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構建小學語文生本課堂
課堂呢?我個人認為:
一、要構建生本高效課堂的前提是「潛心會文本」。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後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我們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才能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祖國的語言文字。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與文本對話,才能重拾文本的美麗。
用心與文本對話,用靈魂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漫遊,並在其中自我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成長。
二、要構建生本高效課堂的關鍵是「精心巧設計」。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何謂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
教學環節要簡化,而環節的簡化,最重要的體現在對學習內容的精選,對理解、積累、運用語言整合的處理上。」縱觀許多特級教師的優秀課例,他們無一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根據文本,結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實現了老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
三、要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保障是「靈活用方法」
我們說只有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由此看來,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首先要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於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鬆的心態投入學習中。然後再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其次要將小組學習落實到位。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教師所喜用。小組學習中的討論不是為了活躍氣氛,而是通過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真正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因此設計怎樣的問題成了合作學習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為討論的問題必須是高質量有探究價值的。那麼應如何設計問題呢?我們可以這樣操作:如:請同學在課堂上就某些問題進行一一討論,首先要求同桌之間相互進行講解,直至剩下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後再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在四人小組中進行第二輪討論,實在解決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師一起討論,這樣在課堂上建立起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維模式。在小組學習中獲得的知識無疑比通過老師講解獲得的印象更為深刻!從而為高效課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第三要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古人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思考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是高效學習的助跑器。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開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的重要目標。
四、課堂練習鞏固拓展。
每節課結束,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作用的練習非常必要。好的練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無意之間進行了知識的強化和鞏固,而且一些拓展題更使學生增加了課外知識的積累,使所學的課內知識更豐富、充實。另外,設計合理巧妙的練習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培養學習的興趣和科學精神,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練習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B. 如何評價語文生本課堂
一、認真鑽研教材,解讀文本
教學首先應該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怎樣引導學生和文本對話是本次教學的目標。確定了教學目標,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應該是教學流程的設計。
因為《最後一頭戰象》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備課時,筆者設計了主要內容和細節兩條線,兩條線貫穿始終。閱讀課上需要引導學生體會閱讀方法,但怎樣能讓方法的使用和內容理解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而不是讓人覺得生硬概念化?這是篇很悲壯的課文,文章情感情很濃烈,教師的情感怎樣自然地融進去,而不顯得裝腔作勢?這些問題都要認真思考。
二、設計獨樹一幟的個性化教學思路
思路要新穎,要不同凡響,就要別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設計。
首先,要有超前意識,盡可能打破原先的課堂教學模式,賦予新意。不拘泥於教參,不受別人教案的束縛,用自己的個性去演繹作品的個性,更可以用自己的個性進行教學組織和課堂教學的再創作。
其次,找准教學「突破口」。教師如何發展學生的個性是教學思路的「突破口」。教學的思路應該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說個性的話,說自由的話,講真實的事,讓課堂充滿學生的個性活力。讓學生自由地抒發,如實地描寫自我個性,從而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
三、集思廣益,不斷完善教學設計
通過一遍遍的試講,虛心聽取各位領導和教師的意見,終於形成了較成熟的教案設計。
1.課前交流讓師生放鬆。設計一個與課文有內在聯系的小游戲。比如,准備一組表現動物之間情感的圖片,讓學生配台詞。這個游戲學生非常感興趣,思維也很活躍。游戲很巧妙地與課文聯系,為走進嘎羧的內心情感做好鋪墊。
2.走進文本,探求嘎羧的內心世界。如何讓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本的對話,這是備課時的一個難點和重點。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像,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先讓學生讀一讀,畫一畫,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學生探討的過程中,不斷地引導學生走進嘎羧,了解嘎羧,體會一個英雄的高尚情懷。之後,讓學生依託這種學習方法自學其他的內容。
3.前後對比,領會文本表達的意義。在教學「重回戰場」一節時,引導學生重點抓住課文中對嘎羧重回戰場時的吼聲的描寫入手。
教師出示披掛象鞍前的嘎羧形象,設計問題:通過嘎羧出征前後形象的對比,你發現了什麼?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嘎羧出征之前的年邁體衰與重回戰場的英武豪邁、威風凜凜之間的差異,以表明「這哪裡是一頭即將垂死的象?這是分明是一頭戰象,分明是一頭善良忠誠英武豪邁的戰象」。這樣的描寫使得一頭活生生的戰象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雖然昔日的年輕不再,昔日的戰場不再,但嘎羧的勃勃雄心還在。出示問題:此時此刻嘎羧還會吼叫些什麼?讓學生拿起筆來,寫寫真情告白,對學生進行寫的訓練。這樣一堂課中,學生的聽說讀寫都得到了訓練。想像說話、對比閱讀、動筆寫寫,抒發了學生的感情,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
4.結合想像,讀中感悟文本的情感。在學習本文時,採用了快速閱讀全文、抓重點語段細讀、男女生組合讀、選擇令自己感動的語段自由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和描寫的細膩。
結合課堂小練筆,引導學生思考:在震耳欲聾的呼喚里,嘎羧彷彿在呼喚什麼。教師進行點撥升華,讓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體會到它當時的情感,並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重點抓住嘎羧重回戰場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配樂朗讀,烘托文章,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善良和忠誠情懷。配樂朗讀把文章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此時,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凈化,得到了提升。反思動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人呢?最後,出示沈石溪的話「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的情感」作為學習本節課的結束語,起到了首尾呼應的效果,並引發學生思考課文後面的情節中作者又是如何抓住動物具體行為體現其特點的,調動學生學習下節課的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把「導、學、議、練」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與落實「生本、師本、高效」的目標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力爭教會學生閱讀,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努力實現真正的以生為本的教學。
「在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已經自覺與不自覺地實踐著「生本教育」,並獲得了不菲的收獲。
C. 如何構建小學語文生本高效課堂 2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向40分鍾要質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上完一節課後,我們每個人都要習慣問問自己「我教給了學生什麼?」,問問學生「你們學會了什麼?」其實,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麼樣新的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課堂應該實在一些,要盡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課里,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方法,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的學習情感和興趣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加強。可以說,高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務實是課堂教學的手段。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我個人認為:
一、要構建生本高效課堂的前提是「潛心會文本」。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後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我們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才能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祖國的語言文字。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與文本對話,才能重拾文本的美麗。
用心與文本對話,用靈魂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漫遊,並在其中自我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成長。
二、要構建生本高效課堂的關鍵是「精心巧設計」。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何謂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
教學環節要簡化,而環節的簡化,最重要的體現在對學習內容的精選,對理解、積累、運用語言整合的處理上。」縱觀許多特級教師的優秀課例,他們無一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根據文本,結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實現了老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
三、要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保障是「靈活用方法」
我們說只有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由此看來,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首先要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於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鬆的心態投入學習中。然後再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其次要將小組學習落實到位。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教師所喜用。小組學習中的討論不是為了活躍氣氛,而是通過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真正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因此設計怎樣的問題成了合作學習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為討論的問題必須是高質量有探究價值的。那麼應如何設計問題呢?我們可以這樣操作:如:請同學在課堂上就某些問題進行一一討論,首先要求同桌之間相互進行講解,直至剩下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後再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在四人小組中進行第二輪討論,實在解決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師一起討論,這樣在課堂上建立起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維模式。在小組學習中獲得的知識無疑比通過老師講解獲得的印象更為深刻!從而為高效課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第三要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古人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思考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是高效學習的助跑器。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開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的重要目標。
四、課堂練習鞏固拓展。
每節課結束,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作用的練習非常必要。好的練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無意之間進行了知識的強化和鞏固,而且一些拓展題更使學生增加了課外知識的積累,使所學的課內知識更豐富、充實。另外,設計合理巧妙的練習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培養學習的興趣和科學精神,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練習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五、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爭創個性化的教風
首先,教師的知識底蘊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著我們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你會如沐春風。
其次,小學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而有的教師感情充沛,善於以情感人;有的教師思維敏捷,注重設疑問難;有的教師嗓音清脆,通過誦讀課文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有的教師表達言簡意賅,從不經意處入手引導學生步步深入。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範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也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最後,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六、以趣結尾,餘音繚繞
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有如咀嚼乾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趣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
總之,高效課堂是語文課堂發展的必然,他體現了以人為本,更明確的說是尊重了學生的自主。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能夠心甘情願的學習,能夠帶著興趣去學習。在歡樂和諧中提高效率。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
D. 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考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從大學生的語文修養反思小學語文教育
從《一家長質疑大學語文教育》及《錯字連篇·語文教育為之蒙羞》兩篇文章可以看出,現在大學生最基本的語文能力和素養令人憂慮。如果我們在小學語文教育階段沒有解決好學生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問題,企望在大學階段補課,其效果是事倍功半的。
作為母語及國文,學生最起碼要寫一手好字,會寫文章,能夠鑒賞,能夠清晰地表達。南京某高校日前對20家用人單位進行了調查,希望了解用人單位最需要畢業生具備哪些素質,並列舉了三四十種能力備選。結果大出所料,這20家單位最看重的並非畢業生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知識,而是畢業生的語言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這恰恰是語文課所能給予學生的。專家們認為,盡管是一所高校的調查,但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用人單位乃至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求。
1.3語文教學是民族文化傳承之源
語文教學的本質應該是民族文化的傳承,語文教材其實是以民族文化為背景和根基的。我們的漢字,歷經幾千年不衰。它何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優勢是明顯的:漢字組詞能力強,能跟上時代和語言的變化;漢字信息量大字形與字音相輔,使每個漢字都攜帶著大量的信息和情感;漢字富於聯想,如日月為明,大小為尖,人言為信,就很有代表性;漢字能突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走遍天涯海角也能親如一家等等。
2 對傳統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
2.1傳統的「三中心」體系
傳統教學理論的體系,其核心是「三中心」,即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課本為中心、課堂教學為中心。這種「三中心」的教學理論體系,對中國的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一些問題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的資源要開發拓展,教科書的局限性;語文教學由封閉走向開放等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地意識到,貫徹、執行新的課程理念時,要提倡辯證思維。
2.2關於語文教師的選擇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更是教學改革的承擔者。因此選擇小學語文教師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首要問題小學語文教育與其他科目不同,最重要有三點:第一,培養人最基本、最常用的聽、說、讀、寫能力;第二,是小學生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的載體;第三,是民族文化的基礎。基於此,我們的教師,不能只注重學歷、普通話等條件,更要注重教師的中華文化修養和愛國主義精神。語文教師會影響成千上萬的孩子.決不能忽視。
E.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如何創新
無為而為教育者的表面上的有形的「無為」,隱含著實質上的無形的有為。莊子強內調的是無為,有為當然能容做成事,但無為、能做成事的更多;許多事可以通過意志來做成,但更多的事可以通過沒有意志來做成。只有不成為負擔的東西才能成為永恆;只有無一絲一毫不自然的東西才能永遠永遠與你在一起。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至關重要。、教少學多教的最高境界是使對方「得道」(獲得感悟,得到內化),「授漁而魚」,充分發動和依靠學生。最佳的教學的確不是依據教師的出色的教,而是依靠學生自主的學,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全部教育資源。包括學生自身的,學生與學生的,教師與學生的,家長與孩子的聯系性資源,去獲得最大的教育效益。因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達到最高境界的不二法門。
F. 淺談如何走進語文生本高效課堂
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學生就像花木一樣,他們有著不同於其他個體的內在潛質和外在表現,他們是天性的個體和渾然天成的群體,是「帶著問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教師要想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育目的,就要根據不同個體特性以及群體的共性找到適合他們發展的教育模式,而「生本教育」恰恰是對這一要求的最好體現。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指出: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是:從「教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這是閱讀教學觀念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逐漸清晰的一個認識,必將引領我們走進新課改的福地,達成閱讀教學的理想願景。帶著對生本教育的思考,我們在研討《最後一頭戰象》時就注意了用自己的智慧去啟迪學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真正實現了生本高效的課堂,同時也帶領每一位聽者真真切切地走進語文,去感受語文教學的無窮魅力。一 認真鑽研教材,解讀文本 從閱讀教學來說,首先應該是學生自己和文本的對話,其次才是教師和文本、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的對話。離開了學生自己和文本的對話,後面的幾種對話就會落空,學生閱讀能力培養也就會落空。我們要教學生學語文,自然少不了備怎樣引導學生和文本對話,備自己怎樣和學生一道和文本對話,和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確定了教學目標,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應該是教學流程的設計。 因為《最後一頭戰象》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厚重的歷史,沉封的記憶;生動的語言,具體的細節;深深的情,深深的的義,學生要如何才能理解透徹,要如何才能實現深層次的閱讀和理解?備課時,我們一遍遍地朗讀課文,尋找教學的突破口,我們想:可以抓住一條線來進行教學,可是這條線在哪裡?是抓住動物與動物之間,還是抓住人和動物這條主線吶?在教學中可以抓住文章中最打動人的片段來理解,可是學生會被打動嗎?這篇課文要如何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呢?《最後一頭戰象》在教材中不是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這個單元要求體會作者怎樣把文章寫具體的。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怎麼教,怎麼用,很值得討論。方法的東西不是教給學生,而是讓他們感受到的。我們設計了主要內容和品細節兩條線,兩條線貫穿始終。閱讀課上需要引導學生體會閱讀方法,但怎樣讓方法的悟得和內容理解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而不是讓人覺得方法的引導很生硬很概念化呢?這是篇很悲壯的課文,文章情感情很濃烈,但老師的情感怎樣自然融進去,而不顯得裝腔作勢呢?我們都在認真的思考這些問題。 二 設計獨樹一幟的個性化教學思路是教學的設計理念 思路要新穎,不同凡響,就要別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設計教學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識,盡可能打破原先的課堂教學模式,賦予新意。不拘泥於教參,不受別人教案的束縛,用自己的個性去演繹作品的個性,更可以用自己的個性進行教學組織和課堂教學的再創作。其次,找准教學"突破口"。教師如何發展學生的個性是教學思路的"突破口"。教學的思路應該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說個性的話,說自由的話,講真實的事,讓課堂充滿學生的個性活力。讓學生自由地抒發,如實地描寫自我個性,從而創造良好課堂教學環境。根據苗蕊老師的特點設計教案。這是我們的教案的設計理念。苗蕊老師語文基本功扎實,情感豐富,刻苦努力,板書工整認真。但工作時間短,課堂駕馭能力稍顯不足,這些都是我們在設計教案所要思考的問題。三 集思廣益,反復修改,不斷完善教學設計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從整體上理清文章的脈絡,概括出四個場景,並以此為線索,抓重點場景講析;其次,抓住文章表現的幾種情感,以朗讀為主,在讀中體會戰象的品質,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在《最後一頭戰象》教案雛形中,我們長文短教,抓住重點句段、重點字詞,採用「讀、思、悟、談、寫」的方法。通過一遍遍的試講,虛心聽取各位領導和老師的意見,終於形成了一篇較成熟的教案設計: 課前交流的目的就是讓師生放鬆。設計一個與課文有內在聯系的小游戲。我們准備了一組表現動物之間情感的圖片,讓學生配台詞,這個游戲學生非常感興趣,思維也很活躍,游戲很巧妙地與課文聯系,為走進嘎羧的內心作下情感做好鋪墊。 1. 開課從一條爆炸新聞入手。引出作者沈石溪。並對沈石溪的動物小說有個簡單了解。動物小說的特點是情節曲折生動。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和最後沈石溪的話首尾呼應。然後從課題入手,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齊讀課題你有什麼疑問。質疑問難的環節,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然後提問戰象給你了怎樣的印象?並出示嘎羧的圖片,初步感知戰象的英武豪邁。 2.師生互動,交流體會:老師先來談自己的體會,初步了解動物小說特點曲折生動。老師在讀這篇課文時感覺課文篇幅較長,情節曲折生動,深深打動了我,現在請同學們集中精力,請你們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那些情節給你留下深刻印象,深深打動了你吶?一會用你自己的話說說。快速瀏覽課文,梳理小標題是為了體現教學的民主性,也教給學生快速瀏覽的方法。提出速讀的要求方法,捕捉到主要內容,並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我們隨機板書:「重披象鞍」「告別村民」「重臨戰場」「埋葬自己」。從而以時間為序理清了課文脈絡,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把握。並教給學生,讀篇幅較長的課文就要用梳理小標題的方式抓住主要事件學習。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長課文短教。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從整體入手,初步理解動物的情懷。3.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本對話 如何讓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本的對話。這是我們備課時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我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的體會,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像,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品細節也是長文短教的好方法。既然要品,就要品透了。於是在教學「披掛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們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開始的設計是學生只要談到其中的一個詞,就引到象鞍。但後來感覺學生理解的不太深刻。後來把教學設計改為學生把這些細節描寫的詞語全部找到後,並談出了自己的感受後,再接著問:「一個什麼樣的象鞍讓嘎羧有如此異常的舉動」學生在文中找到,讀一讀,再出示象鞍的圖片和文字介紹。讓每個人對嘎羧又有了新的認識——「嘎羧要找回的是那段過去的歷史。」什麼樣的歷史,學生的思緒「唰」想到了1943年打洛江畔那場慘烈的戰爭,再讀,慘烈溢於言表,敬重溢於言表,學生也很容易理解了嘎羧為什麼會在一見到象鞍久久地摩挲的原因,然後想像讓嘎羧內心情感更加豐富。由「嘎羧為什麼會在見到象鞍久久地摩挲」展開想像,它會看到些什麼?它會想到些什麼?學生談體會,這樣讓嘎羧的內心情感更加豐富了。 再讀這個片段,便很容易就抓住「一下子」、「呼呼」、「摩挲」和「淚光閃閃」幾個詞語有感情朗讀,對嘎羧,在那一刻也有了深刻的理解;然後通過換詞訓練,用溶解的方法,把「久久地,呼呼」去掉,進行對比學習,請同學們體會具體描寫的作用,體會到位會,總結出沈石溪動物小說的特點是抓住具體行為進行生動細致的描寫。領會表達後教師指名讀,教師范讀,全班齊讀。這里體現了重視朗讀的設計理念,課堂達到一個小高潮。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很自然的融進嘎羧的內心世界,同時,也把抓事件——品細節——悟感情這一學習方法教給學生,為後面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這也體現了讓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設計理念。這也是讓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學習沈石溪好的寫作方法,將來可以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4.對話教學,體會情感 我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像,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我們先讓學生讀一讀,畫一畫,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學生探討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引導學生走進嘎羧,了解嘎羧,體會一個英雄的高尚情懷。讓學生依託這種學習方法自學其他的內容。在「告別村民」這部分的學習時,加上了原文對嘎羧年老體衰的描寫,教師配樂渲染,隨機提問它走了一圈,一圈,又一圈是為什麼?請同學們感知嘎羧的內心世界,想像它會想說什麼,從而體現出嘎羧的重情重義。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更深入地走進嘎羧內心中去。教師趁機指導學生齊讀。讀後總結沈石溪抓住具體行為,這樣達到了言猶盡而意未盡的效果。5.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崔巒老師有一句順口溜說的是:「讀思議練重實踐,人文熏陶含其中」,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的空白點需要學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戰場時「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親了又親」,「震耳欲聾」的呼喚等等,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點。於是課堂上我們引導學生們開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彷彿看見了什麼?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彷彿在說什麼?在震耳欲聾的呼喚里,它彷彿在呼喚什麼。這些口語表達的設計,即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它當時的情感,同時落實了「讀思議練重實踐」這一句話。6.前後對比領會表達在教學重回戰場時引導學生重點抓住一處,從嘎羧重回戰場的吼聲入手。「這吼聲,讓它身體——;這吼聲,讓它四條腿——; 這吼聲,讓它一雙眼睛——; 這吼聲激越悲壯——。」 吼聲中我們看到了重回戰場的嘎羧,出示披掛象鞍前的嘎羧形象,前後對比,你發現了什麼?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領會表達。體會到嘎羧之前的年邁體衰,重回戰場的英武豪邁,威風凜凜。這哪裡是一頭垂死的老象?這分明是一頭戰象——這哪裡是一頭象?這分明是一頭善良忠誠英武豪邁的戰象!這樣一頭活生生的戰象形象栩栩如生的呈現在我們面前。雖然昔日的年輕不再,昔日的戰場不再,但嘎羧的勃勃雄心還在。此時此刻嘎羧還會吼叫些什麼?拿起筆來,寫寫真情告白。這是對學生進行寫的訓練。這樣一堂課中學生的聽,說,讀,寫都得到了訓練。想像說話,對比閱讀,動筆寫寫,抒發了學生的感情,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5.組合讀和想像相結合,讀中悟情,收獲感動 在學習本文中,我們採用了讓學生快速閱讀全文,抓重點語段細讀,男女生組合讀,選擇令自己感動的自由讀等多種形式,學生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描寫的細膩。結合課堂小練筆引導學生們思考在震耳欲聾的呼喚里,它彷彿在呼喚什麼。教師進行點撥升華,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它當時的情感,並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重點抓住一處嘎羧重回戰場那動人的一幕進行組合的朗讀,配上音樂,烘托文章。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善良,忠誠情懷,組合朗讀這樣把文章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此時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凈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反思動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人呢?最後出示沈石溪的話「「動物小說寫的是動物,折射的卻是人類的情感」作為學習本節課的結束語起到了首尾呼應的效果,並引發學生思考課文的後面的情節中作者又是如何抓住具體行為體現動物的特點,它又會帶給我們哪些思考呢?引發學生學習下節課的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重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我們把「導、學、議、練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與落實「生本、師本、高效」緊密結合起來,力爭教會學生閱讀,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努力實現真正的「以生為本「的教學。 美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過:「在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已經自覺與不自覺地實踐著「生本教育」,並獲得了不菲的收獲,「生本教育」已經沁入我們的心脾,身「輕」如燕的教育者必將乘著新課改的東風,踏著「生本教育」的陽光大道揚帆遠航!
G.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是什麼
語文課程四大基本理念中強調「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我們在理解這一理念的時候,應確立「大語文」的觀念,從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高度出發,著眼語文課程實施的全局,使語文教學走出以往單一、閉鎖、低效的困境。我們廣大語文教師也的確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力求教學形式多樣化、活動化,將一些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引進課堂,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把更多的體驗學習的機會還給學生。但這是不是說語文課可以淡化或者乾脆就舍棄了文本、舍棄了品詞讀句和情感體驗呢?回答是否定的。課標在「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的闡述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所以,回歸文本的聽說讀寫訓練不能丟。不僅如此,課標在著重強調語文的實踐性的同時,寫有這樣一句話,值得我們細細品味,那就是「不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不「刻意追求」是針對以往「過於追求」而言的,而語感的訓練和培養離不開對文本含義的准確把握。我們都知道文章是例子,而小語小語,面對的是「小」學生的最基礎的「語文」學習,不抓好教材文本這個例子,又怎能讓學生達到舉一反三,又怎能給學生日後的學習打下扎實有力的基礎呢?我看過不少教師上《詹天佑》一課,報刊也登載過不少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教案分析評價之類,其中不乏精到之處,但是,當我發現在教師的支持下,學生們在課前或課上不惜花費九牛二虎之力,把「兩端開鑿法」和「中間鑿井法」以及「人」字型線路包括背景畫面那蒼翠欲滴的青山都畫得栩栩如生、逼真至極的時候,尤其有的評論文章對這種調動學生動手實踐的舉措大加褒賞的時候,我想,這可能是教者和評論者意識上的小小誤區。試想,《詹天佑》是小學六年級教材,六年級學生行將小學畢業,難道不可以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而體會出簡單的空間形象么?假使有個別學生空間想像能力太差,那麼,課堂上老師又做了哪些努力以使學生的缺憾得到彌補?或者,就剩下我們的孩子讀不懂文中那些很清楚、到位的語言描述了。這就更提醒我們應該就文本而進行相應的訓練,使我們的孩子能真正讀懂祖國的語言,通過對文本的理解,形成「再造現象」。當然,我們不反對就文本中一些較生疏難懂的知識輔以動手做一做甚至更多的方式幫助理解,但是,若將這種動手做當成語文課的「正餐」,那就錯了。還有一些課堂,用現代聲像技術取代對文本的研讀,甚至整節課都不看一眼課文,這也是不可取的。語文課一旦離開文本,上成了美術課、設計課、發明課和思品課(更多的是表演課)等等,便失去了語文的特點,便成了「四不像」,語文教育的目的就難以實現或說目的是殘缺不全的。所以我們說語文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學科教育規律,我們要在開拓創新的同時注意避免走向新的極端,要回歸文本,讓學生在文質兼美的教材文本中發現、理解、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和技能,同時受到情感的陶冶。
H. 淺談如何走進語文生本高效課堂 一,轉變觀念和改進教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直接影響一堂課的效率。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單一的教學方式。首先,要轉變自身觀念,進而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改變課堂上學生被動接受多、主動思考少的現象。
在教學方式手段上,運用多媒體教學就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策略。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會把同學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同時,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通過聲、光、色、形,將教學過程直觀地、形象地、生動地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在設計導入環節時,更容易把學生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再適時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認真學習課標,努力鑽研課本,備好每一節課,做好課堂反思。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新的理念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要求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掌握知識的方法,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語文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課本是教師教課的依據,是最權威的參考資料。所以,老師要慎用參考書,認真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對教材做到爛熟於心。
備課是教師積累知識,不斷提高的過程,提高備課實效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基礎,也是打造高效課堂之關鍵。
課堂反思是一節課上完之後,對自己本節課的一個反思,包括值得繼續發揚的地方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做好課堂反思。只有這樣,才能在以後的課堂上提高效率。
三、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具體明確。
充分的課前准備是高效課堂的首要前提。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其次,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再次,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最後,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不能相同。
當然,在備課時,不僅要關注教材,更要關注學生的實際。怎樣使自己預設的目標最接近學生的思維發展區;搭建什麼樣的平台才會讓學生最容易走近目標;如果學生在這里出現問題,用什麼樣的方式調整教學變數才會讓學生走出困境。
四、認真研究並設計好課堂提問。
第一,課堂問題設計必須有效。首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學生認真思考。其次,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能引導他們快樂地學習,能使他們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提問的方式必須有效。好的提問方式應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的思維過程上,提出一些能夠與學生基礎相適應並能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給學生創造思考的條件,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課堂提問不在數量,而在提問的思維含量。
第三,問題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
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
課堂節奏把握的好壞是一堂課是否高效的關鍵。課堂上,有的教師給學生提出了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鬆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干什麼和要他們怎麼干,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六、積極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制度。
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於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為我們廣大教師所喜用。
「合作學習」把問題放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體地位會更加突出。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學習,使學生互相檢查、幫助、促進。同時還要投入小組活動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七、加強師生之間的合作教學,創建學習型課堂。
在師生合作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兩者地位是平等的,應該平等交流,合作學習,創建學習型課堂。
教師必須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掌握應學知識、積極思維、提高能力。學生則完全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參與學習,對所學知識主動探索、認真思考、深刻鑽研、相互討論、敢於質疑、主動提問,變過去的被動聽講為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靈活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八、優化練習布置,鞏固學生知識。
每節課結束,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作用的練習非常必要。好的練習題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無意之間進行知識的強化和鞏固,而且可以使學生增加課外知識的積累,使所學的課內知識更豐富、更充實。另外,設計合理巧妙的練習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科學精神,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練習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九、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小學課文絕大部分是情文並茂的美文,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舒心。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因此,教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鬆的心態投入學習中。然後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課堂環境的因素等等。要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認真備課,創新方法,加強師生合作教學,使課堂教學成為開放的、雙向的、多面的、立體的信息傳遞和交換的過程;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真正發揮好教學主導作用,構建高效課堂。
I. 在小學語文課堂如何落實生本教育理念
踐行生本理念,打造語文高效課堂我校語文學科全體教師積極學習生本教育理念,結合我校三學一練主流教學模式,積極實踐,不斷創新,努力實現生本高效課堂。「三學一練」即:自學—同學—導學—精煉。自學:自主初學感知環節。是預習或初學過程,學生用所學習知識和方法來完成新的學習內容。目的是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體驗學習過程,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人。在學習中培養自主自發自覺、好學好問好思考的良好學習品質。同學:互動交流討論環節。是交流借鑒合作提升的過程。目的是加深對知識重點、難點的解決,加深感悟和體驗,培養學生合作、協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導學:展示反饋提升環節。是展示反饋、點撥提升的過程。目的是對前兩個環節中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反饋,對感悟進行點撥、提煉、提升。精練:鞏固訓練知識內化環節。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實現知識內化的過程。我校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遵從「一心一意奔識字」的原則,把識字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運用多種形式的游戲引導學生快樂識字,並在過程中滲透識字方法的教學。如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是如何記住生字的,自己認為難記的字讓小組內的其他成員幫助,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全班一起想法。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提煉出加一加、減一減、偏旁識字、生活中識字、順口溜識字等多種方法,不斷強化練習,逐步實現學生自主識字,為中高年級的學習打下知識和習慣的雙重基礎。我校中高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主要抓住兩個點:課文學習和課外閱讀。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學習的目的是在研讀文本的過程中讓學生學習和掌握規范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來表情達意的方法;通過理解感悟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情感受到情感熏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正是語文教學當中要實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表現。當然,語文教學還要樹立大語文觀和大閱讀觀。因此在學習課文這個範例時我們還將大閱讀引入課堂。在前置性學習時布置學生查找閱讀與課文之中任何一個知識點有關聯的課外閱讀資料。在課堂學習時對課外閱讀資料的交流,既深化了對課外這一範例的理解感悟,又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和知識儲備。課文學習結束後,通過教師向學生推薦閱讀經典書目或篇目,將學生的閱讀活動再向前推進一步。我校中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大體流程分為兩課時進行。每課時前布置相應的前置性作業。第一課時的前置性作業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自學認過生字、熟練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全班交流匯報,解決生字詞的認讀。然後讓學生在課上自學課文,要求讀思結合,標畫重點語句,記錄讀書感受。第二課時的前置性作業主要有兩個,一是讓學生通過再次深入閱讀看看自己從課文中讀懂了什麼,從哪裡讀出來的,是怎樣讀懂的。二是讓學生查找閱讀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料。課堂教學時以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匯報交流的形式,通過研討課文的字、詞、句、段等信息,體會作者是如何表達中心的。在小組交流、展示和學生自評、互評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參與到其中,抓住課文的關鍵點進行點撥、提升,講學生浮於表面的討論引向深入,透過文本抓本質,體會蘊含的情感,學習表達的方法,進行感情朗讀。做為幫助者,當學生在互學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要及時進行啟發和解惑。另外,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交流活動,運用適時的鼓勵性、肯定性評價語重發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呈現出積極主動的氛圍。課堂最後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練習,或說或寫,讓學生的思想進一步升華,語文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學貴有疑,不會提問就沒有思考,沒有思考就不會學習。因此在進行前置性學習的時候,我們還要求學生在記錄自己學習所得之餘要提出自己學不明白、解決不了的問題。課堂學習時,把這些問題先在小組同學的過程中討論解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再放到全班交流時解決。當然,孩子的質疑能力需要教師的引導,讓他們有開始漫無邊際的、膚淺的提問到最後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生本教育,給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和活力。我們將在今後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完善學校主流教學模式,打造出具有我校特點的高效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