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人教版課高中語文程標准心得

人教版課高中語文程標准心得

發布時間:2020-12-17 11:12:29

1. 高中語文考試大綱和語文課程標準的區別

語文新課程資源網·高中專區——人教版、蘇教版、語文版、粵教版、魯教版的資源倉庫
語文新課標無論是從目標要求還是結構體例上,都開辟了新視野:
(一)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與現行高中語文大綱的主要差別如下:
1、課程理念方面: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吸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繼續堅持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根據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特點和學生發展的需求提出:更強調課程的時代性;堅持「共同基礎」,重視「差異」,強調課程的「選擇性」;突出高中語文課程的三個重點。
2、課程結構方面: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要求;教學中應重視的問題——教學資源和教學評價。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前言——課程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的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實施建議——關於教材編寫和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建議,教學建議,評價建議。
3、課程實施方面: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課程目標、內容、要求、進度和實施方式比較封閉單一,學生發展空間受到很大限制。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建設「必修+選修」的課程體系,實行學分制。實施機制靈活,具有開放性,有利於學生興趣、需求和智能的多樣化發展。
(二)
從我國《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文本來看,課程標准具有以下特點:第一,課程標準是確定一定學段的課程水平及課程結構的綱領性文件;第二,它描述的是學生學習所包括的主要領域及大多數學生在每一學習領域能達到的學習目標;第三,它是國家制定的某一學段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第四,它為學校課程規劃、實施與評價提供了一種參照;第五,它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描述,而不是對教學內容的具體規定。
原有語文教學大綱,不足以完整地體現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變化。語文課程標准規定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了語文學科性質、應到達的標准以及內容框架。語文學科性質、地位作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以及各學段安排構成語文課程標準的核心內容。另外,對教材編寫、教學要求、教學建議、教學評價等也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和要求。但不再包括教學重點、難點、時間或數量等具體內容。這是課程標准與直接指導教學工作的現行教學大綱的本質區別。
語文課程標准與現行教學大綱的區別,首先表現在前言部分。課程標准對語文學科性質、價值與功能作了定性描述,簡述了語文課程領域改革的基本理念,並對語文課程標准設計的思路作了詳細說明,便於教材編寫者和語文教育工作者整體把握課程。語文課程標准用盡可能清晰的行為動詞,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描述,具體劃分為多種性質的目標。
語文教學大綱的重點是對語文教學工作作出規定,主要表現的是基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若干教學建議,使教師更加關注知識點,關注學習效果,容易忽視語文學習過程與方法,忽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與教學大綱相比,課程標准最顯著的變化是課程目標發生了根本轉變。課程標准不僅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發展提出目標要求,這必將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以適應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需要。
(三)
語文課程標准力圖在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和實施建議等方面全面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重視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培養社會責任感,樹立遠大理想。這種過程將深刻影響他們思想道德的形成,影響他們的人生設計和選擇。

2.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有幾個版本

目前的高中語文課本(課標版),是按2003年修訂的課程標准編排的。
義務教育階段的新課標使用的課本是按2011年修訂的課程標准編排的。

3.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

通過高中語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在以下五方面獲得發展。
1.積累·整合
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補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了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採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2.感受·鑒賞
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具有良好的現代漢語語感,逐步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熱愛生活、珍愛自然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通過閱讀和鑒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
3.思考·領悟
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准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民族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樂於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
4.應用·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學習領域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在語文應用中開闊視野,初步認識自己學習語文的潛能和傾向,根據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愛的方面有所發展。增強文化意識,重視優秀文化遺產的傳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注重跨領域學習,拓展語文學習的范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5.發現·創新
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於探異求新,走進新的學習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對優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學慣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動中,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斷提高探究能力,逐步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

4.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

通過高中語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在以下五個方面獲得發展。
積累·整合
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補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了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採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感受·鑒賞
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具有良好的現代漢語語感,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通過閱讀和鑒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
思考·領悟
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准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發展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樂於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
應用·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學習領域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在語文應用中開闊視野,初步認識自己學習語文的潛能和傾向,根據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愛的領域有所發展。增強文化意識,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傳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注重跨領域學習,拓展語文學習的范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發現·創新
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於探異求新,走進新的學習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對優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學慣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動中,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斷提高探究能力,逐步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
一、必修課程
閱讀與鑒賞
1.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
2.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
3.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閱讀理論類、實用類、文學類等多種文本。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5.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地表達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
6.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度,
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
7.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及主要表現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於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學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
9.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可參考附錄一《關於誦讀篇目和課外讀物的建議》)
10.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於150萬字。(可參考附錄一《關於誦讀篇目和課外讀物的建議》)
11.注重合作學習,養成互相切磋的習慣。樂於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
12.學會靈活使用常用語文工具書,能利用多種媒體搜集和處理信息。
表達與交流
1.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的態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
3.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在表達實踐中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展創造性思維。
4.力求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地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
5.進一步提高記敘述、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並努力學習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能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表達力求准確、鮮明、生動。
6.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於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45分鍾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課外練筆不少於2萬字。
7.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在口語交際中樹立自信,尊重他人,說話文明,儀態大方,善於傾聽。敏捷應對。
8.注意口語的特點,能根據不同的交際場合和交際目的,恰當地進行表達。藉助語調、語氣、表情和手勢,增強口語交際的效果。
9.學會演講,做到觀點鮮明,材料充分、生動,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個性和風度。在討論或辯論中積極主動地發言,恰當地應對和辯駁。朗誦文學作品,能准確把握作品內容,傳達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感情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二、選修課程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設計五個系列: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
詩歌與散文
1.培養鑒賞詩歌和散文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
2.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詩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的眼光和現代的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並給予恰當的評價。
3.藉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艱深的我國古代詩文(與附錄一所建議的古詩文程度相當),背誦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文名篇。學習古代詩詞格律基礎知識,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文化積累。
4.學習鑒賞詩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詩歌、散文各自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5.嘗試進行詩歌、散文的創作,組織文學社團,展示成果,交流體會。
小說與戲劇
1.培養閱讀古今中外各類小說、戲劇作品(包括影視劇本)的興趣,從優秀的小說、戲劇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藝術的營養,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提高文學修養。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態,學會尊重、理解作品所體現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風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恰當的評價。
3.學習鑒賞小說、戲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說、戲劇各自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解讀小說、戲劇作品,提高閱讀能力和鑒賞水平。學寫小說、戲劇評論,力求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新穎見解。
4.朗誦小說或表演劇本的精彩片段,品味語言,深入領會作品內涵,體驗人物的命運遭遇和內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5.嘗試對感興趣的古今中外小說、戲劇進行比較研究或專題研究。
6.留心觀察社會生活,豐富人生體驗,有意識地積累創作素材,嘗試創作小說、劇本,相互交流。
新聞與傳記
1.養成閱讀新聞的習慣,關心國內外大事及社會生活,能迅速、准確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觀點作出自己的評判。
2.閱讀新聞、通訊(包括特寫、報告文學等)作品,了解其社會功用、體裁特點和構成要素,把握語言特色。
3.廣泛搜集資料,根據表達需要和體裁要求,對資料進行核實、篩選、提煉,嘗試新聞、通訊的寫作。
4.閱讀古今中外的人物傳記、回憶錄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實,了解傳主的人生軌跡,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並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5.認識傳記作品的基本特性。嘗試人物傳記的寫作。
語言文字應用
1.注意在生活和跨學科的學習中學語文、用語文,在學習和運用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2.能綜合運用在語文與其他學科中獲得的知識、能力和方法,讀懂與自己學識程度相當的著作,運用多種方式展開交流和討論。
3.閱讀應用文,能把握主要內容和關鍵信息。能根據需要,按照相關格式和要求,寫作應用文,力求准確、簡明、得體。在學寫應用文的過程中,培養對事負責、與人合作的精神和嚴謹細致的作風。
4.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口頭應用的能力,能根據交際的需要,選擇恰當的時機和場合,提出話題,敏捷應對,注意表達效果。參加演講與辯論,學習主持集會、演出等活動。
5.聯系語言文字應用中的現象和問題,閱讀有關著作,嘗試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作出解釋;了解語言文字法規的有關內容,增強規范意識,學會辨析和糾正錯誤,提高語言文字應用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6.觀察語言文字應用中的新現象,思考語言文字發展中的新問題,努力在語言文字應用過程中有所創新。
7.拓展運用語言文字交流的途徑,學會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交流,如使用計算機進行編輯、版面設計,製作個人網頁和演示文稿。
文化論著選讀與專題研討
1.選讀古今中外文化論著,拓寬文化視野和思維空間,培養科學精神,提高文化修養。以發展的眼光和開放的心態看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能通過多種途徑,開展文化專題研討。思考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准則。
2.藉助工具書、圖書館和互聯網查找有關資料,了解論著作者情況、相關背景和論著中涉及的主要問題,排除閱讀中遇到的障礙。在整體了解論著內容的基礎上,選讀其中的重點章節,有側重地進行探究學習,把握論著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了解用以支撐觀點的關鍵材料。
3.學習運用科學的思想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閱讀過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論著中的疑點和難點,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並樂於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4.關注現實生活和社會的發展,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思考,參考有關論著,學習對當代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和中外文化現象作出分析和解釋,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認識水平。

5. 如何理解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理念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課程目標:通過高中語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在以下五個方面獲得發展.
1、積累·整合
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補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了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採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要素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2、感受·鑒賞
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具有良好的現代漢語語感,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的境界.通過閱讀和鑒賞,陶冶情性,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
3、思考·領悟
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閱讀與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准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樂於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
4、應用·拓展
能在生活中和其他領域的學習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在語文應用中開闊視野,初步認識自己學習語文的潛能和傾向,根據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愛的領域有所發展.增強文化意識,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傳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注重跨領域學習,拓展語文學習的范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5、發現·創新
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於探異求新,走進新的學習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對優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的體驗和發現.學慣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動中,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斷提高探究能力,逐步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
一、必修課程 閱讀與鑒賞1.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
2.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
3.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閱讀論述類、實用類、文學類等多種文本,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5.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地表達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
6.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
7.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及主要表現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於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
9.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可參考附錄一《關於誦讀篇目和課外讀物的建議》)
10.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於150萬字.(可參考附錄一《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
11.注重合作學習,養成互相切磋的習慣.樂於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
12.學會靈活使用常用語文工具書,利用多種媒體,搜集和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1.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的態度表達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
3.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在表達實踐中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展創造性思維.
4.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的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
5.進一步提高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並努力學習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能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表達力求准確、鮮明、生動.
6.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於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45分鍾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課外練筆不少於2萬字.
7.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在口語交際中樹立自信,尊重他人,說話文明,儀態大方,善於傾聽,敏捷應對.
8.注意口語的特點,能根據不同的交際場合和交際目的,恰當地進行表達.藉助語調和語氣、表情和手勢,增強口語交際的效果.
9.學會演講,做到觀點鮮明,材料充分、生動,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個性和風度.在討論或辯論中積極主動發言,直率而清晰地陳述個人的看法,敏捷而恰當地作出應對和辯駁.朗誦文學作品,能准確把握作品內容,傳達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感情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二、選修課程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設計五個系列: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詩歌與散文1.培養鑒賞詩歌和散文作品的濃厚興趣, 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素養.
2.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詩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和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並給予恰當的評價.
3.藉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艱深的我國古代詩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文名篇.學習中國古典詩詞格律的基礎知識,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文化積累.
4.學習鑒賞詩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詩歌、散文的不同藝術特性,注意從多個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5.嘗試進行詩歌、散文的創作,組織文學社團,展示成果、交流體會.
選修課·小說與戲劇1.培養閱讀古今中外各類小說、戲劇作品(包括影視劇本)的興趣,從優秀的小說、戲劇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藝術的營養,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提高文學素養.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態,學會尊重、理解和容納作品所體現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風格的文化,理解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恰當的評價.
3.學習鑒賞小說、戲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說、戲劇各自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解讀小說、戲劇作品,提高閱讀能力和鑒賞水平.學寫小說、戲劇評論,力求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新穎見解.
4.朗誦小說或表演劇本的精彩片段,品味語言,深入領會作品的內涵,體驗人物的命運遭遇和內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5.嘗試對感興趣的古今中外小說、戲劇進行比較研究或專題研究.
6.留心觀察社會生活,豐富人生體驗,有意識地積累創作素材,嘗試創作小說、劇本,相互交流.
新聞與傳記1.養成閱讀新聞的習慣,關心國內外大事及社會生活,能准確、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觀點,作出自己的評判.
2.閱讀新聞、通訊(包括特寫、報告文學等)作品,了解其社會功用、體裁特點和構成要素,把握語言特色.
3.廣泛搜集資料,根據表達需要和體裁要求,對資料進行核實、篩選、提煉,嘗試新聞、通訊的寫作.
4.閱讀古今中外的人物傳記、回憶錄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實,了解傳主的人生軌跡,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並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5.認識傳記作品的基本特性,嘗試人物傳記的寫作.語言文字應用l.注意在生活和跨學科的學習中學語文、用語文,在學習和運用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2.能綜合運用在語文與其他學科中獲得的知識、能力和方法,讀懂與自己學識程度相當的著作,運用多種方式展開交流和討論.
3.閱讀應用文,能把握主要內容和關鍵信息.能根據需要,按照有關格式和要求,寫作應用文,力求准確、簡明、得體.在學寫應用文的過程中,培養對事負責、與人合作的精神和嚴謹細致的作風.
4.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口頭應用的能力,能根據交際的需要,選擇恰當的時機和場合,提出話題,敏捷應對.注意表達效果.參加演講與辯論,學習主持集會、演出等活動.
5.聯系語言文字應用中的現象和問題,閱讀有關著作,嘗試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作出解釋;了解語言文字法規的有關內容,增強規范意識,學會辨析和糾正錯誤,提高語言文字應用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6.觀察語言文字應用中的新現象,思考語言文字發展中的新問題,努力在語言文字應用過程中有所創新.
7.拓展運用語言文字交流的途徑,學會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交流,如使用計算機進行編輯、版面設計,製作個人網頁和演示文稿.文化論著研讀1.選讀古今中外文化論著,拓寬文化視野和思維空間,培養科學精神,提高文化修養.以發展的眼光和開放的心態看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能通過多種途徑,開展文化專題研討.
2.藉助工具書、圖書館和互聯網查找有關資料,了解論著作者情況、相關的文化背景和論著中涉及的主要問題,排除閱讀中遇到的障礙.在整體了解論著內容的基礎上,選讀其中的重點章節,有側重地進行探究學習,把握論著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了解用以支撐觀點的關鍵材料.
3.學習運用科學的思想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閱讀過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論著中的疑點和難點,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並樂於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4.關注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思考,參考有關論著,學習對當代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和中外文化現象作出分析和解釋,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認識水平.

6. 2011年人教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附錄內容是什麼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附錄
一、關於誦讀篇目和課外讀物的建議

1.關於誦讀篇目的建議

關於誦讀篇目提出如下建議:

先秦散文,如荀子《勸學》、莊子《逍遙游等》;

唐宋散文,如韓愈《師說》、杜牧《阿房宮賦》、蘇軾《赤壁賦》等;

《詩經》,如《氓》等;

楚辭,如《離騷》等;

唐詩,如李白《蜀道難》、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隱《錦瑟》等;

唐宋詞,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等;

白話詩文,由教科書編者和任課教師推薦。

2.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

課外讀物包括適合高中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對此提出如下建議:

文化經典著作,如《論語》《孟子》《莊子》等;

小說,如羅貫中《三國演義》、曹雪芹《紅樓夢》、魯迅《吶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從文《邊城》、塞萬提斯《堂·吉訶德》、雨果《巴黎聖母院》、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傳》、列夫·托爾斯泰《復活》、海明威《老人與海》、莫泊桑短篇小說、契訶夫短篇小說、歐·亨利短篇小說等;

詩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詩、泰戈爾詩、魯迅雜文、朱自清散文等;

劇本,如王實甫《西廂記》、曹禺《雷雨》、老舍《茶館》、莎士比亞《哈姆萊特》等;

語言文學理論著作,如呂叔湘《語文常談》、朱光潛《談美書簡》、愛克曼《歌德談話錄》等;

當代文學作品,建議教師從近年來發表的各類中外優秀作品中選擇推薦;

科學與人文方面的各類讀物可由語文教師和各有關學科教師商議推薦。

二、選修課程舉例

選修課程,要根據本校的課程資源和學生的需求,按照課程目標,逐步加以建設。

選修課的內容和實施方式,可以是多方面內容的綜合,如「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選讀」、「中外小說名作選讀」,這樣的課程有利於使課內的學習擴展、延伸到課外,學生在課內學到某一作者著作的選篇,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和進一步了解作者全部著作的願望,課外多方搜集,系統學習;也可以選擇一本書或某一個時期、某一位作者的著作,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多角度地閱讀與探究。學生在一段時間里專注地讀好一兩本書,會終身受益。

有的選修課,其內容實踐性很強,可以到生活實踐中學習,理論與實踐相聯系。如「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系列課程的學習,應引導學生關注國內外重大事件和社會熱點問題,注意觀察生活中出現的各種語言文字現象,思考從現實中提取出來的文化問題,積極參與本地區文化建設。

以下所列關於選修課的設想,詳略不等,目的在於提供一些思路,供建設選修課時參考。

課程舉例一:唐詩選讀

選讀唐代不同時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重要詩歌流派和詩人的代表作品,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內涵,了解作品的價值取向,領略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精神,認識唐代詩歌創作的傑出成就,培養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民族自豪感。

在鑒賞的過程中要具有強烈的自主意識,激發濃厚的鑒賞興趣,充分展開聯想和想像,對作品進行多元的開放性的解讀,對作品的意蘊力求有新的發現;學慣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作品,就思想內容或藝術特色的某一方面作出富有創意和個性的評述。

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創意和構思、意境和意象、語言技巧等方面對唐詩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運用詩詞格律知識鑒賞唐詩作品。背誦一定數量的優秀唐詩作品。

可以把若干具有相同因素的唐詩組編在一起,進行專題性閱讀鑒賞。從書刊、網路等渠道搜集有關的歷史文化知識和作品評論資料,幫助閱讀鑒賞;組織學生詩社等業余社團,開展專題研究活動;依託本地自然、人文資源,圍繞所讀的唐詩作品組織游覽、考察活動;利用多媒體技術幫助感受和理解作品。

類似課程,如宋詞選讀、杜甫詩歌選讀、東坡詞選讀等。

課程舉例二:中外戲劇選讀

選讀、觀摩若干中外戲劇(包括影視劇)的經典作品,可以是篇幅短小的獨幕劇,也可以是一部劇本的節選。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歷史現象、社會生活和人生百態,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正確理解中外戲劇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從中吸取思想和藝術的營養,提升藝術欣賞品位,豐富精神生活。

了解中外戲劇的基礎知識和相關的文化常識,了解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有關情況。學習欣賞中外戲劇的基本方法,學習解讀戲劇作品,對戲劇作品具有欣賞興趣和初步的鑒賞能力。

結合鑒賞中國古典戲劇作品,培養對傳統戲曲和地方戲曲的興趣,領略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加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

對感興趣的中外戲劇作品進行專題研究或比較研究,開展戲劇評論。組織觀看傳統劇目的演出,請有關專家和演員作專題講座,幫助理解戲劇的內容和藝術特色。舉行閱讀報告會、作品討論會、戲曲演唱會等,以形象生動的形式提高學習戲劇的效果。

課程舉例三:中外小說戲劇名著精讀

專選中外小說與戲劇的單部經典名著,用精讀的方法進行鑒賞和專題研討。中國古代小說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古代戲劇名著如《竇娥冤》、《西廂記》、《琵琶記》、《牡丹亭》、《桃花扇》等,中國現代小說如魯迅、茅盾、巴金、沈從文的作品,現代戲劇名著如田漢、老舍、曹禺的作品;外國小說如塞萬提斯、雨果、巴爾扎克、列夫•托爾斯泰、卡夫卡的作品,戲劇名著如莎士比亞、果戈理、莫里哀的作品。

課程舉例四:新聞通訊的閱讀與寫作

指導學生閱讀新聞、通訊作品,學會迅速、准確地捕捉基本信息,並能綜合其他相關知識,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觀點,文本的寫作意圖和實效,作出自己的評判。增強關注社會發展的意識,培養對時事的敏感,能及時發現相關事件、人物的社會意義和影響。

閱讀典範的新聞、通訊(含特寫、報告文學)作品,了解新聞、通訊作品的內容要素和結構特點,分析觀點與所報道的事實之間的關系,辨析其表達方式和表達效果。知道搜集與處理素材的一般要求,學習寫作新聞、通訊。組織采訪小組,通過實地察訪、個別訪談、開座談會等調查方法,搜集第一手和第二手資料(包括統計數據和個案),根據表現主旨的需要,對素材加以篩選,使用最具典型性的材料,進行報道和分析。

類似課程,如采訪與編輯等。

課程舉例五:傳記選讀

閱讀人物傳記,在了解時代和社會背景的基礎上,分析各種因素對傳主成長歷程的影響;認識傳主對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所產生的正面作用或負面影響,評價其功過得失;了解傳主的人生軌跡和內心感情世界,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獲得有益的啟示。

能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細節.理解作者對傳主及有關事實所作的評價,並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認識傳記的基本特性和功用,注重作品材料的可靠性與真實性,分析作品在事件敘述、人物描寫和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特色。

可以比較閱讀不同作家關於同一傳主的傳記作品.或者同一作家對不同傳主的傳記作品;也可以將相關題材的影視片,與傳記作品進行比較,對不同作品作出評論。

在閱讀中,了解傳記作者的基本觀點,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作出評價;通過閱讀,大體掌握傳記寫作中選擇和組織材料的方法;體會傳記褒貶鮮明、文采斐然的語言特色,吸收有用的語言表達方式。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傳記的同時,適當參考閱讀相關作品進行比較閱讀,並結合傳記閱讀,介紹有關的文化背景,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舉辦讀書報告會、討論會等活動。特別建議選取體現時代特點,貼近學生生活的傳記文學來讓學生閱讀,並結合教學,鼓勵學生嘗試寫小傳。

課程舉例六:語言文字專題

引導學生認識語言文字在社會溝通、信息交流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學習現代漢語和文言文的基礎知識,練習對語言材料進行分析和歸納,梳理有關語言文字結構和運用的規則,提高理性認識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

可以設置文字、語法、修辭、邏輯、普通話與方言等方面的專題,閱讀相關論著,了解基本的知識、原理和方法,聯系實際問題進行探究。關注學校和社會生活中的語言現象,嘗試運用所學的知識作出分析解釋。例如根據語音、詞彙、語法知識,對說普通話時出現的一些錯誤能夠識別並學會糾正。了解生活區域內方言的情況,分析當地人學說普通話的主要障礙和解決對策。也可以針對一兩個專門領域(如司法、商務、傳媒等領域)的語言使用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嘗試分析其風格和特徵。

類似課程,如漢字專題、語法專題、修辭專題、邏輯專題、普通話與方言等。

課程舉例七:演講與辯論

討論若干典型的演講、辯論案例,從多方面進行分析研究,總結其經驗和教訓,從中獲得啟示。觀摩演講、辯論活動,感受在演講、辯論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機智與藝術。分析演講者、辯論者的文化修養、思想深度、應對策略、語言技巧、神態風度等,觀察聽眾的反應,了解演講者、辯論者表達的效果。

引導學生平時加強積累,擴大知識面,熟悉一些典範的演講、辯論案例;提高思想文化修養,增強觀察事物的敏銳性和思考問題的深刻性。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指導學生在每一次活動前做好充分准備,通過反復實踐,豐富臨場經驗,提高語言藝術水平和隨機應變能力。

課程舉例八:先秦諸子論著選讀

先秦時期是我國思想文化取得輝煌成就的時期,出現了許多學派,他們的論著代表著中華文化精神,對後世發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開設《先秦諸子論著選讀》課程,對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文化遺產,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好學深思的探究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課程可選擇先秦諸子各學派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墨子、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有代表性的文章或片段,進行閱讀探究。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結合有關閱讀內容,形成若干專題,如:「孔子論學」、「孟子論義與利」、「《老子》中的矛盾觀」、「《莊子》中的譬喻」等。

課程舉例九:《人間詞話》選讀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重要的近代文藝美學論著,也是古代詩詞曲鑒賞的典範之作。通讀全書,了解基本內容,初步領悟王國維詞學、美學理論的民族特色,以及它所接受的外來影響。

閱讀《人間詞話》,宜側重從作品鑒賞的角度領會其基本理論觀點,對書中涉及的古代詩詞曲作品有所接觸和感知.並用來幫助對王氏理論觀點的了解。根據自己對書中所涉及作品的熟悉程度,自主選擇精讀若干則詞話,或圍繞幾個專題,有重點地加以研讀,運用某一理論觀點(如「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造境」與「寫境」,「詩人之境界與「常人之境界」,以及情與景、隔與不隔、自然與雕琢、雅與俗、入與出),幫助欣賞詩詞曲作品.提高運用理論觀點鑒賞評價作品的能力。不求面面俱到,一些比較偏僻的知識和比較艱深的內容可以從略。

課程舉例十:《歌德談話錄》選讀

歌德友人愛克曼整理的《歌德談話錄》一書.記錄了德國近代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歌德的重要思想和文藝理論觀點,是世界文學的傑出成果。高中學生閱讀此書,可以接觸外國優秀文學傳統,培養尊重多元文化的態度,拓寬文化視野,提高文藝理論修養。歌德的不少見解在今天仍有重要借鑒意義,當然也有其歷史局限,要使學生對此能有初步的認識和評價。

在通讀全書、大體了解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可以嘗試對書中涉及的文化或文學問題進行歸類,如:文學與時代、文學與民族、文學與自然、文學與現實、文學與人生、文學與作家人格、個別與一般、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文學作品的整體性、藝術創造性、美感和藝術鑒賞力、論著名作家作品(如古希臘戲劇、莎士比亞、席勒、拜倫、莫扎特、拉斐爾)等。聯系已有的閱讀經驗和積累的相關知識,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熟悉程度,選擇若干專題進行探究,結合了解歌德和本書產生的時代背景,理解其主要觀點和內涵,擴展到對其他文化和文學問題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

如有興趣和可能,可結合閱讀歌德傳記和他的代表作品(如《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以幫助對有關觀點的理解。對書中提及的重要文學藝術家的傳世作品,也可從各種途徑搜集品賞,用以印證歌德的相關觀點,或據以提出不同看法。

課程舉例十一:中華文化尋根

通過古代文化知識的學習,感受中華文化的輝煌多姿和源遠流長,以激發愛國情懷和文化尋根的興趣。積累歷史文化知識,增加文化底蘊,並融會貫通於語文學習的全過程。關心並學習調查自己身邊的文化現象,探求其歷史根源和演變軌跡,討論傳統文化對現代社會以及社會發展的影響。

本課程可選擇的內容專題,可包括民族、氏族、宗教、婚姻、家庭、姓氏,天文、地理、歷法、紀時、風俗,藝術、文教、漢字、文獻,衣、食、住、行、用等。不追求內容上的面面俱到,可以選擇若干古代文化專題作為教學的切人點。通過若干專題的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自主學習中擴大古代文化的知識面。

教學方法上既要給學生介紹古代文化知識,也要引導學生關注現今文化現象,探求其歷史源流,使學生學會搜集材料、調查分析,說明和討論傳統文化現象的社會影響。可根據本地區歷史、民俗、文物、古跡等文化資源.設計專題內容,因地制宜地引導學生做調查研究。

課程舉例十二:社區文化專題

培養社會參與意識,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在城市或農村展開社區文化的調查,搜集整理材料,對社區中市民或村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思想觀念、文化演變等進行分析討論。在有關部門的領導下,採用多種形式,開展文化交流和社區文化建設活動,積極傳播先進文化,提高參與文化建設的自覺性和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注意調查訪問與書面學習相結合,現狀調查與比較研究相結合,分析研究與參與傳播建設相結合。閱讀有關書籍,了解關於文化及社區文化的知識和資料;通過觀察、訪談、問卷調查、開座談會等方式,向社區幹部、中小學生、市民或村民等進行調查,整理分析資料,寫成調查報告、社區建設的建議書等。

類似課程,如民俗文化專題、旅遊文化專題、流行文化專題、大眾傳媒專題、網路文化專題等。

7.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

1.全面發揮語文課程的功能,促進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
語文課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高中語文課程應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應該繼續關注學生的語言積累以及語感和思維的發展,幫助學生在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的實踐中,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增強語文應用能力,培養審美能力、探究能力。
高中語文教學還應體現高中課程的共同價值,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充分發揮本課程的優勢,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2.針對高中語文課程的特點實施教學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很強的實踐性。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應該讓學生在廣泛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逐步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律。語文教學應該注意漢語言文字的特點,重視培養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學生經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中的個性傾向漸漸明顯,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的差異逐漸增大。高中語文的教學,要在保證全體學生達到共同的基本目標的前提下,充分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面臨的選擇,努力滿足其學習要求,支持其特長和個性的發展。學生對於應用性目標、審美性目標、探究性目標可能各有側重,教師應該指導他們通過適當的選修課實現目標。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為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特別要重視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
合作學習有利於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應鼓勵學生在個人鑽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於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
4.教師和語文課程同步發展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認真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研究自己的教學對象,從本課程的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和其他有關資料。
教師要努力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繼續學習,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自身文化素養;要認真讀書,精心鑽研教科書,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合作互動中,加強對學生的點撥和指導,實現教學相長。
教師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條件,發揮優勢和特長,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應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按照學校的規劃,積極開設選修課,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區的課程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5.關於必修課程的教學
必修課程根據「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兩個系列的目標,組織五個模塊,實施教學。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要為學生的閱讀實踐創設良好環境,提供有利條件,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應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表不同意見。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
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是發現和建構作品意義的過程。作品的文學價值,是由讀者在閱讀鑒賞過程中得以實現的。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往往帶有更多的主觀性和個人色彩。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情感、經驗去體驗作品,對作品作出有個性的反應,在閱讀鑒賞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對文學作品的解讀,不宜強求統一的標准答案。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不同類型文本的閱讀指導應該有所側重。閱讀論述類文本,教師應引導學生著重思考思想的深刻性、觀點的科學性、邏輯的嚴密性、語言的准確性,把握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閱讀實用類文本中的新聞,應引導學生從材料的來源與真實性、事實與觀點的關系、基本事件與典型細節、文本的價值取向與實用效果等方面理解;常用應用文教學,應主要藉助文本示例來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學生自學為主,不必作過多分析。閱讀文學作品,應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感受體驗,重視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注意作品內涵的多義性和模糊性,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地建構文本意義。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努力做到知人論世,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了解與作品相關的作家經歷、時代背景、創作動機以及對作品的影響評價等,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
古代詩文的閱讀,應指導學生學會使用有關工具書,自行解決古詩文閱讀中的障礙。文言常識的教學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要求學生精讀一定數量的優秀古代散文和詩詞曲作品,教師應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
課外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適時推薦文化品位高、難易程度適當的課外讀物。鼓勵學生開展多種活動,如寫書評、讀後感,舉辦讀書報告會、作品討論會等,分享閱讀樂趣,交流閱讀成果,共同提高閱讀能力。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慾望。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指導學生根據寫作需要搜集素材,可採用走訪、考察、座談、問卷等方式進行社會調查,也可通過圖書、報刊、文件、網路、音像等途徑獲得有用信息。應鼓勵學生將自己或同學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進行加工,匯編成冊,回顧和交流學習成果。也可採用現代信息技術演示自己的文稿,學慣用計算機進行文稿編輯、版面設計,用電子郵件進行交流。
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重要素養。口語交際是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相互傳遞信息、分享信息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溝通的基本手段。口語交際教學應注重培養人際交往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如有自信心、有獨立見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談吐文雅等。應重視指導學生在各種交際實踐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交際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口語交際教學,而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還應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6.關於選修課程的設計與教學
高中語文選修課對必修課的內容有所拓展提高,有的側重於實際應用,有的著眼於鑒賞陶冶,有的旨在引導探索研究。
1)選修課的設計
選修課的設計,必須以課程目標為依據,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水平。不能把選修課上成必修課的補習課和應考輔導課,不能簡單地照搬大學里的選修課。
學校及教師應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創造條件建設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願望的選修課。學校及其所在地區具有的某種特殊條件,教師具有的某些特長,都是課程的重要資源,可以成為一些特色課的生長點。
2)對學生選課的指導
選課的指導,首先是要讓學生充分了解所開選修課的主要內容和特點,並且要讓學生明白,選課既是為了滿足自己當前的學習需求,也是為了學習自我規劃。教師應該認真准備,做好選修課的介紹。其次,要幫助學生了解在若干選修課中哪一門或哪幾門最適合自己,學會正確行使選課的自主權。學生可能並不完全了解自己在學習興趣、需求和發展趨向等方面的特點,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發展的需要,權衡輕重,決定取捨。
3)選修課的教學
選修課和必修課的教學存在一定的差別,選修課的學生人數不像必修課那樣固定,課程有較大的靈活性和拓展性,學生具有不同於必修課的期望。
選修課的教學,要按照課程目標制訂計劃,不能因其設置靈活而造成凌亂隨意、漫無計劃的局面,也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一味追求新奇深奧,脫離課程目標和學生實際。
選修課應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教學內容和要求,必須在充分考慮學生需要和特點的基礎上設定。要防止單純從教師的知識儲備和喜好出發決定教學內容。
學校開設選修課應當從實際出發,充分估計所具備的現實條件,包括師資條件和學校所能利用的物質條件。課程設計也要因地制宜,揚長避短,不要簡單照搬外校的課程。另一方面,也應當注意開發潛在的資源,如聘請校外行家兼課,選派教師進修,利用電視、互聯網等手段和當地的人文、自然資源等條件,建設選修課程。
不同類型的選修課之間存在著課程目標和教學方法上的差異。有的重在實際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技能;有的重在發揮想像和聯想,注重情感和審美的體驗;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強調理性和嚴謹。所以選修課特別需要注意尋求與課程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4)關於五個系列選修課的教學 本系列課程應有較大的閱讀量,在此基礎上精選重點篇目,鑒賞研讀。
可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閱讀和鑒賞,如加強詩文的誦讀,在誦讀中感受和體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採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資料,或引導學生自行從書刊、互聯網搜集有關資料,豐富對作品的理解。
應重視作品閱讀鑒賞的實踐活動,注重對作品的個性化解讀,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切實提高審美能力。教學中不要過於追求統一答案,也不必系統講授鑒賞理論和文學史知識。提倡舉辦詩歌散文朗誦會,組織文學社團,創辦文學刊物,積極向校內外報刊投稿。 引導學生在廣泛閱讀中逐步學會篩選和整合,提高提取信息的准確性和速度。指導學生閱讀規范的應用文,明了應用文的性質和用途,注意應用文的格式、術語和語言風格,並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活動或創設情境,練習應用文寫作。選擇合適的語言文字方面的著作,推薦給學生閱讀,幫助學生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和方法,認識、分析有關的語言問題,並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語文學習狀況,提高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的自覺性。
應注重在生活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學習語文,在廣泛的實踐中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調查、分析、探究的過程,引導學生腳踏實地,尊重他人的勞動及成果,養成嚴謹、虛心、求實的作風。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學習和生活中的語言文字現象,有計劃地收集材料,展開專題研究。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語言實踐中發展思維品質,提高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專題研討會、讀書報告會等活動,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舉辦專家講座,或組織學生訪問專家學者。
應注意運用生動的實例展開教學,力求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創造性地設計多種形式的活動,例如,給初學普通話的人正音、開設文章病院、舉辦語言的疑難雜症徵答活動等。 應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論著、調查和梳理材料,增強文化意識,學習探究文化問題的方法,提高認識和分析文化現象的能力,吸收優秀文化的營養,參與先進文化的傳

8.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一)全面發揮語文課程的功能,促進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
語文課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高中語文課程應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應該繼續關注學生的語言積累以及語感和思維的發展,幫助學生在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的實踐中,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增強語文應用能力,培養審美能力、探究能力。
高中語文教學還應體現高中課程的共同價值,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充分發揮本課程的優勢,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針對高中語文課程的特點實施教學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很強的實踐性。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應該讓學生在廣泛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逐步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律。語文教學應該注意漢語言文字的特點,重視培養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學生經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中的個性傾向漸漸明顯,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的差異逐漸增大。高中語文的教學,要在保證全體學生達到共同的基本目標的前提下,充分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面臨的選擇,努力滿足其學習要求,支持其特長發展和個性發展。學生對於應用性目標、審美性目標、研究性目標可能各有側重,教師應該指導他們通過適當的選修課實現其目標。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為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特別要重視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
合作學習有利於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應鼓勵學生在個人鑽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於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
(四)教師和語文課程同步發展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認真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研究自己的教學對象,從本課程的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和其他有關資料。
教師要努力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繼續學習,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自身文化素養;要認真讀書,精心鑽研教科書,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合作互動中,加強對學生的點撥和指導,實現教學相長。
教師應遵循教學基本規律,並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條件,發揮優勢和特長,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應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按照學校的規劃,積極開設選修課,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區的課程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五)關於必修課程的教學
必修課程根據「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兩個方面的目標,組織五個模塊實施教學。
閱讀與鑒賞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要為學生的閱讀實踐創設良好環境,提供有利條件,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應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表不同意見。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不同類型文本的閱讀指導應該有所側重。閱讀論述類文本,教師應引導學生把握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著重關注思想的深刻性、觀點的科學性、邏輯的嚴密性、語言的准確性。閱讀實用類文本中的新聞,應引導學生注意材料的來源與真實性、事實與觀點的關系、基本事件與典型細節、文本的價值取向與實用效果等;常用應用文教學,應主要藉助文本示例來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學生自學為主,不必作過多分析。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是發現和建構作品意義的過程。作品的文學價值,是由讀者在閱讀鑒賞過程中得以實現的。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往往帶有更多的主觀性和個人色彩。應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感受體驗,重視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注意作品內涵的多義性和模糊性,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地建構文本意義。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努力做到知人論世,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了解與作品相關的作家經歷、時代背景、創作動機以及作品的社會影響等,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
古代詩文的閱讀,應指導學生學會使用有關工具書,自行解決閱讀中的障礙。文言常識的教學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要求學生精讀一定數量的優秀古代散文和詩詞曲作品,教師應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
課外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適時推薦文化品位高、難易程度適當的課外讀物。鼓勵學生開展多種活動,如寫書評、讀後感,舉辦讀書報告會、作品討論會等,分享閱讀樂趣,交流閱讀成果,共同提高閱讀能力。
表達與交流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慾望。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指導學生根據寫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採用走訪、考察、座談、問卷等方式進行社會調查,通過圖書、報刊、文件、網路、音像等途徑獲得有用信息。應鼓勵學生將自己或同學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進行加工,匯編成冊,回顧和交流學習成果。還可採用現代信息技術演示自己的文稿,學慣用計算機進行文稿編輯、版面設計,用電子郵件進行交流。
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重要素養。口語交際是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相互傳遞信息、分享信息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溝通的基本手段。口語交際教學應注重培養人際交往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如有自信心、有獨立見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談吐文雅等。應重視指導學生在各種交際實踐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交際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口語交際教學,而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還應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六)關於選修課的設計與教學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的基礎上的拓展與提高,有的側重於實際應用,有的著眼於鑒賞陶冶,有的旨在引導探索研究。
1.選修課程的設計
選修課的設計,必須以課程目標為依據,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水平。不能把選修課上成必修課的補習課和應考的輔導課,也不能簡單地照搬大學里的選修課。
學校及教師應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創造條件,建設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願望的選修課。學校及其昕在地區具有的某種特殊條件,教師具有的某些特長,都是課程的重要資源,可以成為一些特色課的生長點。
2.對學生選課的指導
選課的指導,首先是要讓學生充分了解聽開選修課的主要內容和特點,並且要讓學生明白,選課既是為了滿足自己當前的學習需求,也是為了鍛煉自己,學習自我規劃。教師應該認真做好選修課的介紹。其次,要幫助學生了解在若干選修課中哪一門或哪幾門最適合自己,學會正確行使選課的自主權。學生可能並不完全了解自己在學習興趣、需求和發展趨向等方面的特點.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發展的需要,決定取捨。
3.選修課程的教學
選修課和必修課的教學存在一定的差別。選修課的學生人數不像必修課那樣固定,課程有較大的靈活性和拓展性,學生具有不同於必修課的期望。
選修課的教學,要按照課程目標制訂汁劃,不能因其設置靈活而凌亂隨意、漫無計劃,也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片面追求新奇深奧,脫離課程目標和學生實際。
選修課應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教學內容和要求,必須在充分考慮學生需要和特點的基礎上設定。不能單純從教師的知識儲備和和喜好出發決定教學內容。
學校開設選修課應當從實際出發,充分估計所具備的現實條件,包括師資條件和學校所能利用的物質條件。課程設計也要因地制宜,注意開發潛在的資源,如聘請校外行家兼課,選派教師進修,利用電視、互聯網等手段和當地的人文、自然資源,建設選修課程。
不同類型的選修課之間存在著課程目標和教學方法上的差異。有的重在實際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技能;有的重在發揮想像和聯想,注重情感和審美的體驗;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強調理性和嚴謹,如此等等。所以選修課特別需要注意尋求與課程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4、 關於五類選修課的教學
詩歌與散文
本系列課程,應在一定閱讀量的基礎上,精選重點,鑒賞研讀。
可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閱讀和鑒賞,如加強詩文的誦讀,在誦讀中感受和體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採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資料,或引導學生自行從書刊、互聯網搜集有關資料,豐富對作品的理解。對有興趣嘗試詩歌散文創作的學生應給予鼓勵。
應重視作品閱讀欣賞的實踐活動,注重對作品的個性化解讀,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努力提高審美能力。教學中不要一味追求統一答案,也不必系統講授鑒賞理論和文學史知識。
提倡舉辦詩歌散文朗誦會,組織文學社團,創辦文學刊物,積極向校內外報刊投稿。
小說與戲劇
本系列課程的一些基本教學要求,與「詩歌和散文」大致相同,應重視作品閱讀欣賞的實踐活動,不必系統講授鑒賞理論和文學史知識;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資料,引導學生自行從書刊、互聯網搜集有關資料,或採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豐富對作品的理解;組織小說、劇本閱讀欣賞的報告會、討論會,交流閱讀欣賞的心得。此外,可結合觀摩根據小說改編的戲劇影視作品,幫助對小說的感悟和理解;鼓勵學生組織文學社團,創辦文學刊物,積極向校內外報刊投稿;通過觀摩戲劇演出,嘗試戲劇表演,加深對戲劇作品的體驗。
新聞與傳記
重在指導學生閱讀典範性新聞作品。要理解其基本內容和社會影響,有的還可以了解其采寫過程,深入把握作者立場、觀點,學習其敬業精神和捕捉重大新聞的能力。新聞與傳記的寫作應以學校社區生活和熟悉的人物為對象,從寫新聞評述、綜述或傳記性小故事開始,逐步提高。在寫作中引導學生運用調查、訪問、討論、查找資料等多種方式獲取素材,提高根據表達需要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語言文字應用
應引導學生增強應用意識,注重在生活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學習語文,在廣泛的實踐中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指導學生在閱讀中逐步學會篩選和整合,提高提取信息的准確性和速度;閱讀規范的應用文,了解應用文的性質和用途,注意應用文的格式、術語和語言風格。結合閱讀和生活實際開展活動或創設情境,練習寫作和口頭交流。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語言實踐中發展思維品質,提高思維能力。
選擇合適的語言文字方面的著作,推薦給學生閱讀,幫助學生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和初步的方法,認識、分析有關問題,並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語文學習狀況,提高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的自覺性。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學習和生活中的語言文字現象,有計劃地收集材料,學習表達的創新,思考語言文字應用與發展中的問題,展開專題研究。引導學生在調查、探究的過程中養成嚴謹、虛心、求實的作風。
鼓勵學生參加專題研討會、讀書報告會等活動,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舉辦專家講座,或組織學生訪問專家學者。注意用生動的實例展開教學,力求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創造性地設計多種形式的活動。
文化論著研讀
應指導學生閱讀論著,調查和梳理材料,增強文化意識,學習探究文化問題的方法,提高認識和分析文化現象的能力,吸收優秀文化的營養,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
閱讀文化論著,重在領會精神,抓住重點,對其中的主要內容或觀點進行討論,不必面面俱到。對著作中的疑難問題,應引導學生自行鑽研、互相探討,必要時教師可作適當的講解。
應積極開發和利用本地文化資源,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社會現象考察文化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提出自己的見解,通過口頭、文字、圖表、圖片等多種形式展示考察成果。引導專題探究,重在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讓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學習探究的方法。所追求的探究結果應該切合實際,不要盲目拔高目標。
二、評價建議
(一) 評價的基本原則
1.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與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相銜接,致力於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評價要突出整體性和綜合性,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幾方面進行全面考察。
2.評價應以課程目標為基準,面向全體學生。
課程目標是評價的基準,語文課程評價要根據總目標和分類目標,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在保證達成基本目標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不同興趣、不同表現和不同學習需要。評價要有利於鼓勵學生對課程的自主選擇,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要求,採用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
3.評價要充分發揮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
課程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激勵和發展等多種功能,正確的評價能真實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過程,准確地判斷學生的學業水平與發展需求。評價的各種功能都不能忽視,但首先應充分發揮其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不應片面地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語文課程評價重在激發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熱情;並有利於教師發現學生學習上的優勢和,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發展建議,同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調整和完善教學過程,促進自身的發展。
4.提倡評價主體多元化。
「評價主體多元化」是當前評價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語文課程評價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促進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勵同伴、家長等參與到評價之中,使評價成為學校、教師、學生、同伴、家長等多個主體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
5.評價應注意必修課和選修課的聯系與區別。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兩種類型,它們的目標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共同構成高中語文課程總目標。語文課程評價既要注意兩者的相互銜接,更要注意它們的不同特點。必修課的評價應立足於「共同基礎」,而選修課的評價在注重基礎的同時,更多地著眼於差異性和多樣性。選修課的評價尤其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劃一的傳統評價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評價方式來促進目標的達成。要注意各類選修課本身的特點和要求,因課制宜地制訂評價方案,密切聯系社會實踐活動和語文的實際運用,使評價更富實效。
6.評價應根據不同的情況綜合採用不同的方式。
課程評價有多種方式,每一種方式都有其優勢和局限,都有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學生發展的不同側面有不同特點和表現形式,對評價也有不同的要求。如書面的語文考試較適合於評價認知水平,觀察活動較適合於評價學生的興趣特長,成長記錄能較全面地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實踐能力等。再如,探究能力的形成,具有重過程、重體驗的特點,所以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不能簡單地以活動結果作為主要依據,而應將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與結果統一起來,以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的表現,如態度、創意、責任心、意志力、合作精神、參與程度和交往能力等方面,作為評價的重點。要努力探尋適合於不同目的的評價手段和方法,提高評價效率。
(二)必修課程的評價
1.閱讀與鑒賞的評價
論述類文本閱讀的評價,著重考察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如能否概括和提煉文本的思想觀點、發現觀點材料之間的邏輯聯系,並作出初步的評價。對言之有據的獨特見解,應予以鼓勵。
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評價,著重考察學生對文本內容的准確解讀,以及對文本信息的篩選和處理能力。實用文體的語言風格、格式等特徵,學生只需作基本的了解。
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評價,是閱讀與鑒賞評價的重點。要重視評價學生對作品的整體把握,特別是對藝術形象的感悟和文本價值的獨到理解,鼓勵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和創造性的解讀。要重視評價學生對不同文體作品的閱讀鑒賞能力,以及藉助有關資料評介作品的能力。
文言文閱讀的評價,重點考察閱讀不太艱深的文言文的能力,還要注意考察學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國文化精神,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2.表達與交流的評價
對寫作的評價,應關注學生的寫作態度和寫作水平。論述類文本寫作的評價,應考察能否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並能用可靠的材料支撐觀點。實用類文本寫作的評價,應考察學生能否根據此類文本中常用文體的特點和要求,完成常見實用文的寫作。
口語交際的評價,應考察學生參與口語交際實踐活動的態度,能否把握口語交際的基本要求,善於傾聽,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確、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三) 選修課程的評價
1.詩歌與散文
學生的閱讀積累是評價的基礎,要注意考察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文化視野。
以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趣味和欣賞個性作為評價的重點,如能否拓展想像和聯想,能否對作品的形象和意境產生感情的共鳴,能否發現作品的豐富內蘊和深層意義,是否對作品有獨到的感受和創造性理解,是否具有批判質疑的能力等。可通過寫讀書報告、讀書札記、評論鑒賞文章、舉行朗誦表演等具體成果考察學生的詩歌散文鑒賞水平。
在詩歌散文評論和創作方面,既要考察學生的參與態度,也要評價其成果的水平。
2.小說與戲劇
評價的基本要求和「詩歌與散文」大致相同。評價中還應關注學生對作品的人物、情節、場景等的感受。
3.新聞與傳記
重在評價學生是否關心國內外大事,是否養成閱讀新聞的習慣,並能准確把握主要內容和關鍵信息,評價學生能否運用多種形式寫作簡短的新聞並關注其效果反饋,能否掌握新聞寫作的基本要求,是否具有良好文風;傳記寫作的評價應關注內容的真實,文字的生動,以及是否給人以有益的啟示。
4.語言文字應用
注意考察學生是否能綜合運用有關知識、能力和方法,進行廣泛閱讀和交流討論,具有積極的運用意識和負責的態度;能否讀懂語文學科以外與自己學識相當的著作;在交流中是否能注意所掌握和運用的材料充分而真實可信,並有針對性;語言表達是否嚴密而有條理,並講究語言藝術和實際效果。關於應用文的寫作,重在評價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文風,掌握基本的格式要求。
注意考察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的知識歸納、梳理語言文字的規則,能否發現語言文字表達中的錯誤並予以糾正;是否能對語言文字的發展變化、對語言文字應用的創新和規范化有較好的理解和認識,考察學生對語言文字現象的敏銳性和探究興趣,考察其能否運用一些基本的知識和方法分析、探究語言文字問題。
5.文化論著研讀
考察學生是否認真研讀經典原著,對論著內容的理解和觀點的把握是否正確,能否藉助注釋、工具書、參考資料自主學習。注意評價他們提問題的角度、思考的深度,還要注意考察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文化視野。
對學生閱讀經典著作所寫的讀書心得或小論文,以及文化專題探究方面的成果,進行展示、比較,做出總體評價,也應兼顧學生在參加研討會、報告會、講座、調查考察等活動中的表現。評價中應對學生的探究意識、參與程度、探究方法及探究結果進行綜合考慮。
三、教科書編寫建議
(一)教科書編寫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貫徹國家課程改革的精神,落實《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的要求,全面達到高中語文教育的各項目標。
(二)教科書編寫應以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充分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要重視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有助於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情感,有助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科書要適應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符合語文能力形成和發展的規律,要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有助於形成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四)教科書應突出語文課程的特點,要便於指導學生自學。內容的確定和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有利於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掌握自學的方法,養成自學的習慣,不斷提高獨立學習和探究的能力。
(五)教科書選文要具有時代性和典範性,富於文化內涵,文質兼美,豐富多彩,難易適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
(六)教科書的體例和呈現方式應靈活多樣,避免模式化。要注意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學習專題,有助於學生創造性地學習。
(七)教科書應有開放性,在合理安排課程計劃和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和選擇的空間,也要給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餘地,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八)教科書要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
(九)必修課教科書,可以將課程內容綜合設計成五個模塊;也可以按「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的目標分編,供學校在教學中自行組合成五個模塊。
(十) 選修課教科書,可以根據五個系列的課程目標,在每個系列中設計若干選修模塊進行編寫。學校也可以選用現成的圖書作教科書。
四、 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一)高中語文課程要滿足多樣化和選擇性的需要,必須增強課程資源意識,重視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方面的語文課程資源,應積極利用和開發。
(二)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
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三)各地區、各學校的課程資源是有差別的,各學校應該認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資源特點,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積極開發潛在的資源。
(四)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語文教學配置相應的設備;還應當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社區建立穩定的聯系,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
(五)學校在充分利用已有資源、逐步推動語文課程新資源生成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學校之間資源的互補與共享。
(六)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參與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建設,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9.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必修課程

1.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
2.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
3.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閱讀論述類、實用類、文學類等多種文本,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5.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地表達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
6.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
7.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及主要表現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於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
9.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范圍可參考附錄一《常見文言詞》)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作品可參考附錄二《古詩文誦讀篇目》)
10.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於150萬字。(可參考附錄三《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
11.注重合作學習,養成相互切磋的習慣。樂於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
12.學會靈活使用常用語文工具書,能利用多種媒體搜集和處理信息。 1.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的態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植科學理性精神。
3.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在表達實踐中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展創造性思維。
4.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地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
5.進一步提高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並努力學習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能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表達力求准確、鮮明、生動。
6.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於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45分鍾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課外練筆不少於2萬字。
7.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在口語交際中樹立自信,尊重他人,說話文明,儀態大方,善於傾聽,敏捷應對。
8.注意口語的特點,能根據不同的交際場合和交際目的,恰當地進行表達。藉助語調、語氣和表情、手勢,提高口語交際的效果。
9.學會演講,做到觀點鮮明,材料充分、生動,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個性和風度。在討論或辯論中積極主動發言,恰當地應對和辯駁。朗誦文學作品,能准確把握作品內容,傳達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感情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10. 人教版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教材(必修)教學大綱

現在應該叫《高中語文課程標准》。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

第一部分 前言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眾的、與九年義務教育相銜接的基礎教育。社會的發展對我國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適應時代的需要,調整課程內容和目標,變革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構建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高中語文課程,是基礎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高中語文課程的建設,應以馬克思主義和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改革的基礎上繼續推進。高中語文課程要充分發揮其促進學生發展的獨特功能,使全體高中學生獲得應該具備的語文素養,並為學生的不同發展傾向提供更大的學習空間;要為造就時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課程性質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語文課程繼續堅持《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據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努力改革課程的內容、結構和實施機制。
(一)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高中語文課程應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素養.在繼續發展和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有效地發揮作用,以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應增進課程內容與學生成長的聯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實現本課程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的價值追求。
(二)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
高中語文課程,應注重應用,加強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以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要使學生掌握語言交際的規范和基本能力,並通過語文應用養成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審美教育有助於促進人的知、情、意全面發展。文學藝術的鑒賞和創作是重要的審美活動,科學技術的創造發明以及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也都貫串著審美追求。未來社會更崇尚對美的發現、追求和創造。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
現代社會要求人們思想敏銳,富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高中學生身心發展漸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文化積累,促進他們探究能力的發展應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三)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
高中語文課程應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精選學習內容,變革學習方式,使全體學生都獲得必需的語文素養;同時,必須顧及學生在原有基礎、自我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為每一個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促進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展。
高中語文課程應該具有相對穩定的結構,並形成富有彈性的實施機制。學校應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有選擇地、創造性地設計和實施課程,幫助教師提高水平、發展特長,開發和利用各方面的課程資源,建立互補互動的資源網路,發展教師的教學個性和業務特長,根據時代的需要建設開放、多樣、有序的語文課程體系。
三、課程設計思路

(一)為了適應高中教育逐步走向大眾化的發展趨勢,適應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和學生對語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語文課程必須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既要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普遍獲得進一步的提高,同時也為具有不同需求的學生提供更大的自主發展空間。因此,需要建設一個新的高中語文課程結構體系和實施機制。
(二) 高中語文課程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個部分。課程結構圖示如下:
必修課程

選修課程

(三)必修課程要突出課程的基礎性和均衡性。學生通過必修課程的學習,應該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養和較強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語文的應用、審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較協調的發展。選修課程也應該體現基礎性,但更應該致力於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展。
(四)必修和選修課程均按模塊組織學習內容,每個模塊36學時,2學分。每個學期分兩段,每一學段(約10周)完成一個模塊的學習。這樣的設計有利於學校靈活安排課程,也有利於滿足學生多樣的學習需求,便於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學或者重新學習某個模塊的內容。
(五)必修課程包含「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兩個方面的目標,組成「語文1」至「語文5」五個模塊。每個模塊都是綜合的,體現「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的目標和內容。必修課程五個模塊的學習可在高一至高二兩個學期半的時間里循序漸進地完成,也可以根據需要靈活安排。
(六)選修課程設計五個系列。系列1:詩歌與散文;系列2:小說與戲劇;系列3:新聞與傳記;系列4:語言文字應用;系列5:文化論著研讀。每個系列可設計若干模塊。學校應按照各個系列的課程目標,根據本校的課程資源和學生的需求,有選擇地設計模塊,開設選修課。對於模塊的內容組合以及模塊與模塊之間的順序編排,各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實施。課程的具體名稱可由學校自定。
(七)學生修滿必修課的10學分便可視為完成了本課程的最基本學業,達到高中畢業的最低要求。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未來學習和就業的需要,選修有關課程。 對於希望進一步學習的學生,建議從五個系列的選修課中任意選修4個模塊,獲得8學分,加上必修課的10學分,共計可獲得18學分,達到報考高等學校的最低要求。達到第二水平層次的學生,從自己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出發;可再從這五個系列裡任意選修3門課,獲得24學分。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通過高中語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在以下五個方面獲得發展。
積累·整合
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補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了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採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要素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感受·鑒賞
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具有良好的現代漢語語感,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的境界。通過閱讀和鑒賞,陶冶情性,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
思考·領悟
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閱讀與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准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樂於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
應用·拓展
能在生活中和其他領域的學習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在語文應用中開闊視野,初步認識自己學習語文的潛能和傾向,根據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愛的領域有所發展。增強文化意識,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傳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注重跨領域學習,拓展語文學習的范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發現·創新
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於探異求新,走進新的學習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對優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的體驗和發現。學慣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動中,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斷提高探究能力,逐步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
一、必修課程

閱讀與鑒賞

1.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
2.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
3.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閱讀論述類、實用類、文學類等多種文本,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5.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地表達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
6.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
7.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及主要表現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於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
9.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可參考附錄一《關於誦讀篇目和課外讀物的建議》)
10.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於150萬字。(可參考附錄一《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
11.注重合作學習,養成互相切磋的習慣。樂於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
12.學會靈活使用常用語文工具書,利用多種媒體,搜集和處理信息。

表達與交流

1.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的態度表達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
3.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在表達實踐中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展創造性思維。
4.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的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
5.進一步提高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並努力學習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能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表達力求准確、鮮明、生動。
6.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於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45分鍾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課外練筆不少於2萬字。
7.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在口語交際中樹立自信,尊重他人,說話文明,儀態大方,善於傾聽,敏捷應對。
8.注意口語的特點,能根據不同的交際場合和交際目的,恰當地進行表達。藉助語調和語氣、表情和手勢,增強口語交際的效果。
9.學會演講,做到觀點鮮明,材料充分、生動,,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個性和風度。在討論或辯論中積極主動發言,直率而清晰地陳述個人的看法,敏捷而恰當地作出應對和辯駁。朗誦文學作品,能准確把握作品內容,傳達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感情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二、選修課程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設計五個系列: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

詩歌與散文

1.培養鑒賞詩歌和散文作品的濃厚興趣, 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素養。
2.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詩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和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並給予恰當的評價。
3.藉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艱深的我國古代詩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文名篇。學習中國古典詩詞格律的基礎知識,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文化積累。
4.學習鑒賞詩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詩歌、散文的不同藝術特性,注意從多個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5.嘗試進行詩歌、散文的創作,組織文學社團,展示成果、交流體會。
選修課·小說與戲劇

1.培養閱讀古今中外各類小說、戲劇作品(包括影視劇本)的興趣,從優秀的小說、戲劇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藝術的營養,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提高文學素養。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態,學會尊重、理解和容納作品所體現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風格的文化,理解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恰當的評價。
3.學習鑒賞小說、戲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說、戲劇各自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解讀小說、戲劇作品,提高閱讀能力和鑒賞水平。學寫小說、戲劇評論,力求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新穎見解。
4.朗誦小說或表演劇本的精彩片段,品味語言,深入領會作品的內涵,體驗人物的命運遭遇和內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5.嘗試對感興趣的古今中外小說、戲劇進行比較研究或專題研究。
6.留心觀察社會生活,豐富人生體驗,有意識地積累創作素材,嘗試創作小說、劇本,相互交流。
新聞與傳記

1.養成閱讀新聞的習慣,關心國內外大事及社會生活,能准確、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觀點,作出自己的評判。
2.閱讀新聞、通訊(包括特寫、報告文學等)作品,了解其社會功用、體裁特點和構成要素,把握語言特色。
3.廣泛搜集資料,根據表達需要和體裁要求,對資料進行核實、篩選、提煉,嘗試新聞、通訊的寫作。
4.閱讀古今中外的人物傳記、回憶錄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實,了解傳主的人生軌跡,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並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5.認識傳記作品的基本特性,嘗試人物傳記的寫作。

語言文字應用

l.注意在生活和跨學科的學習中學語文、用語文,在學習和運用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2.能綜合運用在語文與其他學科中獲得的知識、能力和方法,讀懂與自己學識程度相當的著作,運用多種方式展開交流和討論。
3.閱讀應用文,能把握主要內容和關鍵信息。能根據需要,按照有關格式和要求,寫作應用文,力求准確、簡明、得體。在學寫應用文的過程中,培養對事負責、與人合作的精神和嚴謹細致的作風。
4.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口頭應用的能力,能根據交際的需要,選擇恰當的時機和場合,提出話題,敏捷應對.注意表達效果。參加演講與辯論,學習主持集會、演出等活動。
5.聯系語言文字應用中的現象和問題,閱讀有關著作,嘗試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作出解釋;了解語言文字法規的有關內容,增強規范意識,學會辨析和糾正錯誤,提高語言文字應用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6.觀察語言文字應用中的新現象,思考語言文字發展中的新問題,努力在語言文字應用過程中有所創新。
7.拓展運用語言文字交流的途徑,學會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交流,如使用計算機進行編輯、版面設計,製作個人網頁和演示文稿。

文化論著研讀

1.選讀古今中外文化論著,拓寬文化視野和思維空間,培養科學精神,提高文化修養。以發展的眼光和開放的心態看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能通過多種途徑,開展文化專題研討。
2.藉助工具書、圖書館和互聯網查找有關資料,了解論著作者情況、相關的文化背景和論著中涉及的主要問題,排除閱讀中遇到的障礙。在整體了解論著內容的基礎上,選讀其中的重點章節,有側重地進行探究學習,把握論著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了解用以支撐觀點的關鍵材料。
3.學習運用科學的思想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閱讀過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論著中的疑點和難點,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並樂於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4.關注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思考,參考有關論著,學習對當代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和中外文化現象作出分析和解釋,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認識水平。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課高中語文程標准心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