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人教版語文八下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人教版語文八下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發布時間:2020-12-16 13:45:03

Ⅰ 語文8年級人教版文言文所有字詞翻譯以及注音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麼)
衣食所安。(養)
2、卑
非天質之卑( 低下 )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
3、備
前人之述備矣(周全、詳盡 )
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具備)
猶得備晨炊( 准備)
4、被
被於來世( 影響)
皆被綺綉( 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 邊境)
肉食者鄙( 目光短淺)
6、畢
畢力平險( 盡)
群響畢絕( 全部)
7、薄
薄暮冥冥( 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 輕視)
狐裘不曖錦衾薄( 厚度小)
8、策
執策而臨之( 馬鞭)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驅使)
策勛十二傳( 記錄)
束手無策( 計謀)
9、長
cháng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長度)
北市買長鞭( 與「短」相對)
但願人長久( 長久,健康)
死者長已矣( 長遠)
Zhàng木蘭無長兄( 排行最大)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頭領)
10、稱
稱其氣之小大( 相當,配合)chèn
不能稱前時之聞( 相當,配合)
先帝稱之曰能chēng(稱贊)
11、誠
帝感其誠(誠心)
此誠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確、實在)
今誠以吾眾詐稱公子扶蘇、項燕(果真)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果真)
12、懲
懲山北之塞也(苦於)
懲善揚惡(懲罰)
13、馳
願馳千里足(騎)
公將馳之(驅車追趕)
14、出
皆出酒食(拿出)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在外面)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來到)
計將安出(產生)
15、辭
蒙辭以軍中多務(推辭)
未嘗稍降辭色(語言)
16、次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編次)
又間令之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
17、簞
百姓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用簞裝著)
一簞食,一豆羹(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
18、當
當之無愧(承當、承受)
當獎率三軍(應當)
今當遠離(將要)
木蘭當戶織(對著,向著)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值,正在)
19、道
會在大雨,道不通(道路)
伐無道,諸暴秦(道義)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不足為外人道也(說,講)
20、得
二者不可得兼(能夠)
故不為苟得也(得到,獲得)
所識貧乏者得我與(通「德」,感激)
21、等
等死,死國可乎(同樣)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同樣)
公等遇雨(諸位,表多數)
22、敵
恐前後受其敵(攻擊)
蓋以誘敵(敵人)
23、吊
為我吊望諸君之墓(憑吊)
人皆吊之(慰問)
24、度
孤不度德量力(ó估計,推測)
關山度若飛(過,越過)
25、端
左手執卷端(畫幅的右端)
其人視端容寂(正,端正)
26、惡
惡能無紀(怎麼)
所惡有甚於死者(厭惡)
27、發
有時朝發白帝(出發)
見其發矢十中八九(發射)
舜發於畎畝之中(起,被任用)
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征發)
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fà頭發)
28、凡
則凡是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凡是)
凡三往(總共)
29、方
方七百里(見方)
有朋自遠方來(地方)
長方形(方正)
30、分
今天下三分(劃分,分開)
必以分人(分配,分給)
長約八分有奇(長度單位)
忠陛下之職分也(職分,本分)
31、奉
為妻妾之奉(通「俸」,侍俸)
奉命於危難之間(接受,奉行)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供奉)
32、否
尚能飯否(fòu用在句末表詢問,相當於「不」「沒有」「嗎」)
陟罰臧否(惡、壞pǐ)
33、夫
予觀夫巴陵勝狀(fú,發語詞,那)
夫環而攻之(fú,發語詞,那)
夫鼾聲起(丈夫)
羅敷自有夫(丈夫)
荷擔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稱)
34、扶
便扶向路(沿著,順著)
出郭相扶將(挽扶)
35、拂
行拂亂其所為(違背、阻礙)
入則無法家拂士(通「弼」bì輔佐)
以手拂之(輕輕擦過)
36、福
神弗福也(賜福,保佑)
此何遽不為福乎(好事、有福之事)
37、富
與倉稟府庫池苑囿之富且大(富麗)
家富良馬(富有,充足,有許多)
38、更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醉則更相枕以卧(進而)
更相慶(互相)
更上一層樓(再、又)
舉杯消愁愁更愁(更加)
39、苟
苟富貴(如果)
故不為苟得(苟且)
苟全性命於亂世(苟且)
苟無飢渴(且,或許,希望)
40、固
固以怪之矣(本來)
當汝心之固(頑固,固執)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一定,必定)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
君子固窮(安守,固守)
41、故
溫故而知新(舊有的,原來的)
兩狼之並驅如故(舊有的,原來的)
桓侯故使人問之(特意)
公問其故(原因,緣故)
故余雖愚(所以,因此)
42、顧
顧野有麥場(回頭看)
無方入門不顧(回頭看)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難道)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看望,拜訪)
43、觀
予觀夫巴陵勝狀(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色,景象)
44、冠
以才略冠天下(居第一位)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帽子)
既加冠(男子成人禮)
45、光
以光先帝遺德(發揚光大)
彷彿若有光(光線)
46、歸
微斯人,吾誰與歸?(歸依)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回家)
47、過
過秦漢之故都(經過)
及魯肅過尋陽(到)
人恆過(犯過失)
況才之過於余者乎(超過)
48、好
秦氏有好女(美)
好鳥相鳴(美)
好收吾骨瘴江邊(以便,能夠)
好為梁父呤(喜歡)
好讀書,不求甚解(喜歡)
49、號
陰風怒號(háo大叫,呼嘯)
故自號曰醉翁也(hào別號)
號為張楚(國號)
號令召三老(號令)
50、還
飛鳥相與還(回家)
扁鵲望桓公而還走(同「旋」,xuán回轉,掉轉)
51、患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擔憂,憂慮)
無凍餒之患(憂患)
為鄉人所患(當作祝害,認為是……禍害)
52、惠
大五加惠(恩惠)
汝之不惠(通「慧」,聰明)
53、或
一食或盡粟一石(有時)
或王命急宣(有時)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有的人)
或異二者之為(或許)
54、極
此樂何極(盡頭,窮盡)
南極瀟湘(盡,到)
嘗極東方(窮盡)
初極狹(非常,最)
55、寂
視端容寂(平靜)
寂寥無人(寂靜)
56、加
而山不加增(更加)
萬鍾於我何加焉(好處)
弗敢加也(虛誇,以少報多)
57、間
立有間(jiān一會兒)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中間)
奉命於危難之間(期間)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量詞)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jiàn夾雜)
遂與外人間隔(間隔,隔開)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暗暗地)
又何間焉(參與)
58、見
路轉溪頭忽見(通「現」出現)
胡不見我於王?(引見)
於是見公輸盤(召見,接見)
曹劌請見(召見,接見)
子墨子見王(拜見)
見往事耳(知道)
貴人過而見之(看見)
59、將
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將領,名詞;率領)
公將戰(將要)
出郭相扶將(挽扶)
宮使驅將惜不得(無實在意義)
60、角
於廳事之東北角(角落)
夢回吹角連營(號角)
61、借
每假借於人(借)
願借子殺之(依靠)
62、盡
擔中肉盡(沒有了)
林盡水源(沒有了)
利盡南海(全部取得)
進盡忠言(盡量,盡可能)
63、就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接近,趨向)
頹然就醉(接近,趨向)
承受
即使
64、居
居十日(過了)
不可久居(停留)
65、舉
舉大計亦死(發動)
管夷吾舉於市(被舉用)
黃生舉進士(參加)
舉國歡慶(全)
舉世無雙(全
66、具
具答之(通「俱」,全,都)
各具情態(具有)
67、決
孔子不能決也(判斷)
意難決舍(分別)
故決然捨去(斷然)
68、絕
隔絕
以為妙絕(極點)
群響畢絕(停止,消失)
極高的,陡峭的
69、開
日出而林霏開(散開)
連月不開(放晴)
旁開小窗(打開)
70、可
高可二黍許(大約)
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
珠可歷歷數也(可以)
71、苦
天下苦秦久矣(苦於)
苦其心志(使……受苦)
何苦而不平(愁)
72、樂
太守之樂其樂(以……為樂)
鍾鼓樂之(使……快樂)
而不知人之樂(樂趣)
遊人去而禽鳥樂也(歡樂,快樂)
73、類
絕類彌勒(類似)
臣以王吏之攻宋,為與此同類(同類)
74、利
天時不如地利(有利的)
兵革非不堅利(銳利)
懷抱利器(銳利)
利盡南海(物資)
75、隸
世隸耕(屬於)
隸而從者(跟著)
76、良
良多趣味(真,實在)
此皆良實(善良)
77、臨
執策而臨之(面對,對著,當著)
臨溪而漁(來到,在)
臨池學書(來到,在)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近)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將要)
78、鱗
鱗浪層層(像魚鱗一樣)
呷浪之鱗(借代,指魚)
79、令
乃令符離人葛嬰(命令)
忿恚尉,令辱之(讓,使)
陳守令皆不在(縣令)
80、妙
妙無一人肯泊岸(奇怪)
以為妙絕(奇妙)
81、名
名之者誰(命名,起名)
不能名其一處也(說出)
故雖有名馬(出名的,有名聲的,著名的)
82、謀
陳勝吳廣乃謀曰(商量)
聚室而謀曰(商量)
深謀遠慮(思考,思慮)
83、奇
明人奇巧人曰王叔遠(奇特)
邑人奇之(驚異)
長約八分有奇(jī零數)
84、騎
騎千餘(騎兵)
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馬)
85、前
其一犬坐於前(前面)
狼不敢前(上前)
86、強
剛強俠氣(強悍)
賞賜百千強(有餘)
不可強以仕(勉強)
慕義強仁(力行)
以弱為強者(強盛,強大)
項為之強(通「僵」,僵硬)
87、且
年且九十(將近)
且焉置土石(況且)
88、清
水尤清冽(清涼)
回清倒影(清涼)
以其境過清(凄清,冷清清)
89、情
必以情(實情)
於是與亮情好日密(友情,交情)
90、請
請獻十金(請允許,敬辭)
曹劌請見(請求)
俟其欣悅,則又請焉(請教)
91、窮
欲窮其林(窮盡,動詞)
而不其所窮(盡頭,名詞)
樂亦無窮也(窮盡,形容詞)
窮冬裂風(深)
所識貧乏者得我與(貧窮)
92、屈
猥自枉屈(委屈)
手指不可屈伸(彎曲)
93、去
一狼徑去(走開,離去)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距離)
94、闕
不知天上宮闕(宮殿)
略無闕處(通「缺」,中斷)
95、容
雖席地不容閑(許,讓)
視端容寂(神色)
花態柳情,山容水貌(容貌)
96、乳
婦撫兒乳(餵奶)
兒含乳啼(奶頭)
97、善
豈愛人之善(專長,名詞)
善哉,吾請無攻宋矣(好)
羅敷善蠶桑(擅長,動詞)
98、尚
而使後人尚之如此(尊重,推崇)
而君前途尚可(還)
尚且
99、少
少時(shǎo一會兒)
賓客意少舒(稍微)
飲少則醉(不多)
陳涉少時(shào年輕)
100、舍
至舍(shè學舍,書館)
屋舍儼然(shè房屋)
舍文軒而竊敝輿(舍棄)
便舍船,從口入(舍棄)
意難決舍(丟開,離去)
故決然捨去(丟開,離去)
舍與你的(施捨)
101、嘗射於家圃(射箭)
樂安敢輕吾射(射箭的技術)
102、惡
所惡莫甚於死者(超過,厲害,嚴重)
流輩甚稱其賢(十分)
103、勝
此時無聲勝有聲(取勝,勝出,超過)
予觀夫巴陵勝狀(優美,美好)
高處不甚寒(忍受,能承受)
驢不勝怒(忍受,能承受)
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盡)
104、施
然後施行(施行)
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設置,安放)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施加)
105、食
食不飽,力不足(吃)
食之不能盡其材(通「飼」,喂養)
106、使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派)
使於秦(出使)
使子為使(使者)
107、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開始)
郊田之外未始無春(曾經)
千呼萬喚始出來(才)
108、市
東市買駿馬(集市)
願為市鞍馬(買)
109、勢
逼兵勢耳(勢頭)
其岸勢犬牙差互(姿勢,形狀)
110、是
不知木蘭是女郎(判斷動詞,是)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代詞,這樣)
111、適
抱而適市(往)
正此地適與余近(正好)
其體不適(舒適)
112、書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書寫)
得魚鰒中書(文字,字條)
一男附書至(書信)
軍書十二卷(文件)
113、數
眾數雖多,甚末足畏(shù數目,數量)
珠可歷歷數也(shǔ計算)
扶蘇以數諫故(shuǒ屢次)
114、遂
已遂述數行(完成)
遂逐其師(就,於是)
然操遂能克紹(竟,終於)
115、所
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地方)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所」與「為」組合,表被動)
116、所以
吾知所以距子矣(用什麼辦法)
所以動心忍性(用這些來)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的原因)
117、通
初極狹,才通人(通過)
未能通習吏事(通曉,掌握)
政通人和(順利,順暢)
通計一舟(整個)
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通報,傳達)
中通外直(貫通)
118、圖
不圖觀瀑一至於斯(想)
此可以為援而不可以圖(謀取)
119、徒
葉徒相似(僅僅,只)
徒以有先生也(僅僅,只)
免冠徒跣(光著)
徒步旅行(光著)
120、推
推王君之心(推究,考察)
其亦欲推其事(推廣)
121、屯
大雪屯門(堆積)
屯大澤鄉(停駐)
122、望
先達德隆望尊(聲望)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看見)
123、為
孰為汝多知乎?(以為,認為)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做,製造)
公輸盤為我為雲梯(替,給;做,製造)
此不足為外人道也(對,向)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是)
為人五(刻有)
故不為苟得也(為了)
今為宮室這美而為之(接受)
124、謂
謂為信然(說)
謂先主曰(對)
太守謂誰(是)
予謂蓮(認為)
舍人相謂曰(商量)
此之謂失其本心(叫做)
太守自謂也(命名)
125、文
皆披文軒(畫著文采)
屬予作文以記之(文章)
舍其文軒(彩飾)
126、聞
余聞之也久(聽說)
不能稱前時之聞(名聲)
127、下
蘄下(攻下,攻克)
日光下澈(向下)
下見小潭(往下走)
128、鮮
芳草鮮美(xiān鮮艷)
陶後鮮有聞(xiǎn少)
129、賢
賢於材人遠矣(勝過,超過)
如此其賢(有才能)
130、相
此子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一起,共同)
舍人相謂曰(互相)
131、效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名詞,任務)
不效則治臣之罪(動詞,取得成效)
132、屑
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而樓上人往來屑屑(屑屑:忙碌的樣子)
133、謝
使君謝羅敷(請問)
長跪而謝之曰(道歉)
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致意)
134、信
願陛下親之信之(信任)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實)
謂為信然(確實)
豈信然邪(確實)
欲信大義於天下(shēn通「伸」,伸張)
135、行
性行淑均(品德)xíng háng
行收兵,比至陳(行軍)xíng
行深山巨谷中(行走)xíng
皆次當行( háng,行列,隊伍)
行陣和睦( háng,行列,隊伍)
136、許
雜然相許(贊成)
時人莫許之(答應,承認,同意)
遂許先帝以驅馳(答應,承認,同意)
高可二黍許(大約的數量)
曳物許許聲(hǔ擬聲詞)
137、學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問)
學而時習之(學習)
138、尋
尋向所志(尋找)
尋病終(不久)
139、焉
且焉置土石(哪裡)
始一反焉(句末語氣詞)
140、艷
艷裝騎驢(妖艷,艷麗)
略無慕艷意(欣慕)
141、夷
船背稍夷(平)
言和而色夷(平和,平易)
師夷長技以制夷(少數民族)
142、遺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留給,給予)
深追先帝遺詔(死去的人留下的)
遺風餘思(死去的人留下的)
得遺金一塊(丟失的)
143、已
蒹蔬采采。白露未已(停止)
死者長已矣(完了,完畢)
且壯士不死即矣(算了,罷了)
骨已盡矣(已經)
144、義
堅持合宜的道德
捨生而取義(正義,仁義)
引喻失義(適宜,恰當)
145、異
奇山異水(奇異,特殊,不同)
覺無異能者(奇異,特殊,不同)
父異焉(認為……奇怪)
漁人甚異之(認為……奇怪)
久行懷遠,無它異也(意外的事)
146、易
寒暑易節(交換)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容易)
易以百金(交易,買)
147、詣
由是先主遂詣亮(去,到,拜訪)
及郡下,詣太守(去,到,拜訪)
148、益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滿招損,謙受益(利益,好處)
有所廣益(利益,好處)
益慕聖賢之道(更加,進一步)
益習其聲(漸漸地)
149、意
意少舒(心情)
意暇甚(神情,態度)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意將遂入以攻其後也(企圖,想要)
150、因
因屏人曰(於是,就)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於是,就)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憑借,依靠)
罔不因勢象形(根據,依照)
因以為號焉(因此)
151、引
下車引之(拉。表示好感)
丁壯者引弦而戰(拿起)
引喻失義(稱引)
152、盈
曾不盈寸(滿)
彼竭我盈(充滿,士氣旺盛)
153、用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用,採用)
遂用猖蹶(因此)
154、友
與友期行(朋友)
琴瑟友之(友愛,親近)
155、余
余寒猶厲(剩下的,留下的)
余聞而愈悲(第一人稱,我)
156、與
所識貧乏者得我與?(通「歟」疑問語氣詞,相當於嗎?)
爾而與之(給)
157、欲
可汗問所欲(想)
山雨來風滿樓(將要)
從民欲也(願望)
158、援
援疑質理(提出,引)
此可以為援而不可以圖也(外援)
159、緣
緣故
緣溪行(沿著)
160、雜然
雜然相許(紛紛地)
雜然而前陳者(交互錯雜)
161、再
再而衰(第二次)
日再食(兩次)
162、曾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加強語氣,與「不」連用,連……都)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曾不盈寸(尚,還)
163、爭
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爭奪)
知而不爭(據理力爭)
164、指
人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明)
皆指目陳勝(指點)
165、至
寡助之至(極點)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到)
禮愈至(周到)
166、志
博聞強志(記)
尋向所志(標記)
處處志之(做標記)
歌以詠志(志向)
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立志)
167、質
援疑質理(詢問)
非天質之卑(資質)
168、致
聽婦前致詞(表達、表述)
蓋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取得)
氣可以養而致(取得)
無從致書以觀(取得)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招致、引來)
169、諸
投諸渤海之尾(「之於」的合音,「之」是「到」的意思,「於」是「在」的意思)
其西南諸峰(那些)
今諸生學於太學(各位、眾位)
170、主
齊命使各有其主《宴子使楚》(掌管)
其賢者使使賢主《宴子使楚》(君主)
171、屬
忠之屬也《曹劌論戰》(類)
徒屬皆日《陳涉世家》(儕、輩)
司命之所屬《扁鵲見蔡桓公》(管轄)
神情與蘇黃不屬《核舟記》(相同、同類)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zhú通「囑」,囑托)
172、著
信義著於四海(顯露)
常著文章以自娛(寫作)
著我舊時裳(同「著」穿)
173、綴
綴以珠玉(點綴)
途中兩狼,綴行甚遠(連接、緊跟)
174、資
吾資之昏《為學》(天資、天分)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隆中對》(資助)
175、子
子墨子聞之(夫子、先生、老師)
願借子殺之(您)
子又生孫(兒子)
176、自
並自為其名(自己)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自、從)
自三峽七百里中(從、由)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如果)
177、足
蛇固無足(腳)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滿足)
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充足)
以中有足樂者(足以)
不足為外人道也(值得)
178、卒
卒買魚烹食(士兵)
卒於魯也傳之(最終)
179、作
而後作(奮起、有所作為)
屬於作文以記之(寫)
180、坐
但坐觀羅敷(因為、由於)
口技人坐屏障中(坐在)
滿坐寂然(通「座」,座位)
何坐?坐盜(犯罪)

古今異義詞 古義 今義 原文語句 課文
再 兩次 又一次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曹劌論戰》
或 或許 選擇連詞「或者」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岳陽樓記》
獄 案件 監牢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曹劌論戰》
雖 即使 雖然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口技》
稍稍 漸漸地 稍微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科 法律條文 課程或業務 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 《出師表》
爺 父親 祖父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木蘭詩》
妻子 妻子和兒女 成年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桃花源記》
絕境 與世隔絕的地方 沒有出路的境地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桃花源記》
無論 更不必說 條件關聯詞 乃有知有漢,無論魏晉 《桃花源記》
交通 交錯相通 指運輸和平共處郵電事業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桃花園記》
往往 到處 常常 旦日,卒中往往語 《陳涉世家》
雖然 雖然如此 關聯詞 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 《公輸》
何苦 怕什麼 不值得做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陰 山北水南 陰暗 達於漢陰 《愚公移山》
可以 可以憑借 能、行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曹劌論戰》
身 親自 身體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隆中對》
開張 擴大 店鋪開業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出師表》
犧牲 祭祀用的豬、牛、羊 為正義事業獻身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劌論戰》
卑鄙 出身卑微,見識短淺 品質惡劣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師表》
所以 用來 因果關聯詞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出師表》
披 分散 披掛 柔梢披風 《滿井游記》
郭 外城 姓氏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孟子>兩章》
池 護城河 水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孟子>兩章》
去 離開 往 一狼徑去 《狼》
湯 熱水、開水 煮東西的汁 及其日中如探湯 《兩小兒辯日》
烈士 有雄心壯志的人 為正義事業獻身的人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龜雖壽》
私 偏愛 個人的 私我也 《鄒忌諷齊王納諫》
謝 道歉 感謝 長跪而謝之曰 《唐雎不辱使命》
易 交換 容易 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唐雎不辱使命》

用法 解釋 例句 出處
之 代詞 人稱代詞 他(它)(們) 是以謂之文也 《<論語>十則》
指示代詞 這 聞之,欣然規往 《桃花源記》
助詞 結構助詞 的 山水之樂 《醉翁亭記》
主謂語之間 不翻譯 兩狼之並驅如故 《狼》
動詞 往、到 輟耕之壟上 《陳涉世家》

於 介詞 表示時間、地點、對象 在、到、向、從、對於 告之於帝 《愚公移山》
表示比較 比 苛政猛於虎也 《禮記》
表被動 被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 《赤壁之戰》
以 介詞 表手段、工具、條件 拿、用、把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 《核舟記》
憑借、靠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兩章》
按照、根據 雖不能察,必以情 《曹劌論戰》
表原因 因為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師表》
連詞 表目的 來 以光先帝遺德 《出師表》
表結果 以致 以塞忠諫之路也 《出師表》
動詞 與「為」結合 認為 或以為死 《陳涉世家》
其 代詞 人稱代詞 他(它)(們) 懼其不已 《愚公移山》
指示代詞 那 其人視端容寂 《核舟記》
副詞 表猜測 大概 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
表反問 難道 其真無馬邪 《馬說》
而 連詞 表並列 並且(或不譯)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多東坡 《核舟記》
表承接 並(或不譯) 學而時習之 《<論語>十則》
表轉折 但是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師表》
表修飾 地(或不譯) 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Ⅱ 人教版的語文 文言文 翻譯 和課下注釋

《馬 說》 韓 愈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翻譯如下:

《馬 說》 韓 愈

世間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會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或許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它,又不能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1·難句譯注
①"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世:世上、世間。
然後,這以後。
世上有了伯樂,這以後 (才)有千里馬。
②"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是:這、這種。
也:語氣助詞,在這里表示語氣的舒緩停頓,可譯為"啊"。
雖:即使。
能:能力,本領。
才美:才能美質,指馬的能力和長處。
外見:表現在外面。
常馬:普通的馬。
安:怎麼,哪裡。
也:語氣助詞,用於句末,和"安"配合使用,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呢"。
這樣的馬啊,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領,(卻)因為吃不飽,力氣就不充足,(因而)出眾的本領也就不能顯露出來。想要它和普通的馬一樣 (跑)尚且做不到,怎麼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2·《馬說》的論點是怎樣的?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麼?
分析:首句"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就是本文的論點。提出論點後即舉社會上"伯樂不常有"以致千里馬常遭埋沒的客觀現實,以證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接著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的無知,從反面論證了論點。第3段又揭示了千里馬被埋沒的第二個原因--使用不當。從另一個側面論證了論點。
本文寫作意圖並不在於論證論點,而是在論證過程中突出了"食馬者"的"不知馬",作者的真意在於譴責"食馬者"的無知,對在位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表示了極大地憤慨。
課時安排
第1課時:通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明確"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
第2、3課時:翻譯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主題思想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介紹作者
韓愈 (768~824)字退之,南陽 (現在河南南陽縣)人,唐代著名文學家。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韓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屬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稱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貶官降職,很受壓抑。他的散文創作實踐也體現了這種精神。他是我國文學史上傑出的散文家之一。
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激烈,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韓愈本人遭遇也是這樣,因此他對埋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本文便是他這類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三、解題
《馬說》是通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說文體。本文是作者《雜說四首》中的第四首,"馬說"這個標題,是後來人加的。"說"就是"談談"的意思,比"論"隨便些。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四、簡介伯樂相馬的故事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並且體貼它啊。
五、通讀課文
1·教師帶讀全文,要求學生注意難字的讀音。
2·學生讀課文,並且討論了解全文大意。
3·討論:
① 文中千里馬指的是什麼? 明確:比喻人才。
② 伯樂指的是什麼? 明確:比喻識人才的人。
③歸納:本文就是通過千里馬和伯樂,隱喻人才和識人才的人的。
六、學習課文
(一)學習課文第1段
1·朗讀課文第l段。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相馬 祗 駢死 槽櫪
3·教師補充講解詞義:
伯樂善於相馬的"相"字怎麼解釋?
明確:察看,仔細地看。
" 相馬"就是仔細審視、察驗馬的優劣。
駢,並。 駢死,並死,成雙成對地死、一個接著一個地死。
槽,是放飼料的食槽;櫪,是系馬、拴馬的馬棚、馬廄,這兩個字合起來可以不分開解釋,用槽櫪借指馬食宿的整個環境,即養馬的處所。
介詞"於",都可作"在"字講。 介詞""以",可以作"因為"講。
4·學生逐句讀、譯。
5·教師歸納講析
提問:世上到底是先有馬還是先有對馬的認識?
明確:先有馬,再有對馬的認識。就一般的馬來說,應該是這樣的情況。然而對千里馬來說,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從普通的馬群中識別出來,只有一般對待,發揮不出它的特長來,那就等於它不是千里馬,就沒有千里馬。在這里,識馬就成為前提了。所以作者劈頭就提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連詞"然後",表示兩件事情的聯系,後事續前事而起,沒有前事就沒有後事。
世上先要有會相馬的伯樂,然後才能發現千里馬。第二句從反面承接上文,轉入論述。本來千里馬是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是經常有的。表明千里馬多伯樂少。第三句的"奴隸人"並非奴隸,指地位低下不識好馬的養馬人。因為沒有人識得好馬,即使有了好馬,也只是交到他們手中一般地對待。"稱",著名、著稱、出名。句末"也"字表示陳述語氣。全句說:因此即使有了好馬,也只能在無識的養馬人手裡遭受屈辱,直到相繼死在馬廄里,可見由於沒有伯樂,千里馬只落得個平庸地默默無聞地死去的不幸遭遇。
第1段大意:無識馬者則名馬無名。
齊讀第1段。
(二)學習課文第2段
1·朗讀第2段。
2·正音、析義 (或辨形):
外見xi n(同"現"。)
是,此,這。
且,副詞,猶尚且。
安,疑問副詞,怎麼。
3·逐句讀、譯。
4·教師歸納、講析:
第一句:一天能跑千里的馬,一頓有時會吃光一石小米。是說才能、本領特殊,食量也特殊。由於沒有識馬的人,只由喂馬的將它一般地喂養,便顯示不出它的特殊本領來。"而"字是連詞,表示順接,聯系"不知"和"食 (喂)"兩個動作。不懂得它能一天跑上千里而一般地喂它。"也"字表陳述語氣,"是馬也","也"字表句中語氣的停頓。"且欲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應譯作:而且想要跟普通馬一樣尚且不可能達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提問:跟常馬一樣都達不到,豈不是千里馬不如常馬了嗎?
明確:通常數量的喂養,常馬吃飽了而千里馬遠沒有吃飽;沒吃飽的當然比不上吃飽的,本領自然發揮不出來。這正是說明,於千里馬喂養不得法,便無法顯示它的本領。
第2段大意:無識馬者則干里馬無法日行千里。
5·齊讀第2段。
(三)學習課文第3段。
1·朗讀第3段。
2·學生讀、譯第3段。
3·歸納、講析:
提問:"策之""食之""鳴之"是什麼句式?
明確:排比句式。總括不識馬者不按照千里馬的特性來對待它。
問:這里的三個"之"字,用法是否一樣?
明確:前兩個"之",代詞,指千里馬,分別作動詞"策"(驅使)、"食"(喂)的賓語。第三個"之"卻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調節音節的作用,如同我們在第一冊中讀到的"久之"的"之"一樣。(見蒲松齡的《狼》)這里"鳴"是 (馬)鳴,而不是鳴(馬)。句式整齊而又靈活富於變化。
"執策"的"策":馬鞭子,名詞。
"臨之":面對著它 (千里馬)。
三個"馬"字,都是指千里馬。
"其……其……":道……,那……:難道真的是沒有千里馬嗎?那是真正不識得千里馬呀!第一個"其"同"豈",第二個"其"作"那"講。末一個"也"字,表感嘆語氣。
全段綜述不識馬者的表現,活畫出不識馬者昏庸無知而又妄言天下無馬的丑態,歸結到要害是不知馬。呼應了前文,證明了不是沒有千里馬,而是沒有伯樂。
第3段大意:妄言無千里馬者,恰是不識千里馬者。
4·齊讀第3段。
(四)歸納課文。
中心思想:本文圍繞著有馬還是沒有馬的問題反復論述,慨嘆世無伯樂致使千里馬陷於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沒人才,並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心情。
讀了本文受到什麼教育?
明確:閱讀本文的現實教育意義:讀了本文能認識到舊社會、封建統治者埋沒、扼殺人才的可惡,深感生在今天新社會的幸福。我們應當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煉自己,使自已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有用之才。
(五)歸納寫作特點
本文以物作為比喻,通篇說馬,通篇喻人。先從千里馬與伯樂的關系落筆,鮮明地提出了"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接著以名馬的不幸遭遇說明有千里馬沒有伯樂還是等於沒有千里馬。再以喂馬的不得法進一步論證了論點,沒有伯樂就沒有千里馬。最後用排比句有力地概述了不知馬者的表現,歸結到實質是不識馬這個要害上來。不識馬才會妄說無馬,識馬就有馬。文章反復論述,層層深入,短小精悍,波瀾曲折,耐人尋味。

Ⅲ 求初二下(人教版)語文全部文言文和古詩的翻譯~~

21.與朱元思書
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小船隨著江流飄飄盪盪,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桐廬到富陽桐廬在上游,富陽在下游一百來里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彷彿要比一比,看誰爬得最高,伸得最遠,由此而形成無數的山峰。山間的泉水沖擊著岩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彼此嚶嚶地叫著,十分和諧。蟬不停地叫著,猿不停地啼著。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於世俗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樹枝縱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

22.五柳先生傳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用它做了自己的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忘了吃飯。他天性嗜酒,家裡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叫他來喝。他一去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並不裝模作樣,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空空盪盪,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經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了自己的一生。
評論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做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統治下的百姓吧?

23.馬說
世上有了伯樂這樣的人,在這以後才能有了千里馬。能日行千里的名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貴的馬,也只是在僕役的手中受盡侮辱,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不能憑借日行千里的能力而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當作普通馬來喂養。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特長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驅使它不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它又不能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鳴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握著鞭子對著千里馬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大概是他們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呀!

24.送東陽馬生序
我小時就愛好讀書。因為家裡窮,沒有辦法得到書來讀,於是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親手用筆抄寫,計算著日子按期歸還。天氣十分寒冷,硯池裡的墨水結成堅冰,手指不能夠彎曲、伸直,任然不敢放鬆抄。抄寫完畢,跑著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為這樣,許多人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於是我能夠廣泛地閱讀各種書籍。當我 成年時,就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後來擔心沒有大師、名人與我交往,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捧著經書向當地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道德高聲望高,向他求教的學生擠滿了他的書房,他(卻)從不稍微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站在旁邊侍候著,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斥責,(我的)態度愈加恭順,禮數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來還言;等到他高興了,就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於能夠有所收獲。
當我從師求學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節刮著猛烈的寒風,積雪有好幾尺厚,腳和皮膚凍裂了還不知道。到了書舍,四肢僵硬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暖腳,用被子給我圍裹蓋上,很久才暖和過來。我住在旅店裡,我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味道好的東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學,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有紅纓裝飾的綴著珠寶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光彩照人的樣子彷彿神仙一般;而我雖然1穿著破舊的衣衫生活在他們當中,卻毫無羨慕的意思,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感到吃的穿的不如別人。我求學時的勤奮和艱苦大概就是這樣。

26.小石潭記
從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相互碰擊發出的聲音,(我的)心情高興起來。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岩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拂。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獃獃地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遊人一同歡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看得清清楚楚。溪岸的形狀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它的源頭在哪裡。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 因為這里的環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於是記下了所有的景色後離開了。
同游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作為隨從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27.岳陽樓記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滕子京)重新修整岳陽樓,擴大它舊時的規模,刻唐代和現代(宋)名人的詩詞文章在上面,囑托我寫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在洞庭湖。連接遠處的山,吞沒了長江的流水,水勢浩大,寬闊無邊;早晚間的陰晴變化,氣象萬千。這些就是岳陽樓雄偉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麼北面直到(至)巫峽,南面遠通瀟水、湘水,降職遠調者和詩人,大多在這里聚集,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心情,難道沒有不同嗎?
像那連綿的雨下個不停,接連數日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太陽和群星隱去了光輝,大小山峰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出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陰風濁浪的聲勢猶如老虎怒吼,猿猴哀啼。登上這座樓,就會有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讒言,害怕譏諷的情懷,滿眼望去,一片蕭條的景象,感慨萬千,十分悲傷。
又如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沒有驚濤駭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游著泳;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很濃,顏色很青。然而有的時候大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浮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漁夫的歌聲一唱一和,這樣的樂趣哪有窮盡!登上這座樓,就有心情開闊,精神愉快,榮耀和屈辱一並忘了的感覺,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那是快樂到了極點。
唉!我曾經探求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為什麼呢?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那百姓擔憂;不在朝廷做官,就為那君主擔憂。這樣在朝廷做官也擔憂,不在朝廷做官也擔憂。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吧?哎!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28.醉翁亭記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許多山峰,樹林、山谷尤其秀美,望過去那樹木茂盛而幽深秀麗的地方,就是琅琊山。沿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從兩山之間奔瀉而下的,就是釀泉。山勢回環路隨山轉,有座四角翹起,像鳥兒展翅欲飛,緊靠泉邊的亭子,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誰?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的。太守與客人到這里來飲酒,喝一點就醉了,而且年齡又最大,所以自己取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本意不在於酒,而在於山水之中。游覽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而寄託在喝酒上啊。
至於太陽一出,樹林中的霧氣消散,煙雲聚攏岩谷山洞變得昏暗,或暗或明變化無定,這就是山中早晨和傍晚的景色。野花開放散發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郁的綠陰,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位低落山石顯露,這就是山裡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歸來,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樂趣也無窮無盡。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在山路上唱歌,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後面的人應答,彎腰而行的老人和被攙著走路的小孩,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這是滁州人在游山。來到溪水捕魚,溪水深而魚兒肥,用釀泉釀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純,野味野菜,各色各樣擺在面前,這是太守在宴請賓客。宴會上暢飲的樂趣,不在於音樂,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得勝了,酒杯和行酒令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這是賓客們在歡樂。容顏蒼老頭發雪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陽已掛山頭,人影四處散開,這是太守歸去賓客跟隨著他。這時樹林里一片濃蔭,鳥兒到處鳴叫,遊人離開連禽鳥也高興了。但是禽鳥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人的樂趣,遊人只知道跟隨太守游山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喝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了能夠用文章記述的這樂事的,是太守。太守是誰?就是廬陵人歐陽修。

29.滿井游記
北京一帶氣候寒冷,花朝節過後,冬天餘下的寒氣還很厲害。冷風時常颳起,颳起就飛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風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氣略微暖和,偕同幾個朋友出東直門,到滿井。高大的柳樹夾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一望空曠開闊,(覺得自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這時河的冰面剛剛融化,水光才閃爍發亮,像魚鱗似的浪紋一層一層,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鏡剛打開,清冷的光輝突然從鏡匣中射出來一樣。山巒被晴天融化的積雪洗過,純凈新鮮,好像剛擦過一樣;嬌艷明媚,(又)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梳好的發髻一樣。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軟的梢頭在風中飄盪,麥苗破土而出,短小如獸頸上的毛,才一寸左右。遊人雖然還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風力雖然還很強,但走路就汗流浹背。舉凡(那些)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魚,都悠然自得,羽毛鱗鰭當中都透出喜悅的氣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裡的人(卻)不知道啊。
大概說是不能因為遊玩而耽誤公事的,流連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間的,只這個官兒罷了。而此地正好離我近,我將從現在開始出遊,怎能沒有記錄?(這是)萬曆二十七年二月啊。

Ⅳ 八年級語文文言文及古詩詞(人教版)內容及翻譯

桃花源記 [東晉] 陶淵明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陋室銘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愛蓮說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具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二、自瀆課文

核舟記 魏學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篛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卧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篛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大道之行也 《禮記》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觀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勢極雄豪。楊誠齋詩雲「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 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 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江幹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 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作者何嘗不是想這么說。)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杯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Ⅳ 求八年級下冊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我們老師8上時只講了湖心亭看雪
注釋:1.本文選自《 陶庵夢憶》張岱(1597——),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著有《 陶庵夢憶》《西湖尋夢》《琅嬛文集》《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白洋潮》等絕代文學名著。
2.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崇禎,明思宗朱由檢年號(1628-1644)。
3.是日更定:是:代詞,這。更定:指初更以後,晚上8點左右。更:舊時一夜分為五更,每更大約2小時。定:止,停。
4.挐:通「橈」,撐船,一作「拏」。
5.擁毳衣爐火:穿著皮毛衣,帶著火爐乘船。毳衣,用皮毛製成的衣服。毳,鳥獸的細毛。
6.霧凇沆碭:形容雪夜寒氣彌漫。霧凇,雲、水氣;霧是從天空下罩湖面的雲氣,凇是從湖面上蒸發的水汽,霧凇,水汽凝成的冰花。曾鞏《冬夜即事詩》自註:「齊寒甚,夜氣如霧,凝於水上,旦視如雪,日出飄滿階庭,齊人謂之霧凇。」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沆,形容大水。
7.一白:全白。
8.長堤一痕:形容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一道痕跡。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築物。
9.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還會有這樣的人。焉得,哪能。更、還。
10.白: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這里指酒杯。
11.客此:在此地客居。
12.舟子:船夫。
13.喃:象聲詞。
14.相公:舊時對士人的尊稱。
15.更:還。
16.痴:特有的感受,來展示他鍾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
17.痕:痕跡
18.俱:都
19.而已:罷了
20.強飲:盡力地喝;強:竭力、盡力。
21.姓氏:哪裡人
22.強:竭力、盡力。
網上找的譯文: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邊。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過後),湖中遊人和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初更時,我劃著一葉扁舟,穿著毛皮衣服、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彌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空,雲朵,遠山和湖水連成一片,渾然一體。天色湖光全是白皚皚的。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一道痕跡,湖心亭的一點輪廓,我的一葉小舟,和舟中兩三粒的人影罷了。
(我)到了亭子上,(看見)有兩個人鋪著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燒著酒,酒在酒爐中燒得沸騰。(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這湖中哪裡還能找到像您這樣(閑情逸致)的人呢?」(便)拉著我一同喝酒。我盡力地喝了三大杯,然後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名,(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我)下船時,船夫低聲念叨:「不要說相公您痴迷,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痴迷的人呢!」

Ⅵ 求語文人教版 七八年級文言文及翻譯 一定要完整啊!

七上
5《童趣》
原文: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
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翻譯:
回想我童年的時候,能夠對著太陽張開眼睛,明察秋毫,見到極小的東西,必定細細去觀察它的紋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聲音象雷鳴,我心裡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鶴在天空飛翔。心裡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變成仙鶴了。我抬起頭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讓蚊子留在帳子裡面,慢慢地吸口煙噴出來,叫蚊子沖煙飛鳴,當作青雲中的白鶴觀看,果然就象鶴唳雲端一樣,令人怡然稱快。
我又常在土牆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叢雜的地方,蹲下身子,與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細觀察,以叢草作為樹林,以小蟲和螞蟻作為野獸,以泥土凸的作為山丘,凹的作為山谷,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見到有兩個小蟲在草里斗,看得正高興的時候,忽然有個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隻癩蝦蟆,舌頭一吐,兩個小蟲就被它吞了進去。我年紀小,正看得出神,不覺嚇得叫了起來。定了定神,捉住這只癩蝦蟆,鞭打了數十下,驅逐去別的院子。
10《論語》十則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翻譯:
孔子說:「學習知識,進而時常地復習它,不也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可是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修養高的人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進行自我檢查:替別人謀劃不忠誠嗎?同朋友交往不誠實嗎?老師傳授的知識沒有溫習嗎?」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可以憑這點做老師了。」
孔子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思考卻不學習,就會有害。」
孔子說:「由(子路)!教導你懂得這個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是聰明的。」
孔子說:「看見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就內心自我反省。」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行走,一定有我的老師在中間,選擇他們的好的方面來學習,他們不好的方面,(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掉它。」
曾子曰:「讀書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任務重大而道路遙遠。把「仁」作為自己的責任,不也重大嗎?死瞭然後才停止,不也遙遠嗎?」
孔子說:「季節嚴寒,然後知道松柏樹是最後凋謝的。」
子貢問道:「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嗎?」
孔子說:「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要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
20《山市》
原文: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翻譯: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然而經常是多年看不見一次。孫禹年公子跟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近處沒有這樣的寺院。不久,看見幾十座宮殿,綠瓦飛檐,才明白是「山市」。沒多久,高高低低的城牆,連綿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城中有的像樓,有的像廳堂,有的像街巷,清晰地出現在眼前,成千上萬。忽然颳起大風,煙塵彌漫,城市變得隱隱約約。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一切都沒有了,只有一座高樓,上接雲霄與天河,(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大開,每行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一層一層地指著數上去,房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才星星那麼小;再往上,就昏暗得看不分明了,不能數出它的層次。樓上的人們來往匆匆,有的靠著(欄桿),有的站著,形狀不一。過了一會兒,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又漸漸變得像平常的樓房;又漸漸變得像高高的平房;突然像拳頭一般大小,又像豆粒一般大小,於是不能看見。又聽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所以又叫它「鬼市」。
25《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
原文: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翻譯: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召集家庭聚會,跟子侄輩的人講解論文。不久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用在空中鹽撒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柳絮隨風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就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
原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翻譯: 陳太丘與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中午,過了中午朋友卻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他離開以後,朋友才到。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當時年僅七歲,在門外游戲。客人問他:「你爸爸在不在?」陳元方回答說:「父親等待您很久您沒來,已經走了。」客人便發怒說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陳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中午見面,中午您沒到,就是沒有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父親,就是沒有禮貌。」客人感到慚愧不安,下車來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入家門。
30《寓言四則》
《智子疑鄰》
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翻譯:
宋國有一個富人,天下大雨,圍牆毀壞。富人的兒子說:「要是不修補,一定會有盜賊。」鄰居家的老公公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這個人家認為自己的兒子聰明,卻懷疑鄰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東西)。
《塞翁失馬》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翻譯
靠近邊塞居住的人中,有個精通術數的人,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居住地。人們都來寬慰他。他說:「這怎麼就不是一種好事呢?」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帶領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來祝賀他。他又說:「這怎麼就不能是一種災禍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來安慰他。他說:「這怎麼就不是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壯年男子拿起弓箭去打仗。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的佔了十分之九。這個人惟獨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倆保全了性命。
《與朱元思書》
煙霧都散凈了,天空和遠山是一樣的顏色。(乘船)隨著江流飄盪,任意往東或往西。從富陽縣到桐廬縣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看到底,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波浪好像飛奔的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著茂密碧綠的樹木,使人看了有寒意,山巒憑借(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彷彿都在爭著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它們)都在爭高,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形成無數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冷冷地發出聲響;美麗的鳥兒互相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不斷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之心;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象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見到陽光。

22《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它當作自己的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每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就高興得忘了吃飯。他本性嗜酒,家裡窮不能常喝。親戚舊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酒叫他來喝。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不捨不得離開。簡陋的居室里空空盪盪,不能遮蔽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他安然自若。經常寫文章自我娛樂,稍微表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忘記心中的得與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評論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把自己的志趣當作快樂。(他是)無懷氏的百姓嗎?或者是葛天氏的百姓吧?

23《馬說》韓愈

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貴的馬,只是辱沒在僕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用「千里馬」稱呼它。
千里馬,吃一頓有時吃盡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夠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它。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優點不能表現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麼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喂養它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打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他們真的不識得千里馬啊!

24《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讀書。家裡貧窮,沒有辦法得到書來讀,每每向藏書的人家借,(借來)親手用筆抄錄,計算著日期歸還。天很冷,硯池裡的水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不放鬆抄書。抄錄完了,跑著送還書,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為這人家大多把書借給我,我於是能夠閱讀很多書。成年之後,更加仰慕聖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學問淵博的老師和名人與(我)交遊,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拿著經書向當地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道德聲望高,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下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訓斥,(我的)臉色愈加恭順,禮節愈加周到,不敢說出一句話來回答;等到他高興了,就又請教。所以我雖然笨拙,終於獲得很多教益。
當我跟從老師(學習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隆冬刮著猛烈的寒風,大雪深幾尺,腳上的皮膚因寒冷乾燥而開裂了卻不知道。到了學舍,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澆洗,用被子蓋著,很久才暖和過來。住在旅店,店主每天提供(我)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食物享受。同住的同學們都穿著華美的衣服,戴著飾紅帽帶和寶石的帽子,腰佩白玉環,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光彩照人好像仙人。我則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中間,毫無羨慕的意思。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的勤懇與艱辛是這樣。

26《小石潭記》柳宗元
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譯: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好象人身上佩帶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心裡高興。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往下看見一個小潭,水格外清涼。潭把一整塊石頭作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水中高地,成為小島,成為不平的岩石,成為岩(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魚兒大約有一百來條,好象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獃獃地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象與遊人一起娛樂。
向潭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象北斗星那樣曲折,象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溪水的岸勢象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它的源頭。
坐在潭邊,四周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地方過於凄清,不能長時間停留,於是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同我一起游遠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27《岳陽樓記》范仲淹
原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譯:
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廢弛的事情都興辦起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在上面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觀賞那岳州的好景色,在洞庭湖之中。它含著遠山,吞著長江,水波浩盪,寬闊無邊;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多變化,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麼北面通到巫峽,南面直到瀟水、湘江,降職遠調的人和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看了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象那連綿的雨下得繁密,連續幾個月不放晴,陰慘的風憤怒地號叫,渾濁的浪頭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桿倒下,船槳斷折;傍晚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登上這座樓,就有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蕭條冷落,極度感概而悲憤不已的情緒了。
至於春風和煦、日光明媚,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歐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時而浮游,時而潛游;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長得)茂盛青蔥。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明月照耀著千里大地,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登上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並忘了,端酒當著風,高興極了的神態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情,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為什麼呢?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處在高高的廟堂上(即在朝廷里做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即不在朝廷上做官)就擔憂他的君王。這樣做官也擔憂,辭官也擔憂。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28《醉翁亭記》歐陽修
原文: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翻譯: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那些山峰,樹林、山谷尤其美麗,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水聲潺潺,從兩座山峰中間傾瀉出來的,是釀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有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於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誰?山中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人是誰?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客人到這里來喝酒,喝一點就醉了,而年齡又最大,所以自己取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在於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喝酒上。
像那太陽出來,樹林里的霧氣散了,煙雲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或暗或明,變化不一,(就是)山間的早晨和傍晚。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風高霜潔,水位低落,石頭顯露,這是山間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樂趣也沒有窮盡。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後面的人答應,老老少少的行人來來往往不間斷的,(這)是滁州人出遊。到溪里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水釀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凈,野味野菜,雜亂地在前面擺開,(這)是太守宴客。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勝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或站或坐大聲喧嘩的,(這)是賓客們(盡情)歡樂。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之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陽落山,人影散亂,太守返回,賓客跟隨。樹林枝葉茂密成陰,鳥兒到處鳴叫,遊人離開後禽鳥在快樂了。然而禽鳥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人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人歐陽修。

29《滿井游記》袁宏道
原文:
燕地寒,花朝節後,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於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翻譯:
北京地區氣候寒冷,花朝節以後,(冬天)留下的寒氣仍然厲害。冷風時常颳起來,一颳起來就飛沙走石。我拘束在一間屋子裡面,想出去卻不能。每次冒著寒風快步行走,不到百步就返回來。
二月二十二日,天氣略微暖和,我同幾個朋友出了東直門,到了滿井。高大的柳樹分立在堤的兩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濕潤,放眼望去,空闊的景象,好像是從籠中飛出去的天鵝。在這時,薄冰開始溶化,水波開始發出亮光,像魚鱗似的浪紋一層層的,清澈得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鏡子新打開冷光突然從鏡匣子里射出來一樣。山巒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凈,美好的樣子像擦過一樣,鮮明美好而又明媚,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梳好髻鬟一樣。柳條將要舒展又沒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在風中散開,麥苗高約一寸左右。遊人雖然不多,汲泉水煮茶喝的,端著酒杯唱歌的,穿著艷裝騎驢的,也經常有。風力雖然還猛,但是走路就汗流浹背。所有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到水面戲水的魚,悠閑自在,羽毛鱗鬣之間,都充滿了歡樂氣氛。才知道城郊田野外面未嘗沒有春天,可是住在城裡的人不知道它啊。

Ⅶ 人教版八年級下古詩文翻譯

小石潭記
從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相互碰擊發出的聲音,(我的)心情高興起來。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岩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獃獃地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遊人一同歡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溪岸的形狀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它的源頭在哪裡。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 因為這里的環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於是記下了所有的景色後離去了。
同游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作為隨從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岳陽樓記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州長。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滕子京)重新修整岳陽樓,擴大它舊時的規模,刻唐代的賢士和現在的名人的詩詞文章在上面,囑托我寫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優美的景色,全在洞庭湖。包含著遠處的連山,吞吐著滔滔的長江水,浩浩盪盪,寬闊無邊;早晚陰晴變化,景象變化無窮。這是岳陽樓雄偉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麼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水、湘水,降職遠調的人和詩人,大多在這里聚集,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像那連綿的雨下個不停,接連幾個月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光輝,山嶽隱沒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出行,桅倒下,槳折斷;臨近傍晚天色昏暗,老虎號叫,猿猴哀啼。登上這座樓,就會有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讒言,害怕譏諷的情懷,滿眼望去,一片蕭條的景象,感慨萬千,十分悲傷。
又如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沒有驚濤駭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游著泳;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很濃,顏色很青。然而有的時候大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浮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漁夫的歌聲一唱一和,這樣的樂趣哪有窮盡!登上這座樓,就有心情開闊,精神愉快,榮耀和屈辱一並忘了的感覺,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那是快樂到了極點。
唉!我曾經探求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為什麼呢?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那百姓擔憂;不在朝廷做官,就為那君主擔憂。這樣在朝廷做官也擔憂,不在朝廷做官也擔憂。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吧?哎!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記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各個山峰,樹林、山谷尤其優美,遠遠望去那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就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從兩座山峰中間飛瀉出來的,是釀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有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坐落在泉水邊上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誰?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給它命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號(醉翁)來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這里來喝酒,喝一點就醉了,而且年齡又最大,所以給自己取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於秀麗的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它在心裡,寄託它在喝酒上。
像那太陽出來,樹林中的霧氣消散,暮雲回聚攏來,山裡就昏暗了,或明或暗,變化不一,這是山間的早晨和傍晚。野花開放,散發清幽的香氣,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郁的綠陰,秋高氣爽,霜色潔白,水位低落,石頭顯露,這是山裡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樂趣也沒有窮盡。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後面的人答應,老人小孩絡繹不絕,這是滁州人出遊。到溪水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水釀酒,泉水香而酒色清澈,山中野味,野菜,交錯地在前面擺著,這是太守舉行的酒宴。酒宴上飲酒的樂趣,不在於管弦音樂。投壺的人中了目標,下棋的人得勝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人們有時站立,有時坐著,大聲喧嘩,賓客們(盡情)歡樂。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在賓客們中間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陽落山,人影縱橫散亂,太守回歸而賓客跟從。這時樹林里濃蔭遮蔽,鳥兒到處鳴叫,遊人離開後禽鳥在快樂了。然而禽鳥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人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因為他們的快樂而快樂。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享受快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的歐陽修。

滿井游記
北京一帶氣候寒冷,過了花朝節,殘留的寒意仍然很凜冽,冷風時常颳起,一刮冷風就揚起滿天沙塵。(我)只好拘束在屋子裡,想出去走走也不行。每次迎著風快步疾走出去,不到百步就轉了回來。
二月二十二日那天,略微暖和些,我和幾個朋友一塊兒出了東直門,到了滿井,高大的柳樹成排的分立在堤的兩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放眼望去是一片開闊的景象,自己好像是從籠子里飛出來的天鵝(無比輕松)。在這時河上的冰開始融化,水波開始發出亮光,泛起一層一層魚鱗似的波紋,水清澈極了,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剛打開鏡匣,冷光突然從匣子里閃射出來一樣。山巒被融化的雪水洗過後,是那樣美好、光潔,呈現出迷人的風姿,好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剛梳好髻鬟一樣。柳條將要伸展卻尚未伸展,柔嫩的梢頭在風中散開,麥苗出土了,像短短的鬃毛,高一寸左右。遊人還不算很多,但汲泉煮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可以見到。風力雖然還很猛,然而徒步行走就會有汗水流出濕透脊背。所有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兒,浮到水面上戲水的魚,都是一副悠閑自在的情態,一切動物當中都充滿了歡樂的氣氛。(我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裡的人卻不知道啊。
能夠不因為遊山玩水而耽誤正事,瀟灑地徜徉於山石草木之間,就只有我這種閑官。而滿井這地方剛好離我的居所近,我遊山玩水將從這個地方開始,又怎能沒有記錄的文章呢!己亥年二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
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淮上與友人別
揚子江渡口,岸邊的楊柳枝葉青翠,一派濃郁的春色,時近暮春,天空彌漫著如絮般的楊花,像我心頭滋長的愁緒,煎熬著即將分手渡江遠去的人。晚風中,傳來幾聲短促凄清的竹笛曲調,暮色蒼茫,渡口旁的離亭里兩位朋友正在告別。從今後你走向遙遠的南方,那瀟水湘江之畔;而我卻要向北旅行,到三秦之地去。

回鄉偶書
少年時離鄉,到老了才回家來;
口音沒改變,雙鬢卻已經斑白。
兒童們看見了,沒有認識我的;
他們笑問:這客人是從哪裡來?

夜雨寄北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還沒有定回來的日期;今晚巴山下著大雨,秋雨漲滿水池。 什麼時候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Ⅷ 初二下冊語文文言文解釋加翻譯(人教版)

《與朱元思書》
原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現行新教材中用的是「嶂」)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課文注釋
1 選自《藝文類聚》(中華書局1982版)卷七。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縣)人。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
2.俱:都
3.凈:散盡
4.共色:同樣的顏色。共,相同
5.從流飄盪:(乘船)隨著江流飄盪。從,順,隨。
6.至:到
7.許:表示大約的數量
8.獨絕:獨一無二
9. 縹碧:青綠色。
10.急湍:湍急的水流
11. 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毫無障礙。形容水清澈透明。
12. 甚箭:甚於箭,比箭還快。 甚:勝過。
13.若:好像
14.奔:這里指飛奔的馬。
15. 寒樹: 耐寒長綠的樹.
16.負勢競上:(高山)憑借山勢,爭著向上。 負:憑借。競:爭著
17. 軒邈:高遠。 這里作動詞用,比高遠
18.直指:筆直地向上。指:向上。
19.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無數的山峰。
20.激:沖激
21.泠(líng)泠作響:發出泠泠的聲響。泠泠,擬聲詞,形容水聲的清越。
22. 相鳴:互相和鳴。
23.嚶(yīng)嚶成韻:意思是,鳴聲嚶嚶,和諧動聽。嚶嚶,鳥鳴聲。韻,和諧的聲音。
24.千轉:長久不斷地叫。千,表示多。轉,同「囀」,鳥婉轉地叫。
25. 無絕:就是「不絕」,不消失。與上句中的「不窮」相對。 這里指蟬鳴。
26. 鳶(yuān)飛戾(lì)天:意思是老鷹飛到天上。這里用這句話比喻那些為名為利極力追求名利的人。鳶,古書上說是鴟一類的鳥。也有人說是一種兇猛的鳥,形狀與鷹略同。戾,至。
27. 望峰息心:望見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靜下來。 息:使……平息
28.經綸世務者:辦理政務的人。經綸,籌劃、治理。
29.窺谷忘反: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反:通「返」,返回。窺:看
30. 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木在上邊遮蔽著。柯,樹枝。 蔽:遮蔽
31. 在晝猶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 晝:白天。猶:還像
32.疏條交映: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交:相互。
33.見:同"現"看見。
34.日:太陽,陽光
譯文

風停了,煙霧都消散盡凈,天空和遠山呈現出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水流漂浮移動,隨意地飄盪。從富陽到桐廬大約(相距)一百里左右,奇異的山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都呈青綠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見底。游魚和細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馬。兩岸的高山,都生長著耐寒常綠的樹,(高山)憑依山勢爭著向上,爭相比高遠;筆直地向上,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相向鳴叫,鳴聲諧而動聽。(樹上的)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唱,(山中的)猿猴也時刻不住地啼叫。像老鷹飛到天上那樣追逐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靜下來;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五柳先生傳》
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dān)瓢屢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qián)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極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yú)?[編輯本段]譯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用它做了自己的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貪圖榮華富貴。他喜歡讀書,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裡窮,經常沒有酒喝。親舊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叫他來喝。他一來就要喝得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並不裝模作樣,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經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曰:「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心忡忡,不熱衷於發財做官。』從這話看來,他該是五柳先生一類人吧?一邊喝酒一邊吟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統治下的百姓吧?」
詞語解釋
〔1〕何許:何處,哪裡。
〔2〕不詳:不知道。詳,詳細地知道。
〔3〕因以為號焉:就以此為號。因,因此;以為,以之為。焉,語氣助詞,相當與「矣」。號,別號。
〔4) 榮利:榮譽,利祿。
〔5〕不求甚解:指對所讀的書只求理解含義,不執著於對一字一句的解釋。甚:過分的。
〔6〕會意:指對書中的意義有所領會。
(7)性:人的本性。
(8)嗜:愛好,喜歡。
(9)親舊:親戚朋友。親,親戚。舊,這里指舊交、舊友,老朋友。
(10) 如此:指上文所說的「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11)或:有時。
(12)置酒:准備酒。
(13)招之:邀請他。
(14)造飲輒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造,往、到,到……去。輒,就;盡,指喝完。
〔15〕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
(16)既:既然
〔17〕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態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強否定預期。吝情,捨不得。去留,意思是去,離開。
〔18〕環堵(dǔ)蕭然:簡陋的居室里空空盪盪。環堵,周圍都是土牆,形容居室簡陋。蕭然:冷落、空曠的樣子。
〔19〕短褐(hè)穿結: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補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穿結,指衣服上有洞和補丁。
(20)晏(yàn)如:安然自樂的樣子。晏,平靜,安逸。如,形容詞詞尾,相當於「然」。
(21)簞(dān)瓢屢空: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瓢,飲水用具。屢空,經常是空的。
〔22〕自娛:使自己歡娛。
(23) 忘懷:不放在心上,忘記。
(24)自終:自己過完一生。終,終了,結束。
(25)贊:古人常用於傳記體文章的結尾處,表示作傳人對傳主的評論。
〔26〕黔(qián前)婁:春秋時魯國人,無意仕進,屢次辭去諸侯聘請。他死後,曾子前去吊喪,黔婁的妻子稱贊黔婁「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於貧賤,不忻忻於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
〔27〕戚戚:憂慮的樣子。
〔28〕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
〔29〕極其言:推究她所說的話。茲:此。指五柳先生。若人 。
(30) 極:推究。
(31)茲:代詞,此,指五柳先生。
(32)若人:這樣的人,指黔婁。
(33)儔:類。
(34) 銜觴:口銜酒杯,指飲酒。觴,酒杯
(35)以樂其志:來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歡樂。樂,使……快樂。志,心意,志向

《馬說》
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編輯本段]注釋
一、詞語解釋
1、伯樂:春秋時秦穆公時人,姓孫,名陽,擅長相(xiàng)馬。
2、只辱於奴隸人之手:只是辱沒在馬夫的手裡。辱:受屈辱。
3、駢死:並列而死。駢:兩馬並駕。槽:喂牲口的食器,櫪:馬棚。槽櫪:馬廄
4、不以千里稱也:不因為是千里馬而著稱。以,憑借。稱,著稱。
5、馬之千里者:馬(當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詞。此句「馬」和「千里者」是部分復指關系。
6、一食(shí):吃一頓。或:有時。盡粟一石:吃盡一石(dàn)食料。盡,全,這里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粟:古代喂馬的口糧 石,十斗為石。
7、食:同「飼」,喂養。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ì。
8、其:指千里馬,代詞。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語後置,不譯。)
9、是:這樣,指示代詞。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見:才能和長處不能表現在外。見,同「現」,表露。
12、且:猶,尚且。欲:想要,要。等:相當。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13、安:怎麼,哪裡,疑問代詞。
14、策:本意指鞭子,這里名詞作動詞用,譯為:用鞭子打。之,指千里馬,代詞。以其道: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辦法。
15、盡其材:竭盡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16、鳴:馬叫,之:不譯(轉接)。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17、執策:拿著馬鞭。策,趕馬的鞭子,名詞。臨:面對。臨之:面對千里馬。
18、嗚呼:表示哀嘆,唉。
19、其:難道,表反問語氣。
20、其:可譯為「恐怕」.表推測語氣。
二、通假字
(1)食馬者:「食」通飼,喂養.
(2)才美不外見:「見」通現,表現.
(3)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於嗎.
三、古今異義
是 古義:這.例: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今義:判斷詞.
安 古義:怎麼.例:安能求其千里也?
今義:安全;安定;安裝.
等 古義:同樣.例:且欲常馬等不可得.
今義:等候;用在人稱代詞名詞後表示復數或列舉.
四、一詞多義
雖有千里之能:的
馬之千里者:結構助詞
策之不以其道:代詞,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馬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詞,不譯
雖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夠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執策而臨之:馬鞭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連詞,表轉折,但是
執策而臨之:連詞,連接狀語和謂語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吃,動詞
食之不能盡其材:飼 喂養,動詞
故雖有名馬:即使
雖有千里之能:雖然
其真無馬邪:難道
其真不知馬也:可譯為「恐怕」
五、實詞
千里馬——日行千里的馬,本文指人才
伯樂——擅長相馬之人,本文指識別人才的人
辱——辱沒
駢——一兩馬並列
稱——著稱
一食——吃一頓
食馬者——通「飼」,喂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質
見——表現在外面,「見」通「現」
等——等同,一樣
常——普通的
是——這種,作代詞
策之——用鞭子打馬
執策——馬鞭子
道——方法
盡——竭盡
材——通「才」,才能
鳴——鳴叫
通——通曉
執——拿著
臨——面對
知——識別,了解
六、虛詞
而——表轉折,但是
故——因此
於——在
之——結構助詞,的
以——憑借
雖——即使
或——有時
其——代「千里馬」
安——怎麼
(策)之——作代詞,代千里馬
以——按照
(鳴)之——助詞,無意義[編輯本段]譯文
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所以即使是很雄健的馬也只是辱沒在馬夫手裡,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能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能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夜店來喂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驅使它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方法,喂養又不能竭盡它的才能,它叫,卻不能通曉他的意思,(只是)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送東陽馬生序》
原文
余幼時即嗜[1]學。家貧,無從[2]致書[3]以觀,每假借[4]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6]。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7],益慕聖賢之道。又患[8]無碩師[9]名人與游,嘗[10]趨[11]百里外,從鄉之先達[12]執經叩問[13]。先達德隆望尊[14],門人弟子填其室[15],未嘗稍降辭色[16]。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17],俯身傾耳以請[18];或遇其叱咄[19],色愈恭,禮愈至[20],不敢出一言以復[21];俟[22]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23]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24]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25]而不知。至舍[26],四支[27]僵勁不能動,媵人[28]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29],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30],燁然[31]若神人;余則縕[32]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33]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待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余者乎?
今諸生學於太學[37],縣官[38]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39]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40]甚稱其賢。余朝京師[41],生以鄉人子謁余。撰[42]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43]。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也。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誇際遇之盛[44]而驕鄉人者,豈知余者哉![編輯本段]注釋
[1]嗜:特別愛好。
[2]無從:沒有辦法。
[3]致書:得到書,這里是買書的意思。
[4]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鬆抄書.「之」是「怠」的賓語,指「筆錄」這件事。
[6]走:跑。
[7]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
[8]加冠:古時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束發戴帽)禮,表示已經成年。這里即指二十歲。
[9]患:擔心,憂慮。
[10]碩師:才學淵博的老師。碩,大。
[11]嘗:曾經。
[12]趨:奔向。
[13]先達: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
[14]叩問:求教。叩,問。
[15]德隆望尊:道德高,聲望重。
[16]門人弟子填其室: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門人、弟子,學生。填,塞。這里是擁擠的意思。
[17]辭色:言語和臉色。
[18]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援,引,提出。質,詢問。
[19]俯身傾耳以請:彎下身子,側著耳朵(表現尊敬而專心)請教。
[20] 叱咄:訓斥,呵責。
[21]至:周到。
[22]復:這里指辯解。
[23]俟:等待。
[24]負篋(qiè)曳屣(xǐ):背著書箱,趿拉著鞋子(表示鞋破)。
[25]窮冬:嚴冬。
[26]皸(jūn)裂:皮膚因寒冷乾燥而破裂。
[27]舍:這里指學舍,學校。
[28]支:同「肢」。
[29]媵(yìng)人:陪嫁的女子。這里指女僕。
[30]湯:熱水。
[31]沃灌:澆水洗。通「盥」。
[32]寓逆旅:住在旅店裡。逆旅,旅店。
[33]容臭:香袋。
[34]燁(yè)然:光彩閃耀的樣子。
[35]縕(yùn)袍敝衣:破舊的衣服.縕,舊絮.敝,破.
[36]口體之奉:指衣食的享 用.
[37]太學:即國子監,設於京城,是全國最高學府。
[38]縣官:這里指朝廷。廩稍:廩食,即伙食費用。
[39]司業、博士:指國子監司業、國子監博士,都是教官。
[40]流輩:同輩的人。
[41]朝京師:這里指去官後進京朝見皇帝。
[42]撰:同「撰」。長書:長信。贄:初見面時表敬意送的禮物。
[43]夷:平和。
[44]際遇之盛:謂好的遭遇。這里指官位之盛[編輯本段]譯文
我小時就極其愛好讀書。(因為)家裡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於是)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就親手用筆抄寫,計算著日子按期歸還。天氣特別冷的時候,硯池裡的墨水結成堅冰,手指不能夠彎曲、伸直,也不敢放鬆(抄書)。抄寫完畢,趕快把書送還,不敢稍稍逾越約定的期限。因為這樣,許多人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而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書。(當我)已經成年,(就)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後來擔心沒有與大師、名人交往,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捧著經書向當地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他(卻)從不把言辭和表情放溫和些。我站在旁邊侍候著,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一句話也不敢多說;等到他高興了,就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於能夠有所收獲。
當我從師求學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節刮著猛烈的寒風,積雪有好幾尺厚,腳上的皮膚凍裂了還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暖腳,用被子蓋好,很久才暖和過來。(我)住在旅店裡,主人每天只提供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東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學,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紅纓裝飾成的綴著珠寶的帽子,腰佩白玉加工而成的環,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渾身光彩照耀得像神仙一樣;我卻穿著破舊的衣衫生活在他們當中,(卻)毫無羨慕的意思,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感到吃的穿的不如別人。我求學時的勤奮和艱苦大概就是這樣。現在我雖已年老,沒有什麼成就,但所幸還得以置身於君子的行列中,承受著天子的恩寵榮耀,追隨在公卿之後,每天陪侍著皇上,聽候詢問,天底下也不適當地稱頌自己的姓名,更何況才能超過我的人呢?
現在這些學生在太學里學習,朝廷天天供給膳食,父母年年送來皮袍和綢衣,(這就)沒有挨凍挨餓的憂慮;坐在高大寬敞的房屋之下讀著《詩》《書》,(這就)沒有東奔西走的勞累;有司業、博士做他們的老師,沒有任何問題得不到解決,沒有任何要求得不到滿足;一切應有的書都集中在這里,(這就)不必象我那樣親手抄寫,向別人借來然後才能看到啦。(要是)他們學業(還)不精通,德行(還)有不具備的,(那就)不是(他的)天質低下,而是(他的)心不如我專一罷了,難道是別人的過錯嗎?
東陽馬生君已經在太學中已學習二年了,同輩人很稱贊他的賢能。我到京師朝見皇帝時,馬生以同鄉晚輩的身份拜見我,寫了一封長信作為禮物,文辭很順暢通達,同他辯論,言語溫和而態度謙恭。他自己說少年時對於學習很用心、刻苦,這可以稱作善於學習的人吧!他將要回家拜見父母雙親,我特地將自己求學的艱難告訴他。如果說我勉勵同鄉努力學習,則是我的志意;如果詆毀我誇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鄉前驕傲,難道是了解我嗎

字太多了

Ⅸ 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翻譯與原文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文言文原文、翻譯

21《與朱元思書》吳均
原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翻譯:
煙霧都散凈了,天空和遠山是一樣的顏色。(乘船)隨著江流飄盪,任意往東或往西。從富陽縣到桐廬縣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看到底,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波浪好像飛奔的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著茂密碧綠的樹木,使人看了有寒意,山巒憑借(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彷彿都在爭著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它們)都在爭高,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形成無數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冷冷地發出聲響;美麗的鳥兒互相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不斷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之心;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象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見到陽光。

22《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翻譯: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它當作自己的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每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就高興得忘了吃飯。他本性嗜酒,家裡窮不能常喝。親戚舊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酒叫他來喝。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不捨不得離開。簡陋的居室里空空盪盪,不能遮蔽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他安然自若。經常寫文章自我娛樂,稍微表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忘記心中的得與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評論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把自己的志趣當作快樂。(他是)無懷氏的百姓嗎?或者是葛天氏的百姓吧?

23《馬說》韓愈
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翻譯:
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貴的馬,只是辱沒在僕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用「千里馬」稱呼它。
千里馬,吃一頓有時吃盡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夠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它。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優點不能表現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麼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喂養它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打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他們真的不識得千里馬啊!

24《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原文: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翻譯:
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讀書。家裡貧窮,沒有辦法得到書來讀,每每向藏書的人家借,(借來)親手用筆抄錄,計算著日期歸還。天很冷,硯池裡的水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不放鬆抄書。抄錄完了,跑著送還書,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為這人家大多把書借給我,我於是能夠閱讀很多書。成年之後,更加仰慕聖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學問淵博的老師和名人與(我)交遊,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拿著經書向當地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道德聲望高,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下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訓斥,(我的)臉色愈加恭順,禮節愈加周到,不敢說出一句話來回答;等到他高興了,就又請教。所以我雖然笨拙,終於獲得很多教益。
當我跟從老師(學習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隆冬刮著猛烈的寒風,大雪深幾尺,腳上的皮膚因寒冷乾燥而開裂了卻不知道。到了學舍,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澆洗,用被子蓋著,很久才暖和過來。住在旅店,店主每天提供(我)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食物享受。同住的同學們都穿著華美的衣服,戴著飾紅帽帶和寶石的帽子,腰佩白玉環,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光彩照人好像仙人。我則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中間,毫無羨慕的意思。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的勤懇與艱辛是這樣。

26《小石潭記》柳宗元
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譯: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好象人身上佩帶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心裡高興。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往下看見一個小潭,水格外清涼。潭把一整塊石頭作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水中高地,成為小島,成為不平的岩石,成為岩(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魚兒大約有一百來條,好象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獃獃地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象與遊人一起娛樂。
向潭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象北斗星那樣曲折,象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溪水的岸勢象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它的源頭。
坐在潭邊,四周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地方過於凄清,不能長時間停留,於是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同我一起游遠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27《岳陽樓記》范仲淹
原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譯:
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廢弛的事情都興辦起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在上面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觀賞那岳州的好景色,在洞庭湖之中。它含著遠山,吞著長江,水波浩盪,寬闊無邊;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多變化,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麼北面通到巫峽,南面直到瀟水、湘江,降職遠調的人和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看了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象那連綿的雨下得繁密,連續幾個月不放晴,陰慘的風憤怒地號叫,渾濁的浪頭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桿倒下,船槳斷折;傍晚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登上這座樓,就有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蕭條冷落,極度感概而悲憤不已的情緒了。
至於春風和煦、日光明媚,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歐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時而浮游,時而潛游;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長得)茂盛青蔥。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明月照耀著千里大地,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登上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並忘了,端酒當著風,高興極了的神態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情,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為什麼呢?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處在高高的廟堂上(即在朝廷里做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即不在朝廷上做官)就擔憂他的君王。這樣做官也擔憂,辭官也擔憂。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28《醉翁亭記》歐陽修
原文: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翻譯: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那些山峰,樹林、山谷尤其美麗,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水聲潺潺,從兩座山峰中間傾瀉出來的,是釀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有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於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誰?山中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人是誰?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客人到這里來喝酒,喝一點就醉了,而年齡又最大,所以自己取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在於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喝酒上。
像那太陽出來,樹林里的霧氣散了,煙雲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或暗或明,變化不一,(就是)山間的早晨和傍晚。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風高霜潔,水位低落,石頭顯露,這是山間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樂趣也沒有窮盡。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後面的人答應,老老少少的行人來來往往不間斷的,(這)是滁州人出遊。到溪里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水釀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凈,野味野菜,雜亂地在前面擺開,(這)是太守宴客。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音樂,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勝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或站或坐大聲喧嘩的,(這)是賓客們(盡情)歡樂。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之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陽落山,人影散亂,太守返回,賓客跟隨。樹林枝葉茂密成陰,鳥兒到處鳴叫,遊人離開後禽鳥在快樂了。然而禽鳥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人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遊人的快樂為快樂。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人歐陽修。

29《滿井游記》袁宏道
原文:
燕地寒,花朝節後,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於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翻譯:
北京地區氣候寒冷,花朝節以後,(冬天)留下的寒氣仍然厲害。冷風時常颳起來,一颳起來就飛沙走石。我拘束在一間屋子裡面,想出去卻不能。每次冒著寒風快步行走,不到百步就返回來。
二月二十二日,天氣略微暖和,我同幾個朋友出了東直門,到了滿井。高大的柳樹分立在堤的兩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濕潤,放眼望去,空闊的景象,好像是從籠中飛出去的天鵝。在這時,薄冰開始溶化,水波開始發出亮光,像魚鱗似的浪紋一層層的,清澈得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鏡子新打開冷光突然從鏡匣子里射出來一樣。山巒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凈,美好的樣子像擦過一樣,鮮明美好而又明媚,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梳好髻鬟一樣。柳條將要舒展又沒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在風中散開,麥苗高約一寸左右。遊人雖然不多,汲泉水煮茶喝的,端著酒杯唱歌的,穿著艷裝騎驢的,也經常有。風力雖然還猛,但是走路就汗流浹背。所有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到水面戲水的魚,悠閑自在,羽毛鱗鬣之間,都充滿了歡樂氣氛。才知道城郊田野外面未嘗沒有春天,可是住在城裡的人不知道它啊。

該文章轉自[初高中語文123資源網]: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0905/40082.html

Ⅹ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文言文原文、翻譯

桃花源記
作者:陶淵明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有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走,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樹夾著溪流兩岸,長達幾百走,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香草鮮艷美麗,墜落的花瓣繁多交雜。漁人很驚異這種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看見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裡面好像有光亮。漁人就丟下小船,從洞口進去。開始洞口很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走,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那裡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
桃源中人看見漁人,於是很驚奇,問漁人從哪裡來。(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裡去,擺酒殺雞做飯菜。村子裡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前代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候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和同鄉人來到這寫出人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再從這里出去過,於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他們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這漁人一件件為他們詳細說出自己知道的情況,那些人聽罷都感嘆驚訝。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請漁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飯菜來招待。漁人住了幾天,告辭離去。這里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說啊。」
漁人出來後,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一路上處處作了標記。回到郡里,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去,尋找先前做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沒有再找到原來的路。
漁人出來後,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一路上處處作了標記。回到郡里,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去,尋找先前做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沒有再找到原來的路。

**********************************************************************

答謝中書書
山河的壯美,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賞的。這里的高峰插入雲霄,清流澄澈見底,河流兩岸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種光彩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蔥翠。每當早晨,夜霧將要消歇,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之後,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水之中。
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沒有可與自己一起游樂的人,於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都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裡沒有綠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兩個這樣的閑人。
**********************************************************************
陋室銘
山不在於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有靈氣了。這是間簡陋的房子,只是因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罷了。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與我談笑的都是博學的人,往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閱讀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雙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雲的玄亭。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愛 蓮 說(譯文)

水中、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惟獨喜愛菊花。自從唐代以來,世上的人們都很喜愛牡丹。我惟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成長出來,卻不受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並不顯得妖艷。蓮花的葉柄中間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香氣傳播得越遠就越顯的幽香;筆直的挺立在那裡,只可以在遠處看,而不可以在近處玩弄。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人;蓮花,是花中君子。啊!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之後就很少有聽聞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當然很多了。
*****************************************
核舟記>譯文

明朝有個特別手巧的人名叫王叔遠,能夠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鳥獸、樹木、石頭,沒有不順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王叔遠曾經贈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來刻的是蘇東坡坐船游覽赤壁。

船從頭到尾長大約八分多一點,高大約兩粒黍子左右。中間高起並開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篛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旁邊開著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來看,雕刻有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上窗戶,就看到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塗在刻著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並且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在他的右邊,魯直在他的左邊。蘇東坡、黃魯直一起看一幅書畫橫幅。蘇東坡用右手拿著書畫橫幅的右端,用左手輕按魯直的脊背。魯直左手拿著橫幅的末端,右手指著書畫橫幅,好像在說什麼話。蘇東坡露出右腳,黃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著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個膝蓋,各自隱蔽在書畫橫幅下面的衣褶裡面。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開胸襟露出兩乳,抬頭仰望,神態表情和蘇東坡、黃魯直不相關聯。佛印平放著右膝,彎曲著右臂支撐在船上,並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念珠靠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船工。在右邊的人梳著椎形的發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肢趾頭,好像大聲呼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工右手拿著蒲葵扇,左手摸著爐子,爐子上面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那隻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細小得像蚊子腳,一勾一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篆文圖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一條船上,刻有五個人;刻有窗戶八扇;刻有箬竹葉做的船篷,刻有船槳,刻有爐子;刻有茶壺,刻有書畫橫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桃核中又長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藝也真靈巧奇妙啊。
**********************************************************
大道之行也
譯文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
三峽譯文:

從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高山連綿不絕,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至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兩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候,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長著姿態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裡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橫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凄涼,空盪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的漁民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
觀潮譯文:
江洶涌的海潮是天下間最壯觀的。從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這期間海潮最盛大。當海潮從遠方海口出現的時候,只像一條白色的銀線一般,過了一會兒慢慢逼近,白浪高聳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嶺一般,波濤好像從天上堆壓下來,發出很大的聲音,就像震耳的雷聲一般。波濤洶涌澎湃,猶如吞沒了藍天、沖洗了太陽,非常雄壯豪邁。楊誠齋曾在詩中說:「海水湧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市;錢塘江橫著,潮水給繫上一條白玉的腰帶。」就像這樣一般。
每年臨安府的長官到浙江庭外檢閱水軍,巨大的戰艦數百艘分別排列於江的兩岸,一會兒全部的戰艦都往前疾駛,一會兒分開;一會兒聚合,形成五種陣勢,並有人騎著馬匹耍弄旗幟標槍,舞弄大刀於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間黃色的煙霧四處竄起,人物一點點都看不見,水中的爆破聲轟然震動,就像高山崩塌一般。過一會兒煙霧消散,水波平靜,看不見任何一條大船,只有演習中充當敵軍戰船的軍艦被火焚燒,隨著水波而沉於海底。
浙江一帶善於游泳的健兒數百人,每個人都披散著頭發,身上滿是刺青,手裡拿著十幅長的大彩旗。大家奮勇爭先逆著水流踏浪而上在極高的波濤之中,忽隱忽現騰越著身子,姿勢變化萬千,然而旗尾一點點也沒有被水沾濕,以此來誇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錢的巨富、尊貴的官吏,爭先賞賜銀色的綵綢。在江岸南北上下十餘里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手飾與衣裳的觀眾,車馬太多,路途為之阻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比平時價格高出一倍。而遊客租借觀賞的帳篷,即使容納一席之地的空間也沒有,非常擁擠。
*********************************
湖心亭看雪譯文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初更(晚上八點左右)後,我穿著毛皮衣服、帶著火爐,撐著船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冰花一片彌漫,天、雲、山、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有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在雪中隱隱露出的一道痕跡,湖心亭的一點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點人影罷了。
到了亭子里,有兩個人鋪好了毛氈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在燒酒,酒爐里的水燒得滾沸(燒酒時,應用爐子灌些水再把酒壺放在裡面用火煮)。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怎麼還能碰上您這樣的人呢!」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痛快地喝了三大杯後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下船的時候,船夫小聲說到:「不要說相公您痴情於這雪景,還有像您一樣對這雪景痴情的人呢!」
********************************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語文八下文言文原文及翻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