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方法、概括段意方法、列小標題方法
一、分段方法
1、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段
凡是記敘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寫清楚。有時作者採用「順敘」的方法,先寫原因,接著寫經過,最後寫結果;有時作者採用「倒敘」的方法,先寫結果,再寫原因和經過。不管文章怎麼記敘,我們閱讀時只要把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找出來,把它們單獨作為一段。
2、按時間的變化分段
有些文章是以時間的變化來敘述的。閱讀時,我們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或句子,然後分析文段內容與時間的聯系,再將同一時間的內容歸為一段。(注意:不能每見到一個表示時間的詞句就把文段合為一段,而應以一個時間段的內容聯系為主。)
3、按地點的變換分段
一般游記、參觀、訪問類的文章多採用此種方法。我們閱讀時只要把文章中標明地點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然後把屬於同一個地點的內容歸為一段。地點變了,就另換一段。
4、按事物的內容和性質分段
一般狀物、幾事寫人的文章,多可採用這種方法分段。我們在閱讀時只要了解了作者從幾個方面來描述人或物的,那麼,一個方面就可歸為一段。
5、按文章的結構分段
有些文章的開頭有個總起段或接尾有個總結段,有的兩者都有(即總分總、總分、分總結構)。對於這樣的文章,我們在分段時把總起段和總結段各為一段,把中間分述的內容合為一段。
二、概括段落大意
1、串連法(抓住自然段的意思進行綜合概括)
一個段落只有一個自然段組成,先看看有幾句話並了解每句話的意思,接著找出每句話中的重點詞或中心詞語,然後把這些詞語連起來,組成一句通順的話。
一個段落有幾個自然段組成,首先概括出各個自然段的意思,然後把這些自然段意思綜合起來,最後用一句簡潔的話歸納出段落大意。
2、取主法(抓住重點自然段歸納段意)
無論是一篇文章還是一段話,都有主要內容和次要內容。在一個有幾個自然段組成的段落里,與段的中心聯系密切的詳寫的自然段,就是重點自然段。歸納段意,就以重點自然段的意思為段意。
3、摘句法(抓住段的中心句歸納段意)
『貳』 小學課文的自然段怎麼分段
小學課文的自然段分段方法如下:
1、歸並法
先概括出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專然後認清各自屬然段之間的關系,再把說明同一內容的多個自然段歸並成一個個結構段。
2、三段變通法
每篇課文均有開頭、中間、結尾,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變通。
3、重點突破法
先用一句話概括全文重點內容,然後找出這一重點事件或重點問題的起訖點,把重點段確定下來,最後看重點段落前面後面各講什麼,考慮全文如何分段。
4、標志識別法
在縱式結構的文章中,表示時間推移、地點變換和人物出沒的詞句常常是分段的標志,在橫式結構的文章中,這種標志常常表現為某些段落開頭的總起句或結尾的小結句。抓住這些標志就能順利分段。
(2)小學語文如何邏輯段的方法擴展閱讀:
分段可以是,也可以是計算機網路術語等。
武術套路術語:即趟,是武術完整套路的組成部分,由若於個動作或組合動作組成。通常所說的分段,指套路中的一段,由向同一方向演練至折回處的所有動作構成一段。
武術大多數拳種中的段(趟)都是雙數。如二段(往返一次),四段(往返二次)、六段等,個別拳種也有單數的,如「一去不回頭」的翻子拳。
『叄』 怎樣使小學生的作文有邏輯性 條理清晰
一、作文要寫具體.
1、「多視角」觀察.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蘇軾一句充滿哲理的名言.這句名言精闢地道出了客觀事物具有多側面多角度的固有特徵.因此我們觀察必須採用與之相應的多角度方式.在觀察事物時必須要全面細致.對靜止的事物構成它的各個部分都要看全,每一部分的各個方面要看細.每一具體事物,總是由幾部分構成的.如果我們在觀察的時候遺漏了某個部分,那麼觀察到的事物就是不完整的.例如,我們觀察一盆茉莉花,我要注意到他是有根、莖、葉、花四部分組成的.特別是可以看得見的莖、葉、花.在觀察時是不能遺漏的.如果遺漏了,我們觀察到的茉莉花就是不完整的,表達出來就不能使人清楚的知道它的整體.如果我們不注意觀察它的莖的質、色和形,就很難搞清它的莖的特點,如果我們不仔細觀察它的花色、形、味,也很難弄清花的特點.反之,如果我們把這幾方面的情況都觀察得很細,那麼對茉莉花的認識就不是籠統的,而是具體的.當然不僅對靜止的事物,對變化的事物整個過程也要看全,每個發展階段也要看細. 2、「多方面」思考
我們在寫作文時要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去認識,去思維.記事的作文,離不開事情的發生、發展、高潮、結果這一發展變化過程.寫人的作文也離不開具體的事.因此我們在寫這一類的作文時,要注意寫好事情的發展變化.事件是伴隨著實踐的推移和地點的更替而變化的.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都有哪些不同的情況.我們把這些情況有主次的記敘下來,寫出的作文就具體了.同時,記敘一件事總離不開人的活動.因此寫作文時,必須注意對有關的人物進行描寫.通過對人物的神態、動態、語言和心理描寫,使作文充實.例如,《記一次乒乓球賽》為例,想一想:從比賽雙方看,他們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各怎麼樣?從觀戰者的角度看,他們在比賽過程中有什麼議論、舉動?
我們這樣對事物進行思考和分析,就為文章寫具體作了准備.但是要求把文章寫具體,並非是要寫成一篇「流水賬」,寫文章最忌說空話,言之無物最要不得.一些同學認為要把作文寫具體就是字寫得越多越好.常見一些同學時間、地點、人物都交待了,事情起因、經過、結果也都很清楚,可就是平平淡淡,給讀者的印象不深,也不感人.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內容不具體.怎樣才能把內容寫具體呢?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寫的主要人物在事情發展的重要階段的表現,要多想一想他在這件事中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怎樣想的.不能滿足於對事情發展過程的陳述.
二、作文要有條理
文章的條理,是屬於文章的整體的問題,是指文章內部的組織結構.他就像一個人的骨架有力的支撐著文章的整體.文章的條理外部表現就是指文章的順序.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的重點就是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描繪景色的美麗.就其組織結構來說,文章的條理內部表現則主要指作者行文的思路、線索.小興安嶺景色美麗、物產豐富,既是大花園, 又是寶庫.這片寫景物的文章,作者寫作時,則是以小興安嶺的樹木和其他景物一年四季的生長順序進行描寫的,這既符合動植物的生長特點, 又符合人們認識景物的規律,更有利於表現文章的中心. -在動筆前,先將作文的材料在腦子里象演電影一樣過一遍,理全所有材料過程.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條理清晰.例如,一位同學寫「西紅柿炒雞蛋」的過程.只寫了買、洗、切、炸,卻丟掉了打雞蛋的過程, 使人讀了感到莫名其妙:什麼時候鍋里出了雞蛋.
『肆』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摘
要:本文從六個方面闡述了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思維創造力
的培養: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
②培養思維敏銳力
;
③培養思維流暢
力
;
④培養思維變通力
;
⑤培養思維獨創力
;
⑥培養思維精進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能力;激發;培養;創造
語文教學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
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創造力
是個體在支持的環境下結合敏銳、流暢、獨創、精進的特性
,
通過
思維的過程
,
對於事物產生分歧性觀點
,
賦予事物獨特新穎的意義
,
其結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別人獲得滿足。
這里所說的支持環境
,
是指能接納和容忍不同意見的環境。現在
,
語文教學中強調「以讀為本」
,
在實際教學中
,
一部分教師一味強調
讀
,
甚至讓一些無目的的讀佔去了大量的時間。讀書固然重要
,
然而
,
不假思索地讀
,
恰恰忽視了創造力的培養。如何培養創造力呢
?
我認
為在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學習興趣
以往的教學一般從學科知識開始
,
認為知識之間有一定的邏輯順
序
,
這樣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
,
使學生平穩地由已知向未知、
由舊
知向新知過渡。這有它的合理性
,
但是這僅僅是教師單方面按教材
和成人的思路設計的教學開端
,
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語
文課從學生感興趣的語言問題入手
,
通過一系列活動
,
激發學生的
探索興趣。值得注意的是
,
語文課的問題與杜威的「興趣觀」不同
,
中小學視頻課程和學習資料大全
視頻課程 學習資料 公開課 找老師 逛論壇
不是以學生一時一事的個人興趣為基礎的
,
而是以語文知識中的基
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現形式作為活動的開始
,
因而不僅使學
生具有濃厚的探索興趣
,
而且使之與系統語文知識的掌握相聯系
,
從而使由興趣而來的學習動機變成為穩定的、持久的探索動機。
二、擴展延伸
,
培養思維的敏銳力
思維的敏銳力
,
指敏於覺察事物
,
具有發現缺漏、需求、不尋常及
未完成部分的能力
,
也就是對問題的敏感度。教材是為學生學習提
供的例子
,
教學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
,
這樣才能發展思
維
,
培養創新能力。在教學《鳥的天堂》時
,
學習了
7
、
8
自然段後
,
我問同學們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
有同學問
,
「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
耀著我們的眼睛
,
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
為
什麼說「新的生命在顫動」呢
?
按以往的要求只讓學生理解「榕樹的生命力強」就可以了
,
但我在
教學中
,
讓學生聯繫上下文
,
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平時的積累
,
說
說理解。結果
,
學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極了:有的說是風吹
;
有的說是
鳥動
;
有的說是太陽的照射
;
有的說是樹葉綠得可愛
,
讓作者看花了
眼
,
產生了錯覺
;
有的說是因為榕樹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從以上幾點
不難看出
,
學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縛
,
找到了新的思維發散點。這
說明學生思維的敏銳力大大提高了。
三、精心設計訓練
,
培養思維的流暢力
思維的流暢力
,
是指產生概念的多少
,
也就是思索許多可能的構想
和回答
,
是屬於記憶的過程。教學時我們要有意加大這方面的訓練
力度。如在練習十一冊的「積累·運用四」中第一題時
,
為了激發
學生興趣
,
我讓學生用題中的成語
,
在限定時間內成語接龍
,
接得越
多越好。開始我想
,
他們不會說出幾個
,
結果
,
同學們一口氣接了十
幾個
,
可見學生的思路是多麼開闊。長此培養下去學生就會思路通
暢
,
行動敏捷。
四、選點激辯
,
培養思維的變通力
思維的變通力
,
是指不同分類或不同方式的思維
,
從某種思維轉換
到另一種思維的能力
,
或是以一種不同的新方法去看一個問題。即
要能適應各種狀況
,
同時不要以僵化的方式去看問題。其實語文學
習中的許多問題是不能用一種思維方式來解決或是只有一種答案
的。在教《宇宙生命之謎》時
,
課文的最後一段
,
作者說「地球之外
是否有生命存在
,
是人類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謎」
,
我讓學生先說
說自己的理解。有同學認為地球之外不存在生命
,
就這一問題
,
我讓
學生舉手錶明自己的觀點
,
然後
,
把同一觀點的同學編到一組
,
讓學
生根據課文和課前了解的資料
,
充分論證自己的觀點
,
展開辯論。這
樣
,
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
激發了學生愛科學、
學科學的興
趣和探索未來的好奇心。又如教《
「精彩極了」和
「糟糕透了」
》時
,
我問:
「父親和母親的不同評價到底誰對誰錯
?
」同學們紛紛發表了
自己的看法
,
最後
,
同學們總結出二者都是必要的
,
缺一不可。這樣
既揭示了主題又培養了學生隨機應變、舉一反三的能力。
『伍』 小學語文有哪些段落結構
段落,不同於自然段,自然段具有明顯的「換行」標志。段落有時被稱為段落層次,也叫「意義段」或「結構段」,段落層次往往由幾個自然段組成,當然,也可能一個自然段就是一個段落層次。我們知道,結構是指文章的內部構造和組織安排材料的方式。理解段落結構一方面要弄清文章是由哪幾部分或哪幾個內容按什麼方式構成的,同時,也要求能弄清段落內部的層次構成。要做到這些,就要能把握段落結構的規律,熟悉安排段落結構的方式。
文章安排段落結構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最基本的是「縱式」和「橫式」兩種。在記敘文、說明文中,「縱式」結構常表現為以時間的推移或作者認識的發展為順序來安排層次;「橫式」結構則表現為以空間的轉移或材料的歸類為線索來安排段落結構;有些比較復雜的文章,常採用「縱橫交叉」的結構方式。議論文的「縱式」結構表現為各個段落層次之間或層次內部的遞進關系,使意思由淺到深地逐層深入;「橫式」結構表現為各個層次之間的並列關系,以事物的各個側面分別論述,以揭示事物的本質。
[方法導航〕
理解段落結構的能力,應通過平時的閱讀訓練來培養。在閱讀訓練中,應注意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安排段落的順序;應注意不同文體在段落結構上的不同特點以及同一文體在段落結構上的變化;還應注意避免閱讀理解時可能出現的誤區。具體方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首先要總覽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安排表達的順序。文章安排表達順序的依據一般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在把握文章安排表達的順序的基礎上,再分析文章各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把聯系緊密、意思接近的段劃在一起,以構成一個段落層次,進而弄清各段落層次間的內在聯系。還要注意文章中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段、過渡句以及過渡詞語,找到它們,有助於層次的劃分和結構的分析。
例如《這不是一顆流星》共有17個自然段,其中l-8段集中講「我」和孩子看黑熊表演的事。9-14段聯系在一起講的是「我」回憶中的幾件事。15-17段又聯結成一個整體,講了「我」結束回憶後的感慨。也就是說全文17個自然段,可以分成3個段落層次,分別講了3個時間段的事情。另外,在l、2兩個層次連接點的第8段末尾有一個過渡句,它提示讀者下面將進入回憶,也就是進入一個新的層次;而在2、3兩個層次連接點的第15段中有一個過渡句與前一個過渡句相呼應,提示讀者下面將從回憶轉入現實,於是便可以此為依據,在這里劃出兩個層次來。
二、文章安排段落結構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分析段落結構,應當注意不同文體在結構上的不同特點,以及同一文體在結構上的變化,採用恰當的方法,做到准確、快捷。
『陸』 小學語文培養學生哪些邏輯思維能力
語文教學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 心理學表明,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這是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語文教師要把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創設寬松氛圍,激發學生思維潛能。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過於強調師道尊嚴,強調知識灌輸,強調標准答案,忽視了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個性體驗。學生的學習也就只注重了知識的積累,很難質疑教材、質疑老師,許多創新的火花被掐滅。如某位老師在教學《我最好的老師》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喜歡這位先生嗎?為什麼?當時,絕大多數同學都說自己喜歡懷特森先生,只有一個學生說:我不喜歡,因為他在課堂上太愛「糊弄」學生。師評價:你不喜歡懷特森先生,說明你不喜歡獨立思考。同學們不敢再說。其實,這才是一個喜歡獨立思考的孩子啊!他最起碼有自己的想法,不人雲亦雲。我想,老師首先要肯定這個孩子能獨立思考,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接下來,再次把同學們引入文本,去看看懷特森先生為什麼「糊弄」學生?「糊弄」一詞在字典里的解釋是「欺騙,矇混」,可在文中就是先生第一次給我們上課,講「貓蝟獸」,讓「我」得了零分。其實「貓蝟獸」是虛構的,他這樣出人意料的教學風格,「糊弄」學生是為了讓學生不要迷信權威(包括老師),要敢於懷疑,敢於獨立思考。這名學生說他不喜歡先生,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沒有理解文中「糊弄」的真正含義。如果老師能創設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給學生留有相對的自由空間,能和學生平等對話,注意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思維的潛能,牽一「糊弄」而動全文,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會更深更透,會迸發出更加燦爛的創造思維火花。正象諾貝爾獲得者、德國物理學家勞厄說的那樣:「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且發展思維能力」。
『柒』 小學語文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從宏觀上講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
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談話法: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演示法 :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捌』 小學語文學科如何滲透思維訓練
適合幼兒的5種思維訓練方法
方法一:「一物多用」訓練
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做這樣的游戲,讓孩子猜東西的用處,比如拿家裡的一個某樣東西讓孩子猜功能,讓孩子可以回答盡量多的答案。不要小看家裡的寶寶,他們可以給你說出很多令你意想不到的答案。
孩子的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敏捷的思維能力對開拓兒童的智慧極為重要。對於孩子的思維訓練越早越好,盡量控制在10歲以內,覺得有需要可以將文章收藏起來。
『玖』 怎樣學好小學語文:三大有效學習方法
小學三年級的孩子,正屬於一種似懂非懂的時期,對於知識很難做到正確的理解,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的對其引導,才能使孩子學好語文知識.下面就給大家帶來小學三年級輔導學好語文的好方法,給大家作為參考.
(走進語文)
讓我試試小學三年級語文輔導學好語文的好方法吧!我建議你每天必須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可以是完整的或分散的.每天睡覺前問問自己,今天有一小時的閱讀時間嗎?這對於學好語文是非常重要的.
『拾』 語文段落如何更好分層
劃分段落的方法
分段,是指理清作者為了表達中心思想而把有關內容按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的各個部分,即邏輯段落,又叫意義段落。
分段沒有絕對的標准,但卻有一個基本的要求:能夠體現作者行文的思路,能展現課文題旨的脈絡。這個「思路」和「脈絡」,就是作者寫作時構思順序和寫作步驟,同學們在學習課文時,如何才能正確地把握作者的構思順序和寫作步驟呢?怎樣才能比較准確地劃清段落呢?首先要掌握分段的步驟,其次要選擇正確的分段方法。
一、分段的步驟
分段的步驟,可概括為四個字,即「讀、想、歸、查。」「讀」就是通讀全文,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和展現課文題旨的脈絡,這是分段的關鍵。「想」就是想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歸」就是把內容一或關系密切的自然段歸並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義段;「查」就是先把各段段意與全文中心聯系起來,查看是否吻合,再把各段段意連起來看是否構成一個嚴謹的整體。
二.分段的方法
分段的方法有縱向分段法和橫向分段法兩種。
要想掌握這兩種方法,首先要搞清「縱向式結構」和「橫向式結構」這兩個概念。所謂「縱向式結構」是指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順序安排的文章結構。記敘文(記事的)大多屬於縱向式結構,「橫向式結構」就是把要記敘和說明的內容分成幾個橫面,從幾個方面並列展開的文章結構。說明文多是這種結構形式。
(一)縱向分段法,遵循「縱向式結構」分段的方法,叫縱向分段法。一般包括如下兩種:
1、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段,這一種在記敘文是多見的。
2、按時間的先後順序分段。
一般的記敘文其事件的發展或以時間的先後為明顯標志,或以地點的轉換的先後為明顯標志。因此,分段時要抓住課文的時間詞和方位名詞作為劃分意義段的重要依據。以時間先後為序安排材料的記敘文,可用抓時間詞的方法分段。事件的發生、發展往往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進行的。因此,在分段時要看是以哪種為主,綜合考慮,選擇恰當的方法。
(二)橫向分段法,按照「橫向式結構」分段的方法,叫橫向分段法。一般也包括兩種:
1、按事物性質歸類分段,這類歸類分段法多用於說明文。
2、按空間位置的轉換分段,這類分段法多用於記人在不同地點見聞的記敘文中。
除了「縱向分段法」和「橫向分段法」外,還有按人物出場順序分段和按作者敘述方法分段。按人物出場順序分段一般適用於劇本。
在一些課文中,經常出現承上啟下的過渡段,分段時,把它歸上段還是歸下段呢?一般來說,可從如下兩方面考慮:
1、議論性的過渡段,根據其議論的側重點考慮其上下歸屬。
2、記敘性過渡段,根據其敘述時的立足點考慮其上下歸屬,一般劃分在下。
當然,劃分段落的方法不只是以上提到的幾種,這里不一一列舉了。
需要說明的是:一篇文章的段落劃分,往往不只一種方法。
劃分段落要防止出現以下情況:一種是思路混亂,從頭到尾的劃分標准不一致;另一種是不注意段與段之間過渡句的歸屬;還有一種是公式化分段,不論什麼樣的文章,一律三段, 這種都會導致分段不正確的錯誤。
給文章分段並不難,只要認真思考,遵循規律,多多練習,就一定能劃分正確。
概括段意的方法
歸納段落大意是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思路的重要手段,也是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概括中心思想的前提。
歸納段落大意是檢查學生是否讀懂這段話,理解這段話主要內容的重要標志,是讀懂一篇課文的基礎,是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的重要訓練。
歸納段落大意有三項要求:一是要反映段的主要內容;二是用語簡單明確,不羅嗦;三是各段段意連起來能反映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在這三項要求中,第一項是最基本的。抓住段的主要內容在語言表達上才能做到簡明;抓住段的主要內容,各段段意才能成為文章的提綱,反映課文的主要內容。
歸納結構段和歸納自然段,主要思想的方法,基本相同,要促進方法的轉移,引導學生歸納自然段主要意思的方法,用於歸納結構段的段意,但二者要求不同,難易程度也不同,需要再教給學生一些知識和方法。我們在歸納段意可採用以下方法。
一、整體歸納法。因為段是文章的組成部分,分段歸納段意要在了解全文的基礎上進行,每一段都是為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務的。熟悉全篇這一整體,歸納段意時才容易抓住重點。
二、取捨與歸並法。歸納段意通常會遇到兩種情況:一種是取捨法,即段中的幾層意思能分出主次,那就可以「取主舍次」,分清段落中哪是主要的,哪是次要的,抓住主要的,捨去次要的。 另一種是歸並法。即段中的幾層意思分不出主次,那就要把幾層意思都概括進去。
三、挖掘內在聯系法。一篇課文,段與段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都是為文章的中心服務的。記事的文章大都分以事情發展的順序為線索敘寫的。
也可採用以下有效方法:
一、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二、概括法: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
三、聯合法;有些文段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思,就要把這些意思連接起來,概括出聯合段意。
段中分層的方法
閱讀一篇文章時,有的段落內容復雜,說了幾層意思。為了更清楚地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了解文章的結構,更准確地掌握文章的內容。我們除了學會給課文分段外,還要學會段中分層。
怎樣在段中分層呢?具體方法是:先初步了解每段的主要內容:再弄清段中有幾句話,一句一句地讀,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然後分析句子之間的關系,哪幾句話說的是一個意思就是一層。如果一句話就是一個意思,那這句話就是一層。段中劃分層次,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一般有這樣幾種:
一、按連貫關系分層法
段的內容是寫一件事,並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寫這件事,其中層次關系就是連貫關系。層與層之間的連貫關系,一般有兩種情況:
1、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分層。
2、按時間的先後順序分層。按時間先後分層時,要注意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找出了表示時間的詞語後,再把在同一時間內的內容歸成一層,這樣分出層次就清楚的。
二、按總分關系分層法
段落中的總分關系,就是先用一個概括性的句子寫出全段的主要內容,這叫「總起句」。再圍繞總起句分幾個方面來敘述,這叫「分述句」。這樣的層次結構就是「總分關系」的結構,總分關系一般也有兩種情況:
1、先總後分結構,就是先出現總起句。再寫分述句。
2、先分後總結構式,就是先寫分述的內容,再用總結句進行概括。一般也分二層來理解。
三、按並列關系分層法
在一段話中,有的同時介紹兩種或兩種以上事物,每層意思說的是一種事物;有的段落,是從幾個方面寫一種景物,每層意思就是景物的一個方面。這些材料沒有主次之分,而是加以分類排列寫出來,這是並列關系的結構形式。並列關系有兩種情況:
1、圍繞同一內容,把幾種事物分別加以描述。
2、按照同一事物或同一內容的幾個方面,分為一個方面一個方面來寫。
四、按因果關系分層法
任何一件事都有起因,也有跟「起因」密不可分的結果。段中的因果形式,是按事物的因果關系來寫的,它有兩種形式。
1、先因後果。在很多段落中,先寫事情的起因,再寫它的結果。閱讀中,遇到樣的段,我們就可以按因果關系將段分為兩層來分析。
2、先果後因。也就是在段落中,先寫了事情的結果,再寫原因。
另外,還有一些段中的層次是轉折關系的和遞進關系的。我們在段落中分層,首先要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分清段中句子之間的關系,然後選擇適當的方法分層。掌握了分層的方法,就了解了作者的思路,分層才會正確,閱讀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概括層意的方法
根據層意,既是把握段落內容、理解段落結構的訓練,也是對學生進行從分析到歸納的思維過程訓練。准確地概括層意,是正確理解段內容,進而正確理確文章的含義、思想感情和表達方法的基礎,對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據層意的方法與概括段意的方法相似,一般步驟是:先熟讀該層,弄明白層內每句話的意思,再根據各句的意思,抓住主要的內容和事情,用簡煉的語言總結出該層的主要內容。一般概括成「什麼人做什麼事」或「什麼東西怎麼樣」的格式。常用的主法主要有連串法、摘句法、取捨法、縮句法、歸納法、關系法等幾種。
1、連串法。是概括層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抓住層內主要句子,把每句概括成一個詞語,用簡潔通順的語言把它們連串起來作為層意。如果層內各句都比較重要,一般就用此法概括。此法要注意:必須抓住關鍵詞語;語言要簡練通順;要全面,忌以偏概全、舍主取次。
2、摘句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有些層中在開頭或結層往往有能夠表達本層主要思想內容的句子,總結層意時可摘錄這些句子做層意。運用這種方法也要注意。一是必須找准中心句,二是有時還需把中心句做適當的調整或增減,以求准確、連貫。
3、縮句法。有的層是由一兩個長句組成,可用縮句法來概括層意,方法是把長句去掉修飾部分,留下關鍵部分,縮成一簡潔、通順、要點全的短句作為層意。如果是兩個以上的長句,就要抓住主要內容的句子縮成精煉的短句做層意。
4、取捨法。有些層往往由許多句話組成,也沒有明顯的中心句,可用捨去次要內容。抓住主要內容的句子來概括層意。
5、歸納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有些層,各句話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一說明同一個問題。概括層意時把各句表達的內容概括歸納為同一概念,這就是歸納法。
6、關系法。有些層,各句之間有明顯的結構關系,可用分析結構關系的方法來概括層意。例如因果關系的層,可抓往結果來概括;總分關系的可抓住總寫來分的概括;時間順序的可抓住表示時間先後的時間詞來概括;並列關系的可並列列出表示各句內容的詞語為根據……
根據層意雖然方法多樣,但在概括層意時要靈活選擇恰當的方法,避免生般硬套,張冠李戴。
列小標題的方法
給文章列小標題也是一種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的訓練,也是尋找作者思路的訓練,對作文列提綱也有好處。
列小標題時的思考可以分三步:
第一步,正確劃分段落,這是關鍵。要是段落劃分錯了,小標題也不可能列正確。
第二步,把段意概括好,這是列小標題的基礎。要是段意概括得不全面、不準確, 那麼小標題也就不容易列准。
第三步,把段意濃縮,列出小標題。
列小標題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詞語要精煉。小標題應該精煉到只有一個詞語、一個片語成一個短句。可以摘錄課文中的詞語,或段意中的詞語。不能把小標題寫得象段意那樣長。
二是一篇文章的幾個小標題,在字數上盡量一樣多,在內容上要有連貫性。
2.注意分析記敘文的結構。
文章結構的五級劃分:第一級是「篇章」,第二級是「部分」,第三級是「層次」,第四級是「段」(也就是通常說的「自然段」),第五級是層(或叫小層次)。
(1)怎樣劃分段落?
1)理清段內的層次結構。
段落分層常用的方法:根據陳述對象的變換分層;根據事件的發展變化分層;按客觀事物的內在邏輯關系分層;借用有序詞語的提示分層等。
給某一段分層,首先要注意一句一句地讀,把握住句子的大體意思,而後應注意到哪一句語意有所變化,變化之處就是「斷點」,這些「斷點」是判斷層次的基礎。開始找斷點時不妨細些,斷點都找出來之後,再考慮哪幾個斷點語意之間有聯系,將意思有聯系的斷點「合並」,就能准確分出層。
理清層次最重要的作用在於有助於段落概括。此外,理清層次還能幫助我們調整段內的層次順序;重新銜接混亂的句序;回插從原文中「脫落」的句子以及判斷層與層之間的關系等。
例如,下面是選自夏衍《野草》中的幾句話,請排出正確的文章順序。
①一發芽,這些種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將一切機械力所不能分開的骨骼,完整地分開了。
②後來忽然有人發明了一個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種子放在要剖析的頭蓋骨里,給它溫度和濕度,使種子發芽。
⑧植物的種子力量之大如此。
④人的頭蓋骨結合得非常緻密、堅固,生理學家和解剖學家用盡了一切辦法,要把它完整地分開來,都沒有成功。
通讀這幾句,發現說的是想辦法分開骨骼的事。既是一件事,總該有「起因、經過、結果」。再審查句子,發現句①開始有「一發芽」字樣;句②末尾有「使種子發芽」字樣。顯然「發芽」之後才談得上「一發芽」如何,因此②在①前。再看剩下的兩句。句③說「……如此」。「如此」一詞揭示此句帶有總括的意思,而④句則是整個事情的起因。
這樣一分析,排列順序就出來了。句④是起因,要剖析頭蓋骨;句②是經過,「種」下種子,使它發芽;句①是結果,種子一發芽,頭骨就分開了。句③是總結,「力量之大如此」。正確的順序是④②①③。
2)理清文章的段落。
分析文章時,在先弄清自然段內的小層次,再弄清結構段之間的大層次。通過段落層次來分析寫作的思路,文章的結構,進而掌握文章的內容和中心思想。劃分段落,要依據記敘文多樣化結構形式來劃分,經常使用的劃分段落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A.按照時間的推移來劃分。如《老山界》一文,記敘了紅軍長征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是按照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來寫的,可按照時間的推移來劃分段落層次。
B.按照空間的變換(地點、場景的變更)來劃分。如《老楊同志》可用此法來劃分。
C.按照事情情節的發展來劃分。如《草地晚餐》可用此法來劃分。
D.按照不同內容的事件來劃分。如《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全文可分為三部分,中間部分寫了三件事,可分為三層。
E.按照文章原有的某些標志來劃分。有的文章按照事物的內容或事物發展的時間等情況加了小標題;有的文章有過渡句或過渡段,表示內容的轉移或變換;有的文章用了一、二、三、四等序號;還有的文章段與段之間空出一行的間隔。這些形式都是每段層次的標志,可以藉助這些原有的標志來劃分段落。
(2)怎樣概括段意?
①概括記人和敘事為主的段落大意的方法。
先簡練地概括出人物或事物的具體情況,然後揭示出這些人物和事物的思想意義。如《任弼時同志二三事》一文,在記敘「任弼時同志在革命生活里滲透著原則性」一段,作者選取了幾件同類性質的事例來表現人物這一思想品質。這段的段意可概括為通過「打靶」、「不走近路」、「不破壞公園制度」和拒絕他妹妹「給她丈夫介紹工作」的要求等事例,表現了任弼時同志的高度原則性。亦可只概括出人物或事物的具體情況。如《揮手之間》第一部分,寫延安軍民去機場送別的情景。第二部分,寫機場送別的場面。第三部分,寫送別後的一些情況,著重敘述重慶談判的結果和歷史的發展。第四部分,簡要概括,結束全文。
②概括議論和抒情為主的段落大意的方法。有些議論和抒情為主的段落大意,可抓住原文議論和抒情成分,概括各段所表達的思想觀點。
③概括從屬段段落大意的方法。有的段落從屬於主要段落,說明寫作目的,介紹時代背景,或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等,也有的起引入或過渡作用。對於這樣一些輔助段落,可以從它寫了什麼、起了什麼作用等方面來概括。如《我的老師》一文的第一個自然段,交代了要記的人,導入正文。可概括為:「開端交代了最難忘的是小學時的蔡雲芝先生。」
④用前言、關鍵句、警句和結束語等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因為關鍵句等往往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段意,突出的重點,可直接用來概括段意。
表達段意的語言要簡練、明確。每部分表述的語言要盡量一致,句式的長短也要力求相當,概括的角度始終如一。
3.歸納中心思想,理解寫作目的。
歸納記敘文的中心思想,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方法:
(1)從分析結構層次入手。
這種方法就是在自然段段意基礎上進一步歸納結構段段意,再把結構段段意集中起來逐層統一,然後歸納出中心思想。這是歸納中心思想的最基本的方法。如《一件小事》,可用此法歸納中心思想。
(2)從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
寫人為主文章,可從人物形象、言談、舉止、行動、心理等方面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從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敘事為主的文章,就要弄清事件說明了什麼問題,宣傳了什麼思想,從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3)從分析題目入手
有的文章的題目就體現了文章的基本思想,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人民的勤務員》等。
(4)從分析開頭結尾入手。有的文章在開頭或結尾處闡明了中心思想。
(5)從分析議論和抒情成分入手。
有的文章的議論和抒情成分,往往直接表達作者對所記敘的人和事的看法,揭示出事物的本質,說明寫作意圖,表達了中心思想。
記敘文的中心思想應該怎樣寫呢?
記敘文的中心思想應從體裁、題材和反映的思想觀點來歸納。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文章所記敘的人物和事件,二是人和事所表達的思想意義。
如:本文通過對某人某事的記敘(概括出主要的人和事);反映了(表現了)……的精神或贊頌了(贊揚了)……的品德或暴露了(揭示了)……的問題(實質)等。
《揮手之間》的中心思想,可歸納為:本文追述了毛澤東去重慶談判動身之前,在延安機場向送行的人群揮手送別的情景,表現了在歷史轉折時期,毛澤東同志為了顧全大局,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置個人安危於度外的偉大精神。
怎樣進行段落教學呢?
對中學生來說,首先要學會劃段的方法。一般地說,先通讀課文,弄清文章的體裁和基本內容;再把各個自然段標上號碼,認真逐段閱讀,了解各自然段的大意;然後把內容聯系緊密、意思相對集中的鄰近自然段合並;最後從全文的角度看一遍,看劃分的標準是否一致,對合並不恰當的作適當的調整。
段落教學,也要讓學生掌握劃段的依據。一是文章結構的內在規律。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體現在形式上則是結構形式。例如記敘文是寫人記事的。寫人的不外乎寫人的活動,人的經歷、事跡,或人的品質、成就;這些記敘都離不開時間和空間,離不開具體的事件和材料。因此,可以把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轉換或事件及材料的性質作為依據來劃分段落。記事的不外乎事件的發展和事件的性質兩種情況。說明文的段落安排無非是兩種情況:按照方位布局展開段落說明具體事物,按照事理邏輯關系說明抽象事理。議論文不外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二是識別段落的一些外部標志。劃分段落除了從意義上區分外,還要注意那些起聯結作用的過渡句、過渡段、領起句、總括句以及文章所使用的引號、空行、標題等。三是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參照不同的標准來進行。這些標準是:時間的順序、地點的轉換、出場人物的變換、事情發生過程、總分關系、並遞關系。這些標準是互相聯系的,劃分一篇文章的段落,往往要根據幾種標准來考慮,而不能機械地只考慮某一個方面。
段落教學還要讓學生了解分段產生分歧的原因。教學中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劃分結果。事實上,幾種語文教參的課文分段常「打架」。從理論上說,劃分段落是個分類問題。分類問題最難解決的是標准問題與內容交叉現象。同一篇文章,可以用不同標准或從不同角度去劃分,劃分結果也就不同。也有粗分細分的問題。粗略一些,自然劃分的數量少一些;細一些,則分得的段數多一些。還有過渡段的處置問題。有些文章的過渡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時間上跨越不同的時空、空間上涉及不同的方位,它的歸屬也是產生分段不一的原因之一(如魯迅的《一件小事》第二自然段的歸屬歷來就有兩種對立意見)。其實,過渡段除明顯與上下文的某一自然段聯系緊密者外,歸上歸下都是可以的。因此,劃分段落,只要標准明確,持之有故,基本結構分得正確,小小出入或段數不同是充許的。
劃分段落,還要概括段意。所謂段意,是用簡明扼要的話概括一段的主要意思。如果文章有提示語、小結語、過渡段能全部或部分揭示出段落大意,則可以借用或部分借用文章中的語句作為段意。但許多文章無現成的語句可用,這就要用自己的話概括段意了。概括段意要求以最簡練的文字提示全段的內容,揭示全段的思想意義。概括段意在形式上盡可能是一句完整句,在內容上盡可能包容全段的意思。概括段意前後角度、方法應一致。概括段意的方法有多種:通過中心句的分析概括段意,摘錄關鍵詞語構成段意,壓縮文字提煉段意,從定義上歸納段意。也可以採用編小標題的方法。總之,概括段意是一種邏輯訓練,它要求把整篇文章的內容歸納為幾個要點,再概括為一個簡單的提綱。
劃段分層教學還要牢記四點。一是要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只有熟悉了課文,才能從整體出發去考察各個部分,從而正確地劃出課文的段落。隨著理解的深入,還應引導學生明確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的聯系,認識文章結構安排的特點及其在表現思想內容上所起的作用。
二是分段一定要從內容出發,而不能單從形式出發。開頭、經過、結尾三大段(其他如緒論、本論、結論等)或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五大段的分段方法,不能體現課文內容的特點,是不足取的。因為這種方法長用下去,對相當多的文章來說,是一種萬金油或標簽,只要貼上去保准不錯。《項鏈》有兩種劃分結果:開端、發展、高潮、結尾;借項鏈、丟項鏈、十年辛苦賠項鏈、所借項鏈是膺品。誰優誰劣不言自喻。每篇課文有每篇課文的特點,只有從課文的內容出發,把內容一部分一部分地劃分開來,才能起到分段訓練的作用,才能收到培養閱讀能力的效果。
三是劃分段落要與概括段意相結合。分段,主要是由整體到部分的分析;概括段意,是從部分到整體的綜合。相比較,後者難些。但二者不可截然分開。
四是劃分段落應立足於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深入理解課文的結構和內容,而不在於機械地記憶某篇分成幾段。在劃分段落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不能以個人的勞動代替學生的思考,不能只長於分析而不善於歸納;應注意把規律性的東西教給學生。葉聖陶說:「老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4)〕教師在進行段落教學時,也要切記葉老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教材無非都是例子」的至理名言。
總之,劃段分層、概括段意是理解文章的一種手段,教學中一定要從理解內容的角度去指導學生概括段意。這一點正是前段段落教學的弱點,也是義務大綱要糾正的段落教學的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