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
1 引言
在小學語文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教師的人文素養是教師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需要具備的語文知識、綜合知識、教育教學能力的總稱。語文教師作為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組織與實施、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優化、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評價的開展等,都需要教師以智慧與能力,來提升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工具性與人文性作為小學語文課程的特徵,通過語文教學來發展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語文綜合素養是實現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路徑。因此,為了更好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從自身的人文素養提升開始,力促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
2小學語文教師人文素養的構成
2.1 小學語文教師的道德品質素養
優秀的道德品質素養作為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能夠給小學生樹立優秀的學習榜樣。教師作為人類文明與社會精神文明的傳播人員,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因此,一個道德品質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具備鑒定的愛國主義信念、自強不息的拼搏與學習精神。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能夠從國家與社會、學校與家庭的角度出發,來培養社會與家庭的人才。在積極響應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改革與學生發展的需要,來開展和落實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才能夠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2.2 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知識素養
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是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能力,為了更好的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不斷的加大對語文專業知識、課程標准、綜合學科知識的學習。在認真研究教材、熟悉語文教材的基礎上,掌握不同學生的語文學習特點,通過科學的備課與評價,來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的不斷提升。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自學、培訓等方式,來不斷的提升教學基本功的水平。只有自不斷努力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夠更好的掌控語文課堂教學,為更好的利用和優化小學語文學科內容,獲得更多的教育智慧與方法。在不斷傳播我國優秀文學知識的基礎上,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從小養成對我國語言文學學習的興趣與親切感。
2.3 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學專業素養
教育學、心理學專業知識素養也是一名優秀語文教師要具備的素質之一。小學語文教師作為文化的傳承與傳播者,在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具備豐富的語文專業知識,另一方面要具備優秀的教育學、心理學專業知識。這是因為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面對的是個性差異的不同學生,小學生在智力、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差異,需要教師以有效的教育心理學方法,來引導小學生的快速成長與進步。只有具備了優秀的教育心理學知識,教師才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從容的應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更為巧妙的教育方法,來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
2.4 小學語文教師的人文關懷素養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具備優秀的道德品質、專業的語文知識、良好的教育心理學應用能力的基礎上,還要具備豐厚的人文關懷精神。在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注重小學生知識積累與能力發展、學習過程與教學方法、學習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的達成。這三個不同緯度的目標,有效的引領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空間,即在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積累的過程中,不斷的發展與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精神與態度。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的營造利於小學生語文學習的民主氛圍,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基礎上,將更多的人文關懷與鼓勵給予學生,以此來培養小學生的創新、開放、合作的優良品質。
3 小學語文教師人文素養的特徵
3.1 人文素養的道德性
人文素養的道德性是小學語文教師人文素養的特徵之一。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通過修身立德,來積極、主動的培養小學生的進取心、榮譽感與責任感。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教材內容的優化來發展學生的求真向善的人格。語文教師作為文化知識的傳播者,需要在不斷提升自身道德修養的基礎上,將自己的人格境界不斷的升華,為語文塑造小學生的心靈,提供榜樣的力量。
3.2人文素養的民主性
著名的教育家羅傑斯指出:一個民主、包容、關愛的師生關系,才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安全感,才有利於學生的創新與創造能力的發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民主性作為一個教育的主題,表現為教師對學生的理解、關愛與包容。優秀的課堂必定是民主的、開放的,民主的課堂是充滿人文氣息的學習環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在維護自身尊嚴的基礎上,構建適於小學生語文學習的民主環境與氛圍,在保護小學生自尊心的基礎上,激發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3.3 人文素養的自主性
在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按照自身的優勢與基礎,不斷的超越局限,根據自我發展與教育教學的需求,來達到一種自我實現的狀態,成為一個能夠主動需求發展,獨立自主的創新型教師。教師這種思想與教學行為的創新與獨立,能夠對小學生的發展起到很好的潛移默化作用。教師面在進行教材解讀的時候,不能人雲亦雲,照搬硬套,而是通過自身的理解與思考,獲得更多的個性化教學優勢。
4 小學語文教師人文素養的提升方法
4.1 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師德素養
優秀的師德修養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教育是國家的事業,關繫到國家、社會、家庭、個人的發展,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主要陣地。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其次,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只有以愛來融化學生的心靈,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更多的成長與幸福感。再次,教師要做好學生的榜樣,從道德品質、意志力、人生態度、價值觀等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讓教育與人才培養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效果。
4.2 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學與創新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只有具備深厚的理論基礎,才能夠更好的指導教育實踐工作。例如:文學知識理論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解百納素養之一,缺乏理論指導的文學作品教學是蒼白的,甚至讓教學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大對文學理論、文學作品風格等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在不斷學習前沿文學知識與作品的基礎上,創新小學語文教材與文本的使用,以此來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水平與自身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
4.3 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學創作與鑒賞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作文教學是主要內容之一,作文是一種創作性的學習過程中。為了更好的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效果,需要教師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文學創作能力。在此基礎上指導小學生進行作文寫作,在與學生一起寫作的過程中,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人群,為小學生寫作興趣的提升,起到很好的示範與激勵作用。同時,教師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文學鑒賞能力,這是因為一個懂得鑒賞的老師,才是一個具備良好指導能力的老師。實踐證明,語文教師文學鑒賞能力的高低,對作文教學的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文學閱讀、同行交流等方式,來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文學鑒賞能力。
4.4 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的提升文本挖掘與教材重塑的能力
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與文字性較強的學科,在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中,影響著小學生的思想品德與意志品質的發展。例如:在《彭德懷與他的大黑騾子》一文中,通過革命先烈的光榮事跡,來向小學生傳授那個年代艱苦樸素、誠實勇敢的德育品質。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只有在不斷的提升自身品德素質與修養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好的將教材中的這些內容,轉化成為學生「心靈發展的雞湯」。因此,關心國家、社會的時事政治,敢於對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做正確的解釋,將各種正能量進行整合,傳授給小學生,以此來促進學生意志品質與道德修養的提升,為小學語文的人文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4.5 小學語文教師要豐富自身的綜合知識素養
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要求教師要有豐厚的自然科學知識。這是因為語文學科的綜合性,需要教師以更為豐富的手段來呈現教學的內容,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教學內容的立體化與形象化。例如在教學《特殊的葬禮》一課,我利用多媒體課件,配上背景音樂,將動感直觀的畫面呈現給學生,感知塞特凱達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過程,更直觀體會環境破壞給大自然帶來的嚴重危害。學生此時已經有了建立在情境基礎上的直觀感受作為鋪墊,老師再追問:同學們,面對即將消失的瀑布,我們或有遺憾,或有沉痛,我們能為保護環境做些什麼?一切就顯得順理成章,學生結合感受自然就能和文本、畫面、作者產生共鳴,體會自然也更加深刻。再讓學生寫一防寫環境,拯救地球的倡議書,心中有所想,筆下自然也就有所得。這樣的訓練,不僅激發孩子們的環保意識,還鞏固了應用文的寫法。
4.6 小學語文教師要引領學生感受與體驗教材的主旨
《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面對以感性的漢語言文字構築成的語文世界,只有引導學生把將心靈投放其中,抵達語言文字深處,才能感受到生命主體的光彩神韻和文字背後的無窮魅力。例如在《黃河的主人》一文向我們展現了機智、勇敢、鎮定、機敏的艄公形象。課堂上引導學生思考:課文的題目是「黃河的主人」,為什麼作者還用了很多的筆墨描寫驚險的黃河,又輕又小的羊皮筏子,談笑風生的乘客?學生通過談論交流感受到作者運用的是襯托的寫法。再如《天游峰的掃路人》,文中有很多描寫老人外貌、語言、動作的語句,要求學生用心品讀,你感受到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通過品讀具體的語言,讓學生明白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等細節的描寫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點。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主要體現在文本表達的情感之中。語文課堂不僅是引導學生親歷語言文字運用的課堂,是師生之間交流分享的課堂,在這里師生之間碰撞思維,激盪情感。教學時,教師要善於從語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內容,藉助朗讀,讓體會文字所蘊含的溫度與情感,使得感悟理解能力與表達運用能力相互融合,和諧共生。
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作為民族語言與文化傳承的一種符號,是整個民族以及這個國家的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的代表。小學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是在語文教學實踐運用過程中幫助小學生通向更高語言文字境界的橋梁,是學生語言基礎、生活體驗、思想情趣和文學修養的主導者。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在幫助小學生語文知識積累和運用的剛從橫縱,以「生」為本,真正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感受我國文學知識的魅力,實現教師與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貳』 怎樣讓小學語文教師在專業化道路上快速成長
一、積極更新語文教育教學理念,努力搭建語文理論知識學習平台,有效促進語文教師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現在的教育形勢讓廣大語文教師深切感受到,沒有扎實的教育教學理論素養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化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自己的專業化成長就只能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本著「扎實教育根本」的思想,我們學校在平時就一直堅持加大對教師的學習要求的力度,積極引領廣大教師潛心於教育教學思想研讀的濃厚氛圍中。鼓勵全體教師廣泛研讀、領悟古今中外教育大家的教育思想,特別是在新課程背景下所倡導的有影響力的教育思想,如杜威、陶行知等教育大家的思想精髓。這樣的教育教學思想理論知識的大力研讀的活動氛圍,不僅從教育思想的層面豐富了廣大教師的教育理論素養,而且有效地打開了教師自己對於教育教學思想的認識高度和廣度,有力地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的長足發展。
二、扎實開展語文學科教科研活動,營造自由寬松的語文話題交流氛圍,積極促進語文教師專業化成長
一個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還必須鍛造出自己的教學思想以及成熟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我們學校語文教研組通過搭建平台,極力促進語文教師群體能夠自由交流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即時話題,努力來消除教師心目中的教學困惑和迷惘。
每個學期我們都會設置許多語文研討專題。如 「加強個性化朗讀,豐富學生語感」、「扎實語言文字練習,促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等專題研討活動。並要求參與活動的語文教師群體努力,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通過查閱資料、網上搜集等,撰寫具有一定學術價值和個人教學思想的發言稿或論文、教學設計等,擇機在相關場合(如: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每周一次的業務專題學習)合適時的機進行交流、研討、投稿。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學校語文教師累計有120人次的語文學科教育教學論文等在省級教育報刊發表或獲得各級各類獎項。
教師專業化素質的體現場所最終在課堂。眾多知名教師的成長無一例外地顯示,在「課堂拼搏」中「學會教學」, 「激活課堂,向課堂要質量,扎實提高教師執教能力」是他們獲得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歷程。對每周一次的學科教研活動,我們學校都要求每位教師針對自己所執教的教學內容進行說課,談自己執教的想法,然後集體研討,修改完善,制訂教學預案,自己製作多媒體課件。最後同軌教師一起上課執教,同學科互相聽課,相關老師進行針對性地主評,每位聽課教師進行個性點評,並形成文字材料,交教導處存檔。學校高效課堂的「黑土地」也讓更多的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近年來,學校先後有多位青年教師在鎮、區級的優課競賽中脫穎而出。其中獲得區級賽課一等獎的優課就有8節,還有一位年輕女教師被區教研室推薦參加市級優課獻課。
三、強化語文教師業務素質鍛造,打造各類語文活動的展示舞台,全力推進語文教師迅速專業化成長
為了加快培養語文教師全體成長的步伐,我們學校切實加強對語文教師的管理,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培養青年語文教師的制度和體制。我們通過教學實踐來檢驗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的落實體現,同時通過實踐不斷錘煉進行對接,使年輕的語文老師們經過百煉而成鋼,迅速踏上專業成長的快車道。近年來,學校分階段推出「骨幹教師示範課」等課型。教師之間開展聽課、評課,要求同學科教師之間互相聽課達一定節次,鼓勵教師跨學科聽課。這樣的舉措,使廣大教師得到了教學技能的切實提高,專業化素質也越來越深厚。
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充分調動每位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發揮個人的教育能動性,讓廣大教師以個人良好的人格魅力、個性修養、深厚的人文素養和教育思想培養出一個個符合時代需求有益於社會的人才。因為堅持了對教師專業化成長走個性化發展的道路的引領,整個學校的教育環境也是處處溫馨,形成了完全推進素質教育的良好氛圍。學校每年開展的各種各樣的教育教學、文體藝術、社會公益活動,全體師生也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區教育主管及相關部門舉辦的教師美文誦讀大賽、教師職業理想演講比賽、「供銷大廈杯」少兒書畫大賽等各類賽事中,我校參賽師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叄』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
風趣幽默,能將古板的拼音,文字,古詩,課文以輕松簡單的方式講出來內;
豐富自己容的知識面,用小故事,小寓言來調動課堂氣氛;
有耐心,鼓勵式教育,讓小朋友喜歡上你的課,喜歡上語文;
作為一個外行,作為一個當了20多年學生的人,就想到這么多,希望能幫助到你~
你一定可以成為優秀的語文教師的!加油!!
『肆』 小學語文教師常用表揚語
⒈謝謝你,你說得很正確、很清楚。
⒉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要感謝你的勇內氣。
⒊你很有創見,容這非常可貴,請再響亮地說一遍。
4、對!說得很好,我很高興你有這樣的認識,很高興你能說得這么好!
5、我們今天的討論很熱烈,參與的人數也多,說得很有質量,我為你們感到驕傲。
6、說話,是把自己心裡的想法表達出來,與別人交流。說時要想想,別人能聽得明白嗎?
7、說話是與別人交流,所以要注意儀態,身要正,不扭動,眼要正視對方。對!就是這樣!人在小時候容易糾正不良習慣,養成好習慣。
『伍』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進行激勵教育
所謂「激勵教育」,就是一種具體針對當前青少年心理特點,藉助各種手段對其加以激發、鼓勵,使之逐步提高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完成學習目標的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激勵性的話語、行為與表情,能夠給予學生勇氣與自信,能夠幫助學生確定努力的方向,能夠為學生更真切地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搭建平台。為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知曉激勵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並將其落實到教學中,確保其應用價值的發揮。一、遵循個體差異,恰當激勵伴隨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現代人生活水平也在提升,加上計劃生育的普及,現在大多數學生都為獨生子女,備受長輩寵愛,大多形成了唯我獨尊的性格,而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教學的順利展開。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點,在遵循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恰當展開激勵教育,確保每個學生都能不斷進步。如對性格外向的學生,因其比較熱情,也比較好動,較重視教師的評價,對此,教師應在鼓勵其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同時,時常給予其相應的獎勵,以資鼓勵;而針對內向、較自卑的學生,教師應該主動尋找其發光點,並給予其及時的表揚,以此來鼓勵該類學生繼續努力;針對那些躁動不安且學習不穩定的學生,教師要重點引導其參與到班級日常活動中,如鼓勵其參與到手抄報、黑板報設計活動中,以挖掘其個人特性,展現其特長,從而漸漸愛上語文學習。同時,對於學生的激勵表揚,不可僅停留在知識學習方面,也應涉及其他方面,如對那些原本可表現得更好,但卻出現退步思想的學生,可對過去成就加以表揚,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而對那些性格較內向卻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不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要給予相應的表揚,使之感知來自教師的關心,從而逐步樹立學習信心,健康發展。二、巧設語文活動,巧妙激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通過各種語文活動的展開巧妙地進行激勵教育,從而引導小學生主動參與到各類語文活動中,主動參加實踐練習。如組織學生展開課文朗讀比賽、寫字比賽與演講比賽等,讓學生在比賽過程中逐漸發現自身的優點與不足,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後期的學習制訂相應的目標與計劃,以此不斷提升學習效果。同時,對於那些在比賽中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分層次獎勵,以資鼓勵,讓學生在比賽中逐步形成互幫互助、團結奮進的友愛精神與力爭上游、努力拚搏的競爭精神,讓學生在比賽評比中意識到自身表現將直接影響到小組與個人的榮譽,讓學生在比賽中主動學會協調集體和個人的關系,樹立高度責任感與集體榮譽感,讓優勝者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讓表現不足者看到今後努力的方向,最終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進步,都能有所成長。如有些教師每周都會組織一次「閱讀之星評選活動」,結合學生的情況制定相應的評比標准,並利用每周的讀書課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閱讀方法與閱讀書目等加以指導,積極引導學生展開課外閱讀。同時,在閱讀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組織一些類似於讀書卡展示、知識問答競賽與手抄報展覽的活動,用以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提高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最終在班級中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三、發揮榜樣力量,適時激勵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且與一般教育相比,榜樣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學者菲爾丁就曾說過:「典範比教育更快,更能強烈地銘刻在孩子心理。」因為一個有志向的、有想法的孩子,會主動在榜樣中尋找自己以後的影子,並從中發現自己所需的能量或精神。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樹立自己的榜樣,也需積極樹立學生榜樣,讓其他學生能夠從中受到激勵、鼓勵,努力學習。如,在講授《珍珠鳥》時,教師可先組織學生自主朗讀,後分組評選出朗讀較優秀的學生,使之作為榜樣來引導訓練其他學生展開有感情的課文朗讀,讓學生能夠將榜樣作為自己努力的目標,逐步提升自身的朗讀水平。通過這樣一種競爭形式來展開課文朗讀訓練,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能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理,使之不斷努力,不斷進步。同時,對正處於品格形成初級階段的小學生而言,教師的榜樣作用也是相當重要的,對學生品格、性情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本身也要注意自身言行舉止,進行自我約束,因為教師的每個動作、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都將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故教師必須為人師表,嚴於律己,不可為了哄學生而亂承諾,要說到做到,言行一致,以此來鼓勵學生逐漸成長為一個信守承諾、嚴於律己的人。總而言之,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展開激勵教育,不僅可以確保學生學習活動的有序展開,還能更好地迎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充分挖掘其潛力,從整體上提升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從各方面入手,給予學生恰當的、巧妙的、適時的激勵,以此來促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長遠的發展。
『陸』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老師的語文素養
這次參加了遠程教育培訓,學到了不少提升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方法。
下面,本人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和體會。在此,與大家分享交流。
一、轉變觀念,創新教學模式
葉聖陶先生所說「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建立平等和
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既要重視學生學習的認識過程,又不能忽略學生學習的情
感過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充分尊重他們,
放手讓他們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我認為課文教學觀念要實現四
個轉變:
1、變「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轉換教學中的角色,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唱角。習慣被動學習的學生往往不會質疑,也提不出問題,這就需要老師來「逼」問。我說:「對於這篇課文你們有什麼問題?」學生不語,「一般不懂才需要學,不懂才需要問,既然你們沒有問題,我也就沒必要教了。」經過這樣一「逼」,學生們明白了一個道理:課文學習的進步並不是教師「講」,而是自己「問」。這樣往往學生們都能提出一些問題。同時引導學生善於提出高質量
的問題。
2、要變先「教」後「學」為「學」後「教」,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育學生「自己能乾的事,不留給老師干」的觀念,做語文學習的主角,遇到問題,盡量不依賴教師,而是大膽思考猜測。指導課前預習,在新課前檢查,凡有故事情節的課文還可以叫學生來教學。通過學生的先
「學」,接下來老師需要「教」的東西也就不多了,但學習效率卻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得到發揮,主動性、自主性得到培養。
二、引疑激趣,培養創新精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發展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是培養學生創新
能力的起點,是學習成功的很重要的一方面。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人全神貫
注,還能積極思考,使學生沉浸在活躍的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在語
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挖掘教學內容本身的內在樂趣。依據學生心理特徵認識
規律,挖掘語文教材中的誘導因素,激發學生用自己的思維能力來體驗探知的
全過程,體驗教學美;要善於開發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有意識地創設特定的
學習情趣,吸引學生的注意,推動學習的進程。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以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的身份投入學生的思
維活動中,以求不斷獲得新知識,迸發創新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要以設疑問,以懸念來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如教學《猴子種果樹》一文,
我向學生提出:猴子辛辛苦苦種果樹,為什麼什麼也沒有收獲呢?問題一出便
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懸念,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學習興趣油然而生。
三、聯系生活實際,激活孩子的想像力
孩童時期是培養想像力的最佳時,孩子們奇異豐富的想像往往孕育促成奇
妙的創新,可以說任何創新都萌芽於看似幼稚的異想天開中。作為老師,當我
們面對孩子們神奇豐富的想像,富有詩意和創新因素的語言時,我們應該鼓
勵、呵護,當孩子缺乏想像時,我們應該想方設法激活他們的想像力。
豐富的想像來源於客觀現實,如果沒有對現實生活的細化觀察,學生想像
力的激活就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可對於孩子來說,單純地觀察要求是
少有收益的,我們可以藉助課文的學習,教會孩子觀察,以積累豐富的表象。
如:我在教《鮮花和星星》一文時,設計讓學生仿照課文進行一個說話練
習:
(),這里()那裡(),真比()。小朋友們開動起小腦筋,創作了很多:
天上的白雲真多,這里一朵那裡一朵,真比草地上的羊兒還多。
花園里的蝴蝶真多,這里一隻那裡一隻,真比鮮花還多。
草地里的螢火蟲真多,這里一隻那裡一隻,真比天上的星星還多。……
孩子們所處的周圍世界就是天然的課本,通過觀察讓學生去認識周圍世界,
在那最鮮活的、絢麗多彩的場景中去感受去思考、去想像,這樣的觀察積累豐
富的表象是智慧的啟迪,是語言的實踐,是美的享受。
語言文字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基礎,只有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才能
帶動其他課程學習水平的整體發展和提高,這要求語文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
法,適應新的教材、新時代的學生,促進學生主體性、全面性地發展。
『柒』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適應新課改
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教學生的思維創新思維是人類創造力的核心和思維的最高級形式,是人類思維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種思維形式。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知識的增長與發展,而知識的增長與發展又是創新思維的結果。創新思維具有思維形式的反常性,思維過程的綜合性,思維空間的開放性以及思維成果的獨創性等特點。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創新思維是可以訓練的,區別僅在於通過訓練所取得實效程度的不同。小學生思維活躍,常有不囿於常理的思維光芒閃現,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敏於發現,著力發展學生的這種思維,努力營造一種飛揚激情,燃燒思想,充盈情思的課堂氛圍,讓創新思維的火花在語文課堂上綻放。一、啟迪思維,讓學生學會標新立異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語文課是美的,這種美潛伏在語言的深處。許多課文所蘊含的美可能藏在一句話、一個詞、一個標點之中。語文教師要善於向學生傳遞語言深處的美,要引導學生讀懂文字背後的東西,想常人所不敢想的問題。從而達到啟迪思維,學會標新立異的目的。 1、創設佳境 「水本無華, 相盪乃成漣漪; 石本無火, 相激乃發靈光」。創新就如同是這相盪而起的漣漪,相擊而發的靈光,使平靜的心潮起伏澎湃,令平庸的大腦啟蒙生智。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課堂都能閃現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它需要一個能夠催生「火花」的課堂氛圍。[ 1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多肯定學生的學習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揚民主教學思想,積極創設生動活潑、寬松自如、民主協商、主動探索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這樣學生就會樂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就能大膽發言,就能敢於說、敢於辯、敢於否定權威定論,提出新見解。[ 2 ] 一教師在教學《三亞落日》時,在充分引導學生品讀美文欣賞美景的基礎上讓學生設想:自己就置身在這柔軟細膩的沙灘上,迎著徐徐拂來的暖風,看著光焰柔和的落日如詩般地沒落,想說什麼? 學生有說想畫一幅畫的,還有的說想寫一首詞,唱一首歌,作一首詩,一首贊美三亞的美妙絕倫的詩,一首情趣盎然、情景交融的詩??這時,一個學生說這是一首環保的詩,引來了同學們的一陣哈哈大笑。教師充滿贊許且疑惑地問該生:能說說理由嗎? 該生回答:碧水、藍天、海鷗、落日、清風、沙灘,豈能融進一縷黑色的煙,一張白色的紙,一口厭人的痰,這不是一首環保的詩嗎? 師生熱烈鼓掌。在本案的教學片段中,教師為學生的「自由言說」營造了一個其樂融融、寬松和諧、你追我趕的課堂氛圍,在這個氛圍中,學生可以民主討論、自由發言、各抒己見。「畫」也罷、「歌」也好、「詩」也行,無論你是怎樣的畫,怎樣的歌,怎樣的詩,只要是你真情的流淌,內心的言吐,老師都會小心翼翼地呵護。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創新的「催化劑」,創新思維也只有在一個適合它的空間土壤中才能孕育、誕生。因此,拆除教師和學生之間壁壘森嚴的藩籬,用民主、自由、寬容、激勵來取代強制專斷與師道尊嚴, 應該成為創新教學的必由之路。[3 ] 2、換種想法 「奇跡產生於換一種想法之中」。少年兒童好奇好問,一些問題在成人看來是不值一提,甚至是荒誕的,不易被人理解,但看似離譜的答案也許包含著獨辟蹊徑的思路,閃爍著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教學中要多組織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善於引導其求變,變得得法鼓勵嘉獎,變得不妥引導啟發。要讓學生個個動腦筋,有收獲。在《小馬過河》的教學現場,當師生討論認同「小馬不動腦筋,別人怎麼說它就怎麼做」時,一個另類聲音出現了:「我認為小馬做得也有道理,它做事非常小心。如果河水真的很深,那麼小馬下水一不小心,性命就難保了。換成是我,聽了松鼠的話也會收住腳步,這樣冒險的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顯然,這是一種引人思考,含著一種強烈批判意識的聲音,教師順勢而引「是啊,生命只有一次,誰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那麼聽老牛說是淺,松鼠說是深,面對讓人如此為難的問題,如果是你,你會怎樣來得知河水的深淺呢?」學生討論熱烈,智慧的火花不斷閃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4 ]像這樣有價值的生發點在我們的課堂中處處存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像這位教師一樣善於引發學生思想共振而使其學有所得。對於學生的提問,教師應盡可能滿足,並能敏銳地抓住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將交流討論引向深入。因為任何壓抑、干擾都將使創造的心靈受損。教師要注意發現學生的別才別趣別志,尊重其特志特能特長,改變保守態度,引導學生敢於標新立異,敢持異見,創設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學習環境,把他們的天真好奇誘導到科學的軌道上來。二、開拓思維,讓學生學會找岔子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完美即死亡」。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這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1、向教材發問學生崇拜書本和老師,往往會認為只要書上寫的、老師說的就一定是正確的。我們應鼓勵和培養學生具有敢於懷疑的思維品質。實際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都會有不同的理解,也會有對所學結果有疑問之處,我們鼓勵學生把疑問說出來,並可以通過相互討論和查閱資料去尋求正確的答案。這樣質疑有利於學生拓寬知識面、啟迪智慧,增進互學精神,營造善思、善問的氛圍,更有利於學生形成追求真理的品質。當《手棒空花盆的孩子》課堂上出現對誠實的雄日一片贊美聲時,一個學生認為雄日太孤單,不想學他。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引導討論,在不違背文本價值取向的前提下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事物:為了突出個別善的和美的,不惜以大量的不善和不美來墊底,或者故意把本來並不存在善、惡、美、丑的事物也竭力地往不善不美的方向強拉,以形成反差。這是我們在閱讀時經常可以窺見的一種創作構思。它的特點是:抑九揚一。這是一種違背客觀事實的、主觀武斷的、極端化的、刻意的、缺乏說服力的思維方法。[ 5 ] 2、向權威發問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課文內容,幫助兒童努力克服思維的惰性、刻板、僵化和呆滯。不盲從,敢於向權威挑戰。如《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描述伽利略進行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的情景。這個實驗非常簡單易行,不需要使用任何專門設備,也不需要掌握什麼精湛的操作技巧,任何人都可以做這個實驗。可是在過去的兩千年中,七十三萬個日日夜夜,竟沒有一個人去做這個簡單的實驗。而伽利略卻用鐵的事實,在一瞬間就推翻了兩千年來幾乎具有絕對權威的亞里斯多德的結論。伽利略的偉大和可貴之處,不在於他做了這個實驗,而在於他絕不盲目崇拜權威。三、深化思維,讓學生學會突破障礙狹隘的觀念,沮喪的心情,壓抑的氛圍等都會使我們缺乏創造力,我們要能夠認識障礙,進而克服障礙,促使創造力的產生。要突破的障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思維定勢,不思變通;過於嚴謹,死摳字眼;崇尚權威,唯我唯上;從眾心理,跟隨大局;信息飽和,無法切入;膽怯自卑,缺乏自信;興趣狹窄,倦怠懶惰。教學中,尋求「標准答案」、「正確結果」似乎成了許多課堂一種定勢了的思想模式和合理化了的操作程序。語文課上,我們常看到,為了板書某個詞,抑或為了得到某個問題的答案,教師會不惜寶貴的課堂時間,窮盡「追問」之能事,直至擠出「正確結論」來。這樣的教學活動,完全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扼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引導學生用發現的眼光,獨辟蹊徑,盡量避開常規思維,立體地、多方位地審視問題,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感受體味,得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如司馬光的「砸缸救人」是人人皆知的反向思考,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司馬光「反向思考」的過程:司馬光怎麼會想到「砸缸救人」這個辦法的? 還有其他辦法嗎? 將教師的創新意識轉化為學生的創新活動。[ 6 ] 總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關鍵在於教師是否具有創造意識。如果教師本身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就會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會設計出具有創造性的語言訓練項目,會提出啟發性的問題,打開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如果教師具有創造意識和民主意識,就會去創造一種適合發展學生創造性的師生和諧的民主環境。因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性是需要多多鼓勵的,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提問、回答問題中的一些創造性的火花,及時給予鼓勵、給以表達的機會,使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教師能做到以上兩點,學生學習的創造性自然會得到充分發展。
『捌』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吸引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我國中小學的教科研水平不斷提高。在小學各科教育教學研究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研究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近年來,很多新招聘的年輕語文教師加入到小學語文教師行列。這些年輕的小學語文老師由於初上講台,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還比較欠缺,剛剛邁出職業生涯第一步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因此,我們要重視年輕小學語文教師的職業發展,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尋找有效的專業素養提高策略,力爭在短時間內提升年輕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
X
一、樹立教學專業素養提高理念,引領小學語文教師爭做專家型教師
教師的教育實踐能力只有在教育理念的支撐下,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育理念支配著教育行為,小學語文教師不被淘汰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更新觀念。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堅持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不斷更新理論知識,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技術手段,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鍛煉教學綜合能力。年輕的小學語文教師還應樹立新型師生觀。只有師生平等,加強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貫徹以生為本的理念,創造民主、寬容、和諧的課堂氛圍,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全面提升教學效果。小學語文教師在理論學習和實踐考驗中不斷成長,不斷進步,爭做一個有知識、有能力、有思想、有作為的專家型的教師。
二、發揮示範引領作用,通 過傳幫帶提升專業素養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靠自身不斷地學習探索,在實踐中不斷汲取教學智慧和技巧,另一方面需要虛心地向同行老教師請教,汲取老教師的有益經驗。完善小學語文教師指導老師制度,以師徒關系為紐帶,發揮老教師、優秀教師以及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通過「一對一」「一幫一」「一帶一」的傳幫帶活動,使得小學語文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起來,在最短的時間適應教學環境,擔當勝任所交給的教學工作,使小學語文青年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很快得到提高,專業化水平迅速得到提升。每學期安排老教師對小學語文教師隨堂聽課指導,掌握課堂節奏,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指導老師要定期或不定期聽小學語文青年教師的課,並及時將聽課情況與小學語文教師交流指導,切實點評,指出優點和缺點,促進小學語文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三、牢固掌握信息技術能力,具備新型教學手段
21世紀的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操作能力,而且要熟練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內化為教學本身,並不斷提高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各種教學手段的使用訓練,學習開發運用數字化學習資源,通過自學、參加培訓、自主探究、創新學習等活動,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促進作用,以及信息技術環境下高效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在校訊通以及遠程教育和網路教學的影響下,有效整合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相互融合,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模式改革。信息化是每個學校突破性發展的必備之方式,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承擔起順應信息化大潮的重任。把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機結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四、完善小學語文教師的激勵機制,激發教學教研的熱情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是促進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提高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主要平台。為了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推進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的提升,大面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學校應完善教師的激勵機制,搭建小學語文教師展示平台,定期開展各類小學語文教師基本功大賽。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制定評比方法和評比規則,讓小學語文教師在競賽中研究教學、改善教學,打磨教學技能,促進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不斷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評選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都會全面展現了獨特的教學藝術水平,展示自己的風采,進而激發小學語文教科研活動的開展。在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不但教學研究能力得到提升,還促進了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學校要多搭建展示教師才能的平台,鼓勵更多的小學語文教師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與研究,不僅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研究,而且要對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必要的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不斷深入。
五、加強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培訓,將培訓學習常態化
小學語文教師除了要積極參加省市縣各級培訓活動外,還要注重教師自身的發展,特別是教育教學能力、教學藝術的提高。如小學語文教師利用寒暑假或者雙休日等時間,請師范院校的專門教師給他們講教育學、心理學等基本知識,或是請當地的教學能手講教學經驗和體會,舉辦教法改革培訓班,學習培訓的形式要多種多樣,如集中培訓,定期培訓,脫產培訓等。也可以根據專業內容進行專題培訓。在培訓中適當增加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培訓實效。除業務培訓外,還要進行職業道德提高培訓,通過培訓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思想武裝教師的頭腦,是小學語文教師樂於奉獻,樹立從教光榮的理念,就有較高的道德素養。無論哪種培訓都要必須充分認識培訓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意識,讓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常態化。
總之,學校應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為每一位教師的發展構築平台,引導小學語文青年教師加強學習,提高素質,盡快提升專業水平。
『玖』 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素養
新課程的實施對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的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重要的要求。它包括: 1、人文素養:必須具備豐富的社會科學知識;要掌握比較寬厚的語文學科知識。 2.教育素養:教育理論素養、語文教育能力素養及語文教學研究素養等方面。 3.科學素養:對科學知識的了解、科學過程和方法的掌握及科學對社會的影響等方面。 4.創新素養:要有引導創新意識,其核心是推祟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 5.信息素養:它包括信息意識與信息倫理道德、信息知識以及信息能力。 6.美學素養:懂得一些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知識,具有美的感知能力,美的欣賞能力,美的表達能力。 7.實踐素養: 教育部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簡稱《標准》)中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地位、目標及課程的基本理念都有所規劃,對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的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重要的要求。 1.人文素養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與歷屆大綱相比。人文性是《標准》在語文課性質認識上的一個顯著特點,並作為一條紅線貫串於整個《標准》之中,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人文」按現代漢語解釋是指人類社會各種文化現象。「素養」是指平日的修養,即指一定的理論、知識、藝術、思想等方面的水平。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首先必須具備豐富的社會科學知識。在自身的知識結構總體中,應把歷史、哲學、語言學、考古學、法學、文藝批評與歷史、倫理以及歷史和哲學方法等社會各種科學文化知識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總體中,並加強上述方面的修養。人文性是語文的重要性質之一,語文是「最具有社會文化、民族文化、歷史文化的課程。」它還具備了其他學科所無法一體涵容的倫理、道德、藝術、審美、情感、哲學思想等因素。文以載道、載情、載史、載文。另外,語文本身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人的社會歷史文化、與人的具體生命活動緊緊相連的。只有這樣,小學語文教師才能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材料加以整合處理,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展示豐富的歷史背景,創設出語文知識應用的現實情境來。其次要掌握比較寬厚的語文學科知識。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語文知識方面全面掌握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古典文學、外國文學、文學理論等語文學科知識,要在聽說讀寫方面具有較強的能力。對這些必須達到全面扎實、盡可能做到精通,對其所有問題都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標准》要求1--6年級背誦古今詩文160篇,對這些篇章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首先精通掌握。所以對於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只有學習掌握豐富的文學知識,具備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得心應手,左右逢源。 2.教育素養《標准》在教學建議中的第一條就是「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在學習方式上,《標准》強調必須「積極倡導民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在教學及學習方式上的變革,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教育素養。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素養應包括教育理論素養、語文教育能力素養及語文教學研究素養等方面。教育理論素養主要是指小學語文教師對教育科學知識的掌握,能夠恰當地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概念、范疇、原理,處理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問題,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設想。語文教育能力素養是指識字寫字教學能力、閱讀教學能力、作文教學能力、口語交際教學能力的綜合。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素養是指探索小學語文教育規律,用以指導語文教學實踐的素養,它是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教育和創新素養的集中體現。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素養是小學語文教師整體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決定教師教學水平的好壞。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進一步學習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教育統計學、小學語文教學論等教育科學知識,用以指導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實踐。 3.科學素養科學素養是指人們通過實踐所獲得的掌握和運用科學的能力。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將不斷融合,與語文學科聯系密切,也必然反映到語文教學內容中來,語文學科的基礎工具性和綜合性的特點,使它的觸角伸到幾乎所有領域。如小學語文第六冊課本中《趙州橋》、《李時珍》等課涉及科學技術知識,而《海底世界》、《春蠶》等課文又涉及了自然環境知識等等。天真的小學生也許會問語文老師:「天為什麼是藍的」,「血為什麼是紅色的」,這些涉及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識,不能因為你是一個語文教師而不去回答。所以必須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科學素養,使小學語文教師對自然科學的某些知識掌握到相當的深度和廣度,才能做到文理滲透、中外滲透、史學滲透。小學教育是基礎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一定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水平。也因為小學語文教師還承擔著向小學生傳播科學精神的重任,小學語文教師的科學素養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對科學知識的了解、科學過程和方法的掌握及科學對社會的影響等方面。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師的科學素養還有很多地方不令人滿意,尤其是對一些新知識的掌握,對科學過程、方法的了解,仍然有許多工作要做。我國目前已開展了小學教師培養的本科教育,這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科學素養必然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4.創新素養《標准》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同時《標准》在課程建設上強調大教育觀,即克服語文課程孤立、封閉、凝固、僵化等種種弊端,在大教育觀的指導下,實現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的根本變革,構建開放創新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體系。所有這些都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具備較強的創新素養。教育要創新,首先要擁有一批具備創新素養的教師,只有創新型的教師,才能實施創新教育,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學生。小學語文教師的創新素養最重要的是有引導創新意識,其核心是推祟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小學語文教師具備創新素養才能在教學中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具有創新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師,才能在教學中營造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培植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意識,鼓勵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激活想像力和創新思維。 5.信息素養《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信息素養,它包括信息意識與信息倫理道德、信息知識以及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捕捉信息的敏銳性、篩選信息的果斷性、評估信息的准確性、交流信息的自如性和應用信息的獨創性。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網路操作技能,學會使用常用的工具性軟體,開發和利用網上信息資源為教學服務。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把語文教學內容轉化為信息學習的資源,並提供給小學生,即可以把課程內容編製成電子文稿、多媒體課件、網路課程等,教師把這些信息適時地展現給學生,再加上自己繪聲繪色的描述,就會把學生帶入一個生動、直觀的學習情境,加深他們對學習的理解。 6.美學素養《標准》前言指出:「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在總目標中又指出:「要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所有這些敘述,都給我們傳達這樣一個信息:語文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純語言知識,還應注重學生情感培養,注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使之成為「完整」、「豐滿」的人,而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境,教師首先必須具備較高的美學素養。小學語文教師的美學素養要求是比較高的,其審美品位應該是和諧又優雅的。和諧讓學生感受到恬靜和陶醉,優雅讓學生崇敬、嚮往。這種審美應體現於語文教學內容的呈現上、教學手段的選擇上、教學程序的設計上。如優秀的詩文往往包含著豐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遠的意境、精緻優美的語言。教學中如果有意識地運用,能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純潔心靈,開闊視野,增長知識,使學生掌握傳統文化的精髓,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和偉大,更加熱愛民族優秀文化。 7.實踐素養《標准》多次從不同角度指出,語文知識的教學和訓練不能代替語文實踐和實踐中的經驗積累。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在「評價建議」中指出:要讓學生「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和領悟」。凡此種種都強調語文教學要重實踐、重體驗,也必然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實踐素養的提高。語文教學實踐性的重要體現是加強語文課程內容與課外、與生活的聯系與溝通,變讀書、答問的單調形式為課堂上充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這就是說小學語文教師的實踐素養主要表現在讓每個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討論、游戲、表演、欣賞、評價進入課堂,讓語文實踐活動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小學語文教師的實踐素養是一種綜合的素養,是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體現,是與學生語文學習、社會實際緊密聯系的。教師實踐素養的發揮要以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為目標。教師實踐素養的發揮將使小學語文教師由一個講授者變成一個語文學習環境創造者,由一個課堂資源的提供者,變成一個實踐方法的指導者。小學語文教師具備了這些實踐素養,就能將學生真正地帶入語文課程領域,使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語文、學會語文、會學語文。
『拾』 淺談如何激勵小學生學習語文
「激勵」像一場「及時雨」,我們做老師的要善於做及時雨。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去鼓勵,雨要下得及時,既不可久旱後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新一輪《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極力是學生學習好語文的關鍵,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然而,在小學語文課程實踐中,我們該如何激勵學生學習語文呢? 一、情感投入——愛生 愛生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力量。誇美紐斯曾這么說過:「孩子求學的慾望是由老師激發起來的,假如他們是溫和的,是循循善誘的,不用粗魯的辦法去使學生疏遠他們,而用仁慈的感情與言語吸引他們,假如他們和善地對待他們的學生,他們就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就寧願進學校而不願停留在家裡。」由此可見,課堂上,教師本身的情感狀態,可以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產生情緒上的共鳴。教師上課和顏悅色,學生感到可親可敬,心靈相通,情感共鳴,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習積極性就會提高。另外,在師生情感交流過程中,如果教師熱愛學生,善待學生,那麼就會如同次磁石一般,吸引學生,激勵學生去積極思維,用心學習,克服困難,走向成功。「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學生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羅素的一句話更讓我們體會到江蘇、教師對學生的成長會起到多麼大的作用,教師只有對學生抱有強烈的愛,才能引起學生對老師的崇敬、信任和親近,才能創造激勵學生學習語文的感情基礎。因此,我每上一節語文課,都以一種興奮感,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以飽滿真摯的情感授課,全身投入,不時用激勵的語言提問、評價學生,學生就會在一種受到尊重、被愛的氛圍中積極愉快的情緒下學習語文。 二、寬容學生,發揮激勵的作用 寬容學生,能激勵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現代教育呼籲: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都著眼於調動和依靠學生內在的積極性,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展。課堂上,教師應該微笑,少嚴厲,多鼓勵,少批評,努力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會打消因怕說錯而遭老師批評的顧慮,大膽舉手發言,積極參與課堂的各種活動。在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及時進行積極評價,。例如,我在一節語文課中,提出一個問題,對學生的同學採用不同的語言表揚他們:「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認真!」「你的答案然老師滿意!」等等。事實上,學生往往因為在課堂上一個問題答得出色,一次成功地表演,而得到同學的認可,教師的表揚,到受到成功的喜悅,鼓起了學習語文的信心。相反,對答錯的不採取批評、訓斥、輕視等有失冷靜的不正確的做法。例如,一名平時不敢回答的男學生,突然舉起了手,我高興地讓他發言,可這位學生在站起來後,一緊張,什麼也說不出來,等他記起來時卻又說錯了,同學們鬨堂大笑,都把目光投光頭向他,他急得差點哭起來。當時我沒有批評他,反而鼓勵他說:沒關系,你能主動積極回答問題非常好,這次回答不出來,,相信你下一次肯定能成功。」在隨後的提問中,我多次通過目光暗示或鼓勵這位學生大膽發言,這位學生終於成功地回答了老師的問題,並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試想,如果面對學生的失誤或錯誤,我採用的不是寬容而是嚴厲的訓斥,還會有這位學生的第二次發言和成功嗎?因此在學生的發展和成長中,正確看待學生的失誤和不足,即使有錯誤,也是個美麗的錯誤,不應該,大動肝火,應該允許學生犯錯誤,讓他們在錯誤中汲取教訓,在犯錯中學會不犯錯,在犯錯中成長,才會真正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通過實驗證明,受到激勵的學生無論學什麼學科功夫十足,學習成績會不斷提高。 三、強化學法指導,激勵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強化學法指導,是激勵學生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當學生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時,別忘了教給他們學習語文的方法。這樣才能讓他們了學語文。我認為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是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激勵學生參與語文學習。 1、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小學生對同一種事物感興趣的時間不長,我就設計出形式多樣的識字方案:利用實物激發學生識字的慾望:利用圖片激發興趣;自製生字卡:培養小老師等。另外,讓給學生獲得識字的主動權,先引導學生過漢語拼音關,然後專門用兩節至三節課,講漢字的特點,規律和自學漢字的方法,並對學生們進行具體輔導。 2、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葉聖陶先生說過 :「語文教學之一目的為使學生練成讀書的本領」。老師能以引導學生善於讀書,則其功甚偉。所以,在語文課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熟讀、多讀課文,那麼學生多讀什麼呢?首先做到「四讀」教材,即一讀提示,二讀注釋,掌握必要的文學常識和重點字詞:三讀課文,掌握文章的結構和重點語段:四讀練習,掌握基本知識,訓練語文能力,其次是閱讀課外書籍,以此增加閱讀量,擴大知識面,使學生從眾多的書籍中涉獵豐富的知識營養,提高欣賞能力和寫作水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根據《語文課程標准》確立的教學三維目標把握教學重難點,設計出科學的、充滿情趣的教學程序。 3、培訓學生的作文能力。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集中體現。我的做法是:一是緊密聯系閱讀教學,緊密聯系實際生活。我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課文,就要求學生們運用所學的寫作方法進行一次小練筆。如教學三年級蘇教版《大作家的小老師》,學生閱讀後,我設計了寫作訓練:抓住人物的對話、動作、神態的方法表現人物品質寫一篇作文,結果學生們的習作內容豐富,描述生動。二是多讀多練。我為學生創造多讀、多寫的條件,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三是針對學生的寫作,指導和批改作文:親自「下水」作文;記錄;面批;評講。 四、用掌聲點燃學習語文學習的信心 掌聲是一種有聲無詞的表白,能點燃學好語文學科的信心。掌聲能讓觀點發表者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充滿自信。因此,教師要鼓勵每個學生為其他同學的精彩表現而鼓掌。在鼓掌之後,我還要適當引導學生說說給予掌聲的理由,將自己發現的閃光點向全班同學陳述,引領其他同學一起關注。同時,我還要善於在課堂教學中營造自覺鼓掌,樂於鼓掌的氛圍,把鼓掌內化為一種自內而外的自覺行為。掌聲讓學生的信心倍增,我為後續學習提升了動力;掌聲成就了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欣賞、相互促進和諧課堂。從而讓學生永遠有「語文味」。 五、開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於運用。」為了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可以設計和組織多種難易適度的課外活動。通過活動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使學生認識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強其自信心,增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最後到「要學我」,進而長久保持其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教師可以經常性地編輯語文學習園地或辦語文壁報,解決疑難問題、分析常見錯誤、辨析詞語用法等,還可適當刊登一些游戲方法、小詩歌、謎語、典故、趣聞、學生日記等;可以適當成立語文課外活動小組,開展學習課外材料、表演短劇等小組活動;結合實際地組織語文競賽,如:朗誦比賽等。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互相幫助,互相感染,進而共同提高水平,長久保持學習語文的興趣。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勵對於學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學生成長和進步的階梯。老師應該多方面捕捉和挖掘學生的閃光點,適時加以表揚、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