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學弈全解
《學弈》是選自《孟子·告子》上中的一個故事,通過講述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故事,說明了在同樣條件下,不同的態度一定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告訴我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學弈》原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全國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想著有天鵝將要飛來,想要取來弓箭將它射下來。
雖然他們二人一起學習下棋,但後者的棋藝不如前者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有人說:不是這樣的。
(1)小學語文學奕擴展閱讀
關於《孟子》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弟子觀察孟子言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② 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全冊教案
第一課
(一)學弈
1、譯文:弈秋,是全國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以為有天鵝要到來,想拉弓箭把天鵝射下來.雖然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不如前一個人了.說是後一個人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說:不是這樣的.
2、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人.是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稱為亞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3、本文道理:學習要專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
(二)兩小兒辯日
1、譯文:孔子到東文去游學,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詢問他們爭論的原因。一個小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出來距離人近,而中午時距離人遠。」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剛出來時距離人遠,而中午時距離人近。一個小孩子說:「太陽剛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到了中午就小得像個盤盂,這不是遠處的小而近處的大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剛出來時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等到了中午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去,這不是近處的熱而遠處的涼嗎?」孔子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編為《論語》,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
3、本文寫了兩個孩子的天真可愛,寫了孔子的謙虛謹慎,實事求是。
A案
學習目標
1.讀准每個字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後注釋聯繫上下文,了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課前准備:
1.布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學弈》)
一、讀通全文,感悟讀法。
1.師: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先聽老師范讀課文,再跟老師讀課文。(范讀時做到抑揚頓挫、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感染學生,激發誦讀興趣。領讀時有意識地讓學生感悟語速和斷句方法。)
2.學生自由練讀,把不認識的字註上音,並在練習本上寫兩遍。
3.在學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確讀法後,練習熟讀。
二、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1.「弈」是什麼意思?「學弈」呢?你怎麼知道的呢?
2.學生自讀課文,結合文後的注釋理解每一話,然後說說這篇文章主要講什麼內容?
3.同桌互講,相互糾正補充,不懂的記下來。
4.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說全文大意。
三、導悟相濟,突破難點
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
1.把你和同學都讀不懂的句子提出來。(結合學生提問重點理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思援弓繳而射之」、「為是其智弗若與」、「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這幾句話。)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麼?從中能得出一個什麼道理?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
(2)指名說說「思援弓繳而射之」的意思。你從哪個詞知道射的是「天鵝」呢?(「之」字。)
(3)指名說說「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意思。這句話中的「之」是指哪個人。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奇怪嗎?兩個人一起學習,可是學習效果卻不相同。用書上的話說說原因。
指名讀「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師范讀,讓學生體會怎樣讀聽得更清楚,學生指出老師停頓的地方然後試著讀讀。
(4)」為是其智弗若與?」這句意思是什麼?
師:哪個詞是第二個人?這句話該怎麼讀呢?指名讀,齊讀。
四、流利朗讀,積累語言
課件出示全文及朗讀錄音,生邊看邊跟讀體會語感,然後練習把全文朗讀好,最後師生合作背誦全文。
五、遷移訓練、練讀古文
拓展讀「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鷸蚌相爭」等淺顯易懂、故事性強又為學生熟知的文言成語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二課時 (學習《兩小兒辯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孔子嗎?你能講講他的故事嗎?(學生講述,老師結合學生的講述補充孔子的生平,介紹他是一個極有名的學問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這么有學問,可是有一次,他在周遊列國時,卻被兩個小孩的一個簡單的問題給難住了,你們想知道孔子遇到什麼難題了嗎?今天我們就學習《兩小兒辯日》。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說說題目是什麼意思?(重點理解「辯」字)
二、初讀課文,梳理學法
1.自由讀課文,憑自己的理解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考查學生對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們是怎樣學習《對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點字詞;二要讀出詩文韻味;三要感悟人文內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讀熟課文,自學理解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通過查字典解決。
2.同桌互相讀文,糾正字音。
3.反復讀文,把課文讀熟。
4.學生對照注釋,自己理解課文,記下不懂的問題。
5.按學習《學弈》的方法自學課文,小組內交流學習成果。
四、激勵測試,交流感悟
出示測試題,各小組搶答積分,評出優勝學習小組。
1.回答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為:也:
如:此:乎: 始出:小兒:
2.兩小兒在辯論什麼?(太陽大小?太陽冷熱?太陽遠近?)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讀好兩小兒的話,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誦課文,看哪組能讀出古文韻味。
五、深化感悟,明確寓意。
1.各組提出分歧較大的問題以及不懂的問題,同學交流討論。(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這兩個小孩爭的是什麼問題,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麼?o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小孩是根據不同的感覺說明地面距離太陽的遠近。)Co C
2.你同意他們的意見嗎?用科學知識解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課下收集資料,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
3.這個故事中,你最喜歡誰,為什麼?你想對他說什麼?
(引導學生肯定兩小兒敢於嘲笑孔子,挑戰權威;或贊揚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練習有感情背誦課文。
5.以表演的形式復述課文內容,看哪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備)
6.向學生推薦閱讀《女媧補天》、《誇父逐日》等文言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
(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第四小學 萬素麗)
B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於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後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聖」,後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3.釋題:「弈」指什麼?「學弈」又是什麼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於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並板書:(1)誰學下棋?(2)怎麼學下棋?(3)學得結果怎麼樣?(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後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後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若與,在這句話里,「為」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注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學弈》參考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裡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4.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容。
四、自讀思考,體會文中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誰學下棋?誰是老師?――有兩個人學下棋,老師是全國最善於下棋的弈秋。
2.(這兩個人)怎麼學下棋?――「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裡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學得結果怎麼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後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解答這個問題後,教師可以追問:是什麼原因使「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引導學生理解: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而是他們的學習態度不同――前一個專心致志,後一個三心二意。)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系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什麼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聯系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聯系生活、學習中的經歷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復述故事,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故事
2.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全文注釋如下:
弈秋(人名),通(全)國之(文言助詞,的)善(擅長)弈(下棋)者(的人)也(文言助詞)。使(讓)弈秋誨(教)二人弈,其(其中)一人專心致志(集中意志),惟(只)弈秋之(文言助詞,有提起動詞性謂語「為」的作用,從而使句中的「弈秋之為」取消了句子的獨立性,成為了「聽」的狀語。――這一點只對教師講,之所以提出這個「之」字,使為了和本文其他「之」字含義相區別。)為聽,一人雖聽之(他,指代弈秋),一心以為鴻鵠(天鵝)將至(原是生絲繩,這里指系著絲繩射鳥用的箭)(到),思(想)援(拉開)弓(弓箭)繳而射之(它,指鴻鵠),雖與(和)之(他,指代另一個學生)俱(一起)學,弗(不)若(如)之(他)矣(文言助詞)。為(因為)是(這,指這個人)其(他的)智(智力、智慧)弗若與(文言助詞,同「嗎」)?曰(說):非(不是)然(這樣)也。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請生背誦《學弈》。
2.板書課題:文言文兩則兩小兒辯日
3.介紹資料:《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列子》相傳為列禦寇的論集。列禦寇,戰國時鄭國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憂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4.理解課題,質疑問難:(1)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些什麼?(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兩個小孩;知道了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兩個小孩辯日這件事)(2)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些什麼?(①他們為什麼爭辯?②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麼?依據是什麼?③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麼?教師及時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
二、總結學法,明確目標
1.回顧學習《學弈》一文的過程,總結學習方法。
(1)理解課題,提出問題。
(2)讀准字詞,讀通課文。
(3)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4)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5)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2.明確方法,自主學習
* 讀准字詞,讀通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語速要慢,適當停頓,到讀通順為止,。
(2)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師生及時評價。
* 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1)對照注釋,弄懂詞句,理解故事的內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
(3)請學生參考注釋,用現代口語復述故事,並根據學生復述的狀況進行即時疏通點撥。
(譯文如下:孔子到東方去游學,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孔子詢問他倆爭論的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個盤盂,這不是遠處的小而近處的大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熱而遠的時候涼嗎?」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1)兩小兒為什麼爭辯?(太陽是遠是近)
(2)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麼?依據是什麼?(①一小兒的觀點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依據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他是根據形狀大小來判斷的。②另一小兒的觀點是: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依據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遠,中午離人近,他是根據溫度來判斷的。)
(3)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麼?(孔子不能決也――孔子也不能判斷誰對誰錯。)
(4)對兩小兒所持觀點,你同意哪一種?為什麼?(引導學生積極發表看法,保護他們大膽發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
(教師適時補充資料供學生閱讀:其實太陽早上和中午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①遠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於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②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B、在夜裡,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
4.學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
(1)兩小兒聰明可愛,善於動腦,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質疑,勇於爭辯。
(2)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 盡管學識淵博,可是仍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引導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5.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生分組表演故事。(學生自由選擇使用現代話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學生背誦課文。
.......
詳情見
http://www.lbx777.com/yw012/shierce_x.htm
③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學弈》和《兩小兒辯日》的停頓怎麼標注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回一人答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④ 孟子 學弈 小學語文 蘇教哪一冊
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dé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wéi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wéi有鴻鵠將jiāng至,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fú若之矣。為是其智弗fú若與?曰:非然也。
注釋
弈:下棋。(圍棋)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於下棋,所以稱為弈秋。
數:指技藝。
致志:用盡心志。致:盡,極。
不得:學不會
善:善於,擅長。
誨:教導。
其:其中。
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雖聽之:雖然在聽講。
惟:同「唯」,只。
以為:認為,覺得。
鴻鵠:天鵝。
援:引,拉。
將至:將要到來。
思:想。
弓繳:弓箭。
為:因為
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
之:謂,說。
雖與之俱學:雖然這個人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學習。
弗若之矣:成績卻不如另外一個人。
弈者:下棋的人。
通國:全國。
使:讓(動詞)。
之:他,之前一個人。(指第一個用心聽講的人)
俱:一起。
弗:不。
若:如。
矣:了。(語氣詞)
為:同「謂」,指有人說。
其:他的,指後一個人。
與:同「歟」嘆詞,相當於「嗎」。
然:這樣。
也:是。
譯文
現在你把下棋作為技藝,是小技藝;不專心致志,就學不到手。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有人讓他教
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話;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但是心裡卻想著天上有天鵝飛過,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來。雖然他倆在一起
學習,但後一個人不如前一個人學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有人說:「不是這樣的。」
啟示
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做事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簡明扼要: 這是你在修改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無關主題的統統都刪掉。一個短句比一段冗長的廢話更具說服力,大白話比晦澀的專業術語更受歡迎。記得:簡單就是力量。
富於感染力的句子: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動詞,當然,並沒有要求每一句都是這樣,你需要變化。但是,多試試能夠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沒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時候再用,你剛開始寫的時候就要考慮這個問題。
⑤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課文復習要點 1、文言文兩則 1.《學弈》選自《孟子告子》。通過寫弈秋教兩人下棋
六年級下冊課文復習
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課文復習要點
1文言文兩則
1.《學弈》選自《孟子•告子》。通過寫弈秋教兩人下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敢於提問,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3.孟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稱為「亞聖」。後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孔子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編成《論語》一書。《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4.理解句子。
(1)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2)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3)孰為汝多知乎?
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5.《學弈》全文:
學弈(yì)[1]
弈秋[2],通國[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4]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為聽[5];一人雖聽之[6],一心以為有鴻鵠(hú)[7]將至,思援[8]弓繳(zhuó)[9]而射之。雖與之[10]俱[11]學,弗(fú)[12]若之矣(yǐ)[13]。為[14]是其[15]智弗若與(yú)?曰:非然也。
注釋:1、本文選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於下棋,所以稱為弈秋。
3、通國:全國。 4、誨:教導。5、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6、之:指弈秋的教導。7、鴻鵠:天鵝。 8、援:引,拉。
9、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 10、之:他,指前一個人。11、俱:一起。
12、弗:不。13、矣:了。14、為:因為。15、其:他的,指後一個人。
《學弈》全文翻譯:
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他教導兩個學生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學生雖然也在聽弈秋講課,心裡卻一直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來。雖然他倆在一塊兒學習,但是後一個同學不如前一個學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
6、《兩小兒辯日》全文:
兩小兒辯日[16]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17],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18]日始出時去[19]人近,而日中[20]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21]日中則如盤盂(yú)[22],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23],及其日中如探湯[24],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25]也。
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26]多知[27]乎?」
注釋:16、本文選自《列子•湯問》。17、辯斗:辯論,爭論。18、以:認為。
19、去:離。20、日中:正午。 21、及:到。
22、盤盂: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
23、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
24、探湯:把手伸向熱水裡。意思是天氣很熱。湯:熱水。
25、決:判斷。26、汝:你。 27、知:通「智」。
《兩小兒辯日》全文翻譯:
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麼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麼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中午時要近些。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孔子也不能判斷是怎麼回事。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2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還有《綠》、《背影》。
2.文章緊扣「匆匆」,寫了時光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3.課文運用了擬人、比喻、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開頭、結尾都用了設問句,首尾呼應,突出時間來去匆匆的惋惜和無奈的強烈情感。
4.寫出珍惜時間的語句。
(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2)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運用設問的方法,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作者運用比喻,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
③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
④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時間匆匆而去的形象化為「如輕煙」「如薄霧」,比喻獨特,聯想新奇。輕煙、薄霧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縱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時光的流逝。
3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們學過他的《和時間賽跑》。文章借樹的生長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的重要意義。
2.樹的生長「不確定」指老天下雨,種樹人澆水沒規律。人生活的「不確定」指生活中不可預知的坎坷、曲折、磨難。桃花心木在不確定中尋找水源、拚命紮根,就能長成百年大樹,顯示出勃勃生機。人在不確定中生活,經歷風雨和磨難就能成為意志堅強有所作為的人。樹似人,人如樹,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3.表達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堅強的人,有所作為的人。
6北京的春節
1.本課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
2.文章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2)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廟會。(3)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
3.課文按時間順序,對除夕、大年初一、元宵節三部分寫得詳細,其它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的好處是:點面結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本課突出的表達方法是以時間為順序,有詳有略。
10十六年前的回憶
1.本文是李大釗同志的女兒李星華寫的一篇回憶錄,通過對李大釗被捕前到被害後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於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除開頭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後的順序來敘述的。全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使整篇文章顯得緊湊,同時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親的被害記在心裡的感情。
2.本文按時間順序寫了四件事:
(1)被捕前,李大釗同志堅持革命工作。
(2)被捕時,李大釗同志從容鎮定。
(3)法庭上,李大釗同志與敵人作斗爭。
(4)被害後,李大釗的妻兒悲傷的情形。
3.課文前後照應有多處
(1) ①我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
②後來聽母親說……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
作用:使讀者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2)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親的被難日……
②我低聲對母親說:「媽,昨天是4月28日。」……
作用:突出了作者對父親被害這件事印象深刻,表達了對父親的深深懷念。
(3) ①工友閻振三一早上街買東西,直到夜裡還不見回來。
②在軍警中間,我發現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閻振三。
作用:使讀者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4.理解句子
(1)那年春天,父親夜裡回來的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了。
體現了他對革命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
(2)局勢越來越嚴重……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
李大釗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體現了他堅決無私和大無畏的精神。
(3)他們奪下父親的手槍……父親保持著他慣有的嚴峻態度……
表現了李大釗在敵人面前的鎮定、從容和大無畏的精神。
(4)在法庭上……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沒戴眼鏡」和「亂蓬蓬的長頭發」說明了李大釗遭受了苦刑;「平靜」說明了他經歷殘酷的折磨後依舊堅強;「慈祥」表現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護。
(5)父親瞅了瞅我們,沒對我們說一句話……他對革命事業的信心……
因為李大釗同志對革命充滿信心,所以在極端困難、危險的情況下,能夠坦然自若,不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親人的喊聲、哭聲而憂傷,他用安定沉著影響親人,使他們化悲傷為力量。
12為人民服務
1《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於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備團追悼張思德會議上所做的演講,是一篇議論文。
2.文章從三方面說明怎樣才能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
(1)樹立「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的生死觀。
(2)正確對待批評,為人民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
(3)搞好團結,克服困難,提高勇氣,互相愛護,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14賣火柴的小女孩
1.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話,他的作品還有:《海的女兒》、《丑小鴨》、《拇指姑娘》。本課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爐,是因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溫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噴香的烤鵝,是因為她十分飢餓,渴望得到食物;最後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飛走,遠離寒冷、飢餓、痛苦。
3.文章之所以打動,是因為作家巧妙的表達方法:寫實和寫虛交替進行,美麗的幻想和殘酷的現實交替出現。
4.寫出下面兩段話的理解。
(1)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離開人世在美妙的幻覺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這個世界,就只有寒冷、飢餓和痛苦。
(2)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經」指的是火柴擦燃後的幻想。前一個「幸福」指小女孩臨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過的,是幸福的;後一個「幸福」指小女孩死後就沒有寒冷、飢餓和痛苦,就徹底幸福了。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
15凡卡
1.本文的作者是俄國作家契訶夫,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
2.本文由作者的敘述、信的內容、凡卡的回憶和想像三部分穿插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過吃不飽,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負三方面寫了學徒生活的痛苦,並回憶了鄉下生活的兩個情景:爺爺守夜的情景和過聖誕節的情景。
3.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是:
(1)講凡卡的悲慘遭遇時,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寫信過程中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組成;
(2)採用了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3)課文以凡卡的夢結尾,暗示了他願望的破滅,給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們對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對黑暗社會的憤怒。
第16課
《魯濱孫漂流記》的梗概部分按魯濱孫歷險的時間順序記敘,寫了「遇險島上」、「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讓我們初步了解了魯濱孫在荒島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表現了魯濱孫(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幹)的特點。
(喜歡這個人物的理由:魯濱孫在嚴酷的現實面前,戰勝了種種困難,頑強生存下來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第17課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文學大師馬克•吐溫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歷經百年,魅力不減。梗概圍繞「歷險」寫了湯姆的五次歷險。突出地表現了湯姆(敢於探險、追求自由)的性格特點。
《湯姆•索亞歷險記》和《魯濱孫漂流記》中的寫作方法:
細節描寫使人如臨其境;
生動的語言描寫使人如聞其聲;
心理描寫讓人了解事情背後的變化;
側面烘托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鮮明;
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使文章條理清楚等。
回顧 拓展四
1、《日積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邁哈福茲《平民史詩》
眼淚無法洗去痛苦。——(冰島)拉克司內斯《冰島之鍾》
最偉大的見解是最朴實的。——(英國)戈爾丁《蠅王》
人是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著的。——(蘇聯)《靜靜的頓河》
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該隨意虛擲。——(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使卵石臻於完美的,並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只有那些勇敢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瓜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課就是打不敗他。——(美國)海明威《老人與海
⑥ 小學語文重點課文復習資料(六年級下冊)人教版的
六下語文課文復習資料
第一課《文言文兩則》
1、背誦課文,默寫。
2、知識點:
《學弈》選自《孟子. 告子》,《學弈》這個故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 湯問》,這個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以及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3、注釋
(1)字、詞:
弈:下棋。 通國:全國。 誨:教導。 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鴻鵠:天鵝。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為:因為。
其:他的,指後一個人。
辯斗:辯論,爭論。 以:認為。 去:離。 日中:正午。 及:到。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 探湯:把手伸向熱水裡。意思是天氣很熱。 湯:熱水。 決:判斷。 孰:誰。 汝:你。
★文中幾個「之」的意思
(2)句子: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譯)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孰為汝多知乎?
(譯)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3)譯文:
學弈
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他教導兩個學生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學生雖然也在聽弈秋講課,心裡卻一直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來。雖然他倆在一塊兒學習,但是後一個學生不如前一個學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治理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
兩小兒辯日
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麼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麼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 而中午時要近些。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是進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孔子也不能判斷是怎麼回事。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第二課《匆匆》(散文)
1、背誦課文。
2、知識點: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師朱自清,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本文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3、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榮是時間飛逝的痕跡。「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比喻句。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時間消逝得那麼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
(3)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排比句。作者從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
(4)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
比喻獨特,聯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縱即逝。
4、背誦《明日歌》。
5、有關珍惜時間的句子:
(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2)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3)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第三課《桃花心木》(寫作特點:借物喻人)
1、背誦第4、13、14自然段。
2、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來得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這句話寫種樹人的奇怪做法。有兩點奇怪:一是來的時間不確定,隔三差五,或十幾天來一次;二是澆水的量不確定,時多時少。作者桔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2)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這里的「不確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預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難。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堅強的人、有作為的人。
(3)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因為種樹人來的目的就是讓樹木適應環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經得起風吹雨打的鍛煉,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紮根,茁壯成長。如種樹人所願,現在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說明他種樹成功了。
《回顧. 拓展一》
1、 日積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師說》
(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
(3)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 《墨子》
(4)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傳習錄》
(5)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文心雕龍》
2、邯鄲學步——比喻一味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掉了。
第六課《北京的春節》
1、背誦第7、11、12自然段。
2、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滿族人,代表作《駱駝祥子》、《我這一輩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等。老舍的語言風格:北京韻味,通俗明白,幽默詼諧。
3、《北京的春節》是按時間順序寫的。
時間 自然段 風俗習慣 詳略安排
臘月初旬到年底 1——6 熬臘八粥;泡臘八蒜;吃糖;大掃除;購置年貨 略寫
除夕 7 家家燈火通宵,炮聲不絕,吃團圓飯,守歲 詳寫
初一 8——9 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 詳寫
初六 10 店鋪開張;伙計輪流去逛廟會、逛天橋和聽戲 略寫
正月十五,元宵節 11——12 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 詳寫
正月十九 13 春節結束,小孩上學,大人忙活 略寫
像這樣詳略得當地介紹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好處是點面結合,重點突出,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顧. 拓展二》
1、日積月累
(1)《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2、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3、《元日》寫的是除夕時的情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寫的是中秋時的情景。我國的傳統佳節還有清明、端午、乞巧節等。描寫我國傳統佳節的詩句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等。
第十課《十六年前的回憶》(回憶錄)
1、背誦第5、7、17、19、22自然段。
2、《十六年前的回憶》通過對李大釗的回憶,是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後的順序來敘述的。被捕前寫父親燒掉文件和書籍,工友閻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式的險惡與處境的危險;被捕時寫了敵人的心虛、殘暴與父親的處變不驚;法庭上描寫了李大釗的鎮定、沉著;被害後寫了全家的無比悲痛。
文章展示了革命先烈忠於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
3、理解句子:
(1)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我總愛問父親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這一次不知道為什麼,父親竟這樣含糊地回答我。
從這句話看出父親平常非常慈祥,有耐心;而這一次卻是不耐煩地,含糊地回答我,這是因為當時的局勢十分嚴重,不是和孩子談心的時候,而且這件事並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這里寫出了李大釗對待親人慈愛與對待工作認真嚴肅。
(2)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這里的工作多麼重要。我哪能離開呢?」母親只好不再說什麼了。
李大釗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麼都重要。表現了他對革命高度負責的的精神。
(3)在法庭上,我們跟父親見了面。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父親雖受敵人的折磨,但依舊沉著、慈祥。「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長頭發」說明敵人對李大釗施了重刑,「平靜」說明李大釗經歷殘酷的折磨後依舊堅強,「慈祥」體現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
4、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與開頭的聯系是:首尾呼應。這樣寫的好處:使文章顯得非常緊湊,同時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親的被害牢記在心的思想感情。
第十二課《為人民服務》(議論文)
1、背誦全文。
2、《為人民服務》是一篇議論文,議論文一般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本文的作者是毛澤東,是為紀念張思德所作的演講。文章開頭就鮮明地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宗旨——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然後結合當前的實際,從三個方面說明怎樣才能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一是樹立「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的生死觀;二是正確對待批評,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三是搞好團結、克服困難、提高勇氣、互相愛護,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3、理解句子:
(1)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文章開篇就點明主題。 整段話表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和革命軍隊的根本宗旨。我們的隊伍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做什麼工作,都百分之百地為人民服務。完全的意思:除了為人民服務,沒有別的目的;徹底是貫徹到底的意思。
(2)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這句話的意思是,革命隊伍的人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走到一起來的。因此,不論是幹部對戰士,還是戰士對戰士,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和幫助。這樣才能更好地團結起來,共同奮斗,實現我們的目標。
4、共幾句?每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句與句是怎樣連起來的?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這段話共3句話。第一句是講我們要歡迎批評,第二句話是講我們歡迎任何人的批評,第三句話是講我們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確的批評。句與句之間聯系緊密,意思層層遞進。再抓住這段話中的關聯詞語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明確:衡量批評正確與否的標准只有一個,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確的批評的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為人民服務。
回顧. 拓展三
1、《囚歌》,作者:葉挺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2、《紅岩》中的人物有:江姐、許雲峰、華子良、小蘿卜頭……
革命題材的小說
《鐵道游擊隊》,作者劉知俠;《紅日》,作者吳強;《小兵張嘎》,作者徐光耀;《小游擊隊員》,作者王願堅;《赤色小子》,作者張品成。
第十四課《賣火柴的小女孩》
1、背誦1、2、3、5、6、7、9、10、11、12自然段。
2、這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特點:寫實和寫虛交替進行,美麗的幻象和殘酷的現實更迭出現,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拇指姑娘》、《海的女兒》、《丑小鴨》……也是安徒生的作品。
3、《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點寫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現了四次幻景。第一次看到了溫暖的大火爐,因為小女孩非常寒冷,她渴望得到溫暖。第二次看到了噴香的烤鵝,因為小女孩非常飢餓,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看到了美麗的聖誕樹,因為小女孩非常痛苦,她渴望得到歡樂。第四次看到了慈祥的奶奶,因為小女孩非常孤獨,她渴望得到疼愛。
4、理解句子:
(1)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女孩離開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覺中死去了。再也不用忍受寒冷、飢餓和痛苦了。
(2)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兩個「幸福」的含義? )
前一個「幸福」是小女孩臨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過的,是幸福的;後一個「幸福」是小女孩死了就沒有寒冷、飢餓和痛苦了,就徹底幸福了。通過這兩個「幸福」,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壓抑心頭的滿腔悲憤,感受到作者對窮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
第十五課《凡卡》
1、背誦第6、8、21自然段。
2、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
凡卡在信中向爺爺傾訴自己難以忍受的悲慘的學徒生活,再三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兒,回到鄉下去,並回憶了鄉下生活的兩個情景:一是爺爺守夜的情景;二是過聖誕節的情景。
本文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第一,講凡卡的悲慘遭遇時,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寫信過程中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映襯。第二, 採用了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回顧. 拓展四
1、《日積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邁哈福茲《平民史詩》
眼淚無法洗去痛苦。——(冰島)拉克司內斯《冰島之鍾》
最偉大的見解是最朴實的。——(英國)戈爾丁《蠅王》
人是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著的。——(蘇聯)《靜靜的頓河》
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該隨意虛擲。——(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使卵石臻於完美的,並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只有那些勇敢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瓜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課就是打不敗他。——(美國)海明威《老人與海》
2、知識點:
丹麥作家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俄國作家契訶夫的《凡卡》,英國作家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美國作家馬克. 吐溫的《湯姆. 索亞歷險記》。
第十八課《跨越百年的美麗》
1、題目中的「百年」指的是永恆,居里夫人的偉大發現對社會的貢獻永恆,她的優秀品質和人格精神永恆。
2、背誦2、4、5、6自然段。
3、理解句子:
(1)這種可貴的性格和高遠的追求,是瑪麗. 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
「這項偉大自然發現」是指居里夫人發現了放射性金屬元素鐳,「人生意義的發現」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價值並不在於年輕美貌、金錢名利,而在於為科學作出貢獻,為人類做出貢獻。
(2)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
這里的「變」是一種人生價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飛躍,四個「變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奮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績。
第二十課《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1、 背誦1、2、6、7、8自然段。
2、「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課文的主要觀點,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課文舉了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代表性事例:一是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復的試驗和研究,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二是英國的著名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實驗,終於發明了酸鹼試紙;三是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復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
3、理解句子:
(1)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這里的「?」是發現的問題,是不斷的追問,「!」是通過探索,解決了疑問,發現了真理。這樣寫的好處:這個句子把一個抽象的道理,用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表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善於「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鍋問到底」形象表達 了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精神,「發現」「發明」「創造」「成就」這四個詞按收獲由小到大排列,也說明平常事情中蘊含著真理,蘊含著偉大的成就, 而這些只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3)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見微知著」的意思:看到事物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或問題的實質。這句話用「只要…….就……」的句式說明「科學並不神秘,真理並不遙遠」,發現真理的前提條件就是「見微知著」,能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問題,看到本質,並「不斷探索」。
回顧. 拓展五
1、《日積月累》
百煉成鋼 發憤圖強 堅持不懈 迎難而上
集思廣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標新立異
獨出心裁 舉一反三 實事求是 各抒己見
不恥下問 觸類旁通 精益求精 古為今用
2、「捨本逐末」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
⑦ 小學六年語文人教版下冊 學奕 和 兩小兒辯日 全文拼音標注
xue yi 學弈
yi qiu tong guo zi shan yi zhe ye,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shi yi qiu hui er ren yi。使弈秋悔二人弈。qi yi ren zhuan xin ,其一人專心致志,wei yi qiu wei ting,為弈內秋之為聽。yi ren sui ting ,一人雖聽之,容yi xin yi wei you hong hu jiang ,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si yuan gong zhuo er she ,思援弓繳而射之。sui yu ju xue,雖與之俱學,fu ruo yi,弗若之矣。wei shi qi fu ruo yu?為是其智弗若與?yue:fei ran ye。曰:非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