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小學生高效課堂、課改的作文(400多字左右)
本學期我要認真積極地投入各級各類培訓,認真學習理論,轉變教學理念,以高度負責、刻
苦鑽研精神接受新課改洗禮明確教科書框架、模式和特點盤活課堂教學資源
是教科書教學資源不管是必修教材還是配套讀本都蘊涵著豐厚人文底蘊都在以巧妙
方式引導語文實踐盤活教科書教學資源就要發掘教科書情趣因素、審美因素、智慧
因素用課文中現代意識、人生智慧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感悟理解、積累
運用其次是盤活課外學習資源充分利用校圖書館和電子閱覽室資源引導學生多讀課外
書並組織交流;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51論文|網
2、精心打造教案與新課程同步
語文課本包羅萬象如果不顧課堂上實際和學生反應一味按現成教案上內容來
施教那麼無論在教學方法上使招數、喊口號都不可能成功課這在無形
之中教案就已把新課程拒之門外很多教學內容是在課堂師生互動中生成無法預設
因此新課程標准下教案編寫要求要拋棄以前一些模式和種種顧慮鼓勵教師大
膽去編寫適應、適應學生、適應課堂要求、適應本地情況教案教師寫教案時無須
將具體施教過程寫出來但須從學生角度出發學生學、問、值得給學生
教教師就教那麼教案就備使教案發揮最大效能:靈活、多樣、具有應變能力
具體模式可以有框架式、線索式、發揮式、提綱式、眉批式、練習式等51論文|網
3、立足課堂創新使學生好為樂之
孔子說過:知之者莫若好之者好之者莫若樂之者「知之好之樂之」代表了不同
學習境界「樂之」是最高境界在有效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是興高采烈、其樂
融融在新課改背景下更應該趕快行動起來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把書本還給
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巧妙設計:創設情境激趣引思使課既生動
有趣又富有知識內蘊同時正確處理好現代文閱讀教學處理好新課程中「活動」使
課堂教學更有效
為了達到這一目教研組決定每一板塊由一位教師出一節公開課同組教師參加觀摩
課後組織測評反饋將聽課和測評一些重要感受記錄下來在下一次活動中進行總結交
流吸取經驗摒棄不足力爭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不斷循環往復滾
動發展過程中使教師經驗得到沉澱和積累形成多種有利於學生全面、和諧、主動、健
康發展優質教育實踐形態使教師業務素質、工作能力學校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從
而最終實現教研工作開拓創新 4、課外語文實踐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主渠道但也要充分運用課外學習資源在教學中要以課
本為引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靠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
天地里學習語文增長才幹學會做人
為了更有效地給學生搭建活動平台經常地開展一些演講比賽、朗讀比賽書法比賽
❷ 小學三年級課改作文200字
小學三年級作文如下:
一個風光旖旎風和日麗的上午,媽媽帶我去公園放風箏。
到了公園我迫不及待地拿起風箏,跑馬觀花地把風箏扔向天空,結果風箏啦的一下摔了個跟頭掉落在地上。第二次,還是照樣子,結果風箏重重地摔在地上,這時我看看媽媽,「媽媽的臉比風箏看我的臉還難以置信」,我怯怯地向媽媽求救。媽媽耐人尋味地教我把風箏放起來了,然後一緊一松地抽線,一邊慢慢騰騰地跑,這樣風箏就飛起來了。可是跑了幾圈後,我跑不了,風箏慢悠悠地降落了下來,「不好!」媽媽大聲喊到,我一聽趕忙向風箏看去,原來風箏落在樹杈上了。
通過學習,我明白了個道理,俗話說的好「失敗乃成功之母」。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多動腦筋,勤思緒萬千,總結失敗的原因,一定能成功。
我們家旁有一個愛學習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孫一笑。
孫一笑長著,白嫩嫩的皮膚,一頭烏黑光亮的短發,兩個中等形的耳朵,一上對烏黑透亮的眼睛,高高的鼻子,下嘴唇上面像塗了口紅似的嘴巴,個子很高。
孫一笑,她特別愛寫作業,整天在家裡拚命的寫字,就連星期六,星期天都很少見到她,就因辦整天在家裡定作業,她從一年級一直到四年級的成績都在90分以上,就是她這樣的成績,同學們選班幹部都選到孫一笑,但她一點也不驕傲,因為她認為自己考試的成績還不夠好。所以她要努力才能有一個好成績,但我們認為她是最棒的,不管她考高還是考低,我們一直都相信她。
這就是我們家對門愛學習的好鄰居,也是我們喜歡的好鄰居。
今天,我仔細閱讀了 2008年第4期《中國少年兒童 小記者》,在第32、33頁的《玻璃間 之家務絕活兒》。
在這篇作文里,對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總結起來,無非是我懶惰,單笑勤快;我笨拙,單笑聰明;我淘氣,單笑懂事;我固執,單笑機靈……」
我覺得單笑是「我」的榜樣,也是「我」的「照妖鏡」。單笑幫「我」的媽媽做家務是對的,但是也不能幫得有點太過分了吧!就像作者所說的:「奪走了我的爸爸、媽媽,甚至奪走了我的幸福。」
生活中,我是一個不太願意做家務的女孩子,像是作者所說的「我」,媽媽就像所謂的單笑。不過,現在我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缺點。
讀了這篇文章之後,我學會了感恩。我是一定會改變的,爭取做一個勤快的「單笑」,今後要主動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務,鍛煉自己的能力,回報父母的關愛。希望能幫到您!
❸ 小學語文三年級應該怎麼進行課改
課改是基礎教育第二輪課程改革的簡稱。他把學生當成課程建設的主體,並以學生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課改具體內容就是從應用教材,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所發生的有目的、有標准、有成果的新嘗試,新變化。課改的性質是教育發展中的一個必然階段。課改的實質就是喚起老師的教學熱情,喚醒學生的內在潛力,喚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構人生發展體系,讓學生發展走向健康之路。
三年級語文課改工作計劃
指導思想
以第三次全教會《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精神為指導,探索出一條開放的,富有活力的語文教學新路徑;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工作思路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1.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松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2.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
(三) 與文本對話,在對話中感受課文給學生帶來的無窮魅力。
教材的文章的語言都非常的清新雋永,是學生親近母語的又一個橋梁,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平台。本學期,學生不但欣賞了祖國優美的河山,而且通過對課文文字的朗讀,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和陶冶,激發了學生深深的愛祖國的激情。像:千姿百態的廬山的雲霧、美麗迷人的南沙群島、令人心醉的槐鄉五月等等,都把學生引領進一片美的天地,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時候,被課文語言的魅力深深的吸引著、陶醉著,感受著母語文化的恆久魅力,在語言中沉浮著、徜徉著,提升著自己的語文素養和能力。本學期,學生也認識了很多的人物,這些人對學生的成長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像堅忍不拔的桑蘭、才華橫溢的王勃、謙虛的蕭伯納、關心愛護藏胞的朱德、神勇無比的李廣等,都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給孩子今後的成長留下了很珍貴的財富,有的是激勵,有的是榜樣,有的是感動,有的是敬佩,這些都將留在學生的記憶了,是陪伴他們一生的財富和資本。更有寓言故事,給學生一個道理,讓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會迷失,總之,課文豐富多彩,妙趣橫生,回味無窮,整個學期,學生都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著語文的魅力,感受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用全新的思想武裝自己,打造自己,把自己推向更高的學習境界。
(四)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此外,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我發現,學生現在離生活是越來越遠,缺少一種對生活的真實體驗,所以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我盡量的引領學生去留心生活中的事情,這樣學生就多了一份生活的經驗,多了一種積累,在寫作時也為他們提供了一些素材。對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很好的促進。
(五)悄無聲息打基礎,讓學生在語文的世界中領略母語的文化。
學習語文最基礎的是要掌握一定的詞彙量,這是他們更好的親近母語的基礎。本學期學生的詞彙量又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們在閱讀課文時都能先自學生字新詞,這給進一步學習語文打下了基礎,也減少了不少的時間,只要把難記的詞強調一下,學生掌握生字就很容易了。只是個別的後進生,需要在課堂上多關注他們,把時間都給他們,幫助他們正確的識記,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也為學生以後向更高層次打下堅實的根基.
(五)在各種活動中提升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素養。
語文要多讀才行,多讀書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是一個很好的促進。我始終堅信這一點。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除了完成課內的閱讀外,還向課外這塊閱讀陣地進軍,利用平時中午時間,讓孩子多讀書,做筆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時讓他們出小報,把自己積累的知識進行一次匯總,這樣學生無形中知識就在增加和提高。另外,我還在班級中啟動了說話的練習,每天的語文課上,我都拿出五分鍾的時間進行說話練習,學生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自己的膽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學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學習語文也有了興趣了,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做了鋪墊。
總之,本學期無論老師還是學生應該學和做的都很多,我們學習的路還很漫長,而等待學生們學習的知識還有很多,願他們在新課程新教材的陽光下盛開更美更燦爛的笑臉。
❹ 家長寫有關課改的文章
享受數學,快樂學習
進入高中,很多學生感到學習數學的負擔加重了,難度也增大了,學習數學感到力不從心,且經常是事半功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更加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要求更加嚴謹,與生活及學科間聯系也更加廣泛.另一方面,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入,高中數學的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在不斷變化與發展,但學生仍用傳統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數學,從而適應不了高中新課程的變化,大大制約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激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創立新的學習方式,以適應高中數學學習的需要是現代數學教學中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我們要在教學中探討「如何教」及「如何學」,如何 「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雙主教學模式.改善目前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貫徹課程目標,達到課程預期效果,促進學生良性發展.並且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活動;培養信息素養與文化;培養終身學習的態度與能力;培養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培養適應能力、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享受數學,快樂學習」.
現代科技突飛猛進,今天,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取得了飛速發展,使「21世紀是知識與信息的時代」成為了共識.在這種形勢下,學生的學習方式必須從單一地被動接受轉變為多種學習方式.而信息技術使得數學教學形成新的學習方式成為了可能,並加快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教師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已深深影響著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隨著投影儀、計算器、計算機等現代多媒體教學設備走進課堂,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與應用為我們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從而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從中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學在其中,樂在其中.參加課題《高中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案例的研究與實踐》工作一年來,本人從教學實踐、自我反思、學生反饋、成果評價中總結經驗,感悟得失,已覺受益菲淺,心情愉悅,與學生一起享受著數學,快樂的學習.現將點滴感受總結如下,與大家共享.
一、 享受數學,體驗數學美----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進入高中,學生學習還是基本處於「被動學習」、「機械學習」,自主學習性不強,「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方面較差.究其原因是學生難以從數學學習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進而缺乏學習數學的原動力,有學生說:「數學太難,太枯燥,學得真沒勁」.而現代教育是要培養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的「四學學生」.因此自從成立課題小組以後,我們便在課題組長帶領下改變了以往各自上課、各自備課,一個教師一個班級的自我封閉式教學模式.而是全體課題組成員每周定時(周三、周六下午兩節課後的課外活動時間)集中學習資料、集中電子備課、集體製作課件.要求每位教師作信息技術、教法、學法和教材研究等方面的發言,教材研討常細化到每一節課,每一個課件.每位老師提出相應的教學問題,或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總結前段成績,研究後段教學,學習信息技術,交流教學體會,調整教學進度,優化教學過程.通過課題組會議要使老師們的教案成為既凝聚集體智慧,又體現個體活力,既備教材又備學生,注重情感教學和快樂教學.製作直觀、生動的電子課件,提供讓師生愉悅的課堂教學素材和教學策略.教學思想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於教師的精心准備,課堂組織形式多樣,讓學生去動手在計算所上做數學實驗,參與課堂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多媒體課件活潑生動,直觀性強,將數學的簡潔美、和諧美、對稱美、創新美、統一美、突變美很好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較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欣賞數學美的能力,減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困難,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效果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自覺性、主動性也不斷增強.就連以往教學中學生(特別是部分女生)怕學的立體幾何現在也變成了學生喜歡學習的對象.如通過幾何畫板製作旋轉的正方體、幾何體可增強學生對空間圖形的認識和空間想像能力;通過幾何畫板由橢圓的定義可快速、准確、動態的畫出橢圓,降低了以往此處教具難製作,圖難畫,動感不強的教學難度,提高了學生對橢圓定義的理解,加深了學生對橢圓的印象;通過幾何畫板可直觀便捷的給學生展示圓錐曲線的統一定義.以上很多課例在教學中發揮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帶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的學習向自主型、享受型、興趣型轉變.
二、 我思考、我聰明、我快樂----變「記錄型」為「思考型」
傳統數學課堂上學生總是忙著記筆記(有些學生甚至是在抄黑板)而影響了聽課效果,也制約學生的思考空間.學生更多是被動的去記、去抄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課後再去化很多時間去整理、去理解.這樣不僅學生學得很累,而且常是事倍功半,學生的學習總是滯後於課堂教學,學生的思維不能得到及時的訓練.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課題組教師常在一起集中備課,從而大大提高了備課效果和備課質量,同時將備課筆記復印好發放給學生,或製成電子教案,上課時將電子教案通過計算機共享發放給學生,或發入學生郵箱.並將它掛在校園網上供學生隨時查閱.免去學生的後顧之憂.讓學生課堂上能全身心的投入理解、思考與討論中.這為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因而有學生說:「現在課堂上我的手不再為抄筆記而受累,更多的是參與到實驗數學、探索數學之中,我的大腦也更活躍了,對數學的理解更好了,課堂討論參與更多了,自己的想法也能與別人及時分享,自己的錯誤也會及時被發現,真是太好了.不像以前,課堂上總是忙著記,課後再花大量的時間去想,去理解,學習總是很緊張,很累.時間長了就應付不了了,有時就有點『糊』了」.另外,我們教師之間還會經常相互聽課,相互學習教學藝術,相互監督,相互取長補短,從而保證課堂教學取得最佳效果.並在課後互相幫助,共同討論,互提意見,使得全組教師教學技巧性大有改善,教學效果明顯提升,學生課堂有了更多的討論,更多的思考和更多的練習,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愉悅了學生的身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教學熱情與教學信心.
三、 參與數學實驗,體現自我價值----變「聽數學」為「做數學、看數學」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內容的教學,而不太考慮學生的直觀感性認識和直覺思維,致使學生難以從根本上去理解一個知識.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在動態中去觀察、探索和發現對象之間的數量變化關系與結構關系,因而能充當數學實驗中的有效工具,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計算器讓學生做「數學實驗」,利用FLASH、POWERPOINT、AOTHWER等製作課件,動態直觀的讓學生去感受其中的數學原理,新型的教學模式取代主要靠老師講授、板書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由於教學過程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做實驗和觀察,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考慮的是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協作學習和交流.使學生通過計算機從「聽數學,」轉變為「看數學、做數學」.如為了讓學生較深刻地理解三角函數 圖象的變換;並從中得出一般的結論,通過幾何畫板實驗、FLASH動畫演示,並不需要由老師像傳統教學中那樣滔滔不絕地講解,而學生對該圖象變換的理解與掌握已活潑的印在腦海中,反而比傳統教學要輕松得多,深刻得多.又如在講到函數 的圖象與性質時,利用幾何畫板學生不僅能快速准確的畫出函數 的圖象,而且在連續對 的變化中,學生一下就能看出 和 兩種情況下圖象的區別,圖象的性質(特殊點、單調性、定義域、值域)也不言自明.學生成了問題的解決者,課堂的主導者.從單純的聽數學轉變為做數學、看數學.我們的課堂教學「標准」是:45分鍾的教學時間里,至少有40%的時間去讓學生「動」;學生「動」的面是應在90%左右;8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80%以上的新授內容.
四、 知識充實生活,我學我快樂----變「作業型」為「知識型」
很多學生回家後的第一件事是做作業,最後的一件事也是做作業,似乎學習的一切就是完成作業,家長關心子女學習也常是一句話「作業做完了沒有」,完成了當天的作業,就完成了當天的學習.這樣的學習常辛苦而片面,不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全面理解和掌握.為了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我們教師為學生精選作業,減少作業量,在訓練學生注重知識基礎,注重方法,注重應用的前提下,盡量簡化繁鎖運算.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全面理解當天的學習內容.另外,我們經常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豐富有益的課外活動,如:學寫數學小論文,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並將好的論文掛到校園網供全體學生閱讀,強化數學的應用意識,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數學學法經驗交流,介紹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解題技巧;開展數學專題講座,介紹數學的歷史,開拓學生的視野.通過活動,極大豐富了學生的業余學習,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學習數學更加理性,更加主動,更加全面.從作業型過渡到知識型、方法型和發展型.
五、能力提高了,信心增強了,心情當然也愉快了----變「應試型」為「能力型、應用型」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不再完全依賴學校課堂這一單一的渠道.信息技術資源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學習數學的渠道和方式.基於這一實際,在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環境下,教師必須樹立新的教學觀念.教師的教學方式應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更好更有效的去學習數學,體會數學知識的意義;讓所教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聯系,增強數學的應用性.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主導與主體的關系,教師的教學是以學生的發展和服務社會作為根本目的和出發點的.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注重學習數學的能力、加強知識的應用.為將來的自我學習、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環境下,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注重知識的教學又要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增強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讓學生學習數學不再僅僅依靠課堂,數學信息獲取途徑不再唯一來自教師.教師的角色和行為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教師將是教學活動中的導航者,設計者和幫助者.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是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解決者.自主學習、快樂學習已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學會學習、學會組織、學會協作、學會思考和交流.教學設計要盡量利用信息技術和生活實例,引導學生由重教學結果向重教學過程轉變,由考試型向能力型、應用型轉變.
❺ 新課改下的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怎麼上
自己要不斷地學習很重要,有本書叫《走進新課程》你可以看看,能圍繞三位目標,准中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等等,這樣說起來都是理論,但是真的自己有心的話,是可以成為實踐的。和學生做朋友,讓他們喜歡你這個老師,愛上你的課,比探討教學方法來得可能更實在一點。
❻ 對小學語文課改的幾點體會論文:我對小學語文課改的
如何看待小學語文課改
進入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廣大教師更進一步認識到了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所以在課改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在此過程中存在了一些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徹底的解決,將會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發展非常不利。
新課改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要將學習交給學生,使學生通過自己願意採取的方式去獲得所要掌握的知識。這肯定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有些教師擔心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會影響教學的進度,使教學任務不能順利地完成。教師存在這種思想,必定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流於形式,僅僅成為課堂的一種裝飾。還有些教師認為,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要將課堂徹底交給學生,教師的指導越少越好,於是,當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這些教師往往無所事事,甚至做於當堂課無關的事情。
在課改教學中,有些語文課堂上,學生就是按導學案的設計學習,學生把導學案看作是試卷對待,有些學生把課文泛泛地讀一遍,就做下面的環節,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的教師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問題都讓學生合作討論,給人感覺學生很「忙」,課堂一場「活躍」。還有,小學課改慣用的一種教學模式是「表揚式」,學生誰回答對了,教師就讓大家鼓掌邊叫:「好,好,你真棒!」以此來激勵學生,這對一、二年級學生很管用,但對五、六年級作用不是很大。
總之,在課改中教師要明確學生學習任務,適時設計合作探究活動,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不要無所事事,要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小組中去指導,監控學生的合作。對於一些教學模式要根據自己的學生實際情況而定,不能管用一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