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語文古詩怎樣導入
幾種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常見的導入方法:
一、多媒體導入
多媒體設備是語文教師常用的教學工具,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對教學效果有錦上添花的功效。多媒體教學的內容多種多樣,教師可以利用音樂、圖畫或視頻等方式,為課堂創設情境。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導入的同時,要輔以適當的語言或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語文課的目的畢竟是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課的每個環節都不能離開語言文字,否則就會喧賓奪主,使得教學偏離應有的方向。教師可以運用優美的引導語,解說多媒體內容,也可以讓學生欣賞過多媒體導入內容之後用自己的語言解說或發表感想。
二、故事導入
很多古詩背後都有歷史典故,也就是優美動人的小故事。故事中的情感貼近生活,能激發人的情感和興趣,小學學生容易被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吸引,因此用白話故事導入古詩教學是可取的方法。
運用故事進行導入,要注意用時不宜過長,內容要緊貼課文內容,並最終引出新的教學內容。故事導入還可留下懸念或提出問題,也可以用讓學生講述等方式,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例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可以用講故事的方法導入:「唐代有兩位著名的大詩人,一位叫李白,另一位叫孟浩然,他們倆是非常好的朋友。在陽春三月的一天,孟浩然要離開黃鶴樓乘船去揚州,李白到江邊送行,依依惜別之後李白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去的小船,李白的心情很復雜,他羨慕孟浩然前往繁華的揚州,難過友人離開不知何時再相見,痛苦不能再和孟浩然一起遊山玩水、吟詩作對。這難舍難分的送別情景連岸邊楊柳,江上沙鷗也為之動容。李白的激情與浩浩盪盪的長江水一同澎湃,終於迸發而出,留下一首千古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復習導入
復習導入也稱「溫故知新導入」,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已學過的有關知識或生活經驗導入新課的方式。這種方式是新舊知識過渡的橋梁,既可以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舊知識,同時又帶出新課。小學語文中的古詩教學貫穿了各個學段,且要求學生重視積累,也有很多詩篇在內容上有緊密的聯系。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已積累的古詩,引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能夠使學生拓展思路,增強新舊知識的聯系。
例如,教學《鄉村四月》這首描寫春日風光的古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描寫春天景色的詩歌,如《詠柳》《早春》《春曉》,並談談自己對春天的感受。這樣的導入,既聯系生活,又復習了舊知,為學生理解詩的含義墊定感情基礎。
四、朗讀導入
葉聖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於永正老師說:「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作為語文老師,我們要注重「培養和訓練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的能力」(《小學語文課程標准》)。對小學各年段朗讀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因此,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讀是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古詩這種音樂性強的教學內容,朗讀的作用就更為凸顯了。
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范讀新課內容,讓學生迅速進入課堂狀態。教師要注意輔以適當的教學語言,提醒學生注意詩歌的語調、停頓、重音、語速等,或加入配樂,為朗讀創造情境。
例如,教學劉禹錫《望洞庭》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有一首古詩,景色描寫生動優美,富有想像力,請同學們先聽老師的朗誦,體會一下詩歌所描繪的幽靜與美的意境。」這里可以配樂。
② 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方法有哪些
具體而言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情境型 指教師根據文本的意境,創設一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讓學生想像優美的意境,體驗美好的情感.簡言之,通過導入引導學生進入作品描寫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創設並引導學生進入教材所描繪的情境,無疑對優化課堂教學起著重要作用.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中受到感染,教師就要善於挖掘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在閱讀課的導入中時常是通過營造出一種氣氛,或再現一個場面,從而把課文描繪的意境再現出來,把學生潛在的審美意識和追求美的情趣激發出來,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順利進入到課文學習中去.
1、看圖導入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的每一課都安排了意境優美、色彩鮮艷的情景圖,配有教學掛圖,通過網路資料還可查閱到更多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它們作為直觀教材,比形象的語言更具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學生獲得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為具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鮮明地揭示事物之間的關系.教師在導入時充分發揮其作用,以此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 藉助媒體導入 隨著人類社會的日益進步,多媒體教學的日趨完善,現代的課堂趨向於「聲情並茂」.在課堂導入時教師根據需要結合聲、色、圖,甚至是影視片段來輔助我們的教學,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可感性,能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創設一個讓學生積極思考的氛圍,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達到語言所難以企及的效果.
3、意境導入 也稱激情導入,在教學文質兼美、情文並茂的名篇佳作時,教師如能創設出一個與課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角色, 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從而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將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許多名師在教學優美的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和抒情散文時,常常用一段富有詩情畫意的導語,將學生帶入課文的那種優美的意境,使學生處於一種良性的情感准備狀態.如孫雙金老師在教《春望》一詩時的導入:「同學們,今天孫老師和大家一起走進歷史的隧道,去感受歷史上一位苦難詩人、人民詩人、偉大詩人——杜甫的心理歷程.(課件出示《春望》全詩)大家知道唐朝曾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發生了『安史之亂』,叛軍攻入長安城後燒殺搶掠,把繁華的都城糟蹋得幾乎成了一片廢墟.在第二年的春天杜甫來到長安街頭,目睹長安城滿目荒涼的景象,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春望》這首千古絕唱.」接著配上音樂,教師有感情地朗讀《春望》.孫老師用短短的幾句話作為導語,卻震撼了全班學生的心靈,同時在媒體的輔助下,學生很快進入詩情詩境.
(二) 質疑型 教師在導入新課時,運用提問質疑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教師通過質疑激起了學生的探索興趣,達到以趣促思的目的.在質疑的同時,適當運用懸念,還能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問題是思維的開端,一個恰當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南宋時的教育家陸九淵雲:「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是問號.」
1、提問導入 它是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來進入課堂.教師可對學習內容進行提問,通過設立一個疑點激發學生的思考,也可以單刀直入,直接提出問題,使學生在積極思考中迅速進入新課.如邱老師在教《海底世界》一課時,一走進教室就用興奮的目光掃視學生,然後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大海嗎?」學生說:「喜歡」邱老師興致勃勃地說:「我也喜歡大海,大海是那樣的遼闊美麗,望著這美麗的大海,我忽然產生一個想法:這大海的深處是什麼樣子呢?當學生說也想知道時,邱老師相機誘導說:「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海底世界》,它將向我們介紹海底深處許多新鮮、有趣的事,那麼海底究竟什麼樣呢?讓我們來細心讀課文吧!」在本案例中,邱老師一進課堂便向學生提問,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調動著學生的思維能力,誘導著學生由疑而思.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
2、懸念導入 俗話說:「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小學生好奇心更強,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設置懸念激發好奇,吊起學生的胃口,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例中邱老師設置的「大海的深處是什麼樣子?海底究竟什麼樣呢?」激發起學生急於探索海底世界的興趣,造成學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狀態.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語文教師要針對教材的關鍵、重點和難點,巧設懸念,把學生的注意、興趣、思維吸引到懸念上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 激趣型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
③ 怎樣設計小學語文課的導入部分
一、開門見山導入法
二、揭題法文章的題目往往與文章的立意有密切聯系。教師如果能從解題入手,自然導入,一定能幫助學生對課文的重點與難點理解。這種方法一般在成語故事、童話、寓言故事一類的課文運用。
三、設置疑問導入法
設置疑問導入法也叫質疑導入法。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根據與課文題目有關的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並讓學生正確回答的一種導入方法。如我在教學《海底世界》一課,學習課文前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如果把全世界各國的國土合起來,這樣就變得更大了。而地球還有沒有什麼地方的面積比陸地面積更大呢?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海底世界》。並緊扣課題提出疑點: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裡面的世界又怎樣的呢?學了這篇課文你們的疑點就會解開了。以此喚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趣和好奇心,促使他們到課文中尋找答案。
四、插圖導入法
利用插圖導入新課,既形象直觀,又能正確理解課文內容。如教學《秋天》,當學生打開課本時,一幅美麗的畫面就展現在眼前「藍藍的天上飄著幾朵白雲,天底下是一望無際的金色的稻田,近處有一個池塘。池塘附近有一棵梧桐樹,樹上的葉子變黃了,天空中兩只燕子好像在說話。」這時,學生觀察圖畫有了興趣。教師板書課題《秋天》,圖畫揭示了課文的內容,為新課的導入創設了美好的情境。
五、復習導入法
通過復習已學過且與新課有關的知識和技能導入新課。如教學《群鳥學藝》,我先引導學生復習已經學過的《小馬過河》一課的寓意。《小馬過河》這篇童話故事說明遇到問題,要動腦筋,進行分析,勇於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節課我們將學習另外一篇童話故事(教師在黑板上板書《群鳥學藝》),這個童話故事又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大家想知道嗎? 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樣引入新課題既復習了原來的知識,又學到新的技巧技能溫故而知新,一舉兩得。
六、名言導入法
引用與本課內容有關的名言警句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在教學《晨讀》一課時,我用小黑板出示名言名句:「為中華人民崛起而讀書。--周恩來」。抓住時機教育學生應該珍惜大好時光,好好學習,記住周總理說過的話。現在我們學習《晨讀》。這樣學生明確了讀書的目的,就自然而然地去學習課文。
七、音樂導入法
播放與本課有關的音樂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如在教學《讓我們盪起雙槳》一課時,課前我用錄音機播放「讓我們盪起雙槳」這首歌曲,讓學生欣賞,然後提出問題:你們喜歡這首曲子嗎?作曲家為什麼要寫這首動聽的曲子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板課題《讓我們盪起雙槳》。利用音樂導入新課,同學們便自然而雙輕松愉快地進入了學習新課的角色。
八、導游解說法
小學語文課文入選的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篇佳作。從內容上看,風土人情,山川村舍,花草蟲魚,無所不及,結合教學內容和目的,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在課堂上進行藝術的渲染,先擇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以遊人的角,身奇其境,促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課的導入。首先出示課件:威尼斯簡介。威尼斯位於義大利北部,是世界著名旅遊勝地。威尼斯有401座姿態各異的橋梁在117條水道上,連接著118個小島。因此,有「水城」、「百島城」、「橋城」之稱。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馬路,市內沒有汽車和自行車,也沒有交通指揮燈,艇是市內唯一的交通工具。教師以導游的形式簡介了威尼斯概況。
再次出示課件:波音飛機飛翔在天空。教師設置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乘坐波音飛機穿越時空隧道,跨過千山萬水,去游覽威尼斯,看看威尼斯的小艇。
九、回憶法這種方法一般用在第二課時,通過回憶再現上一節課的內容。有意的鏈接下一節課,使某一方面的知識更為系統化,承接化。讓課文主要內容歷歷在目,為本節課作好鋪墊。一般適用在回憶錄,古詩之類的導入。利用回憶形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
④ 怎樣導入小學語文閱讀課
【摘要】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激發興趣、溝通感情、導明方向三大功能,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常見的導入類型有情境型、質疑型、激趣型、知識型、釋題型、直觀型、直入型等。實際應用時,導入要注意有啟發性、針對性、趣味性和簡潔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課;導入
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導入作為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環節,也稱開講藝術。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做事如此,講課亦如此,小學語文閱讀課的導入更是如此。《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閱讀課的導入正負有醞釀情緒,帶生入境的任務,可以激發學生的強烈興趣。好的課堂導入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聽課熱情,能夠影響學生的認知結構,幫助教師確定新課教學的切入點。大凡有經驗的教師都十分注重導語的設計。魏書生老師說:「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語文特級教師於漪也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
何為導入?有的老師說導入,或稱導入語、導語,是教師在進入新課時,運用建立問題情境的方式,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明確學習目標,形成學習動機,建立知識間聯系的一種教學行為。有的老師認為:導入是指教師採用各種教學媒體和運用某些教學手段,來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興致,引導學生進入預定的教學程序和軌道的教學行為。還有的老師認為:課堂導入即教師採用簡潔的語言或輔之動作拉開一堂課的序幕,隨之進入課堂教學主體的過程。它是教師上課時的「開場白」,是引導學生登上知識宮殿的台階,是開啟學生興趣閘門的金鑰匙。我想不論是將導入喻為「磁鐵」「定調」,還是將導入稱為「台階」「鑰匙」,都是想告訴我們導入很重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閱讀課的導入是整篇課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值得大家下大力氣去研究。
一、 導入的功能
1. 激發興趣。《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在開始上課時,還沉浸在課間活動的余興之中,此時,教師如果直接開始講授新課,學生的學習效果必是不理想的。導入卻能喚起學生對新的學習活動的興趣和參與熱情,激發其學習積極性。錢威提出「導入的作用只有一個,即在課堂教學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2. 溝通感情。教學活動是一種師生交往的雙邊活動,導入環節雖然是教學過程中短暫的一段,但由於是師生課堂交往的最初階段,因而師生雙方間的信息感應和情感交流都是強有力的。對於教師來說,他在組織教學過程中的聲調、表情、情感等個性特徵和人格魅力,都會影響著學生。「師生平等」是新課改的一個亮點,上課伊始,教師就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或通過自己幽默、風趣、富有啟發性的語言,使學生進入一種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就會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利於學生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去獲取新的知識,利於「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過程」的實現。
3. 導明方向。導語對整個教學過程與環節有一種或明或暗的定調和指示方向的作用,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方向和要求,使教學過程都順著這個軌道進展下去。如釋題型導入,有時它在教學內容上就做了總綱式的說明,可使學生了解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讓學生心中有數,起到了一種「綱舉目張」的作用。
二、 常見的導入類型
(一) 情境型 指教師根據文本的意境,創設一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讓學生想像優美的意境,體驗美好的情感。簡言之,通過導入引導學生進入作品描寫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創設並引導學生進入教材所描繪的情境,無疑對優化課堂教學起著重要作用。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中受到感染,教師就要善於挖掘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在閱讀課的導入中時常是通過營造出一種氣氛,或再現一個場面,從而把課文描繪的意境再現出來,把學生潛在的審美意識和追求美的情趣激發出來,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順利進入到課文學習中去。具體而言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1、 看圖導入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的每一課都安排了意境優美、色彩鮮艷的情景圖,配有教學掛圖,通過網路資料還可查閱到更多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它們作為直觀教材,比形象的語言更具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學生獲得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為具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鮮明地揭示事物之間的關系。教師在導入時充分發揮其作用,以此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 藉助媒體導入 隨著人類社會的日益進步,多媒體教學的日趨完善,現代的課堂趨向於「聲情並茂」。在課堂導入時教師根據需要結合聲、色、圖,甚至是影視片段來輔助我們的教學,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可感性,能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創設一個讓學生積極思考的氛圍,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達到語言所難以企及的效果。
3、 意境導入 也稱激情導入,在教學文質兼美、情文並茂的名篇佳作時,教師如能創設出一個與課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角色, 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從而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將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許多名師在教學優美的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和抒情散文時,常常用一段富有詩情畫意的導語,將學生帶入課文的那種優美的意境,使學生處於一種良性的情感准備狀態。如孫雙金老師在教《春望》一詩時的導入:「同學們,今天孫老師和大家一起走進歷史的隧道,去感受歷史上一位苦難詩人、人民詩人、偉大詩人——杜甫的心理歷程。(課件出示《春望》全詩)大家知道唐朝曾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發生了『安史之亂』,叛軍攻入長安城後燒殺搶掠,把繁華的都城糟蹋得幾乎成了一片廢墟。在第二年的春天杜甫來到長安街頭,目睹長安城滿目荒涼的景象,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春望》這首千古絕唱。」接著配上音樂,教師有感情地朗讀《春望》。孫老師用短短的幾句話作為導語,卻震撼了全班學生的心靈,同時在媒體的輔助下,學生很快進入詩情詩境。
(二) 質疑型 教師在導入新課時,運用提問質疑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教師通過質疑激起了學生的探索興趣,達到以趣促思的目的。在質疑的同時,適當運用懸念,還能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問題是思維的開端,一個恰當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南宋時的教育家陸九淵雲:「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是問號。」
1、提問導入 它是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來進入課堂。教師可對學習內容進行提問,通過設立一個疑點激發學生的思考,也可以單刀直入,直接提出問題,使學生在積極思考中迅速進入新課。如邱老師在教《海底世界》一課時,一走進教室就用興奮的目光掃視學生,然後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大海嗎?」學生說:「喜歡」邱老師興致勃勃地說:「我也喜歡大海,大海是那樣的遼闊美麗,望著這美麗的大海,我忽然產生一個想法:這大海的深處是什麼樣子呢?當學生說也想知道時,邱老師相機誘導說:「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海底世界》,它將向我們介紹海底深處許多新鮮、有趣的事,那麼海底究竟什麼樣呢?讓我們來細心讀課文吧!」在本案例中,邱老師一進課堂便向學生提問,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調動著學生的思維能力,誘導著學生由疑而思。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
2、懸念導入 俗話說:「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小學生好奇心更強,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設置懸念激發好奇,吊起學生的胃口,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例中邱老師設置的「大海的深處是什麼樣子?海底究竟什麼樣呢?」激發起學生急於探索海底世界的興趣,造成學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狀態。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語文教師要針對教材的關鍵、重點和難點,巧設懸念,把學生的注意、興趣、思維吸引到懸念上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 激趣型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的興趣。」一堂生動的語文課離不開學生濃厚的興趣,興趣作為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對維護學生學習動機,達成教學目的具有重要意義。托爾斯泰也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才會入迷,入迷才能鑽進課文中,才能轉化成巨大的動力。在教學中,可以用生動活潑的故事、寓言、謎語等,激發學生的興趣。
1、講故事導入 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勝、扣人心弦,令人回味無窮,對學生而言,則更能引起他們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傾聽慾望,因為喜歡聽故事是人類的天性,從兒童時期到少年、青年、老年,故事一直陪伴在我們左右,人們沉醉其中、樂在其中。小學生更愛聽故事,抓住小學生這個心理特徵,運用一些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科學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師自己根據教材編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注意,既可以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又容易使學生領悟教材的內容。例如,《太陽》一課可用「後羿射日」的故事導入,激發學生探尋自然奧秘的願望。《將相和》一文用「和氏璧」的故事導入,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所以,語文老師應該獨具慧眼,善於發現課文中的相關故事題材,或與課文題目相關、或與作品的主人公有關、或與課文中介紹的某一山川景物有關的故事,都可以作為「課堂導入」先行講述,講述時,在語言上應注意做到形象生動,做到聲情並茂,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然,由於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因此,所講故事要短小精悍,人物事件要高度集中,而且還要融知識性、趣味性、啟迪性於一爐,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故事的魅力。
2、 謎語(游戲)導入 猜謎語是小學生特別喜愛的一項游戲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把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某一知識點編成謎語而導入新課。如袁曉君老師上《青蛙》一課,先讓學生猜青蛙的謎語,當學生猜對時,老師在黑板上畫青蛙簡筆畫並板書課題「26 青蛙」。這樣的導入自然有趣,既可以調動兒童學習的興趣,又可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四) 知識型
1、 啟動原有認知導入(復習導入) 即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已學過的知識或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導入新課的方式。例如學習《新型玻璃》這一課可以這樣導入:玻璃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同學們知道玻璃有哪些種類以及各有什麼用處嗎?讓學生自由回答後揭示課題。啟動原有認知導入新課不僅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了鋪墊,而且可以吸引學生主動去探求新知。語文課本是一個博大的知識體系,前後的知識點、題材內容、藝術風格等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復習、聯系舊課或已有知識可以作為學習新課的開始, 以舊啟新、以故引新、溫故知新,有時既能鞏固舊知克服遺忘,又能讓學生自信百倍地去學習新知。從已知到未知,也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我看來,教給學生能藉助已有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
2、簡介背景、作者導入 對於那些社會背景距現在較遠,寓意含蓄,學生不易理解的課文,而了解寫作背景又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對於這類課文,可先直接介紹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作者或背景,然後再幫助學生閱讀課文,加深理解。中國歷來有「知人論世」的傳統,並且課文中的許多作者無論是文章還是人品都堪稱學生學習的典範,導語以此為切入點,必使學生對作者肅然起敬,從而願意走進作者,渴望讀他的文章。如《春望》的導入,孫老師通過詩人、背景的簡介,即創設了情境,激起學生學詩的熱情,又為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做了鋪墊。所以,在教學中通過背景材料層層鋪墊,相關材料互相滲透,有時學生會很容易理解到文章的精髓,語文課堂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五) 釋題型 釋題,就是引導學生從分析理解課文題目入手,由題目生發開去,這是我們語文老師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有的揭示文章的主旨,有的能引起聯想,內涵極為豐富,具有統攝全篇的作用。如《只有一個地球》《草船借箭》等課文的課題往往是文章的重點,具有廣博的含義。教師可以先板書課題,從探討題意入手,通過抓住課文題目的關鍵詞語,進行「借題發揮」,引導學生分析課題,從而導入新課。從課題導入課文,一般能讓學生迅速地抓住重點,把握中心,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六) 直觀型 即運用實物實景導入。這種導入方法適合於講授直觀的、能看到差別的教學內容。如《藍樹葉》《荔枝》等課文以實物導入,能吸引學生的視線,可使學生感到自然、親切、真實可信。實物還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在學習課文前,出示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實物,導入自然,便於理解。
(七) 直入型 也稱開門見山導入,就是直接闡明學習目標和要求,說明新課的主要內容和教學程序。如教師進入課堂後就板書課題,告訴學生今天上哪篇課文,請打開教材多少頁。這類直白式的導語多用在所上新課與前面的課文聯系不緊或受時間限制不宜過多講解時採用。這種導入可使學生思維迅速定向,很快進入對中心問題的探求,但啟發性、趣味性不強。
三、 導入時應注意的問題
1、 啟發性。導入是師生心靈溝通的第一座橋梁,它起著誘導、銜接的作用。導入的目的就是要開發學生智力,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維。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用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活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掘創造潛能,讓導入成為「導火線」,進而激其情、啟其疑、奮其志、引其思。
2、 針對性。俗話說「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好的導入應該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導入的內容要緊密聯系新知識,要針對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選擇適當的導入方法,通過導入准確地引出新知識。否則,導入無論多麼新穎也是無意義的,反而會把學生的注意引向枝節問題,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3、 趣味性。教育先聖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指的是興趣。所以,導入方法既要新穎巧妙、靈活多樣,又要方法常新、情趣盎然。富有趣味性的導入引人深思,餘味無窮,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有益於他們的智力開發。
4、 簡潔性。對於課堂教學的整體而言,「導入」只是其中較短的一環,時間不宜過長,形式不宜過於復雜。導入要在「精」字上下工夫,言簡意賅地引學生入勝,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濃烈的求知慾望,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活潑愉快的學習。導入力求以最少的語言、最短的時間集中起學生的注意,使其迅速進入學習。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一堂生動的語文課,對學生來說就是一次藝術享受。導入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藝術性於一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導之有法,導無定法,貴在得法。」小學語文閱讀課的導入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具體應用中不應佔用太多的課堂教學時間,重要的是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老師只有依據教材特點,根據自身的習慣、愛好、特長,選擇適合自己、適應學生的導入方法,才能在導入這一教學環節中做到游刃有餘。好的導入猶如優美樂章的前奏,是師生情感共鳴的第一音符,如同序幕預示著劇情的發展、高潮和結局,如同航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和想像。一個先聲奪人的導語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妙,我們只有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能,有時綜合運用多種導入方法,才能優美、從容、簡潔、有味地導入課文。
⑤ 小學語文課導入方式有哪些及舉例
1、由精彩的描述導入
精彩的描述,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閱讀興趣,引起聯想和想像,使學生自然進入文本。
如學習朱自清的《春》時,設計了如下的導語:我們喜歡春天。喜歡春風輕吻臉頰的輕柔,春雨淅淅瀝瀝的清爽,春花爭奇斗艷的爛漫,小草鮮嫩逼眼的新綠……朱自清先生描繪的一幅幅春景圖更是美不勝收,讓我們來欣賞《春》,來體會春天的美好吧。
2、由軼聞趣事來導入
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軼聞趣事興趣濃厚。要投其所好,根據文本,選好與課文相關的軼聞趣事,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視野,又引起了對文本的興趣。
如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我講了文章的來歷。唐代,劉禹錫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權貴,被貶為和州通判。按規定,應住衙門里三間屋子。知縣是勢利小人,見劉禹錫被貶,便多方刁難。先安排劉禹錫在縣城南門,面江而居。
劉禹錫見房子面對大江很高興,特撰寫一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他的舉動氣壞了知縣,又把劉禹錫的住房調到城北門。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這房子在河邊,附近還有柳樹。劉禹錫因景生情,又寫一副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知縣見他悠然自得,又把劉禹錫調到城中,且只給一間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那麼《陋室銘》一文有什麼精彩的內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3、從欣賞歌曲導入
歌曲以其優美的歌詞、動人的旋律,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學過程中,根據文本需要選擇恰當的歌曲讓學生欣賞,營造一種特殊的氛圍,來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自然導入。
如在講《小巷深處》時,讓學生欣賞歌曲《母親》:「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兒,有人給你擦……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
不管你功勞多高,不論你成就多大,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了咱的媽。」那優美的旋律,那深情的訴說,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們。這時,我滿含深情地說:「母愛是無私的、博大的,讓我們一起走進《小巷深處》去感受那真摯的愛。」
4、由觀察插圖導入
新編語文教材有很多插圖,這一教學資源,常被忽略。要善於利用這一直觀形象的教學資源,巧用插圖導入。這些插圖形神兼備能幫助我們感知、理解文本。我們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形象描繪、合理想像,這樣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學習《周庄水韻》時,先引導學生觀察文本中的彩圖,要求學生描繪畫面的景物:窄窄的河道漾動著斑斕的光點,純朴的船娘搖著彎曲的木櫓,小小的蓬船從圓拱石橋劃出,悠然滑進方形石橋……
通過插圖學生對周庄有了初步的認識,然後自然導入:著名畫家吳冠中曾贊嘆「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國水鄉之美」,周庄的美讓中外遊人神往,讓我們走進周庄去感受她獨特的美。
5、由溫習相關詩詞導入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還可以通過溫習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詩詞來導入,這樣,既鞏固了古詩詞,又初步感知了文本,自然導入內容。
如學習餘光中的《鄉愁》時,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與鄉愁有關的名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積極思考回答踴躍:「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詞的聯想積累,喚起了學生們的情感。我因勢利導,滿含深情地說:「離鄉在外的遊子,日夜思鄉念親。鄉愁像一彎月,鉤起一串串回憶;像一條蠶,咬噬著那顆孤獨的心,讓我們一起來品味感受《鄉愁》。」
⑥ 小學語文的導入方法有哪些
一、用激情渲染氛圍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激情是一種狀態,是一種溫度」她認為:「沒有溫度的男人,在課堂上是立不起來的空麻袋;沒有溫度的女人,在課堂上就是一點沒人愛的舊瓷碗。一點感覺都沒有,沒有魅力。」
好的教師無論怎樣的氣候與環境,總能在短短的時間里抓住學生,師生一起用心用情提升課堂的溫度。這種溫度的提升需要老師的方方面面,特別是老師的「精」、「氣」、「神」。在老師「激情而又自然的引領下」,學生「心靈豐滿」起來,精神充實起來。學生的思想在課堂張揚,學生的生命在課堂成長。而學生的精彩正是來源於老師激情的點燃,來自老師巧妙的引導,來自老師熱情的鼓勵。就這樣,學生的信心被一點點激發,學生的激情被一點點點燃,學生的思維在一點點的燃燒,課堂的溫度在一點點提升,以至於沸騰。
常聽到不少同行埋怨:「現在的學生上課沒激情。」我想,其實學生的激情是無限的,只是它們隱藏在學生的內心,只要我們用自己的熱情去激發,課堂上的孩子們總是熱情奔放,活力四射的。如教學《釣魚的啟示》時的導入:
師:同學們坐得真端正,一看就知道是守紀律的好學生,冒昧地問一下,老師不在的時候,你們有沒有違反過紀律?
生: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
師:老師欣賞你們的坦誠和勇敢,但是更提倡大家向劉洋和高敏學習,學習她們在老師不在的時候,也能遵守紀律,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自律」,那同學們要做到「自律」這兩個字很不容易嗎?
生:學生談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可能說不難,有的同學,特別是好動的學生可能覺得比較困難。
師:是啊,同學們,我每個人都願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隨心所欲的做自己做的事,可是我們要注意分清對錯,如果明知道做得不對還要去做,不能自律就不好了。那麼,今天老師就要向同學們介紹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國的著名建築設計師,在他的生活中,他就時刻嚴格自律,從而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可是他的自律精神是怎麼堅持下來的呢?你們想不想知道秘訣?
生:想
師:好,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穿越時空,一起回到他的小時候,看看這位美國著名設計師小時候的經歷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3課:《釣魚的啟示》。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導入新課,自然引出「自律」並使「自律」貫穿全課,激發了學生的語文激情,這樣我想學生學習下面的課文時,熱情會更高一些,為學習文章做好了鋪墊,因此,請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激情吧。
二、借道具點燃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動力。一篇課文的導語一旦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主動的跟隨教師去探討知識的奧秘。那麼怎麼才能讓導語在第一時間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我覺得在導入的時候借用一下道具,可以更好地達到這一目的。道具有視覺型道具,比如,結合課文的實物演示,近距離將讀者與作者溝通,便於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語文課本中的插圖,是作者精心繪制而成的,我們可以利用它導入新課,提起學生的興趣;還有視聽型道具,比如錄相、FLASH動畫等,視聽結合,能放鬆心情,陶冶情操,激發靈感和興趣。
我在教《非常漂亮的貝殼》一文之前,我先讓學生收集各種各樣的貝殼。上新課時,讓學生將貝殼放在講台上,一起觀賞,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進入新課教學。又如教授《小柳樹與小棗樹》時,我運用FLASH課件作為導入新課的輔助材料,它融畫面、文字、音樂於一體,讓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很快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通過它們之間形體對話,生動形象地使學生懂得「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這一深刻的道理。
適當地藉助教學道具可以設置良好的學習情境,打破思維混沌的狀態。從而喚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強化學習氣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抓住時機,把學生的思維從感性升入理性。
三、設懸念啟迪思維
懸念可以造成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設置懸念應生動形象、簡潔鮮明。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學生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性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
如教《狐假虎威》一課時,我這樣導入:「假如一隻狐狸和一隻老虎在一起,誰怕誰?誰吃掉誰?」學生答:「這還用問?當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我說:「但是今天要講一個故事卻是老虎聽從狐狸的話,狐狸輕而易舉地指揮著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覺得狐狸威風凜凜。你們說奇怪不奇怪?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請打開課文——《狐假虎威》這一段導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急於要弄清問題的心情,驅使他們認真學習課文。
有位實習老師在上《驚弓之鳥》時,開篇就布疑陣:「現在,空中飛著一隻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辦法能把它打下來?」學生憑經驗紛紛說,用箭射,用槍打,用彈子彈……至此,我首先肯定學生的回答是正確的,但話峰一轉,說:「可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更贏,卻是拉弓,不用箭,「嗖」的一聲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到。」
由於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如果故弄玄虛,那就失去了懸念的意義,有時甚至會把學生弄糊塗。
四、講故事、猜謎語構建愉悅情感課堂
學生大都很愛聽故事、猜謎語,每每遇此都很認真,興趣特別高。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新課時設計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故事或謎語等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一旦他們對所學的內容產生了興趣,就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使整個教學過程收到極好的效果。
例如《女郵遞員的信》的導入「同學們,請你們猜一條謎語。謎面是:身穿綠衣裳,工作特別忙,送信又送報,人人喜洋洋。謎底到底是什麼?……對,是郵遞員。有一位女郵遞員還寫了一封信,信中介紹了她一天的繁忙,但有意義又很有趣的生活。我想大家一定願意知道她信中的一切,好,我們現在就來學習《女郵遞員的信》。」
雖然謎語很簡單,但因為教師豐富而有感情的朗讀再加上適當的肢體語言,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了,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馬上就調動起來了。整堂課都在非常活躍的氣氛中進行著……這就是利用謎語或故事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導入方法。它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究心理,把學生由「要我讀書」變成「我要讀書」,從而進入「願學」、「樂學」的境界,調動了學生積極學習的主動性。
另外,還可以採用引經典,溫故知新,介紹背景,做游戲,音樂、歌曲等方法引入課題。選用什麼樣的導入形式,不僅要求教師具有敏銳的眼光,靈活的思維,創造的頭腦,而且要求教師在設計過程中必須依據如下原則:靈活性原則、精練性原則、實效性原則、規范性原則、知識性原則、啟發性原則、思想性原則、趣味性原則和針對性原則,設計導入應注意「實」(講求實效),「精」(精明扼要),「活」(方法多樣),「美」(給人美感享受)的和諧統一,同時還要兼顧啟迪學生的思維。
總之,導入絕非雕蟲小技,不足掛齒,而應該把它看成是一門藝術,一門科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藝術深入研究的過程中,萬萬不可忽視對導語藝術的思考,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加絢麗多彩,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⑦ 小學語文哪種方式導入最有效
一、開門見山導入法
開門見山導入發,就是直接介紹新課的作者或主要內容來導入新課。如在教學《李時珍》一課時,我先介紹課文的作者:李時珍是我國明朝偉大的醫學家和葯物學家,課文講了幾件事?究竟是什麼事呢?現在我們一起學習《李時珍》就知道了。這樣引入新課,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二、聯系生活導入法
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生這樣類似的事情,如果是你你又會怎樣對待呢?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一定會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來作出判斷或選擇。比如我在教學《平分生命》一課時,我就問學生:「當你身邊有人流血過多急需輸血的時候,你會願意輸血給他嗎?」這時,同學們都沉默了,因為他們一時之間無法接受。我接著說:「但有一個人願意,他就是阮恆。」同學們都睜圓了眼睛,似乎有些不信。順理成章的,我讓他們自己讀課文,了解阮恆的偉大。
三、設置疑問導入法
設置疑問導入發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根據與課文題目有關的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並讓學生正確回答的一種導入發。如教學《海底世界》一顆,學習課文前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如果把全世界各國的國土合起來,這樣就變得更大了。而地球還有沒有什麼地方的面積比陸地面積更大呢?學生回答後,教師節是課題《海底世界》。並緊扣課題提出疑點:海地到底有多大呢?海地裡面世界又會是怎樣的呢?學了這篇課文你們的疑點就會解開了。以此喚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趣和好奇心,促使他們到課文中尋找答案新課,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四、音樂導入法
在音樂的世界裡,人人平等,當音樂聲響起,無論是優生還是學困生都能立刻活躍起來。如果能在課堂導入中能適當運用音樂,一定可以緩解學生課間疲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例如,教學《讓我們盪起雙槳》,課前用錄音機播放「讓我們盪起雙槳」這首歌曲,讓學生欣賞,然後提出問題:你們喜歡這首曲子嗎?作曲家為什麼要寫著首動聽的曲子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利用音樂導入新課,同學們自然而輕松愉快地進入了學習新課的角色。
五、故事導入法
小學生的好奇心強,愛聽有趣的故事。教師若能抓住學生的這個心理因素,變學生的好奇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就能起到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教學《老鐵牛》一課時,先給他們講很久很久以前我國宋朝時期,有一回,黃河發大水,中斷了河中附城外的一座浮橋,河兩岸栓浮橋的八隻大鐵牛也被大水沖走了,陷在課的淤泥里。洪湖水退後,要重修浮橋,可是一隻鐵牛有一萬多公斤重,兩輛大卡車拉也拉不動,可況當時又沒有吊車。這樣笨重的大鐵牛怎麼撈起來呢?人們議論紛紛,獻計獻策,但始終找不到一個辦法。後來來了一個和尚,他說:「我有辦法,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誰把他送回來。」說怎能幫助和尚送回鐵牛呢?和尚究竟用什麼辦法撈起鐵牛的?我正好藉助學生的好奇心鼓勵他們自己閱讀《撈鐵牛》,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立即調動起來了。
六、導游解說導入法
小學語文課文入選的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篇佳作。從內容上看,風土人情,山川村舍,花草蟲魚,無所不及,結合教學內容和目的,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在課堂上進行藝術的渲染,選擇與教學內容緊相關的情景境,引導學生以遊人的視覺,身臨其境,促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習的思維。
例如《三峽之秋》一課的導入,首先播放電視風光片《長江》中有關三峽的片段,教師以導游的形式簡介了長江三峽的概況。
七、回憶導入法
這種方法一般用在第二課時,通過回憶再現上一節課內容。有意的銜接下一節課,是某一方面的知識更為系統化、承接化。讓課文主要內容歷歷在目,為本屆節課做好鋪墊。一般適用在回憶錄古詩之類的導入。利用回憶形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例如《草船借箭》的導入,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你們讀懂了什麼?請大家回憶一下,還碰到了哪些不明白的?稍後我們一起討論。
八、直觀演示導入法
採用直觀教育能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為學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過度的橋梁。因此,採用直觀演示法導入新課為學生理解新知識提供了材料,能引起學生尋求探索方法的興趣。如《琥珀》一課,學生對琥珀了解很少,我在導入時給他們播放《美麗的琥珀》讓學生欣賞琥珀藝術品,讓學生了解琥珀的價值、當學生看完後充滿好奇,也就能主動地去閱讀課文。
⑧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導入
提高教學質量復的方法頗多,制我們要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地採取適合本校條件、情況的具體措施來完善常規教育教學。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課標,活化教材,融洽師生關系,活躍教學氣氛,優化課堂結構,狠抓落實,始終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恆,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