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小學語文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0-12-16 14:27:27

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俗話說「人生聰明識字始」,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起點,是語文啟蒙教育的開端。有識之士提出,小學生識字越早越好,越多越好,越快越好,這樣越有利於學生開展廣泛的閱讀。因此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是重點,是語文教學的第一關口。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為此,在識字教學中我總結出了如下幾個要點:
一、科學引導 學會自主 提高效率
小學語文老師都知道,《語文課程標准》在識字教學安排上做了較大調整,規定:「低年級(一、二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識字量佔六年識字總量的60%,平均每學期學會500個左右。這么大的識字量,如果不講究方法,必然增加學生負擔。因此,在識字教學方面一定要採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在學習中教會學生自主識字的技巧,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1、以本為「本」,抓好課堂識字
從一年級新教材來看,每課生字約十七、八個。這些生字分為兩類,一是會寫的字,二是會認的字。這些字能不能在兩課時讓學生熟練掌握,關鍵在於得法。
(1)課前,指導學生養成預習生字的習慣。
學新課前,告訴學生,課文中所有的字都是大家的好朋友。有的已經認識了,有的還不認識。不認識的怎麼辦?要認識新朋友,第一步是干什麼?先知道它的名字(音),第二步干什麼?認清它的模樣(形)。知道它的特點及用途(義)。教師和學生一起把生字在書上標出來。然後讀一讀,叫准它們的名字。還要注意它的鄰居是誰,它還能與誰交上朋友。時間一長,學生便能藉助拼音養成預習生字的習慣。
(2)課上,教給識字方法
在課堂上,老師的識字辦法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識中有讀,讀中有悟。在課堂上,識字方法決不是單調的,枯燥的。
①突出重點,避免平均用力。
一篇課文中的字有的可完全讓學生自學,對學生易錯的字,要先強調,給學生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對形近字、音近字等特別容易出錯的字,要先出示或用彩筆標出。
例如《比一比》中的「堆」字。教師書寫的時候就把「堆」字的「土」用醒目的紅筆標出,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易把它念成「誰」)
②比較聯系,避免孤立識字。
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不要讓學生單獨去認識本課中的字,而是把相同或相近的字一並出現,在比較中識字,在聯系中區別。如學習「目」字,可與日字相比較;講「請」這個字時,要和清、晴、睛一組字相區別,一定要讓學生比較出它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義,以免混淆。
③理序分類,避免按部就班。
教師在教學中,並不一定要按照課文中先後出現的順序來進行識字,可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分類。可把上下結構、左右結構或半包圍結構的字歸為一類,這樣學生學得方便,記得簡單,又符合按偏旁記憶的規律。
④開展趣味識字,避免枯燥記憶
漢字的特點是音、形、義結合緊密。在教學漢字過程中,特別注意聯系實際,進行趣味識字。
例如,學習「目」字,可讓學生摸摸眼睛,口表示眼框,是兩隻眼睛,所以有兩道橫。雨中的「一」表示「天」,再看「冂」,多麼像房子呀,天上下雨,小雨點在屋檐上「巴嗒巴嗒」往下滴,一開始,是老師來講,時間一長,教師在課堂上滲透這種做法後,鼓勵學生自己發現,自己去編字謎。
2、活動中鞏固識字,加深記憶
活動課是學生的第二課堂,由於活動課上有各種各樣的游戲、競賽,小學生學習積極性特別高。針對這種特點,我們低年級在每周三下午第二節活動課上,專門開辟一節語文活動課。
活動形式有:猜謎語、摘果子、添筆畫、編順口溜、編故事等。
二、大膽放手 自主識字 感受樂趣
學生在學習生字過程中,掌握了大量的識字方法,我們再給他們自主識字的機會,創造條件,讓他們展示自己的識字才能,使他們充分感受到自主識字的樂趣。
自主識字就是讓學生自由選擇願意識記的字,自己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記住字形。老師的引導只是體現在恰到好處的點撥上。例如:在課堂上的識字教學中,老師讓學生說說,這些字中哪些是你認識的,當學生說出後,我及時鼓勵他說:「你真棒!」並問他你是怎麼認識的。學生會說,我是在閱讀帶音樂讀物中認識的,我是在廣告招牌上請教父母認識的,我是……「你真會識字,繼續努力!」學生聽到老師這真誠的鼓勵,從中獲得了成功的愉悅,增強了自主識字的信心。在活動課上,讓他們盡情發揮,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識字秘訣、絕招等。
有的說出了用猜謎語識字的方法。
例如:什麼圓圓像盤子?(日)
什麼彎彎像小船?(月)
什麼清清嘩嘩流?(水)
學生編的謎語五花八門。如此簡單而有趣味的活動,調動了學生自學生字的興趣。
有的說,用添筆畫游戲很能記住字。
例如:「田」減一筆是日,減兩筆是口,或土。
「日」加一筆可以變成幾個字?(目、旦、白、舊、由、甲、田、申、電)
有的說,我的部件記憶也不錯,然後說出了好幾種。
①例舉法:學生常會在某些由幾個不相關部件組成的字上出錯,可用順口溜把部件列舉出來。如「碧」字可記為:要問「碧」字怎麼記,王白並立石上頭。「解」字可記為:記解字,角刀牛。「贊」字可記為:二先(仙)肩並肩,站在貝峰頭。
②疊字法:如記「林」、「森」;樹木真有用,大家都來種;二木就成林,三木變成森。
③對比法:通過對兩個或一組易混字的某個部件進行比較記憶,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a兩個比較:
衷—衰:順(豎)者衷,逆(橫)者衰。
人—入:一「人」抬頭走,還得抬頭「入」,人的撇長似抬頭,入的撇短似低頭。
烏—鳥:「烏鴉」是鳥兒,黑得不見人。
b一組比較:戍—戌—戊—戎:點shù(戍)橫xū(戌)空wù(戊),十字交叉就讀róng(戎)。
已—巳—己:已(yǐ)半巳(sì)滿不出己(jǐ),想作圍牆記。
c形音比較法:順口溜對區別漢字的部首、讀音也很有幫助。
①比部首:彳—阝:師徒兩人行,路陡直耳鳴。
冫—氵—灬:兩點冰,涼冰冷寒;三點是水,池河江海;四點是火,烹煮煎熬。
②比讀音:用來區別聲調,並藉助聲調順序記字,相得益彰。
如:媽(mā)麻(má)馬(mǎ)罵(mà);削(xuē)學(xuã)雪(xuě)血(xuâ)
三、走出課堂 拓展識字 終身受益
我們在實踐中還發現,由於現在的學生學習任務比較重,接觸社會的面較窄,信息來源少,不利於學生從廣闊的社會生活中獲取知識。因此,我們希望通過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創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開展生動有趣的識字活動,來拓展學生的識字途徑,增加識字量,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和自己識字的習慣,使學生能多識字,早閱讀,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我們以人教版教材為載體,以《拓展讀物》為補充教材,研究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的優化組合方式。既注重漢字的構字規律,又注重學生對字詞句的理解運用。
(1)隨課文識字,確保識字量的下限。
把課本要求認識的生字作為識字重點,要求四會,確保教學目標要求的每個學生識字的最低數量。同時研究每課生字「分步出現」與「相對集中」的識字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理解詞義,掌握字形,同時讓學生有自主合作識字的機會,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2)一字帶多字,拓展識字范圍。
通過組詞擴詞、說話造句的方法,帶出生字新詞,注重理解運用,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在語言環境中拓展識字。以「基本字帶字」(如:由一字帶出一組形聲字)的方法,突出字形規律,拓展識字。
(3)結合課外閱讀,研究識字和閱讀的數量、時間的分配以及要求。
閱讀與識字密不可分,學生的識字量越大,其閱讀能力就越強,同樣,通過閱讀,能增加識字量,加深對字詞的理解,提高識字能力。學生學語文,首先要過識字關,其次就是閱讀關。因此,處理好識字與閱讀的關系,在閱讀中滲透識字,同時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和閱讀能力。
(4)將拓展的內容、方法整理歸類,建立識字檔案,分階段鞏固所學字詞。
識字教學重方法、重積累,一年級學生自覺積累的能力較弱,更需要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將學生平時說話造句中交流的詞語,以「看拼音寫詞句」的方式,讓學生拼拼寫寫。一般一個生字組成三、四個詞語,幫助學生積累詞彙。還將學過的生字重新組合成句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辨析同音字,提高識字、運用的能力。通過讓學生讀讀認認,鞏固生字,積累詞彙。除了將《拓展讀物》上學到的字詞印成材料之外,還印發了本班學生姓名、量詞、多音字、句子朗讀等多份材料。幫助學生積累詞彙。
總之,識字是低年級學生最重要的學習任務之一,一定要加強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
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就會學得輕松,學得容易,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㈡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現在的課堂教學忽視了語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兩重性,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版可。教學中重工具權而輕人文。如:著重講字的筆畫、結構和詞義,段意等,而忽視其運用。考試中出現了字的筆順,而且要學生不能寫錯順序,而且常考的字中有些筆順本身也有爭議。這主要表現在對分數的追求上,只要學生能取得高分,不管這種教法是否符合教學規律,是否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都是好教法,都是值得推廣的。比如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這一方法得到了多少人的推崇,有多少學生正在重點背誦「標准答案」,原因就是考試考條文,學生背是背會了,但卻不能真正掌握它,一考完,就差不多都「還給老師了」。

㈢ 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值得注重的幾個問題

語文課堂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的合作與協商、溝通與交流,達到師生在人格上和地位上的平等,這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客觀要求。但是,教師作為施教的主體,他們受國家和社會的委託完成教育內容,逐步實現兒童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化。對於兒童來說,他們特別需要教師的指導、引導和點撥,這就必須要求教學是在教師主導下實現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就是從根本上否定了整個教學。
學生的主體地位恰恰是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確立的: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以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為前提和條件的。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一諾千金、矢志不渝的誠信。這是文本的價值問題,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引導、點撥學生。

二、一味求新,排斥有效的傳統教學思想方法

新課改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和提高,提出三維目標的統一。但有些教師卻將傳統的、好的一些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放在一邊,甚至不顧教學重難點,而去搞一些無所謂的討論和擴展。如有些低年級的教師整堂課圍繞一首兒歌教得津津有味,學生學得興高采烈。課後老師卻說這堂課的重難點是識字、寫字,這難道不是忽視了識字寫字教學了嗎?優秀的語文教育傳統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資源,應該借鑒學習,加以利用。

三、強調學生積極發言,忽視學生學會傾聽發言

新課堂理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這一要求得到了廣大教師的響應: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展示個性、表現才華的空間;學生情緒高昂,爭相舉手發言。但在「熱鬧」的同時,學生「一言堂」的「獨我」意識的潛流也在悄悄流淌――部分優秀學生是課堂中的主角,往往教師一拋出問題,他們未經深思熟慮,就喊:「我來!我來!」大部分學生只好充當旁聽者,等待著優秀學生的「施捨」。當一個學生爭得發言機會後,其他學生有的像泄了氣的皮球,無精打采地坐在座位上。如果教育只顧創造課堂「熱鬧」的情景,而忽視對「熱鬧」背後的學生「獨我」意識潛流的疏導,沒有組織學生傾聽別人的發言,那麼新課程倡導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就無法落實,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行為就難以矯正。高效的課堂教學,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吐露真情,而且要教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吸納別人的觀點。

四、把「問題都解決」的課看成一堂滿意的課

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活」的語文課,就像一篇躍動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藝術品。語文課堂的「活」,需要教師靈活地引導、盤活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但在課堂上如果學生沒有問題意識,就不會去獨立思考,更談不上創新。課堂上的閱讀也成為一種被動的閱讀,學生並沒有真正對課文用心去感悟,他們所「讀懂」的也只不過是根據以前的思維定式而得到的「微言大義」,至於課文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是無從知道的。因此,課上學生自能「讀懂」,等課結束了學生也便沒有問題了。其實這種沒有問題實則是最大的問題,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大誤區,是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一種表現。
語文教學怎樣走出沒有問題的誤區呢?這要轉變觀念,放手讓學生去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並順著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

五、學生作文――套用模式,寫非所想

在現行的作文教學中,由於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抹殺學生真實感受的現象仍然嚴重。小學雖無升學壓力,但對教師的評估主要還是要通過考試。老師便把一些作文的程式、作文範例塞給學生去套、去抄,代替學生自己的真實感受。這確實是語文教學長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誤區。
要走出這一誤區,首先教師要做「有心人」。深入學生當中,了解學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體驗生活,一旦發現可寫的內容就及時提醒學生記下來,幫助他們從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寫作素材。其次幫助學生「厚積」。通過寫日記、隨想等方式,把覺得有意思的事情記下來,讓學生養成及時梳理材料的習慣,以便習作時「薄發」。第三,教會學生觀察,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洞察能力。教師應指導學生有順序、有重點地仔細地觀察,一邊觀察一邊聯想,促使學生養成觀察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

㈣ 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要注意什麼

z
直接搜索 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要注意什麼

難度適中,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回答熱情,善於引導鼓勵和表揚學生,學生回答錯了後不要隨意批評學生,注意給每一個孩子回答的機會,給與回答問題的學生適當的鼓勵和獎勵,包括精神獎勵和實物獎勵。維護好課堂秩序,不要讓學生大聲喧嘩。對於觀點不同的學生不要讓其發生互相謾罵的事情,要讓其友好的回答和辯論。注意引導學生怎麼樣回答,給出適當的提示和回答方向。

第一:提問要淺顯易懂;如果太深奧,孩子們不知如何回答。
第二:提問要結合學生的知識面,多引導。
第三:提問要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

①提問求難易適度;

②提問求精不求多;

③提問求教師善誘。

1.要注意提問的對象。

2.要注意提問的類型。

提問要淺顯易懂;如果太深奧,孩子們不知如何回答。

一、提問要突出課文重點,有層次感

在設計課堂提問時,首先要深入鑽研教材,准確把握教材。應根據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教學目的、要求,理出教學的重點難點,提問的重點應該將問題集中在關鍵點上,問在最需要問、最值得問的地方,以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二、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

教師對學生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只局限於針對少數優秀生,如只限於向少數學生提問而冷落大多數,他們會覺得老師偏心,不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調動每個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體驗參與和成功帶來的愉悅 。

三、提問要抓住重點

歸納主要內容,要在「重點」兩個字上下功夫。一篇文章是由幾個段落組成的,但是總會有一兩個主要段落。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體現在這些段落中。我們要邊讀邊想:這篇文章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什麼景什麼物?哪些段落是重要的?從而歸納出主要內容。
用抓重點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要注意兩點:一是在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兩個重點段,應准確判斷,才能正確地歸納主要內容。二是歸納主要內容語言要簡潔、明了。
歸納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語句可多可少,但是要寫明白,重點突出,因此,要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恰當地組織語言和運用語言。
用抓重點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要注意兩點:一是在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兩個重點段,應准確判斷,才能正確地歸納主要內容。二是歸納主要內容語言要簡潔、明了。
歸納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語句可多可少,但是要寫明白,重點突出,因此,要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恰當地重點進行提問。

陶行知還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可見提問有巧笨之分,巧妙的提問能夠開啟智慧之門,激起思維的火花,引起情感的共鳴;笨拙的提問則會降低興趣,澆滅火焰,索然無味。因此,我們說: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運用地好,能幫助學生走進課堂,與老師、同學交流溝通;走進文本,與作者、歷史對話暢談;能幫助學生開動腦筋,培養學生多問、敢問的求學精神,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著眼於文章的「補白點」提問
抓住課文中某些故事情節、人物對話、神態,物體描繪等方面也留下空白,給學生提供了遐想、體會、補白的空間。教學中如果能夠抓住這些「空白點」精心設計「補白式」的提問,就能夠喚起學生無限遐想,激發學生思維,進而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進而豐富對課文知識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
2、在課文題目處提問。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有表情達意、揭示主題的突出作用。對於每一篇文章的題目,都應設計一些耐人尋味的問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
3、在關鍵字詞處提問。
可以抓住這樣的詞語,設計恰當的問題,採取層層剝繭的辦法,幫助學生弄懂文本的要點。如果老師問題設計得巧,學生往往會對這樣的段落印象深刻,重難點會迎刃而解。
4、問題要明確。
教師在設置問題時,問題的指向要明確,即需要明確要尋找什麼樣的答案。如果范圍太大,學生就會無從下手。
5、要保證有思考問題的時間。
在問題實施的過程中,要給學生適當的思考時間。新課程標准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把課堂的重心從如何教轉移到學生如何學的目標上來。在這樣的要求下,教師必須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思考的時間,多聽聽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在與學生的反饋交流中,檢驗自己提問的效果。
提問的前提應當是學生充滿興趣、信心地自主學習。不應當用提問來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而應充分掌握提問的藝術,適時、適當、適度地提問,充分發揮提問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上出實效性的課。

在進行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做到有效教學,首先得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用新的眼光去審視學生,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協調者。新的時代對教師提供了新的機遇,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要想做一個能適應新形勢的合格的教師,需要教師做的工作還很多。對有效教學我的理解和感悟有: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了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課改專家、華東師大崔允郭博士說:「教學有沒有效率,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我覺得有效的課堂提問應注意一下幾點:

一、相信學生,還學生「學習的主人」的地位。

新課程主張還學生「學習的主人」的角色定位,讓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自主參與,自主實踐,大膽探索和勇於創新,於是,教師要從主角、主演主動讓位,一是作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引導者,激勵者,作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二是作教學行為的研究者,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因此我覺的在教學新的內容之前,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布置給學習任務,讓他們去自學,大力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在教學《開國大典》一文時,為了讓他們真正體會到中國人民對新中國成立時那種萬分激動,喜悅的心情,課前布置他們閱讀或觀看一些描寫近百年來中國人民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奴役的事例的文章,書籍,影視作品等,這樣,學生帶著一些有關課文內容的一些背景資料上課,在課上,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提問,學生會把把他們准備的學習資料在課堂上交流,這對學生認識和理解新中國成立的意義,激發學生的熱愛新中國的感情很有幫助。這比教師在課堂上生硬的講述效果要好的多。

二、還語文課堂應有的魅力,從形式訓練的誤區中走出來。

傳統的課堂教學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觀的指導下語文教學強化訓練與與應試教育一拍即合,使訓練變成了脫離了語文教學的主旨,,語文課淡化了情感熏陶,使本應具有審美的。詩意的、充滿情趣的語文教育,缺乏了應有的魅力,從而導致了語文教學耗時多而收效小的尷尬局面。於是我們要認真審視、反思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注重人文教育,尊重個性。在課堂上怎樣使學生敢提問、會提問?老師引導學生思考提問,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課堂教學中要滲透各種能力的培養,尤其是思考能力,讓學生在語文課上得到鍛煉,受益終生。

課堂提問是師生心靈的對接、意見的交換、思想的碰撞、是師生合作與探討,是實現知識的共同擁有與個性的全面發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問是通過師生間的「對話」來實現的,對話的主體是平等的,彼此間是合作的,氣氛是放鬆和諧的,心態是敞開、接納與共享的。

三、尋找提問的最佳時機,注重實效性,反對華而不實。

有效課堂教學提問要注意以下幾點:

1、課堂提問要新穎。

所謂「新穎」,就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新意、有價值,出乎學生的意料,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能激起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2、課堂提問要具有啟發性。

提問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引發思維的出發點,因此語文課上的提問應是經過認真推敲,能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的。啟發性的問題能引起學生主動探索,能誘發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通過比較啟發,一方面調動學生看書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准確性,從而學習一些習作方法。

3、課堂提問要有包容性。

一問一答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中較為常見,這種簡單機械的問答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因此,我們要由「小步提問」變成「大步提問」,一節課要有1到2個大問題以引起學生大塊地活動。要給學生留下大塊的思考空間,從而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文,可以提煉一個大問題:「為什麼說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樣,問題的內涵就比較豐富,學生思維的空間就大一些,他們就能從文章中找到不同的內容來說明,並從不同的角度來談出自己的看法。使學生受到應有的教育和鍛煉。

4、抓住時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常有疑問,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創新。因此,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理想的風箏》一文,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讀完課題之後,針對課題來提問。學生也許會問:為什麼風箏是劉老師的理想?我們應怎樣對待生活?等等,這樣,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再來學習課文,就會比老師先提出問題,再來讓學生帶著教師的問題來學習課文,效果會好得多。

有效學習是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學習對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很有效果。有效學習主要是指學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學習,這也是我們要著重發展的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效教學的理念,關注學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關注的心理基礎則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交往中的素質要求,是誠信,關愛,協作等品質的形成基礎。教師尊重學生,是實行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沒有尊重學生,課改無從進行。古人常說的「師道尊嚴」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解釋,即有尊嚴的是知識,而不僅僅是早一點掌握知識的人,教師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陽光下最燦爛的事業」這一光環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態,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切實地關注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關注學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學生,使每一個增長率教學環節能夠在學生身上發生作用,才能根除諸如為片面提高成績而佔用學生休息時間、滿堂灌、拖堂、體罰羞辱等課堂教學頑疾,才能使用權有效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具體的貫徹落實。

關注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一是要提高學生課堂主體意識,淡化教師的「理性權威」意識,消除教師的「話語霸權」角色。二是要強化學生的自主建構意識,使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內在需求,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講方法、講規律,一課一得,得得相連。四是要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不搞「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受到關注,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我想:民主、開放、科學、平等的課堂有效性提問,是我們每個教師都追求的,讓我們的課堂都成為有效性課堂,讓課堂上的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個性的張揚、讓我們的學生在有效性課堂的春風沐浴下受益終生吧!

㈤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教學目標模糊、復虛化,制教學效率不高。
解決策略:
1、要把對《課標》的研讀作為校本教研教師業務學習長抓不懈的內容,並在教學實踐中落實,將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
2、綜觀課標學段目標,把握好學段教學重點,明確各學段的階段目標,才能把握好階段訓練重點,避免盲目教學。
3、統籌考慮教材編排體系,把握單元訓練重點。每一個單元都圍繞一個主題,要把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情感方法、習慣態度等融為一體,進行整合訓練,以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㈥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哪些突出問題呢?
小學語文教學現狀,苦了老師,害了學生。這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全盤否定,而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與課程標准之要求、與經濟發達地區小學語文改革之形勢存在突出矛盾之現狀的真實反映。那麼,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哪些突出問題呢?
閱讀教學硬性灌輸。閱讀教學方法陳舊、呆板、滿堂灌、注入式,老師講,學生被動聽的情況在不少班級仍然普遍存在。沒有給學生留一定的時間朗讀、感悟、寫作訓練;課內閱讀背誦的機會少,文學教育不突出,語感訓練不到位。課文上完了,學生還不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甚至整整一節課也聽不到教師的范讀、看不到教師對重點語句、難讀語段的指導性朗讀與感悟。許多語文老師上閱讀課就是講內容,講思想感情,講語言知識;把好好的文章肢解得支離破碎,講解得味同嚼蠟;學生圍繞老師設置的問題,或舉手回答,或小組討論,或看著「語文課本詮釋」之類的輔導性材料回答得十分准確、完美。講課幾乎佔用了全部課內時間,課外時間又幾乎被大量的訓練題擠滿。課內學習不僅不能與課外閱讀 有機結合,反而硬性切斷與課外學習的聯系。學生原本具有的閱讀興趣與好奇,在這種冗長的閱讀教學中喪失殆盡。
作文教學脫離實際。教語文難、教作文課大為其難,這已經是小學語文教師的共識。究其原因,是作文的命題往往不能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又不能直接從課本的範文中得到借鑒。平時的指導既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寫作時過細過嚴的要求又限制了學生的思路,束縛了學生的手腳。作文量練習不足,又沒有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師批改反饋不及時,這些都挫傷了學生學習寫作的積極性,導致了學生作文水平低下。課文中優美的詞彙、語句,不能與學生生活經驗和大自然相聯系,也很少在習作中出現。寫《媽媽的愛》就一定是「我病了,媽媽冒雨背到醫院,媽媽出了許多汗,媽媽暈倒了……」寫《我與同桌》,就一定是「先有矛盾,後又重歸與好……」同時,學生閱讀量遠遠達不到課程標准所提出的要求,學生的文學語言積累匱乏,對生活素材的理解、整理、加工、利用,缺乏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習習作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寫作之難、背誦作文、抄襲作文就不足為怪了。

㈦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中會遇到哪些問題

1
、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教師備課時按照教
案進行抄襲,
不仔細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
對教材沒有進行深度
挖掘與理解,結果一節課下來,如果問他本節課的重點是什麼,經常
是說不出來。

2
、在教學指導方面存在不足。在課堂上,有些教師也找到了語
言訓練點,
但是語言訓練不落實、
不到位,
花花動作多。
教師不范讀,
不板書,淡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而且還表現在課堂上不摳詞摳句,
不糾正學生錯誤的語言,不辨析詞意,不辨析字形。脫離文本的議論
紛紛太多,自由誦讀的琅琅書聲太少。比如在識字教學中,在教給學
生認識生字的時候,
更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達到獨立學習的目的。

3

「合作」成了說法而不是做法。部分教師不管什麼教學內容,
不問哪個年級,都要安排小組合作討論。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
機和過程缺乏應有的整體把握。
有的學生還沒有進入合作狀態,
就被
要求交流成果。其結果只能是學習合而不作,各自為戰,用個人意見
替代小組觀念。有的沒有明確的分工,各自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
只能隨性亂說一氣。有的小權威一言九鼎,學困生只能依賴盲從。還
有的爭執吵鬧不休,溝通合作無從談起……

4
、課件成了主角而不是配角。課件可以生動、形象的描述各種
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寬學生的知
識視野,但它畢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近年來,它卻因為部分教師
的不當適用由配角的身份搖身變成了課堂中的主角,
主要表現為:

息超量,學生只能在五彩繽紛的信息包圍之中「如痴如醉」;整個課
件都是已有的問題和「標准答案」,學生只能在課件的框架內戴著鐐
銬跳舞;
大量的動畫和音響,
學生
「樂不思課」

沖淡了對學習重點、
難點的關注。

5
、課前備課不認真。教師在備課前不認真鑽研教材不深入研讀
文本,照抄教案沒有自己的思考。結果造成教案設計雷同,沒有特性
色彩。對於教案中出現的錯誤問題也一起教給學生

㈧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認真回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五個問題》這門課,請結合教學實際
說一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至少提出三個。

一、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應把握分寸。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
習的特點,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愛護學生的好奇
心、
求知慾,
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倡導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
由於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強調關注學生不同的
學習需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因此,在教學中就出現了教師只注
重讓學生自主發揮,而教



沒有給予評價,也不及時批評指正,其
目的可能是為了尊重學生這一主體,
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
調動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而,自主學習,不是一種「自由式放羊」,這
樣的尊重是否讓學生迷失方向,
失去自我。
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
也呈不平衡狀態,教學中要充分考慮這一情況,要因人而異,因材施
教,同時教師要及時的指導、糾正,這樣才能讓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
發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誤認為「熱鬧」的課堂就是成功的課堂

如果課堂上只是表面熱鬧,
學生對知識並未掌握,
思維並未得到
鍛煉,能力尚未得到開發,這絕對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活」。

只顧
課堂中表面形式的熱鬧,
整堂課下來,
學生忙這忙那,
「自主」
至極。
但學生真正能學到多少有用的知識呢?

就小學語文而言,
教師的精心組織和合理引導,
全體學生的思維
卻總是處於活躍狀態,
並且這種思維在適時的交流碰撞中常常能走向
深入,
這樣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
有些文章,
語言優美,
內涵深刻,
富有哲理。這時不必將問題加給學生,而是讓其靜靜地反復品讀、美
讀,做「無問題之讀」,在靜讀中置身其境。學生會逐步領悟其中的
思想和意境,對文中妙理一旦悟透,便恰如醍醐灌頂,妙不可言。

三、止「只重視結果的得出而忽視過程」的傾向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
往往會出現
「只重視結果的得出而忽視過程」
的傾向。
教師片面的追求學生是否學到了知識或考試的成績,
而不深
入了解過程,
我認為過程的體現應主要看兩個方面,
一是看老師教的
過程,即教師是如何啟發、引導的,二是看學生學的過程,即學生是

如何獲取知識的。
就拿語文朗讀指導來說,
朗讀一般也講求兩個方面,
一是數量,二是質量。朗讀的遍數多了,也可以算作是有了朗讀的過
程,但更應體現出質的訓練過程。在一次次的反復朗讀中,後一次要
能比前一次有所進步,有所提高,要能體現出誦讀訓練的層次性來。
要能讓學生在多次的反復不斷



訓練中,
逐步地去體味語言,
體會
情感,提高朗讀的能力,最終達到自



感悟的程度。過程的反饋可
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
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了解
學生是怎樣獲取知識的,
了解學生的思維狀況,
便於更及時地調控教
學進程,其意義就在於能將問題及時解決在課堂之中。但很多時候,
這種信息交流僅僅局限在題目的正確與否上面,
而很少能夠感受到學
生的思維和想法,而這才正是學情反饋的目的所在。

以上只是我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薄見,
願各位同仁共
勉。
社會在期待,
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要自覺增強教育創新的緊迫
感與主動性,領悟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讓每個孩子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課堂中出現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