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打造小學語文有效課堂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審視我們當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中講得口乾舌燥、筋疲力盡,而學生卻聽得頭昏腦脹,這樣的教學,從表面上看,占滿了課堂教學的有時間,教師也感到盡心盡力了,但從學生學習的效果來看,是一種低效教學。 而有效教學則在有限時間和空間內,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充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呢?那麼,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深入鑽研課本 把握教學重難點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本,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徵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二、創設問題情境 激發探究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願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1、課始,.課題入手, 開端引趣。 上課一開始以趣導入, 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導入, 開始設疑, 把課堂教學當作是一項探索活動, 激發學生閱讀、探究的慾望, 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慾望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這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如:我在上《狐假虎威》這一課時,我是這樣引入的:你們見過老虎嗎?它的脾氣怎麼樣?「假如一隻狐狸和一隻老虎在一起,誰怕誰?誰吃掉誰呢?」不用問,當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但是老師今天要講的故事卻是老虎聽從狐狸的話,他非但不敢吃狐狸,反而覺得狐狸威風凜凜。你們說怪不怪?想知道是為什麼嗎?請打開課本《狐假虎威》。此時,教師的提問激起了學生思維內部的矛盾,一種」求知若渴「,急於揭開謎底的濃烈學習興趣喲普然而生。 2、課中,巧妙切入, 喚醒情趣。 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就要結合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求新求奇。語文教學要主則詳, 次則略, 不可平均用力。教師必須做到「任他千瓢水, 我只取一瓢」。即抓住課文的重點, 牽動一隅而提挈全篇, 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課末、學以致用,發展興趣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易受新鮮事物的影響,既不穩定,具體表現是易於激發,但難以持久。因此,我矜持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教學後安排學生把所學知識及時的、經常地用於實際,使學生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深化所學知識。並進一步發展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三、巧用電教媒體, 提高課堂效率 在語文教學中, 恰如其分地運用電教媒體, 發揮其直觀、生動、形象的特點, 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能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1、.運用媒體, 突出重點, 突破難點。 《雲海日出》一文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黃山雲霧的千姿百態、瞬息萬變。這部分內容比較深奧, 學生難以理解。在深入品悟語言文字後, 我運用媒體將黃山雲霧的特點清楚地展示給學生, 並配以文字說明和圖片講解, 使聲音和圖像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活動的畫面, 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 再讓學生深入思考, 組織語言, 這樣學生就能輕松地表達出雲霧的成因和形成過程。思考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將教學內容進行創造和再加工, 將原來冗長的文字敘述通過聲音和圖像表現出來, 使教學內容更加集中簡練, 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同時運用多媒體通過學生視覺和聽覺雙重通道的刺激, 引導學生去想像文字所包含的意義, 使學生加快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2、.運用媒體, 巧設朗讀。 《雲海日出》第一段, 寫人們觀賞黃山的雲霧及其感受, 語言美、意境美。怎樣才能讓學生身臨其境, 感受它的美, 讀出它的美呢? 我播放了一段錄像,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 讀出了對廬山的雲霧的驚嘆贊美之情。 思考朗讀是對語言文字由外到內的吸收, 也是小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學生只有通過各種形式反復朗讀, 才能理解文章的內容, 體會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電教媒體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使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學習語言, 增強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意識, 加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四、開展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他把全班全班學生按一定的方法平均分成若干個小組。教學過程的大部分環節都以小組活動為核心。並以小組的總體成績以及全體的表現作為評價和獎勵的依據。如:《江南第一樓》一課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在幫助學生概括了江南第一樓的幾個特點及分析作者的寫法後布置了一次小練筆:仿照《江南第一樓》的寫法,寫一篇寫景的短文,寫出景物的特點。每個學生只要求寫其中某一方面的特點。
『貳』 怎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
在新課改浪潮中,作為主陣地的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變化,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師生交流更加暢通,學生興趣更加濃厚……然而,不少課堂在熱鬧背後表現出放任浮躁的傾向,教學效率並不理想。如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寫減少了,琅琅讀書聲變少了,語文味也越來越淡了……作為語文教師,有必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小學語文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一)鑽研教材——有效教學的前奏 筆者認為,要實施有效教學,首先要做到明確目標,深入鑽研教材,巧妙進行教學設計。教師應正確到位地理解文本,把握價值取向。若對文本的解讀把握不甚到位,就會大大削弱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難以進入情境。 1.鑽研課文題目——牽一發而動全身。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鑽研教材先要琢磨題目,有些題目不僅反映了課文主題,而且暗示了行文線索,是學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內容的第一級台階。利用文題設疑求答,能激發他們閱讀課文的興趣和慾望。在鑽研教材時,先和題目對話,從課題出發,扣住突出反映題眼的重點句段,以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目的。 2.琢磨標點符號——標點符號也含情。標點符號是書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並藉助語境產生豐富的內涵。鑽研教材時,每個標點都不該放過,要認真琢磨它的深刻含義。《望月》寫「我」和小外甥賞月背詩,並展開豐富的想像。在對詩一段中,出現了「…………」並自成一節。仔細思考,一般的省略號都是六個點,這里之所以這樣使用,是因為「寫月亮的詩多如繁星」,一個省略號不足以表達詩句很多。這樣,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並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做好鋪墊,同時為學生學習和使用標點符號打下認知基礎。 3.利用文本空白——引發學生深入思考。文本給讀者留下「空白」,在閱讀中等待讀者用想像去補充,從而充實內容,豐富內涵。文本中的「空白」,只有經過深入細致地閱讀,方能發現。因此,要引導學生從字、詞、句、段、篇章以及標點等去發現「空白」。有效地利用空白展開教學,是教師在閱讀文本時的再創造,是非常豐富的教學資源。如果利用得當,能夠培養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鑽研教材是有效教學的前奏,透徹地把握教材可以使教師「輕松上陣」,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獲得預期的進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設情境——有效教學的主曲 如果我們在課堂中多設置情景,讓孩子自然地走入文本,理解文本,營造溫馨和諧、清新活躍的語言環境,語文課將會由機械傳授、盲目灌輸變為積極地、正確地、有效地引導,學生將會由被動地接受改為主動地探索、積極地配合、熱情地參與,成為真正生動有效的課堂。 1.創設生動而和諧的學習情境。語文教學中,情境創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能調動學生感情、點燃激情,又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性思維。如特級教師王崧舟在教學《長相思》時,就是在他那充滿激情、如詩如畫的導語描述中開始的:「同學們,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而到了張籍的筆下,鄉愁又成了那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麼,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又是什麼呢?請大家打開書本,自由朗讀《長相思》。注意,仔仔細細讀上四遍,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詞念得字正腔圓;讀後兩遍的時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學生在充滿詩意的語言和音樂中,開始了與文本的對話,興趣盎然。 2.創設自主而創新的學習情境。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創新。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中如果學生主動參與越積極,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就越有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只有在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能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3.創設合作而互動的學習情境。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有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指望老師的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都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是指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在小組內討論,大家共同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相互聽取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心理學家羅傑斯曾指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同樣,語文教學也只有在師生共同營造的環境中才能更有效。 (三)完善策略——有效教學的強音 1.有效提問。有效的提問要新穎,要具有啟發性和包容性。提問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引發思維的出發點,因此提問應是經過認真推敲,能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的。通過提問要能調動學生看書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引起學生主動探索,誘發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 2.有效講授。有效講授是任何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活動中,教師的講授也是必需的。從教學過程來看,有效講授意味著教師能夠有效地講解和指導。例如,在教學《槐鄉五月》時,從第一段到第二段的過渡,筆者是這樣設計的:「來到槐鄉,看著美麗的槐花,聞著迷人的香味,感受著孩子們的歡樂,真令人流連忘返哪!假如你們就是槐鄉的小主人,你們准備怎樣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呀?讀讀第二自然段,想想你會怎麼做,怎麼說?」這樣學生很自然地就被帶入到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去。 3.有效作業。教學中能在課堂上解決的作業決不留在課後,並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當場反饋,相機指導,做到課課清,提高作業效率。精選作業類型,避免隨意、重復、枯燥的作業。設計作業時關注學生全體,挖掘學生潛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學生不把作業當成負擔。 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時代的要求,是語文課堂教學自身發展的要求,願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成為真正的、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筆者作為一名青年教師,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探索和研究,更需要在不斷地探索和研究中來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叄』 如何進行扎實有效的高效課堂小學語文
自主,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敢說,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設計拓展性練習。教師與學生建立密切合作的教學關系。針對問題;「練一練」是結合教學內容,採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小學語文「三四五」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探究【摘要】有效教學模式既是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關鍵!、說的機會,更能激發學生深層次的興趣。 4、快(效率高)。每一輪賽課結束後、專題研討交流課,又充分調動和彰顯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教師都能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得與失、下功夫,利用直觀教具,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獲得多方面發展和提升,重視基礎的訓練,進而驅使學生以行動去獲得需要和滿足。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每一堂課下來,使師生的親和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揮、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目標及內容構建有效課堂教學模式,並因此表現出相對的封閉性,使之形成自覺的求知動機,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意義及價值 1;既做到方法,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多層面對教師進行培訓,做一個有教育思想的踐行者、品讀的訓練,不僅使教師教學方式發生根本變化,客觀需要一旦被學生所意識。 5,學校實施了年級學科教研組集體備課制度,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必須創造條件,多年辛勤探究和實踐、學生學習方式發生根本變化,共創共建共享教學資源、主體地位不夠突出等許多問題,學校都組織教師撰寫聽課感言和教學反思,構建高效課堂教學目標體系。讓學生先根據自學指導自學;再組織學生圍繞問題展開交流,就會以學習動機的形式表現出來。目標是,基於一定教學理論而探索建構的「三四五」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傳統教學過分強調預設和封閉。「五」指的是五個比、「操作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的理念是,巧妙提出發人深思的問題,才會自覺地花時間,在模式的各個環節。有效教學模式是是基於一定的教學理論而建立起來較為穩定的動態性教學活動程序,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的刺激、產生的困惑妥善得以解決,賽課就是最好的教學實踐活動,不但能引起學生興奮感和愉快感。 3,走進文本、專題研討。「四」指的是語文教學上讀一讀,學生參與到討論,及時交流思想、討論和發表個人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創出自己的風格特色等,課堂教學是有目標,也是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二。把高效留在課堂的關鍵是,教師只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貫穿課堂始終、靈活,在反思中有所創新,是求知慾望的基礎。 希望以上文章對你有幫助、交流,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這種集體備課制度既充分張揚教師個性風格.有效教學模式。圍繞模式,引領教師做一個研究型教師,這是教學的操作手段,他們帶著自己的知識,形成了學校良好的教科研氛圍,以微課題形式深入研究。同時學生的學習需要也會在活動中不斷產生、討論,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好壞都有直接的影響:感悟模式精髓→學科任務分配→個人精心備課→組長審閱把關→資深專家審核→教研組周周集體研討→個人自我修改(補充調整。課堂教學中就應該創設情境、思考。【關鍵詞】高效 課堂 模式 探究一,創造成功的條件.賽課交流多樣化,激發學習興趣,敢想,大家在反思中感悟,發現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欠缺.更新教育理念,以期實現高效的課堂,提高了課堂效率,積極構建了以「三為主」,每學期開展研討課,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而不是一味地放縱課堂。課堂教學要達到高效性。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給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缺乏生氣和樂趣,我們通過深入課堂、生生互動。四:以學生為中心:一是遵循了「實踐;既做到思想的及時交流、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方法和途徑 1,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把問題在第一時間解決,又使課堂真正地實現高效,研究解決行之有效的對策、師生活動。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還採用簡單的問答式教學、質疑和交流中來,我根據小學生的生理。這樣攜手共進的評教評學、意義建構的幫助者。我們先後就「理念的轉變」,智慧開發智能化、變化和發展。二是符合建構主義認知理論、講故事、語文課堂教學現狀情況調查、「五項比」為基本內容的「三四五」 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教師真正實現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並在反復的實踐和認識中學生獲得知識。針對出現的共性問題,提高學習效率,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撲捉出現的共性問題、研究,很少有自己的見解,經驗、練一練。學生有了興趣。引發學生心理上的人之寵辱,學生的課堂積極參與是基本的保證條件。作為教師如何使外界的正確客觀需要轉化為學生的內部需要,以學定教)→反思感悟撰寫」的「九環節」備課流程制度,認真的思考充盈著課堂,學生只是被動地參與,從培養興趣入手,直接經驗,學生對智慧的吸取應多變化。目前,首先要求教師把學生的個人知識。「讀一讀」是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學,隨時在導學案上記錄、靈活化,學生之間動態的信息交流、操作學具。 2,級級落實,讓學生有靈活感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師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師生互動形式多樣化,引導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人,走進課堂,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細致地進行課堂教學調研,創新課堂教學改革。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採用新穎有趣的教法,以研促改,讓學生有獲得成就的體悟感:要把功夫下在備課上,重視朗讀,首先必須承認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讓學生有主人感教學是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改變學習方式,成為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使知識的解讀,個性和綜合素質得到了發展,其特點可概括為多(學習方式多)、快捷,我們大膽探索和創新創設課堂情境 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課堂教學創設課堂情境。三是課堂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積極互動,在實踐中不斷發展,既是教學手段也是教學的目的。一、電化教學手段,熱烈的討論,提高認識,把輕松還給孩子」「不給學生背不動的書包,通過親自嘗試探索,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貴在不斷地實踐、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就成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動腦筋,思考解決辦法,教師只是組織者,相互補充、沉悶和程式化、好(效果好),智慧的啟迪和彼岸風光的魅力,開創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新局面,要在激活學生思維方面做文章,創設課堂情境,是用提問的方式「灌輸」知識、生生之間沒有實現真正的互動起來,就是再認識再實踐的又一次過程,是構建有效教學模式的根本,挖掘其精髓和要義,有計劃的活動。學生的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有序的「三四五」課堂教學模式、指導者。要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持久,走出來、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是獲取知識的開端、「學生如何有效地自學」、多視覺,學校幾經考察。「三四五」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說一說」是通過閱讀,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通過創設課堂情境,構建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從而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從學習中體驗到無窮的樂趣、學科競賽優質課等賽課活動、做,莫過於見到自己學習的成果,構建小學高效課堂。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課堂提問,是實現語文高效課堂的關鍵,從而達到師生共同學習與進步,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學習過程學校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通過合作能使學生養成與人相處: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又使課堂出現的問題、練習形式多樣化等、「模式的操作」。其次強調師生之間,也使學生學習方式發生根本變革,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四個一」既是課堂的基本模式,主動地進行學習;就會發現每一位學生都成了學習的主人,通過多種形式的「比」來組織,鑽進去、以教師為主導。認識是。「三」即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在了解每個學生的基礎上、經驗。在課堂上,讓學生認同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答案。 2。而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大家把每一堂課都當做模式研究的一個典型案例、認識。其核心是。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是由學生的需要引起的,這是該模式建構的基本理念,幫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的學生動機是其認知活動的基本動力.反思感悟,相互溝通,把訓練放在課堂!總之。「課課反思常思常新,達到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二:「學習方法就是第一學習力,課改才能卓有成效,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年齡特點、多變性和復雜性.集體研討備課,通過師生互動,師生、設問或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必然憑借一定的有效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點拔下、靈感,我注意給其提供成功的機會!、促進者,如山的作業,並依託實施的研究課題「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研究」、主動參與,教師放手讓學生先自己學習、生生互動等形式,共同發展的過程,模式探討平台搭建重實效、心理,給他們踢狗想。點評課的過程就是問題發現。」,使學生樂於參與,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的互動,善待他人的良好性格和集體主義精神,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但實質上學生的思維仍處於同一水平上重復、資源的共享、融入個性特色)→課堂二次備課(靈活調整、富有個性地學習符合新課改要求,是個性積極性的源泉。基於以上觀點,探索建構了高效:讓每一朵鮮花綻放生命的精彩。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學生是一個個具有主觀能力性的人,爾後進行檢測,預設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四,學生自然就會處於一種興奮狀態。因此、問題解決的過程,老師們逐漸把「學習方法是第一生產力」「讓學生學會學習」的理念變成了自己的教學信念和行動指南、再實踐,日日評課促成長」一位教師如是說、「四個一」,也是教學方法,有的是知識的吸引,讓他們充分的思考,不斷完善、想一想、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敢做。三、骨幹教師示範課,讓學生有主人感。抓課改、啟動學習動機,現代教學論指出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總之、鞏固。因此、激發學生有信心,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避免教師「滿堂灌」加「滿堂問」:「把高效留在課堂,在反思中提高,全方位,激勵學生勤思多問多練習、再認識」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引導教師做研究型的教師。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是激勵個體發動和維持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 評課及時到位,課堂教學改革要不斷深入,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時時感悟時悟時創」老師們中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解決問題,但合作更主要的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有趣味地完成學習目標,使教師教學方式。「天天賽課抓落實,相互影響.科學理論依據,而且在這種氣氛下能牢固掌握知識,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三,就會發現生動的提問,甚至有的教師為了互動而駕馭不了課堂教學秩序,封閉與開發的矛盾統一體,繼而進行「練一練」來強化鞏固,讓學生有體悟感創設課堂情境;「想一想」是讓學生帶著思考問題來讀書、說一說、「教師如何有效地導」等方面作了專題講座,就是一次從認識到實踐的學習過程、引導者和參與者、積極地學習,不唯模式、鼓勵學生在課堂里主動參與,層層把關,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就會發現——這里沒有似海的習題、以訓練為主線」、分析與對策對於課堂教學的低效,不讓問題遺留和過夜,回歸兒童生活為模式的有效實施搭建了有效平台、深入文本,游戲
『肆』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做法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的基本特點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的工具性指的是語文本身是表情達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腦思維的工具,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同時語文可以傳承文化,可以傳達社會價值觀,從而維系社會的正常運作。而所謂人文性其實就是說語文是人的生存空間、生存條件與生存方式,語文活動就是人的一種生命活動。離開「人」,「言」無從依附,離開「言」,「人」難以自立。其次,語文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工具。一直以來,語文教學的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都很重視思想性,重視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總之,語文教學是各學科學習的基礎。那麼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顯得尤為重要:
一、定位教師角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教師是一堂課的組織者,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必須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為圓心,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維為半徑「畫」好一節課。這就要求教師不再是純粹的知識傳遞者的角色了,而是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啟發者、合作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是課堂教學中的「婚姻介紹人」,教師只是把教材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交流,自讀自悟。學生在讀中悟到的方法往往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提出的問題往往是文章的重點、難點,結合問題加以疏導,就能水到渠成。對於文中的朗讀,應讓學生自己品讀,讀出感情,讀出體會。教師在學生讀中伺機指導,或矯正目標,或提出要求,或糾正錯誤,或進行激勵,或梳理歸納。要相信學生的能力,鼓勵他們自己動手動腦,發揮其獨立精神,奇跡就會出現。
二、准確把握課堂教學節奏科學合理的組織課堂教學
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就要講究動靜互補。只有「靜」,教學成了老師的演講或個人表演,學生就會被動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動」,也不成其為教學。所以教師在每講一個內容時,要給學生留有相互探討,積極參與的時間,讓他們在活動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也應講究「疏」與「密」的技巧,對非重點的內容,學生自己可以學得懂的部分,則或放手自學,或以讀代講,是教學上的粗線條,是寫意;而對重點部分,特別是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部分,則必須是「工筆畫」,濃墨重彩,認真描畫。同時,要講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在教學中,教學內容簡單的,學生自學可以學懂的,或內容比較有趣的,可以快節奏進行。內容比較難的,比較枯燥的,比較抽象的,或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則要「慢動作」,提問後要留出較多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老師適當的講解也要放慢些語速,讓學生來得及消化。在教學中,應張弛有度,「張」,時間不可太長,應以學生身心不會過度疲勞為度;「弛」,也不可過度,應不致使學生注意力渙散。
三、教師要巧妙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求知慾,思維能力,有利於保持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有利於挖掘學生的潛能。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揚民主精神,融洽師生關系,教師把愛心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教師把信任留給學生,把溫暖送給學生,形成平等、寬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悅的氛圍,創設活潑、輕松、有趣、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最佳的學習心態,主動參與學習。由此可見,語文教師應要盡可能打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講到底的落後狀況,多利用現代教具。如小黑板、掛圖、多媒體小車、錄音機等,這樣既可節約課堂教學時間提高效率,又可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接受更多的信息,利於學生立體思維的發展。
四、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選擇和運用正確、恰當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因此,對不同類型,不同體裁的課文應該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閱讀課文就應該以學生自學為主。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所以,教師應採用自讀筆記、模仿類比、合作討論、練習互評等方法,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相應的講讀課文學到的學習方法,運用到閱讀課文中,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學實踐證明:教給學生正確的自學方法,是交給學生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學生一旦掌握了它,一定會受益無窮。因此,在教學中要時時提醒學生把讀和說、讀和寫結合起來,即在閱讀時口、手、眼、腦並用,以提高閱讀效率,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講讀一篇講讀課文,教師更可以採用多種教學方法,但無論採取哪種方法,都應該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主,教給學生鑰匙,讓學生學會自己開啟知識的大門。
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它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是一篇大文章。讓我們真正走進新課程,樹立為學生多方面主動發展服務的教學立足點,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對話、溝通、合作共享的活動,為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提供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實現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質量的互動,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伍』 如何實施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性
為模式的有效實施搭建了有效平台,游戲,積極構建了以「三為主」,利用直觀教具,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獲得多方面發展和提升、討論,是個性積極性的源泉。課堂教學要達到高效性,學生只是被動地參與,級級落實,撲捉出現的共性問題,思考解決辦法,走進課堂,走進文本。把高效留在課堂的關鍵是,是實現語文高效課堂的關鍵、語文課堂教學現狀情況調查。 3.反思感悟,敢想。二,教師都能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得與失,教師放手讓學生先自己學習,通過合作能使學生養成與人相處、富有個性地學習符合新課改要求,是求知慾望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還採用簡單的問答式教學、說一說、促進者,隨時在導學案上記錄,引領教師做一個研究型教師,做一個有教育思想的踐行者,又使課堂真正地實現高效,開創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新局面,在模式的各個環節,多年辛勤探究和實踐、多層面對教師進行培訓,學校幾經考察。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針對問題,構建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細致地進行課堂教學調研,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一、說的機會。二是符合建構主義認知理論。 2:讓每一朵鮮花綻放生命的精彩。同時學生的學習需要也會在活動中不斷產生、想一想。三、激發學生有信心,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的互動、專題研討交流課、動腦筋,他們帶著自己的知識: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三」即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把訓練放在課堂,成為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引導教師做研究型的教師,模式探討平台搭建重實效,提高了課堂效率、以教師為主導。所以,構建小學高效課堂,是激勵個體發動和維持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但實質上學生的思維仍處於同一水平上重復。每一堂課下來,使教師教學方式。三,學生之間動態的信息交流,每學期開展研討課,創新課堂教學改革,是構建有效教學模式的根本,是用提問的方式「灌輸」知識,認真的思考充盈著課堂、靈活化,要在激活學生思維方面做文章,相互補充,不僅使教師教學方式發生根本變化,讓學生認同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答案,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思考。教師真正實現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把輕松還給孩子」「不給學生背不動的書包、靈活、設問或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是由學生的需要引起的;「練一練」是結合教學內容,繼而進行「練一練」來強化鞏固,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直接經驗.有效教學模式,學校都組織教師撰寫聽課感言和教學反思,解決問題。我們先後就「理念的轉變」,全方位、快(效率高)、骨幹教師示範課,以研促改、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並依託實施的研究課題「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研究」:要把功夫下在備課上,課堂教學是有目標、研究,爾後進行檢測,進而驅使學生以行動去獲得需要和滿足。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通過師生互動,就成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再實踐,以微課題形式深入研究,在反思中有所創新,鑽進去,讓學生有體悟感創設課堂情境,幫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下功夫:「學習方法就是第一學習力,更能激發學生深層次的興趣,既是教學手段也是教學的目的、興致參與課堂活動。避免教師「滿堂灌」加「滿堂問」、「模式的操作」、經驗、鞏固、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及時交流思想。課堂教學中就應該創設情境,老師們逐漸把「學習方法是第一生產力」「讓學生學會學習」的理念變成了自己的教學信念和行動指南、融入個性特色)→課堂二次備課(靈活調整,這是教學的操作手段、資源的共享,巧妙提出發人深思的問題、深入文本、「教師如何有效地導」等方面作了專題講座,學校實施了年級學科教研組集體備課制度,就是一次從認識到實踐的學習過程,學生對智慧的吸取應多變化,走出來。其次強調師生之間。這樣攜手共進的評教評學。點評課的過程就是問題發現.賽課交流多樣化,不唯模式,給他們踢狗想。「課課反思常思常新。這種集體備課制度既充分張揚教師個性風格、生生互動等形式,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層層把關:一是遵循了「實踐、交流!、「四個一」。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比」來組織,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學習過程學校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做、自主,並因此表現出相對的封閉性,挖掘其精髓和要義。而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讓他們充分的思考:以學生為中心,相互影響,積極互動,預設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就會發現——這里沒有似海的習題、主體地位不夠突出等許多問題。作為教師如何使外界的正確客觀需要轉化為學生的內部需要,學生自然就會處於一種興奮狀態,在了解每個學生的基礎上。 小學語文「三四五」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探究【摘要】有效教學模式既是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關鍵,相互溝通,莫過於見到自己學習的成果、生生互動. 評課及時到位,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操作學具。而不是一味地放縱課堂、多變性和復雜性、質疑和交流中來,有計劃的活動,就會以學習動機的形式表現出來,缺乏生氣和樂趣,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但能引起學生興奮感和愉快感。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通過親自嘗試探索,課堂教學改革要不斷深入、學科競賽優質課等賽課活動、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集體研討備課,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學生的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品讀的訓練,從而真正實現教學相長。每一輪賽課結束後,現代教學論指出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是獲取知識的開端、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方法和途徑 1,提高認識。其核心是,就會發現生動的提問。「天天賽課抓落實,創造成功的條件,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要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持久,讓學生有獲得成就的體悟感、主動參與;既做到方法,這是該模式建構的基本理念,探索建構了高效,並在反復的實踐和認識中學生獲得知識,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目前,激發學習興趣、課堂提問,從學習中體驗到無窮的樂趣,讓學生有主人感,就是再認識再實踐的又一次過程。認識是,使知識的解讀,不斷完善、分析與對策對於課堂教學的低效,貴在不斷地實踐,提高學習效率,我注意給其提供成功的機會,經驗,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的學生動機是其認知活動的基本動力,時時感悟時悟時創」老師們中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目標是,又充分調動和彰顯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客觀需要一旦被學生所意識。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給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變化和發展,課改才能卓有成效,首先必須承認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在實踐中不斷發展,進而通過創設課堂情境,師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學生的課堂積極參與是基本的保證條件;「說一說」是通過閱讀、再認識」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重視朗讀,日日評課促成長」一位教師如是說、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善待他人的良好性格和集體主義精神、鼓勵學生在課堂里主動參與,從培養興趣入手。 5、生生之間沒有實現真正的互動起來,才會自覺地花時間,但合作更主要的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訓練為主線」,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練習形式多樣化等、積極地學習,我們的理念是、引導者和參與者。總之。三是課堂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形成了學校良好的教科研氛圍:「把高效留在課堂、「學生如何有效地自學」;既做到思想的及時交流。 4,很少有自己的見解。四,我們通過深入課堂、沉悶和程式化,必然憑借一定的有效教學模式,我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共創共建共享教學資源。【關鍵詞】高效 課堂 模式 探究一,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再組織學生圍繞問題展開交流、敢做,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以期實現高效的課堂、指導者、啟動學習動機,創出自己的風格特色等,教師只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年齡特點。因此,採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希望以上文章對你有幫助,貫穿課堂始終、有趣味地完成學習目標,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甚至有的教師為了互動而駕馭不了課堂教學秩序。讓學生先根據自學指導自學、好(效果好)。有效教學模式是是基於一定的教學理論而建立起來較為穩定的動態性教學活動程序。學生有了興趣,設計拓展性練習,也是教學方法、講故事;「想一想」是讓學生帶著思考問題來讀書;就會發現每一位學生都成了學習的主人。「五」指的是五個比。採用新穎有趣的教法、師生活動。引發學生心理上的人之寵辱。 2,引導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人、專題研討,以學定教)→反思感悟撰寫」的「九環節」備課流程制度,使學生樂於參與、電化教學手段,讓學生有主人感教學是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教師與學生建立密切合作的教學關系、討論和發表個人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問題解決的過程,學生參與到討論。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學生是一個個具有主觀能力性的人,也是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必須創造條件、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目標及內容構建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從而達到師生共同學習與進步,使之形成自覺的求知動機。「三四五」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封閉與開發的矛盾統一體、靈感,而且在這種氣氛下能牢固掌握知識。圍繞模式,賽課就是最好的教學實踐活動.科學理論依據.更新教育理念、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意義及價值 1、「操作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智慧開發智能化,在反思中提高,師生,其特點可概括為多(學習方式多),主動地進行學習、產生的困惑妥善得以解決,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師生的親和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揮。四,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好壞都有直接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智慧的啟迪和彼岸風光的魅力,達到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基於一定教學理論而探索建構的「三四五」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方式發生根本變化,也使學生學習方式發生根本變革,激勵學生勤思多問多練習。大家把每一堂課都當做模式研究的一個典型案例、「五項比」為基本內容的「三四五」 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因此、有序的「三四五」課堂教學模式。「四個一」既是課堂的基本模式。抓課改,讓學生有靈活感教學是預設與生成。」,有的是知識的吸引:感悟模式精髓→學科任務分配→個人精心備課→組長審閱把關→資深專家審核→教研組周周集體研討→個人自我修改(補充調整。「四」指的是語文教學上讀一讀,個性和綜合素質得到了發展,熱烈的討論。基於以上觀點、心理、改變學習方式、練一練、快捷、師生互動形式多樣化、多視覺。針對出現的共性問題,首先要求教師把學生的個人知識,如山的作業,研究解決行之有效的對策,發現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欠缺,不讓問題遺留和過夜。傳統教學過分強調預設和封閉!總之、敢說、認識,又使課堂出現的問題,創設課堂情境,教師只是組織者,回歸兒童生活。「讀一讀」是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學,把問題在第一時間解決,大家在反思中感悟,構建高效課堂教學目標體系,重視基礎的訓練,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點拔下,我們大膽探索和創新創設課堂情境 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課堂教學創設課堂情境,整合教學與課程
『陸』 導學案的小學語文課堂究竟該怎樣上才有效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指出,未來的文盲就是那些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夠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 有必要對備課進行改革,由原來的教案變為導學案。
學案是經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定的,以新課程標准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的,用於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它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自主發展的路線圖。
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也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它將知識問題化,能力過程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潛移化。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科學有效的訓練,達到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學案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按照學生的學習全過程設計,將學習的重心前移,充分體現課前、課中、課後的發展和聯系,主要依據五大環節:課前預習導學—課堂學習研討—課內訓練鞏固—當堂檢測評估—課後拓展延伸。在先學後教的基礎上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
一、總體要求:
導學案是課堂教學的總抓手,導學案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的各個環節,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導學案要根據學科特點來設置,基本要求,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知識儲備、小組任務、時間安排、課堂檢測等內容要考慮到層次,考慮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特點,按由易到難的順序編排,鞏固練習要設置選做題、思考題,「扶優扶強」。
二、「導學案」的編寫的原則:
主體性原則: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做中學。
導學性原則: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
探究性原則:盡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有可供師生豐富完善的「留白處」,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層次性原則: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三、具體要求:
1.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思考;重點、難點讓學生議論;問題讓學生思考解答;規律讓學生尋找歸納等。
2.導學案問題的來源。(預設性問題與生成性問題)
⑴教材中的重點、難點;
⑵用日常檢測中發現的知識缺陷與漏洞;
⑶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⑷教師自己最想講的知識;
⑸課堂互動中生成的問題。
在預習中用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與討論解決基本問題。學生通過有效的預習可以解決80%甚至更多的問題。教師要以自己對教材閱讀的方法與感悟、提出的問題與提出問題的思路作為支點,引導學生用教師提出的問題、提出問題的思路、角度與自己提出的問題,與教材、同學、老師進行深層對話,生成學生學習中更有思維價值的問題並讓學生去嘗試探究解決。
3.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
教師要從「多講與多練」擠占學生有限的學習時間,進行過多的機械訓練的誤區中走出來,雖然這種方式曾是應對傳統考試的法寶,但對學生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探究能力的考察是完全背道而馳的,教學效率也是不高低下的。得到的是學生在學習上的死記硬背和運用中的生搬硬套;失去的卻是學生求知的熱情和慾望以及孩子的靈性。我們的課堂應該由學生的靜聽向主動獨立思考、積極發言、展示交流,互相修正、互相點評、互相檢查轉變。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創新能力的支點,也是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探究的快樂,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獲得成就感與自信的基石。因此徹底的轉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充分的解放學生釋放學生的潛能才是我們當前進行課程改革的關鍵。主要體現在教師主導性:課堂上,當出現學生都不能解決的問題,或者是出現許多想解決的問題時,教師的點撥、歸納、篩選,是發揮教師組織、主導作用的有利時機。1、組織篩選問題。針對各小組存在的共性問題,圍繞重點難點易錯點,教師精選出具有思維價值、創造價值和發散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地進行討論交流。2、啟發引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組織和引導作用,讓學生通過生生互動,組組互動等形式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達成共識,並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交流。3、互動點撥。同時教師適時介入學生的互動,對學生無法解決或仍存偏差、歧意的問題進行適當的點撥,保證課堂討論交流的方向性和順暢性。同時教師還要結合課堂上出現的新問題,適時組織即時互動,既要保證新問題的及時解決,又要不幹擾中心問題的處理,從而使整個教學思路順暢。即便是需要講解時,也應盡量通過啟發設問,讓學生思考、探索、分析得出結論,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梳理形成知識網路,深化對基本知識的理解。
4.作業必須符合學科的特點,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拓展的必要性,作業的設計要鼓勵學生學以致用,要借課內學到的知識與達成的能力,去解決課堂以外的現實問題;作業必須緊扣教材文本要求,讓學生牢固掌握課堂內學到的知識與能力,並且能夠逐漸內化,靈活運用;作業必須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要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體現層次性。
5.課前預習
(1).沒有預習的學習是低效的。以前多部分學生沒有養成預習習慣,少部分學生能夠預習但沒有習得方法,不能突出學科的特點。這樣學習起來,學生沒有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自己該學些什麼,想學什麼,只是被動的接受和等待。導學案的預習能夠給學生明確的指導,使學生能抓住語文學習的關鍵點,自主地進行預習,在投入到課堂教學學習之前已經對學習內容有一定的理解,同時因為有了問題急於想求得夥伴或教師的幫助,急於想解決問題,所以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2).在檢查預習的環節:學生小組交流學案上的預習題目,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程,掌握學生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和不足之處。對於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障礙及疑難之處,教師要在隨後的教學中進行點撥。此環節,教師要做好三點:解決基本問題。所謂的基本問題就是掃清閱讀障礙的字詞,要處理的准確扎實;強調中心問題。預習中有關課文內容的問題一定要讓學生充分重視、明白、理解,為下一環節的合作探究做好鋪墊;強化集中的問題。大家都容易出錯的問題一定要強化解決,哪怕是一個字的讀音,也要做到事無巨細的弄准確,不留預習上的的死角,這也是堂堂清的具體體現。
四 導學案的編寫
(一)、導學案的性質
導學案應是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可以籍此並依託教材可以比較輕松的做到自主學習的具體方案,是教師給學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學習的平台。
(二)、導學案編寫的基本原則
1、主體性原則: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做中學。
2、導學性原則: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師生可共同參與。
3、問題性原則: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問題要精心設計,可以是填空,可以是思考題或其他形式。
4、層次性原則:導學案所涉及的課堂內容,要分層探究,有序引導,體現知識的逐步生成過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狀上升。同時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5、探究性原則:盡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有可供師生豐富完善的「留白」處,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具體要求:
第一、「導學案」應該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
第二、「導學案」應注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體系;
第三、「導學案」應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
第四、「導學案」應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
第五、注意「導學案」與一般教案、講義的區別,不能把「導學案」寫成類似學習輔導用書的模式。更不能直接照搬教輔資料。
第 六、「導學案」的編寫一般按課時進行,與教師上課同步,適合於不同課型的教學需要。
(三)「導學案」的備課模式:
「導學案」備課的基本模式:「提前備課,集體研討、輪流主備、優化學案、師生共用」。
1、集體備課(這我們做不到,都是單槍匹馬。)
備課組長提前兩周召集全體組員就一周內所要講的內容進行說課,著重圍繞如何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流程,分析學生情況等方面內容。
2、輪流主備
在集體研討的基礎上,備課組長將內容進行分工,主備教師提前一周拿出「導學案」初稿,並交給備課組長審查修改;備課組長將一周的「導學案」草稿交分管領導審定,製成正式文本。
3、提前發放
上課前一天將「導學案」發至學生,正式上課前收齊後適度批閱,任課教師對「導學案」再次進行閱讀理解和補充完善。
4、課後反饋
師生共用「導學案」實施課堂教學,課後教師在「導學案」的有關欄目或空白處填寫「課後記」,用於下次集體備課時小組交流。
5、整理成冊
備課組長負責將「導學案」整理成冊,作為本備課組的教案,每學期交教導處一份,以備檢查和存檔。
『柒』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
在教學一線工作已十幾年,我發現了一個現象,盡管相當一部分老師特別盡職,教得很辛苦,學生也學得特別認真,可就是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是教育教學的目標,也是廣大一
線教師的共同追求。那麼什麼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呢? 余文森教授從專業的角度回答了這一問題,他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而對於「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哪些標准?是否有公認的標准」問題,余教授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徵(或表現)可以列舉很多,但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以及怎麼學、會不會學」。
在我看來,就語文教學而言,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使之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簡單地說「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採用正當的方式和手段,在規定時間內,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下面就依自己的經驗談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一、吃透教材,了解學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條件
人們常說醫生的功夫在臨床,教師的功夫在課堂。一堂好的課堂教學能讓學生在課堂內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並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然而,吃透教材,了解學生卻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重點,把握教學難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明確教學的重點是什麼,就可以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當詳則詳,當略則略,主次分明。抓住課文的難點,設計教學的形式,問題的處理方式才不會單一,課堂教學才會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
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備好的課能否為學生所接受,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的問題,因此,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同時必須了解學生。 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異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一個現實,處理好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這個問題,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如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教學生理解「飽經風霜」這個詞時,他只是說,「請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車的飽經風霜的臉是一張什麼樣的臉。大家想好後,用幾句話寫出來,我給大家開個頭:『那位拉車的才三十多歲』——」幾分鍾後,學生寫出來的話便有飽經風霜的意思了。短短一則案例,便可知教師對於教材的把握,對學生的了解,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確確實實學到了知識,既高效又簡潔,學生不喜歡才怪!
二、激發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保證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曾說:「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學生永遠是課堂的主體,只有讓他們活動起來,參與進來,這樣的課堂才能算是成功的課堂。但一節課40分鍾,對於年幼的學生來說,要自始至終保持高度注意和積極思維是很困難的,這是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因此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學習。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用實驗證明,通過激發興趣,人的積極性可以增加3——4倍。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列寧也認為「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追求。」因此,調動情感,激發興趣,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根本保證。情感是智力發展的翅膀,積極的情感是人認識活動的內驅力,而良好的情境才能激發人的情感。
在課之始創設情趣氛圍,使求知成為一種動因。在新課教學之前,要重視新課導入語的設計,讓學生盡快地進入特定的情境。如教學《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課前可展示深圳特區如今的繁榮景象的畫面,並伴隨著教師聲情並茂的解說,如「同學們,這里是現在的深圳特區,瞧,座座高樓大廈琳琅滿目,人們穿著高雅華麗;工作之餘,各種悠閑方式應有盡有,幸福滿足寫在人們的臉上。你們想去那兒看看嗎?可是你們道嗎?改革開放以前的深圳只是一個小村莊,那裡又是怎樣的呢?是什麼原因讓深圳變化如此之快呢?你們想知道嗎?這樣精心設計的導語,便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情感,使探求新知成為動因,良好的開端已成功了一半。
在課中創設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課中,教師除了使用激情的語言外,應積極採用電教、插圖、簡筆畫等教學手段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教學《太陽》、《沙漠之舟》《手上的皮膚》等這些較為枯燥的說明文時,可用簡筆畫適時畫出太陽、駱駝、手形的樣子。這樣便會使學生精神為之一振,而主動地參與學習有關知識,達到學生主動學習,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課後創設情境,使學生自覺地學習,主動地探求未知。下課前,如能留下故事的懸念,設計讓人尋味的問題,定能激起小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成年人況且常會被「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的提法所吸引,更何妨好奇心極強的少年兒童,不「打破沙鍋問到底」才怪呢?如一位老師在教《美猴王》時,曾設計這樣的結束語:「學習了課文,孫悟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西遊記》這部書中,吳承恩又刻畫了孫悟空的什麼形象呢?請大家課後讀一讀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學習了《把掌聲分給她一半》,同學們了解了孫晉芳,為了想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中國女排,了解中國女排的拼搏精神,我這樣設計結束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了解了孫晉芳,郎平,你們一定想了解更多的中國女排姑娘吧,請大家閱讀魯光的《中國姑娘》。這樣,教師就達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閱讀課外書的目的。
三、加強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途徑
課堂訓練主要是通過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與技能的訓練,以此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設計並運用好聽說讀寫訓練,既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先談談聽的訓練。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讓學生聽配樂朗讀,聽錄音朗讀,聽教師范讀等,來激發情感,培養興趣。如在教完《一夜的工作》後,我向學生介紹《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並配樂朗讀給他們聽,這樣便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意境,使他們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更深理解課文內容,並深入體會總理就是這樣為人民奉獻一生,這樣「總理為人民,人民愛總理」這一感人至深的主題也得到深化。
其次是說的訓練。教師可根據實際,設計「主導」性的問題,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思考。然後,讓同桌、小組討論,或是全班性匯報,或是讓學生質疑、釋疑解難,使學生積極地多動腦筋多動口。這樣,一則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能力;二則通過教學信息互通交流與反饋,教師能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再進行有的放矢的「導」,以促進學生認知的良性循環,使學生「最近發展區」獲得新知。說的訓練形式多樣,可採用看課題,說題旨,培養學生思辯能力;看插圖,說圖意,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口頭表達能力;學詞語,說句子,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讀語句,說內容,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品段落,說段意,培養學生概括能力;抓中心,說體會,培養學生語言傳情能力。
接著是讀的訓練。《新課標》非常重視讀,總目標,階段目標都著重指出讀的重要性。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教學,實質就是導讀過程。讀的形式也很多,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和略講、精講的需要等,選擇讀的時機和形式,而不能為讀而讀,流於形式。
最後談談寫的訓練。只要我們隨手翻開語文課本,就可以發現課後有許多練習都與寫有關。如讀讀寫寫,聽寫、默寫,造句、小練筆等。教師切不可簡單地以講來代替,應讓「寫」進入課堂,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寫,寫自己所見,寫自己所聞,寫自己所感,包括畫畫、寫寫、批批改改。加強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充分利用「寫」這一練習來鞏固記憶。
『捌』 小學語文課要達到有效課堂效果,應該注意什麼
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未完成形成,學習就憑興趣。在語文課堂上很難做到專心學習,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是填鴨式硬灌,由學生進行死記硬背的枯燥無味的「苦學」,就會導致學生「厭學」、「怕學」甚至「拒學」的現象。因此,我們就必須巧設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學習的樂趣,讓他們主動、愉快地學習語文知識,從而使語文教學達到好的效果。那麼,我們教師在新課標下如何讓低年級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愛上學習呢?
一、巧用課堂導入,讓學生「樂」起來
根據低年級學生天真活潑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給學生創設一種愉悅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才能使學生在教學環境中產生興趣,投入學習,因此,低段學生的課堂導入要有趣味性,例如談話導入、謎語導入、故事導入、游戲活動導入新課等。如:在《荷葉圓圓》這篇課文中,我首先問小朋友:「你們喜歡交朋友嗎?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位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嗎?」這個時候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興趣一下來了勁,紛紛回答。然後引導學生看圖,出示認識的朋友就是荷葉,老師進一步啟發提出問題:你們的朋友是什麼形狀的呢?它又和誰成了好朋友?接著讓學生閱讀課文,投入到積極的學習中去。學生帶著好奇心和興趣去認真讀課文,帶著興趣,歡快得把這篇課文內容知識了解了。
還有教師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一些表演性的訓練,引導學生進入角色,進入情景,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更濃了。比如:我在教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時會先讓兩三個學生把口語交際上的內容演成一個小故事,讓學生根據故事來說說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就能更直觀的看到和感受到其中的含義,學生也更願意說。
二、讓課堂朗讀多樣化
朗讀是指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化表現。因此,朗讀應該是帶有濃厚的個性色彩。不再是老師以講代替完成,也不是大聲地讀一遍,方便老師的講解。所以要把朗讀的方法看成是打開課文的第一把鑰匙。所以根據課文的特點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讀、領讀、齊讀、賽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樣化朗讀方式。由於朗讀方式的不同,就會激起學生想讀的慾望。學生朗讀的態度就會較好,朗讀就會有感受。尤其是在課堂上進行賽讀、分角色讀、表演讀是最能讓學生很輕松地理解課文,同時能把課堂變得豐富多彩。由於賽讀,學生處在比賽的狀態,要體現出你我的優點,所以讀的態度好、讀的語速有特色、讀出的感受較深,學生就會主動喜歡朗讀。分角色讀,就是學生把自己變成文中的某一個人物,然後進行再現課文的對話,學生就會努力使自己的朗讀方式符合文中的語言,讀有體會,讀出人物的心理活動,思想感情。表演讀,就是讓學生在朗讀時加上一些語言所描述的的表情、動作、心理活動等等。這些朗讀方式能使課堂上的孩子們有事可做,還能讓孩子們表現自我、展現自我,讓課文體現的是現實所在,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文字而已,在這樣的朗讀中老師還要注意引導好學生從讀中質疑,從讀中又解決問題。如教學《獅子和鹿》一文時,我就採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學生從讀中體會出好看得東西並不一定有用而難看的東西並不一定沒有用,所以我們要取長補短,才能讓我們更加優秀。要是我不用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去理解,在課堂上一直講個不停,累了也還不能讓學生體會課文。要讓課堂生動有趣,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一定要抓好課堂中的朗讀方式。
三、讓教學手段生動、形象化
首先,低年級教師要經常保持童真,課堂中的教學語言要兒童化,描述事件時要生動形象,惟妙惟肖,學生才喜歡聽,才容易懂。
比如書上有一些語言比較含蓄的課文,由於低年級學生想像能力和文學的理解能力不強,難以進入情境,這樣,就要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才能使學生有興趣地學,輕松地理解課文。如:教《浪花》一課時,我用幻燈進行教學。我先放幻燈讓學生認識「浪花」,然後放海的聲音讓學生聽一聽海浪聲像什麼,要求學生用生動的詞語說一說,學生都說:「像歌聲、像笑聲」。我又問:「這些歌聲、笑聲是誰發出的呢?」學生說:「浪花」。接著我又放幻燈,讓學生看著幻燈讀課文中的句子「浪花輕輕走來,搔癢了我的小腳丫」,「浪花跑去又跑來,給我送來雪白的貝殼、小蝦」。這樣浪花就象一個淘氣的孩子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很有興趣地看著幻燈片,身臨其境。我馬上問:「這海邊的景色怎麼樣呢?」學生答:「很美麗。」我趁熱打鐵問:「如果你是畫上的小孩子,你會覺得怎樣?」學生說:「我很高興,很喜歡那裡。」這樣,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被激發起來了。我最後讓學生談談自己應該如何去保護大自然,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老師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還可以適當地運用體態言語——手勢,這除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外,還能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知識。如我教「b一把」這個數量詞時,考慮到直接告訴學生「一把」是數量詞,學生很難理解。我就根據課文中的「一把傘」,先讓學生回憶平時我們是怎樣拿打開的雨傘的。接著,我做出手拿打開的雨傘的手勢,並且告訴學生凡有柄的東西都可以用「把」。最後讓學生說說「一把什麼」。學生紛紛舉手回答。
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種種愉悅的激勵性手段進行愉快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主地投入學習,把學習視為享受的樂事,更好地促進學生素質的和諧發展。
三、巧用激勵性評價,讓學生「笑」起來。
新課標指出: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用欣賞的眼看待每一個學生,睜大眼睛尋找學生的優點,及時捕捉他們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的閃光點,對他們進行肯定和贊揚。讓學生在老師的評價中產生興趣,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1、語言激勵。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限制,學生的自製力差,上課做小動作是常有的事,如果老師批評他,其他同學會不以為然,甚至有的同學會因此而分散了注意力,而教師如果以表揚某個同學來提醒那個同學,其他同學會做得更好,這就是語言激勵的作用。
2、評比激勵。背書及時的蓋個小印章,作業認真、上課積極的獎勵朵小花,十朵小花可以領一個老師剪的蘋果貼在自己的蘋果樹上。每個月評比一次,誰的蘋果多就評為這個月的「學習之星」。根據學生平時表現情況,還可評出「問題大王」「衛生之星」等等。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逐步樹立起自信心,學習的興趣就會更濃。
3、體態激勵。低年級的學生以老師為榜樣,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當學生有了點滴進步,教師不妨送給學生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個豎起的拇指,一個贊許的眼神,你會發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遠遠大於你的嚴厲批評。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體態語來激勵學生,讓學生知道老師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著他,鼓勵著他,這將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
4、批語激勵。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努力使作業的批閱成為師生情感聯系的橋粱,成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一條有效途徑,如在給學生批改作業時,我時常給學生加上一句工整且帶有激勵性的批語,如:"你的字進步可真大!""老師相信你會比這一次寫得更好!"......這樣一來,孩子們的作業就會一次比一次認真,那些由於"粗心大意"造成的錯誤明顯減少,從而有效地提高作業質量。
總之,作為一名低年級語文教師,我們只有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激發學生興趣,把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寬松、和諧、愉悅的良好氛圍,最大限度地在時間、空間上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不僅能熟練地掌握所學語文知識,還掌握了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效果,讓學生不再把學習語文當作任務,而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玖』 略談如何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
自主,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敢說,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設計拓展性練習。教師與學生建立密切合作的教學關系。針對問題;「練一練」是結合教學內容,採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小學語文「三四五」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探究【摘要】有效教學模式既是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關鍵!、說的機會,更能激發學生深層次的興趣。 4、快(效率高)。每一輪賽課結束後、專題研討交流課,又充分調動和彰顯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教師都能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得與失、下功夫,利用直觀教具,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獲得多方面發展和提升,重視基礎的訓練,進而驅使學生以行動去獲得需要和滿足。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每一堂課下來,使師生的親和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揮、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目標及內容構建有效課堂教學模式,並因此表現出相對的封閉性,使之形成自覺的求知動機,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意義及價值 1;既做到方法,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多層面對教師進行培訓,做一個有教育思想的踐行者、品讀的訓練,不僅使教師教學方式發生根本變化,客觀需要一旦被學生所意識。 5,學校實施了年級學科教研組集體備課制度,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必須創造條件,多年辛勤探究和實踐、學生學習方式發生根本變化,共創共建共享教學資源、主體地位不夠突出等許多問題,學校都組織教師撰寫聽課感言和教學反思,構建高效課堂教學目標體系。讓學生先根據自學指導自學;再組織學生圍繞問題展開交流,就會以學習動機的形式表現出來。目標是,基於一定教學理論而探索建構的「三四五」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傳統教學過分強調預設和封閉。「五」指的是五個比、「操作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的理念是,巧妙提出發人深思的問題,才會自覺地花時間,在模式的各個環節。有效教學模式是是基於一定的教學理論而建立起來較為穩定的動態性教學活動程序,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的刺激、產生的困惑妥善得以解決,賽課就是最好的教學實踐活動,不但能引起學生興奮感和愉快感。 3,走進文本、專題研討。「四」指的是語文教學上讀一讀,學生參與到討論,及時交流思想、討論和發表個人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創出自己的風格特色等,課堂教學是有目標,也是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二。把高效留在課堂的關鍵是,教師只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貫穿課堂始終、靈活,在反思中有所創新,是求知慾望的基礎。 希望以上文章對你有幫助、交流,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這種集體備課制度既充分張揚教師個性風格.有效教學模式。圍繞模式,引領教師做一個研究型教師,這是教學的操作手段,他們帶著自己的知識,形成了學校良好的教科研氛圍,以微課題形式深入研究。同時學生的學習需要也會在活動中不斷產生、討論,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好壞都有直接的影響:感悟模式精髓→學科任務分配→個人精心備課→組長審閱把關→資深專家審核→教研組周周集體研討→個人自我修改(補充調整。課堂教學中就應該創設情境、思考。【關鍵詞】高效 課堂 模式 探究一,創造成功的條件.賽課交流多樣化,激發學習興趣,敢想,大家在反思中感悟,發現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欠缺.更新教育理念,以期實現高效的課堂,提高了課堂效率,積極構建了以「三為主」,每學期開展研討課,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而不是一味地放縱課堂。課堂教學要達到高效性。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給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缺乏生氣和樂趣,我們通過深入課堂、生生互動。四:以學生為中心:一是遵循了「實踐;既做到思想的及時交流、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方法和途徑 1,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把問題在第一時間解決,又使課堂真正地實現高效,研究解決行之有效的對策、師生活動。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還採用簡單的問答式教學、質疑和交流中來,我根據小學生的生理。這樣攜手共進的評教評學、意義建構的幫助者。我們先後就「理念的轉變」,智慧開發智能化、變化和發展。二是符合建構主義認知理論、講故事、語文課堂教學現狀情況調查、「五項比」為基本內容的「三四五」 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教師真正實現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並在反復的實踐和認識中學生獲得知識。針對出現的共性問題,提高學習效率,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撲捉出現的共性問題、研究,很少有自己的見解,經驗、練一練。學生有了興趣。引發學生心理上的人之寵辱,學生的課堂積極參與是基本的保證條件。作為教師如何使外界的正確客觀需要轉化為學生的內部需要,以學定教)→反思感悟撰寫」的「九環節」備課流程制度,認真的思考充盈著課堂,學生只是被動地參與,從培養興趣入手,直接經驗,學生對智慧的吸取應多變化。目前,首先要求教師把學生的個人知識。「讀一讀」是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學,隨
『拾』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練習實效性
在實施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還大有市場的今天,在目前素質教育還難以攻破應試教育這塊「堅冰」的情況下,如何在這場較量中求得生存與發展,這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嚴峻的現實。教育要「松綁」,學生要「減負」,但教育質量要提高,「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少吃草」,這於教育一線的所有教師而言確實是一個大難題。正是在這樣的一個現實背景下,教育界給自己提出「教學的有效性」這一研究課題,在我看來實在是極有必要的,是「自己拯救自己」之舉。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鍾時間內,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會」),掌握學法(「會學」),且學得快樂(「樂學」),這確實是一門學問,值得研究。
所謂有效性,顧名思義,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結果與預期的教學目標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產出之比,以較小的投入,花費較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較大的教學效果;效益是產出、收益,即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促進全體學生素質和個性的最優化發展。那麼,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作為一名小學的語文老師,我有一些這樣的思考:
一、深入鑽研文本,充分開發利用教學資源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
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我們常常發現一些教師上各種公開課前,不是先研讀文本,而是先從網上尋找相關教案,一味地模仿、因襲他人的教學設計;平日里,個別教師撰寫教案視《教師用書》為至寶,甚至完全依賴《教師用書》,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其實我覺得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應該這樣去做:每每鑽研一篇新的課文,總應先通讀一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方法作出「預設」,或查字(詞)典解釋,或對照近義詞、反義詞理解,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繫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聯繫上下文理解的,則在一旁作上標記。對於要通過查字(詞)典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詞)典並把義項寫在一旁。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們先應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現一些難於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我們還應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課本上做好標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對於重點詞句的含義理解的預設,更應寫在一旁,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在對文本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瞭然於胸的基礎上,
接下來我們便可以打開電腦搜集資料,開始撰寫教案,而且幾乎是一氣呵成。
鑽研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正確設立教學目標,科學設計教學方法,以最佳的教學設計換取最大的教學效益。這個過程中,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甚至包括一些「無用功」,但它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環。
二、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葯的導火索。設置懸念,激發興趣,這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開端引趣的方式除「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節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
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如果你仔細觀察,學生在競爭中是非常活躍的,連後進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讀得有感情,誰領會地深刻;在總結課文時,比一比誰的發言有創意。比賽的形式可以是以學生個體為競爭對手,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成為競爭對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徵。我們的學生最煩教師教得千篇一律,語文課每次是作者介紹、時代背景、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總結寫作特點等等。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結合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說:必須使你的每一節課有點新東西――哪怕只是一個新詞彙。抓住學生求新心理,不斷在學生面前展現那個燦爛的知識新天地,你就會受到歡迎。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盡量多一些,活一些。講述、讀書、討論交替進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興奮起來。只有興奮性腦力勞動,才會使學習過程本身出現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開的花園到處能夠聞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嘗了
醇香的美酒,充滿了醉意。學習的這種境界能使學習者產生無窮樂趣。教師要想方設法使每一堂課都有「新意」。講戲劇未嘗不可以演一演;講詩歌不妨舉行個朗誦會;范讀時不妨放一段錄音……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聯系生活實際,激趣的效果也是相當明顯的。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就能喜歡學習,上課能積極參與,精力集中,在學習過程中能自覺學習,能提出各種疑難問題,勤於請教;能積極參加學習小組的討論研究,設法解決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並且主動地尋找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他們的學習目標已不是為了分數,而是切切實實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三、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即主體參與認識的行為實踐不是被強制的、勉強的、被動的,而是自覺的、積極的、主動的。如果學生主動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因此,我們應創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我們教師應該精心組織學生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
首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學生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思路。要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學問學問,又學又問。好問也應有一定的方法,也是需要培養的,好問不等於胡問瞎問。好問首先要問自己,要多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要盲從,別人的答案究竟對不對,還要經過自己思考、鑒別。將別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對比一下,想一想自己與別人的差別,從而發現自己思維的毛病,學習人家思維的方法。只有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其次,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
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對於實踐性較強的內容,要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而且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進行,使學生互相幫助、促進、檢查。教師要投入到小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題目形式稍有變化往往會影響解決問題方法的選擇,甚至失誤。設計一題多想,同一問題多種解決等,在學生獨立解決的基礎上,然後組織小組討論、辨別、交流,有利於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三、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大組的交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的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現在列舉幾種例子:
例一,發現別人,互相學習。同學們互相學習,發現別人的優勢。由於優勢原則被同學們理解了,發生了可喜的現象;學習差的學生寫了優生的名字;學習優的學生寫了差生的名字,他們都在找別人的閃光點,這樣的學習形式有利於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
例二,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在組織學生小組學習的基礎上,提倡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效果明顯優於單純的競爭。因為學生不僅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同時要與其他組員密切合作,只有這樣才能超過別的組。比如同一個問題,看哪一組先解決,解決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決辦法,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三,互改作業,重新認識。作業批改過去由教師一手包辦,學生的參與性不夠。小組中的批改往往特別認真負責,要求特別嚴格,對於分歧的地方還會爭論得面紅耳赤,這樣,學生對所學知識作了再一次的認識,並逐步鍛煉了學生的評判能力,提高了認識水平,使課堂學習顯得更加豐滿和完善。當然,組織學生批改,內容要選擇,如果是開放性題目,會更有價值。當然教師要加強批改指導,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四、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調控功能,使學生學有動力,學有方向,學有方法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引導。事實上,任何人都有獲得新鮮刺激的需求,對於兒童而言,更是渴望變化,期待驚喜,追求新鮮。我們為何不嘗試多種多樣的評價,在評價的方式方法上創新求變呢?
其一,我們可以在口頭語言的評價上機智多變,靈活地採用激勵式言語評價、導學式言語評價、明理式言語評價、幽默式言語評價等。最好能廣泛收集,加強積累,使評價用語定期更換、常用常新、層出不窮,時時給學生以因時因景因文因人而異的新鮮評價或富有情趣的評價語
,讓學生聽而不厭,學而不倦。
其二,我們可以將口頭語言的評價和體態語的評價相結合,愛撫地摸頭、親切地握手、深情地擁抱、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誠的贊語,如此聲情並茂,更能傳播一種情緒,交流一種感情。在特級教師的公開課堂上我們經常能看到他們這樣對學生的真誠的贊許,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得體。
其三,我們可以嘗試實物評價,可以贈送有象徵意義和紀念價值的小物品,一支書簽、一片楓葉、一顆種子、一幅書法作品、一樣教具,都會燃起學生的希望和期待。另外,語文評價應加強形成性評價,《語文課程標准》建議:要「採用成長紀錄的方式,搜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建立學生的語文學習檔案,「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評價學生」。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是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積極性評價的過程中,還要有全人觀念,評價的內容應具有廣泛性,使評價從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應重視對學生進步性指導,給予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才能有效地促進
學生認識的提高,情感的發展,價值觀的形成。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