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0-12-16 09:07:52

1. 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教師像『實話實說』的主持人了」,「 學生學得主動了,變得大膽了」,「 學生的學習方式開始轉變了」,「 學生『動』起來了,語文課堂活起來了」 ……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好評如潮,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課改實施以來,語文課堂教學的確存在一些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成了舞台而不是平台
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正在改變過去那種封閉、死板的狀況,日益走向開放,日益充滿活力。但也應當看到,許多語文課堂不再是書聲朗朗,課後學生對生字詞依然陌生,課文主題一知半解。課堂上,說學逗唱、琴棋書畫群英薈萃,就像是文藝匯演的舞台,並不再是師生學習交流的平台。
1、雙基倍受冷落。在新課程教學中,因為課標提出了對人文精神的培養,教材在課前的「預習提示」和課後的「研討與練習」均將知識性內容作了弱化處理,有些教師便在教學中便不大重視文本的解讀和基本知識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對課文內容匆匆帶過,字詞難點都沒理解清楚,就跨過課文做了許多遷移和發揮,做些思想教育與精神培養的工作,好像教學中涉及「雙基」就不是在搞新課程,僅把目光聚焦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光環上,將「知識與能力」束之高閣。
2、課堂無限開放。一些教師沒有真正領會《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理念,片面追求跨學科的學習,片面追求愉快教學,片面追求活躍的教學氣氛,從而導致初中語文教學中出現了非語文活動過多的現象。例如,有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熱衷於游戲、表演,有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熱衷於實驗、操作,有的教師熱衷於讓學生疊紙、繪畫、唱歌,等等。這些活動使小學語文教學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但由於有很多活動游離於理解和運用語文之外,加之耗時多,實際上使小學語文教學陷入了一種新的少、慢、差、費的境地,語文學科基本特點喪失,語文課程根本目標迷失,語文課成了大雜燴。
(二)教師成了主席而不是首席
根據新課程理念理解,教師應該是教學中的首席,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由於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踐行的機械,導致了一些課堂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看似平等,實質上卻流淌著不和諧的音符。教師儼然以主席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1、啟發無處不在。由於課堂中問題設計太多太碎,一個套一個,學生馬不停蹄跟隨;表面看,教師尊重學生,學生圍繞著教師的問題在不停地思考,但這種缺乏系統性和彈性的發問,極易將學生引向單向思維的死胡同,長期以往,學生學會的是迎合教師的意圖,而缺失自我富有個性的解讀。
2、學生不由自主。如今的課堂流行一些這樣的語言:「你喜歡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你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你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由於不得精髓,不分場合機械追「新」,加之引導功力不夠,不和諧的現象接踵而至:不少學生讀最簡單的一段,唱讀、亂讀,胡亂交流……此時,教師要不要收回成命,實施干預?退一步,學生奉命而動,但因能力所困,選擇沒有深度,游離於文本重點之外,又該怎麼辦?課堂上看到的更多的是——真主意,假商量!表面「自主」之後依然是「專制」,是「注入式」!
(三)學生成了上帝而不是主體
教師是「主席」是課堂的一個極端,而「學生是上帝」使得課堂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一堂課,教師按照自己的設計,讓學生做上帝,就若干問題去讀讀念念,說說講講,紛紛攘攘,暢所欲言;而教師則只作為點名者、贊賞者,於是,在「把學生失去的課堂交還給學生」的絕妙好辭中,把課堂於「一言堂」一下子變為「大放羊」。主要表現在:
1、個性至上。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比不上教師廣大,生活體驗比不上教師豐富,人生感悟比不上教師深刻……文本解讀的多元化,對學生來說是「言者無罪」。但不少教師曲解了「個性化」和「獨特感受」,對學生非理性的解讀,不置可否,不及時糾偏,更有甚者視之為創新!對脫離文本主旨,對游離文本語境天馬行空式的「獨特體驗」置之不理。
2、賞識「泛濫」。隨著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滲透,為了保護學生自尊心,喚發他們的心理自信,賞識評價在課堂上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認同。然而在「賞識」評價的幌子下,奉命式表揚不絕於耳,絕對化高帽隨便派發,賞識評價一統天下。教師否定了學生間的差異,漠視了學生表現的智慧成分,忽視了學生回答的個性化內涵,不同的答案貼上了相同的評價標簽。教師好像既怕得罪了這個神仙又怕得罪了那個菩薩,本應是引導者、組織者、首席的教師完全成了一位陪客。
(四)合作成了說法而不是做法
部分教師片面把「小組合作學習」視為 「金字招牌」,彷彿課堂上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就不是新課堂了!不管什麼教學內容,不問哪個年級,都要安排小組合作討論。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和過程缺乏應有的整體把握。有的學生還沒有進入合作狀態,就被要求交流成果。其結果只能是學習合而不作,各自為戰,用個人意見替代小組觀念。有的沒有明確的分工,各自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隨性亂說一氣。有的小權威一言九鼎,學困生只能依賴盲從。還有的爭執吵鬧不休,溝通合作無從談起……
(五)課件成了主角而不是配角
課件可以生動、形象的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但它畢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近年來,它卻因為部分教師的不當適用由配角的身份搖身變成了課堂中的主角,主要表現為:信息超量,學生只能在五彩繽紛的信息包圍之中「如痴如醉」;整個課件都是已有的問題和「標准答案」,學生只能在課件的框架內戴著鐐銬跳舞;大量的動畫和音響,學生「樂不思課」,沖淡了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
(六)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的全面發展固然要以知識的掌握為基礎,但知識的掌握並不能代替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關注。一些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方面雖然取得了偶然的成功,而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上取得的成效是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現在的課堂教學忽視了語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兩重性,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學中重工具而輕人文。如:著重講字的筆畫、結構和詞義,段意等,而忽視其運用。考試中出現了字的筆順,而且要學生不能寫錯順序,而且常考的字中有些筆順本身也有爭議。這主要表現在對分數的追求上,只要學生能取得高分,不管這種教法是否符合教學規律,是否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都是好教法,都是值得推廣的。比如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這一方法得到了多少人的推崇,有多少學生正在重點背誦「標准答案」,原因就是考試考條文,學生背是背會了,但卻不能真正掌握它,一考完,就差不多都「還給老師了」。
(七)教學方法落後僵化
一是教案為主宰教學:課堂教學是按計劃進行的,每節課無一例外地必須按照教案完成規定的教學進度(課時任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決不能越教案一步,不管學生是否知道了、掌握了、提高了,趕著學生往指定的步驟走,把教案完成了,教學目的也就算達到,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一點在青年教師中表現得比較突出奇制勝。這實際上是一種封閉性的教學,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缺乏生氣和樂趣。
二是以統一為標準的一致性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習慣於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強調以中間狀態的學生作為授課的標准,這就導致超過一般水平的學生感到太簡單,缺乏挑戰性而出現心理抑制,分散注意力;而發展狀況低於一般水平的學生,因跟不上節奏而十分吃力,產生失敗和無助感。這種狀況的存在,難以實現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的目標。而在現在有不少課堂教學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較快,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他們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較新鮮的見解和主張,教師卻誤以為自己引導得法,就跟著這些「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則喪失了「發揮」的機會。這種現象在公開課中比較常見,違背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從而限制了大多數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平等交往成為師生關系的主線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教學任務主要在課堂完成。在這個師生交往的平台上,學生不僅僅需要教師的微笑和賞識,需要教師有的放矢的評價,更需要教師營造一個相對平等的競爭氛圍,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精神層面深層次的平等。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處理好以下關系:
1、處理好學生自主與教師主導的關系。我們反對過去教師在教學中帶強迫性地要求學生接受結論的做法,也反對現在過分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而弱化教師主導性的現象。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如果說教師在教學中按照設計的問題和步驟讓學生去完成,是履行了組織者角色的職責的話,那麼,教師在教學中憑借自己深厚的語文素養,對文本的獨特體驗、感悟、把握和可能高於學生的深刻見解而對學生正確導向,開啟思維,適時示範,精要點評,高效對話,就是履行了引導者角色的職責。試想,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課堂就任由學生決定一切,一盤散沙、放任自流也不用教師組織和引導的話,那還要教師干什麼?學校也許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2、處理好張揚個性與價值引導的關系。追求「個性化」閱讀,讓學生有「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是對的。問題是語文教師要有靈心慧眼在獨特體驗和價值取向之間找到支點!必須清楚,新課標中要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是建立在「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基礎上的。否則,我們的教育將在失重與倒錯中製造隱患。語文教育的根砥就在於提契生命的韻味,陶熔人文情懷,蘊涵精神意韻……文與心一體,書與人俱化。
3、處理好賞識評價與是非分辨的關系。賞識評價的方向是對的,但教育不能沒有批評和懲罰。在課堂中我們要根據思維的層次,分層賞識,同時也要正視問題,藝術地實事求是地指出不足。給學生明確的「是非准則」,讓他們的思維都集中到課堂教學中來。因而,在課堂上科學的做法是,弄清學生的思維軌跡,當學生的觀點正確獨到時,就理直氣壯地給予表揚、肯定,放大「亮點」;當學生的見解不夠完整時,就應該不厭其煩地進行點擊,培植「生成點」;當學生的認識出現偏頗時,就該直言不諱地加以引導,糾正「錯誤點」,從而讓學生在平等課堂上有個性地發展。
(二)讓自主合作成為學習方式的主流
目前我們所遇到的問題並不是教師沒有給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與時間,而是教師在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時缺乏相應的方法指導,使得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因此,教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成為當務之急。教師要倡導的是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而且可以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變得知識更加豐富,能力更加全面。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習活動。一是要組織好自學,核心是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是要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三是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總之,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建構,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讓文本解讀成為語文教學的主題
新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體驗品味。要做到這些,必須解決好以下問題:
1、解決好人文精神與落實雙基的問題。新課程語文教學注重人文性,但也不能忽視其工具性的一面,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而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教學目的上看,如果一個學生連字音都要讀錯,又經常出現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再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我們不能以犧牲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為代價,來換取語文課堂的熱熱鬧鬧。要使學生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形成語文基本能力的過程中,學會學習,並獲得這門學科的正確的價值觀。
2、解決好拓展創新與解讀課文的問題。課程標准要求強化學生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果學生對文本沒有充分研讀,那麼拓展和創新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要倡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不同文化的對話。尤其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品味、揣摩語言,從而有所感悟,這是拓展和創新的基礎。要讓學生在充分研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和積累語言,逐步學會欣賞,防止把理解與欣賞變成支離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學知識傳授,也要防止脫離文本的架空分析與拓展,提倡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發表獨立見解,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
3、解決好媒體運用與以課為本的問題。課件是課堂「要」件。但這個「要」並不是指的主要、必要,而是重要。我們不能否認課件在課堂的某些環節與知識點上的重要作用,但並不是所有的課堂都需要它,課堂的所有環節都離不開它。我們始終要明白課件是為教學服務的這一點,如果它起不到服務的作用,就是畫蛇添足,就是喧賓奪主,我們的運用就是失敗的。因此,課件製作者製作前要樹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以課為本;製作時,要著眼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超越傳統媒體的局限,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而不是將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圖片、活潑生動的動畫上。這樣製作後才沒有或少有遺憾,課件才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繁華過盡見真淳。

2. 口語交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有哪些

一、口語交際的教學建議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中小學生口語交際知識、能力和態度的發展,基本上處於一種自然狀態,學校教育沒有將其納入系統的教育計劃之中。能「經常說話」者,如班幹部、課堂發言積極的,口語能力得到發展;一般學生鍛煉機會少,又缺乏系統指導,只能自生自長。受了九年義務教育後,木訥者、交際膽怯者、詞不達意者、語言粗俗者、說不好普通話者常見。此方面的缺失,嚴重影響他們日後的學習和職業生涯。因此,口語交際教學應該受到應有的重視。那麼,如何開展口語交際教學呢? 首先,要在口語交際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要讓學生有話可說。在第一學段,要能讓學生大膽說話,認真聽話,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等,都是最基本的習慣,也是有益一生的基本素養。在第二學段,口語交際的要求逐步提高。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講述故事力求具體生動。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目的是培養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成為學習生活的主人。在第三學段,口語適當開展諸如演講、辯論等活動。演講和即席發言都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要重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口頭表達機會?首先是教師要有平等對話的態度,尊重和理解學生的表達。課堂上的每一次提問與回答,或者學生間的爭論,都可以看做一次口語交際活動。教師的對話既影響著課堂教學的進程,也影響著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 其次,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公開發言的機會,對口頭表達有困難的學生,還要作點鋪墊,使其有所准備,爭取公開表達獲得成功,增強自信。 再次,廣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指導學生圍繞中心、注意傾聽、輕言細語、民主協商,全班交流要簡要明確、聲音響亮、避免重復、文明禮貌。

望採納謝謝

3.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中會遇到哪些問題

1
、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教師備課時按照教
案進行抄襲,
不仔細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
對教材沒有進行深度
挖掘與理解,結果一節課下來,如果問他本節課的重點是什麼,經常
是說不出來。

2
、在教學指導方面存在不足。在課堂上,有些教師也找到了語
言訓練點,
但是語言訓練不落實、
不到位,
花花動作多。
教師不范讀,
不板書,淡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而且還表現在課堂上不摳詞摳句,
不糾正學生錯誤的語言,不辨析詞意,不辨析字形。脫離文本的議論
紛紛太多,自由誦讀的琅琅書聲太少。比如在識字教學中,在教給學
生認識生字的時候,
更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達到獨立學習的目的。

3

「合作」成了說法而不是做法。部分教師不管什麼教學內容,
不問哪個年級,都要安排小組合作討論。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
機和過程缺乏應有的整體把握。
有的學生還沒有進入合作狀態,
就被
要求交流成果。其結果只能是學習合而不作,各自為戰,用個人意見
替代小組觀念。有的沒有明確的分工,各自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
只能隨性亂說一氣。有的小權威一言九鼎,學困生只能依賴盲從。還
有的爭執吵鬧不休,溝通合作無從談起……

4
、課件成了主角而不是配角。課件可以生動、形象的描述各種
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寬學生的知
識視野,但它畢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近年來,它卻因為部分教師
的不當適用由配角的身份搖身變成了課堂中的主角,
主要表現為:

息超量,學生只能在五彩繽紛的信息包圍之中「如痴如醉」;整個課
件都是已有的問題和「標准答案」,學生只能在課件的框架內戴著鐐
銬跳舞;
大量的動畫和音響,
學生
「樂不思課」

沖淡了對學習重點、
難點的關注。

5
、課前備課不認真。教師在備課前不認真鑽研教材不深入研讀
文本,照抄教案沒有自己的思考。結果造成教案設計雷同,沒有特性
色彩。對於教案中出現的錯誤問題也一起教給學生

4.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什麼問題該怎樣解決

通行的問抄題網上都能找到。
具體自己實際教學中的就看自己的感覺了。把自己的發現寫出來,再去網上看看有沒有類似的,看看人家怎麼做的。就行了。沒有就恭喜你,說明你的認識很獨特,自己動腦筋想想,嘗試解決。
我感覺就是從一個問題抓,一個一個解決。

5. 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課堂成了舞台而不是平台
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正在改變過去那種封閉、死板的狀況,日益走向開放,日益充滿活力。但也應當看到,許多語文課堂不再是書聲朗朗,課後學生對生字詞依然陌生,課文主題一知半解。課堂上,說學逗唱、琴棋書畫群英薈萃,就像是文藝匯演的舞台,並不再是師生學習交流的平台。
1、雙基倍受冷落。在新課程教學中,因為課標提出了對人文精神的培養,教材在課前的「預習提示」和課後的「研討與練習」均將知識性內容作了弱化處理,有些教師便在教學中便不大重視文本的解讀和基本知識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對課文內容匆匆帶過,字詞難點都沒理解清楚,就跨過課文做了許多遷移和發揮,做些思想教育與精神培養的工作,好像教學中涉及「雙基」就不是在搞新課程,僅把目光聚焦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光環上,將「知識與能力」束之高閣。
2、課堂無限開放。一些教師沒有真正領會《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理念,片面追求跨學科的學習,片面追求愉快教學,片面追求活躍的教學氣氛,從而導致初中語文教學中出現了非語文活動過多的現象。例如,有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熱衷於游戲、表演,有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熱衷於實驗、操作,有的教師熱衷於讓學生疊紙、繪畫、唱歌,等等。這些活動使小學語文教學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但由於有很多活動游離於理解和運用語文之外,加之耗時多,實際上使小學語文教學陷入了一種新的少、慢、差、費的境地,語文學科基本特點喪失,語文課程根本目標迷失,語文課成了大雜燴。
(二)教師成了主席而不是首席
根據新課程理念理解,教師應該是教學中的首席,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由於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踐行的機械,導致了一些課堂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看似平等,實質上卻流淌著不和諧的音符。教師儼然以主席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1、啟發無處不在。由於課堂中問題設計太多太碎,一個套一個,學生馬不停蹄跟隨;表面看,教師尊重學生,學生圍繞著教師的問題在不停地思考,但這種缺乏系統性和彈性的發問,極易將學生引向單向思維的死胡同,長期以往,學生學會的是迎合教師的意圖,而缺失自我富有個性的解讀。
2、學生不由自主。如今的課堂流行一些這樣的語言:「你喜歡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你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你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由於不得精髓,不分場合機械追「新」,加之引導功力不夠,不和諧的現象接踵而至:不少學生讀最簡單的一段,唱讀、亂讀,胡亂交流……此時,教師要不要收回成命,實施干預?退一步,學生奉命而動,但因能力所困,選擇沒有深度,游離於文本重點之外,又該怎麼辦?課堂上看到的更多的是——真主意,假商量!表面「自主」之後依然是「專制」,是「注入式」!
(三)學生成了上帝而不是主體
教師是「主席」是課堂的一個極端,而「學生是上帝」使得課堂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一堂課,教師按照自己的設計,讓學生做上帝,就若干問題去讀讀念念,說說講講,紛紛攘攘,暢所欲言;而教師則只作為點名者、贊賞者,於是,在「把學生失去的課堂交還給學生」的絕妙好辭中,把課堂於「一言堂」一下子變為「大放羊」。主要表現在:
1、個性至上。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比不上教師廣大,生活體驗比不上教師豐富,人生感悟比不上教師深刻……文本解讀的多元化,對學生來說是「言者無罪」。但不少教師曲解了「個性化」和「獨特感受」,對學生非理性的解讀,不置可否,不及時糾偏,更有甚者視之為創新!對脫離文本主旨,對游離文本語境天馬行空式的「獨特體驗」置之不理。
2、賞識「泛濫」。隨著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滲透,為了保護學生自尊心,喚發他們的心理自信,賞識評價在課堂上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認同。然而在「賞識」評價的幌子下,奉命式表揚不絕於耳,絕對化高帽隨便派發,賞識評價一統天下。教師否定了學生間的差異,漠視了學生表現的智慧成分,忽視了學生回答的個性化內涵,不同的答案貼上了相同的評價標簽。教師好像既怕得罪了這個神仙又怕得罪了那個菩薩,本應是引導者、組織者、首席的教師完全成了一位陪客。
(四)合作成了說法而不是做法
部分教師片面把「小組合作學習」視為 「金字招牌」,彷彿課堂上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就不是新課堂了!不管什麼教學內容,不問哪個年級,都要安排小組合作討論。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和過程缺乏應有的整體把握。有的學生還沒有進入合作狀態,就被要求交流成果。其結果只能是學習合而不作,各自為戰,用個人意見替代小組觀念。有的沒有明確的分工,各自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隨性亂說一氣。有的小權威一言九鼎,學困生只能依賴盲從。還有的爭執吵鬧不休,溝通合作無從談起……
(五)課件成了主角而不是配角
課件可以生動、形象的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但它畢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近年來,它卻因為部分教師的不當適用由配角的身份搖身變成了課堂中的主角,主要表現為:信息超量,學生只能在五彩繽紛的信息包圍之中「如痴如醉」;整個課件都是已有的問題和「標准答案」,學生只能在課件的框架內戴著鐐銬跳舞;大量的動畫和音響,學生「樂不思課」,沖淡了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
(六)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的全面發展固然要以知識的掌握為基礎,但知識的掌握並不能代替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關注。一些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方面雖然取得了偶然的成功,而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上取得的成效是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現在的課堂教學忽視了語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兩重性,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學中重工具而輕人文。如:著重講字的筆畫、結構和詞義,段意等,而忽視其運用。考試中出現了字的筆順,而且要學生不能寫錯順序,而且常考的字中有些筆順本身也有爭議。這主要表現在對分數的追求上,只要學生能取得高分,不管這種教法是否符合教學規律,是否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都是好教法,都是值得推廣的。比如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這一方法得到了多少人的推崇,有多少學生正在重點背誦「標准答案」,原因就是考試考條文,學生背是背會了,但卻不能真正掌握它,一考完,就差不多都「還給老師了」。
(七)教學方法落後僵化
一是教案為主宰教學:課堂教學是按計劃進行的,每節課無一例外地必須按照教案完成規定的教學進度(課時任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決不能越教案一步,不管學生是否知道了、掌握了、提高了,趕著學生往指定的步驟走,把教案完成了,教學目的也就算達到,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一點在青年教師中表現得比較突出奇制勝。這實際上是一種封閉性的教學,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缺乏生氣和樂趣。
二是以統一為標準的一致性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習慣於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強調以中間狀態的學生作為授課的標准,這就導致超過一般水平的學生感到太簡單,缺乏挑戰性而出現心理抑制,分散注意力;而發展狀況低於一般水平的學生,因跟不上節奏而十分吃力,產生失敗和無助感。這種狀況的存在,難以實現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的目標。而在現在有不少課堂教學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較快,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他們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較新鮮的見解和主張,教師卻誤以為自己引導得法,就跟著這些「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則喪失了「發揮」的機會。這種現象在公開課中比較常見,違背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從而限制了大多數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平等交往成為師生關系的主線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教學任務主要在課堂完成。在這個師生交往的平台上,學生不僅僅需要教師的微笑和賞識,需要教師有的放矢的評價,更需要教師營造一個相對平等的競爭氛圍,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精神層面深層次的平等。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處理好以下關系:
1、處理好學生自主與教師主導的關系。我們反對過去教師在教學中帶強迫性地要求學生接受結論的做法,也反對現在過分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而弱化教師主導性的現象。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如果說教師在教學中按照設計的問題和步驟讓學生去完成,是履行了組織者角色的職責的話,那麼,教師在教學中憑借自己深厚的語文素養,對文本的獨特體驗、感悟、把握和可能高於學生的深刻見解而對學生正確導向,開啟思維,適時示範,精要點評,高效對話,就是履行了引導者角色的職責。試想,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課堂就任由學生決定一切,一盤散沙、放任自流也不用教師組織和引導的話,那還要教師干什麼?學校也許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2、處理好張揚個性與價值引導的關系。追求「個性化」閱讀,讓學生有「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是對的。問題是語文教師要有靈心慧眼在獨特體驗和價值取向之間找到支點!必須清楚,新課標中要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是建立在「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基礎上的。否則,我們的教育將在失重與倒錯中製造隱患。語文教育的根砥就在於提契生命的韻味,陶熔人文情懷,蘊涵精神意韻……文與心一體,書與人俱化。
3、處理好賞識評價與是非分辨的關系。賞識評價的方向是對的,但教育不能沒有批評和懲罰。在課堂中我們要根據思維的層次,分層賞識,同時也要正視問題,藝術地實事求是地指出不足。給學生明確的「是非准則」,讓他們的思維都集中到課堂教學中來。因而,在課堂上科學的做法是,弄清學生的思維軌跡,當學生的觀點正確獨到時,就理直氣壯地給予表揚、肯定,放大「亮點」;當學生的見解不夠完整時,就應該不厭其煩地進行點擊,培植「生成點」;當學生的認識出現偏頗時,就該直言不諱地加以引導,糾正「錯誤點」,從而讓學生在平等課堂上有個性地發展。
(二)讓自主合作成為學習方式的主流
目前我們所遇到的問題並不是教師沒有給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與時間,而是教師在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時缺乏相應的方法指導,使得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因此,教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成為當務之急。教師要倡導的是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而且可以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變得知識更加豐富,能力更加全面。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習活動。一是要組織好自學,核心是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是要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三是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總之,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建構,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讓文本解讀成為語文教學的主題
新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體驗品味。要做到這些,必須解決好以下問題:
1、解決好人文精神與落實雙基的問題。新課程語文教學注重人文性,但也不能忽視其工具性的一面,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而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教學目的上看,如果一個學生連字音都要讀錯,又經常出現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再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我們不能以犧牲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為代價,來換取語文課堂的熱熱鬧鬧。要使學生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形成語文基本能力的過程中,學會學習,並獲得這門學科的正確的價值觀。
2、解決好拓展創新與解讀課文的問題。課程標准要求強化學生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果學生對文本沒有充分研讀,那麼拓展和創新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要倡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不同文化的對話。尤其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品味、揣摩語言,從而有所感悟,這是拓展和創新的基礎。要讓學生在充分研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和積累語言,逐步學會欣賞,防止把理解與欣賞變成支離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學知識傳授,也要防止脫離文本的架空分析與拓展,提倡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發表獨立見解,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
3、解決好媒體運用與以課為本的問題。課件是課堂「要」件。但這個「要」並不是指的主要、必要,而是重要。我們不能否認課件在課堂的某些環節與知識點上的重要作用,但並不是所有的課堂都需要它,課堂的所有環節都離不開它。我們始終要明白課件是為教學服務的這一點,如果它起不到服務的作用,就是畫蛇添足,就是喧賓奪主,我們的運用就是失敗的。因此,課件製作者製作前要樹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以課為本;製作時,要著眼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超越傳統媒體的局限,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而不是將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圖片、活潑生動的動畫上。這樣製作後才沒有或少有遺憾,課件才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繁華過盡見真淳。

6. 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可能是比較多的,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
如何解決語文課的枯燥乏味的問題。

7.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認真回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五個問題》這門課,請結合教學實際
說一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至少提出三個。

一、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應把握分寸。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
習的特點,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愛護學生的好奇
心、
求知慾,
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倡導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
由於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強調關注學生不同的
學習需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因此,在教學中就出現了教師只注
重讓學生自主發揮,而教



沒有給予評價,也不及時批評指正,其
目的可能是為了尊重學生這一主體,
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
調動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而,自主學習,不是一種「自由式放羊」,這
樣的尊重是否讓學生迷失方向,
失去自我。
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
也呈不平衡狀態,教學中要充分考慮這一情況,要因人而異,因材施
教,同時教師要及時的指導、糾正,這樣才能讓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
發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誤認為「熱鬧」的課堂就是成功的課堂

如果課堂上只是表面熱鬧,
學生對知識並未掌握,
思維並未得到
鍛煉,能力尚未得到開發,這絕對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活」。

只顧
課堂中表面形式的熱鬧,
整堂課下來,
學生忙這忙那,
「自主」
至極。
但學生真正能學到多少有用的知識呢?

就小學語文而言,
教師的精心組織和合理引導,
全體學生的思維
卻總是處於活躍狀態,
並且這種思維在適時的交流碰撞中常常能走向
深入,
這樣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
有些文章,
語言優美,
內涵深刻,
富有哲理。這時不必將問題加給學生,而是讓其靜靜地反復品讀、美
讀,做「無問題之讀」,在靜讀中置身其境。學生會逐步領悟其中的
思想和意境,對文中妙理一旦悟透,便恰如醍醐灌頂,妙不可言。

三、止「只重視結果的得出而忽視過程」的傾向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
往往會出現
「只重視結果的得出而忽視過程」
的傾向。
教師片面的追求學生是否學到了知識或考試的成績,
而不深
入了解過程,
我認為過程的體現應主要看兩個方面,
一是看老師教的
過程,即教師是如何啟發、引導的,二是看學生學的過程,即學生是

如何獲取知識的。
就拿語文朗讀指導來說,
朗讀一般也講求兩個方面,
一是數量,二是質量。朗讀的遍數多了,也可以算作是有了朗讀的過
程,但更應體現出質的訓練過程。在一次次的反復朗讀中,後一次要
能比前一次有所進步,有所提高,要能體現出誦讀訓練的層次性來。
要能讓學生在多次的反復不斷



訓練中,
逐步地去體味語言,
體會
情感,提高朗讀的能力,最終達到自



感悟的程度。過程的反饋可
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
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了解
學生是怎樣獲取知識的,
了解學生的思維狀況,
便於更及時地調控教
學進程,其意義就在於能將問題及時解決在課堂之中。但很多時候,
這種信息交流僅僅局限在題目的正確與否上面,
而很少能夠感受到學
生的思維和想法,而這才正是學情反饋的目的所在。

以上只是我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薄見,
願各位同仁共
勉。
社會在期待,
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要自覺增強教育創新的緊迫
感與主動性,領悟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讓每個孩子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8.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擾有哪些

一、關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困惑

現在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差,讓老師牽著鼻子走,學生累,老師更累。老師想方設法的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創設情景似乎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久而久之,學生的興趣就沒有剛開始那麼濃了,有時候就是流於形式了。如何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加學習,真正提高學習效果,感受數學的美?

二 作文教學的困惑。
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最難以操作的一項教學工作。就目前來說,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作文指導,包括訓練體系的確定和作前的指導,現在多數作文訓練非常盲目,沒有找到一個合適有效的作文訓練體系,每次上作文課之前,急急忙忙隨便想個題目就讓學生寫,甚至有些作文題目離學生的生活距離很遙遠,這樣造成的結果可想二知,學生抓耳撓腮,老師看著學生習作愁眉哭臉;其次,每次寫作之前需不需要指導,如何指導才有好的效果,也是另很多語文同仁傷透腦筋的問題。二是作文批改,因為每寫一次作文,每個老師要批改60篇左右的學生作文,耗時耗力,發到學生手中,學生看後,一笑了之,甚至有的學生連看都不看就塞到抽洞里去了,老師的心血沒有換來絲毫的效果。三是作文講評,到底怎樣的作文講評模式才能使學生有真正的收獲,起到較好的效果。由此,就出現了我們語文教學的困惑之三:作文教學到底如何指導、批改以及講評?
三、課內閱讀教學的困惑
我認為語文教學應該把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能力培養主要包括閱讀欣賞和寫作兩大能力;而語文素養,我的理解就是學生文字素材在大腦中的積淀,以及據此而表現出的語言表達水平及層次。當然,也不可否認,由於近幾年社會、學校對老師的評價主要體現在教學成績上,所以絕大多數的我校語文老師的教學出發點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這一出發點一點錯誤也沒有,但是我認為,我們不能因為這一目的而忽略了語文本身作為文學的魅力,我們應該找到這兩點的最佳結合點。據我了解,現在有些老師,包括我在以前也是這樣做的,即為了應付考試,惟恐哪篇課文漏掉知識點,所以把每篇課文分解成許許多多的知識點,逐一講解,讓學生一字不差的記下,這樣就使的語文課成了學生的負擔,時間一長,不但學生不喜歡聽,就是老師也越上越沒意思。所以就產生了我們語文教學的困惑之一:語文教學的出發點是把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第一位,還是把應試教育放在第一位。

四、關於「應用多媒體」的困惑

現在的課堂教學,似乎沒有現代化手段就是一節不成功的課。所有的優質課比賽中,沒有不使用多媒體課件的。大多數老師都會認為課件用的越花哨,課就是成功的。

在這里,我很困惑:課堂教學中老師能代替的、生活中有實例的,有時候只需要一塊小黑板就可以達到目的,需要用多媒體嗎?是否應該把「應用多媒體」作為評價一節課好壞的一項標准?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對待多媒體?多媒體在哪些情況下適合為教學服務呢?

以上是我利用一天的時間發自內心地總結了從事初中語文教學以來的幾點困惑,當然,困惑不止這些,由於認識非常膚淺,談的也很不充分,很不深入,懇切希望我們學校的全體語文同仁提出寶貴的意見,在此深表感謝。

9. 教師口語表達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哪些

一、教師口語表達的重要性

(一)對學生的影響示範作用
孩子學習新的知識包括話語除了從父母那裡以外,最重要的渠道就是從教師那裡學習。教師口語表達是否准確規范影響了學生們學習的效果。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地域廣闊的國家,在學校推廣普通話,教師又是重中之重。一般來說,教師在兩個方面起作用:一是示範,二是引導提高。這都要求教師要有較好的口語水平,不僅要標准規范,還要流暢精彩、妙語連珠、有魅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掌握知識,又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普通話。
(二)對教師本人的魅力提升及嗓音保護的作用
字正腔圓,生動富於激情的口語表達對提升教師個人魅力也有很大的作用。在做調查時,有的學生喜歡一個教師就是因為他(她)說話聲音好聽,朗誦好,講課有激情等等,而這些方面都是口語表達的不同體現。
另外正確的口語表達,尤其是用聲發聲方法對教師的嗓音也起到保護作用。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聲音清晰、響亮,同時音色圓潤而富有個性魅力。然而在教學實踐中並非人人都能如願,教師應在發聲方法上加以改進,進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二、目前教師口語表達中存在的問題

1、語言表達缺乏激情
在《教師言語表達》一書中,白曉明教授認為教師言語是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最為重要的方式,必須符合教育規律,必須適應教育對象的心理特徵、語言發展及認識規律。學生時期是一個充滿活力、異想天開的階段。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有激情,又要生動有活力有愛心。有學者調查,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類型有:親近型、柔和型。最不受歡迎的教師類型有「古板嚴肅型」、「警察型」、「部隊長官型」。
2、語音表達不夠規范
有些教師語音不純,鄉音難改,如把 「南方」說成「藍方」,「詩人」說成「私人」;夾雜方言語匯,語法錯誤;聲音嘶啞,尖細;有的教師語調平直無趣,缺乏節奏、情感,說話快的像「打機關槍」,語調也缺少抑揚頓挫,使學生來不及思考和體會,容易產生聽課疲勞,不利於消化吸收;說話慢的又喜歡「拉長腔」,慢條斯理,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另外部分語文教師示範朗讀和指導朗讀能力差,如授課時使用方言詞彙,語法上也容易犯錯誤。在新教師中,較多存在照本宣讀,通讀教案、講義或書本,講課時習慣夾雜著諸如「這個」「那個」「嗯、啊」「是不是」等口頭禪。這些無疑對於學生的發展是不利的。
3、面部表情僵滯,眼神交流不夠
美國艾帕爾・梅拉別思曾通過許多實驗,總結出這樣一個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這就是說,表情給了人們更多、更豐富的信息。①
有些教師雖然站在講台上面對幾十或上百學生講課,但好像對他們視而不見――或者抬頭看天花板,好像是牧師做禱告一樣念念有詞;或者眼睛不離稿,只顧念教案;或者是眼睛只盯著自己滿意的幾個學生而忽略了其他學生,這樣容易使學生分散注意力,降低教學效果。同樣那種面無表情、冷若冰霜的神態則易使課堂變得死氣沉沉,讓學生感到壓抑,失去學習興趣。

三、解決教師口語表達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如何使教師口語具有魅力
1、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
教師想要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應關注兩個方面:氣息(呼吸)的控制和吐字(口腔)控制。
首先呼出的氣息是發聲的動力,聲音的強弱、高低、長短以及共鳴狀況與呼出氣息的速度、流量、壓力大小都有直接關系。氣流的變化關繫到聲音的響亮度、聲音的清晰度,聲音的優美圓潤、嗓音的持久性及情緒的飽滿充沛。胸腹聯合呼吸法不僅吸氣量大,增強了穩健感,有利於控制,同時也易於產生堅實、響亮的聲音。
胸腹聯合呼吸的方法可以通過聞花香、搬重物等方法來掌握,另一個需要掌握的就是吐字歸音。
2、語言表達生動貼切,富有幽默特點
恰當地運用語氣、語調、節奏。教師要表達肯定、否定、疑問、感嘆、不滿等就要用不同的語氣加以呈現。書面語上相同的文字由於語氣、語調不同,表達的意思則不同。此外語言表達的外部技巧還有停連、重音、節奏。通過語音的長短、快慢、高低、強弱、粗細的變化來表達豐富細膩的思想感情。
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文章段落進行訓練,如節奏方面可以通過對比訓練培養自己對節奏的把握。如果是輕快型的節奏,整篇文章多揚少抑,聲輕不著力,語流中頓挫少,且頓挫時間短,語速較快,輕巧明麗,有一定的跳躍感。全篇重點處的基本語氣、基本轉換,都比較輕快。朱自清的散文《春》、柯藍的散文《困難》,就是典型的輕快節奏。
幽默就像是調味品中的味精,點上一點整個菜就會更鮮美。幽默是思想、學識、智慧和靈感的結晶,高超的幽默技巧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控制課堂節奏,還可以增強內容的趣味性和感染力,讓學生在發出會心笑聲的同時領悟其中蘊含的智慧。
3、充分的課程准備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美的聲音如果說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廢話也會讓人覺得味同嚼蠟。這就要求教師在課下做足准備。俗話說「給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只有教師自己吃透大綱、消化教材,才能在課堂上講得到位。因此,教師平時要多積累,學會利用現代媒體處理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不同形態的信息,更好地為課堂服務。
4、學生心理的把握
教師講課的過程中應該動態地把握學生的心理。比如下午第一節課學生往往會犯困,如果講的內容又不是那麼吸引人,老師依然照本宣科說,「這節課我們講的是偉大的唐代著名道士,醫葯學家孫思邈……」一節課下來,學生趴下一片,僅有幾個掙扎在聽的也是眼神迷離。而百家講壇的紀連海老師處理得就很好:他首先從孫思邈開棺救孕婦說起,然後再介紹孫思邈是唐代著名道士,醫葯學家,人稱「葯王」。這樣就很好地把學生的精神氣調動起來,提高上課的效果。
另外學生上課的時候可能認真聽了,也認真記了,但是下課玩了一圈回來思緒就會不在學習上了,上節課講的內容也會有所遺忘,如何讓學生很快回到學習狀態,同時把兩節課的內容連接上也要講究方法。如果老師接著上第二節課的時候說「上節課我們講了……」,把上節課的內容又大概復述一遍,學生就會沒耐心聽或者走神,因為他覺得這些已經講過了,了解了。如果老師能將學生身邊的事或者自己經歷的有趣的事聯系課堂內容,效果就又不一樣了。如中國傳媒大學姚喜雙老師在講到三十年播音成果時,中間穿插了大家感興趣的「金話筒」獎評獎過程、經驗教訓,再回到三十年播音成果,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積極性。
5、恰當使用體態語
達芬奇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們心靈深處的東西都可以通過這個「窗戶」折射出來。因此,眼神較之其他體態語,是一種更微妙、更富有表現力的語言。講課,既要學生聽,又要學生看。有經驗的教師講課不是對著學生的耳朵講,而是對著學生的眼睛說話。授課中,教師巧妙地運用自己的眼睛,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並善於洞悉、審視學生的眼神,及時捕捉反饋信息,檢查自己的教學效果。如果課堂上學生精神凝聚、視線都交織在老師的臉上時,這便是肯定的反饋信息。相反,學生目光散射、東倒西歪、交頭接耳,或者趴在桌子上等,這便是厭倦、否定的態度。那麼教師就要採取一定的措施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講課內容上來。
手勢,是能夠傳情達意的手指、手掌和手臂的姿勢動作,是體態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常常以拍桌捶腿表示「高興」;頻頻捶胸以表示「悲痛」;不停地搓手是「為難」的表現,拍拍腦門為「悔恨」的意思。教師常用的有指示性手勢,用來指示具體的對象或者數量,當講到「第一」、「第二」……順序時,常伸出一隻手,用另一隻手扳手指頭,這些手勢都給學生具體、真實的感覺。
另外,教師著裝應大方,站立講話時頭部端正,站姿穩健挺直。這樣能給學生傳遞出正直、挺拔之美,令學生感到可信賴,有利於穩定學生的情緒,振作學生的精神。在課堂上走動時步伐穩健,不快不慢,上身正直。在巡迴輔導時,步履以慢、輕、靜為宜。坐的時侯盡量保持優雅莊重。■

10. 小學語文教學中在實際中存在哪些問題,應怎樣解決

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也只能從農村教育的實際情況來說。這幾年大部分老師都學習了新的課程標准,在課堂上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圍繞「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課堂教學,但大多數只是流於形勢而已。從目前情況看,我認為,當前語文教學,除了教學目標定位不準,關注教材多,關注學生較少以外,主要有幾個方面。
1、課堂教學形勢化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對「合作學習」的要旨不能正確理解,只是把它當作了一種課堂教學的插花點綴而已。如,把幾張課桌並在一起,同學間互相交耳,管他們在說什麼就成了「合作學習」。
2、課堂提問不當,難易無度,不能把握合作的時間
在教學中,不能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提問,而是根據自己的主觀想像,不加思索地隨意提問,學生張口就能喊出。要不,問題難度太大,讓學生摸不著頭腦,只好胡亂八扯,行不成完整的答案,延誤了時間,老師只好打住,轉入新的內容。如何做到恰到好處,還真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究和摸索。
3、課堂中過分的激勵與表揚
學生都有顯示自己的慾望,特別是小學生。但我們的老師在課堂中,濫用激勵與表揚,不管學生說什麼都是一味地表揚,管它正確與否。學生說得好,好在哪裡?學生說錯了錯在什麼地方?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給他個表揚再說。
4、提問作用缺乏啟發性
提問作用要具備啟發性,它是指通過提問能誘發學生積極思維、聯想而有所領悟的特性,它不但能使學生獲得知識,而且能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當然,並非所有的提問都具有啟發性,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才能提出高質量的有啟發性的問題,否則只能做表面文章。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表面上氣氛熱鬧活躍,而學生的思維能力卻得不到真正的培養。總是會不自覺地提一些瑣碎的、膚淺的、甚至是無聊的問題。成了學生在課堂上不加思索的亂說、胡說現象。
我認為,為了解決當前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關鍵在於不斷開展師資培訓,使他們真正更新教育理念,把握新的課程標准,達到課程改革的目的,使農村教育真正能夠向前發展。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