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3篇
語文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新形勢下新課程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新課改,培養全面的人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分別從轉變教師的角色,培養學生的興趣,增加閱讀,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幾大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語文素養、興趣培養、閱讀、學習習慣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新課程標准要求: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同時,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在此形勢下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的問題。那麼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綜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和貫徹新課標的要求我來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針對新課標的要求,如何在寓教於樂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認為首要的要做到老師角色的轉變,伴隨著教學理念的轉變。為此,要求教師本人要認真學習、深入領會《課程標准》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以往在語文教育活動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學生的學力和學習方式、忽視對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忽視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等等,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理念了,所以要求教師深刻學習語文教育的新理念,以往的灌輸式,填鴨式、應試教育等傳統的教學模式應該摒棄了,教師的角色也應該徹底的改變,從所謂的師道尊嚴轉變成學生的好夥伴。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說過:真情交融不僅僅表現在師與生之間,而且表現在師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的共鳴。「教材——學生」之間情感的橋梁便是老師的情感,教材蘊含的情感是靠老師去傳遞、去觸發,從而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和學生在平等的位置上完成我們共同的任務。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激發者、引導者和指導者,而絕不是課堂中的命令者。教師只有真正轉變了觀念,給自己的角色准確定了位,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用平等對話的方式和充滿感情的話語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同樣的三句話,「你必須怎麼樣」、「你要應該怎麼樣」、「你應該這樣」。學生聽了對於每個同學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在不一樣的感覺中學生的學習情趣是不同的,那麼課堂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新形勢下要求教師要快速實現角色轉變,努力學習,提高技能,課堂上能勝任組織者、引導者。在課外做學生的知心人、好朋友。只有這樣才能構建一個完美的課堂,才能完成我的目標和任務。 二、激發、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 宋代陳頤說:「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課堂上巧用教學藝術,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體會到學習並不是艱辛的勞動,而是一種快樂。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沒有興趣的學習只是一種徒勞,隨之的課堂效果可想而知。那麼興趣還是要靠我們老師去培養,靠老師去激發和喚起學生的求知慾。那麼怎麼去培養興趣呢? 首先,營造融洽的課堂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不僅僅是單一知識的傳遞,同時也伴隨著心靈的接觸,情感的交流。語言上的溝通。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積極配合你的教學,融洽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在一種快樂下學到知識,已達到課堂教學目的,輕松順利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融洽的課堂氛圍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要盡快做到角色的轉變。在教學中巧用教育教學藝術和教學技巧,大膽的探索創新,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更加生動活潑,讓學生在毫無感到拘謹的情況下輕松的學到自己應該學到的東西。反之,何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其次,感情和心靈上的溝通,對於學生,情感有時成為學習的動力,有時卻成為阻力。在教學中,情感的積極性和消極性是並存的。這就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用一種溫情感化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愛和溫暖,這樣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參與我們的教學,才能成為課堂中真正的合作者。教師要充分尋找學生的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給予其鼓勵,以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愛,那種愛一旦被學生感受到,那麼對於學生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動力。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對於學生會感到無限的溫暖和求知的興趣。那麼課堂效果以及對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可想而知。 三、培養閱讀的興趣 新的課程標准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前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姬說:「閱讀在孩子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童年的書幾乎可以記一輩子,影響孩子進一步的發展。」閱讀能拓寬知識面,能提高個人的品德修養和思想情趣,而廣泛閱讀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不能只滿足於把自己的知識傳輸給學生,最重要的是給學生以良好的引導和影響,讓他們開闊視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光時局限於課堂上的閱讀,還要進行必要的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是課內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尤其在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涉及到本科內容的課外讀物提供給學生,讓他們課外進行閱讀。拓寬閱讀面,擴大閱讀量。一篇優秀的作品能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和啟迪,學生能徜徉在其情節和優美的語言中體會到愉悅的心情,慢慢能達到與作者的共鳴,慢慢地達到忘我的境地,彷彿如臨其中。一些優秀的小說,名著,詩歌、散文、戲劇、名言警句之外,對於學生感興趣的連環畫,漫畫也要涉及其中。學生完成閱讀後適當引導學生背誦優美片段,抄寫優美詞語,並試著去寫。在引導學生學會怎麼選擇積累內容後就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值得積累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自主積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另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讀完之後要求同學們寫寫自己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當然每位同學對於文章的感悟和理解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在教師指導的同時要給予其鼓勵很贊許的目光,並且長期堅持下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要多閱讀,廣閱讀,學生才能心中有物,才能逐步提高我們學生的寫作素養。 四、良好習慣的養成 培根說過:「習慣真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其實,語文學習的習慣包括的內容很多,從大的方面看也就是最基本的聽、說,讀、寫。比如字要認真的寫,文章要有表情的朗讀,並認真品味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作文要好好的做。就拿寫作來說,我們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如經常收集信息及趣聞的習慣,經常搜集名言、格言、諺語的習慣,閱讀其他文章有寫隨筆的習慣,熟記優美詞語的習慣,先寫題綱後作文並有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等等。當然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習慣,比如課前預習,課中認真聽講,課後復習。經常參加小組辯論或者演講比賽,經常講完一篇課文之後,學生扮演不同角色來表達下課文情節,主動與別人交流,以培養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經常參加社會實踐性活動,藉助節假日去光榮院去探望老人或者外出踏青,回來描述下其中的過程,以及所見所聞寫一篇小短文,或者描寫下沿途的景色等等,這些良好習慣養成都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必不可缺的組成部分。 總之,對於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涉及到的有諸多因素,只有靠我們不斷探索創新,在新課程的指引下,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長期發展,才能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貢獻自己的力量。
❷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素養
一、小學語文教師應具有正確的兒童觀
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服務指導的對象是6-12歲的小學生。從人本主義的觀點看,兒童是正在發展中的人,他們也是獨立的人,具有社會性,也同樣具有人權,人生而平等,每個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老師和小學生也一樣,不能因為孩子小,就不平等對待,不能平等對待孩子人格的語文老師,是自身人格不健全的表現,必須予以重視。從人格上講,老師與孩子之間也是平等的關系,老師要與孩子平等溝通,平等交流,尊重孩子人格。小學語文教師只有科學認識少年兒童的人格平等權,並把他們當成和自己一樣的人對待,才能在教學中,徹底避免教師先入為主、強迫強權、滿堂灌輸、忽視孩子主動性的問題。其次,小學語文教師正確的兒童觀表現在,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遵循孩子身體和精神的發展規律,充分認識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和發展潛力,並且能夠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認知、品德、情感、個性等方面的教育,這兩點並不矛盾,他們有自己對問題的看法,有自己的思想,能用意識支配自己的行為,同時,其年齡特點,決定其意志力不強,習慣行為弱,自我約束力不強,等等。小學語文教師只有科學地認識少年兒童,才能正確對待他們,使他們真正健康成長。尊重但不放縱,充分了解更要充分開發,平等對待人格,更要激勵不斷上進,這才是小學語文教師最基本的素養。
二、小學語文教師要一專多能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常會搞一種叫做「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就是選出一篇文章,由幾位語文老師在不同的班級授課,其他語文老師觀摩後,做出對比評價分析,以此得最佳課型和教法。這種教研活動有時會有讓人很吃驚,在「同課異構」活動中,自身素養厚實的語文老師就會在課堂上出口成章、吞吐自如,借每一個課堂生成、演變出一個個精彩;自身積淀淺薄的教師,教學環節生硬,教學設計上毫無美感,學生像是在咀嚼干癟的稻穗,整個課堂尷尬而又憋悶。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兩種不同情況呢?
這種現象告訴我們,語文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知識的構建者和創造者,要運用已有的知識體系構建為教學所用的課堂技藝,甚至文化。
小學語文教師要「一專多能」,一專就是語文素養專業優秀,多能就是指能成為在人格上,修養上,行為上的多面手。「語文教師要在語文專業上成為專家,知識體繫上成為雜家」。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果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素養和建立了龐雜的知識體系,那麼他的每一節課都將異彩紛呈。只有語文教師一專多能,才能擁有多彩課堂,才能讓學生真正受益。
三、小學語文教師應更加註重文學素養
從人才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的角度講,文學素養是一個健全的現代人的必備素養,而基礎就在學校階段。小學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還相對較弱,培養文學素養,最重要的一條途徑就是通過語文課堂實現。文學素養就成為小學語文教師極為重要的專業素養。
教師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順應「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這一基本理念的,才能充分挖掘出教材中深含的意蘊,才能真正走進文本,與作品建立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系,從而為學生與文本架起溝通的橋梁,向小學生准確、深入地傳達出語文課程中文學的美感,讓學生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培養文學素養,促進全面發展。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是指語言修辭知識,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且包括為孩子的思想道德、思維品質、文化修養、審美情趣、創新精神、個性發展、人格塑造打下檢視的基礎。
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大力提高文學素養。小學語文教師,確實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大使命,所以一定要不斷學習,力求提高自身素質,真正做到不辱使命。
❸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摘要:小學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小 學語文素養的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 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 關鍵詞:九年義務教育 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
小學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小學語文素 養的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 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 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課程標准中語文 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絕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 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 養。語文素養概念的提出,使語文教學在弘揚科學理性精神,注重 語言的准確、簡明、實用,與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創新思維的培 養、人文精神地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這兩者的矛盾力中尋求一中 平衡,這是對歷次語文教學大綱的歷史性超越。 語文素養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分為六個層次: 第一,必要的語文知識。離開知識的能力是不可設想的,輕易否 認語文知識對語文學習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容易使語文教學走向非 理性主義的誤區。在小學階段,教學一定的漢字音形義的知識、基 本的語法和修辭知識、常用段落和篇章結構知識、基本閱讀和寫作 方法知識等,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一篇篇具體的范
文,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佔有一定的感性語言材料,在 量的積累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掌握常用字和漢語常用書面詞彙, 背誦一定量的語段和優秀的詩文,閱讀一定量的課外書籍,這是形 成語文素養的基礎。 第三,熟練的語言技能。熟練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行成為一種 能力。語文教學必須在大量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查字典、 朗讀、默讀、說話、聽話、作文、寫字等基本技能;讓小學生學會 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和常見的語言表達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維方式, 善於把自己獨特的思維結果用規范的語言進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 備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據不同語言材料和不同交際場合適 當地使用語言技能,最終形成良好的語感。 第四, 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教學必須牢記葉聖陶先生的名言「教 是為了不需要教」 。 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培養語文學習的興 趣,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如,勤查工具書的習慣, 養成讀書的習慣,認真聽講的習慣書寫整潔的習慣。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養
❹ 如何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我認為,多讀經典和高質量的書,大膽參與各類語文實踐活動也很有幫助。
❺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逐漸成為每一位學科教師的基本教學目標。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與綜合性兼具的學科,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至關重要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採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其語文課堂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也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提供良好保障。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即語感、語文學習方法、語文學習習慣。學生對語文知識有足夠的理解認知能力,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一定會促使自身能力的提高,也就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保證。因此,語文教師要從三個方面出發對學生進行培養,以便更好地促進其成長進步。
一、說讀結合教學,培養學生語感
具備了良好的語文語感,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對課文主旨的表達也會掌握得更加透徹,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增強學生對文字的運用能力。而且,語文不僅是一門教學課程,更是一門語言,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很高,良好語感的形成也有助於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與發散思維的發展。教師可以通過說讀結合教學的方式創造學生的練習實踐,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
例如,教學《讓我們盪起雙槳》這篇課文
❻ 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
根據當前新課程改革,結合自己這幾年的教學經驗,以及自己接觸過的班級情況,借鑒許多優秀教師和教育專家的觀點,現歸納以下幾點經驗:
一、注重提高自身素質
讀書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非常重要,不僅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提高自身素質,而且可以通過把學到的新知識融會貫通的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使自己不會面臨「黔驢技窮」的窘境,增強教學的感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在各門學科中,語文是最具綜合性的,它的知識內容涵蓋極大。因此要求語文老師應該對各種知識進行廣泛涉獵,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雜家」,除具有扎實的語文知識外,應當有一定的相關知識,事實是許多語文教師沒有關注美學、哲學、經濟、社會、自然等學科的常識。我們的語文教師應該都有比較深厚的文學功底,但也不必諱言,有不少語文教師自離開大學校門、參加教育工作以後,卻很少注意到當前的文藝動態,已很少去閱讀文學作品尤其大部頭的著作,只滿足於「吃老本」。現在的語文教材,較多地強調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較多地強調了培養學生研討、評價現代文學作品的能力,作為教師,應該學在學生的前列,方能對學生起到引導的作用。
二、努力提高教學能力
要有較強的課前策劃能力。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它需要課前做出周密的策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項較為復雜的智力活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考慮教學要素的方方面面。善於解讀文本、全面了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是進行課前教學策劃的重點。教學策劃要建立在對教材的深入解讀和對學生的准確分析上,建立在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所做的預設上。良好的教學策劃,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僅是認知的)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會促使課堂中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和對及時反饋提出要求。教學策劃不是為了限制生成性,而是為了使這種生成更具有方向感。從根本上說,策劃是生成的基礎,沒有充分的策劃,就不可能產生精彩的生成。要有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
課堂教學除了要合理安排知識點外,還要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這直接關繫到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在課堂上,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情緒、態度,及時給予教育、評價、激勵、引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成功的授課是策劃與生成的結合體。高質量的策劃是成功的前提,動態生成就是成功的關鍵。學生的差異性和教學的開放性使課堂呈現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教學活動的變化發展有時和某種教學策劃相吻合,而更多的時候兩者是有差異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當教學不再按照策劃展開,教師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和艱難的抉擇。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整合乃至放棄原有的教學策劃,機智生成新的教學方案,使靜態的預案變成動態的、富有靈性的實施方案。這樣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組織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要有較強的課後反思能力。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以自我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之依據的「異位」解析和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效能和素養的過程。從語文學科的特點來說,語文教師比其他學科教師更具有反思的條件和能力。語文教師只有多讀多寫,以寫促讀,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實踐證明,反思對教師的自主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
三、努力提高科研能力
語文教學研究並不僅僅是語文研究機構中研究人員的事,也是廣大語文教師的事。語文教師不僅要掌握教什麼,怎麼教,還要懂得為什麼要這樣教,怎樣教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這就需要認真研究、探索語文教學規律。語文教學研究的課題是指語文教學領域中具有普遍意義的特定問題,有明確而集中的研究范圍、目的、任務的題目。所謂普遍意義,是指教學中有規律性的,能解決某一層面的,反映某些本質的;所謂特定問題,是指目標明確,討論的對象和范圍
清晰。具體的講,真課題就是指貼近教學實際的課題,對教學改革具有指導性的課題,能提高教學質量的課題。這些選題要角度小,有價值,有新意。切切不能假、大、空。
總之,語文教師追求的根本價值,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定不移、持之以恆、矢志不渝的奮斗,在追求奮斗過程中,得到有效的發展和提高,真正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
❼ 如何提升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
一、在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於漪老師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慾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由此可見,語文教學活動中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課前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典詩文。學生對未知的知識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因此,相對於簡單機械的抄寫,他們對這樣的作業更感興趣。譬如在講授三年級下期第2課和29課《古詩兩首》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春天和月亮的詩句;講四年級上期第1課《觀潮》時,我讓學生收集描友誼的詩句;學習五年級上期第6課《梅花魂》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梅花和抒發思鄉之情的詩句等。在學生充分准備的基礎上,上課時分抽選學生誦讀、展示。這樣的作業既能培養學生收集、甄選資料的能力,又能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加學生的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積累,提高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文修養。
2、根據課文內容和文體特點,創造、再現課文情境。譬如,在講四年級上期《搭石》這篇課文時,我就採用了讓學生參與課堂表演體驗的方法。上課時,我在講台上放上幾張白紙作為搭石,告訴孩子們白紙以外的區域就是溪水,讓三五個孩子跟著我一起走搭石。學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師一起表演,情緒高漲,紛紛踴躍爭取。在再現情境的過程中,分兩組進行,一組同學與我配合默契,提腳、落腳,動作協調一致,讓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動作的協調美和韻律美時。另一組同學表演時,我幾次故意打亂腳步,讓後面的孩子步伐大亂,紛紛掉進溪水中。通過這樣的對比試驗,學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間的默契與和諧,體會到過搭石時的有序和動作的整齊劃一,感受到村民心靈之美、民風淳樸之美。這樣的學習,生動活潑,很自然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情懷。
二、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願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採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1、依靠文本、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誦讀來培養學生養良好的語感能力,最終達成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教材中選用的文章,都是幾代大家積累流傳下來,經過專家們認真篩選甄別的,在遣詞造句等方面堪稱範本的佳作。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會要求學生對其他課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讀以至成誦。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內涵比較深刻,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容易理解課文內涵,文中許多句子比較長且難以讀通順,因此教學時我反復讓學生誦讀,甚至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能把盲女孩安靜雙手攏住蝴蝶和放飛蝴蝶的片段背誦出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慢慢地走進了安靜的內心世界,對安靜細膩而豐富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感能力,而且在朗讀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2、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腹有詩書氣自華」,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課標》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周國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語文教師》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語文教師,我只讓學生做兩件事,一件是讓學生大量閱讀,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另一件是讓學生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也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然而,據一些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學生閱讀量非常低,粗略估計平均閱讀量應在國家出台標準的20%以下。為了幫助孩子們補充文學名著的積累,在教學實踐中,我要求學生每天閱讀經典名著30分鍾以上,做好讀書筆記,摘抄適量的精彩片段,優美的句子和詞語,並寫出簡短的賞析文字。每天語文課前也會請一名學生與大家分享讀書筆記。數年來,所教班級的孩子課外閱讀量大大增加,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傲慢與偏見》《紅與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沈石溪動物小說》《夏洛的網》《綠山牆的安妮》《海底兩萬里》《老人與海》(為了增加孩子們的閱讀量,我採用買、捐書、漂書等多種形式。)等數十部中外名著都成為孩子們如飢似渴的閱讀對象。
3、誦經典詩詞,背名篇名句。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詩教,可以讓人溫柔敦厚,讓人文質彬彬。因此,我要求所教授的孩子每天自由選擇背誦一首詩歌(可以是古代詩詞,也可以是現當代詩歌)。課前請一名孩子上台背誦並和全班同學一起誦讀(利用顯示頻展示)。幾年下來,孩子們經典詩文的積累相當驚人,范圍涉及詩詞歌賦文等多種形式。既有古代的經典,也有現當代的佳作。《詩經》中的重要篇目如:《關雎》《相鼠》《芣苢》《木瓜》《碩鼠》《蒹葭》《桃夭》《子衿》《河廣》《式微》等,大部分同學都背得滾瓜爛熟。《木蘭詩》《將進酒》《長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長篇巨制部分同學也能出口能誦。古代經典散文如《資治通鑒》部分篇目、《子魚論戰》《狼三則》《愚公移山》《聽穎師彈琴》《陋室銘》《出師表》《孫子兵法》《愛蓮說》《誡子書》等也出現在鄧人涵、成超、梁鏵文等同學的背誦篇目里。徐榮婷等同學背誦的宋詞篇目有《念奴嬌》《玉蝴蝶》《雨霖鈴》《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滿江紅小住京華》《慶清朝慢》《聲聲慢》《鵲橋仙》《水調歌頭》等數十首。廖尉翰同學背誦的主要是《增廣賢文》章節。何俊毅同學用兩個月時間背完了一本《毛澤東詩詞》。現代詩人中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餘光中的《鄉愁》、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很多孩子喜歡的篇目。
課堂閱讀和課外經典詩文的積累教學活動,不僅增加了學生在傳統經典文化方面的積累和精神積淀,還培養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在「潤物細無聲」中幫助孩子們解決了積累優秀詞句少,書寫、語表達能力差等問題,實實在在地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學識修養、人格修養。
三、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練習作文是為了一輩子學習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也不是為了當專業作家」。《語文課程標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給小學習作教學准確定性,為習作教學的改革鋪平了道路。寫作既是課程標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語文素養蘊含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的重要的呈現載體。在廣泛閱讀和積累的而基礎上,學生們已經具備了較好的文學底蘊。那麼,如何讓孩子們能夠將厚積的文學、知識內涵薄發而為優秀的習作呢?
1、結合孩子們課外閱讀的實際情況,要求每個孩子每讀完一本書都要完成一篇有質量的讀後感,經過自己修改、生生互改後,在班上進行讀後感交流活動。因為很多同學都是通過借閱和漂書的方式得到書籍的,所以往往一本書同時有幾個閱讀者,不同的讀者寫出的讀後感又各不相同,這樣的交流活動對幫助孩子如何提高寫作能力有極大的幫助。幾年下來,孩子們先後共完成了數十萬字的讀書筆記。
2、每次習作,我會選擇部分同學(盡量不重復)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對孩子的習作加以潤飾,然後鼓勵他們向學校廣播站、校報甚至其他媒體投稿,參加各種徵文比賽,或者上傳到自己的空間。我也同時將這些好的作品上傳到家長QQ群和互聯網上(我在新浪網和中小學教育資源網上申請的博客yshtxy)進行交流展示。孩子們很重視這樣的機會,他們往往會把這樣的機會視著一種榮譽而對老師充滿親近之情。這樣的舉措使孩子們寫作的興趣會更加濃厚,會願意主動去寫更棒的作品,這樣形成良性循環,學生的寫作慾望被充分激發,就會一直堅持寫下去,成為自發的行為。
經過數年的堅持,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所做的努力使得所教班級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和語文能力有明顯的進步,課外閱讀和積累方面也明顯超出同齡的孩子,部分同學已能出口成章,出口有詩;作文思路清晰,文筆流暢,旁徵博引。語文核心素養教育實踐活動,為孩子們在文學、文章修養和文風、情趣風格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❽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
摘要:來想要做一個合格源的教師,就需要具備多方面的專業素養。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所包含的教師的讀寫能力、課程視野、文化底蘊、教育技藝、職業境界、人生態度等方面,本文筆者探討了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剩餘2424字)閱讀整篇文章新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本期內容介紹範例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❾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是什麼老師如何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釋義: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是指小學時期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等綜合評價。
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中的一個核心概念。
如何提高:
1、拓展視野,塑造健康人格
文學作品所展示的畫面,幾乎遍及人類生活的所有領域,它的內容無不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文學對人性的塑造和對社會風尚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優秀文學作品表現出來的高尚的理想,堅強的意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真善美的心靈,無不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文學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相比的。它是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對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提高,對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2、通過積淀,增強文化底蘊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而積淀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廣泛閱讀和識記背誦。在重視廣泛閱讀的同時,還要重視識記背誦。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把它作為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拋棄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過分強調理解,輕視識記背誦。我們的改革並非要改掉傳統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經驗,而是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識記背誦,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文化素質,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3、發展思維,提高審美能力
文學欣賞是一種審美認知活動,遵循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般認知規律。同時它還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它由感覺器官對作品進行感知,再調動生活積累,產生共鳴,再經過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分析,進而領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內涵。通過理解、玩味,得到賞心悅目的、怡情養性的審美享受和思想認識。掌握並遵循這一規律,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