業布置上要體現藝術性,做到少而精,避免多而繁。要在作業設計的靈活性、綜合性、階段性、趣味性和激發性上多研究、多思考。具體操作上不能老是叫學生讀幾遍和抄幾遍字、詞、句,而應根據各自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不能老是讓學生三番五次地抄做過的作業和課文,而應根據小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設計一些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索新知慾望的作業,讓學生愛做作業,不把做作業看成是一種枯燥乏味的負擔。
『捌』 就自己嘗試過或觀摩過一次小學語文教學分析其利用教學資源及教學媒體的適宜性
就自己嘗試或觀摩過小學語文老師分析其利弊教學資源那挺好老師們可以是模擬市場
『玖』 小學語文教學目的是什麼
我認為可以這樣確定教學目標:
課時1:掃除閱讀障礙(如,生字新詞的認讀),能讀通課文(應多讀幾遍課版文,盡量做到讀流利);了解課文的大意(根據年級的教學要求,理清課文的脈絡,即:課權文每部分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話去概括.
課時2:根據課文的內容,引導學生去理解、感悟重點段落;學習文中的一些寫作方法、積累好詞佳句(中、高年級);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全文(段落)(這要根據課後的要求去定)
『拾』 如何從閱讀中積累高中作文素材李紅雲
[如何從閱讀中積累高中作文素材李紅雲]高中學生作文的現狀不容樂觀,如何從閱讀中積累高中作文素材李紅雲。寫作素材的貧乏是最顯而易見的問題。經常從學生嘴裡聽到的一句話是:"拿起筆來,不知道有什麼可寫的東西。"於是硬著頭皮想下去,一部分學生想起了初中作文必寫的幾個素材:"贊揚孔繁森,批判王寶森,學習錢學森,聯系愛迪生,做個好學生。"另一部分學生還是有"長進"的--他們開篇詠唱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要與李白同銷萬古愁,中間與杜甫、司馬遷惺惺相惜,結尾看淡庭前花開花落,要與陶潛歸園田居。閱讀量少,脫離生活,學生作文就要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作為他們的老師,我們應試圖從積累作文素材的角度為這些在沉重課業的壓力下的孩子們引入一泓活源清流。作文素材積累主要來自兩個方面:閱讀積累和生活體驗。由於學習緊張忙碌,學生親歷的生活體驗相對單調或者乾脆視而不見,這使得閱讀積累成為高中作文素材的很重要來源。閱讀是認識自然和社會的重要途徑,也是語文學習中必要的環節和手段。學生的閱讀積累來自這樣三個方面:高中語文教材、課外書籍閱讀和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傳媒。語文教材是學生日常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作文素材的重要來源。以江蘇為例,現行教材有蘇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准試驗教科書五冊必修,五冊讀本;"蘇教版"選修5個系列共16個模塊:(1)詩歌與散文系列:①現代詩歌選讀、②唐詩宋詞選讀、③現代散文選讀、④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2)小說與戲劇系列:①短篇小說選讀、②《紅樓夢》選讀、③中外戲劇名著選讀;(3)新聞與傳記:①新聞閱讀與寫作、②傳記選讀;(4)語言文字應用:①實用閱讀、②寫作、③語言規范與創新、④當代語言生活;(5)文化論著研讀:①論孟選讀、②《史記》選讀、③魯迅作品選讀。教材以人文話題統領專題,重點選擇適合高中生成長需要的,體現生命精神、傳承人類文明、持續完善人格的命題。認真掌握教材,學生將獲益匪淺。在寫作運用時可抓住某一篇課文深入透析,如2004年高考全國卷滿分作文《哀痛者幸福者》,針對"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這一話題,抓住語文教材選文魯迅《紀念劉和珍君》里"哀痛者"和"幸福者"兩個詞,把"以戰士的思維去思考"作為出發點,既緊緊扣住了話題,又對課文中魯迅的觀點做出了深刻透闢、入情入理的剖析。也可遍擷所需,一唱三嘆,如2004年高考重慶卷滿分作文《獨上高樓》,針對"自我認識與他人期許"這一話題,選取教材所涉及的文學史上的三位成功名人--李白、蘇東坡、辛棄疾展開論述,感嘆他們拋開人們世俗的期望,"獨上高樓","守護了永恆的精神家園","守護了歷史的期許",寓哲理於形象中。還可以信手拈來,點到即止,如2006年高考江蘇卷滿分作文《人與路》其中一篇,圍繞論點"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雪原上留下與眾不同的那份全屬自己的道路,你就坐擁了人生的美麗",擺事實,講道理,運用了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的名言:"還記得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寫過他自己走過人生的一句貼心感受:\'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盡吾志\'即盡自己最大努力,則可以無悔矣。而\'力足以至焉\'而不至,就會如同美國第39任總統吉米.卡特為人嘲笑。"更重要的是,新教材的編排大多文質兼美,注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涵蓋歷史、文化、人生、科學多方面。相信在高中三年的思維訓練,情感熏陶,精神滋養,潛移默化下,學生人生的底子會更厚重,思想境界會得到升華,作文綜合素養會不斷提升。關於這一問題,今年夏天在江蘇名校2008年高考語文研討會上,徐州一中語文學科主任許亞冰老師的發言獲得了與會老師和有關專家的廣泛認同。她談到,2007年上海高考作文題為《必須跨過這道坎》,引導學生直面人生坎坷,正視生活苦難。聯繫到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三專題"探討人生",專題選文兼顧經典性和時代性,是很好的素材,包括板塊一生存選擇:司馬遷《報任安書(節選)》、《楚辭.漁父》,板塊二真的猛士:魯迅《記念劉和珍君》,板塊三苦難中的尊嚴:培根《論厄運》、周國平《直面苦難(節選)》。現實人生並非一帆風順,難免磕磕絆絆,課程目標正是引導學生對生死苦樂順逆等重大人生問題有自己的思考和追求,養成對人生負責任的態度。這道作文題的素材完全能從本專題選取。學習課文中,對"為什麼司馬遷隱忍苟活,而屈原毅然赴死"的探討,提升了學生的人生境界。"最美好的品質也正是在厄運中顯示的"。"苦難磨鈍了多少敏感的心靈,悲劇毀滅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人天生是軟弱的,惟其軟弱而猶能承擔起苦難,才顯出人的尊嚴。"這些哲理給了學生嚴肅認真的思考--"必須跨過這道坎",一個人只有面對日常生活中的悲劇和苦難,才能成為真正的勇者。再如2007年江蘇高考作文題為《懷想天空》,可聯繫到必修五第四專題"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的素材,作文素材《如何從閱讀中積累高中作文素材李紅雲》。《逍遙游》中哲學家莊子對無所羈絆,優游自得的精神境界的描述使人心連廣宇,翱翔自由。思想家帕斯卡爾在《人是能思想的蘆葦》里闡釋:宇宙的浩大,能毀滅脆弱渺小的人;人卻因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渺小的人在精神的天空中,變得高貴和有尊嚴。除了素材的獲得,考生對心靈的天空的理性認知也必然會提升作文的思想境界。五個選修系列更是匯集了中外時文與經典,是作文素材取之不盡的源泉。《史記選讀》"體系完整、規模宏大、視野廣闊、見識超群的網路全書式的歷史巨著,蘊涵著深邃的哲理,融會著民族的精神。《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盡顯中國古代散文大家卓越的藝術才華、深邃的思想內涵、優秀的人格魅力。等等選修課的學習,必將滿足不同作文題的素材要求。可見學好高中語文教材受益無窮。學生閱讀積累的第二個來源是課外書籍閱讀。筆者所在的高中前不久進行過一次學生問卷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學生每天課外閱讀的時間在20分鍾以內的佔52%,在20分鍾至40分鍾的佔27%;對"你平時喜歡閱讀哪些類型的課外書籍"這個問題的回答結果顯示喜歡讀中外名著的不到10%,從來不讀的7.8%,喜歡讀網路小說的17.2%,喜歡讀《讀者》、《青年文摘》等雜志的36.2%,喜歡讀80後作家作品的達到42%。可見學生在沉重的課業壓力下,個人課外閱讀時間被壓榨得可憐,同時課外閱讀帶有自發性和盲目性。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教師對高中生的課外閱讀時間作指導或是安排,對課外閱讀內容取向明確要求和因勢利導。高中學生可利用的閱讀時間有限,真讓他們每天拿出幾小時的時間來進行課外書籍閱讀是不現實的。朱光潛在《談讀書》中說到:"讀書不是有沒有時間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堅持的問題。"因此,每天不用多,半小時即可,而堅持不懈是關鍵。這半小時學生可在早晨、中午、晚上靈活使用。學校也可以把閱讀課納入正常教學課時,每周一節,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效閱讀。有些學校自己選文編寫了"早讀晚讀讀本",有意識地在時間和內容上引導學生閱讀積累。近年來在語文教改的廣泛討論中,北大教授錢理群"語文以立人為中心,打精神的底子"的理念越來越成為共識。他退休後一直致力於中小學語文教育研究,並本著這樣的目標--"用我們民族與全人類最美好的精神食品來滋養我們的孩子,讓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全的發展,為他們的終生學習與精神成長打底",他發起並主持編寫了《新語文讀本》等一系列中小學讀本。《新語文讀本》引導學生"閱讀經典,走進大師",並注意學生的自覺接受和精神獨立成長。另外,有一位教育一線老師,深圳市的嚴凌君老師,主張"以構築青年的精神家園為目標,為人的心智成長而讀書,為健全的青春和豐富的人生而讀書",編寫了《青春讀書課》讀本。"因為讀者對象是成長中的青少年,所以讀本的定位就是為成長期、青春期的中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豐富的精神營養,幫助他們建設自我、豐富內心、深化思想、熏陶情操、開發心智、開放視野,在較高的層面上明古知今、匯通中外文化,能夠充滿自信地面對人生和未來。"這些都是教師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好材料。除了成系列的讀本之外,教師應支持學生有益的個性化閱讀興趣。當代社會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誰快速有效的佔有信息誰就是贏家。從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快捷有效地獲取語言文字信息是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的第三個主要途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是對古代讀書人的褒獎,是對當代高中生疲於應試壓力,缺乏熱情和素養的諷刺。學生作文素材提筆就是李白、杜甫、屈原,是走進狹隘古代文化經典胡同的表現。杜甫有一首寫冬雪的詩叫《對雪》:"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瓢棄尊無綠,爐存火似紅。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安史之亂中,詩人身陷長安,前線戰況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無從獲悉,以"愁坐正書空"結束全詩。"書空"是晉人殷浩的典故,殷浩被黜放後,就每天在家裡出神得呆坐著,並且用手在空中劃字,一直寫的是"咄咄怪事"這四個字,所以這個典故後來就指人的憂愁煩悶了,在這里意思是憂愁無聊,用手在空中劃著字。我們不能讓學生的作文素材庫里只待著這幾位"愁坐正書空"的古代詩人。近年高考作文亦在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例如,200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題:《忙》,2006年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北京卷:《北京的符號》,2006年全國卷II:關於"目前中國人讀書的人越來越少"的話題作文,2007年廣東卷:"傳遞",2007年上海卷《必須跨過這道坎》等等。學生關注的方面可以是當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熱點話題,也可以是自己鍾情的體育、影視、音樂等健康的興趣愛好,把媚俗庸俗的部分網路和電視內容當洪水猛獸提防的同時,也要提倡有益的個性化多方面關注。例如中央電視台自2003年開始進行《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評選活動,是中央電視台藉助互聯網路等手段與民眾(包括我們的學生)共同完成的活動。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寄宿制中學,每年頒獎典禮那晚,學校會統一組織學生觀看,且之後會在學校報欄張貼頒獎詞。評選活動以"感動公眾、感動中國"為主題,把入選人物界定為"推動社會進步、做出傑出貢獻,獲得重大榮譽;在各行各業具有傑出貢獻或重大表現;愛崗敬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以個人的力量,為社會公平正義、人類生存環境作出突出貢獻;個人的經歷或行為,代表了社會發展方向、社會價值觀取向及時代精神;個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現特別感人。"先後入選《感動中國》的有奧運冠軍劉翔、帶著撿來的妹妹在苦難中不懈奮進的洪戰輝、著名學者季羨林、慈善家霍英東等人物。2007年高考作文江蘇卷《懷想天空》有一篇滿分作文,作者選取感動中國人物"叢飛"、"微塵",的素材,中間穿插1999年國慶節貴州麻嶺風景區纜車事故中一對夫婦救子事件,敘議"愛的天空",層層推進,感人至深。學生對這些社會話題的關注在提升他們奮進、誠信、勇敢等精神的同時,作為作文素材會自然流淌在他們的筆下。學生愛讀的《讀者》等雜志及一些新聞報紙,也是文本閱讀積累的好來源,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予以指導。以上閱讀積累可指導學生以摘抄、讀後感、剪報本等形式留存、交流。有了素材才有可能寫出好作文,沒有素材是一定寫不出好作文的。有方法,有計劃,多方面地積累,豐富充實的素材信手拈來,在高中生作文中並非做不到。推薦收藏=淘寶正品購物購名牌正品,推薦好信譽商鋪,精選精品,省時更省心)內容來自互聯網"七"樂無窮,盡在新浪新版博客,快來體驗啊~請點擊進入~〔如何從閱讀中積累高中作文素材李紅雲〕【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