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八年級上冊語文 《三峽》的復習提綱
一、文學常識
1、《三峽》選自《水經註疏》。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
2、作者酈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撰《水經注》。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二、文言詞語
1、通假字 [闕]通「缺」,空缺。
2、一詞多義[絕] ①沿泝阻絕[斷,斷絕] ②絕巘多生怪柏[極] ③哀轉久絕[停止;消失]
3、詞類活用①乘奔御風[飛奔的馬] ②素湍綠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
4、常見短語[略無]毫無。略,幾乎。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 [夜分]半夜。[榮]茂盛。[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良,很。 [屬引]連續不斷。屬,連續。引,延長。
5、其他詞語
[嶂] 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峰。 [曦]日光。這里指太陽。[襄]上。 [沿]順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時。 [宣]傳達。 [雖]即使。 [御]駕,乘。 [疾]快。 [素]白色。[回]迴旋。[巘] 險峻的山崖或山峰。[漱]沖刷。 [旦]早晨。 [肅]寂靜。 [哀]悲哀。 [轉]婉轉。 [沾]沾濕。 [三]表示概數。
三、問題探究
1、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
文章先寫山,後寫水。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2、第一段總寫了三峽怎樣的特點?
(1)峽長(七百里)嶺連(連山,略無缺處)(3)山高峽窄(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第一段中三峽的山具有怎樣的特點?
山高嶺連,岸偉峽險(或連綿不斷,遮天蔽日)。
4、「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這一特定環境下的情景綜合表現了三峽怎樣的特點?
山的「連」「高」「窄」。
5、第一段作者採用了什麼寫法表現三峽的特點?
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6、三峽的夏水有何特點?
(1)水漲(襄陵,沿泝阻絕)(2)流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7、寫「朝發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麼?這是什麼寫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詩?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漲流急,也突出了三峽夾江對峙、狹窄險要的特點。寫法:側面描寫。想到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8、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峽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寫的?表現了三峽怎樣的季節特點?
抓住了碧水、怪木、飛瀑來寫的。表現了春冬三峽的風光秀麗。
9、總括春冬之景的四個字是什麼?
清榮峻茂。
10、「良多趣味」表現在何處?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11、第四段寫什麼季節的景色?作者是從哪一角度寫景的?表現了景物什麼特點?
秋季。聽覺。表現了幽靜、寂寥、凄異的特點。
12、「漁者歌」有什麼作用?
說明猿聲凄涼、悲哀,從側面渲染了秋天蕭瑟、肅殺的氣氛。也暗含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13、作者為什麼先寫夏水?又為什麼先寫山,後寫水?
作者是為江水作注,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先寫「夏水」。
為寫水勢,先寫山勢,為寫水設置了條件或為下文作鋪墊,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使急流和峻嶺相互映襯,能形成一幅險峻壯奇的圖畫。
14、分別概括三峽夏、春冬、秋三段時間三峽景物的美點。
①奔放美 ②清悠美 ③凄婉美
15、第一段和後三段是什麼關系?
總分關系。
16、本文在語言運用方面有怎樣的特點和作用?試作簡析。
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讀起來收放有致,很有節奏感。語言精練,表現力強,充滿生氣。
17、作者是如何從不同的季節景象來描寫江水的特點的?
夏天,寫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險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險和疾速的特點。
春冬之時,水退潭清,景色秀麗,突出了三峽春冬景色的清麗的奇秀。
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靜,水枯氣寒冷以高猿哀鳴襯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五、譯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即使乘上飛奔的駿馬,駕著風,也沒有船行的速度快)
3、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 (到了夏天的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船隻都被阻擋在這里了。)
4、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影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5、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懸泉和瀑布在山峰之間飛流沖盪。)
6、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每當到了天氣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得一片清涼和寂靜。)
8、常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時常有站在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凄涼。)
9、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空曠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
一、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闕( ) 湍( ) 澗( ) 曦( ) 嘯( )
溯( ) 漱( ) 嶂( ) 襄( ) 屬( )
2.填空題。
①《三峽》選自《 》,三峽是 、 和 的總稱,在重慶市 和湖北宜昌之間。作者 ,字 , (朝代)
學家。
②《三峽》一文中總寫三峽地貌的句子是: ,
, 。 , , , 。
③故漁者歌曰:「 , 。」
3.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①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
②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
③絕巘多生怪柏( )
④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 )( )
⑤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 )
⑥猿鳴三聲淚沾裳( )
⑦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
⑧自三峽七百里中( )
4.區別下列加點字的古義和今義。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義: ,今義:
②或王命急宣 古義: ,今義:
③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古義: ,今義:
5.解釋下列詞句:
① 重岩疊嶂:
②素湍綠潭:
③清榮峻茂:
④林寒澗肅: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⑦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二、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後問題。
(一)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6.解釋詞語含義。
①略無 ②嶂 ③蔽 ④曦
7.本段寫出了三峽的什麼特點?
8.結合有關語句,說一說三峽兩岸山有什麼特點。(試用兩個字概括)
9.「重岩疊嶂」和「隱天蔽日」兩句寫景角度有什麼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的表達作用是什麼?
(二)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1.概括上文三段內容的大意。
12.試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樣描寫夏天水勢特徵的。
1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寫作思路。
14.作者寫三峽秋景抓住了什麼事物?突出了什麼氣氛?
15.《三峽》一文中有「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兩句,由此我們可以聯想起李白的一首詩,這首詩的內容是什麼?請在下面默寫出來。
16.討論:作者寫三峽四季景色時,為何沒有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而先寫夏季景色。
《三峽》同步練習參考答案
一、1.quē tuān jiàn xī yǎn xiào sù shù zhànɡ xiānɡ bēn zhǔ
2.①水經註疏 瞿塘峽 巫峽 西陵峽 奉節 酈道元 善長 北魏 地理
②自三峽七百里中 兩岸連山 略無闕處 重岩疊嶂 隱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見曦月
③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
3.①真、實在 ②通「缺」,中斷 ③極高的 山峰 ④順流而下、逆流而上 ⑤飛奔的馬 快 ⑥幾 ⑦消失 ⑧從、在
4.①如果 自從 ②有時 或者 ③即使 雖然
5.①重重的山岩,層層的峭壁 ②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 ③水清、樹榮、山高、草盛 ④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 ⑤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 ⑥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⑦即使騎上馬、駕著風也不如它快。
二、(一)6.①毫無 ②峭壁 ③遮蔽 ④日光,這里指太陽
7.山高嶺連,中間狹窄。
8.連和高
9.重岩疊嶂,就山本身的狀態寫其高,是俯視所得;而隱天蔽日,以天和日襯其高,是仰視所見。
10.以特定條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綜合表現三峽的特點。
(二)11.①段寫夏季三峽情景:水漲流速,交通阻斷 ②段寫春冬時三峽情景:水退潭清,風景秀麗 ③段寫秋天三峽情景:水枯氣寒,猿鳴凄涼。
12.先從正面落筆,後分兩層來寫:以「沿泝阻絕」概括水勢險惡;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給人具體印象。又加上奔馬和疾風的比喻,則給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3.先寫俯視江中所見,後寫仰視所見,由峽底寫到山上,最後作者總結,狀寫了四種景物。
14.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肅殺的氣氛。
15.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6.答案要點:作者是為江水作注,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將「夏水」為首來寫。
② 八年級上冊語文復習提綱
一、詞彙積累
綏靖 陰遏 銳不可當 編算 瘧子 寒噤 仄歪 張皇失措 箱篋 盪然無存 肅穆 荒謬 絮說 辟頭 惶急 瘡疤 詰問 渴慕 疏懶 霹靂 孤孀 狼藉 簌簌 慘淡 勾留 蹣跚 頹唐 觸目傷懷 情郁於中 瑣屑 交卸 典質 賦閑 頹唐 瑣屑 情郁於中 觸目傷懷 凹凼 尷尬 煩躁 塌敗 滯笨 惶恐 荒僻 取締 骷髏 愧怍 闖碼頭 剋扣 接濟 唏噓 噩耗 呵斥 焦灼 伎倆 顛沛 弔唁 文縐縐 窮愁潦倒 風塵苦旅 雞零狗碎 連聲喏喏 勻稱 惟妙惟肖 巧妙絕倫 推崇 駐足 失之毫釐 差之千里 軒榭 嶙峋 丘壑 鏤空 薔薇 重巒疊障 額枋 藻井 殿試 金鑾殿 傖俗 納涼 帷幕 緩沖 萌發 次第 翩然 孕育 銷聲匿跡 衰草連天 風雪載途 周而復始 草長鶯飛 繁衍 胚胎 蟾蜍 脊椎 相安無事 遺骸 褶皺 劫難 緻密 追溯 天衣無縫 失衡 藩籬 監控 歸咎 在劫難逃 五彩斑斕 嘯聚山林 束手無策 物競天擇 無動於衷 幻覺 吟詠 綺麗 殷紅 日薄西山 氣息奄奄
二、課文理解
21、《桃花源記》作者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本文是《桃花源詩》前邊的一篇記(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相當於該詩的序。全文以武陵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現桃花源的經過,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花源後再尋找桃花源的情形貫串起來,故事曲折回環。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相對立的理想社會,寄託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願。
22、《短文兩篇》
《陋室銘》的作者劉禹錫,唐代文學家。文中的陋室是作者的室名,意為簡陋的房子。「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這是一篇散文,以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宋代哲學家,文章以花的形象象徵人的品質,以蓮的形象象徵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品質的贊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表示自己要在污濁的社會里潔身自好,保持正直堅貞的節操。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本文不是一篇借物詠志風世的散文。
24、《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儒家經典之一,由西漢載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禮運是《禮記》中的篇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文中的「大道」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道之行也」是指執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里。本文描繪一幅「大同」社會的理想藍圖,表達了作者對這樣一個理想社會的神往,同時也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5、《杜甫詩三首》的作者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有《杜工部集》傳世。
《望岳》是一首古體詩,以「望」入題,贊嘆泰山,謳歌造化,希望凌頂而小天下,抒發了雄心鬥志。
《春望》是一首七律,首聯和頷聯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頸聯和尾聯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深沉真摯,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戀家人的美好情操。
《石壕吏》是一首敘事詩,全詩通過詩人的見聞,敘述石壕村一普通百姓家被徵兵逼得家破人亡的遭遇,以小見大,真實生動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空難,揭露了官吏的橫暴,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26、《三峽》選自《水經註疏》,作者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文章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給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文章先寫山,後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出了三峽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7、《短文兩篇》之《答謝中書書》是作者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回信。文章以感慨發端,把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作者正是把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於作者被黃州期間。文章僅84字,卻創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境界,傳達了作者微妙復雜的心境。
30、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從表面上看,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流露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享受田園之樂的愜意、閑適的心情。但是把這首詩和和作者其它的詩結合起來看,作者的「願」其實有它特殊的內涵——要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想在那污濁的現實中失去自我。
《使至塞上》王維作於赴邊途中,描寫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人到達邊塞時所見的景色。這首詩屬於「邊塞詩」。詩中描寫了奇特壯麗的風光,表現了詩人對不畏艱苦、以身許國的守邊將士的愛國精神的贊美。他的詩正如蘇軾所言「詩中有畫」。
《渡荊門送別》是李白出蜀時所作,表現了對故鄉的依依不捨之情。
《登岳陽樓》(其一)作者是宋代的陳與義,這首詩寫得意境宏深,氣象開闊,蒼涼悲壯,抒發了詩人輾轉江湖,顛沛流離之苦、國難家亡以及自己老大傷悲的落寞情懷。
三、文言文
1、詞義
落英 才通人 儼然 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 便要還家 來此絕境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具言所聞 便扶向路 詣太守 遂迷 欣然規往 尋病終 無問津者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鴻儒 甚蕃 凈植 褻玩焉 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生曾雲 決眥 渾欲不勝簪 暮投 逾牆 一何苦 猶得備晨炊 略無闕處自非亭午夜分 曦月 夏水襄陵 沿泝阻絕 或王命 雖乘奔御風 不以疾也 則素湍 回清 絕巘 飛漱 清榮峻茂 屬引凄異 曉霧將歇 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 沉鱗 未復有 念無與為樂者 相與步於中庭 蓋竹柏影也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翻譯
(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彼此都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率領妻子、兒女和同鄉人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於是跟外面人斷絕了來往。)
(3)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漁人把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
(4)菊之愛,陶後鮮有聞:(對於菊花的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
(5)蓮,花之君子也:(蓮,是花中的君子。)
(6)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7)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8)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至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船都被阻絕了。)
(9)素湍綠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10)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
(11)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山峻、草盛,趣味無窮。)
(12)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
(13)念無與為樂者:(想到沒有人與我同樂。)
(1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啊。)
(15)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不再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四、詩文默寫
1、《桃花源記》中描寫草和花的句子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出自《桃花源記》一文,常用來比喻理想中環境優美、生活安樂的世界的成語是(世外桃源)用來比喻沒人過問、受到冷落的成語是(無人問津)。
3、《桃花源記》中,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4、《桃花源記》中,描繪桃源環境自然美好的句子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5、《桃花源記》中,描繪桃源社會環境寧靜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6、《陋室銘》中寫主人與文人雅士交往的詩句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7、《陋室銘》中寫居室外環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8、《陋室銘》中,點明題旨(提挈全篇)的句子是說(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9、《愛蓮說》中,描寫蓮花優秀品格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0、《愛蓮說》中形神兼備地描寫了蓮的形象,其中用蓮的高潔、質朴比喻君子既不與惡習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許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1、人們常用《愛蓮說》中的有關語句來比喻人們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身自好的品質,這兩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2、《愛蓮說》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3、《愛蓮說》中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句子是(香遠益清。)
14、《望岳》中成為千古傳誦的驚人之語的句子是(會當凌絕頂,一覽從山小。)
15、《春望》中反映詩人憂國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詩句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6、杜甫的《望岳》中,表現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的詩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7、《石壕吏》中暗示老婦人已被抓走的詩句是(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18、《記承天寺夜遊》中描寫月下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19、《答謝中書書》中由描寫靜景轉入描寫動景的語句是(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20、《三峽》中描寫水流湍急的語句(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1、《渡荊門送別》中表現思鄉之情的詩句是(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22、由范仲淹《漁家傲》中的名句「長煙落日孤城閉」,可以聯想到王維《使至塞上》中同是寫邊塞景象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23、《使至塞上》中,被王國維贊成「千古壯觀」的名句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附:文體及寫作知識。
1、新聞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新聞的結構有五個部分,即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導語是新聞開頭的第一段或第第一句話,它扼要地提示新聞的核心內容;主體是新聞的軀干,它用充足的事實表現主題,是對導語內容的時一步擴展和闡釋;背景指的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背景和結語有時可以暗含在主體中。
2、記敘文根據內容可以分為三種形式。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這類記敘文要注意分析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和外貌,從而看出人物的思想品質和性格特徵;以寫事為主的記敘文,這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發展和結果,從而了解事件的意義和影響;以寫景狀物為主的主敘文就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徵進行描繪,體會作者在景物描繪中表現的思想情感。因此,閱讀記敘文就要注意它的寫法,如人稱、順序、線索以及選材和剪裁有什麼特點,語言有什麼特色。同時我們還要明白,記敘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敘述和描寫,但議論和抒情也經常運用,議論的作用是提示文章內容和點明中心思想。抒情是引起讀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鳴,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3、說明文
(1)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說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稱為說明文。說明文的語言特點:准確,平實,簡潔。
(2)說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徵。所謂特徵就是事物間相互區別的標志。
(3)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有總說後分說,先主要後次要,先原因後結果,由現象到本質,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作解釋,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用數字,列圖表。
(5)說明文按說明對象和內容分有:說明實體事物和說明抽象事理兩大類。說明文按寫作方法和表達方式分有: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
(6)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的區別在於:平實性說明文純用說明的表達方式,語言朴實簡明,內容具體,切實使人讀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學的各類教科書。科技信息資料,實驗報告,說明書等。文藝性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輔以敘述,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並常用藉助一些修辭方法,形象化地介紹事物或闡述事理,使讀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藝術的享受,這類說明文通常稱知識小品或科學小品。
(7)說明文的描寫和記敘文中的描寫區別:a 目的不同:記敘文中的描寫是為了「使人有所感」;說明文的描寫是為了「使人有所知」。b 記敘文可以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種描寫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說明文的描寫則只能在說明事物的過程中,藉助某鍾形象化的手法,對事物的特徵作一些必要的描繪,主要是起到使說明的事物特徵更具體,更形象。c 記敘文中的描寫可以發揮藝術想像,可以誇張,渲染,而說明文中的描寫在務真求實的前提下進行語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動,又真實可信
③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所有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第一課《新聞兩則》1.《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學習要點:1)掌握新聞的相關知識;培養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2)把握新聞「用事實說話」的特點,品味本課的語言。 3)探究我軍勝利的原因,感悟正義戰爭的強大力量。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2.《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學習要點:1)掌握消息的結構。 2)把我消息報道的三個特點。 3)增進對新中國創建歷史的了解,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二課《蘆花盪》 學習要點:1)了解小說情節,理解小說主旨。 2)通過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3)學習老英雄的愛國精神,培養自己真摯的愛國情感。本課用時文體一課時(2個小時)第三課《蠟燭》學習要點:1)了解通訊的文體特徵。 2)把握人物形象,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3)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四課《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學習要點:1)了解文章的背景材料。 2)領悟作者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格。 3)記住祖國的屈辱史,發奮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五課《親愛的爸爸媽媽》學習要點:1)體會重點詞語的含義,整體感知課文。 2)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3)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悟和平的珍貴,增強維護和平的信心。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六課《綜合學習 寫作 口語交際》學習要點:1)培養對資料信息的搜集處理能力。 2)通過活動開闊文化視野,增長有關戰爭的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 3)提高對戰爭的認識,培養熱愛和平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二單元 第七課《阿長與<山海經>》學習要點:1)掌握重點字詞和重點語句的含義,學習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手法。 2)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探究文章錘煉語言的方式,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魯迅先生對一位普通勞動婦女尊敬、感激、懷念之情。本課時用一課時(2個小時)第八課《背影》學習要點:1)了解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把握課文內容:積累重點詞語。2)採用多角度閱讀等方式進行整體感知,品味朴實無華卻飽含深情的語言。3)體味父愛的偉大,對父母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本課時用一課時(2個小時)第九課《台階》學習要點:1)積累本文重要生字詞;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的寫法;探究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在文中的作用。2)朗讀課文,探究文章的寫法:分析父親的形象特點及意義。3)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本課時用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課《老王》學習要點:1)理清思路,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分析人物描寫的作用。2)朗讀課文,感受語言風格;探究文章的寫法。3)理解文章所提倡的人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之間應該相互關愛的思想。本課時用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一課《信客》學習要點:1)識記重點字詞;學習文章典雅而又精闢的語言。2)把握文章脈絡,品味語言特點,理解思想內容。3)樹立誠信為本做人理念。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二課《寫作 口語交際 綜合性學習》學習要點:1)了解認識,關愛普通人,培養善於與人相處,與人共事,與人合作的精神。 2)培養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3)提高自己搜集資料,篩選資料的能力,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三單元 第十三棵《中國石拱橋》學習要點:1)抓住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理清文章的結構和說明順序。 2)體味本文准確的語言,學習本文的說明方法。 3)感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激勵自己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為祖國作貢獻。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 第十四課《橋之美》學習要點:1)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2)通過理解在內容和表達上都具有個性色彩的句子,提高錘煉語言的能力,培養語感。 3)體會作者獨特的審美觀點,學會從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提高審美能力。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五課《蘇州園林》學習要點:1)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徵逐步展開說明的方法。 2)學習本文分類別,作比較,打比方,摹狀貌等說明方法。 3)體會蘇州園林的藝術地位與價值,認識蘇州園林的與眾不同之處,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六課《故宮博物院》學習要點:1)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築的方位,特徵,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築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2)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築群和有詳有略說明事物的方法。 3)認識故宮是中國古代的藝術寶庫,激發民族自豪感。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七課《說「屏」》學習要點:1)了解文中介紹的有關「屏」的知識,培養提取信息的能力。 2)感知課文,把握說明對象特徵,感受科學小品文語言的詩意和韻味,增強語感。 3)激發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獲得審美方面的知識。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十八課《綜合性學習 寫作 口語交際》學習要點:1)培養利用網路等多種工具搜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比較全面的了解橋的結構,功能,建築材料等,並能用說明性的語言介紹具體的橋。 3)領略我國豐富的橋文化,提高文化素養。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四單元 第十九課《大自然的語言》學習要點:1)學習積累物候學的有關知識;培養和提高概括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文章的寫作技巧,體會文章的准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 3)激發熱愛科學,探究科學奧秘的志趣,培養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第二十課《奇妙的克隆》學習要點:1)了解克隆的相關知識。 2)了解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4)認識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本課用時一課時(2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