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做閱讀題的方法小學
一、閱讀是關鍵我建議在作業或練習時首先讓孩子們把短文讀通(至少要讀上兩遍,課上講這類題時由於時間關系和孩子閱讀速度的關系通常是孩子自己指讀1-2遍,在聽我讀一遍),再讀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這里強調一點,一定要讀懂短文,一般這類短文不長,幾句話而已,讀明白大概意思是不成問題的。如果您在家中指導孩子做閱讀理解練習時,我建議,先不要讓孩子大量書寫出題目的答案,而是口頭做,這樣既快又能訓練孩子的閱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還不會覺得厭煩。但是,如果是作業或練習題中出現這類題一定要落實在筆頭上,一定要練習寫,因為往往他們說的好,寫起來就麻煩了。
二、循序漸進來解題粗心和漏題是我們小學生解答閱讀理解題目時經常犯的錯誤,因為閱讀理解後面一般都有好幾個題目排列在一起,這時就需要我們耐心地去咬文嚼字,仔細審清題後,應按照試題的順序一一來做答,這樣不會漏題;還因為試題的安排,一般都是先易後難,先理解後感悟,比如,一般第一題是個簡單的填空,填標點,畫出原文句子這類在文中明顯告訴答案的題;而後面可能就要有關理解文章內容和你的看法這類較開放的題。因此,拿到試卷可以按試題的前後順序去做。但遇到難題一時答不出來,千萬不要停止不前,耗費時間,可以打個記號,等到全部完成試題後再回過頭來逐一解決。切忌空題(因為仔細閱讀短文後這些題不難,一但養成空題的習慣孩子會遇到難題就空著以後就不好改正了)
Ⅱ 幼兒園基本筆畫在田字格上的寫法是什麼
寫字方法:
1、田字格是一種用於規范漢字書寫格式的模板,包括四邊框和橫中線、豎中線。
(2)小學語文書寫圖片擴展閱讀:
田字格構成:
田字格包括四邊框和橫中線、豎中線。四個格分別叫做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
田字格用途:
田字格別看只是四個小格子,其實每個格子都大有名堂,每根線、每個格子,格子中的每個方位,都有其不同的名稱,熟記田字格、牢記各部分名稱,是初學書寫重要的前提。
認識了「田字格」後,欣賞田字格中的漢字,讓孩子感受到每個字都有他的位置,而不能胡亂擺放,這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等等。只有在田字格中逐漸將漢字寫規范,這樣才能給以後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資料:網路-田字格
Ⅲ 平凡中的美 作文 350字的
這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那裡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鬱郁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見底的小溪,可是作者每每回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xié)調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chuò)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這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搭石》。本組課文以「愛」為主題,引導學生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搭石》這篇課文文質兼美,洋溢著濃濃的鄉土氣息。課文通過對整搭石、走搭石、背老人過搭石等畫面的描述,贊美家鄉人互相關愛、樂於奉獻的品質。
但是搭石以及搭石所描繪的場景里我們現在城市生活較遠,學生很難理解,這需要老師的適當點撥。
俗話說:十個手指有長短。學生的基礎知識,接受能力,理解思維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小班化教學強調要打破傳統齊步走的教學模式,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機會和可能,讓不同的學生在語文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活動時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教學目標關注每一個
二、教學過程落實每一個
三、教學評價激勵每一個
四、作業設計發展每一個
一、教學目標關注每一個
根據語文課程標准對四年級學生學習的要求,我對教材的理解,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對於優等生我力求達到上限教學目標,對於學困生我要求達到下限教學目標。
下限教學目標:1.通過情景創設、口語交際,在語境中初步理解「人影綽綽、協調有序」等意思,能正確書寫「平衡、伏下」等詞。2.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鄉民們走搭石、背老人過搭石的一幕幕場景中,感受鄉民們相互關愛、樂於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3.初步了解作者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養成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上限教學目標:1. 通過情景創設、口語交際,在語境中充分理解「人影綽綽、協調有序」等詞,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說話訓練。能正確書寫「平衡、伏下」等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鄉民們走搭石、背老人過搭石的一幕幕場景中,初步理解借物抒情的寫法,感受鄉民們相互關愛、樂於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3.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養成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並試著寫一寫平凡事物中的美。
對於學困生我只要求他們能初步了解「人影綽綽,協調有序」等詞的意思,並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於優等生我則要求他們在充分理解「人影綽綽,協調有序」等詞的意思的基礎上,能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說話訓練,而且是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學困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相對較弱,所以對於作者從平凡事物中發現美的寫法,只要求他們初步了解。而優等生在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上相對較強,所以我要求他們學習作者從平凡事物中發現美的寫法,並試著寫一寫平凡事物中的美。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並結合學生實際情況,
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
從鄉民們走搭石、背老人過搭石的一幕幕場景中,感受鄉民們相互關愛、樂於奉獻的精神。
確定本節課的難點:理解搭石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的深刻含義。
根據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我進行了異質分組,分組標准為: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小組之間的學習基礎和能力是相當的,但是組內6人是有差異的,以便於學生在小組活動的時候互相學習,以及後續開展個別化指導。
二、教學過程落實每一個
著名特級教師盛新鳳說過好的的一堂課要善於抓點,抓好一個點可以起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我以「家鄉一道風景」這個點出發,在第一課時中,引導學生找到這四幅美麗的風景,讓學生整體感知文章。這節課,主要學習「一行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背老人過搭石」這三幅美景,我分別做了如下的處理:
(一)在情境中品悟和諧之美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xié)調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chuò)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面對「一行人走搭石」這幅美景,我做了如下三步處理:
(1)第一步:正確朗讀這段話。學困生在正確朗讀方面往往比較困難,尤其是多音字「行」的讀音。我將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辨析,在體育課上,老師經常讓我們橫著排成一排那叫一hang,在搭石上行走的人們,那叫一xing人,所以此句中應讀「xing」。
(2)第二步:感悟理解「協調有序」。
這個詞語的教學我將巧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情境,開火車師生合作學習。讓第一組小組扮前面的,第二小組扮後面的,第三小組扮前面的,第四小組扮後面的,依次類推。
前面的抬起腳來,(第一組小朋友讀)
後面的緊跟上去(第二組小朋友讀)
前面的抬起腳來,(第三組小朋友讀)
後面的緊跟上去(第四組小朋友讀)
前面的抬起腳來,(第五組小朋友讀)
後面的緊跟上去(第一組小朋友讀)
前面的抬起腳來,(第二組小朋友讀)
後面的緊跟上去(第三組小朋友讀)……
(紅色為教師話,教師開始速度放慢,後面逐漸加快,出現節奏感)
踏踏的聲音就像輕快地音樂,人們沒有踩腳、沒有人掉入水中,這樣動作,那樣默契,那樣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協調有序。這樣的情境創設,讓每個孩子都在搭石上走了走,在情境中體會了什麼是協調有序,避免老師講解的枯燥乏味。
接著教師扮演記者,采訪一下剛才協調有序走搭石的「鄉民們」,為什麼會這么協調有序啊?在給學生充分思考時間之後,我先讓學困生來說說自己的想法,接著讓學習一般和優等生進行補充,最後老師進行歸納總結。這種循序遞進的設計,既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又發揮優等的引領作用,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學生可能會說是因為鄉親們走熟了,或者是想著別影響後面的人,或者是有序走才不會出事等等,只要學生體會到了鄉親們心中想著別人的品質,都給予認可與鼓勵,讓學生享受「感悟體驗」的樂趣。
(3)第三步:多種方法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綽綽」。著名特級教師沈大安強調語文教學要從教內容到教語言形式的華麗轉變。所以對於「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處理,不採取面面俱到的分析,我出示圖片,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畫一畫 「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所描繪的畫面。喜歡畫畫的學生可以為課文添上 「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所描繪的畫面,寫作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寫一寫「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所描繪的畫面,口頭表達能力較好的同學可以聯系生活實際用「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展開說話訓練,朗讀較好的同學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等等。這樣的環節設置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適合他的最好的發展,發揮了孩子的特長,豐富了語文課堂的教學形式,也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體會鄉親們之間和諧之美。
學完這一段,我還對其進行了詩化的處理,這為朗讀方面優秀的同學或表現欲較強的同學搭建了一個展示的平台,也為朗讀較弱的同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二)在表演中體會謙讓之美
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在閱讀教學中,藉助於學生表演既可以幫助學生體驗、品味文本內涵,還可以創設了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靜」的課堂「動」起來,提高學習的興趣。在教學「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這部分內容時,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同桌之間合作演一演。我通過「邀請了幾位同學來和我一起演一演」這樣的說法把理解能力較弱,不善於表達的學生聚攏來進行個別化輔導,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語言上讓他們認為是老師與他們共同活動,並不是給學困生進行補習。最後我請的兩組學生上台展示。
小東:奶奶,您先過!
王大媽:不不,孩子你先過,你還趕急著去上學呢!
小東:奶奶,您是長輩,我上學來得及,您先過!
王大媽:真是個懂事的孩子!好好學習,將來一定有大出息!
小東:謝謝奶奶!再見!
演過之後,我再讓孩子們說說從表演中你感受到什麼了?從形象感受到抽象領悟,相信學生此時一定能感悟到走搭石中所表現的鄉親們的謙讓、和睦相處之美,即促進了他們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又為中心句的理解「搭石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做了鋪墊。
(三)在追問中追尋尊老之美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2011年長三角小班化研討會中,南京海英小學提出小班化課堂教學要引導學生不斷追問。所以面對「背老人過搭石」這幅美景,我不做學生和文本之間說破道盡的媒人,而是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讓學生跨小組,自由選擇自己的夥伴、喜歡小組或老師來問一問心中的疑問,進而進行討論、交流,解決問題。學生們可能會提出「伏」什麼意思?為什麼人們把被老人過搭石當成理所當然的事等等。通過學生追問學生、學生追問小組、小組追問小組、學生追問老師等形式展開教學。學生在追問中產生集體的智慧與碰撞,從而形成學生『主動思考』『敢於提問』『善於解惑』的習慣與能力。
接著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組長帶領小組討論誰也會走搭石,他們是怎麼做的?在學生匯報之後,我讓學生拿出筆寫一寫。
_走搭石,_ 會 ,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求讀寫結合,這樣的設計以寫促情,升華了主題,讓學生再次體悟到「搭石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學生的寫話,我引導學生採用黑、紅、藍三支筆進課堂這一學習策略,我要求他們用黑筆來寫話,在此過程老師將及時巡視,用紅筆進行批改。在給予適當加星鼓勵,激勵每一個學生的同時,並及時指出相應的修改意見。最後讓學生拿出藍筆根據老師的修改意見進行適當的修改。寫話非常優秀的同學我讓他當小老師幫助小組內較弱的同學一起修改,這不僅提高較弱學生的寫作能力,也鍛煉了優生的能力。永恆之黑,赤炎之紅,青空之藍。課堂之上,三筆合一,相輔相成。在筆墨揮灑間,學有所獲,教有所成。
三、作業設計發展每一個
如果說課堂教學給了學生一對靈動的翅膀,那麼精心設計的分層作業就是給了他們一片用以翱翔的天空。我在本節課中設計了四個層次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
1.摘抄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中描寫的景物美和人們心靈的美。
3.讀一讀《同步閱讀》中《雨中》《千紙鶴》等幾篇文章。
4.小練筆。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了美,對我很有啟發,我也想寫寫平凡事物中的美。
以上的作業包含了基礎知識積累和讀寫結合等方面,由易到難,給學生一個選擇,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發展空間,有利於學習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