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解讀
——精彩導讀————————————
語文報社新網開通,參與活動,100%獲得獎品和證書……
飛翔網明星會員火熱招募
2011年中華語文網年度之「最」
2012年寒假專號導讀
資源"備教模塊"上線請關注
2012年寒假升格賽特別活動
——精彩導讀————————————
第四屆第五屆課堂教學大賽光碟3折特價……
2010年各地高考語文試題
2010各學段暑假閱讀專題
2010年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題
提供課件,贏點券,得光碟
2010各學段暑假作文專題
小學語文「自主探究三五X」課堂教學策略主要有「閱讀」、「表達」兩種基本課型。「閱讀」分低年級「三五四」閱讀教學、中高年級「三五四」閱讀教學兩種策略;「表達」分低年級「三五三」寫話教學、中高年級「三五三」習作教學、「三五四」口語交際教學三種策略。
低年級三五四環節閱讀教學策略解讀
一、三五四的含義
落實三維目標:
一是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是過程與方法
三是情感、態度、價值觀
堅持五個貫穿終
情感教育貫穿始終。教育的精髓是愛的教育,愛的教育始於建設和諧課堂,和諧課堂的突出特徵是體現著平等和互相尊重,洋溢著愛和智慧。
文化育人貫穿始終。建設優秀的課堂文化、學科文化,充分發揮優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鼓勵學生積極向上,拼搏進取。
探究體驗貫穿始終。精心研究「探究體驗」的內容、時機、方式、方法,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優秀的思維品質、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鍥而不舍的學習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展示交流貫穿始終。提供學生進行展示與交流的時間和舞台,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觀點、方法、成果,充分地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進行思維碰撞,迸發創新火花,發展創新思維,增強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實現自身價值,獲得自我激勵。
習慣養成貫穿始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重點是養成文明守紀、專心致志、多讀勤寫、規范書寫、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克服抄襲作業、考試作弊、悠閑學習、袖手學習、低頭聽課、機械記憶等不良習慣。
經歷四個教學環節
自主識字合作交流品讀領悟鞏固延伸
二、各個環節
第一環節:自讀識字
1、學習目標: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主要是以識字教學為主,識字教學又是閱讀的基礎,整個小學階段要求學生的識字總量約為3500個,而低年級就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占整個小學階段的一半以上,識字量大,內容也教為枯燥。對一二年級的學生而言,本學段的識字任務最重,識字量最大,識字是課堂學習的主要活動。策略的第一環節定為「自讀識字」,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個體的讀書活動來自行識字,體現的是一種學習上的需求,情感上的主動性。這個環節中,學生要想讀通課文,必須掃除生字的讀音障礙,因此本環節的要達到的主要學習目標就是「讀准字音,讀通句子」,應當注意的是對讀的要求不宜過高,只要學生能達到以上目標即可。
2、操作要領: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利用多種方法自主識字。
這里提到的「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目的為了調動學生讀書的願望,讓學生在強烈興趣的促使下進行自讀識字。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很多,老師們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學生實際情況來選用恰當的方法激發讀書的興趣。需要注意的這個地方不必花費太多的時間,一句話、一幅圖、一段聲音、一個情境只在用得恰當,都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後,如何指導進行自主識字是本環節的重點。策略中提到的「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利用多種方法自主識字。」這種說法給老師提供了兩個方面操作要領,一方面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這是為了幫助學生明確識字的任務,知道這節課自己要學會哪些字,標畫的過程就是在語言環境中跟生字初次見面的過程,這種方法老師們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經常用到;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利用多種方法識字。這其實就是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讓學生學在老師的組織的不同教學活動中自主識字,在識字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和方法。如:藉助拼音識字、聯繫上下文猜字、請教同學或老師、查字典……讓學生學會解決「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問題,具備一定的識字本領。
可。本環節學習的主要任務識字,要給足學生學習時間。本環節一般在教師的指導下課內完成。
3、自讀識字環節注意事項
對讀課文的要求不宜過高,讀准字音,讀通句子即可。
本環節學習的主要任務識字,要給足學生學習時間。
本環節一般在教師的指導下課內完成。
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是不是只知道這些大致的教學流程就可以了嗎?是不是就只知道教學策略的大致環節就能貫徹好、運用好、體現好這種策略了呢?我想不是的,任何一種模式、策略的運用,都與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分不開的,就拿本環節的「引導學生自讀識字」,這里對老師們的要求是「引導學生」,這本身就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樣去引導,從哪些方面引導?用哪些方法去引導?怎樣通過引導使學生能達到自主識字的目的,形成自主識字的能力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老師的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運用多種多樣的精彩的識字形式,讓孩子們通過積極參與,深切感受到識字的快樂,互相幫助的快樂,思維創新的快樂,獲得成功的快樂,從而促使識字教學效率的提高。
在自主識字這個環節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讀課文的要求不宜過高,讀准字音,讀通句子即可。
第二環節:合作交流
一、學習目標:鞏固識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二、操作要領:用多種方式交流認識的生字、識字方法、初讀課文的收獲、產生的疑問,教師檢查、糾錯、引導。
從策略中看不難看出:這一環節以學生的合作交流為主,交流的任務有兩方面,一是自讀識字的成果與方法的交流,二是初讀課文的收獲。教師此時要做的工作就是組織、引導好學生的合作交流,並通過檢查、糾錯、引導等教學手段來為下一步的課堂教學做准備。
識字交流
首先是組織學生交流識字。交流識字的方法很多,我們平時常用的如:小老師檢查讀生字、同位互相檢查讀生字,讀課文檢查生字等,很多老師在這一環節積累了很多有趣的方式,下面提供幾種供大家參考:
(一)交流方法
創設情境樂識字。
編唱兒歌助識字。
組織游戲趣識字。
一、創設情境樂識字。識字教學中,單純的識字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吸引學生主動識字。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熟字創設情境進行對比,讓學生在比較分析中記住字形,理解字義,還可以創設猜字情境,故事情境、小組比賽等等。
二、編唱兒歌助識字。為了讓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生字,還可以把一些生字編成順口溜,讓學生們一邊拍手一邊誦讀,效果也十分好。例如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一課時,生字中的「停、籃、翅膀」,有的老師就編了下面一首生字歌,用上了「人來小亭邊,停步看竹籃,竹籃竹子編,月亮在旁邊。旁邊有翅膀,一飛沖雲天。」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給生字編兒歌和順口溜,一方面提高識字的速度,另一方面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組織游戲趣識字。這是目前我們的課堂上常見的識字教學的組織形式, 如:摘蘋果、開火車、造火車、搶答等。其中造火車的游戲非常適合生字的鞏固與積累。如按偏旁歸類,復習一學期或一單元的生字時,老師先將「火車頭」──共同的偏旁部首寫在黑板上,然後讓學生動手尋找有此偏旁的所有生字,看誰的火車造得又快又長又好。
在組織識字交流活動時,老師可根據自已的實際情況,條件好的可以充分利用課件,聲音、圖像;條件稍差點的鄉鎮學校、村小可以利用小黑板、小卡片等輔助教學,不論運用何種方式,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掌握生字。
(二)注意事項:
1、要組織好學生認識傾聽,並及時糾正不正確的讀音或詞語。
2、生字不宜過早從語境中脫離。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是語文教學界前輩總結出的識字教學規律,至今仍然是指導識字教學的「至理名言」。
案例:
我們在聽《自選商場》一課教學時,教師請學生交流課外收集的商品包裝上的商品名稱,旁邊的一位小女孩,熟練地讀完了自己手上所有商標的名稱。等她話音剛落,旁邊聽課的老師將她剛讀完的最後一個商標名稱「腹痛水」中的「痛」字寫在聽課本上請她認,不料她搖頭說不認識。接著遮住「痛」字再寫了一個「腹」,她還是不認識,又寫了一個「水」(剛學過),她馬上讀出來了。最後當「腹痛水」三個字一起出現在她眼前,有趣的現象出現了──小女孩響亮地讀出「腹痛水」。可見,學生識字是要以語言環境為依託的,離開了語言環境孤立地進行識字教學,必然是耗時多而收效微。我們在設計交流識字環節時,一定要關注識字的層次性,從篇到段、從段到句、從句到詞,讓學生憑借多重語境和生字復見面後,再讓生字獨立出現在學生面前。
3、不宜對生字逐一進行字形分析。
新教材一二年級識字量大,編寫者強調在教學的不同環節增加生字的復現機會以達到鞏固的目標,而非通過繁瑣的字形分析來達成識記的目的。崔巒老師也曾說過:「認字如認人,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從我們教牙牙學語的孩子認字也有這樣的經驗:出現一個字,通過不同的方式強化他對字的印象,過不久,他就能從其他地方找出這個字,而並不需要分析字的部件組成。在這點上,有很多老師走過類似的彎路,每篇課文有十幾個生字,一節課往往要用一大半的時間花在分析字形上,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師費勁無奈。教學進度緩慢不算,而且識記效果不好,因為難點集中,再加上平均用力,所以事倍功半。針對這種實際情況,我覺得一篇課文有針對性地選擇幾個典型生字進行字形分析,其他生字則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反復呈現,識字效果明顯。
哪些字需要進行字形分析呢?一類是生字中有本課要新學的偏旁,一類是字形容易混的字,一類是可以幫助學生積累一定識字方法的字。
讀書交流
交流讀書的收獲
交流讀書中產生的疑問
在組織學生進行初讀課文收獲的交流時,我們往往會用「通過讀書,你知道了什麼?你明白了什麼?你讀懂了什麼?」稍微深刻一點的還會再追問一句「你還有什麼不懂的?」這些都目前十分流行的課堂新用語,我提出來並不是否認這些課堂用語,相反這些新用語的運用本身就意味著教學中人本的回歸和學習自由度的拓寬,有利於學生發表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我們的課堂上,老師們對這些用語的使用頻率也是相當高的,怎樣用好?這里還有一個教師教學藝術問題,就像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教學策略,我們可以用五分種的時間就能熟記其基本環節和操作要領,但要看實際在課堂上的效果,可能就會有千人千面的感覺了。同樣是引導學生談感受的一句課堂用語,許多年輕教師運用這些課堂用語只停留在邯鄲學步的層面上,亦步亦趨機械照搬。僅靠形式上的趨之若騖是無濟於事的,盲目地跟從,生搬硬套其結果是削足適履。舉個例子來說:
比如問「你學懂了什麼?」學生可對課文作全景式的鳥瞰概括,也可作景點式的局域感知。學生感知後的信息交流呈現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不同切面,可謂競相紛呈。遺憾的是教師對此往往是或聽之任之,或蜻蜓點水,或都予以肯定,缺乏針對學生的語言表達加以點撥引導和在情感體驗上體現撥雲見日,給人「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感。更令人遺憾的是,下一環節的教學幾乎又是零起點教學,很少去考慮學生已獲得了哪些信息,並據此進行下一步的學習,這其實是資源的浪費!這樣的整體知其實就是走了過場,走了模式,這是我們今後應用策略進行教學的一大忌。
「你有什麼不懂嗎?」這樣的質疑,能解放學生的大腦,解放學生的嘴,讓他們得到問的自由。這在我們教學中確實需凸顯和弘揚,但問題是怎樣不走過場,怎樣建築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而不淺嘗輒止。現實的症狀是學生應命而提,只會提些字、詞、內容理解上的問題。有些老師往往缺乏引導學生對所提問題作歸類、篩選,只是對所提問題或者被動—一應答,或者讓它們束之高閣,「質疑」後就是船到碼頭車到站,缺乏對疑問作科學的分層處理、哪些是提出的當時就可以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就能解決的,哪些是接下的課堂中要著重領悟的,頭腦中沒有一個正常的定位,使很多課的質疑走了形式。
總之,第二環節的教學,學生的合作交流的價值的體現,在於教師的點拔誘導,本環節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三、合作交流環節注意事項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合作,去交流。
教師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盲點、弱點及時進行誘導。
第三環節:品讀領悟
一、學習目標:了解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讀課文。
在低年級閱讀課中,品讀領悟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這一環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是:了解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讀課文。這個目標有三個,三者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系,對學生而言,讀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由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到能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繼而通過讀進行情感的表達。目標的確定循序漸進,旨在讓學生擁有閱讀的全過程。
二、操作要領:在初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反復朗讀,結合語境領悟詞、句的意思,體會思想感情,指導有感情朗讀。
怎樣做好「引導」和「指導」?
教師必須胸中有書
還必須做到目中有人
還必須做到心中有法
對於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我們倡導多讀少講,但並不是提倡一點不講,只是一味的讓學生機械的、重復的去讀、讀、讀,不關注讀的層次和深度,不關注讀的意義和進步,這樣的閱讀教學無疑是徒勞的。策略中提到的「引導」和「指導」,強調了教師在這個環節里要做的事情,而且是必做的事情,因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學習夥伴,而且是首席,應當帶領學生走向文本,讓同伴能有層次的去讀,從讀通到讀懂,從讀懂到生情,把每一次閱讀的嘗試都當做一次閱讀能力提升的契機,語言語感發展的經歷。在本本環節的教學中怎樣做好「引導」和「指的」,我認為教師應做到三個「有」:首先教師必須胸中有書。其次還必須做到目中有人,第三就是必須做到心中有法。
胸中有書:品讀領悟環節的重點就是要引導學生完成對課文重點詞、句、段的領悟。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明確課文的哪些詞語、句子、段落是課文的重點。也就是說教師必須胸中有書。教師要沉下心來咀嚼教材,發現、選取典範語段,對課文的主體特點、語言特色應瞭然於胸,並准備好課文的相關知識、背景資料,這樣,在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發揮引導作用。
B. 小學語文分析文章表達特點有哪些
首先,認清記事文是以真人真事為主要內容,以敘述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手法的一種文章體裁.記事文也是中小學生最熟悉、最常見的一種作文體裁.在小學階段,教好記事文,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下面,將從記事文的種類、特點、結構、教學以及如何教小學生寫好記事文等幾方面來進行較為具體的分析.
其次,注意記事文的種類和特點 記事文從內容上分,有寫人為主的和記事為主的兩種.從形式來分,種類很多,常見的有:消息、通訊、特寫、報告文學、散文、紀實、回憶錄等等.記事文和說明文及議論文比較,有下面三個特點:
1、形象性.說明文和議論文直接運用概念、判斷和邏輯推理來說明問題.而記事文則不象說明文和議論文那樣,而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事情進行具體的敘述和形象的描寫,以表達中心思想.例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就是通過記敘「我」與伯父魯迅的談話,來歌頌魯迅先生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質,並教育下一代人.
2、典型性.記事文寫的是真人真事,但所寫的人物和事件都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而且不是一些平凡之事、人.如《一件小事》中的主人公是革命前輩魯迅先生.他對朋友的關愛無微不至,體現魯迅為人的高尚情操.《我的戰友邱少雲》一文中的邱少雲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斗英雄的典型.他對祖國、對人民無限熱愛,對敵人無比憎恨,為革命戰爭的勝利而赴湯蹈火,以至獻出生命.而邱少雲一生,文章只選了幾個片斷特別詳細地敘述了他在危險時刻仍遵守紀律的英雄事跡.
3、以敘述、描寫為主,內插抒情和議論成分.敘述和描寫是記事文的主要表現手法,但是在一篇記事文里,敘述、描寫和抒情、議論還常常揉合在一起,它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能加強文章的感染力和戰鬥力.如課文《小珊迪》,在課文結局時的「直到今天,誰讀了這個故事不受感動呢?飽受飢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質,將永遠打動人們的心.」這短短的一段精妙的議論,作者抒發了小珊迪善良的品質,對讀者起到感染作用.記事文的典型性、形象性以及以敘述、描寫為主,內插抒情和議論的成分這三個特點,對培養小學生的選擇思維、發散思維都有重要的意義.
最後,就是記事文的教學
了解記事文的特點和結構,是為了更好地做好記事文的教學.教好記事文,對學生思維發展及語文學習有重要作用.如何做好記事文的教學呢?主要從以下幾點著手:
1、理清文章層次,明確中心思想.
前文已經提過,記事文是圍繞中心思想來選擇材料的.所以,抓住中心思想,能透徹地掌握文章的內容.如何才能夠理清、歸納課文中心思想呢?依我說,要從記事文的特點及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些規律.可以從結構上、記人敘事上去探索;還可以從題目啟示、開頭提示、議論或文章的結尾等方面研究.先談從結構入手歸納中心思想.這種方法是先按照文章順序分段,弄清各段內容,寫出段意,點明其包含的思想;然後將各段所體現的思想進行統一、歸納,就得出中心思想.
2、著重分析好課文的主人公.
記事文往往要突出人的因素.寫事也是為了寫人.課文的中心思想都是通過人物來體現的.分析好人物,就可以用人物的品質來教導學生.分析人物,就要從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心理活動等來分析.
這樣,他們就能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情中,看出不平凡的意義,並且做到每天都記錄所觀察到的東西和每天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在寫作文是,選材選能表達中心思想的材料,加上教師的具體指導,就可以比較熟練地寫記事文.
C. 小學語文 閱讀怎樣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 可以從人物的語言 動作 心理 神態等方面分析
D. 怎麼分析小說,從哪些方面去看
分析小說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分析時要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特點。
一篇小說中可以寫一個人物,也可以寫幾個、十幾個甚至幾十個人物,但其中必定有一個或幾個集中體現作品主題的主要人物。
例如,《我的叔叔於勒》中有「我」、菲利普夫婦、於勒、船長、姐姐、姐夫等人物,但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婦。小說通過他們對於勒前後不同的態度,表現了他們自私、庸俗、冷酷、勢利的性格特點,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拜金主義。
第二,分析時要抓住主要故事情節。
情節是小說中由人物活動的過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所構成的生活事件。小說中人物的塑造,主題的表現,都是通過故事情節實現的。因此,抓住了主要情節,也就抓住了理解作品的鑰匙。
例如,《變色龍》中,圍繞奧楚蔑洛夫根據狗的主人不同,其態度前後六次翻來覆去地變化,通過這個主要情節的展現,作者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善於見風使舵、媚上欺下、反復無常、不知羞恥的沙皇忠實走狗形象。
第三,分析環境描寫對於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深刻意義。
例如,《孔乙己》開頭對魯鎮酒店格局的介紹,巧妙地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會環境,使讀者了解到孔乙己生活在階級對立、貧富懸殊,人與人關系十分冷漠的環境中,這種環境造成了孔乙己最後悲慘的結局。因此,孔乙己的命運與環境有直接的關系,正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冷漠,人們才會嘲笑孔乙己,沒有同情,沒有憐憫,無情地鞭撻了人吃人的封建社會制度。
總之,分析小說要從分析它的三要素入手,仔細揣摩,就能深刻理解小說的內容,准確把握人物形象,領會小說要表現的主題思想。
E. 怎麼分析小學語文課文
第一
課時
解決
字詞
障礙,了解
文學常識
,了解課文內容分結構段。版第二課時精權讀分析。
需按照
寫人
、
寫事
、寫
景物
的
文章
分析。
人物抓住語言、
動作
、神態、心理的描寫;事件抓住起因、經過、結果來分析;寫景的文章按照游覽的
順序
,寫物的抓住特徵及介紹的順序和特點。
讓學生知道寫作的特點,文章的結構。
F. 語文閱讀理解 角度和方面 是怎麼回事
角度描寫是聽覺,視覺即作者的感受
方面描寫是語言 動作 神態 外貌 心理等 還包括細節描寫 側面描寫等
G. 教師招聘備考之如何進行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包括:分析單元導語、分析課文主體和分析課後練習題三個模塊組成。首先是分析單元導語。單元導語是一組課文或者一個單元課文之前的導語部分,通常是介紹這一組或者一個單元課文的主題,比如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組單元主題是「童年」,本組課文通過各式各樣的文章給我們展示出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種難言的親切感和溫馨會久久地縈繞在我們心頭。那麼在教學時我們就應該引導學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通常情況下單元導語包含的單元主題、課文介紹和學習提示三個部分,如果從三個維度上看,第二部分一般表達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第三部分一般表達能力和過程方法。全面分析單元導語,有助於我們快速確定三維目標。讓學生在學會閱讀課文之前學會讀單元導語也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是分析課文主體的部分。語文文本分為很多種不同的文體,常考的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小說、詩歌、文言文等七大類型。當拿到一篇記敘文時,首先需要知道,記敘文的三大分析角度分別是表達方式、表現技巧和表達技巧。那麼在分析記敘文時,就可以從這三大角度出發,表達方式是表述特定內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語言方法、手段,大體可以分成五種,記敘、說明、議論、抒情和描寫。表現手法是指表現你的主題時採用了什麼樣的手法,來更好的表現你要傳達的意思。常用的表現手法有以小見大、象徵、借物抒情、欲揚先抑等,表現手法通常是針對整篇文章而言。表達技巧是指在說話時,為了更好的突出夠的效果,使用了一些方法,比如運用修辭方法,如比喻、誇張、反問等。說明文通常是對一個事物或者一種事物進行說明,因此,在分析說明文時要注意說明對象及其特徵,除此之外還可以從說明順序、說明語言、說明方法等角度來分析文本。議論文涉及的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涉及的角度可以是論點、論據、論證也可以是議論文的語言。散文作為語文課文中重要的一份子,其考到的幾率也是非常大的,拿到一篇散文首先要理清脈絡也就是要知道散文的線索、結構。每一篇散文都有自己的主題,因此還可以從主題入手,除此之外,對於形象、手法、語言的分析也是分析散文的重要角度。小說可以從人物、環境、情節、主題等來分析。人物即分析小說中的人物,不僅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徵,刻畫人物的手法,還要分析人物的思想意義,以便挖掘小說的主題。環境即小說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和自然環境(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情節即事件,對塑造人物的作用。主題即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道德風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惡丑;展現某種社會現象,社會風貌;寄寓某種人生哲理;反映某類人的生存狀態和心理狀態等。在分析詩歌時,有一些比較有名望的作者首先要分析作者及其寫作背景,分析作者可以了解他的思想傾向以及語言風格,而寫作背景更有助於理解詩歌的主題。然後分析詩歌的意境,通過看意境分析出詩歌的主題,還可以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以及詩歌的語言。文言文是文本分析中,很多人認為比較難的一種題材,我們在拿到文言文這種題材的文章時,首先要掌握這篇文言文的文言知識,比如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的文章內容可以分為如下三類:第一,寫景抒情類。這一類的文體要結合背景,體悟情感,仔細,品讀體會其中景物描寫的絕妙之處。第二,敘事傳記類。這一類的文言文通常是寓言故事的寓意或哲理,或是傳記體中人物性格特點。第三,議論說理類。這一類的文言文可以去分析作者觀點及價值,寫作特色等。最後是分析課後練習題這個部分。每篇課文都有其對應的課後練習題,掌握課後練習題也可以幫助我們在備課時掌握一篇課文的重難點。首先課後練習的字詞部分,可以幫助我們掌握本課生字詞,進行聽說讀寫的練習,品味語言語句類的題目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文章的重點語句,進行重點語句賞析。內容理解類的題目對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文章脈絡有著重要的作用,而拓展延伸類的題目可以用在作業的布置,課外知識的延伸等。
H. 在分析小說作品時,能從敘事學的哪些角度來著手分析呢
可以復從敘事的聚焦模式制,即零聚焦,內聚焦或外聚焦進行分析。
「聚焦」是敘事學的一個術語,也就是敘述中的視角處理問題,經典敘事理論通常把聚焦分為
:零聚焦、內聚焦和外聚焦。零聚焦指作者採取一種上帝似的視角,對事件做出全知全能式的
敘述。內聚焦指從特定的某個人物的角度敘事。外聚焦指從旁觀者的角度敘事,不涉及任何主
觀內容。
具體的樓主可以網路看看。滿意就采了吧。
I. 簡述小說鑒賞的角度與方法
文學作品的四大樣式是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在四大樣式中,小說是深受學生喜愛的一種文體。可是如何閱讀鑒賞小說,大多數學生還很茫然。不少學生閱讀小說只是看個故事情節,老師布置寫鑒賞文章,卻不知從何下手。因此如何讓學生掌握閱讀鑒賞小說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水平是我們中學語文教師所面臨的一個課題。下面就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小說鑒賞的方法。
一、明確特點,確定方法
我們知道,語文教學應根據各種文體的不同特點採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小說教學也是如此。那麼小說應採用何種方法進行教學呢?t要回答這個試題,首先必須明確小說的概念及特點。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情節、環境構成小說的三要素。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是小說教學的中心,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都是為刻畫人物形象服務的。根據小說的特點,我確定了小說鑒賞的三個環節:即從分析故事情節入手,進而分析人物形象,然後欣賞小說的藝術手法(重點是環境描寫)。
二、理清線索,把握情節
人物形象雖然是小說的中心,但是人物形象是建立在一定的故事情節的基礎上的,因此,閱讀鑒賞小說必須從故事情書這個環節開始,只有熟悉故事情節,才能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眾所屬知,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必須有一條線索貫穿全文。小說也是如此,小說的故事情節也是有線索貫穿起來的,所以閱讀鑒賞小說的第一步應該是理清線索。如莫泊桑的《項鏈》就是以「項鏈」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全文以借項鏈→失項鏈→賠項鏈→發現項鏈是假的組成全文的故事情節;又如《林黛玉進賈府》一文以「林黛玉進賈府的行蹤」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全文依次介紹了林黛玉進賈府拜見賈母→初見王熙鳳→拜見兩位舅父→寶黛相會等情節;再如《守財奴》一文是以「葛朗台對待家庭財產的態度」為線索組織材料的,先後寫了「搶奪梳妝匣」,「誘騙繼承權」和「看守密室」三個故事。
大多數小說全文只有一條線索,而有的小說則有兩條線索組成。如魯迅的小說《葯》就是有明、暗兩條線索,以華家的故事為明線,以夏家的故事為暗線組織材料,展開故事情節的。明線按故事情節發展依次寫了華老栓買「葯」→華小栓吃「葯」→茶客談「葯」→華大媽上墳四個部分;暗線則依次寫了夏瑜就義→夏瑜的血被吃→茶客談夏瑜→夏四奶奶上墳四個部分。
小說的故事情節一般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組成,但有些小說前面還有序幕,或者後面有尾聲。如《項鏈》開頭寫瑪蒂爾德的「痛苦」和「夢想」就屬於序幕部分。有些小說故事主體不是完全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組成。如《項鏈》一文最後發觀項鏈是假的既是高潮又是結局。而《守財奴》一文的三個故事就同屬於發展高潮部分。
還有的小說,情節寫得一波三折,故事情節由幾個高潮組成。如《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與眾親戚見面就同屬於發展高潮部分。全文有兩次高潮,王熙鳳出場是第一次高潮,寶黛相會是第二次高潮,也是最高潮。《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中,「陸虞候密謀害林沖」和「風雪夜山神廟復仇」就是兩個高潮,而在兩個高潮之間則有一個過渡(低潮)――林教頭接管草料場。因此本文的情節結構為開端→發展→過渡→高潮結局。
由此可知,小說鑒賞首先必須理清線索,在理清線索的基礎上把握故事情節。而小說的故事情節並非千篇一律地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組成,會有各種不同的結構,這是小說鑒賞必須使學生明確的問題。
三、掌握手法,分析人物
如果說小說教學的第一步是要求學生理清線索,把握情節的話,那麼掌握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說教學的中心環節,而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有哪幾種呢?t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多種多樣,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情描寫,心理活動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時,首先要求學生明確作者是通過哪些手法刻畫人物的?t如《林黛玉進賈府》中作者著力描寫了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三個人物,這三個人物主要是通過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的。林黛玉的外貌通過眾人眼中的林黛玉,王熙鳳眼中的林黛玉和賈寶玉眼中的林黛玉三次描寫,既寫出了林黛玉的體弱多病,弱不禁風的一面,又揭示了她容貌標志,美麗多情而又多愁善感的一面。而林黛玉的語言、動作描寫既表現了她注意禮節,顧全大局,辦事小心謹慎的性格,又表觀了她心態復雜多疑的一面。
除了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以外,有些小說較多地運用了心理活動描寫。比較典型的是《項鏈》,文章開頭序幕部分用了大段的心理描寫,寫瑪蒂爾德的「痛苦」和「夢想」,一共七次用了「夢想」一詞,多次用「痛苦」、「苦惱」、「傷心」來刻畫瑪蒂爾德的心理,揭示她愛慕虛榮的性格特點。
一般說來,外國小說擅長刻畫人物的心理,而中國小說特別是中國古代小說擅長人物的行動描寫,但在中國小說中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也比比皆是。如魯迅小說《葯》中刻畫華老栓的性格也用了較多的心理描寫。老栓去買葯及買葯回來路上的有關心理活動描寫,刻畫了華老栓的「爽快」、「自信」、「深感幸福」的心理,從而表現了他愚昧、麻木的性格特點。
小說刻畫人物性格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法那就是細節描寫。如《守財奴》中葛朗台臨終抓法器和囑咐女兒「到那邊去向我交帳」兩個細節形象地刻畫了葛朗台至死不渝的守財奴性格。《陳奐生上城》中陳奐生三次坐彈簧太師椅的細節;拿提花枕巾擦汗、衣服也不脫,蓋上被頭就睡的細節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既表現了他勤儉的一面,又揭示了他「自私狹隘」的一面。
小說描寫人物大多採用正面描寫,但有時作者還採用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來刻畫人物性格。如《葯》中華老栓和康大叔兩個人物屬正面描寫,而夏瑜這一人物則是通過側面描寫來刻畫的。文中刑場上及獄中的描寫都屬側面描寫。通過側面描寫來表現夏瑜英勇無畏,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和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四、鑒賞環境,概括作用
環境描寫是小說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說鑒賞不可缺少的環節。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主要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等。如魯迅的小說《葯》開頭「秋天的後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來,只剩下烏藍的天……」這一自然環境描寫既勾勒出黎明前黑暗時刻的特徵,同時也渲染了夏瑜就義時肅殺、悲涼的氣氛。還有「太陽出來了,在他面前,顯出一條大道,直到他家中……」這一環境描寫刻畫了老栓買到葯後的興奮心情,從而揭示了人物愚昧、麻木、落後的心理。還有小說第四部分運用比喻手法寫墳場的環境,層層疊疊的墳冢,表現了清政府對革命者殘酷鎮壓和對勞動人民的階級壓迫,揭示了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
小說除自然環境描寫之外還有社會環境描寫。如《葯》中刑場上圍觀的場面,士兵號衣上的大白圈,還有夏瑜說的「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等渲染了時代特徵,說明了這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時期。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對風雪的描寫,作者從不同角度寫風雪:有正面描寫,有側面描寫,有通過人物動作、感覺寫風雪,既寫出了大雪的氣勢,也襯託了林沖這個落難英雄的處境。同時作者也以風雪的變化層層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正因為風大雪緊,林沖才要喝酒,才會在沽酒途中見到山神廟;正因為風大雪緊,草廳才會被搖振、壓倒;正因為草廳被壓倒,林沖才會到山神廟安身;正因為在山神廟安身,林沖才會暗中聽到陸謙三人的話,促使林沖殺敵報仇,使林沖走上反抗的道路。
由此可知,小說的環境描寫起著渲染氣氛,刻畫人物心理,揭示主題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綜上所述,小說鑒賞應緊緊圍繞人物、情節、環境這三個環節展開。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閱讀小說或預習課文時,必須按照這三個環節進行;在指導學生寫鑒賞作文時,要求學生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小說的某個方面進行讀後感或評論性文章的寫作。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