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課標要求: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
3.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會運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5.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詩文大意。
7.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9.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圖書資料,樂於與同學交流。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願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2.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3.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交流。
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5.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6.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交談。學會認真傾聽,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講述故事力求具體生動。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用書面或口頭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❷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的九大細節
1. 課堂提問要具有針對性;2.課堂提問要富有啟發性;3.課堂提問要注意層次性;4.課堂提問要注重實效性;5.課堂提問要力求全面性。 下面根據我多年在課堂教學中的探索與思考,就如何進行課堂提問,講究課堂提問藝術談幾點具體做法: 一、課堂提問要具有針對性。 首先,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課堂提問。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學習興趣在學習的動力系統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和作用,也有人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所以在新課導入時,可以精心設計一兩個問題,目的不在於要學生立即回答,而在於引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 其次,針對能培養學生思維邏輯性和深刻性的問題,進行課堂提問。課堂提問要有利於學生思維邏輯性的培養,多讓學生把自己的思考過程有條理地說出來,多問幾個你是怎樣想的。在較復雜的應用題教學中,我進行課堂提問時是針對具體問題具有啟發性,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使學生能夠深入鑽研思考問題並抓住題目的本質和核心,從而掌握解題的規律。 例如「一瓶油,將它的1/4倒入一個重100克的玻璃杯里,再把杯放在天平的一個盤里,然後在天平的另一個盤中放入400克砝碼,這時天平就平衡了。問瓶中油重多少克?」我在教學這道題時提問了以下幾個問題: (1)天平平衡了,說明兩個盤中的重量怎樣?(相等)都是多少克?(400克) (2)天平左盤的玻璃杯中,裝有多少克油?(400-100=300(克)) (3)玻璃杯中的300克油,占這瓶油的幾分之幾?(這是題目的核心) 這樣設問,步步深入,引人入勝,幫助學生找到了解題的關鍵所在。 第三,針對能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問題,創造性地進行課堂提問。在教學實際中,對於同一條件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出不同問題,引導學生尋求多種答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使學生逐步養成善於思考,善於探索,敢於標新立異的創新意識和學習習慣。
❸ 淺談語文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
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追求課堂的過程完美而忽略一些課堂教學小節的特殊作用,會影響到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每一個課堂小節都是一節小鏈條。成功的語文課猶如一圈完整的鏈條,恰是由許多課堂小節這些小鏈條組成的。例如,在教學《搭石》一課時,由於是校內公開課,我對課堂的全過程做了一個全面的安排,希望能向聽課的教師展現一個完美的教學過程。課堂伊始,復習第一課時已經學習過的十一個生字和詞語。在整體讀和指名讀的過程中,我發現還有個別學生不能准確把握一些生字的音、形、義,在詞語意思含義的理解中還有許多學生無法正確理解「卧薪嘗膽」一詞的內容與含義。盡管我也意識到學生對字、詞的認知欠缺有可能會影響到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但為了教學流程能順利進行,我只好暫時忽略「字、詞」復習這一小環節,進入課程的第二階段:課文內容的理解和中心的總結。按預先安排好的順序,接下來的課堂按學生朗讀課文―觀看圖片―總結分析各段段落大意―總結課文中心―課堂延伸這些順序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隱約感覺到沒有解決學生在「字、詞」這一環節的問題,給後面的教學流程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學生不能流暢地朗讀完課文,無法全面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清波漾漾」的實際含義。在課堂結束後的課堂評論會上,有些聽課教師指出了本節課中所存在的問題,我針對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於刻意追求教學過程的完美而忽略一些教學小節的作用而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教學行為進行了反思。通過反思,我認識到課堂教學小節往往決定一節課的成敗,還在於我們有沒有注重和把握好每一個課堂教學小環節。僅僅為了追求過程的完美,「課大枝粗」不計小節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不會取得良好或全面的教學效果的。
二、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側重於語文知識的傳輸而忽視了語文教學的德育功效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規定了教育教學職責。在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擁有相應的德育內容,整套教材所包含的德育成份,構成了一套完整的德育體系。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有許多教師並沒有清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中有關語文課堂德育的有關要求,從而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側重於語文知識的傳輸而忽視了課堂教學的德育職能。例如,在一次校內教研活動中,執教本校四年級語文的馬老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題為《地震中的父與子》(五年級語文上冊)馬老師在執教本課的過程中,在課文的讀、劃、思、議以及對課文的寫作技能和表達方式等方面下足了功夫,教與學的情景生動、熱烈,學生在語文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收獲都很多。
三、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發揮興趣激發在學習語文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人們常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按時完成教材所規定的教學任務,外加激趣的方法和手段的缺乏,造成個別教師忽略了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激趣操作,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處於被動學習的地位,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在這里,結合本人的語文教學實踐,向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的激趣教學方法,以供大家參考。
1.情景激趣法
結合課文內容,利用各種教學媒體播放與課文內容有關的音樂、圖片、影像等內容,營造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情景,讓學生在情景的感觸下激發他們對課文的學習興趣。
2.故事引趣法
「講故事」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常用而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利用講故事來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是一種輕便快捷的選擇。例如,在教學古詩《楓橋夜泊》一文時,為了激發學生了解詩文的興趣,我特地給學生講述了作者張繼路過姑蘇、夜宿客船的故事。學生在聽取故事的過程中逐漸融入詩文的情景中,興趣被激發出來,在接下來的詩文朗誦和詩文理解教學環節,學生變得十分積極主動。
3.懸疑引趣法
設置疑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的學習慾望,這也是一種常用的語文課堂教學的引導。
除了以上幾種方法外,小學語文激趣方法還有很多,教師應結合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最為恰當的激趣方法,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課文,為打造良好的小學語文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注意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什麼是語文素養?用葉聖陶老先生的一句話來理解,就是:「國文教學的目標,在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養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字的技能。」我認為,就語文課標中的相關內容及其他研究而言,語文素養的內涵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可分為六個層次:這也是除了以上幾種問題之外,我們必須重視的一項語文教學目標。因而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培養學生在這些方面的素質和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水平。
❹ 小學語文的教學應該注意一些什麼問題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像和創新思維的學科。對「細節」的發現,常常成為我們語文教學中巧妙的切入點;對「細節」的把握,又常常成為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確,「一滴水可映出太陽光輝」,關注課堂上孩子的每一個行為細節,推敲教學中教師的每一個指導細節,欣賞細節、把玩細節,才能使課堂魅力無窮。
教學細節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細節表面上看是信手拈來,即興所得,而實質上是匠心獨運,蓄意安排。在它的背後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思想的體現。雖然我們無法預料課堂會生成些什麼,但至少我們可以預設一些細節,預設一些精彩。
我認為教學設計的細節,首先緣於對教材、對學生和對環境的深刻理解與把握,緣於對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效組合與利用。它不是膚淺的表面「作秀」;它不是為刻意追求「亮點」而設的「應景之作」;它也不是不可或不必為之的故弄玄虛。那是對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後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創設。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我們老師要轉變在課堂中的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也要積極引導,創造一種使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老師也要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講課之前,老師巧妙地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課文,同時把自己不認識的字詞、語句以及不懂的做好筆記,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融入學習中。當然要讓學生真正的讀進去,我們老師還有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構建民主、平等的管理機制,把孩子的心靈中「灌輸式」的教學中解放出來,學生大膽提問,積極思考,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語文課。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體,小學閱讀教學重點是培養感受、理解、積累和初步運用的能力。各年段要有所側重:低年級,培養閱讀興趣;在閱讀中識字學詞;通過朗讀和藉助圖畫閱讀,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積累詞語。中年級,加強朗讀;練習默讀;學慣用多種方法理解詞、句、段;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學習略讀,粗知大意;體會詞句表達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達方法;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高年級,進一步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能體會詞句含義、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學習詩歌、敘事性、說明性等不同文體文章的閱讀;學習瀏覽,根據需要搜集和處理信息。我們教師就是要帶著學生去閱讀,開始是泛讀,了解文章的大意,而後才是精讀,在讀的過程中解決學生的疑問,讓他們真正體會到語言的優美以及如何用最恰當的語句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創新是時代的主題,老師要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並充分理解學生的創新,不以一個成人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新見,把具有創新天賦人的人扼殺於搖籃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要從我們的課堂教育著手,老師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質疑,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為祖國培養一批富有創新意識的人才。與此同時,老師在備課時也不要急於參照教參,缺少獨立思考,讀文本,要讀進去,要進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作者表達的情感中,與作者共同經歷、共同欣賞、共同陶醉,同喜同怒同哀同樂,忘乎所以。這樣我們在教學中才會有新的感悟,避免了講課內容千篇一律的現象,也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做好了模範帶頭作用。
小學的語言教學至關重要,老師在授課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的漢語發音一定要標准,為孩子營造一個發音標準的良好環境,小學是學生學好漢語最重要的階段,我們要鼓勵學生多看新聞、動畫片以及少兒節目,讓他們學習電視節目中標準的漢語發音。另外,我們可以多組織一些詩歌誦讀比賽,讓孩子在活動中愛上語文。老師的板書也要採用楷書且要整潔,為學生練好字做個帶頭人。老師也要將學生的表現給個評價語,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面對學生的熱情,不能及時地進行恰當的評價,而導致學生情緒低落,以至於不想再發言。
最後,我們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學生,和他們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是師生,也是長輩和後輩,更是朋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前提條件。良好的師生關系式教育教學活動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證。從教學任務上來說是責任與義務的關系,從人際關繫上來說是平等的關系。
❺ 小學語文課堂講授時應注意的6個原則
1、准確把握教學目標
教學中既要注意總目標和階段目標,又要注意階段目標之間的銜接與過渡,課標目標得到全面准確地落實。
2、識字、寫字教學
要求會寫120字。教學中就難寫、易混淆的字作重點指導。課內要有一定的寫字時間,指導學生注意筆順,安排好各個部件及間架結構,把字寫端正。要提高寫字速度,養成良好書寫習慣。
3、閱讀教學
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習作的能力。
(1)理清專題的脈絡,弄清課文在專題中的地位、作用,結合專題學習重點來組織教學內容。
(2)教學時注意結合課後思考題,防止人為拔高或離題萬里地發揮。
課後題從課文特點出發,根據專題學習重點精心編寫,應當是教學課文的主要依據。
①指導朗讀、默讀
朗讀訓練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基本途徑,一般安排在課後第一題,根據要求,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中學習、思考,讀中理解內容,體悟感情,增強語感,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感積累和知識積累,在如何教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上下功夫。
默讀訓練要培養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默讀後要有自己的感受,並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教師可以組織相應的討論和交流活動。教師要循序漸進提高默讀要求,把訓練落在實處。教師可以選編課外文章進行有針對性訓練。
②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要根據課文的內容及文體特點,利用導語、課後題等,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可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可以在閱讀中聯系生活實際深入思考,對閱讀有內容加以分析和歸納,進一步理清課文的脈絡;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把自己的情感納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中去,了解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中,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親歷閱讀過程,得出結論,並處理好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正確的價值導向關系。閱讀教學要注意提示閱讀思路,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並領會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③抓住關鍵詞句,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表達效果。
精讀課文關鍵詞句,主要安排在練習二、三題,以不同的形式啟發學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有的指向體會表達效果。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和理解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可以提示學生用圈點批註勾畫批註等方法,讀、思、議課文中需重點體會的部分,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④積累語言,鼓勵運用
語言積累,靈活安排和指定任務。積累在於運用。
略讀課文教學要求一是內容上理解要求「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大體理解內容即可;二是方法上教師更要放手,要讓學生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方法與知識,自己把課文讀懂。教學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連接語中的提示,獨立閱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後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可以是內容的,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也要與單元學習重點結合起來。
4、口語交際教學。交際目標明確。要注意從傾聽、表達、應對等各個方面考慮,提取需要重點訓練的方面,教學時要做到心中有數,適時予以點撥、指導。
5、習作教學。①7次習作,3次小練筆。②滲透習作要求,落實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實際,靈活選擇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過程。③修改能力是習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講評中要重視修改,幫助學生養成認真修改習作的習慣。④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樂於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記下來。
6、綜合性學習的教學。
「祖國在我心中」與課文同步進行;「輕扣詩歌的大門」把握閱讀材料的學習要求。
❻ 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點問題:
一、以學生讀為主,正確處內理好讀與教師的導容之間的關系。
為什麼要以學生的讀為主呢?
第一,讀,既是我國傳統語文學習的精髓,也是現代語文學習科學有效的方法。
第二,讀為主,是閱讀教學的性質和目的決定了的。
第三,只有讓學生讀,才能真切地體會課文的深意和情味,悟出文章的道理。
二、 以學生讀為主,還要處理好讀與思的關系
三、 在讀中培養語感,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四、 重視情感的熏陶
五、 加強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結合
❼ 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
按照我們學校的「愉快課堂」倡議,倒是有幾點可供您借鑒的:
1、是否符合情版景教學:小學權生特別是中低年段的學生,因為思維及想像空間還處於發展階段,太抽象的導入他們理解起來會費力些,得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進行生動有趣的情景導入;
2.設疑提問是否合理:即設置的疑問、提問應遵循徐徐漸進,符合小孩思維邏輯的特點;
3、激勵探索:在教學期間,可以利用激勵的語言激發孩子的探索慾望,特別是中低年段的孩子更應該用鼓勵的語言,可以通過提示來激勵他們自己的探索;
4、教學活動是否合理;
5、語言是否風趣:小學生對於語言的感知能力很好,他們很喜歡說話幽默的老師,更喜歡面帶笑容經常鼓勵他們的老師;
6、鞏固拓展:這關繫到是否有學到知識
7、師生互動:因為學生的注意力沒有初中孩子那麼容易集中,而且集中時間不夠長,這時候就需要老師適當的給他們放鬆放鬆,做到有緊有松,他們學起來才會更加感興趣。
❽ 小學三年級語文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什麼
小學三年級的孩子,正屬於一種似懂非懂的時期,對於知識很難做到正確的理解,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的對其引導,才能使孩子學好語文知識.下面就給大家帶來小學三年級輔導學好語文的好方法,給大家作為參考.
(走進語文)
讓我試試小學三年級語文輔導學好語文的好方法吧!我建議你每天必須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可以是完整的或分散的.每天睡覺前問問自己,今天有一小時的閱讀時間嗎?這對於學好語文是非常重要的.
❾ 小學語文課要達到有效課堂效果,應該注意什麼
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未完成形成,學習就憑興趣。在語文課堂上很難做到專心學習,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是填鴨式硬灌,由學生進行死記硬背的枯燥無味的「苦學」,就會導致學生「厭學」、「怕學」甚至「拒學」的現象。因此,我們就必須巧設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學習的樂趣,讓他們主動、愉快地學習語文知識,從而使語文教學達到好的效果。那麼,我們教師在新課標下如何讓低年級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愛上學習呢?
一、巧用課堂導入,讓學生「樂」起來
根據低年級學生天真活潑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給學生創設一種愉悅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才能使學生在教學環境中產生興趣,投入學習,因此,低段學生的課堂導入要有趣味性,例如談話導入、謎語導入、故事導入、游戲活動導入新課等。如:在《荷葉圓圓》這篇課文中,我首先問小朋友:「你們喜歡交朋友嗎?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位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嗎?」這個時候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興趣一下來了勁,紛紛回答。然後引導學生看圖,出示認識的朋友就是荷葉,老師進一步啟發提出問題:你們的朋友是什麼形狀的呢?它又和誰成了好朋友?接著讓學生閱讀課文,投入到積極的學習中去。學生帶著好奇心和興趣去認真讀課文,帶著興趣,歡快得把這篇課文內容知識了解了。
還有教師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一些表演性的訓練,引導學生進入角色,進入情景,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更濃了。比如:我在教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時會先讓兩三個學生把口語交際上的內容演成一個小故事,讓學生根據故事來說說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就能更直觀的看到和感受到其中的含義,學生也更願意說。
二、讓課堂朗讀多樣化
朗讀是指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化表現。因此,朗讀應該是帶有濃厚的個性色彩。不再是老師以講代替完成,也不是大聲地讀一遍,方便老師的講解。所以要把朗讀的方法看成是打開課文的第一把鑰匙。所以根據課文的特點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讀、領讀、齊讀、賽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樣化朗讀方式。由於朗讀方式的不同,就會激起學生想讀的慾望。學生朗讀的態度就會較好,朗讀就會有感受。尤其是在課堂上進行賽讀、分角色讀、表演讀是最能讓學生很輕松地理解課文,同時能把課堂變得豐富多彩。由於賽讀,學生處在比賽的狀態,要體現出你我的優點,所以讀的態度好、讀的語速有特色、讀出的感受較深,學生就會主動喜歡朗讀。分角色讀,就是學生把自己變成文中的某一個人物,然後進行再現課文的對話,學生就會努力使自己的朗讀方式符合文中的語言,讀有體會,讀出人物的心理活動,思想感情。表演讀,就是讓學生在朗讀時加上一些語言所描述的的表情、動作、心理活動等等。這些朗讀方式能使課堂上的孩子們有事可做,還能讓孩子們表現自我、展現自我,讓課文體現的是現實所在,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文字而已,在這樣的朗讀中老師還要注意引導好學生從讀中質疑,從讀中又解決問題。如教學《獅子和鹿》一文時,我就採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學生從讀中體會出好看得東西並不一定有用而難看的東西並不一定沒有用,所以我們要取長補短,才能讓我們更加優秀。要是我不用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去理解,在課堂上一直講個不停,累了也還不能讓學生體會課文。要讓課堂生動有趣,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一定要抓好課堂中的朗讀方式。
三、讓教學手段生動、形象化
首先,低年級教師要經常保持童真,課堂中的教學語言要兒童化,描述事件時要生動形象,惟妙惟肖,學生才喜歡聽,才容易懂。
比如書上有一些語言比較含蓄的課文,由於低年級學生想像能力和文學的理解能力不強,難以進入情境,這樣,就要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才能使學生有興趣地學,輕松地理解課文。如:教《浪花》一課時,我用幻燈進行教學。我先放幻燈讓學生認識「浪花」,然後放海的聲音讓學生聽一聽海浪聲像什麼,要求學生用生動的詞語說一說,學生都說:「像歌聲、像笑聲」。我又問:「這些歌聲、笑聲是誰發出的呢?」學生說:「浪花」。接著我又放幻燈,讓學生看著幻燈讀課文中的句子「浪花輕輕走來,搔癢了我的小腳丫」,「浪花跑去又跑來,給我送來雪白的貝殼、小蝦」。這樣浪花就象一個淘氣的孩子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很有興趣地看著幻燈片,身臨其境。我馬上問:「這海邊的景色怎麼樣呢?」學生答:「很美麗。」我趁熱打鐵問:「如果你是畫上的小孩子,你會覺得怎樣?」學生說:「我很高興,很喜歡那裡。」這樣,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被激發起來了。我最後讓學生談談自己應該如何去保護大自然,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老師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還可以適當地運用體態言語——手勢,這除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外,還能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知識。如我教「b一把」這個數量詞時,考慮到直接告訴學生「一把」是數量詞,學生很難理解。我就根據課文中的「一把傘」,先讓學生回憶平時我們是怎樣拿打開的雨傘的。接著,我做出手拿打開的雨傘的手勢,並且告訴學生凡有柄的東西都可以用「把」。最後讓學生說說「一把什麼」。學生紛紛舉手回答。
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種種愉悅的激勵性手段進行愉快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主地投入學習,把學習視為享受的樂事,更好地促進學生素質的和諧發展。
三、巧用激勵性評價,讓學生「笑」起來。
新課標指出: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用欣賞的眼看待每一個學生,睜大眼睛尋找學生的優點,及時捕捉他們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的閃光點,對他們進行肯定和贊揚。讓學生在老師的評價中產生興趣,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1、語言激勵。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限制,學生的自製力差,上課做小動作是常有的事,如果老師批評他,其他同學會不以為然,甚至有的同學會因此而分散了注意力,而教師如果以表揚某個同學來提醒那個同學,其他同學會做得更好,這就是語言激勵的作用。
2、評比激勵。背書及時的蓋個小印章,作業認真、上課積極的獎勵朵小花,十朵小花可以領一個老師剪的蘋果貼在自己的蘋果樹上。每個月評比一次,誰的蘋果多就評為這個月的「學習之星」。根據學生平時表現情況,還可評出「問題大王」「衛生之星」等等。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逐步樹立起自信心,學習的興趣就會更濃。
3、體態激勵。低年級的學生以老師為榜樣,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當學生有了點滴進步,教師不妨送給學生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個豎起的拇指,一個贊許的眼神,你會發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遠遠大於你的嚴厲批評。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體態語來激勵學生,讓學生知道老師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著他,鼓勵著他,這將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
4、批語激勵。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努力使作業的批閱成為師生情感聯系的橋粱,成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一條有效途徑,如在給學生批改作業時,我時常給學生加上一句工整且帶有激勵性的批語,如:"你的字進步可真大!""老師相信你會比這一次寫得更好!"......這樣一來,孩子們的作業就會一次比一次認真,那些由於"粗心大意"造成的錯誤明顯減少,從而有效地提高作業質量。
總之,作為一名低年級語文教師,我們只有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激發學生興趣,把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寬松、和諧、愉悅的良好氛圍,最大限度地在時間、空間上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不僅能熟練地掌握所學語文知識,還掌握了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效果,讓學生不再把學習語文當作任務,而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