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較有特色的小學語文教研活動有哪些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教研活動
特色教研核心是「特色」二字,所有教研活動均落實在「特色」上。學校應形成「特色」氛圍:「學校辦有特色、教師教有特點、學生學有特長。」我認為,可從以下角度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教研活動——
1、「做課」活動
有計劃地開展「名師示範課」、「新教師展示課」、「優秀教師評比課」、「骨幹教師獻藝課」、「學習匯報課」、「識字寫字教學研討課」、「閱讀教學研討課」、「作文教學研討課」、「城鄉教師互動課」、「兄弟學校教師互動課」、「學習匯報課」、「讀書會」等「做課」活動。
2、專題教研活動
開展集體備課研討、復習專題研討、識字寫字專題教研、古詩文閱讀專題教研、作文教學專題教研、閱讀教學專題講座、集體探討教研課例、新教師展示課後的交流、研究課題的確定等多方面的內容。
3、校本研修活動
開展校本教研、「城鄉聯動,鄉鎮聯片」活動。
4、苦練基本功活動
組織教師開展「三字」(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比賽、演講比賽、案例分析比賽、讀書筆記評比、特長展示等活動。
5、「語文沙龍」活動
開展學生語文沙龍活動,如:拼音過關、聽寫過關、書法過關、書法比賽、朗誦比賽、演講比賽、閱讀競賽、口頭作文競賽、現場作文競賽、積累競賽、古詩文誦讀、科學小論文評比等一系列活動。
當然,究竟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活動,還必須結合學校與班級學生實際,整合教研組力量,發揮教學之長,優化個人教學,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〇一二年九月三日
B. 小學一年級語文校本培訓講稿
共同編織「互聯網」
董繁繁
六(7)班是一個擁有41名少先隊員,團結互助、積極進取的班級體。六年來,同學間互學互助,共同進步,大家手拉手,肩並肩,從無知到有知,從bpmf到ABCD,在互助中成長,在互學中成熟。老師與同學之間,同學與同學之間,老師與家長之間,聯系互動,取長補短,和諧進取。有困難大家互幫助,有快樂大家齊分享,組成了一個和和美美、朝氣蓬勃的大家庭。六年來,老師、學生、家長共同編織了這張啟迪的網、知識的網,承載著每個孩子夢想的網,前途的網,寄託著老師、家長、社會希望的「互聯網」。
一、互學互助,實現班級從他律到自我管理
1.互相討論,建立班級管理制度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優秀的班級應有較完善的管理制度,從而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氛圍,使每個學生在群體輿論的約束下,嚴格要求自己,摒除自己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針對本班級特點和學生的個性特徵,班級學生和輔導員老師互相討論、整理,建立了班級管理制度。制定了「眾星閃耀」個人競賽制度,「互幫助,齊進步」小組競賽制度,班幹部輪換競爭制度,「每月之星」評比制度,圖書管理制度、勞動衛生制度……結合校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制定了班級行規章程。在實踐中,我們又進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在每次班規制定或修改後,通過召開隊幹部會議和班會課的形式,讓學生明確班規。班級管理制度的建立,都是由孩子們自己出謀劃策,這樣能變老師的管束為內在的需要,實施起來就更加有效了。
2.互相合作,共同參與班級管理
班幹部是聯系班主任與學生的橋梁,是老師的助手。成為班幹部,不僅能讓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更能培養和鍛煉孩子的能力。因此,我們班鼓勵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班幹部競選」的活動中來。班幹部競選一個月進行一次,可以是同學、老師推薦你,也可以你自己自我推薦。成為班幹部的學生在班長和各個部門委員的帶領下,進行班級工作分工和合作。你可以服從分配,也可以自己安排工作,甚至可以創設新的工作崗位。像整理講台桌、擦黑板由專人負責就是在管理中學生自設的新崗位。班級里的大部分學生成了班級的幹部,班級工作分工更加細致,責任到人。為了讓當上班幹部的孩子更好地開展工作,培訓和表彰工作必不可。每一次輪換前,我們都要對上一屆班幹部工作進行評議、表彰,或留任或轉崗並將工作成效納入小組競賽活動中;每一次輪換後,都要進行新一屆班委上任培訓,召開隊幹部會議。學生輪流參與班級的日常管理,負責班級大小事務,讓班幹部不再只是優等生的專利,工作中學生學會發現自己的長處,賞識別人的優點;工作中,學生體會到了當家作主的辛苦,增加了他們強烈的責任感,從而進一步熱愛和關心自己的班集體。
3.互相幫助,爭取在小組競賽活動中勝出
我們將班級的各項工作都容納在「互幫助,齊進步」小組競賽活動之中,以加分換星的方式確定優勝小組。小組競賽一月一評,獲勝小組將得到由家委會家長為孩子們精心准備的獎狀和獎品。競賽活動不僅有精神鼓勵,又有物質獎賞,學生積極性很高。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誰有問題大家幫,每人都為自己小組在月評比中能勝出而努力。
互學互助,實現了孩子從他律到自我管理。五年來本班連續被評為校行為規范達標班級,先後獲得「校先進班集體」、「城南學區先進班集體」的稱號。
二、家校聯動,搭建學生自主成長的平台
1.讓學生走進家長會,和家長、老師對話
本班改變以往家長會一家講壇的單一模式,在家長會上嘗試讓學生參與其中。家長會內容根據班級情況和學生一同商量確定;會議由學生主持;會上安排學生各項學習成果的展示。這樣的家長會,讓學生與家長、老師對話,家長喜歡,孩子高興,更重要的是它成為孩子展示才能的平台。
2.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上好屬於他們自己的班隊課
班隊課是一門既讓隊員學習道德知識,培養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又能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課程。為了充分發揮各個隊員的自主性,班隊課分小隊負責組織。由扶到放,剛開始小隊成員和我一起確定主題,一起組織。現在,各小隊的隊員經過幾年的鍛煉,知道結合學校主題教育、傳統節日、各門學科、本班情況、生活實際等確定主題,並有序地組織開展活動。「走進溫州名小吃」、「小小新聞發布會」、「走進魯迅的故鄉」、「母親河在哭泣」、「徜徉書海快樂成長」,
這一堂堂豐富多彩的班隊課,展示了學生實踐的成果。
3、創新設計,讓孩子在活動中積累寶貴的精神資源。
活動是培養隊員各項素質、增強中隊凝聚力的最有效的載體,是培養優秀種子的最好的土壤。在開展小隊活動,學校活動的同時,我們中隊每年開展一次大型的富有創意的親子活動。
「趣味知識運動會」——把課本知識搬到了運動場,讓孩子們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給家長進行了小學知識的復習;在其樂融融的親子運動中,增進了孩子與家長的情感。
「探訪永嘉古村落——埭頭村」之行——參觀古村落,讓孩子們更多地了解溫州古老的地方文化;孩子們自己動手搓麻繩、編草鞋、搗穀子、挖地瓜、做麥餅,感受農村生活,樂在其中;用編好的麻繩開展跳繩活動、拔河活動,孩子們更團結了,家長們更年輕了。
「走進魯迅的故鄉」 紹興之行暨「我十歲了」生日慶祝會更給孩子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活動前,我們先召開了一次「走進魯迅的故鄉」的主題班隊課,讓孩子們對紹興、魯迅有了一定的認知。在參觀魯迅故居後,孩子們對這位偉大的文學巨匠就有了更深的了解,活動回來,學生紛紛看起了魯迅的作品。而當晚的「我十歲了」學生生日party,家長們深情的祝福,孩子們精彩的演出,家長孩子默契的表演,快樂的游戲活動,我想這也許是孩子過的最難忘的生日吧。
黃岩蜜橘採摘活動、丹璐廣場運動會、……
班級親子系列活動的開展,得到了家委會家長的支持和協助,受到了家長和學生們的歡迎,它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增長了他們多方面的知識和實踐能力,成了本班的常規活動,也是本班一項富有特色的活動。
三、積極引導,師生共同編織「互聯網」
六年來,學生在老師與家長的積極引導下,培養了自己課余的興趣,鍛煉了自身的才能:本班共有50人次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鄭佳泓同學在德國國際舞蹈比賽中獲一等獎;吳悅茜同學在韓國國際「首爾杯」器樂比賽中獲二個最高獎,一個大金獎;吳悅茜同學還作為校朗誦小明星被推薦到北京參加全國朗誦比賽獲一等獎;黃詩雅同學在全國找錯別字競賽中獲二等獎;陳加根、祝伊穎、曹方銘、陳溫雅、朱晨雅、謝雨初等同學分別在各級各類書法比賽中獲一、二、三等獎;高源同學獲鹿城區科技三小「小發明」三等獎;鄭雯軒在區徵文比賽中獲三等獎;陳信儒獲區智力七巧板三等獎;葉舒霖、鄭雯軒、黃詩雅、陳溫雅的作文在各報刊、《學生時代》刊登;金航仕同學獲校藝術節「美術小明星」稱號;王逸環同學獲校藝術節「習作小明星」稱號;楊凌風獲校藝術節「英語小明星」稱號;班級課本劇《啄木鳥和大樹》獲校藝術節一等獎,並被推薦參加學校藝術節匯報演出;班級榮區小學生規范漢字書寫競賽三等獎;班級先後被評為校先進班集體、城南學區先進班集體、校十佳班級、校文明班級;班級榮獲校科技節「報紙承重」賽二等獎
六年來,「樂學、善思」的班風逐漸形成,班級凝聚力逐漸增強。學生在朝氣蓬勃的大家庭中不斷成長,不斷進步。在互幫互助中,在家校聯動的各項活動中,學生、家長、老師齊心協力,共同編織著承載每個孩子夢想的網,寄託著老師、家長、社會希望的「互聯網」。
C. 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涵與特徵包括哪些內容
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涵與特徵
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涵從廣義角度辨析應有四方面的含義:
1.教師是專業人員。教師專業化發展所表達的一個最基本的內涵即教師是專業人員。這就意味著教師承載著教育的根本意義和價值。把教師定位於專業人員,才能真正確立教師的主體意識和首創精神,發揮教師的主體性,使教師自覺、自主地為自身發展開創廣闊空間。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觀念的變化,我們有理由提出這樣的問題,究竟什麼是教師的專業?我們認為:教育學科應該被看作是教師共同的專業。因為教育人、全面的培養人的素質、創新意識與能力,是每個教師都要承擔的共同任務。
2.教師是發展中人。教育學的理想是:在師生共同生活的世界中教學相長,學生在教師的發展中成長,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中發展。新課程改革極為強調師生要結成「學習共同體」。然而,在現代教育理論中,無論是赫爾巴特的教育理論,贊可夫的發展性教學理論,還是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都只強調了學生的發展,忽視了教師的發展,造成教師發展的旁落與教師自我的迷失。正視與解決教師發展的旁落,在探索與思考中建構新的理論,推動教育實踐向前發展。在教師的發展過程中,其中心是教師的專業成長,所謂專業成長,就是一個終身學習、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教師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情感、社會責任感,包括教師對所教學科的價值、認知、審美等方面的理解與把握,教育實踐能力不斷成熟,教育經驗不斷提升、不斷創新的過程。教師的專業成長集中代表了教師發展的意義。
3.教師是學習者。新的課程改革明確提出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教師教學生學將逐漸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這對教學而言意味著人人參與、平等對話、合作建構;對教師而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與學生相互理解、相互啟發、教學相長,上課也不是單向度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隨著學生獲取知識、信息渠道的多樣化,教師作為學生唯一知識源的地位已徹底動搖。教師需要重新定位,以學習來促發展,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要改變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形成學生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這意味著教師要學會研究性學習,進行反思性實踐。
4.教師是研究者。《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應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如果教師的教育教學沒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沒有以研究為依託的深化和提高,就容易在固守舊經驗、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教師的發展,是在真實的教育環境中進行研究、是把教學變成教育、是教育意義的實現。這個觀念強調:教師不再是局外人,不是別人研究成果的消費者,而是「局內」的一個不斷反思的研究者或參與觀察者,特別是在某些不可重復的特定的教育情境下,教師是最適宜的觀察者與研究者。
綜上所述,就個體而言,我們認為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涵具體表現為兩方面:專業素養和人文素養。
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首先表現為教師自身的專業形象。我國學者葉瀾教授指出,教師的專業形象必須包括:一是與時代相通的教育理論,並以此作為自己專業行為的基本理性支點;二是具備多層復合的知識結構;三是特別要具備理解他人及與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由此,依據對專業化發展內涵的理解,我們總結出,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教學教研的專業知識、實施教學教研的專業能力和終身教學教研的專業精神。
而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則絕對不能簡單地等同於知識水平,更不能簡單地等同於學歷水平。教師的文化素養是難以「培訓」和「灌輸」的,靠的是日積月累的「浸潤」和「孕育」。它是指語文教師經過較長時間培育而逐漸形成的一種從事教育工作所專門需要的涵養。是我們語文教師的學識水平、知識視野、思維品質、創新意識、審美能力、氣質品位、價值取向、人格修養等的總和。它的核心表現是:(1)思維的深刻和獨到;(2)知識的豐富和廣博;(3)人性的豐滿和善良。一個人文素養高的語文老師的形象標志就是成為一個有修養有智慧的老師,擁有善的心靈、美的情懷,是智慧的化身、人格的楷模。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同事,都以靈性啟迪悟性思維引導思維,人格塑造人格,生命潤澤生命。
就一個群體而言,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涵還具體表現為以下四點:
1.有群體發展願景——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方向和核心價值。願景是對未來的願望,是對發展前景的美好描述,體現的是希望、願意看到的景象,在這個意義上與「願望」是近義詞。在某些語言環境下兩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願景與願望的不同之處就是願景在某些語言環境中意思側重點是前景、未來景象。
願景與目標有何不同呢?一般而言,目標是針對未來特定的時間內,可以具體明確評估的努力方向。目標是願景的一部分,但一個願景所要包括的內涵應該遠遠超過目標。願景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核心理念,另一部分則為未來的藍圖。後者體現目標性內容,前者體現價值體系。
從我們這所學校的角度來說,著眼於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需要進行願景管理,也就是通過本校語文教師參與討論對學校全力以赴的未來方向取得一定程度的共識。結合個人價值觀與學校發展方向,通過開發願景、瞄準願景、落實願景的三部曲,來組織教師隊伍,使教師的力量極大化發揮。願景形成後,學校著力將願景轉化為學校具體的發展規劃,將辦學的基本理念和學校發展目標用規劃和行動方案的形式表現出來,以此來引領和規范全校教師的行為。願景清晰了,學校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靈魂也就有了,發展的方向和路徑也就明了了。
2.有校本教育科研——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動力。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種內源性的發展。學校發展要獲得小學語文教師群體發展的動力支持,保證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健康、協調、穩定,這就需要高度關注學校的教育科研,通過校本研修找准發展的定位,明確發展的路徑,理順發展的關系,探索發展的舉措。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給我校科研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這要求校本研修必須與學校語文教師發展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分析語文教師群體實際存在的問題和困境,探尋語文教學出現的新情況、新矛盾,在破解學校語文教育發展難題的過程中實現教育科研的「升級換代」,實現學校的變革與進步。
3.有良性運行機制——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根本保障。「機制」 這一通用術語的基本含義包括以下要素:(1)事物各組成部分相互作用;(2)表現為一定的運動方式;(3)隨時間發生變化;(4)運動的性質主要取決於構成部分的數量及其聯系或影響方式。也就是說,學校運行機制既包括工作方式,也包括工作方式運行過程,以及運行所依賴的組織機體。
從學校運行的理念來看,以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作為立足點,學校需將以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為本的理念放在突出位置;從學校運行的制度來看,以學校的內涵發展作為著眼點,學校需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建立健全一系列規章制度,用制度保障發展,靠制度促進發展;從學校運行的方式來看,以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作為目標,學校需要考慮開展哪些活動,藉助於何種渠道或途徑將教師的發展推向深入。
4.有和諧的學校文化——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人際生態環境。和諧的學校文化,是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人際生態環境。人際生態環境也是生產力,是被當今企業管理所證實了的一個命題。在教師專業化發展中,如果沒有良好的人際情感關系,沒有和諧的學校文化,沒有學校內各組成要素的協同配合,就難以實現持久、健康的發展。在當今社會中,營造溫馨和諧的學校文化,形成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至關重要。發展需要有發展的環境,教師群體發展需要有協調的內部環境。有了和諧的學校文化,教師之間相互情感支撐,無論是課程的開發,還是課堂教學的變革,都有了可靠的保障和空間,語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才會切實落到實處。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涵無論從個體,還是群體來看都是相互交融、和諧共生;相互促進、同步發展的。因此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徵:
1.內在緘默性:從經驗型教師到研究型教師,對語文教育教學中的問題與現象做出及時准確的判斷,這樣的實踐智慧是語文教師長期內省反思所得隱性知識轉化而成的高級思維形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對語文教學問題瞬時的直覺反應,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教學活動。
2.動態生成性: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學研究過程中對復雜教學關系的頓悟,是語文教師在具體語文教學情境中隨機應變能力的體現。變化的教學實踐活動使得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永遠處於發展生成的過程中。語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成為建構智慧的過程。
3.個體獨特性:一個學校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多個教師個性的獨特表現,教育方法的靈活運用,教學風格的異彩紛呈,具體表現為與眾不同的教學行為和處理教學及研究問題的獨特方式。
D. 小學二年級語文校本研修總結
先說第二種語文,這種語文就是生活中的語文,每天每時都在學習語文,可以說此外,要學會分析總結。學習成效大的同學,往往是他比別人更有心,更善於
E. 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校本實施途徑與策略有哪些
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校本實施途徑與策略 促進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最便捷有效的途徑是實施有效培訓策略,開展校本培訓。 校本培訓是以問題為切入點,以教師的迫切需求為培訓內容,以教師自覺參與,主動發展為原動力,以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教師自身發展為最終目標。為了提高對語文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開展校本培訓中,採取有效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1.模塊培訓策略 按著教師專業發展領域,把校本培訓內容劃分成不同的模塊,以模塊的方式向教師進行培訓,按著這種形式,把培訓內容劃分為師德培訓、學科知識培訓、教育教學理論培訓、教育教學技能培訓。 2.全員培訓策略 (1)是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縣級以上主管部門組織的通識培訓,學科培訓。(2)是通過觀看錄象講座,請上級教研員進行課改理念,學習方式,評價策略方面的講座。(3)是學校主管業務的領導組織教師研究、學習、討論、領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新課程標准》等有關理論精髓,樹立了新的教師觀、學生觀、教學觀。 3.行動研究策略 行動研究是校本培訓主要策略之一,簡單地說行動研究就是教師在自然、真實的教育場景中對自身實踐的系統反思。它不是一種獨立研究方法,而且對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是教師反思的一種有效形式,行動研究提出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脫節,為了倡導教師在實踐中反思對教師來說,參與行動研究的收獲之一就是實踐智慧的提升。 (1)層次目標策略:即按教學經驗和專業水平的不同確定不同層次的培訓目標,使教師即能達成,又能經過一定的努力達到自身的發展目標。 (2)領導與教師互動策略,即培訓者,學校領導,教師相互之間的互動,首先培訓者與教師一起座談交流,進行教情情況分析,把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結合點,撐握校本培訓資源,確立互動培訓核心,其次選准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讓局內人充分發表意見和建議,形成民主、和諧、融洽的氛圍。 (3)任務驅動策略,即教師帶著任務參加校本培訓,通過「任務驅動」,提高教師學習,研究的積極性,如學期內做一節校級以上公開課,每月寫一篇教學反思,每周搞次問題研究交流會,搞一節課堂教學設計,每月寫一篇案例分析,每學年讀一本著作,寫一篇教學體會等等,這樣教師在任務驅動下,便會進行自主教育、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與理論水平。 (4)科研管理策略,結合本課題實驗,開展了以課題研究為載體的「校本培訓」,這對於提升教師素質,轉變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改進教師教育教學方式,促進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針對學校的實驗課題,以課題研究為先導,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心,以系列化研究為主要形式,把科研貫穿於課改的全過程,每學年要求教師立一項專題,每學期開展一項樣本研究交流會,以科研推動教研,在教科研的互動中,對教師進行了培訓。 (5)開展研培互動策略。面對新課程改革中語文教育的諸多問題,以校為本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校教研也成為當前把學校建成為學習化組織,提升教師專業水平,促進教師和學校發展的必然要求。為使校本教研,校本培訓,有計劃有實效,有質量的平移進行,實行研培互動:①是實行集中培訓和自學相結合,引領教師走進新課程。為加大課改實驗培訓的力度,加強課標、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的研究,我們採用學--研--培--評互動的行動研究方式,開展了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的活動。②學校現應每周四下午為集中研究日,針對教學中存的問題,困惑進行集中研究交流,領導與教師,教師與教師進行互動研究,共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找准課改研究方向,探索學科有效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確保課改,培訓的有效運行。 (6)課堂培訓策略。新課程理念的鞏固,需要一個鮮活的教學來實踐課程理念轉化成行為又需要一定的示範,有些理念的落實,需要在嘗試上實現。為此,對教師的培訓也要放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使培訓走進課堂,為了促進教師在教學崗位上更好地踐行新課堂理念,更好地運用新課程呈現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我們從校本實踐出發,挖掘校本資源,充分發揮學校教學能手,骨幹教師的作用,進行課堂「校本培訓」這既能鍛煉教學能手,骨幹教師,也迫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理論,大膽科學實踐,促進他們持續發展,又能使廣大教師受到培訓,每次課堂教學之後,授課教師與看課教師都進行廣泛交流與充分的討論,使參加訓教師在觀摩他人的課堂教學與評課的過程中,感悟和理解新課程理念。在如何把新課程理念轉化成為教學行為的問題上獲得一定的啟示,在此基礎上,專家面向全體教師進行課堂培訓,專家與教師,教師與教師之間面對面的交流,重點指出教學行為與理念沒有結合好的一面,並提出如何改進建議,類似這樣的培訓我們主要動用專題研討課,示範課,嘗試課等。這樣的培訓形式,執教者直接受益,旁聽者也得到啟發,效果非常明顯,這種培訓形式是「校本培訓」的一條持續可行之路。
F. 小學四年級語文校本教研小課題有哪些
很多啊,例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書信的格式﹑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如何培養學樣的寫作興趣﹑還可以拿出一課去說,這些都可以作為課題
G. 農村小學語文老師評學科帶頭人需要什麼標准
一、課題的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冊語文教材是以幾十篇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為主體。這些作品是學生學習祖國語言的典範,是識字的有效途徑,是學習作文的範例,是了解民族文化傳統、拓展知識視野、培養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鍛煉思維能力的憑借。「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課標》語)因此,語文課中,閱讀教學占的比重大,用的課時多。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投入的精力大,花費的時間多。因而,人們一提到語文課,往往想得較多的是閱讀教學。在有關語文教學研究的論文中,「語文教學過程」往往是「閱讀教學過程」的同義語;「語文教學方法」常常是「閱讀教學方法」的代名詞。這就不難看出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可是,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不少語文教師發出「越來越不會教了」的慨嘆,這種慨嘆也基本是針對閱讀教學而發出的。首先是因為在語文教學課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個教師的語文教學理念,集中地表現出一個教師駕馭教材、控制課堂、組織學生、運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閱讀課是以一篇篇文章為師生課堂對話的中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課標》語)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個以文字為媒介的、表達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結構的統一整體。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講究結構完整、用語准確、表達清楚。語文教師要研究和處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調動多方面的知識儲備、全方位的理論素養,甚至教師個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見,閱讀教學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既然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為突破口。縱觀我區語文閱讀教學。正如楊再隋指出的:「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虛化現象比較普遍,熱熱鬧鬧走過場,認認真真搞形式,語言訓練不到位,不落實。難認的字不多念幾遍,難寫的字不多寫幾次,該解釋的詞不解釋,該辨析的詞不辨析,該品味的句子不反復品味,該歸納的段意不歸納,至於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識,標點符號知識更是一溜而過。」這段話講的也是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因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迫在眉睫。從我們調研的情況看,導致閱讀教學低效的因素歸納起來有:目標不明確,對年段閱讀目標、課時閱讀目標把握不準;不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良好的預習習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一講到底,一問到底充斥課堂;泛讀、濫讀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讀,沒有層次、沒有點撥、甚至沒有要求;不重視對教材進行有機整合。基於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二、課題的界定教學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學,即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時間、精力、努力)內帶來的最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是卓有成效的教學;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鍾內教師優化教學過程,創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三、課題研究的對象和內容(一)研究對象小學一至六年級學生。(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該課題將緊緊圍繞《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閱讀教學的具體要求進行研究,切實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為了提高研究的系統性與針對性,擬分學段重點進行如下研究:低段:1、閱讀興趣的培養;2、預習習慣的培養;3、隨文識字能力的培養;4、認真傾聽習慣的培養。中段:1、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能力的培養;2概括能力的培養;3、質疑能力的培養;4、積累好詞佳句習慣的培養。高段:1、略讀、瀏覽等讀書能力的培養;2、深入理解重點句段,領悟文章思想感情;3、讀寫結合能力的培養;4、搜集與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以上內容,由全區的各所小學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性研究。四、研究目標1、探索出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與方法。2、在全區小學語文教師中形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的氛圍,形成一支較強的語文教師隊伍,提升我區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量。3、通過研究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導和服務機制和制度體系。五、課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一)研究的思路本課題決定以學生發展為目標,以閱讀教材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閱讀教學效益為核心,以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提升為重點,探索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與方法。(二)研究的方法本課題在《區域推進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的總課題的指導下開展研究,以行動研究法為主,以調查法、經驗總結法、文獻法等為輔。1、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把教育教學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實踐者也要成為研究者,研究的結果要及時運用於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方法。在這里,課題組充分調動小學語文教師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本課題組研究的實踐者,同時也成為本課題研究的研究者。在實踐中研究中,不斷反思和總結,把研究的結果及時運用於實踐。調查法主要是通過調查,深入課堂弄清當前課堂教學現狀,從中發現問題。為解決問題,為探索和改進當前課堂教學現狀提供相關依據,以便有針對性地研究。以期達到最佳研究實效。3、經驗總結法經驗總結法主要是通過對本課題研究過程中較有效的學校的研究工作進行及時的總結提煉,形成成果在全區學校推廣應用,促進本課題研究的進一步深化研究。文獻法就是收集有關文獻資料作為課題研究的理論指導實施材料。六、本課題的研究基礎和條件保證本課題的提出是在我區經歷了《小學語文「三話育人」的實踐研究》以及五年的課程改革等基礎上,一線教師有一定的小學語文教育科研經驗。為了使該課題順利實施,取得實效,有如下條件保證:1、教育專家的引領。2、教研室對各校子課題的統籌、協調管理,以及競爭機制地運行,調動全區研究的積極性。3、學校積極參與,在人員設置、硬體配備、科研經費、激勵機制等方面給予有力保障。4、用好「小學語文博客群」以及「小學語文qq群」這兩個交流平台,促進研究群體智慧的交融與提升。七、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措施(一)研究步驟根據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本課題研究分為三個階段,交叉滾動前進。第一階段:課題准備階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1、2009年9月,區小語網路教研中心組成立,小組成員就各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進行交流,梳理全區小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共通性問題,思考課題研究的方向。2、2009年10、11月,召開小語網路教研中心組第二次會議,確立研究課題,布置研究工作,明確分工,下達研究計劃。談話調查相關教師,初步擬定研究方案。3、2009年12月,討論和修改課題方案,明確各階段研究工作重心。第二階段:課題實施階段(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1、2010年1月,研究制定課題實施指南,召開課題中心組工作會,研討課題的內涵、特點和研究措施。2、2010年6月,召開開題會正式實施研究,各學校根據課題中心組的研究方案申報二級子課題進行研究。2010年6月至2010年7月,課題中心組及各子課題組綜合運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過程中不斷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開展課題研究,力求圓滿完成研究任務。第三階段:課題總結階段(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課題組進行結題的相關工作,完成研究報告、工作報告和相關課題成果資料的整理工作,召開結題現場會。(二)研究措施為確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進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們擬採取以下措施進行課題研究:1、問卷調查,了解現狀由總課題研究小組設計調查問卷,組織相關研究人員對全區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對什麼是有效教學,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實施途徑和策略有較為清楚的認識和了解,為研究方案的調整、研究假設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據。2、加強管理,指導研究建立實驗課題中心組,聘請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豐富實踐經驗並且有相當理論水平的市級、省級專家、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擔任課題組顧問,定期和不定期指導課題研究。將全區參研學校分為幾個片,由牽頭學校負責組織每月一次的研究活動,課題中心組實行聯絡員負責制,聯絡員深入所負責的片全程參與並指導課題研究,隨時了解各片的研究進展及困惑。中心組定期開展研究,調整研究策略,努力解決研究中出現的問題,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進行。在課題研究推進過程中,各子課題組應按研究方案認真開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務,並在每學期初制定研究計劃,每學期末進行研究小結,並上交課題中心組。參研學校每學年填寫《龍泉驛區教育科研課題研究工作年度報表》,報告研究工作的進展情況。為強化實效,激勵先進,每學年末,課題中心組根據各校開展研究的情況,按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評出等級,並對考核結果進行通報。3、加強交流,突出實效①充分利用網路教研資源優勢課題中心組利用得天獨厚的教研網路,在《龍泉教育》網上開辟小學語文「研究專欄」,為參研人員提供學習資料,定期進行教育理論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專題培訓,不定期地邀請專家對參研人員進行理論培訓,要求課題研究教師積極參與學習、討論,提高參研人員的理論修養和課堂教學水平。
H. 隨筆小學語文校本研修課題有那些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杜甫有詩雲:「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專顏.」這是杜甫認屬為的幸福.「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自由自在的幸福是李白的人生寫照.司馬遷用「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詮釋著自己對幸福的理解,而登上岳陽樓的范仲淹面對滾滾的江水,吟誦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此為幸福.
感嘆古人對幸福的深刻理解,我也漸漸得出自己要的幸福究竟是什麼樣的.它不是千金的財富,不是受人注目的地位,而是為人,為別人著想的奉獻,是付出,這就是我要的幸福.
一份有自己聲音的幸福
作家朵拉有一句至理名言:第一個孩子都是一滴有自己聲音的水.因而引發了我,我覺得每一份幸福也正如那一滴有自己聲音的水,你可以選擇其滴落的方式,但它的聲音你別無選擇.
人打一落地,便是一個生命個體,有自己必須經歷的人生,有自己的理想抱負,更有著對幸福不同的詮釋.假如,真的只有當幸福失去後才知道幸福的可貴,那麼還有誰有勇氣去追尋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