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型學習;何嵐妮;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為合;第一,給學生創設一個真正學習的情境;實踐證明,學生在不平等的環境中學習是被動的,緊張;第二,教師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雖然一節課時間較短,但教師也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第三,培養學生問題學習能力;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型學習
何嵐妮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羅傑斯曾說:「自由愈高的學習,身心投入程度就愈高。在實際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面對課改,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已經作為一種教學策略被越來越多的教師用於教學實踐中,那麼,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呢?結合我們寧遠縣「四環節」教學模式,我認為可從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為合作探究學習奠定基礎。 自主學習通常是指主動,自覺,獨立的學習。新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應進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探索
第一,給學生創設一個真正學習的情境。
實踐證明,學生在不平等的環境中學習是被動的,緊張的,不愉快的。學生也容易產生厭學到心理。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期盼和希望可以產生巨大的感召力,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才找到自己,激發興趣,自主地學習。例如:上課伊始,創設一種輕松的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烏鴉和狐狸》一課,讓學生分別扮演烏鴉,狐狸,讀好它們之間的對話,了解烏鴉和狐狸的不同性格,還可以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第二,教師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雖然一節課時間較短,但教師也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學生始終處於自覺積極的狀態之中,來進行合作條件,自主學習。如:生字詞的學習,讓學生藉助工具書,抓住音,形,義,詞幾個方面分組自學。彌補自己學習的差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共同提高到效果。
第三,培養學生問題學習能力。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敢問,好問,善問的好習慣。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課時,教師要注意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提出問題。在復習課上,也盡量想辦法,問題讓學生提,答案讓學生總結。
第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學會學習。
首先,現在的孩子普遍存在不會學習的現象,表現在:家長或老師督促學習,管著學習,不動腦思考,不動手實踐等不良習慣。作為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讓學生會學。用啟發式點撥式的教學取代傳統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進行中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發展他們的個性。
其次,要通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
如:充分利用語文教材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來激發學生興趣。像:識字中的字理演變圖,小幽默,小兒歌都能引起學生注意。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藉助於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興趣通過動感聲像,美麗的圖片等吸引學生,還有,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分組討論法,小組競賽法,獎勵法···而對於那些不喜歡學習,不喜歡課堂的學生,我則是多和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學患」,把學習以外的事交給他們去做,像:取送作業本,讓他們輪流檢查室內外衛生,當一次小組長,來打開他厭學的心結,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第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受益終生,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人的許多習慣都在早年形成(也包括壞習慣),而教師要調查學生的表現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教學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的培養,持續穩定地發展,比如:低年級的孩子上課要養成仔細觀察,認真聽課,課後按時完成作業,樂於和同學交流等習慣。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水平的提高,到了高年級,就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獨立思考,樂於提問額度習慣。因此,課堂上我嚴格培養,幫助,指導養成這種學習的習慣,久而久之才會見到成效。
二、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
合作精神是綜合學習中首先要培養的,這一點無論從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和綜合性學習本身,都是必不可少的。現在不強調合作精神,不學會與別人合作,我們的學生將很難適應時代的發展,在未來激烈競爭的社會里將很難有立身之地。
1、集思廣益合作。所謂「集思廣益」就是集中每個學生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在學習人物或學習一些生活哲理時,總會問學生「他給你留下怎麼樣的印象?」「從中你領悟到什麼道理」等等,然後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的實際,讓大家從各個角度去分析,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更積極,更深刻的記住了所要學習的知識點。
2、各取所長合作。「各取所長」就是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合作完成某個學習任務。「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個性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有的學生善讀,有的學生善寫,而有的學生善畫。有時候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個性特長,我要求學生自己學習,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呈現對課文的不同理解,他們自動組建合作小組,善畫的作畫,能寫的撰文,字好的抄寫,會說的演講……20分鍾後,他們爭先恐後上台展示。看著一張張圖文並茂的海報,聽到他們繪聲繪色地解說,我知道,我的教學目的達到了。
3、優差搭配合作。有時候,我在讓學生分組學習的時候,有意識地將優、中、差三類學生結合在一起,在學習的過程中,優生自然而然地扮演著小老師的角色,在他們的帶動下,差生有了進步,而優生也更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組織、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從而達到相得益彰,優差共進。
4、分扮角色合作。兒童活潑好動,有很強的想像力和表現欲,他們非常喜愛把一些活動內容「演」出來。我國著名劇作家曹禹對課本劇表演予以了充分肯定,「學生參加演戲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演戲里的人,就必須理解他們的思想與感情,要具備活潑生動的想像,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課本劇可以啟發學生潛在的智力,使他們對聽課…」
在語文課中,我常常讓學生分角色飾演活動中不同的角色,學生對此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上《晏子使楚》一課時,我提出讓學生來表演「晏子出使楚國」的活動內容,學生都爭先恐後地要求試一試。見每個學生都這么積極,我便跟學生商量,讓他們選擇合適的人選自由組合,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加表演。商量完畢,學生便分頭行事,教室頓時變成了一個排練廳。不一會兒,成果就出來了。盡管有的小組效果不佳,但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學生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了。
當然,「合作」不等於「合並」,「合作」應該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學生產生了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應鼓勵他們選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旨在集體探究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在優勢互補中使得個體對問題的理解更加豐富全
面,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感受合作共事和分享成果的愉快。
三、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習過程不再是老師把知識強灌進學生的腦子的填鴨式教學,而是要學生自己找出問題,自己探討,然後得出自己的結果,再與別人或者老師的結果比較,總中學到知識和學習方法。所以不管以何種方法進行探究性學習,都必須要突出三個方面: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現在提出的具體步驟方式有很多,但是都離不開這三個。我這里舉出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智力開發研究所的陸璟提出的一種:
1、提出問題:學習者投入到對科學型問題的探索中;
2、收集數據: 學習者重視實證在解釋與評價科學型問題中的作用;
3、形成解釋:學習者根據實證形成對科學問題的解釋;
4、評價結果:學習者根據其他解釋對自己的解釋進行評價;
5、檢驗結果:學習者交流和驗證他們提出的解釋。
這裡面所說的1是典型的提出問題;2、3就屬於分析問題;4、5就屬於解決問題了。
總之,通過開放、合作、探究式的教與學,學生們既體驗到了學語文的樂趣,學會了怎樣學語文,也體驗到了競爭後成功的喜悅,更懂得了怎樣去「生活」。讓他們真正認識了語文,真正認識了自己!也懂得了如何去「做人」,去正確面對競爭!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際上是激活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研究者。需要指出的是,接受學習仍是人類重要的也是特有的學習方式。素質教育要求加強體驗學習和發現學習,但並不意味著拒絕接受學習。在新的教學方式里,語文教師仍要「講」,或是提供背景知識,或是點撥方法規律,或是交流自己收獲,或激情熏陶,不一而足。
三億文庫3y.uu456.com包含各類專業文獻、各類資格考試、外語學習資料、高等教育、生活休閑娛樂、應用寫作文書、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97等內容。
2. 小學語文自主學習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一、激發興趣是自主學習的誘因。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果學生沒有興趣,就根本談不上「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只有當學生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語文課堂變得生動、輕鬆起來。因此教師就要著力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
首先,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新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是學科對象的主動自覺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學中我們應該提倡「童言無忌」,提倡兒童「思維無禁區」,讓兒童暢想暢言,精神上處於一種自由、放鬆的狀態。創設寬松和諧平等民主氛圍,讓學生想像馳騁,感情激盪,思路縱橫,乃至異想天開,自然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發創造的潛質。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大膽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發言交流,贊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更足了。
其次,精心設計好導語,課始就吊起胃口。一堂課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於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一席好的導語尤為關鍵。據說魏書生上課前,先讓學生猜一猜今天上哪篇課文,為的是激發一下興趣。我在上〈〈太陽〉〉時,上課伊始先讓學生畫一畫自己心中最最喜歡的太陽。由學生想怎麼畫都行,讓學生在畫太陽中經歷一番獨特的體驗。通過繪畫導入新課,激發了興趣,活躍了思維,開啟了想像,學生學習課文自主性更強了。
另外,開展一些學習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生有爭強好勝的特點,競賽時往往處於緊張、興奮的心理狀態,能高效地進行知識傳遞和吸收。分組討論問題開展比賽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我教後,開展一個「小小人物評論會」,既發揮集體的智慧,又培養團結協作能力。。教時,安排學生分男女兩組開展復述比賽,分片段抽簽進行,大家情緒高漲,越比越放得開。不少同學對人物的神態、語氣把握十分准確。
還有,建立一個激勵評價機制。激勵性的評價,能給學生以幫助,給學生以鼓勵,給學生以信心。評價中既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及變化發展,既關注水平,更要關注學生情緒態度。老師的評價如「很有自己的見解」、「你肯動腦筋」、「分析得很准確」、「讀得真仔細」等。這些激勵性評價創設了一種讓學生心理安全的教學氛圍。有一位老師上一課,要求學生用讀來表現對「漫山遍野」的水池的理解。第一個學生讀得不夠好,她說:「你讀得這么響,我卻只看到幾十個池。」第二位讀得有進步,她就說:「哦,讓我看到幾百個了。」第三個情感到了位她評道:「呀,這下真看到三千多個啦。」在這種形象生動的語言激勵下,每個學生學得都趣味盎然,參與熱情十分高。
二、引探導學是自主學習的關鍵
興趣只是一種誘因,一種動力,要使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持久保持下去,關鍵還在於掌握語文的規律和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生學習中往往存在「你一說我就明白,可一做題就糊塗」的狀況,問題在於教師沒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引導」上下工夫,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求,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領悟發現,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合作交流、分析討論;在教師悉心的滲透和指導下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1、導學---開辟自主的空間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願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教學時導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自主,講究教學方法。以〈〈太陽〉〉為例,教師可以這樣有步驟、分環節引導學習:(1)讓學生自由的讀,並把讀懂的內容大膽的說出來(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2)學習太陽的三個特點時,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特點自主學習,然後小組合作,交流認識(學生自主學習有選擇的空間,並有合作學習的時間)。(3)在學生學習完太陽的特點後,設計了一個寫「月亮「的小練筆,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遷移到「寫「中去(知識遷移,讀寫結合,訓練能力)。一改過去以教師串講為主的方法,學生在教學中不是消極的受教,而是主動地探求,探求的興趣引發了,探求能力得到培養,基本學習能力與積極自主學習能力也就提高了。
2、啟思----激發積極的思維
思維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開發智力的襁褓。教學時應讓思維的絢麗花束燦爛地開放在每位學生心中。教會學生學會思考,善於思考。善於帶著預習中的問題思考,善於從同學的發言中啟發自己思考,善於多角度思考,善於縱深思考。如〈〈司馬光〉〉一課,讓學生想一想除了「砸缸救人」,還能有哪些辦法?這個問題新穎,激發了學生積極思考的熱情,而且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將相和〉〉一課時,啟發學生:(1)課文主要寫「將」還是寫「相」?(2)將和相為什麼不和?(3)將和相又是怎樣和好的?學生帶著問題很快理解了文中三個小故事,了解了故事中「不和」到「和」的內在聯系,還懂得了做人的一些深層次道理。
3、質疑---點燃創造的火花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疑的過程是積極思維的過程,是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過程。質疑可使學生改變學習中的被動地位,使他們變得積極主動,激起探求新知慾望,迸發出創造的思維火花,能以較高的效率全面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善於根據教材特點運用各種激疑方法,努力創設問題情境,消除學生質疑的心理障礙,提供質疑的契機,教給質疑的方法,讓學生有法可循。對重點詞句進行質疑;對標題進行質疑;對矛盾處進行質疑;對篇章中的詳略安排,敘述順序的變化,標點符號運用質疑;甚至對課文插圖質疑,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如教學《太陽》一課時,在充分的預習之後,學生疑問一個接一個:「課題叫太陽,為什麼還用那麼多文字寫它與人類的關系呢?」,「科學家怎麼知道太陽的溫度的呢?」,「《太陽》一課用一個神話故事開頭多累贅呀?」等等,他們正用「?」這把鑰匙開啟著智慧之門。理解了課文內容後,學生們又冒出許多新奇的想法:「關於太陽的知識,人類研究了多少年呀?」,「根據課本的內容,我認為課題不該叫『太陽』,叫『太陽,我們人類的朋友』更恰當!」「我仍要以『太陽』為題,但是不講它與人類的關系,我要重點講人類關於太陽的新發現。」……課後,學生的作業中有《太陽系知識小報》,有《我的理想》鉛筆畫,有被改編的《太陽》……一個個創造的火花在閃爍!
課堂是屬於孩子們的,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需要,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大膽質疑,使「有疑----釋疑」的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參與、自能探求知識的過程,才能孕育學生創造的能量,點燃創造的火花
三、開展活動是自主學習的動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語文教學應創設讓學生活動的機會,以活動增強學生「躬行此事」、自主學習的熱情,在活動中使學生學知識、長見識、練才幹。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讀多寫,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讀寫過程中加進了說和演,提供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開辟領悟和運用語言的天地,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時,就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動也是促進自主學習的動力。可以說有了活動,課堂就會充滿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學習的動力就更強。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活動方式。
1、演一演。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他們總希望老師給予表演的機會,使他們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華。教師可選擇教材中具有較強的故事性、情節有趣的課文讓學生「當當小員,親自演一演」,可收到預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執教《宴子使楚》一課時,我採用了表演的學習方法。以六位同學為一個小組,小組合作,小組間展開比賽。先讓學生挑選課文中自己喜愛的角色,再讓學生仔細地研讀課文,並確定具體演哪一個片段,然後寫成劇本形式。還要求學生表演結束後評出最佳演員、最佳劇本、最佳形象、最具創意等等。教學效果較好,因為要演,學生得研究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諸多因素,從更深的層次上把握角色;因為要寫,學生得仔細認真而且自覺自主的讀課文;因為要評,表演時學生得認真欣賞,整個過程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鍛煉,並且熱情高。
3.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什麼是自主學習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什麼是自主學習
一、激發興趣是自主學習的誘因。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果學生沒有興趣,就根本談不上「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只有當學生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語文課堂變得生動、輕鬆起來。因此教師就要著力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
首先,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新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是學科對象的主動自覺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學中我們應該提倡「童言無忌」,提倡兒童「思維無禁區」,讓兒童暢想暢言,精神上處於一種自由、放鬆的狀態。創設寬松和諧平等民主氛圍,讓學生想像馳騁,感情激盪,思路縱橫,乃至異想天開,自然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發創造的潛質。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大膽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發言交流,贊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更足了。
其次,精心設計好導語,課始就吊起胃口。一堂課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於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一席好的導語尤為關鍵。據說魏書生上課前,先讓學生猜一猜今天上哪篇課文,為的是激發一下興趣。我在上〈〈太陽〉〉時,上課伊始先讓學生畫一畫自己心中最最喜歡的太陽。由學生想怎麼畫都行,讓學生在畫太陽中經歷一番獨特的體驗。通過繪畫導入新課,激發了興趣,活躍了思維,開啟了想像,學生學習課文自主性更強了。
另外,開展一些學習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生有爭強好勝的特點,競賽時往往處於緊張、興奮的心理狀態,能高效地進行知識傳遞和吸收。分組討論問題開展比賽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我教後,開展一個「小小人物評論會」,既發揮集體的智慧,又培養團結協作能力。。教時,安排學生分男女兩組開展復述比賽,分片段抽簽進行,大家情緒高漲,越比越放得開。不少同學對人物的神態、語氣把握十分准確。
還有,建立一個激勵評價機制。激勵性的評價,能給學生以幫助,給學生以鼓勵,給學生以信心。評價中既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及變化發展,既關注水平,更要關注學生情緒態度。老師的評價如「很有自己的見解」、「你肯動腦筋」、「分析得很准確」、「讀得真仔細」等。這些激勵性評價創設了一種讓學生心理安全的教學氛圍。有一位老師上一課,要求學生用讀來表現對「漫山遍野」的水池的理解。第一個學生讀得不夠好,她說:「你讀得這么響,我卻只看到幾十個池。」第二位讀得有進步,她就說:「哦,讓我看到幾百個了。」第三個情感到了位她評道:「呀,這下真看到三千多個啦。」在這種形象生動的語言激勵下,每個學生學得都趣味盎然,參與熱情十分高。
二、引探導學是自主學習的關鍵
興趣只是一種誘因,一種動力,要使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持久保持下去,關鍵還在於掌握語文的規律和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生學習中往往存在「你一說我就明白,可一做題就糊塗」的狀況,問題在於教師沒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引導」上下工夫,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求,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領悟發現,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合作交流、分析討論;在教師悉心的滲透和指導下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1、導學---開辟自主的空間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願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教學時導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自主,講究教學方法。以〈〈太陽〉〉為例,教師可以這樣有步驟、分環節引導學習:(1)讓學生自由的讀,並把讀懂的內容大膽的說出來(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2)學習太陽的三個特點時,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特點自主學習,然後小組合作,交流認識(學生自主學習有選擇的空間,並有合作學習的時間)。(3)在學生學習完太陽的特點後,設計了一個寫「月亮「的小練筆,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遷移到「寫「中去(知識遷移,讀寫結合,訓練能力)。一改過去以教師串講為主的方法,學生在教學中不是消極的受教,而是主動地探求,探求的興趣引發了,探求能力得到培養,基本學習能力與積極自主學習能力也就提高了。
2、啟思----激發積極的思維
思維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開發智力的襁褓。教學時應讓思維的絢麗花束燦爛地開放在每位學生心中。教會學生學會思考,善於思考。善於帶著預習中的問題思考,善於從同學的發言中啟發自己思考,善於多角度思考,善於縱深思考。如〈〈司馬光〉〉一課,讓學生想一想除了「砸缸救人」,還能有哪些辦法?這個問題新穎,激發了學生積極思考的熱情,而且培養學生解決問題
4. 怎樣指導小學語文自主學習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初探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新的課程標准強調每一門課程對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的價值,而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名學生終身的可持續的全面發展。教師在學生終身學習的道路上起著一個引導作用。學生的年齡越小,這種引導作用越重要。而教師引導的關鍵在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懂得如何進步,如何超越自我,而不是僅僅讓他們考出好分數。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起始階段,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不僅在課堂上學的生動活潑,而且在離開教師、離開教材、離開課堂的情況下,也能主動探究的學習,這才是最有價值的。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小學低年級是學生進入正規學習的開始,在低年級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無疑將對學生以後的發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關鍵在於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問難的精神。
學習活動始於生疑,終於解疑。只有學生切實的產生了疑問,他們才會有探究疑問的動力,才會有自主學習的興趣。當學生面對新的知識時,總會產生疑惑。但疑惑並等於疑問。疑惑經過思維的加工和語言的組織,轉變為口頭的問題,並進而表達出來,才能夠叫疑問。這是一個細致而復雜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教師細致地去培養,耐心的去扶持。在學生學習最初階段的低年級,更要精心地去呵護這份積極性,因為實踐證明,在學生生敢於表達自己觀點的最初階段,一旦他們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大部分學生以後很難恢復到當初的水平。那麼低年級如何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問難呢?
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置使其能夠質疑問難的情境。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基本在6歲左右。這個年齡階段大腦的發育已趨於成熟,具有比較完整的思維。因此不能小看他們。但此時,他們的心理發育還處於低級低級價段,孩子們總是以自己的視角去看待周圍的事物,難免幼稚。所以也不能高估了他們。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的題目本身就能激起孩子們質疑的興趣。所以在讀完課題之後,可有意留出孩子們質疑的時間,他們很容易的就會提出:小壁虎自己有尾巴,為什麼還要借尾巴?小壁虎向誰借尾巴?等等問題,而這些問題,許多正是教師要講的重難點部分。《我要的是葫蘆》是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在閱讀方面的要求是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葫蘆的葉子與果實的關系。課文的第四幅插圖形象的刻劃出種葫蘆人看到葫蘆時的驚訝,很能激起孩子們質疑問難、求知探究的好奇心。如果在學完第一段之後直接到結束段,把要探討的問題讓孩子們自己提出來,再讓他們帶著問題自己去課文中尋找答案,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是十分濃厚的。他們不僅訓練了思維和口才,而且經過努力找到答案之後,還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獲得了成就感。而這些問題如果由教師一個個提出,再一個個講解,可能就會使學生原本活躍的思維受到抵制,使本可以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變得沉悶不堪。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們來說,通過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來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正是順應了孩子們認知的天性,是符合教育規律的。
其次,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積極鼓勵學生隨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及疑惑。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學生如果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時圍繞學習內容進行「插話」,這足可以證明他的思維是在有條不紊的工作著的,其精神狀態是完全沉浸在自得其樂的學習氛圍之中,這正是自主學習的一種狀態,是值得贊許的。而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由於他們的這種積極性還未被挫傷,所以當他們沉浸在學習氛圍之中時,很容易不由自主的插嘴,而這是十分可貴的。如果教師不注意保護,或者反倒去批評,極其容易的就破壞掉了這種學習的積極性,毀掉了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起點,這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損失。所以,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積極鼓勵學生隨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惑。
再次,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問難的意識和習慣,依賴於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學生的年齡越小,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就越神聖。教師的語言,特別是課堂評價語言,在他們心目中的份量就越重,對他們的影響也就越大。優秀的學生決不是靠批評培養出來的,孩子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更需要的是充滿愛心的鼓勵。試想,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教師給予的是不屑一顧,那他以後發言的積極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鼓勵,多給學生一些微笑,讓他們多一些自信,多一份積極性,這樣長期下去,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主動的學習。
陶行之先生有一句非常著名的教育格言:解放頭腦,使學生能想;解放雙手,使學生能幹;解放眼睛,使學生能看;解放嘴巴,使學生能談;解放空間,使學生飛進大自然、大社會;解放時間,使學生能有空學習、幹事和娛樂。學習是一個自我感悟的過程,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是建立在主體思維參與的基礎之上的。對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讓他們在語文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去主動的思維呢?
首先,要留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讓他們去自主的探索。課堂上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物質保障。學生是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他們只有通過自己思維的積極運轉,才能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起橋梁,實現知識的遷移——而這,是需要時間予以保障的。如果說課堂上只有教師演獨角戲的時間,而沒有學生真正去緊張思維的時間,這樣的課堂對學生來說是不具吸引力的,甚至是枯燥無味、容易跑神的。所以,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去自主的探索,這樣才能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落在實處。
其次,要留給學生必要的討論時間,讓他們去充分地發表見解。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應是他們暢所欲言辨論知識的地方。在語文課堂上留給學生必要的討論時間,不僅能使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語言,並通過討論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以鍛煉,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敏捷,而且,更可以使有限的四十分鍾課堂得以延伸。學生通過交流,不僅共享了信息,也促進了彼此的合作。
總之,要留給學生適當的發揮空間和時間,讓他們把溶化的知識去展現,去拓展,從而使學生學習能力得到培養。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創設一種豐富有趣的、給學生有心理安全的課堂民主氣氛。
豐富有趣、給學生有心理安全的、民主的課堂氣氛是培養、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保障。
課堂氛圍只有生動有趣,才能夠牢牢吸引住學生,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師的培養。也才能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敏捷,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充分鍛煉。
同樣,只有學生在心理安全的課堂氣氛之中,他們才能夠有膽量發表自己的見解,才有可能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自主探討,從而使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煉。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沒心理安全,生怕稍一出錯就受到老師的斥責和同學的嘲笑,那麼,即使他會,恐怕也會悶聲不響,被動的等待老師的點名。這又何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呢?所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要為學生創設心理安全的課堂氣氛。
另外,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一定要使課堂氣氛民主化。這樣,學生就會感到自己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就會更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從而為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創設良好的平台。
總之,豐富有趣的、學生有心理安全的、民主的課堂氣氛,會使學生敞開心靈之窗,更加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充分考慮教材的特點。
教材是一座創造的寶庫,對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更是圖文並茂,生動有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能憑空培養,更不能任意培養,必須切實以教材為依據,在教材自身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有目的、有步驟地來培養。
可以利用教材上的插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低年級語文課本上的插圖印刷精美,色彩鮮明,圖上人物的表情豐富生動,呼之欲出,而且,插圖的故事性極強,童趣盎然,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很好依託。教師可憑借插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豐富的想像,調動起孩子們表達的慾望。
還可以利用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學低年級的課文體裁多樣,內容豐富。學生通過閱讀,不僅能積累和訓練字、詞、句,而且,還可以抓住點滴,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例如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在這里,就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在學習上,只有自己動手、動腦,才能獲得屬於自己的知識。從而使學生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
離開教材的教學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充分考慮到教材的特點,並結合學生的特點,才能恰如其分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
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需要輔以自主性的作業。
作業要有選擇性,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力。作業要有趣味性,能夠激起他們做作業的願望。作業要有擴展性,能夠使課堂上的知識得以延伸。好的作業布置,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被動的接受知識到潛移默化的轉變為主動地去探究知識。「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這才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
總之,低年級是學生步入正規化學習的開始,學生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教師要做到是正確的引導,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使這種精神轉化為自主學習的動力,從而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
5. 淺談如何構建小學語文自主課堂教學模式
無為而為
教育者的表面上的有形的「無為」,隱含著實質上的無形的有為。莊子強專調的是無為,有為當然屬能做成事,但無為、能做成事的更多;許多事可以通過意志來做成,但更多的事可以通過沒有意志來做成。只有不成為負擔的東西才能成為永恆;只有無一絲一毫不自然的東西才能永遠永遠與你在一起。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至關重要。
、教少學多
教的最高境界是使對方「得道」(獲得感悟,得到內化),「授漁而魚」,充分發動和依靠學生。最佳的教學的確不是依據教師的出色的教,而是依靠學生自主的學,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全部教育資源。包括學生自身的,學生與學生的,教師與學生的,家長與孩子的聯系性資源,去獲得最大的教育效益。因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達到最高境界的不二法門。
6.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自主
用心 愛心 專心
1 淺談如何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標告訴我們:「學生是學習和發展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式。」
那麼,如何有效地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呢?
一、培養學生主動精神,喚醒學生需求意識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參與,主動獲取,自主構建,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一種學習方式。 學生的主動精神離不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才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我要學」而非「要我學」,進而在語文學習中發揮主人翁精神。 學生有了主動學習的意識,就可以在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好的學習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五步閱讀法就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第一步:瀏覽。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概要地讀一讀該文章,使自己對文章內容有個整體的了解;第二步:提問。這一階段,邊粗讀,邊提問,解決字詞障礙,初步理清文章思路;第三步:閱讀。要仔細閱讀每段課文,劃出重點。要眼到,口到,手到,腦到,也就是邊讀邊思考,邊畫重點進行思考;第四步:復述。看自己是否真正理解文章內容、特點、主題思想等;第五步:測試。鞏固已有知識,進行反饋,及時彌補。
二、鼓勵學生勇於實踐,爭做自主學習主人 語文課堂上,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和預習的程度確立學習的內容,可利用課本上的單元提示、預習提示、課後探究練習、個人資料及生活經驗來理解課文,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勇於實踐,做自主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自主學習的方法上進行指導。 比如:採用「啟、讀、練、結」 四個環節指導自主學習:「啟」則是啟發,即在開始上課時,教師先向學生明確學習要求和自學方法;「讀」就是讓學生按目標去閱讀課文,要求做到眼到、口到、耳到、腦到、手到;「練」是學生按照課本或教師提出的要求去完成課堂的練習;「結」是小結自學的心得和對學習方法及存在的問題的回顧總結。
三、明確合作學習意義,激發合作學習熱情 古人說:「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 。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師生間、學生間的人際交往,有助於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的觀念,又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還有助於教師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以發展的目標。 以往,學生們一般把班級看成競爭的場所,同學之間相互排斥,他們認為別人的成功意
用心 愛心 專心
2 味著自已的失敗。這種學習的氛圍,容易使學生養成不健康的競爭竟識。而合作學習能給學生們提供一種合作性的學習情境,他們可以認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小組成員的成功,自已就成功。他們必須互相幫助、互相促進,更能有助於學生健康的心理形成。合作學習在突出合作的主導地位的同時,也不否認競爭。但在合作學習中兩者是辯證統一的,「競爭」與「合作」是和諧交融,相得益彰。
四、遵守合作學習規則,指導合作學習方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合作學習是一種集體行為,需要學生有足夠的團隊意識。小組內要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通過組內的交流、探討,不斷的完善自己的觀點,不斷的產生新的想法。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合作,而不應大小問題一概而論,只流於合作的形式。例如教學《散步》一課時,教師按「整體感知、研讀賞析、體驗與反思」這三個環節進行授課。整體感知時,教師提問這樣幾個問題:文章寫了哪些人在散步?在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這兩個問題很簡單,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就可以獨立解決,就不需要合作。 學會參與小組討論,小組討論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和決定合作學習效果的優劣。一般來說,較復雜、綜合的學習內容,則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通過合作學習,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掌握經歷「感知--理解--運用」三個階段,學生經過自我「設疑--析疑--釋疑」過程,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
五、懂得探究學習意義,掌握探究學習方法 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研究的認知方式和心理過程進行學習,對語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探究,並在探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探究學習中,語文教師要以學習合作者的身份出現。要將語文學習當作是教師與學生共同設計並共同去完成的一個過程。如何用正確、合理、科學的方法來指導學生進行的探究學習呢?比如: 問題探究法。讓學生對在學習中自己提出的問題,或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和解決。問題探究法最常用,關鍵是要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 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法要求要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去探究。學生自讀,老師不要急於讓學生回答,而是給足學生讀書和探究思考的時間,有的學生探究思考的不理想,老師讓學生在多讀幾遍,有時要求默讀,有時抓住關鍵情節齊讀、范讀。充分保證學生自主讀書探究的時間。 合作探究法。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根據教學內容和具體要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了參與探究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在班級或小組中發言較少的學生,都有機會發言,參與到探究中來。當然,探究學習的方法還有很多,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來設計。 總之,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和前提,合作是促進自主、探究的形式和途徑,探究是自主、合作學習的目的,三者互為一體,又互為促進。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中教師要堅持放手原則。凡是學生能讀的就讓學生讀,凡是學生能說的就讓學生說,
用心 愛心 專心
3 凡是學生能想的就讓學生想,凡是學生能討論的就讓學生討論,凡是學生能寫的就讓學生寫,凡是學生能做的就讓學生親自做。
7.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一、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要改變傳統的「學生被老師牽著走」的做法,真正讓學生自主地動起來,教師就要學會適時放權,讓學生在已習慣的接受性學習之外,學會探究性學習,鼓勵和幫助學生自己主動地探究問題,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要當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根據學生需要,變換教學策略,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全動起來,互動起來,主動起來。如適當地讓學生畫一畫(《詹天佑》)、做一做(《撈鐵牛》)等,讓每一個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們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大膽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覺得自己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課堂實實在在地成為了他們表達思想的平台。
二、巧妙合作,攻克文本難點。
自主學習不能解決的問題怎麼辦?可以引導學生在合作的基礎上解決。學生自主學習中,遇見不理解或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可組織學生集中在一個小組中嘗試解決。引導學生提出最重要、最困難的問題,不重復、不提與主題無關的問題。同時,面對學生的疑問,教師不必過早解釋,只要綜合大家的提問,提出一兩個重點問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即可。
這種合作探究的關鍵是教師要組織課堂討論,討論的主題要明確,留給學生准備的時間要充分,注意氣氛的和諧,絕不走過場。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做巡視指導工作,不斷點撥強化學生的合作探究。
例如,在教學《鳥的天堂》一文組織小組討論時,教師向學生提出以下要求:
(1)默讀課文,請畫出自己認為重要的句子,並提出感興趣的或不懂的問題。
(2)四人小組討論時,由組長主持。組員依次讀出所畫句子並提出問題。
(3)組員篩選幾個有學習價值的問題進行討論,並做好記錄。
(4)討論結束後,每組推薦一名代表匯報本組重點討論的問題、討論的結果。
這樣引導,既幫助學生建立了討論的規則和秩序,又活躍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氣氛,整個過程在問、想、議、悟的過程中進行,學生能攜手解決自主學習中所碰到的難點。
三、注重引導,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讓學生自主學習,並不是放任自流,而讓學生有法可循,有一定的學習方向,這樣才能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活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才更強。
1.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如生字學習中,一些字形的識記是難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形象地記憶。如《烏鴉喝水》一課,學生經過思考,對「烏」和「鳥」是這樣記憶的:「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至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2.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感悟就是一種文本對話的形式。如《美麗的小興安嶺》描寫的是「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體驗作者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感呢?教師可以通過美麗的景色的錄像展示等課程資源的利用,設計情景,再引導學生介紹自己美麗的家鄉。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為自己的家鄉感到自豪,實現了情感教學目標。
3.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新課程標准強調生活與語文的聯系,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學生深切感受到語文離自己的生活其實很近。這樣,學生會更加主動地學習。可以藉助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物品、實物、圖片等讓學生形象識字。還可以組織學生搜集廣告語、對聯、報刊病句、熒屏錯別字等。學生感受到語文實踐的無限樂趣,不再覺得學習語文是枯燥的。
四、及時激勵,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慾望。
學生採用自主學習方式,在這一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要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
如在教學《媽媽的賬單》時,我提出一個問題:「讀了媽媽寫給小彼得的賬單後,你想說什麼?」一名平時不好學但很聰明的男生也舉起了手,教師點名後,他回答:「剛才你說賬單是指記錄資金出入,可媽媽寫給小彼得的賬單里怎麼都是『0芬尼』呢?沒有出也沒有入,這張賬單怎麼是這樣的?」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因此,我立即抓住了這個契機,進行了表揚:「你很了不起,你給大家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既然你能想出它,相信你一定能找到其中的答案。」聽了這番話,他情不自禁地再次投入到文本之中。我還將這個問題放在這堂課非常重要的位置,讓全班同學共同探索答案,經過合作討論之後,學生回答精彩極了,有的說:「比起小彼得寫給媽媽的賬單,它還真算不上賬單,媽媽其實根本沒想讓小彼得還錢。」有的說:「媽媽寫這些0,是為了讓小彼得自己去想其中的原因。」剛才那個男生的回答更加精彩:「我覺得媽媽賬單中的兩個『10年』與這些『0芬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體現了母愛的無私和無價」。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用了成功激勵的方法,及時地激勵了這位學生,讓他的學習慾望得到了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