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情境導入

小學語文情境導入

發布時間:2020-12-16 16:58:50

⑴ 淺談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實施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法無疑是有效的。其中的「情境」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直觀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橋梁。它解決的是學生認識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感性與理性以及舊知與新知的關系和矛盾。長期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我,也深深感受到情境教學法是最受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能順應小學生的發展規律,點燃智慧的火花,滋潤情感的幼芽,讓他們顯示各自的聰明才智和潛在的力量,從中獲得認識的快樂,創造的快樂,道德向上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因此,在實踐中我做了一定的初探和嘗試,試圖通過在課堂中優化情境教學法,尋找到與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教與學的方式。一是創設情境導入課文,拉近閱讀主體與文本的審美距離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首先要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設計一個巧妙的導語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所展示的境界,與作者的心靈相溝通,與文章的旨意相融合。因此,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創設恰當的情境,把美的種子播進學生的心田。二是進入情境激發情感,進入情感體驗的境界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量文質兼美的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的主觀烙印,凝聚著作者鮮明的愛憎,這就為情境教學的進行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文章中包含的情境無一不在學生心中激起長久的情感的回盪,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我們可以利用教材中蘊含的異彩紛呈的情感來誘發學生心中之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力引導學生走入作品的藝術境界,融入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思和遐想,熏陶其高尚的情操。三是憑借情境進行思考,進入理性分析階段創設情境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學生在活潑、輕松的氛圍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識。當學生進入某一情境中去,達到情感體驗的境界,我們就要引導學生在這一情境中進行理性思考,將感性的知識轉化為抽象的理性的知識,對作品有自己的理解與評價。教師還可以在情境中,鼓勵學生探究、合作、思考,發表自己個性化的見解。讓學生由情感的體驗而進入理性的思考,掌握知識與方法,對作品進行個性化的解讀,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四是再創情境留問題,激發探究慾望一堂好的語文課,當下課鈴聲響起時,並不意味著內容也隨之結束,也許是已習得的知識的延續,也許是新的學習的開始。這就需要在課堂上再創情境,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慾望,繼續對作品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從而將語文延伸到生活中去,讓語文真正成為生活中的語文。

⑵ 如何讓語文課情境式導入語更精彩

如何讓語文課情境式導入語更精彩
情境式導入語是語文課導入語的常用形式,它通過創設一種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感意境,讓學生產生共鳴,從而形成一種與教材內容相應的情感意境,為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筆者認為,應在以下四個方面下功夫:
一、文采美
唯有文采,才能使客觀事物發出美學的光輝;唯有美學的光輝,才能產生美學的震憾。請聽某教師在講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時的導入語:「公元1079年,在黃州,在赤壁,一代中國文化名人蘇東坡向我們走來。他是在突破了官場上四面受敵的重圍之後向我們走來的,也是帶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他的渾身臟水向我們走來的。出汴梁,過河南,渡淮河,進湖北,抵黃州,他一路狼狽,渾身疲倦……由此,黃州這個昔日的古戰場便註定要與這位傷痕累累的突圍者進行一次繼往開來的壯麗對話和人生探討,文學便註定要記下這一段悲壯的吟唱。蘇東坡這位披枷帶鎖的文人,在苦難中,以其內心的高貫和屈辱的身體為我們注釋了『大江東去』式的雄奇奔放的生命意蘊。今天,讓我們共同來領略東坡居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段導入語,文辭優美,通過蘇軾寫「赤壁懷古」的歷史背景的一個橫斷面加以文學敘說,展示蘇東坡抵達黃州的遭遇與心境,讓學生從課堂教學的一開始便感受到了歷史的那種凝重與滄桑,為全課的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情感美
英國教育家羅素說:「教學語言應當是引火線、沖擊波、興奮劑。」作為語文教師,在導入語中應當具備強烈崇高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披文入情、以情動情。請聽某教師在講明代古文家歸有光的《項脊軒志》時的導入語:「生活中,我們也許有過這樣的體驗,家人歡聚,共享天倫,其樂融融。可是,當這些一旦離開,你會追憶那一份快樂、那一份熱鬧。常人如此,內心情感異常豐富的作家更是體會頗深。明代著名古文家歸有光在寂寞凄涼的時光里,回憶起家中許多往事,歷歷在目,揮之不去,然物是人非,觸之不及,情之所至,悲從中來,寫下了『不事雕琢而自有風味』的佳作《項脊軒志》。」這位教師講這課時正值深秋,枯葉在教室門口打轉,一束無力的斜陽懶懶地倚靠在講台上。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飽含感情的導入語結束後,教室里異常寂靜,導語的情與眼前的景誘發了學生的主觀情感,這種情感又滲透到文學作品的教學中,使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情感交流融合,共鳴升華。
三、畫面美
艾略特說:「表情達意的唯一方式,便是找出意之象,即一組物象、一個情境、一連串事件。」語文教師在情境式導入語中應當通過描述一系列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境、心臨其境、情景交融。某教師在講授《十里長街送總理》時在黑板上掛出周總理的遺像後說:「1976年1月8日,為人民勞累了一生的周總理去世了。他靜靜地躺在鮮花翠柏中,紅旗覆蓋著他的身軀。1月11日,周總理的遺體送八寶山火化,披著黑紗的靈車,緩緩地開出來了。那年冬天特別冷,寒風猛烈地吹著,但是首都幾十萬人湧上了街頭,默默地站在人行道的兩旁,等待著,等待著,等待著靈車開來,向敬愛的周總理送別。人們心裡明白,從今以後,再也看不到周總理慈詳的面容,再也聽不到總理那親切的聲音了。十里長街到處是白花,就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白雪,到處都能聽到人們在低低地哭泣。……同學們,你們沒有經歷那叫人悲痛、叫人心碎的日子,但是《十里長街送總理》這一課,會叫我們知道當年的情景……」這段導入語緊扣課題,教師用富有濃郁感情色彩的描述,生動再現了當年「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幾組鏡頭。
四、音樂美
教師導入語的音樂美主要表現在聲韻、節奏、節調三個方面。「只有在音樂中,感情才被激動。」因此,語文教師的導入語中應表現「誦之行雲流水,聽之金聲雲振」的音樂美。請聽某教師在執教《長江三峽》時的導入語:「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長江,我們的母親河,她不僅創造了壯麗的景色,也孕育了中華燦爛的文明,而長江上景色最為瑰麗多彩、最讓我們魂牽夢繞的,還是三峽。千百年來,人們為三峽留下了無數的詩篇。杜甫寫道『眾水會萬涪,瞿塘爭一門』,寫盡了瞿塘峽水的赫赫聲勢;李端的『巫山十三峰,皆在碧崖中』,則概嘆了巫峽的縹緲朦朧。而同學們最為熟悉的,應該是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如果說,歷代詩人們描寫了飛流直瀉的三峽、煙雨蒼茫的三峽,那麼,劉白羽先生筆下的三峽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劉先生的筆觸走進三峽、暢游三峽吧。」這段導入語,通過「采、概、大海、峰、中」等韻腳,加上教師抑揚頓挫的吟誦,在整齊與參差、抑揚與定格、鏗鏘與宛轉中,形成了美的交響樂,使人浮想聯翩,由聲而入情,不知不覺進入了老師描述的藝術境界中。

⑶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創設有效的導入情境

創設情境可謂時下課堂教學的一大熱點,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有效的情景要能夠讓學生「觸景生思」,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起他們更多的聯想。
1、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作為教師可指導小朋友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由於小朋友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這樣,有助於學生很快地理解文本。
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學習課文的最佳方法就是多讀多練、讀中感悟。所以在教學《小鳥和牽牛花》時,我並沒有做過多講解,而是讓學生帶著強烈地感情分角色朗讀課文。這樣學生就能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從而錘煉語言,描繪情境。
2、積極營造游戲情境,熱情鼓勵與表揚,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的時候,我創設了游戲的情境導入: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一起去語文園地玩幾個語文游戲大家喜歡嗎?那就讓我們坐上汽車出發吧。(播放課件:小朋友坐上汽車出發,汽車開到了寫有「語文園地」的公園大門口。)語文園地到了,我們一起快活地游戲吧。學生一聽說這節課要做游戲,興致就來了。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呈現材料的興趣,選取他們身邊的活動、游戲、事例,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藉助圖畫再現情境

藉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畫的顏色和內容易於被學生接受和理解。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都有插圖相隨。比如:《菜園里》是一篇生活識字課,配有一幅小學生在菜園里勞動的情景圖,不僅使學生對菜園有一個整體的感受,同時幫助學生認識一些蔬菜及其名稱,還可以讓學生形象地了解這些蔬菜的特點。所以在觀察圖畫,認識這些蔬菜的名字的時候,我就引導學生看課文情景圖,用手指一指,看一看有哪些蔬菜。用情境教學的方式和動態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學習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4.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

當學生對語文課堂感興趣時,他們在課堂上就會認真聽講了,也會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應用多媒體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可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我在教學《小小竹排畫中游》的時候,是這樣導入課題的: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好多禮物,讓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吧。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欣賞樂曲,興致非常濃。此時教師讓學生談談感受,學生就能有感而發。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將學生帶入情境當中,增強了主題感受,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是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的愉快教學。要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需要教師深入地專研教材,走進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角度,選擇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熟悉的、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素材。

⑷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境教學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創設有效教學情景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的這段話,在肯定啟發作用的情況下,尤其強調了啟發前學生進入學 習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 極性,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因此, 老師們常常將情境教學頻頻用於自己的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成了當前語 文課堂教學常用的一種方法。但從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和研究學習中發現, 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確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但也不乏 有些情境的創設是無效的。那麼,怎樣才能讓語文教學情境的創設具有實 效性,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呢?下面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情境要為教學目標而服務 情境創設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手段,它不是為活躍課堂氣氛而創設,而 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但是,有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卻過分地關注了情境 的創設,過度追求花哨的教學形式和課堂上熱鬧的氣氛,以至於分散了學 生的注意力,受到了太多與教學目標無關的信息的干擾,導致難以把握學 習的目標。有一節低年級的語文課是這樣創設教學情境的:老師以動物王 國要舉行比賽為題談話導入新課的學習,以這場動物比賽來串聯整堂課的 教學內容。可是老師在執教中卻只注重了這種形式,而將課文中的兒歌進 行了肢解,先引導學生了解是哪些動物參加比賽,然後出示課文中的六個 問句,了解比賽的具體項目,最後出示六個回答的句子,了解比賽的結果。 按照這樣的思路學下來,兜了大半圈還未進入正題,學生的興趣早已被轉 移,而到讀書的時候是將課文生硬地分成問句和回答兩個獨立的內容讀, 缺乏整體感。從而造成教學目標的偏離,違背了情境創設的初衷。在課堂 上,將形式和內容分裂開來的教學情境,不但不能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反 而分散了他們的注意力,造成課堂教學的虛假和無效。

⑸ 小學語文名師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哪些

具體而言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情境型 指教師根據文本的意境,創設一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讓學生想像優美的意境,體驗美好的情感.簡言之,通過導入引導學生進入作品描寫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創設並引導學生進入教材所描繪的情境,無疑對優化課堂教學起著重要作用.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中受到感染,教師就要善於挖掘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在閱讀課的導入中時常是通過營造出一種氣氛,或再現一個場面,從而把課文描繪的意境再現出來,把學生潛在的審美意識和追求美的情趣激發出來,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順利進入到課文學習中去.
1、看圖導入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的每一課都安排了意境優美、色彩鮮艷的情景圖,配有教學掛圖,通過網路資料還可查閱到更多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它們作為直觀教材,比形象的語言更具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學生獲得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為具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鮮明地揭示事物之間的關系.教師在導入時充分發揮其作用,以此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 藉助媒體導入 隨著人類社會的日益進步,多媒體教學的日趨完善,現代的課堂趨向於「聲情並茂」.在課堂導入時教師根據需要結合聲、色、圖,甚至是影視片段來輔助我們的教學,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可感性,能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創設一個讓學生積極思考的氛圍,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達到語言所難以企及的效果.
3、意境導入 也稱激情導入,在教學文質兼美、情文並茂的名篇佳作時,教師如能創設出一個與課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角色, 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從而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將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許多名師在教學優美的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和抒情散文時,常常用一段富有詩情畫意的導語,將學生帶入課文的那種優美的意境,使學生處於一種良性的情感准備狀態.如孫雙金老師在教《春望》一詩時的導入:「同學們,今天孫老師和大家一起走進歷史的隧道,去感受歷史上一位苦難詩人、人民詩人、偉大詩人——杜甫的心理歷程.(課件出示《春望》全詩)大家知道唐朝曾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發生了『安史之亂』,叛軍攻入長安城後燒殺搶掠,把繁華的都城糟蹋得幾乎成了一片廢墟.在第二年的春天杜甫來到長安街頭,目睹長安城滿目荒涼的景象,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春望》這首千古絕唱.」接著配上音樂,教師有感情地朗讀《春望》.孫老師用短短的幾句話作為導語,卻震撼了全班學生的心靈,同時在媒體的輔助下,學生很快進入詩情詩境.
(二) 質疑型 教師在導入新課時,運用提問質疑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教師通過質疑激起了學生的探索興趣,達到以趣促思的目的.在質疑的同時,適當運用懸念,還能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問題是思維的開端,一個恰當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南宋時的教育家陸九淵雲:「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是問號.」
1、提問導入 它是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來進入課堂.教師可對學習內容進行提問,通過設立一個疑點激發學生的思考,也可以單刀直入,直接提出問題,使學生在積極思考中迅速進入新課.如邱老師在教《海底世界》一課時,一走進教室就用興奮的目光掃視學生,然後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大海嗎?」學生說:「喜歡」邱老師興致勃勃地說:「我也喜歡大海,大海是那樣的遼闊美麗,望著這美麗的大海,我忽然產生一個想法:這大海的深處是什麼樣子呢?當學生說也想知道時,邱老師相機誘導說:「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海底世界》,它將向我們介紹海底深處許多新鮮、有趣的事,那麼海底究竟什麼樣呢?讓我們來細心讀課文吧!」在本案例中,邱老師一進課堂便向學生提問,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調動著學生的思維能力,誘導著學生由疑而思.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
2、懸念導入 俗話說:「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小學生好奇心更強,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設置懸念激發好奇,吊起學生的胃口,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例中邱老師設置的「大海的深處是什麼樣子?海底究竟什麼樣呢?」激發起學生急於探索海底世界的興趣,造成學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狀態.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語文教師要針對教材的關鍵、重點和難點,巧設懸念,把學生的注意、興趣、思維吸引到懸念上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 激趣型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的興趣.」一堂生動的語文課離不開學生濃厚的興趣,興趣作為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對維護學生學習動機,達成教學目的具有重要意義.托爾斯泰也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才會入迷,入迷才能鑽進課文中,才能轉化成巨大的動力.在教學中,可以用生動活潑的故事、寓言、謎語等,激發學生的興趣.
1、講故事導入 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勝、扣人心弦,令人回味無窮,對學生而言,則更能引起他們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傾聽慾望,因為喜歡聽故事是人類的天性,從兒童時期到少年、青年、老年,故事一直陪伴在我們左右,人們沉醉其中、樂在其中.小學生更愛聽故事,抓住小學生這個心理特徵,運用一些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科學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師自己根據教材編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注意,既可以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又容易使學生領悟教材的內容.例如,《太陽》一課可用「後羿射日」的故事導入,激發學生探尋自然奧秘的願望.《將相和》一文用「和氏璧」的故事導入,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所以,語文老師應該獨具慧眼,善於發現課文中的相關故事題材,或與課文題目相關、或與作品的主人公有關、或與課文中介紹的某一山川景物有關的故事,都可以作為「課堂導入」先行講述,講述時,在語言上應注意做到形象生動,做到聲情並茂,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然,由於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因此,所講故事要短小精悍,人物事件要高度集中,而且還要融知識性、趣味性、啟迪性於一爐,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故事的魅力.
2、謎語(游戲)導入 猜謎語是小學生特別喜愛的一項游戲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把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某一知識點編成謎語而導入新課.如袁曉君老師上《青蛙》一課,先讓學生猜青蛙的謎語,當學生猜對時,老師在黑板上畫青蛙簡筆畫並板書課題「26 青蛙」.這樣的導入自然有趣,既可以調動兒童學習的興趣,又可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四) 知識型
1、啟動原有認知導入(復習導入) 即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已學過的知識或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導入新課的方式.例如學習《新型玻璃》這一課可以這樣導入:玻璃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同學們知道玻璃有哪些種類以及各有什麼用處嗎?讓學生自由回答後揭示課題.啟動原有認知導入新課不僅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了鋪墊,而且可以吸引學生主動去探求新知.語文課本是一個博大的知識體系,前後的知識點、題材內容、藝術風格等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復習、聯系舊課或已有知識可以作為學習新課的開始, 以舊啟新、以故引新、溫故知新,有時既能鞏固舊知克服遺忘,又能讓學生自信百倍地去學習新知.從已知到未知,也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我看來,教給學生能藉助已有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
2、簡介背景、作者導入 對於那些社會背景距現在較遠,寓意含蓄,學生不易理解的課文,而了解寫作背景又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對於這類課文,可先直接介紹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作者或背景,然後再幫助學生閱讀課文,加深理解.中國歷來有「知人論世」的傳統,並且課文中的許多作者無論是文章還是人品都堪稱學生學習的典範,導語以此為切入點,必使學生對作者肅然起敬,從而願意走進作者,渴望讀他的文章.如《春望》的導入,孫老師通過詩人、背景的簡介,即創設了情境,激起學生學詩的熱情,又為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做了鋪墊.所以,在教學中通過背景材料層層鋪墊,相關材料互相滲透,有時學生會很容易理解到文章的精髓,語文課堂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五) 釋題型 釋題,就是引導學生從分析理解課文題目入手,由題目生發開去,這是我們語文老師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有的揭示文章的主旨,有的能引起聯想,內涵極為豐富,具有統攝全篇的作用.如《只有一個地球》《草船借箭》等課文的課題往往是文章的重點,具有廣博的含義.教師可以先板書課題,從探討題意入手,通過抓住課文題目的關鍵詞語,進行「借題發揮」,引導學生分析課題,從而導入新課.從課題導入課文,一般能讓學生迅速地抓住重點,把握中心,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六) 直觀型 即運用實物實景導入.這種導入方法適合於講授直觀的、能看到差別的教學內容.如《藍樹葉》《荔枝》等課文以實物導入,能吸引學生的視線,可使學生感到自然、親切、真實可信.實物還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在學習課文前,出示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實物,導入自然,便於理解.
(七) 直入型 也稱開門見山導入,就是直接闡明學習目標和要求,說明新課的主要內容和教學程序.如教師進入課堂後就板書課題,告訴學生今天上哪篇課文,請打開教材多少頁.這類直白式的導語多用在所上新課與前面的課文聯系不緊或受時間限制不宜過多講解時採用.這種導入可使學生思維迅速定向,很快進入對中心問題的探求,但啟發性、趣味性不強.

⑹ 李吉林小學語文情景教學—情境教育 有哪些方面的影響

李吉林是一代名師,你可以先從她的課研究一下。

⑺ 如何創設小學語文情境

教學復一節好的語文課其實就是各個制教學環節的優化,如導入、目標、導讀、總結與作業等方面的優化.
1、導入的優化:導入課的方法很多,例如題目導入法,《將相和》將是大將,本文是指趙國大將軍廉頗,相是指宰相,本文是指趙國宰相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既然是和好,那麼肯定有有矛盾的時候,那麼他們有什麼矛盾,為什麼會有這個矛盾,又是什麼情況讓他們和好了?一下子就導入了課文核心.有的導語聽見很美,但與課文沒有多少聯系,游離於課文之外,這樣的導課我們寧可不要,也不要強加.
2、教學目標的優化:依據課文特點,依據文體特點學習品析語言的方法,教會方法,然後讓他用你教會的方法去學習.作為一個教師,心中特別應該有一個方法目標,同樣一個問題,不同年級是不一樣的.應該考慮七年級教會,八年級提升,九年級拔高.
3、導學過程的優化:導學思路藝術化,教材處理語文化,導學方法科學化.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思路設計.

⑻ 如何在小學語文導入中創設情境 王麗梅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們課堂教學也是這樣,一堂課,
從上課鈴一響,師生進入教室起,就得形成良好的開端。新課導入,能溝通
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促進知識遷移,對教學效果有直接影響。藝術性
的導入,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迅速集中注意力,明確學習目的,產生直
接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的情感迅速轉入教學目標所需要的情境。優秀教師總
是讓開場的講話像磁鐵般地吸引學生,使他們獲得首次深刻的感知。
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證明了重視課前導入教學設計,就能把課上得精
彩,學生也喜歡上,能積極參與,專心聽講,積極發言,在愉快的課堂教學
中學好知識。相反如果上無准備之課,隨意走進課堂,一味地呆板地直接教
課,學生會厭倦,會覺得枯燥無味,教學效果當然會不盡人意。因此怎樣導
入新課成為我備課時特別注意的一點,盡量在這個環節上抓住學生的注意
力,讓本次課順利進行下去,把「教」的目標最終轉化為「學」的目標。
一、抓住領題法
語文教材中的一些課題常設有領題,是為了突出文章敘述的重點、難點。
在講授這類課文時,教師如果能從領題入手,設計導語,就能更好地幫助學
生掌握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拎出理解全文的「綱」。這
種導入利於學生質疑破題,直奔課文重點,著眼於提高學生認識能力的思維
訓練,讓他們對所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並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課文內容。
二、進入角色法
小學生可塑性強,他們不光喜歡新異直觀的畫面。更喜歡參與一切娛樂
活動。在教學中可根據課文內容,充分利用錄音、掛圖或多媒體創設情境,
使學生進入角色,猶如身臨其境,耳聞其聲,目睹其事,從而被陶醉在這情
境之中,使學生興趣達到最佳狀態。這樣的導入方式,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角色,有的同學課前已經對課文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邊聽、邊想,竟情不自禁地熱淚盈眶,這自然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音樂導入法
一位教育家說過:「音樂不以文字語言、不以具體的形態為媒介就可以
打動人心,培養美的情操,這種力量是其它學科所不能替代的。」優秀的藝
術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情感。如果在課的開始就把與本課教材同
主題或題材的音樂作品送入學生的感官,這不僅能喚起學生無限的想像和聯
想,展現美好的意境,還有助於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的內涵。
運用音樂導入新課,能創設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乘著音樂的
翅膀自由翱翔在課堂上。比如在教學《草原》,導入新課時,我在課堂上播
放一曲悠揚的帶草原風味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頓時,音樂旋律在
是教師教學能力的綜合體現。我們應不斷地對新課的導入形式進行深入探
討.。

⑼ 如何運用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無疑是有效的。其中的「情境」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直觀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橋梁。它解決的是學生認識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感性與理性以及舊知與新知的關系和矛盾。長期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我,也深深感受到情境教學法是最受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能順應小學生的發展規律,點燃智慧的火花,滋潤情感的幼芽,讓他們顯示各自的聰明才智和潛在的力量,從中獲得認識的快樂,創造的快樂,道德向上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因此,在實踐中我做了一定的初探和嘗試,試圖通過在課堂中優化情境教學法,尋找到與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教與學的方式。
一是創設情境導入課文,拉近閱讀主體與文本的審美距離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首先要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設計一個巧妙的導語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所展示的境界,與作者的心靈相溝通,與文章的旨意相融合。因此,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創設恰當的情境,把美的種子播進學生的心田。
二是進入情境激發情感,進入情感體驗的境界
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量文質兼美的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的主觀烙印,凝聚著作者鮮明的愛憎,這就為情境教學的進行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文章中包含的情境無一不在學生心中激起長久的情感的回盪,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我們可以利用教材中蘊含的異彩紛呈的情感來誘發學生心中之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力引導學生走入作品的藝術境界,融入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思和遐想,熏陶其高尚的情操。
三是憑借情境進行思考,進入理性分析階段
創設情境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學生在活潑、輕松的氛圍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識。當學生進入某一情境中去,達到情感體驗的境界,我們就要引導學生在這一情境中進行理性思考,將感性的知識轉化為抽象的理性的知識,對作品有自己的理解與評價。
教師還可以在情境中,鼓勵學生探究、合作、思考,發表自己個性化的見解。讓學生由情感的體驗而進入理性的思考,掌握知識與方法,對作品進行個性化的解讀,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四是再創情境留問題,激發探究慾望
一堂好的語文課,當下課鈴聲響起時,並不意味著內容也隨之結束,也許是已習得的知識的延續,也許是新的學習的開始。這就需要在課堂上再創情境,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慾望,繼續對作品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從而將語文延伸到生活中去,讓語文真正成為生活中的語文。

⑽ 小學語文如何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學語文如何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抓住領題法

  2. 進入角色法

  3. 音樂導入法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情境導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