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老師怕漏教,考試又考到,於是無論是「西瓜」還是「芝麻」統統都撿到,來個一網打盡。這樣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老師累,學生煩,效率低,導致學生語文應用能力不強。這就給我們語文教師提出了一個嚴峻的課題——「改變這種現狀,構建語文高效課堂」。那麼,什麼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即通過教師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知識上有超常收獲、能力上有超常提高、超常進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打造高效課堂。一、潛心文本,成竹於胸《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什麼是「文本」呢?「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語文課文。它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教育目的等都隱藏在文字之中。我們不應把文本被拋在了一邊,上課前匆匆地拿出教學參考、課本看一下就去上課,也不應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製作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上,應把精力放在吃透文本之中,慢慢咀嚼,細細品味,其實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應當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文本及文本後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吃透文本,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文本,讓自己先走進文本,成為文本中的角色,與作者交流。試想,如果教者自己沒有對文本有很深刻的領會,又如何能使學生走進文本呢?如:我在教學《長城》一課時,做了這樣一個預設:出示課件——長城的結構圖。讓學生在圖上找一找課文中涉及的長城的各部分,如:城牆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並在圖上註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長城的特點,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進而激發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促進學生情感思維的形成,這樣的預設,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思維,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走進文本,就是「鑽進去」,用心解讀文本——指能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通過鑽研教材,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教什麼」,依據《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後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 「用心與文本對話,用靈魂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漫遊,並在其中自我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成長。」 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巒理事長所說的課堂教學中「兩化」和「三多三少」的問題。二、簡單教學,精巧設計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何謂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 著名教師竇桂梅老師執教的《秋天的懷念》一課給我很深的感悟:整個課堂設計就由兩大部分組成:讀出韻味,讀出思考;圍繞主題「好好兒活」構建課堂。三個層次層層推進:感受「咱倆」的「好好兒活」,體會「我倆」的「好好兒活」,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而整個教材的處理,又置於作者史鐵生的一組作品之中,教學環節可謂是環環緊扣,條理清晰,新穎簡潔,設計巧妙。特級教師王菘舟老師上的《荷花》一課,整堂課以「美」為主線,設計了三個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發現美 2.在品詞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會美。課堂設計緊扣語文學科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從表象的美到意會的韻,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在潛心會文的過程中發現、感悟、意會美,最後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去創造美。整節課一氣呵成,重點突出,在看似簡潔的教學環節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縱觀許多特級教師的優秀課例,他們無一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根據文本,結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實現了老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三、靈活教法,不拘一格高效課堂是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如何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怎樣的課堂才是務實高效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首先,我們要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於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鬆的
⑵ 如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心得體會
連穎華 一、教學目標把握要准確。 教學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二、教學環節設計要合理 就閱讀課來說,教學環節的設計基本採用「四步導讀」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師誘導下學生初讀課文,讓學生感知課文語言。第二步,在老師引導下學生細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語言。第三步,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精讀課文,讓學生品評課文語言。第四步,在老師輔導下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學會運用語言。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讀」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當然,對於不同類型的課文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當調整或刪減,形成靈活的教學風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變的。 三、課堂教學提問要精當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提問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並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四、教學活動調控要靈活 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我們不是倍受關注的亮點,應該把更多的精彩留給學生。要努力縮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教材內容的距離,使他們從心底愛上語文課。還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圖片、實物及學生情感體驗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的想像力。教師要給學生當堂練寫的時間。如果能用一點時間,把練筆落實在課堂上,讓學生當堂寫,通過教師的巡視指導,可以端正態度,提高訓練效果——字寫得更好了,文章更通順了。我們應該盡量把自己的活動壓下來,保證學生活動時間,包括擠出幾分鍾完成課堂書面作業。教師要「照顧好」每個學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教學中,我們盡量給學生以不同程度的提示、啟發,使他們均有「成就感」 五、教師素養提高要加快。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知識更新的步伐更加緊湊,時代對老師的要求也更加嚴格。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不斷學習,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准確的教學目標准確制定是高效課堂的導向,充分的課前准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教學流程的合理設計是高效課堂的關鍵,師生角色的科學分配是高效課堂的保證,教師素養的快速提高是高效課堂的後盾。這幾個方面相輔相成,密切聯系。只有這幾個方面互相融合,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課堂。 總之,優質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教學理念的體驗場,我們必須立足於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實現「優質高效」的目標。
⑶ 對《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與教材研究》這門課程的心得體會1000字作文
寫作思路:可以談論溝通層面的問問題技巧,也可以談論問題的價值性,而這又是問題的另外一個層面。如果你通通雜糅在一起寫,恐怕花一天的時間都寫不完。這時候你就要找准切入點,定下標題,才能穩穩地隨著標題的引導順利展開論述。
正文: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敢於發表自己個性化的見解。
試想,在寬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不再是過去面目可憎的「權威者」,加之興趣的激發,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能不愛學嗎?由愛學轉為會學,會學更愛學,從而真正走到了教學中的良性循環。
作為我們這一代人,從小接受著傳統的應試教育,深受其害。教師的「一言堂」、搖頭晃腦的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的教材和課堂,扼殺了多少兒童對知識的嚮往。現在,我已為人師,難道還要讓我的學生也有同樣的遭遇嗎?作為教師,首先就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與教材研究》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和選擇,是課程改革倡導的新觀念。
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被動接受式的學習,嚴重束縛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讓新觀念、新方法走進小學語文課堂,應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也是我們的必然選擇。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應體現哪些新的教學觀念呢?
語文教學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現代教學過程。
體現在教學實踐中的民主性包括兩層含義:
一是教師的角色發生改變,由教學的中心和主宰變為服務於學生發展的地位,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學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富有創造性的人際交往活動。因此,教學應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
二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作用在於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中要給學生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重視展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研究和發現的成果。要注意開啟學生的內心世界,課堂上不要有這樣或那樣的清規戒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形式和內容,善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和體驗,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教學的民主性是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語文教學的開放性是指開發和利用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語文教學的大課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
教學的開放性應體現在:
一是學習空間的開放。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會生活、圖書館、網際網路等也應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
二是學習內容的開放。要打破封閉的學科知識體系,學生和教師都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對教材的內容可根據實際進行改換、增刪,使學生從豐富的教學資源中獲取語文知識。語文教學應注重課程的整合,有機滲透數學、音樂、美術、自然等方面的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帶給我們的僅僅是理念上的認識,理論上的指導,要真正地落實到實踐中還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認真領悟,不斷反思摸索。用愛心開啟學生心靈的大門,用汗水耕耘教育這方聖土。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與教材研究》帶給我們的僅僅是理念上的認識,理論上的指導,要真正的落實到實踐中還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認真領悟,不斷反思摸索。用愛心開啟學生心靈的大門,用汗水耕耘教育這方聖土。
⑷ 如何點評小學語文公開課
一、 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課堂教學的靈魂。當前,在貫徹落實新一輪課程改革綱要精神情況下,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應看執教者是否做到了如下幾個思想觀念轉變:
(一) 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樹立目標意識。
重發展,就是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在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使學生在語文課上得到人格、智力、能力、情感、態度、習慣等的和諧發展。要樹立四會培養目標(學會認識、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與發展)
(二) 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樹立個性意識。
每個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個性特長、非智力因素、學習領域都存在差異,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
(三) 由重教師「教」向重視學生「學」轉變——樹立主體意識。
語文教學過程,應該是在教師組織指導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只關注學習的結果。
(四) 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轉變——樹立研究意識。
單向信息交流主要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綜合信息交流是以討論研究為形式的課堂教學結構,信息在師生、生生間達到了最大限度的交流。
(五) 由居高臨下向平等和諧融洽轉變——樹立情感意識。
學生學習過程,伴隨著感受、情緒、意志等而展開,思維發展、創新意識培養需要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
(六) 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樹立特色意識。
教學活動是創造性的活動,教師要採用多種方法,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出個性、教出風格。
二、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的原則
(一)實事求是原則
實事求是指對語文課的分析要以課堂的真實情況為基礎,以科學的理論為依據,不帶任何偏見,不夾雜感情因素,不分厚薄親疏,通用一把尺子,一個衡量標准。恰如其分地進行評價。
(二)坦率誠懇原則
所謂坦率誠懇就是對課的長處一定要充分肯定,看準了問題,一定要明確地提出來,不能含含糊糊,一味「好、好」無根據地唱頌歌。對缺點和不足,也不應顧及面子,遮遮掩掩,要直截了當地指出,成績要說夠,缺點要說透。
評課時要考慮教師心理承受力,對年長和心理承受力弱的教師應含蓄、客氣一些,對年輕而心理承受力強的教師可坦率直爽一些。
(三)兼顧整體原則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評課者應樹立整體思想。通常,在分析課堂教學時常常會出現兩種傾向。一是只注意到了一節課的整體分析,而忽略對局部的分析。二是脫離整體孤立地對局部進行評價。因此,評課者應注意樹立整體意識;堅持在評課中,把點和面,局部和整體結合起來。
(四)激勵性原則
評課者科學的藝術性的評課能激發教師鑽研教材,研究教法的積極性。對於一些中青年教師如有幾次成功的課得到恰當適時的鼓勵和評價,可能使他們後來成為教學明星和能手的直接動力因素。運用激勵的導向,可以達到:聽一堂課促進多堂課,聽一個人的課激勵一批人,聽一門學科推動多門學科。
(五)差異性原則
被評的教師情況不同,對課堂的要求不同,評課的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評課就應各有側重。在評課形式上應該因人制宜,靈活多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知導人。
(六)講究方法原則
評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應遵循人的認識規律,符合人的心理過程。首先,要充分尊重講課者的勞動。一般來說,不管是成功的課,還是失敗的課,教師都在不同程度上花費了心血,因此在評課時,評課者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肯定這一點。其次,要褒貶得當。評課的褒獎與貶斥要有個「度」,決不是褒越多越好,貶越少越佳。過多而不切實際的肯定,會給人虛假逢迎之感。在談到缺點時要講分寸,應以商量和提建議的口吻與執教者交換意見。再次,要主次分明,評課時在關鍵重點問題上要多加分析,道理講透,而在一般的問題上,則可一帶而過。尤其對缺點問題要抓要害,予以分析,一般問題可輕描淡寫,留給教者自己去玩味。
⑸ 如何上好優質課 小學語文 學習心得
把什麼樣的教育帶入21世紀,這是歷史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課題。人們常說:「誰擁有未來的教育,誰就擁有未來」。21世紀的主人,今天就坐在我們中小學的課堂內,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努力為他們的今後發展做好充分准備,讓他們成功地跨入21世紀。
素質教育的意義就是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使他們的素質全面和諧發展。學生在校時間大部分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因此,課堂教學應該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怎樣上好每一堂課就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
一、優質課應當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統一的課
科學家愛因斯坦在談到教師的修養時,提出三條基本的要求: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二是「才」,即知識淵博,三是「術」,即高超的教學藝術技巧。他認為教師的創造性活動應該同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結合起來,才可能真正掌握教學藝術。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首先應該肯定教學是一門科學,因為教學是有客觀規律可循的,教學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同時,教學也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教學理論應用於實際,必須因人、因地、因時制宜,不能囿於一個程式。教學效果的好壞,還與教師的語言、機智、熱情等素質有關,要做到「無意於法則,而自合於法則,『從心所欲不愈矩』,這的確也是一種藝術」。
德國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德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關於激勵、喚醒、鼓舞」。成功的教學是喚起學生興趣的教學。
1、科學性就是符合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
教學過程,蘊含有很多的規律。第一個是學科知識的規律,各個學科都有其特定的內在的規律。第二個是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教師上課面對的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每個學生各有不同的思想和心理活動。他們的心理活動有其特定的規律,一堂高質量的課應當從學生的心理活動入手。
2、藝術性就是科學再現求「實」、藝術表現求「活」師生發展求「優」的完美統一。
求「實」 就是要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和教學最優化的原則,並結合自己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來進行教學。
求「活」 就是注意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手段、方法和技巧來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求「美」 就是注意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審美意識和情趣,使他們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
求「趣」 就是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老師,喜歡老師所教的課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求「新」 就是注意在學習別人教學藝術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創新與發展,顯現自己鮮明的教學個性。
求「效」 衡量教學最優化有兩個標准:一是教學效果,二是時間消耗,即在規定的時間內,取得一般教師所不能取得的教學效益,可見優質課的最後落腳點是效果與效益。
二、優質課應當具有的幾個特點
1、結構嚴謹
課堂教學結構是在以班級授課形式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需要,合理地選擇和應用現代教學媒體,繼承傳統教學媒體中的有效成份,使二者結合起來,相輔相成,構成教學信息傳輸及反饋調節的優化教學媒體群,共同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達到教學過程的優化。
控制論告訴我們:課堂教學是一個可控的過程,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各種信息反饋,可以實現有效地調控,使教學過程中的各個要素都處於動態平衡中,並隨時注意排除各種干擾信息,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和教學的最佳效果。
教學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分析教學目標,即明確學生學習什麼內容;確定教學策略,即為達到預期目標打算如何進行學習?也就是選擇要達到預期目標所需要的資源、程序和方法;進行學習評價,及時獲取反饋信息,檢查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
2、思維流暢
思路流暢是指老師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啟承轉折應該自如、平滑,師生的思維在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猶如滾滾長江,一瀉千里。
3、應變自如
教育機智是老師重要的心理品質,主要表現為對突發事件的敏感、迅速准確的判斷和靈活機智巧妙的處理。而這一切都是在沉著、冷靜的心理狀態下產生的,無論發生什麼事,老師都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調整原定計劃,靈活地處理好一切問題。
4、節奏適中
課堂教學節奏,指教學過程中各種可比成份連續不斷的交替,在時間上以一定的秩序、有規律地重復出現的形式。通過這些可比成份的重復和有規律的交替來表現,傳達教育者的情感態度、思想傾向及所要強調的內容。
(1)課堂教學節奏的成份
課堂密度:指單位時間內完成一定質的教學任務的程度。是有效信息。
課堂速度:指對教學量規定的概念。指單位時間內所完成教學任務的量。包括對新知識的學習和舊知識的鞏固。
課堂難度:指教授者和學習者在教學時感到表達、理解、運用等方面的難易程度。它多屬技術、方法、理解水平方面的問題。
重點度:指通過比較而確定的相對概念。它是指課堂內重要和主要內容佔全部教學內容比例的大小的程度。
強 度:指教師、學生雙方在單位時間內,教授或學習一定難度和一定數量的教學內容所引起的雙方身心疲勞的程度。持久的高強度,可能使教師傳輸教學信息的能力減弱,也可能使學生接受教學信息的能力衰減。
激情度:指教師、學生雙方共同沉浸在教學美中,融於情景交融的境界中,所激起的雙方情感的共鳴,情感振盪的程度。高激情度的出現,常標志著教學高潮階段的到來。
教學節奏的高低、強弱規律變化,使教學跌宕有致,起伏自然。
(2)課堂教學中的節奏特點
課堂40分鍾里,學生的腦力不可能保持在一種狀態。有振奮、愉悅,也有疲倦、鬆懈。教師的課堂管理技術要求教師掌握這種在課堂上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現象。學生在聽課過程中,隨時間推進,其興奮中心呈曲線變化,如圖所示。
可以看出,課堂的前15分鍾和25—40分鍾的前15分鍾是學生腦力的最佳狀態。是教師傳授知識、技能的最佳時間,課堂內容的重點應放在這段時間而加以解決。第15—25分鍾這段時間是學生課堂疲勞的波谷期,是學生情緒上相對平衡的時段,以處理一般性問題,練習或學生自學為好。
5、啟發得當
教學是否具有啟發性,要看學生是否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去獲取知識,這是「啟發式」與「注入式」的分界線。
孔子的教學是:「循循然善誘人」。
葉聖陶先生也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如何誘導?他認為一要 提問,二要指點。而好的提問,「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形,純熟之功彌深」。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宜揣摩何處學生所不易領會,即於其處提出」。
良好的提問,在善於揣摩學生難於領會的問題,把握文章的主旨、脈落和作者用心,抓住關鍵之處,要言不繁,相機誘導,一個完整的課堂提問過程,常包括以下四個環節:激疑、設疑、釋疑、評價,一個好的提問設計應該具有以下特性:合適性、啟發性、趣味性和指向性。
6、語言有魅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語言,不僅是教學信息的載體,也是傳導情感的媒體,不僅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工具,也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手段,而且是構成教學藝術的主要形式。
有經驗的優秀教師的教學語言,聲情並茂,引人進入藝術的殿堂。而有的教師雖然經綸滿腹,卻詞難達意,語不傳情。教學語言的美是多樣的:豪放、細膩、莊重、幽默、絢麗多情、朴實無華等,只要運用得當,都給能人以藝術享受。
優秀教師的語言從內容到表達方式以及語言節奏都有很高的要求。優秀教師的語言藝術是語言家的用語准確,數學家的邏輯嚴謹,演說家的論證宏辯和藝術家的豐富情感的集大成者。
優秀教師的語言藝術具有如下特性:
准確清楚 生動形象 波瀾起伏 通俗易讀 風趣幽默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藉以傳播信息的手段主要由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構成。對於言語行為 (口頭語言、板書、板畫)廣大教師和教研人員進行了大量深入細致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經驗。相比之下,對體態語言的研究,就薄弱得多。
所謂體態語言,是指人們在交際過程中,用來傳遞信息、表達感情、表示態度的非言語的特定身體態勢,它包括眼神、表情、手勢等。
依據美國體態語言專家保羅·埃起曼和弗里森關於體態語言的分類理論,結合我國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一般規律及體態語言運用的特點,我們常將教師的體態語言分為五大類,即:象徵性體態語言、說明性體態語言、表露性體態語言、適應性體態語言和體調性體態語言。
7、板書精美
板書是教師運用黑板以凝煉的文字語言和圖表等傳遞教學信息的教學行為方式。板書既是老師應當具備的教學基本功,又是老師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教學技能。獨具匠心的板書和板圖,既有利於傳授知識,又能發展學生的智力。既能產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啟迪學生智慧,活躍學生的思維。人們把精心設計的板書稱為形式優美、重點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書。
板書的形式和教學的其它活動方式一樣,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從實際出發,恰當地運用。板書的種類很多,選擇最佳的板書形式是增強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常見的板書形式有如下幾種:
提綱式 詞語式 表格式 線索式 圖示式 總分式
板書的原則是:
書寫規范 有示範性 語言准確 有科學性 層次分明 有條理性
重點突出 有鮮明性 合理布局 有計劃性 形式多樣 有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