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語文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是課程改革下倡導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那麼,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談談看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只有激活了學生與生俱來的問題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與表現欲,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要「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
時代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學生發展的領路人,而學生本人才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須被點燃的火把,教師的責任就是點燃火把,讓它燃燒。
三、激發學生內在需要,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語文教學既要求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又要求學生適應未來的需要,掌握獲取知識的本領與方法。由學生的「學會」變為學生「會學」,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四、改革教學評價機制,進一步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教學評價只強調以成績為標准,重在知識方面的量化,把難以量化的內容排除在外,實際上,有些教學效果不是馬上就能顯現的,需要以過程和素質標准來配合。教師的評價是學生賴以感受成長的喜悅、煩惱或挫折的主要參照物。教師的積極評價,會有效地改變學生自我認知的傾向性、自主行為的調控力,以及認知動機、風格和技能,進一步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可實行多元評價,發動學生本人、同學、老師、家長、社會都來參與評價。
五、在語文教學工作中,可給每個學生准備一個學習檔案袋
檔案袋中的內容選擇與評判標准都應有學生參與,裡面可包含學生平時的表現和興趣潛能的記錄、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結、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評與互評以及家長的信息等。
B.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改背景下,培抄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成為了教育活動的主要目的之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依據,為學生設計合理的教學計劃,以引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本文通過分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以期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進步與發展。關鍵詞:小學語文培養方法 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並不只是限制於課堂教學中,應該滲透於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應該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做到與時俱進,利用多樣化的、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多種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主動學習。另外,為了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教師要鼓勵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 一、創建教學情景,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小學生玩心大,對萬事都充滿好奇心,對於枯燥乏味的知識都擁有較大的抵觸,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
C.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能力
《 語文課程標准 》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其中把「自主」學習放在了首位,說明了自主學習應是學生學習語文最主要的方式。自主學習不同於自學。自學是沒有老師指導,自己獨立學習,而自主學習是教育機構(學校)提供多種學習媒體,由學習者自主選擇適合其本人的教育資源以獲取知識。自主學習有賴於教、學雙方的良性互動,需要教師經常組織、啟發、點撥、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只有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逐步培養起來。
一、激發興趣,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語文產生濃厚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和富有創造性地去學習。
1.成功導入新課,誘發學習興趣。
成功的導入,能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帶著一種渴望、一種探索的心理期待著新課的開始。在《幸福是什麼》的教學中,我首先舉了幾個「幸福」的例子:(1)小明幫助殘疾老人挑水,他很幸福。(2)小時每天上學放學都有車接送,他很幸福。(3)小英有好吃的、好玩的,還有漂亮的衣服,她很幸福。(4)小紅每天晚上服侍生病的媽媽後,才去做作業,她很幸福。然後要求學生回答哪些情況是真正的幸福。學生各抒己見,氣氛熱烈。此時,我便抓住學生有濃厚興趣的時機引導說:「幸福是什麼?怎樣才算真正的幸福?請大家看課文體會它的含義。」這樣的導入,讓學生帶著疑問看課文,他們總想解開「幸福」之謎,因而就把學生的心緊緊地吸引到了課堂上。
2.創設情境,增強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要激發學習興趣。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而後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因此課堂中需要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和形式上的生動性的情境,使他們被吸引著,情不自禁地進入情境,投入到要學的內容之中。如我在教《海底世界》時,就設計了「海龜爺爺漫遊海底世界」這一情節,引導學生學習課文。課始,播放多媒體課件,顯出海底的畫面,然後導入新課,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到過海底嗎?你知道海底有些什麼嗎?現在請同學們穿上潛水衣,戴上潛水鏡,跟著導游海龜爺爺去漫遊海底世界,好嗎?總結全文時,請同學們各自向海龜爺爺匯報自己漫遊海底世界的感受。這是一個新奇的教學設計,符合兒童的好奇心和新奇感。這樣教學,以境誘人,以情感人,情境交融,形象生動。
3.開展學習競賽,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爭強好勝,最喜歡比個輸贏。語文課上,根據教材的特點,開展小型的學習競賽,也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鯨》這一課,課文3--7小節從種類、生活習性方面向我們介紹了有關鯨的知識。教學該部分時,請同學們自學課文3--7小節,以六人小組為一個單位,開展知識競賽,比一比,看哪一組學得好。先進行必答題。(必答題題目圍繞書本知識,較簡單)每個小組都認真地投入,學習興趣很濃。必答題部分各個小組回答得准確、流利。接著再進行搶答題。該部分,配以多媒體課件演示,如:1看鯨吃食的錄像,請你辨認鯨的種類。2、根據水柱的不同的樣子辨認鯨的種類。3、用筆畫出鯨睡覺時的樣子等。同學們興致極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而且知識掌握正確。這種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堂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放手自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獨立性。
語文自主學習的獨立性,主要指學生善於自學,獨立思考,具有認識的獨立性,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步減少對教師的依賴,最終達到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目的。其路徑是引導學生主動探求,把大量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閱讀實踐中體驗和感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主要通過下列四種形式來體現:1.讀書:課堂上安排較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讀書。以學生個人的朗讀、默讀、瀏覽為主。並要求學生讀書時,圈點、劃、批, 不斷實踐,逐步養成讀書動筆的習慣,鼓勵學生讀書後提出問題,檢查讀書的效果。2.思考:學生讀書時,讀思結合,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針對問題,對文章的詞、句、段、篇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 理解內容和積累語言,這正是學生通過自己思維, 達到思有所悟的境界。3.議論:學生通過讀書思考,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理解後,再通過議論,讓學生交流、改進,再嘗試,再讀書,從而積極主動獲取新知,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吸取。4.質疑:善於提出自己的問題,讓同學共同解決,在合作中進一步學習。
三、相機引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語文自主學習的主動性,主要指學生能主動地閱讀、觀察、思考, 改變過去呆坐靜聽、 被動接受的做法。 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要在學生閱讀時, 做好激發、引導、點撥、小結的工作。
1.激發:老師在上課之初,向學生提出明確閱讀任務,結合理解課題,激發學生學深入閱讀的學習熱情。在閱讀環境上,創造一種與課文思想感情相協調的課堂氣氛,並把學生帶入文章的意境里,讓學生置身於文章之中,學習語言、感受形象、體會感情,讓學生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狀態。
2.引導:指導學生自主讀書,老師要有明確的合理思路,精心設計學習步驟,提示科學實用的學習方法,為學生指明道路。並在學生求知興趣最高的時機,提出最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又是學生經過努力才能答得出來的,有利於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
3.點撥:在學生自主讀書時,會遇到成人意料之外的障礙,老師相機點撥。對學生理解不正確或不透徹的地方及有爭論的問題,給予指點,使學生明確認識;對學生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老師進行必要的講解和說明,在學生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時,老師點撥,使其柳暗花明又一春。
4.小結:在學生討論時,老師抓住時機進行小結,小結包括學習一個段落後小結和學習全文後總結。學生能小結的可以引導學生小結,小結內容要簡明扼要。
四、主動探究,保護學生自主學習的創造性。
語文自主學習的創造性,主要指學生變換思考角度,敢於質疑,對語言文字的學習理解有獨到見解,
D. 淺談怎樣培養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摘要
要讀得正確。一方面讀通讀順。小學生的語文自學習慣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品讀深入,讓他們在每次學習中能夠得到滿足之後對下次學習內容也充滿期待、 提出預習要求。逐步解開在閱讀過程中的產生的疑問,要求學生做到讀思結合,即做完作業之後及時檢查。第三次是讓學生質疑問難。因此。 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既是一個系統復雜的過程。小學生在閱讀時往往是讀歸讀。學會作筆記是一種重要的自學能力、教給正確的自學方法 首先。要學生查字典。他們有了內在的激情,它教會學生由淺入深逐層深入地閱讀和理解課文。教會學生摘抄,創設台階、劃線。 二。教師對學生的自 學要做到三次檢查、邊吃零食邊做作業等,並定期檢查批閱,需要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耐心地進行方法上的指導,發揮其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以便在教學時彌補不足、課文學習前指導學生預習,在作業的過程中經常伴隨其他活動如邊看電視邊做作業。第四步:一要有針對性、難點。 2 。因此,初讀課文,培養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要努力做到四點。第一次是學生自學時巡視,自學生字新詞,不能不懂就問,養成記筆記的習慣;另一方面弄清記敘文的「六要素」,可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不讀破句,而不要急於膚淺地回答,對課文的重點。對於課文的自學可以採用「四步閱讀法」進行。這種不良行為不僅直接導致學習效率低下,讓學生看問題去預習課文, 可以提供預習提綱? 一,在課外作業中嚴格地進行習慣上的訓練,也會對其學習方式的轉變產生深遠的影響;專心做作業的習慣,要加強巡視和個別輔導:《黃山奇石》一課的預習提綱,不僅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針對教材的實際,教師有的放矢地進行答疑,想想人們為什麼給這塊石頭取這一名字,降低難度。良好的作業習慣包括,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成按時完成作業,大量的還是課外自學。二要啟發性。為了開發學生的智力,有布置就得有檢查。為了激起學生的預習興趣。 例。良好的自學習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這是人們常說的道理。」孔子兩千多年前就深刻地認識到了學習與思考的關系,沒有養成邊讀邊想的良好習慣,設問答疑,對學生的預習。第三步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 關鍵詞? 預習提綱應精心設計,讀書不拿筆現象十分普遍,思而不學則殆。 聞名中外 形狀奇特 陡峭 笑呵呵 盡管 ( 3 )邊讀邊思考,因此不可抄襲別人的作業。 三,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難點進行質疑:自學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當然。 其次。有些課文有中心句:小學生自學方法 自學習慣 摘要:這些自認為「曾經遭受人生挫折」 的學生,及時改正錯誤。 第三、指導預習方法。 4 ,寫歸寫。 好的提綱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激發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良好的自學習慣是培養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關鍵,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這是由整體到局部,認清字形,他們自己學習的強烈慾望自然會在心中再次產生網路和資料進行學習的能力。教育學生專心作業在家庭環境日趨復雜的今天極有必要,可讓學生在預習時找出。四要難易適當,然後再做作業,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一,即教育學生在做作業之前先復習所學知識,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對學習內容充滿期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上新課之前以書面作業的形式進行自學,指引學生正確的思路、 提供預習提綱,各種工具書和資料就是他們最好的助手,難易適度並且要及時檢查督促,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督促學生做到不動筆不讀書、剪輯,即反復告誡學生作業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運用,復述大意。自學能力在學生今後一生的學習中至關重要。一是養成記課堂筆記的習慣,重點領悟、錯誤百出,作業要認認真真地完成」,如果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添字漏字。二是養成記課外閱讀筆記的習慣。如何在語文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而不思則罔、流暢。五是按時交作業的習慣,一些需要教師幫助才能解決的問題不要佔很多篇幅,可放在講讀課文時再解決,對多數學生碰到的困難和產生的問題要及時幫助解決、圈點,以此來調動他們的自學興趣,再讀課文,又是一個長期反復的 過程。 ( 2 )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新頒布的《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學生「字要規規矩矩地寫,劃出生字生詞,就要想方設法確定與之適度的學習內容,再到整體的總分總式的閱讀模式。學生的自學不限於課堂內,教師要根據不同課文的特點提出明確的要求,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也幫助教師在教學時找准重點,啟發學生的思維,而且會使人終身受益,對課文的預習提綱要形式樂趣,了解個段落間的關系。第二次是學生自習後,一般在培養的起始階段,及時指出犯錯誤之處和解答疑難,每教一篇課文之前安排一節預習課。這要求教師布置的作業量要適中,教師要教給學生運用不同的符合記筆記的方法如批註,糾正讀音和字形上的錯誤,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跟任何工作一樣。第二步,可以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進一步了解思想主旨。 最後。比如,按提綱檢查: ( 1 )自學生字新詞,並對這些詞句作初步的評析,當學生提出帶有普遍性的疑問時,教師對學生指導的重點要放在讓學生會思考會閱讀上,還可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很多小學生在作業時不太專心。三要有趣味性、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整體感知,及時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第一步。事實也是如此、讀書卡片等方法積累課外知識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3 ,拓展延伸,不能知難就退,對學習上有困難,教師要教會學生利用各種工具書如字典。 第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些課文可以讓學生在預習時捕捉佳詞警句,久而久之形成習慣後還會導致學習分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課文要仔仔細細地讀;做完檢查的習慣。理解課文的組織方式,獨立地進行學習的一種能力,要使之樂於學習,並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5 ,想歸想,以免學生一知半解。找出課文的重點部分反復品讀,讀准字音,要學生在預習時讀通課文?(用筆劃出)奇石之名都與該奇石的形態有關:先復習後作業的習慣。預習要放在課內進行,練習要踏踏實實地做,我們必須在教學的過程中,訓練學生掌握自學步驟:課文介紹了幾種石頭的名稱、預習要有檢查,養成讀思結合的好習慣。對學生的預習、按時上交作業的習慣,因此需要教師捨得在這方面下一番功夫,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指導應面向全班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 1
E.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研究方案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具有這種能力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善於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善於積極思考,敢於質疑問難,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探索和進取的精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習慣以及自主學習品質形成。《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能力。」教師的任務不再單純是「傳道、授業、解惑」,而是通過教學這一活動,積極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主動發展、提高能力、張揚個性。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習過程,更是學生主體發展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學習,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要以學生為本位,在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和提高。
二、轉變觀念,找准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著眼點。
根據現代教育學的觀點,課程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是「教師與課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課本--交互作用的結果」。教學和課程是開放性、互動性、交互性、對話性的,學習的過程不僅是傳遞知識,而且有探索知識,創造知識的意義。學習是知識建構的過程,學生不能滿足於知道是什麼,還要知道可能是什麼,這樣才能去創造一個可能的世界。在學習中,學生要主動選擇和探究,要增強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知識的獲得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生成、轉化、擴展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建構的。
首先,要培養學生自我激發學習動機的能力。學生要重視並及時調整自主學習的理念與指導思想,激發「我要學」的學習動機,做自主學習的主人。要主動確定學習目的,制訂具體的能夠達成的學習目標,在學習中體驗成功,並對已取得的成績進行自我獎勵等。
第二,要培養自我識別能力。如通過章節測驗、終結性考試了解自己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要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個性特點,了解自己的學習差異和學習風格,找到最適合自己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策略。
第三,要培養自我選擇能力。要善於選擇學習工具,從各種渠道獲取信息,自主決定學習內容,靈活選擇學習材料。如要學會在網上尋找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第四,要培養自我組織規劃能力。計劃性是自主學習的保證,因此,學生科學、合理地自我組織、制訂學習計劃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要培養自我培養能力。主動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不僅要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對知識的思維和運用能力。要加強自律能力的培養,學會對自己的學習行為、情感進行控制和調節,以保證計劃的實施。
第六,要培養自我監控能力。即培養控制整個自我學習過程(識別-規劃-管理-評價-修改)的能力。在學習中要嘗試自我識別、自我組織、自主選擇學習策略,要學會自我評價,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根據學習的實際情況調整學習的進度和方法,積極探索構建適合自己特點、最佳的自主學習模式的能力。
第七,要培養協作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重要作用。小組成員可以共同交流、討論,相互取長補短、相互激勵,有助於克服獨立學習帶來的孤獨感,有利於形成學習的氛圍。學生主動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協作,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所學的知識,豐富自己的認知結構,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互動。
三、得法於課堂,得益於課外,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葉聖陶先生說過:「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達爾文也說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如何真正讓學生得法於課堂,得益於課外呢?
(一)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能力
在日常教學中,讓學生根據章節內容的特點及前後內容的相關度,並結合教學要求和實際生活,以問題為契機,創設符合學生知識背景、思想現狀和思維特點的問題,通過這些遞進式預習問題的設問和討論,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成為有序的思維訓練過程,使學生養成主動觀察--發現問題--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師創設課前預習問題的過程中來,使這樣的課前預習題更加適合學生的實際,避免了教師可能在難易度把握方面的不足,也能切實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
(二)抓住課堂培養自學能力。
首先是創設最佳的學習氛圍。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的語言、動作和神態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要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能激勵學生不斷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讓學生產生興奮和愉快感。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要多鼓勵:對學生回答的問題不要簡單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勵學生多問「為什麼」,並讓學生說說是從何想起、怎麼想的,鼓勵學生不懂就問,並通過學生自己來解答疑問,也可多讓學生思考、提問,多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時,必須努力使意見不同的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如,多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把你的想法先說給同桌聽。」然後再組織全班交流。多採用一些讓全體學生能先表達自己意見的組織形式。這樣學生因對問題進行了深入地思考,就不大會再隨意地附和別人了。創設盲目從眾而導致學習錯誤的情景。這樣給盲目從眾者有一次因從眾而導致錯誤的體驗,使他們深刻體驗到學習要獨立思考,不能人雲亦雲。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濃了。
其次是精心設計學習過程。
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培養出來的。因此,精心設計學習過程尤為重要。教師要從「學什麼、為什麼要學、怎樣學」的角度,依據「學是教主導下的主體,教是以學為主體的主導」的原則,按兒童學習的認識規律設計好教學過程。做到該扶則扶,該放當放。
(1)與舊知緊密相連的新知,教師基本不講。要在強化舊知的前提下,確定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運用知識的正遷移,完成認知沖突,順利掌握新知。教師只需在舊知與新知間架起一座能讓學生自己通過的橋梁。由扶到放,該放則放。
(2)全新的知識,教師也要尋找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只在關鍵處點撥和講解。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的能力,還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他們自我探究,使他們逐漸掌握一定的自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已經養成了很強的依賴性,遇到問題,總要等著別人來解決,學習上缺乏主動性。為此,課堂教學中,一是注意以各種方式鼓勵學生自我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幫助他們逐漸樹立起自信心。二是創設問題情境時還特別注意研究任務的難易程度及它的開放性,如:「老師知道你是個不怕困難的好孩子,這點小問題一定難不倒你,對嗎?」、「你能行!」、「你真棒!」……老師親切的話語、和藹的笑容、贊許的眼神,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情緒,更能增強他們自我獲知的信心。
(3)練習、復習課,老師要注意不能上成練習題課。可讓學生思考:a、你學到了什麼?舉例說明。b、還有什麼不懂?c、你還想知道什麼?然後讓學生圍繞這幾個問題進行討論。通過回答「你學到了什麼」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舉例說明」是掌握知識的程度的具體表現。「還有什麼不懂」旨在質疑問難。以「還想知道什麼」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並鼓勵他們積極動腦。學生學得就很愉快了。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以學生為本,處處為學生著想,努力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情高漲地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學習知識,鞏固知識,拓展知識,學生才能不斷獨立,不斷自主地學習新知。也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另外,培養學生整理錯題集,在錯題中淘「金」的習慣;建立互助、互查體系;收集網路在線資源,增加學習通道等等都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最初的教學中,學生遇到問題時,經常是向老師或其他同學詢問解決問題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們的自學方法會越來越多,有的學生喜歡在教材中查找信息;有的學生能從以前學過的相關知識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新問題的方法;還有的學生更願意通過上機進行嘗試性的操作後,自己歸納總結新的知識……學生們由最初的聽老師或同學講演後只會直接照著做,變為聽他人的講演後敢於質疑問難,發表個人的一些觀點。
如何使學生能夠進行快速有效的自學,這是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訓練的重點。在教學中,教師們注意對各種自學方法加以指導。例如,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小學生由於年齡較小,讓他們獨立閱讀教材、查閱資料有一定的困難,影響了他們的自學速度,就教給他們一些小竅門。教材中有些任務的操作步驟多達七、八步,指導學生先找出重點步驟,對它們進行分析,再放手讓學生進行自我實踐。
(三)在課外閱讀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我國偉大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為養成閱讀習慣,非多讀不可;同時為充實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讀不可。」因此,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以精讀帶博覽,把課堂教學同課外閱讀緊密結合起來,指導學生搞好課外閱讀,讓他們把閱讀看成是一種娛樂活動。
1、激發課外閱讀興趣
不少學生因為年齡小,玩心重,自我約束的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讀書習慣。有時侯,即使在老師或家長的監督下不得不坐下來手捧書報雜志,但也是「眼在書本心在玩」,這樣是很難談得上有閱讀效果的。前人曾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怎樣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呢?可試用以下的方法:
(1)言傳不如身教。老師的知識廣博與孤陋寡聞都直接感染學生。老師要多讀一些內容充實、有意義的書,以身作則,而且在課堂上能恰倒好處地博古論今,會使自己成為學生們效法的對象,從而帶動學生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
(2)學期定時舉辦讀書報告會、故事會或朗誦會,讓學生介紹自己讀書的經驗、體會和收獲,講述所看書籍中的動人故事或朗誦所看書籍中的精彩篇章,以便互相啟發互相帶動。
(3)開展摘抄或讀書筆記展評。對於學生摘抄所看書籍中的好詞好句好段或所寫的讀書筆記,可定期進行展覽評比,以便互相學習,互相促進。
2、推薦課外閱讀內容
當同學們課外閱讀的興趣被激發起來後,如何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向他們推薦好的課外讀物,幫助他們選擇適合的課外書顯得異常重要。為學生選擇和推薦書籍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常用的如以下幾種:
(1)、結合課堂教學選擇推薦。老師可根據節選的課文或與課文相關的內容向學生推薦讀物。如《唐詩三百首》、《安徒生童話》,還有一些革命人物故事等。也可推薦與課文體裁相同的讀物。
(2)結合年齡特點選擇推薦。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小,識字少,閱讀能力低,但富於幻想,可以多給他們推薦內容短淺的童話、寓言、兒歌等。小學中年級的學生知識面有所擴大,閱讀能力有所增強,就可以推薦一些革命故事、兒童小說、科幻故事、兒童詩歌等,如十歲的蔣方舟寫的《打開天窗》、《崔巒老師教你閱讀》、《小學生必讀佳作》、《少兒網路想和做》、《上下五千年》等等。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增強,生活知識進一步擴充,就可以給他們推薦一些歷史故事,反映現實生活的散文、小說,同時,還可以推薦一些社會、自然科學方面的讀物等。
(3)結合活動推薦選材。為了配合社會、學校、班級開展的某一項活動,可以給學生選擇推薦有關的書籍,如學校開展「崇尚科學,反對邪教」的主題活動,可在事前推薦學生閱讀一些科學幻想、人類的起源、宇宙等方面的書籍。
3、進行有效課外閱讀
兒童的意志、毅力、水平與成年人不同,具有很強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所以我們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
(1)延伸相關文本,豐富閱讀活動
在語文課本中,寓言、童話、成語故事等類型的課文深受學生的喜愛。每當遇到這樣生動有趣的文章,學生們總是馬上翻開書,一口氣讀下去,還經常幾個小夥伴一起討論其中的故事情節,或表演幾個片段。時間長了,這些生動的故事形象就深深刻在了學生的腦海里。利用學生的這一特性,我讓學生在學了課文後,收集相同題材的文章,如在學習了寓言故事《坐井觀天》後,讓學生回家收集有關的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南轅北轍》《葉公好龍》……進行閱讀,還在班裡舉行故事比賽,把收集到的寓言故事用講故事的形式進行展示。在讓學生自己動手收集、選擇閱讀材料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豐富的閱讀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質量和數量。
(2)課前收集信息,課後拓展文本
閱讀是學生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我在課堂教學之前,總讓學生自己先去了解課文的背景、作者等相關材料,為課堂教學作準備,這其實就是廣泛的課外閱讀。記得教《孔子拜師》一課前,學生對孔子都不是很了解,和他們「聊天」的時候,我發現連最愛看課外書的孩子對孔子也只略知一二,於是,我讓學生在課外收集有關孔子的小故事、名言,了解孔子的故鄉及紀念孔子的孔林、孔廟等等,之後全班舉行了一次孔子專題信息交流會,把收集到的成果和小夥伴分享,同時編成手抄報在《學習園地》中展示交流。這樣學生就對孔子產生了就更容易進入情境,加深理解。可見,課前收集資料進行廣泛的閱讀,是利用全息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課堂教學後再進行延伸,讓學生繼續收集資料,閱讀相關文本的做法更顯得可行了。如教學《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課後,介紹《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轉》等各種古典名著讓學生嘗試閱讀,更能使學生體會到古典小說生動形象的特點,並豐富了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培養了閱讀興趣。
(3)通過個性閱讀,培養創新能力
培根說過,「凡有所讀,皆成性格」。學生對文章的鑒賞感悟,都具有較強的個性化特點。在讀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我們進行素質教育的宗旨所在。因此,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學生的看法才能得到真切的表達,感悟才能得到真切的提高,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發散。
4、汲取課外閱讀營養
常言道:「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心智技能的學習與形成有賴於積累。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是積累與訓練,我們要創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他們的讀書興趣,讓他們積累盡可能多的典範語言材料,積淀盡可能多的語感經驗。
(1)認真閱讀,熟記於心。讀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只有在課外閱讀中充分地調動自己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創造力,才能對讀過的東西有深刻的印象,才會使其變成自己的東西。
(2)學做筆記,日積月累。古人雲: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外閱讀要養成記讀書筆記的好習慣。讀到好文章,要把文中的好詞佳句摘記下來,把讀後的心得體會寫下來。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就會有閱讀的收獲。
總之,無論是豐富知識還是增強能力,課內閱讀必不可少,課外閱讀同樣也是最有效的途徑。促進課內外閱讀的有效性,是閱讀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只有這樣,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會得到不斷的提高。
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需要教師經常地啟發、點撥和引導,需要長期地、有計劃地進行培養。自主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能主動積極地在知識海洋里獵取知識營養,能夠有主見學習和具有較強的識別能力。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從學生動機激發入手,創建自主學習活動的環境,完善自主學習的教學評價機制,多途徑培養和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會校內開花校外香,我們的學生也定會收益終生。
F. 小學高段語文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學好語文重點之一:字詞、古詩詞、古文等的記憶背誦或賞析。這類知識的學內習重點在課堂上,課上要專心,容課後多花點時間去記憶背誦、理解運用。 2、學好語文重點二:閱讀一定要強化,最好能夠做到每天練習一篇閱讀。另外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可以激活我們「腦、眼」潛能,培養和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歸納分析、理解記憶等方面的能力。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時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快速閱讀的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我自己學生時代練習過,現在也在受益。 3、學好語文重點三:提高寫作能力。寫作的基礎是素材和思路,平時要多閱讀多積累。高中學習是比較緊張的、時間也很有限,我前面提到的快速閱讀在素材積累上就可以提現出很大作用。有了積累,可以多看看那些優秀作文,找找寫作的思路,要多動筆寫,學會借鑒、運用、融會貫通,這樣寫作能力才會不斷地提高。
G.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追求民主、和諧、高效的藝術課堂教學是每一位教師夢寐以求的期待。學習「氛圍」就是語境,盡可能地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對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而言會事半功倍。
1. 要有融洽的師生感情
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教師要在語言實踐中採用鼓勵性語言和手勢,尊重學生的自尊,消除課堂中的不安因素,使學生對教師有親近感、安全感。
2. 激發學習興趣
課前,可根據教學內容,由教師講一個幽默笑話,一則諺語,或由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鍾說話練習,自由演講,自由談。從而活躍氣氛,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愛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尤其是像語文的學習,興趣顯得格外重要,它是學好任何一門學科的首要條件。
3. 培養學生主體意識
要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質疑,並將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有機地組織到教學中,授課結束前讓學生總結本課的收獲,這樣學生盡管層次不同,卻各有收獲,學生就會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
4. 尊重、關心每一位學生
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全體學生。提問題或組織課堂活動,尤其要注意多給那些自卑感強的學困生,有表現的機會,以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當學生經常感到教師在課堂上對自己的關心和尊重,便會激發出向上的情感,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
H. 淺談怎樣培養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類知識成倍增長,人類新生代的學習任務越來越重。但是,人類需要掌握的最基礎知識不變,需要具備自學能力的要求不變。一個有自學能力的人,他總是能夠根據自己的工作需要、知識體系結構、興趣愛好,主動積極地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技能,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去實現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
自學能力,就是指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所謂自學,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從本質上講就是做學習的主人:自己想方法讀書、思考、提問、記憶、練習;自己安排時間,處理學習任務的輕重緩急;自己查資料,找竅門,總結學習經驗、教訓和方法。所以自學本身就是創造力的培養和鍛煉,善於自學的人將來也善於研究,善於工作,善於生活。
那麼,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該怎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呢?本人通過對多年來從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的總結和概括,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人樂於接觸、認識某事物,並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意識傾向。它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激勵學生用心去鑽研、學習,提高學習質量。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會更加主動,積極,他會產生愉快緊張的情緒和主動的意志努力狀態,從而提高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自己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遇到某些問題時,可作適當提示引導後,鼓勵學生自行解答,然後發表自己的見解。那麼,如何引起學生閱讀興趣?
1、設疑激趣。
一般在開課伊始,教師要想辦法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運用巧妙的設疑辦法,激起他們的學習慾望和興趣,所以,教師要在許多能夠設疑的題目上精心設計,把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帶進課堂。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在學生讀完課題之後設疑:從課題中,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各個躍躍欲試:這是誰說的話?為什麼要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說法? 這樣設疑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2、情境引趣。
對於一些寫景寫物或抒情的課文,教師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所講的情境中,引起他們自學的興趣。《小橋流水人家》、《桂花雨》、《圓明園的毀滅》、《松鼠》等文章,要麼意境深遠,要麼感情強烈,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遠教資源,把歷史資料或優美景色或同學生疏的動植物再現出來,通過播放配樂課文、錄音或圖片展示,視聽結合。讓學生從具體、鮮明的畫面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中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怡然高漲。
3、多讀生趣。
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以讀激情,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去自學課文。如教《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採用了「以讀激情,語音傳情,以情促思」的「知情合一」的教學方法,並配合採用「導語撥動情思」、「范讀誘發情思」、「多讀激發情思」等方法,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情感,使他們帶著最佳的自學心境,進行品詞析句、理解課文內容,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只要對讀書產生了興趣,就會使學生忘掉疲勞,從而把讀書看作是最快樂的事情,這樣無形中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二、樹立學生自學的信心
(一)在平等合作中樹立信心
將師生關系由上下級轉變為平等、合作關系,這是幫助學生樹立自學信心的又一種辦法。美國著名作家愛默森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於尊重學生」,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使教育變得生動、活潑。建立一種平等和諧、情感融洽的師生關系,創設一種輕松自如的學習環境,有利於鼓勵學生上進,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有利於師生之間的思想和知識交流。所以,要徹底改變課堂上由教師說了算,學生只有聽從的現象,並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例如,要求學生查工具書,自己解決字、詞、句、段、篇的一些疑難或錯誤問題,閱讀相關的課外書,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還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提出問題,再從反復的讀書中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讓他們主動地、自覺地看書,積極地動腦思考。對在課堂上可講可不講而學生通過自學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適當加以引導,扶一扶,讓其通過自學解決。要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和成功的可能,人人都動手、動口、動目、動腦。這樣既確保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又發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培養了學生自學的信心,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及時正確反饋促信心
根據小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要注意教學的反饋,給予及時、正確的評價,使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要知道學生是十分看重教師對自己學習的反饋即評價的。教學評價不當,否定評價過多,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那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有實驗表明:一個人如果受到正確而充分的激勵,就能發揮其潛能的80~90%,甚至更高;否則僅能發揮其潛能的20~30%,甚至更低。自尊心是人的基本要求,只有採取滿足措施,才能促進積極行為的產生。例如我們批改作業,不要總是找有錯的學生訂正作業,全對的,就擱在一旁,受冷遇。應該在作業本上寫幾句老師的話,採用第二人稱的手法與學生娓娓交談,盡量抓住學生的品德、言行等方面的優點加以贊揚,然後提出更高要求或指出不足,這樣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的信心。而在考試評分時,也盡可能不要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這有利於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因為打了不及格分數的考卷,它的主人是羞於別人看到的。更不要不打分數,學生是想知道自己究竟得了多少分的,他得分的過程就是一種教育。對那些一直不及格的學生,好不容易考了58分,那我們教師應設法從一些評分彈性較大的題目,比如造句、閱讀和作文等題擠出那幫助他跨過60分大線的幾分,跨過60分大線同樣是學生學習上的一次飛躍。我們助學生成功,學生覺得我們偏愛他,他就會更努力。所以,我們不要吝嗇筆下的分數,不用分數卡學生,而應用分數作動力,激勵學生。
因此,我們應把學生視為一個個具有自己豐富而獨特精神世界的「個體」。我們的評價更多的是針對個體各方面的進步,引導學生從自己的點滴進步,從犯錯周期的逐步延長或者有錯誤程度的逐漸減輕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進步,體驗進步的快樂,進而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人皆可以為堯舜」,教師的欣賞、誇獎、激勵,會給學生帶來莫大的快樂,帶來更多的投入,帶來巨大的信心。 三、讓學生養成各種良好的自學方法
「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教兒童發現真理」德國教育家第多斯惠的話對我啟發很大。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迅猛。課堂上教師傳授的知識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學生能接受的學習方法,通過訓練形成學習技能,才能使學生適應時代發展,終生受益。如果教師在要求學生自學時,不進行合理引導,而是放任自流,學生在課堂上就會如脫韁的野馬,既無法駕馭,又達不到目的。教師在教學時要在一定原則要求下,引導學生養成以下幾種良好的習慣:
I. 新課改下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
新《語文課程標准》中,課程性質和地位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從中可以看出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性。課堂教學要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就要實施自主性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一、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課前預習,讓學生有「我要學」、「我要知道」的強烈求知慾,讓學生在「為什麼」中去探索。培養學生健康的自學心理、樹立自學信心,激發自學興趣。與此同時,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體驗,在學習過程中找出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最終在最佳的學習狀態中,親自實踐,學會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品味自己勞動成果所帶給的快樂。教師要勤於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多表揚學生的點滴進步和點滴發現,不斷激勵學生自學。
二、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愉快的口語交際氛圍
在輕松、愉快、民主的氛圍中進行口語交際,學生能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中,小學生的記憶力,思維能力及潛力會得到最大限度的張揚。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應該平等親密,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由、和諧、相互尊重的環境和氣氛。讓學生在這一個環境中體現「自我」角色。使學生在交際中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提出問題,有勇氣去質疑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都有權力保留自己對某個問題的看法。在寬松、民主的交際氛圍中不僅調動了學生的激情、啟動了學生的聯想、發展了學生的想像、發揮了學生的創造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交際能力。
三、重視學生課內外閱讀,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在新大綱的基礎上明確了閱讀總量和各學段的閱讀數量。因為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的分析、概括、思維集一體。閱讀能力的提高,對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學中,可用以下方法來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強化中年級的讀文教學,改變以往的「落後閱讀」教育向「盡早閱讀」方向發展;強化學生的閱讀時間和閱讀效率,讓學生在教短的時間里獲得最多信息,學到最多知識。
四、培養好學生的習作能力
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也是提高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作文是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能檢驗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又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除了應讓學生掌握基本的作文知識和作文技能外,應著重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個性品質。因為學生的創新能力越強,學習語文的能力就越強,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後勁越大。
作文訓練不能局限於課堂內、校內,教師應拓寬學生訓練的空間,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校內走向校外,克服為文而文的傾向。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多參加課外活動,多進行口語交際,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積累知識,陶冶情操,在習作中受到人文主義教育。
J. 淺談怎樣培養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
一、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
興趣是人樂於接觸、認識某事物,並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意識傾向。它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激勵學生用心去鑽研、學習,提高學習質量。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會更加主動,積極,他會產生愉快緊張的情緒和主動的意志努力狀態,從而提高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自己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遇到某些問題時,可作適當提示引導後,鼓勵學生自行解答,然後發表自己的見解。如在講第九冊課文《蛇與莊稼》一課時,讓學生對是否要保護蛇展開辯論。甲方觀點是:要保護蛇,乙方觀點是:不要保護蛇。在激烈的辯論中,甲方同學總結出的理由是:蛇能吃老鼠,幫助人類保護糧食和讓莊稼獲得好收成,所以要保護。乙方的理由是:蛇雖然能保護莊稼和糧食,但是它有毒,人類不小心也會受到它的傷害,為了保證人類的安全,不應保護它,人類可以保護和繁殖貓和貓頭鷹來除「鼠害」。在這一辯論中,甲乙雙方各從不同的側面去認識和評價蛇,各說有理。通過這一辯論,既培養了學生辯論是非的能力,又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樹立學生自學的信心
(一)在平等合作中樹立信心
將師生關系由上下級轉變為平等、合作關系,這是幫助學生樹立自學信心的又一種辦法。美國著名作家愛默森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於尊重學生」,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使教育變得生動、活潑。建立一種平等和諧、情感融洽的師生關系,創設一種輕松自如的學習環境,有利於鼓勵學生上進,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有利於師生之間的思想和知識交流。所以,要徹底改變課堂上由教師說了算,學生只有聽從的現象,並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例如,要求學生查工具書,自己解決字、詞、句、段、篇的一些疑難或錯誤問題,閱讀相關的課外書,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還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提出問題,再從反復的讀書中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讓他們主動地、自覺地看書,積極地動腦思考。對在課堂上可講可不講而學生通過自學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適當加以引導,扶一扶,讓其通過自學解決。要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和成功的可能,人人都動手、動口、動目、動腦。這樣既確保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又發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培養了學生自學的信心,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及時正確反饋促信心
根據小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要注意教學的反饋,給予及時、正確的評價,使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要知道學生是十分看重教師對自己學習的反饋即評價的。教學評價不當,否定評價過多,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那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有實驗表明:一個人如果受到正確而充分的激勵,就能發揮其潛能的80~90%,甚至更高;否則僅能發揮其潛能的20~30%,甚至更低。自尊心是人的基本要求,只有採取滿足措施,才能促進積極行為的產生。例如我們批改作業,不要總是找有錯的學生訂正作業,全對的,就擱在一旁,受冷遇。應該在作業本上寫幾句老師的話,採用第二人稱的手法與學生娓娓交談,盡量抓住學生的品德、言行等方面的優點加以贊揚,然後提出更高要求或指出不足,這樣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