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像『實話實說』的主持人了」,「 學生學得主動了,變得大膽了」,「 學生的學習方式開始轉變了」,「 學生『動』起來了,語文課堂活起來了」 ……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好評如潮,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課改實施以來,語文課堂教學的確存在一些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成了舞台而不是平台
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正在改變過去那種封閉、死板的狀況,日益走向開放,日益充滿活力。但也應當看到,許多語文課堂不再是書聲朗朗,課後學生對生字詞依然陌生,課文主題一知半解。課堂上,說學逗唱、琴棋書畫群英薈萃,就像是文藝匯演的舞台,並不再是師生學習交流的平台。
1、雙基倍受冷落。在新課程教學中,因為課標提出了對人文精神的培養,教材在課前的「預習提示」和課後的「研討與練習」均將知識性內容作了弱化處理,有些教師便在教學中便不大重視文本的解讀和基本知識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對課文內容匆匆帶過,字詞難點都沒理解清楚,就跨過課文做了許多遷移和發揮,做些思想教育與精神培養的工作,好像教學中涉及「雙基」就不是在搞新課程,僅把目光聚焦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光環上,將「知識與能力」束之高閣。
2、課堂無限開放。一些教師沒有真正領會《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理念,片面追求跨學科的學習,片面追求愉快教學,片面追求活躍的教學氣氛,從而導致初中語文教學中出現了非語文活動過多的現象。例如,有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熱衷於游戲、表演,有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熱衷於實驗、操作,有的教師熱衷於讓學生疊紙、繪畫、唱歌,等等。這些活動使小學語文教學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但由於有很多活動游離於理解和運用語文之外,加之耗時多,實際上使小學語文教學陷入了一種新的少、慢、差、費的境地,語文學科基本特點喪失,語文課程根本目標迷失,語文課成了大雜燴。
(二)教師成了主席而不是首席
根據新課程理念理解,教師應該是教學中的首席,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由於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踐行的機械,導致了一些課堂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看似平等,實質上卻流淌著不和諧的音符。教師儼然以主席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1、啟發無處不在。由於課堂中問題設計太多太碎,一個套一個,學生馬不停蹄跟隨;表面看,教師尊重學生,學生圍繞著教師的問題在不停地思考,但這種缺乏系統性和彈性的發問,極易將學生引向單向思維的死胡同,長期以往,學生學會的是迎合教師的意圖,而缺失自我富有個性的解讀。
2、學生不由自主。如今的課堂流行一些這樣的語言:「你喜歡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你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你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由於不得精髓,不分場合機械追「新」,加之引導功力不夠,不和諧的現象接踵而至:不少學生讀最簡單的一段,唱讀、亂讀,胡亂交流……此時,教師要不要收回成命,實施干預?退一步,學生奉命而動,但因能力所困,選擇沒有深度,游離於文本重點之外,又該怎麼辦?課堂上看到的更多的是——真主意,假商量!表面「自主」之後依然是「專制」,是「注入式」!
(三)學生成了上帝而不是主體
教師是「主席」是課堂的一個極端,而「學生是上帝」使得課堂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一堂課,教師按照自己的設計,讓學生做上帝,就若干問題去讀讀念念,說說講講,紛紛攘攘,暢所欲言;而教師則只作為點名者、贊賞者,於是,在「把學生失去的課堂交還給學生」的絕妙好辭中,把課堂於「一言堂」一下子變為「大放羊」。主要表現在:
1、個性至上。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比不上教師廣大,生活體驗比不上教師豐富,人生感悟比不上教師深刻……文本解讀的多元化,對學生來說是「言者無罪」。但不少教師曲解了「個性化」和「獨特感受」,對學生非理性的解讀,不置可否,不及時糾偏,更有甚者視之為創新!對脫離文本主旨,對游離文本語境天馬行空式的「獨特體驗」置之不理。
2、賞識「泛濫」。隨著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滲透,為了保護學生自尊心,喚發他們的心理自信,賞識評價在課堂上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認同。然而在「賞識」評價的幌子下,奉命式表揚不絕於耳,絕對化高帽隨便派發,賞識評價一統天下。教師否定了學生間的差異,漠視了學生表現的智慧成分,忽視了學生回答的個性化內涵,不同的答案貼上了相同的評價標簽。教師好像既怕得罪了這個神仙又怕得罪了那個菩薩,本應是引導者、組織者、首席的教師完全成了一位陪客。
(四)合作成了說法而不是做法
部分教師片面把「小組合作學習」視為 「金字招牌」,彷彿課堂上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就不是新課堂了!不管什麼教學內容,不問哪個年級,都要安排小組合作討論。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和過程缺乏應有的整體把握。有的學生還沒有進入合作狀態,就被要求交流成果。其結果只能是學習合而不作,各自為戰,用個人意見替代小組觀念。有的沒有明確的分工,各自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隨性亂說一氣。有的小權威一言九鼎,學困生只能依賴盲從。還有的爭執吵鬧不休,溝通合作無從談起……
(五)課件成了主角而不是配角
課件可以生動、形象的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但它畢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近年來,它卻因為部分教師的不當適用由配角的身份搖身變成了課堂中的主角,主要表現為:信息超量,學生只能在五彩繽紛的信息包圍之中「如痴如醉」;整個課件都是已有的問題和「標准答案」,學生只能在課件的框架內戴著鐐銬跳舞;大量的動畫和音響,學生「樂不思課」,沖淡了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
(六)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的全面發展固然要以知識的掌握為基礎,但知識的掌握並不能代替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關注。一些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方面雖然取得了偶然的成功,而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上取得的成效是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現在的課堂教學忽視了語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兩重性,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學中重工具而輕人文。如:著重講字的筆畫、結構和詞義,段意等,而忽視其運用。考試中出現了字的筆順,而且要學生不能寫錯順序,而且常考的字中有些筆順本身也有爭議。這主要表現在對分數的追求上,只要學生能取得高分,不管這種教法是否符合教學規律,是否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都是好教法,都是值得推廣的。比如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這一方法得到了多少人的推崇,有多少學生正在重點背誦「標准答案」,原因就是考試考條文,學生背是背會了,但卻不能真正掌握它,一考完,就差不多都「還給老師了」。
(七)教學方法落後僵化
一是教案為主宰教學:課堂教學是按計劃進行的,每節課無一例外地必須按照教案完成規定的教學進度(課時任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決不能越教案一步,不管學生是否知道了、掌握了、提高了,趕著學生往指定的步驟走,把教案完成了,教學目的也就算達到,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一點在青年教師中表現得比較突出奇制勝。這實際上是一種封閉性的教學,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缺乏生氣和樂趣。
二是以統一為標準的一致性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習慣於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強調以中間狀態的學生作為授課的標准,這就導致超過一般水平的學生感到太簡單,缺乏挑戰性而出現心理抑制,分散注意力;而發展狀況低於一般水平的學生,因跟不上節奏而十分吃力,產生失敗和無助感。這種狀況的存在,難以實現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的目標。而在現在有不少課堂教學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較快,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他們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較新鮮的見解和主張,教師卻誤以為自己引導得法,就跟著這些「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則喪失了「發揮」的機會。這種現象在公開課中比較常見,違背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從而限制了大多數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平等交往成為師生關系的主線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教學任務主要在課堂完成。在這個師生交往的平台上,學生不僅僅需要教師的微笑和賞識,需要教師有的放矢的評價,更需要教師營造一個相對平等的競爭氛圍,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精神層面深層次的平等。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處理好以下關系:
1、處理好學生自主與教師主導的關系。我們反對過去教師在教學中帶強迫性地要求學生接受結論的做法,也反對現在過分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而弱化教師主導性的現象。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如果說教師在教學中按照設計的問題和步驟讓學生去完成,是履行了組織者角色的職責的話,那麼,教師在教學中憑借自己深厚的語文素養,對文本的獨特體驗、感悟、把握和可能高於學生的深刻見解而對學生正確導向,開啟思維,適時示範,精要點評,高效對話,就是履行了引導者角色的職責。試想,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課堂就任由學生決定一切,一盤散沙、放任自流也不用教師組織和引導的話,那還要教師干什麼?學校也許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2、處理好張揚個性與價值引導的關系。追求「個性化」閱讀,讓學生有「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是對的。問題是語文教師要有靈心慧眼在獨特體驗和價值取向之間找到支點!必須清楚,新課標中要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是建立在「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基礎上的。否則,我們的教育將在失重與倒錯中製造隱患。語文教育的根砥就在於提契生命的韻味,陶熔人文情懷,蘊涵精神意韻……文與心一體,書與人俱化。
3、處理好賞識評價與是非分辨的關系。賞識評價的方向是對的,但教育不能沒有批評和懲罰。在課堂中我們要根據思維的層次,分層賞識,同時也要正視問題,藝術地實事求是地指出不足。給學生明確的「是非准則」,讓他們的思維都集中到課堂教學中來。因而,在課堂上科學的做法是,弄清學生的思維軌跡,當學生的觀點正確獨到時,就理直氣壯地給予表揚、肯定,放大「亮點」;當學生的見解不夠完整時,就應該不厭其煩地進行點擊,培植「生成點」;當學生的認識出現偏頗時,就該直言不諱地加以引導,糾正「錯誤點」,從而讓學生在平等課堂上有個性地發展。
(二)讓自主合作成為學習方式的主流
目前我們所遇到的問題並不是教師沒有給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與時間,而是教師在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時缺乏相應的方法指導,使得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因此,教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成為當務之急。教師要倡導的是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而且可以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變得知識更加豐富,能力更加全面。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習活動。一是要組織好自學,核心是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是要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三是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總之,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建構,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讓文本解讀成為語文教學的主題
新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體驗品味。要做到這些,必須解決好以下問題:
1、解決好人文精神與落實雙基的問題。新課程語文教學注重人文性,但也不能忽視其工具性的一面,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而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教學目的上看,如果一個學生連字音都要讀錯,又經常出現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再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我們不能以犧牲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為代價,來換取語文課堂的熱熱鬧鬧。要使學生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形成語文基本能力的過程中,學會學習,並獲得這門學科的正確的價值觀。
2、解決好拓展創新與解讀課文的問題。課程標准要求強化學生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果學生對文本沒有充分研讀,那麼拓展和創新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要倡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不同文化的對話。尤其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品味、揣摩語言,從而有所感悟,這是拓展和創新的基礎。要讓學生在充分研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和積累語言,逐步學會欣賞,防止把理解與欣賞變成支離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學知識傳授,也要防止脫離文本的架空分析與拓展,提倡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發表獨立見解,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
3、解決好媒體運用與以課為本的問題。課件是課堂「要」件。但這個「要」並不是指的主要、必要,而是重要。我們不能否認課件在課堂的某些環節與知識點上的重要作用,但並不是所有的課堂都需要它,課堂的所有環節都離不開它。我們始終要明白課件是為教學服務的這一點,如果它起不到服務的作用,就是畫蛇添足,就是喧賓奪主,我們的運用就是失敗的。因此,課件製作者製作前要樹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以課為本;製作時,要著眼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超越傳統媒體的局限,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而不是將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圖片、活潑生動的動畫上。這樣製作後才沒有或少有遺憾,課件才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繁華過盡見真淳。
⑵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新課程復標准明確指出:語文課程制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於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強調關注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因此,在教學中就出現了我只注重讓學生自主發揮,而沒有給予評價,也不及時批評指正,其目的可能是為了尊重學生這一主體,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而,自主學習,不是一種「自由式放羊」,這樣的尊重是否讓學生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也呈不平衡狀態,教學中要充分考慮這一情況,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同時要及時的指導、糾正,這樣才能讓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⑶ 小學一分鍾語文評課建議缺點
語文
(語言和文學的簡稱)
編輯
是語言和文學及文化的簡稱。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較隨專意,直接易懂,而書面語言講究准確和語法;文學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此解釋概念較狹窄,因為語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藝文(屬文學、曲藝等),還有很多實用文(應用文)。通俗的說,語言就是說話藝術。
一般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它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文化知識的統稱。也可以說,語文是口頭和書面的語言和言語的合稱,是語言規律和運用語言規律所形成的言語作品的言語活動過程的總和。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的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
⑷ 如何評價小學語文課
一節語文課的性質、目的、任務不同,評估的標準是不同的.如一節聽話說話課的版評估標准權,與一節作文的評估標准就不一樣.同是聽話說話課,由於要完成的教學內容、任務不同,評估的標准也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教學目標是否明確
二、對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確
三、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
四、教學過程是否體現了正確的教學思想
五、教師的基本功、教學藝術如何
⑸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哪些方面去評課
評課是同伴互助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還是專家引領的重要陣地.評課既要反對只講好話,相互奉承,也要反對只說缺點,相互詆毀.評課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既要看到成績,也要指出不足,更重要的要提出建設性的建議,與授課人共同進步.
評課前要充分准備,理清思路,抓住要點.切忌面面俱到、輕重不分、條理不清.重點要從一下幾個方面分析得失,提出改進意見.
(一)教學目標設定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
1、教學目標設定,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是指教學目標的設定,不能只設定單一的知識能力目標,還應在感情態度、學習策略等方面設計明確的目標;具體是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是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課標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難易適度.
2、教學目標達成,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一節課下來,教學目標達成度如何,是評價這節課效果的重要指標.
(二)教學資源整合
教學資源的整合,即我們通常說的教材處理.但教學資源整合較之教材處理具有更豐富的內容.對教材、教學輔助材料和其他教學資源的整合能力,是檢驗教師教學能力的一把尺子.評課時要從教師對現有教學資源的取捨、整合等方面進行分析,特別是教學內容的前後銜接、教學重難點的准確把握、教學資源的合理取捨、學生現有經驗的有效利用、課內外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是評價一節課成敗得失的重要依據.
(三)教學程序展開
教學過程的評價要點,既要看教學過程的預設,還要關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調整、應變、生成與發展.
1、教學思路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
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評教學思路,一要看教學思路設計是否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二看是否符合教學內容實際,是否符合學生實際;三看是否有一定的獨創性,能否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四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五看預設的教學思路是否根據教學實際及時有效地進行調整和發揮.
2、教學結構
課堂結構主要指教學環節或步驟.教學指導思想的科學性,教學環節的完整性和時間安排的合理性是評價教學結構的主要內容.
教學指導思想,是否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問題為核心」.
教學環節是否完整?以講授新課為例,通常應有復習鞏固、新課導入、教師啟發、師生互動、學生思考、教學小節、課堂訓練(練習)等環節.
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應十分注重給學生的參與、思考、討論、練習安排較多的時間.如江蘇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模式,整節課教師的講授控制在10-15分鍾,學生的自學、自悟、討論時間安排15-20分鍾,學生的課堂練習時間安排5-10分鍾.也有學校規定,課堂練習必須完成課本上的所有習題,並完成配套教輔上的部分練習.
同時,還要觀察和評價課堂教學節奏的把握,如是否突出重難點,是否前松後緊或前緊後松,是否有效的前後轉換與連接,是否根據課堂突發情況合理調整教學時間與環節等.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運用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條件和手段校際差異大.因此,評價教學方法與手段應主要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方法的適切性.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沒有最好的教學方法,只有最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運用要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優選活用.
2、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即使同一節課,也要根結不同的教學環節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3、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還要看改革與創新,尤其是評析一些素質好的骨幹教師的課.任何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探索階段總會有許多瑕疵和不足,對於教學方法的創新嘗試,評課人要給予積極的鼓勵,而不要囿於慣性思維橫加指責.
4、教學手段與工具的運用.既要積極鼓勵教師運用現代教學技術與手段,同時也要肯定不具備條件的教師使用傳統的有效的教學工具和技術.要客服片面強調使用現代教學技術的傾向,不能「為使用而使用」,更不能為裝潢門面而濫用.教學條件和工具的運用,關鍵要看是否適時、適當、有效.
(五)教師基本功
「台上10分鍾,台下10年功」.課堂教學的好壞,歸根結底取決於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教師評課,要透過教學過程,看到授課人內在的教學基本功.
1、板書:一是看板書設計的合理性,是否言簡意賅,條理清晰,畫龍點睛;二是看板書字跡,是否工整美觀,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師,更要強調書寫的規范、美觀;三是看簡筆畫,是否具備必要的簡筆畫技能.
2、教態: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是合格教態的基本要求.對教態的較高要求,教師還應該儀態優雅,富有表演力和感召力.
3、語言:准確清晰、精當簡練、語調適宜、快慢適度,是教學語言的基本要求.較高要求:語言優美、富有詩意或哲理、激情奔放、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幽默感.
4、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微機等熟練程度.
(六)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看課堂教學效率,即單位時間取得績效,達成同樣的教學目標,使用的時間越少越好、學生學得越輕松越好、學習過程越快樂越好、學習負擔越輕越好.
二是看目標達成度,主要看是否實現既定教學目標.這里要強調多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不僅看學了多少知識,提高了哪些能力,還要看學生在思想教育、情感體驗、實際操作等方面收獲.
三是看學生受益面,要關注全體學生的收益狀態,從不單要看優秀學生的發展,還要看中等生和學困生的進步,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獲、各上層樓.
對教學目標達成度的評價,可結合聽課時當堂測試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以確保評課有理有據、客觀公正.
⑹ 怎樣上好小學語文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反思和建議
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永恆的研究課題。身為一名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已近20年的內教容師,筆者一直孜孜不倦地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進行不斷的反思和改進。回望新課改之初,語文教學研究者們紛紛對之前傳統的語文教學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批判。在這股潮流與風氣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育界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各教學流派競相輩出,語文教學界呈現異彩紛呈的景象。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在五彩斑斕的教學流派、教學風格面前,一些語文教師開始眼花繚亂,他們來不及分析這些新穎的教學方法是否對自身教學具有適用性,也不去分析他們的本質和實際效果到底如何,就爭相模仿,只學皮毛而忽略本質,課堂教學刻意追求詩意化、個性化,最終矯枉過正,導致語文課已經不像語文課,反而更像是綉花枕頭,失去了最初的語文味。那麼,什麼樣的小學語文課才算是好的語文課,因為本文研究的主體是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基本的自我思考和自我表達的能力。所以,對他們而言,好的語文課應該能充分挖掘、訓練和提高他們自我思考、自我表達的能力,使他們切身體會到語文的價值和魅力。
⑺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聽課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就說明了一個道理,借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而新課程強調教師要互相聽課,目的是讓教師通過聽課,互相交流,取長補短,促進教師自我反思,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聽課對教師業務素質、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聽課不是目的,聽課是獲取和借鑒先進教育思想、經驗、課堂模式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聽課達到甄別認定課堂教學優劣的目的,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研究的水平和質量。聽課也是廣泛學習借鑒的最好時機,可以揚長避短,積眾家之長於一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那麼如何才能聽好課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課堂教學是一種以育人為目的的人際交往,其間包蘊著科學,體現著藝術。俗話說:「生活處處皆學問」。課堂看似平常,卻不平常,裡面蘊含著眾多的教育規律和教育思想。教與學、講與練、主導與主體、知識與能力、全面要求與因材施教等這都是在課堂教學中展示。從執教者對課堂的駕馭,到學生對提問的回答,種種現象一一呈現在聽者面前。成功有其前提;失敗必有原因。聽者在課堂上解剖教學,覽「成功」、「失敗」於眼中,析其「所以然」於心底,在對「得」與「失」不失時機地思量中,探尋教與學的真知。教師只有深入課堂才能獲得,才能借鑒,才能提高,才能不間斷地為自身「充電」。 作為教師,要重視聽課,要學會聽課。聽課和做其它工作一樣,需要注重實效,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認真聽,仔細想,勤記錄,多思考。要帶著思考離開教室,把對課堂的感悟記錄好。要逐漸了解新的教育思想、方法和經驗,學會挖掘教師課堂中的優缺點,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形成需要交流的合理化建議,提高聽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不打無准備之仗 聽課要聽出特點,抓住實質,評出水平,聽課者就需要做好精心地准備,聽課要講究一個程序:聽前准備——課中觀察——聽後反思。(一)聽前准備 聽課前,聽者應關心一下執教者新授的內容,一旦知道了就努力去鑽研教材、確定目標、籌劃學法、設計教法,哪怕是臨陣磨槍。聽課有了准備,就有了投入,有了自己的教學「期盼」;帶著自己的藍圖進入課堂,也就在「我教」和「他教」之間營造了對比的態勢,利於在觀摩中找異同,在比較中進行鑒別,思量教學的得和失。 教師常常要參加各種各樣的研討活動。研討期間,免不了要聽一些與研討專題密切相關的公開課。大多數教師由於埋頭於基層教學工作,涉及「學術」,常會受到「高原反應」的局限。參加研討活動之前,我們有必要千方百計地去了解與研討專題相關的學術理論,或向人請教,或查找、重溫自己積累的資料。事先學習相關的理論,可以調整視向,拓寬視野,縮短與「學術」的差距,便於我們在聽專題性的研討課、觀摩課時,透過「熱鬧」,窺得「門道」。 比如李吉林老師開創的「情境教學」,方法獨特,自成體系,偶爾聽她一節課,很難領會「情境教學」的真諦。倘若聽前學習了她的《情境教學實驗與研究》等專著,我們便可以由點及面,透過課堂上具體的「情境」去理解李吉林老師對兒童心理規律和學習語文規律的尊重和利用。(二)課中觀察 聽課時,聽者應全身心地投入,在對課堂動態的密切注視中,體驗執教者的勞動和創造,品評執教者與學生「打交道」的藝術。 聽罷一節課,不能一聽了之。要對課堂實況過幾遍電影,來個透徹地反思。反思的方法有很多,或翻翻聽課記錄,或與執教者交談,或將幾節「互有牽連」的課進行比較,或寫一篇「聽課一得」,或乾脆將他人執教的內容拿到自己班上試一試…… 將他人的課堂當作「教材」,細細咀嚼回味,常能收到溫故知新的效益。課堂上紛繁復雜,聽者難免顧此失彼,掛一漏萬。聽後冷靜反思,多少能挽回損失。即使課上沒有「損失」,即席的評析也往往比不上課後的反思深刻。反思中,課設身處地地考慮這樣一些問題:「假如學生向我這樣質疑」、「為什麼她的學生聽課興趣這么濃」、「為什麼他的課文朗讀這么動人」、「為什麼他的作文講評這么有特色」……立足課堂,將探尋、思考的目光投射到別人備教的整個過程,羨慕和遺憾之餘,我們便能明白「我這一輩子在備這節課」的內涵。三、跨越局限 盡管學科分門別類,各有個性,但畢竟統一於教學,受共同規律的制約。聽課,倘若跨入多門學科,我們就能從多角度來審視課堂,領悟教學的普遍規律。語文老師,不妨聽聽其他科任老師在本班的執教情況,那時,就有可能語文課上的「後進生」在數學課上的積極度,在音樂課上的出色表演,在體育課上的輕松跳躍。這不但能為我們轉變語文「後進生」找到突破口,還可促使我們樹立起正確的學生觀、人才觀。 跨學科聽課,還能從其他學科的教學中,獲取改進自己學科的啟迪。美術課上學生對「色」與「形」的濃厚興趣,提示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採取形象化的教學手段;數學課上的十分鍾作業啟發我們作「語文文字堂堂練」的嘗試。 只有以謙虛的精神、欣賞的眼光、研究的心態和分享的神情,去聽、去品、去悟,堅持經常去品悟不同類型、不同科目、不同階段和不同老師的課,及時向授課老師討教授課感悟,聆聽評課老師的意見,並將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讓其他老師評議,就必然使自己的授課水平產生大的飛躍。〖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⑻ 如何評好一節小學語文課 從哪些方面指出這節課的優缺點
看老師與學生間的互動,看課本知識是老師引導學生認識還是直白地告訴學生,看學生回答是否踴躍,
⑼ 聽課優點缺點和建議
優點:
教學過程思路清晰,始終圍繞教學目標。把握重點,突出難點。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比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有效地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能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
體現培養學生學數學思維方式,培養思維能力反思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能夠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相信學生自己會學。
缺點:
教師能讓學生在理解中背誦,逐步掌握本文的重點難點,但氣氛少活潑。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積累一些文言虛詞和固定用法,能一定程度上自譯成文。做到講練結合,聯系疏通新舊知識,分析精當。
建議:
1、應注意培養學生分析資料(問題)和總結歸納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2、應教會學生如何容易處理數據,如何從數據中發現結論(規律)。
3、應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新教師的缺點),注意控制課堂節奏、語言節奏)。
(9)小學語文聽課缺點擴展閱讀
聽課的意義:
聽課,教師成長的階梯,老師們總去聽課是不可能的,時間也不允許,只有提高自己的聽課水平,扎扎實實的聽好每一節課,聽一節課有一節課的收獲,聽一節課有一節課的體會。只聽不想、不總結,那是浪費了45分鍾的價值。
如果,又聽,又想,又總結,那會使自己的教學更豐富,更具有特色。時間長了,就會從量變到質變,成為一個合格的老師。
聽課,教師自我檢驗的法寶,聽課中,聯系自己的教學,看看自己的教學有沒有需要補充的地方,並及時地寫在教案中,正是這一次次的修正與補充,使我們的教學越來越好。
⑽ 小學語文聽課優點缺點和建議
小學語文聽課評課評語
1、教師能合理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對學生的即時評價具有發展性和激勵性。
2、教師能有效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習方式。
3、新的課程觀認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新教材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教師能善於用教材去教,能依據課程標准,因時因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注重聯系社會變革和學生的生活實際。
4、課堂上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用起來了。
5、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解放學生的耳,還解放學生的腦、口、手。
6、探究活動的設計,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簡單地通過講授教給學生
7、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教師能有意識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8、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科學合理地進行分工合作,會傾聽別人的意見,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9、教師能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