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25課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25課

發布時間:2021-03-14 21:49:32

A. 八年級上冊語文 第25課翻譯

東晉太元年間,有一個以捕魚作為職業的武陵人。(有一次,漁人)沿著小溪走,忘記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兩岸幾百步以內,中間沒有夾雜其它的樹,芳香的青草鮮艷美麗,落花紛紛。漁人對眼前的景象感到非常驚奇。(漁人)又繼續向前劃行,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於是發現了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洞)裡面隱隱約約好像有點光亮。(漁人)就離開船,從洞口進入。起初洞口很窄,僅容一人通過。(漁人)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有平坦寬廣的土地,房屋整整齊齊,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林之類的景物。田間小路互相交錯相通,(村落間)能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人們在村落間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衣著打扮就像是桃花源外的人,老人和小孩,都怡然並自得其樂。 (桃花源的人)一見漁人,竟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來的。(漁人)詳細地回答了他們的問題。(村裡的人)便邀請他到自己家裡,擺酒殺雞做飯款待他。村裡人聽說有這樣的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兒女和同鄉的人來到這個與世人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了,與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絕了。(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情一一詳細地告訴桃源里的人,(桃源里的人)都感嘆了起來。剩下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家裡,都拿出酒菜飯食(來招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便告辭離去。這裡面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事)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講。」 (漁人)出來後,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處處標上記號。(漁人)到了武陵郡,便立即去拜見太守,(漁人)把這些情況作了稟報。太守立即派人隨同他前往,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結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品德高尚的人,聽說了這件事,高興地計劃要去(探訪)。(但)沒有實現,不久生病死了。此後(再也)沒有再問起這件事的人了。

B.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的25課原文 需求.25課標題也OK

25 杜甫詩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這里有電子課本,你要看點進去就行

C. 八年級上語文 第25課 人教版

第二十五課來是杜甫詩自三首 《望岳》《春望》 《石壕吏))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望》唐·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sāo)更短,渾欲不勝簪(zān)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頭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D. 八年級語文基礎訓練上冊第25課答案 人教版

參考答案
基礎知識應用
1、dài zì líng fēng zān yú shù yù
2、⑴不盡;⑵聚集;⑶簡直;⑷前面的路。
3、唐,詩聖,詩史,杜工部。
4、D(A「層」應為「曾」;B「河山」應為「山河」;C「騷」應為「搔」,「剩」應為「勝」,所以應選D)
5、⑴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⑵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⑶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⑷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6、A(A項錯在:《望岳》不是寫於「安史之亂」前期,而寫於杜甫青年時期,即「開元盛世」時期)
7、⑴岱宗夫如何?⑵家書抵萬金;⑶如聞泣幽咽。
8、⑴三男鄴城戍--兵役苛苦;⑵二男新戰死--戰爭慘烈;⑶出入無完裙--生活貧困。
課文精段賞讀
(一)1、D(D應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2、C(上句是用虛筆,下句用的是實寫)
3、「割」字用的極好,從山的北面來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就像被一把碩大無朋的刀切斷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從這兩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
5、略。
(二)1、春天登高遠望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3、國都長安在淪陷後已經變得殘破不堪,然而山河依舊是那個樣子;春天降臨長安城,然而眼前卻是亂草叢生。如此強烈的反差令人觸目驚心。詩人借寫景痛切地傳達了憂國傷時的感情。
4、詩人因為憂愁而經常「搔」頭,使滿頭白發越來越短少,稀疏得簡直連簪子都插不住了。詩人者一年僅45歲,其蒼老之態如此,可見他憂國、傷時、思家之切。
5、C(C項:「安史之亂」是安祿山發動的叛亂,唐王朝為平叛而發動戰爭是正當的,杜甫他支持平叛。所以說「憎惡唐王朝發動戰爭」不妥,故C錯)
(三)1、⑴防守; ⑵最近; ⑶請讓我;
⑷能夠。
2、⑴老翁越過牆逃跑了;⑵活著的人苟且活著,死去的人永遠完結了。
3、對偶;「小吏大聲呼喝多麼凶惡!老婦人哭哭啼啼多麼痛苦!」這兩句描寫真切地表現了石壕吏的凶暴氣焰和冷酷無情,也表現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
4、第一層(前六句):寫老婦人訴說三個兒子的境況,說明這一家人已為國家作出了重大犧牲。第二層(中間四句):寫老婦人訴說家中的現狀。第三層(最後四句):寫老婦人自請應役。
6、安祿山,史思明。
拓展閱讀:
(一)、1、時間、地點、人物
2、C(「何時」表現出詩人對這一刻的期盼之情)
3、D(不全都是想像之詞,第一句是實寫。)
4、五言律詩
5、⑴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⑵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二)1、C(A項「妻子」古指妻子兒女,今指男子配偶;B項「青春」文中指春天的美好景色,今指青年時期;D項「卻」詩中指回頭,今表轉折,相當於「但是」;C項「放歌」古今均指放聲歌唱的意思,故選C)
2、通過神態、動作和心理描寫來表現。如「涕淚滿衣裳」的神態、「漫卷詩書」的動作、「喜欲狂」的心理,無一不真切地體現出詩人的「狂喜」之情。
3、⑴收復;⑵胡亂地。
4、白天放聲歌唱還要開懷暢飲,趁著春光明媚的大好時光還鄉。
5、B(詩人喜極而泣,這是詩人感情的自然流露,恨真切,很感人,不是誇張)

(三)1、當年聲名之盛,恩遇之隆。
2、眼前的相遇情景,暮春時節,江南;
3、杜甫與李龜年是舊相識。
4、詩人以百花凋零象徵世運的頹廢,社會的動亂和李龜年與詩人自己飄零流離,飽含了深沉家國興亡之感、身世淪落之悲。
5、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寫作點撥
同學們改寫這篇文章時,在保持原文內容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可作適當添補和具體描寫,使想像更豐富,內容更充實。改寫時可以記敘為主,加以議論抒情,語言要流暢生動,層次清楚,結構合理。
思路一
我們可以以第一人稱「我」來改寫此文,可採用順敘手法,充分發揮合理的想像,描繪老婦人的語言、動作、神態,還可以補充一些原文中隱去的故事情節,使文章內容更豐富。用「我」的眼光來洞察社會的黑暗腐朽。
思路二
我們也可以用第三人稱來寫此文,可採用到敘手法,作者和老婦人都是文章的主人公,我們展開合理想像刻畫他們鮮明的形象,一個備受欺凌,一個富有同情心。也不要忽略對凶暴的石壕吏的描繪,這樣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改寫《石壕吏》
一陣寒風過後,一片片烏雲也隨著飄了過來。在這兵荒馬亂的年月里,誰會想到又有什麼災難臨頭呢?
我看著天色漸漸地黑了,便在附近的石壕村裡找了一家農戶住了下來。這時我才覺得身上非常疲乏。一天行走的勞累,迫使我躺下就睡著了。突然聽到村裡人群奔跑吵鬧聲,還不斷傳來「汪汪」的狗叫聲,接著隔壁家的門也「叮鈴哐啷」地響了起來,還傳來了叫罵聲。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急忙爬起來站在窗邊張望著,原來是城裡的差吏來拉夫去當兵。老大爺見勢不妙,急忙跳牆逃走了。這時門已經快被踢開,老大娘為了掩護老頭便出來應付差吏。這時差吏在外邊等得不耐煩,見有人出來,便大聲嚷道:
「老太婆,你干什麼去了啦?為什麼不早點開門?」
老大娘氣憤地說:「我們家沒有男人,你們快走吧!」
「你男人干什麼去啦?」差吏氣急敗壞地問。
「我的三個兒子已經被你們抓走了,你們怎麼還來要人?前幾天,我的小兒子來信說:他的兩個哥哥全都戰死了。在這個年月里,只能活一天算一天。死的也……」差吏不耐煩地打斷了她的話,追問道:
「你丈夫呢?」
「出去了。」
「上哪兒了?」
「讓你們當官的叫走了。」
「屋裡還有別的人沒有?」
「沒有男人了。只有一個正在吃奶的孫子和他的媽媽。」差吏不相信,到處亂翻亂找。沒有找著,要把孩子他媽帶走,老大娘趕緊攔阻說:
「你們就放了她吧!她連一身完整的衣服都沒有,怎麼出門?再說還有個正在吃奶的孩子需要她撫養……」
「不行,每家都得出人!」
……
「那就讓我去吧!我雖然年紀大了,不能打仗,但我還能給軍隊做飯,……」
老大娘含著淚看了看她的小孫子,對孩子他媽說:「你要把孩子養大,將來讓他去打豺狼虎豹!」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
我目送著老大娘遠去的背影,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夜深了,老大爺從野外回來,聽著孫子他媽訴說剛才發生的事情,兩個眼眶噙著淚水……
村子平靜下來了,我好像聽到低微的斷斷續續的哭聲,我再也睡不著了。
第二天早晨,天空陰雲密布,我懷著極不寧靜的心情,去向老大爺告別,登上了路程。
簡評:
本文以第一人稱來敘述,顯得真實可信,改寫內容忠實於原作,又展開對人物細節的合理想像,抓住老婦人、石壕吏動作、語言的描寫,使人物栩栩如生地亮相在讀者面前。文章以記敘為主,通過老婦人的哭訴,對文章中隱去的情節作了適當添補,表現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寄予作者「我」深切的同情。

選自
例文2
《賣炭翁》改寫
張平
雪花漫天飛舞,飄落在賣炭翁身上。北風無情地刮著,刮著賣炭翁的臉,而他似乎毫無知覺,獃獃地立在雪中的地上。望著那兩位黃衣使者和那裝滿炭的車在朝皇宮奔去的背影。在他那蒼老而剛毅的臉上,掛著兩行渾濁的淚,他的眼中射出憤怒的火焰。他想大吼,可嗓子發啞,他知道自己斗不過黃衣使者,他知道再憤怒也是徒然,他知道老百姓只能忍受欺壓,他知道……他握緊的兩拳,無力地張開,眼中憤怒的火焰,漸漸地熄滅了。他想大笑,可淚水早已哭干,只有如泣如訴的自語,他問蒼天:「公理在哪裡?」他問大地:「生路在何方?」
他問白雪:「你為什麼要覆蓋這丑惡的世界?」
大風雪更瘋狂地抽打著他,席捲著他,他踉踉蹌蹌地走到城牆邊,終於跌倒在地。許久,他慢慢地支起虛弱的身子。忽然,他發現北邊遠處似乎有一個小黑點,而且越來越大。「那是我的牛,我的炭,我的車!」他心裡一陣喜悅,猛然站起來,瘋狂地向黑點奔去。距離越來越近,看清了,看清了,「那是我的牛,可是我的車,我的炭呢?」他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使勁揉揉自己的眼睛,這才發現牛頭上系著半匹紅綃和一丈紅綾。唉,他什麼都明白了,他用顫抖的手解下那綾綃輕輕地撫摸著,撫摸著,像是在撫摸那一車炭。忽然,他把綾綃往空中一拋,「我每天天不亮就在終南山上砍柴,勒緊褲腰帶在雪地里爬了一夜,就為了這不擋風寒,不能填飽肚子的破綾綃嗎?原指望能賣個好價錢,好買點米,買點葯,救救我那半死的老伴,這……這下可好。叫我一家人怎麼活?」說完,他眼前一片發黑,摔倒在地。
當人們發現賣炭翁時,只見他身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白雪,他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充滿了憤怒,充滿了怨恨。
摘自《蠡中校園》
簡評
小作者改寫忠實於原作,以第一人稱來敘述顯得真實可信。同時抓住賣炭翁動作、神態、心理描寫,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尤其是動作描寫非常細致,如「握緊的兩拳無力地張開」、「猛然站起來,瘋狂地向小黑點奔去」、「用顫抖的雙手解下那綾綃輕輕地撫摸著……」等等,反映出賣炭翁在風雪中忍飢受寒,任人欺凌的現實,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作者還發揮合理想像,添上一些隱去的故事情節,結尾賣炭翁的悲慘結局更突現了文章中心

E.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的25課原文

25 杜甫詩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http://www.pep.com.cn/czyw/jszx/tbjxzy/bs/dzkb/
這里有電子課本,你要看點進去就行

F.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書25課和30課課文

25課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過故人庄
游山西村
漁家傲
浣溪沙

30課
觀刈麥
赤壁
過零丁洋
己亥雜詩
山坡羊 潼關懷古

G. 八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25課的注釋!!

童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明察秋毫,怡然自得,龐然大物、夏蚊成雷」等成語。
2.熟讀並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了解古今詞義的差別,掌握基本的解詞方法,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培養閱讀和翻譯能力。
2.體會文言語體簡潔、典雅的特點。
3.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內容,品味作者在敘寫中表現出的童年生活的樂趣,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思維。
德育目標
學會觀察、體味人生,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誦讀,體會文言語體簡潔、典雅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並分析是怎樣得來的。
教學方法
1.讀議結合法。本為較為淺顯,應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從劃分停頓入手指導學生誦讀,正確劃分朗讀停頓,以理清句意層次,層次清則句意易明。在反復誦讀中疏通文理,體會童稚時的偶趣之情,揣摩文章的妙處。然後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說說課文中哪些描寫富於童趣,自己最喜歡哪些句子。
2.譯述法。文章以生動的筆觸,記述了兒時「神遊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滿童真童趣。指導學生疏通文字,領會課文大意,然後創造性地譯述課文內容,師生共同評點。
教具准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範朗讀磁帶、投影儀及膠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誦讀感知課文,梳理、積累語言材料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背景音樂:歌曲《童年》)
同學們,正如歌中所唱的,充溢著幻想和好奇的童年生活真的如陽光般燦爛。那時,一切都是那麼輕松愉快,童真童趣,童言無忌,憶起時總是醇香醉人,有誰來講講記憶中象「過家家」「斗蛐蛐」這樣的樂事,讓我們大家共享你的稚真?(學生講述)清代文學家沈復也有過快樂的童年,《閑情記趣》中就記敘了他兒時一些趣事,今天讓我們一起去品味這清新率真的文字。(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
童年是美好的,冰心老人贊其為「真中的夢、夢中的真,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今天我們要學的沈復的《童趣》就是一篇用簡約生動的白描語言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
1.沈復(1763~?)
字三白,號梅逸。清代乾隆年間人,工詩畫、散文。據《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於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與妻陳芸感情甚篤,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歷盡坎坷。妻死後,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後情況不明。
2.《浮生六記》,清代小說。系沈復在嘉慶年間所寫的一部回憶錄。「浮生」取一生浮盪不定之義,源自李白《春夜宴季弟桃李園序》中「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慨嘆。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
全書「筆墨之間,纏綿哀感,一往情深」(清?王韜)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情。主要有兩大內容:(1)參與社會生活的艱辛,家庭生活,尤其是與妻子愛情生活的苦與樂。(2)記敘了游賞天下名山秀水的感悟以及種種藝術生活的樂趣。俞平伯稱贊此書:「雖有雕琢一樣的完美,卻不見一點斧鑿痕。猶之佳山佳水,明明是天開的圖畫,卻彷彿處處吻合人工的意匠。」
三、譯讀梳理、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標注各自然段的序號,劃出疑難字詞。
結合注釋和字詞典,掌握字音。
投影:
正音:
童稚(zhì) 鶴唳(lì) 怡然稱快(yí) 土礫(lì)
丘壑(hè) 癩蝦蟆(há má) 藐小(miǎo) 項為之強(wèi) (jiāng)
2.教師作朗讀指導,劃分朗讀停頓,分清句讀。
提示: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體,來源於古代漢語口語,和現代漢語同源異流,簡潔、典雅。「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指反復誦讀,文意會愈加清晰,學習文言文更是如此。朗讀時要特別注意停頓、語氣、語調等。
朗讀時常在句子前後和中間作或長或短的停頓,一方面出於換氣的需要或使層次分明,另一方面為了充分表情達意。
文言文同樣有陳述、疑問、祈使、感嘆等語氣。如疑問語氣要讀出升調,感嘆語氣讀降調。
本文應以一個老人回憶往事的那種恬淡、悠然,但又飽含愉悅的情感來讀。首段中前三個分句是作者對遠逝往事的遐思,宜緩緩來讀,聲音深沉些;句中句尾是說那時的行為和收獲,可以略快,聲音略高,並注意正確停頓,以表達對結構的理解:「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以下三段,分用三個四字詞於段末小結,語氣要輕鬆些。朗讀「……則……果然……」和「……作……果如……」兩個判斷句時,語調略微歡快。
投影:
(1)能/張目?對日
(2)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3)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
(4)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5)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
(例句中,「/」表示明顯的停頓,「‖」表較短的停頓,「? 」表示極短的停頓)
3.教師范讀,學生體會朗讀的情感和語調。
4.學生再讀,邊讀邊體味,並結合注釋,疏通文句。
投影:
(1)解釋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自己)
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白的,沒有染色的)(慢慢地)
鞭數十,驅之別院(用鞭子打)
以蟲蚊為獸(把……當作……)
項為之強(脖子、頸項)
興正濃(興趣)
果如鶴唳雲端(果真)
以叢草為林(樹林)
方出神(正)
驅之別院(趕、驅逐)
則或千或百(有時)
(2)指出加點的代詞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細察其紋理(代藐小之物)
②昂首觀之(代夏蚊)
③使之沖煙而飛鳴(代蚊子)
④蹲其身(代自己)
⑤觀之,興正濃(代二蟲)
⑥驅之別院(代蝦蟆)
(3)聯系語境,揣摩、翻譯難句。
①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用心地想像,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就變成了白鶴)
②蹲其身,使與台齊。
(蹲下身子,使身子跟檯子一般高)
③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全神貫注地沉浸在想像之中,愉快而又滿足)
④見二蟲鬥草間
(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鬥)
⑤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看清極細微的事物)
5.學生聽讀?朗讀課文,識記文章的精彩情節,分小組創造性地譯述課文內容,師生共同點評。
(1)假如這些事是你親身經歷,你在譯述時需加進你自己的感受。
(2)假如你是童年沈復的朋友,要求你以「童年的夥伴」為題創造性地譯述課文。
(3)假如你是沈復的師長(父母親、老師),請以「兒子(學生)的傻事」為題,創造性地譯述課文。
四、理讀積累,品析意趣
1.學生朗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有趣的地方,並說明「趣」在哪裡。
學生討論、交流,指名發言。教師歸納一些代表性的發言: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有趣,趣在仔細觀察,充滿稚趣,也充滿樂趣。
「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有趣,趣在想像豐富,稚態可掬。
「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趣在入神,趣在陶醉其間,趣在憨態,趣在童心,趣在天真。」
2.學生邊讀邊梳理、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1)找出文中音同形不同的字。
(2)找出文中義同字不同的字。
(3)找出文中字同義不同的字。
(4)找出文中意義相對、相反的字詞。
(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6)找出文中的成語並解釋。
(7)找出文中的省略句。
學生分類尋找、整理,整理內容大致如下。
(1)音同形不同的字:
礫—唳 鶴—壑 向—項
(2)義同字不同的字:
察—觀—視—見 唳—鳴 素—白
(3)字同義不同的字:
昂首觀之(看) 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觀 察
作青雲白鶴觀(景象、景觀) 必細察其紋理(觀察)
定神細視(精神、注意力) 余憶童稚時(時候)
神 時
神遊其中(感受、想像) 故時有物外之趣(經常)
徐噴以煙(用) 項為之強(因為)
以 為 以叢草為林(當作)
以叢草為林(把)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被)
故時有物外之趣(的)
之 項為之強(代指「昂首視之」)
(4)意義相對、相反的字詞
藐小之物—龐然大物 凹—凸
(5)成語:
明察秋毫:比喻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問題都看得很清楚。
龐然大物:外表上龐大的東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夏蚊成雷:夏夜裡蚊群嗡嗡的叫聲像悶雷。
(6)通假字:項為之強,「強」通「僵」,僵硬。
(7)省略句:「鞭數十」應是「鞭之數十」
「使與台齊」應是「余使目與台齊」
3.熟讀文章,嘗試背誦。
五、課堂小結
《童趣》是作者追憶童年生活的一篇極有情趣的散文,文辭簡約,韻味雋永。恰如俞平伯先生評論《浮生六記》說:「無酸語,贅語,道學語。」「奇文共欣賞」這類小品文猶如香茗、佳釀,是宜悠然中讀美文,品人生的。
六、布置作業
沈復觀昆蟲而寫成此文,你在童年時也有這樣回想起來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嗎?請參照本文,從記憶的倉庫中采擷一兩朵童年生活的亮麗花瓣,寫一個表現童心童趣的片斷。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25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