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中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研究

中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研究

發布時間:2020-12-15 19:57:07

㈠ 對農村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策略的研究專家有什麼評議

正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一個環節,也是有效學習不可或缺的部分,小學語文版口語交際教學也不權例外。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老師都認為有必要在考試中加進口語方面的測試。在調查實施口語交際教學最困難的選項:不考試,缺乏教材,教學時數不夠,上級主管部門不支持,學生沒興趣,學生之間差異大,教師缺乏教學能力。各選項都有所涉及,但比例最大的還是"不考試"。所以,我國口語交際教育專家王群指出:要想引起師生對語文交際的認識。

㈡ 小學生學業測試報告如何寫

連雲區東港小學 劉虎平
一、課題研究背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要突出語文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評價和考試改革是語文課改的有機組成部分,對課改的順利推進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為學生的學業評價無論在功能和價值上,還是在學科內容、呈現方式以及對考試結果的處理上,都要力爭體現新課標所倡導的「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理念和工作思路,形成適合本校學生的學業評價內容、形式、手段,以利於新課程的深入實施。從傳統的語文評價情況看,距離新課程理念,存在如下不足:
1、評價方式的傳統。「穿新鞋,走老路」是在實施新課程中對學生學業評價的偏頗做法。傳統的學生語文學業評價以考試(已經具有指揮棒的功能)為主要方式,(或成為唯一的學業評價方式)單一乏味,缺少靈活,重結果、輕過程,重終結性評價、輕形成性評價,忽視學生學習能力及潛在力的培養,更無益於語文素養的綜合提高。
2、評價手段的滯後。語文課改中,理念新,教材新,學生的學習方式新,教師的教學行為更新,但是學生學業到底怎麼評價,至今還沒有一個大家公認為最好的方式。
3、統一格局的沿用。學生學業評價長期以來就是沿用「大統一」的格局思想,單元試卷、期中試卷、期末試卷不是市級統一,就是區級統一,統一試卷、統一時間、統一批卷、統一答案、統一的結果處理……學校、教師缺乏一定的選擇自主權,評價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公正性和客觀性,學校特色和教師教學藝術更是無法評價。
二、課題的界定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生語文學業評價研究》課題,是以新課程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語文學業評價為研究對象,以義務教育階段中語文課程標准和「三維」目標作為基本檢測依據,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課題研究的行動指南,以學生生活學習的基本環境——班級為研究單位,主要研究學生語文學習活動過程中比較明確化的學習水平測試,以及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學習質量或學業水平的價值檢測評估和確認。本課題對於小學生語文學業的評價涵蓋語文素養的諸多方面,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等五個板塊的目標均要在評價中體現。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語文學習評價與新課程實施同步,「學習水平測試」應該有多元化的評價指標,包括書面測試、口頭測試、實踐測試等,它既屬於階段性的評價,又屬於終結性評價;「學習質量或學業水平」則屬於形成性的評價,立足語文課堂,就是關注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索的過程和努力的過程,關注學生在各時期的進步狀況,記錄收集學生成長的經過和學習的收獲,不追求大統一,而力爭體現年級特色、班級特性、學生個性。學生學業評價除了檢測「學生學習質量」 外,還要與學生「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相聯系,從而建構一個較為完整的學生學習評價體系。
三、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學生學業評價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對課程改革的順利推進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生語文學業評價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具體表現為:
一是價值判斷的需要。課程改革的瓶頸是教育評價,而學生學業評價是課程改革的瓶頸之瓶頸。學業評價關繫到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的問題,在一定的教育價值觀指導下,根據一定的標准,運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及身心素質進行價值判斷,作出公正、公平、均等的評判是本次語文課改的需要。
二是評價功能轉變的需要。為配合課程功能的轉變,作為教育杠桿的評價功能也應該發生轉變,改變過於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反對急功近利,改變評價功能的單一性,對學生的一切語文學習評價工作都應著眼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處境和需要,尊重和體現學生的個別差異,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實踐意識,最終將學生的發展為評價服務轉為評價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三是評價主體擴充的需要。課程改革使得教學過程越來越民主化、人性化,評價的主體再也不是以往的管理者,也不再局限於被動地接受評價,「學生語文學業成績」不再是評價老師和學校的唯一指標。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等都是評價的主體,他們對學生學業的評價必須要有一個相當明白的、可操作的指標體系,這個體系只有是利於學生生動、主動、生成發展。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生語文學業評價研究,應堅持學生語文學業評價和語文課改同步進行,研究「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落實,通過研究與實踐,培養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堅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更加註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感體驗,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和生成,培養和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也注重教師主體作用和個性能動作用的發揮。
四、課題研究目標
1、構建新課程下學生語文學業評價的理論體系。在研究過程中,本課題將組織學習各類評價理論書籍,概括和形成有關學生語文學業評價的理論體系,以指導評價工作的開展。立足多元主體的評價地位,使評價者擁有更豐富的、更多的評價選擇權和參與權,最終發揮更大的教育教學潛力和主觀能動的作用。使得學生語文學業評價成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
2、建立新課程下學生語文學業評價的操作體系。學業評價是隨著學習課堂的發展而發展的,先有學習課堂,然後才有學業評價,學業評價指標反過來又促進學習課堂的生成。要建立相應的較為完善的語文學業評價指標和學生語文學業評價手冊。結合新課程的要求,本課題堅持整體性與綜合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單向評價和互動評價相結合,逐漸建立客觀、科學、公平的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3、確立激勵、教育和反饋的評價功能機制。學生語文學業評價淡化或沒有了甄別和選拔的功能,主要是為了激勵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成為激勵學生上進的機制,讓每個學生樹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樣也應該是全面的、整體的,不僅看學生語文學業的檢測水平,更要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教的態度,學生學的態度,學生成長和進步的狀況,學生學習的潛能和個性發展。
4、建立新課程語文學業評價題庫。與將要建成的我校的城域網相結合,建立語文題庫,鼓勵形成有班級特性的檢測評價試卷,培養教師出題能力、綜合評價能力,形成資源共享、共同進步的新格局,以適應新課程學業評價的需要。
5、實現語文學業評價基本內涵。結合評價發展的特點,本課題將努力實現語文學科評價的基本內涵,以評價形式多樣化、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結果實效化為原則,幫助學生在評價中享受成功、建立自信、認識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1)學生語文學業評價的方向轉變到與語文課程改革的方向保持一致。課程標準的一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思路,可以作為語文學業評價的指導思想,語文學業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既要關注學生學業的階段性評價,又要關注學生學業的形成性評價,更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方法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達成度。
(2)學生語文學業評價的方式轉變到更加關注質的分析和把握。實行評價的過程化、階段化,建立開放型的學生學業評價方式,變以前平面單一評價為立體綜合評價,即除了紙筆測試以外,包括書面測試、口頭測試、實踐測試等,還包括平時的課堂行為記錄。強調學生學業評價方法的多樣化、綜合化,變以前一次定格評價為多次激勵評價,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良好的自我調整、自我需要、自我激勵的學習機制。
(3)學生語文學業評價的內容轉變到體現語文課程標准內容。以課程標准為依據,按學段目標要求,實行多元評價。每一學段的目標是評價學生學業的最低、最起碼的要求,每個學科必須設計促進學生學習發展的評價指標,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採用多元評價,真正加以檢測。
五、課題研究內容
對於小學生語文學業的評價應涵蓋語文素養的諸多方面,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等五個板塊的目標均要在評價中體現。實施評價的主要內容為:
(一)日常性評價
1、口頭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能用鼓舞、激勵、肯定性的評價語言進行評價,關注學生課堂上參與的水平和生成的空間,在學生學習活動過程中形成師生互動的微觀評價,師生評、自評、互評相結合。
2、書面評價:在學生的作業、作品上,用肯定、富有激勵的話寫出對學生學業的評語。校評與家評相結合。
3、班級語文綜合活動評比:由班委負責,每月評一次上牆報。個人自評、小組互評相結合。
4、成長記錄袋評價:每位學生一學期內都要精選自己保存最優秀的證書、自我小傳、作業、書法作品、歌唱(朗誦、演講)磁帶、通訊報道等,裝入成長記錄袋,期末由班主任、語文教師及班委就上述內容進行等第評定,再統計合並,得出這學期每位學生日常性評價的總等級:優秀、良好、需努力。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
(二)終結性評價
1、水平測試:
(1)閉卷:選用上級試卷在期末進行。
(2)開卷:可當堂查閱資料,可回家或到社會上完成。如:社會調查、觀(讀)後感、信息收集、綜合實踐活動報告。
2、面試:由語文教師或語文教研組長在班級、年級組舉行,對學生進行面對面問答,如:口語交際、朗讀、背誦、口頭習作等。
3、綜合實踐活動:學期末由學校或年級組組織,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語文運用實踐中對學生綜合能力、才藝特長、語文素養進行全方面的測評。
終結性評價總分為100分,其中,閉卷50分,開卷20分,面試20分,綜合實踐活動10分,期末由班主任教師匯總統計。
六、課題研究方法及條件
本課題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不斷地實踐、修改、完善,力爭做到可操作性強。另外輔之問卷調查法、座談討論法、經驗總結法等。
本課題組單位的科研氛圍濃,教師科研意識強,課題組聘請我區小學界唯一一名具有中學高級職稱的李彩玲校長做顧問,其他成員均是校語文教研組長,有參與或承擔過省、市級課題研究的實踐和經驗,均參加過市、區級語文公開教學,並都擔任學科教學任務,有一定研究時間和研究條件,對研究過程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七、研究步驟(略)
八、課題研究成員與分工(略)
九、課題研究過程及實施
(一)親近評價
學生評價方式的改變,首先就是要對評價觀和評價方法進行改革。我們的語文學業評價研究立足服務於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從小學生渴望被關注和表揚的心理特點出發,讓教師的愛體現在一個個可感知的動作、語言上,讓學生生活在愛和希望之中,這樣才能保持學生和種興趣的持續增長和良好品格的逐步形成。評價過程本身就是對人的具體關注,說必須要加強情感滲透,成為師生彼此親近的中間地帶。讓學生親近評價,就是讓學生從情感上喜歡評價,行為上主動進入評價的過程,又能積極地運用評價的結果完善自我。
我們首先從學生的情感需要出發,改變評價語言的角度,自覺將自己作為學生成長中的引導者,朋友,因人而異,體現明顯的個性特徵。形成指導性評語、談心性評語、激勵性評語。
1、談心式。通過親切的話語,文字性的描述,將對學生的細致觀察記錄下來,真切地指出或展現在筆端,真實地反映學生一段時間的思想、行為特徵與學業進展,體現對學生的深深關懷,以實現師生心靈間情感的溝通,讓學生在娓娓動聽的推心置腹的談心中,體會到教師的拳拳愛心,成為激勵學生主動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你的活潑熱情給老師留下了很深印象,你的鋼筆字寫得越來越好,作文進步也很大,真為你高興,不過你……如果你……該有多好啊!」

這樣以具體的描寫和親切的對話方式,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學生日常生活的關、成長的關切和悉心的指導。藉助評價在關鍵時刻對學生進行適時的點撥,採取鼓勵與指點相結合的寫法,有助於學生增長信心,同時給學生和家長指點迷津,在評價過程中產生了特殊的導向作用。

2、指導式。教師了解學生後,在原有的發展水平上為其指出新的發展方向,以商洽的口吻,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接受,並形成的新目標奮斗的決心。重在體現目標和情感的雙重激勵,讓學生深切感到老師強烈的期望情感,彷彿是一位慈愛的長者,又像是一位親切的大姐姐與小妹妹輕聲耳語。這種方式,以學生最希望達成的目標為切入點,給學生指出一條實現理想的快捷途徑。如「某某同學,想得到一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嗎?許多同學是這樣做的:上課專心+作業認真+不懂就問+舉手發言+多讀課外書。你做到了嗎?快朝這個方向努力,定能得到這把金鑰匙。」

3、激勵式。藉助激勵性的語言,給學生指出一個更高的目標,鼓勵學生向更高更好的方向發展,實現超越個人已有基礎的新飛躍。所以,用極具感染力的語言,盡情贊揚學生的成績,再以充滿信心的語句,對學生指出更具挑戰意義的奮斗目標,激起學生強烈的向上心。

這種讓學生親近評價的方式的啟動,真正拉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已逐步建立。學校記錄下了一個實驗班學生學業評價手冊下發以後的真實一幕:當手冊發到孩子手,學生們不再淡然對之,許多學生都興奮地嚷開了,一時間全班同學都沉浸在喜悅的體驗中,繼而開始搜尋老師的視線,在師生眼光的交匯點上,評價不再是生硬的評判,而是教師智慧的結晶,學生心理的安慰,師生共同享受與成長的新起點。

教師評價方式的改變,使我們認識到評價是師生情感溝通的橋梁,當教育有情時,學生就渴望親近,評價就如同教師送給學生的一面整理衣冠的鏡子,而不是對學生強烈的威脅控制;是教育者給學生的一次成長中的指導,而不是嚴厲的斥責;是給學生一份信心的良機,而不是顯示教育者權威的契機。這樣的評價,使學生心靈中真正產生激勵效應,起到了積極有效的引導作用,使學生真正親近了評價。

(二)開放評價

評價理論中,目的確定是極其重要的部分,當我們將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來對待時,檢測目標不再是一組生硬的數字,而是對一個個充滿活力的生命的關注,於是伴隨而產生的就是各種各樣非預期的結果,在實現目標過程中就必然會產生眾多發展中的問題,過程的不可確定性,讓我們展開思考,於是我校的語文學業評價呈現出開放性特徵。

1、目標的發展性。

我們實施的學業評價是以實現全體學生全面生動發展為目的,結合學生特定的年齡,認知水平和生活環境確定相應的目標。目標是階段性的,發展性的,按照人的需求理論,個體的目標在實現過程中,我們針對不同時期,不同的起點,不同的環境,作出相應的調整,或提升,或降低。每一次的目標調整必定是使目標更貼近人的最近發展區,向著更有利於人的發展水平接近,這種不斷矯正的過程,正是推動人持續發展的最佳原動力,是人持續發展的內在增長點。

實驗教師在工作中探索中形成了若干操作方法:

如心靈溝通法:用一個眼神傳遞一份關懷,一個勾手,許下一個約定,一次耳語,激起一份信心,一個微笑,給予一種鼓舞。

榜樣激勵法:利用學生主體樂觀向上的主流心態,在不同成長期,樹立不同的楷模形象,適時對學生進行教育,鼓勵超越他人,實現跳躍性發展。

2、主體的多元性。

傳統的學業評價中,教師作為評價的主體,學生處於評價的客體位置,使評價成為教師制約學生的法寶,這種評價主體的單一性,嚴重影響到了評價結果的合理性。我校語文學業評價的主體是教育活動的直接負責人,主要包括學習者本人、教師和家長。學校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探索形成「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教育評價者」 的格局,突破了評價局限在學校內的傳統做法,探索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社區家長參與的機制。學生對自己學業情況作出評價,使學生關心自己的行為與評價結果之間的相應關系,起到了導向和制約學生行為的作用,也讓學生明確了評價是學習生活中的重要環節,自己是評價的主體。家長反映,教師參與評價,孩子的自覺性提高了,學習習慣改觀了,學習也就更積極主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過程的開放性。
學習的意義不在於最終獲取了什麼,而在於學習過程中投入以及能力的增長,因而在學業評價中,我們淡化了終端評價,而強化了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實行了二次評價,允許學生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可申請復考(具體體現在階段性的語文綜合素養考察活動中),從而讓其知道在評價過程中不斷向新的目標邁進,以達到激勵的最佳效果。通過修正完善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學生明白什麼樣的學習生活是有利於自身發展,教師明白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學生樂於接受,能促其主動探究,家長明白,在構建學習型家庭中,家長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以身示範,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學生、教師、家長全面參與評價過程中,各司其職,真實記錄學生時間段內的表現,不僅把握了達標要求,學生也有了前進的目標,也讓教師、家長能結合學生發展要求為其搭建發展平台,進行有個體針對性的指導和教育。這種過程的開放性,充分以學生為本,使之有較多接受評價的機會,能預設目標,自我評價,生生互評,了解自我,發現他人,公開記錄過程,並及時反饋評價結果,開放評價的各個環節,揚長避短,體驗成就感,獲得機會,增強自信,從而愉快地面向未來。
(三)學會評價
在評價過程中,人人都可以成為評價者,人人也可以成為評價者。從理論上講,評價是一種綜合能力,只有學會評價,才能參與評價。在培養學生評價能力的過程中,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評價能力,有意識地讓其在評價中學會評價,在實驗中形成交互性評價的方式,師生、生生互動,實現教學相長。
1、在交互中學會評價。這種評價形式,旨在讓學生主動提前介入教學,在即時評價中,指導學生學會評價,鼓勵學生在評價中發展能力,提高興趣。
我們的做法就是藉助教師示範性評價,吸引學生產生對評價的興趣,領會評價原則和基本方法,然後主動參與評價;在集體教學活動中,通過學生間充分的學習交流,相互啟發,逐漸形成學生自主學習和參與評價的能力;通過獨立性的自我評價,讓學生在自我評價和自我矯正中,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使評價成為個人學習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課堂教學涌動師生雙方智慧的激情。
2、在評價中學會評價。在學業學習中,創造條件讓學生形成初步正確的評判標准,先從評價他人入手,在活動過程中,誘發學生觀察分析他人的意識和願望,引導評價同伴,學會發現他人,從而完善自己。在評價過程中,學生們不僅有意識地開展自評、互評,而且逐漸學會評價老師,形成了不唯書,不唯上的膽識,也引發了對家長的評價,實現小手牽大手,共同進步的格局。學生在評價中學會評價的實踐活動,使評價活動成為一種機制,成為推進學業進步的重要載體,學生在評價中既增長了能力,又加快了自身的發展,實現了學習與能力發展的同步推進。

十、課題研究成果
本課題研究價值在於解決實踐操作中若干具體問題,這是一種源於實踐、基於實踐、高於實踐、指導實踐的發展過程。評價改革是推進新課程的制度保障,《綱要》提出了評價改革的目標: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語文課程標准》也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我校立足評價的目標,圍繞突出語文評價的發展性功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教師觀念顯著變化,教學行為明顯優化。
1、通過兩年的評價課題實驗,教師的理念得到了進一步更新,學習意識逐步濃厚,能不斷地學習新知,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用新課程的評價理念,指導教學實踐,實現了角色的轉變,已經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服務者,以學論教的教學評價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能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和學習達成狀態,使學生學得主動,善學、樂學、會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
2、評價也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他們的學習行為實現了多樣化、個性化。課堂上,學生頭抬起來了,手舉起來了,話多起來了,在讀中學,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思中學,合作中學,了解和掌握了多種學習方式,從而獲得了學習的樂趣與全面和諧的發展。

實驗班級研究風氣濃厚,學生學習方式已逐漸轉變。由課堂走向生活,語文課堂向縱深發展。學生對教學中的問題常常是通過討論、實踐探索、協作攻關的方法解決,所以實驗班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協作攻關的習慣基本養成,對各門功課「喜歡」的人越來越多,在課堂內外的學習中顯得主動、思維活躍,學習效果良好,不斷涌現有進步的同學(包括「學困生」在內),尤其語文成績逐步提高。以四(2)班、原三(2)班為例:
3、學習態度和方式方法的轉變帶來了學生精神面貌和思想品德行為的良性變化:
實驗班學生對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表現出非常積極踴躍參與的態度,且在活動中創新意識很強。例如:五年級實驗班,學校號召學生自己用平時節約的零用錢為雷鋒車捐款,該班學生自發捐款全校之最;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如區「科技小製作」、市「給奧委會的一封信」等活動中,參與率最高。
(二)制定語文學業評價方案。
方案在評價的理念上,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功能。在評價的目標上,涉及教學目標的三大領域。在評價的標准上,既努力體現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又努力體現評價標準的差異性。在評價主體上,包括:教師、學生、家長、學校領導。在評價的內容上,包括一般性發展目標和學科學習目標。在評價的方式、方法上,主要包括:書面檢測、考試,教師觀察記錄——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學生學習過程的活動與實踐,語文綜合素養考察,學生成長記錄袋。在評價工具上,主要設計、選擇單元期中期末形成性測試卷,教師、學生、家長調查問卷,學科學生發展性評價表,學生家長參與評價表,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表,學生個人成長袋等。
(三)形成《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生語文學業評價操作體系》。(略)
(四)形成《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生語文學業評價學段方案》。(略)
(五)形成《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生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略)

互聯網

㈢ 如何提高語文水平

了解小學閱讀教學的要求:

閱讀能力是指孩子看懂書報的能力。對不同的年級段,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小學階段,要培養孩子具有初步的閱讀能力,能閱讀比較淺顯的適合年齡特點的書報。閱讀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主要是指讀懂文字,理解思想內容的能力。

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讀懂文字的能力。做到會讀、會寫、會用

2、理解思想內容的能力,理解詞語、句子、篇章的能力。要求孩子不僅要了解文章中字詞句的含義,而且還能劃分段落層次,並會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而比較熟練地默讀課文;

4、使用工具書的能力。閱讀時遇到不認識的字詞、不理解的詞義,可以通過查閱字典、詞典等自己來解決。

孩子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時要邊讀書,邊思考,邊勾劃。好的習慣可以使孩子受益終生,壞的習慣可能貽害終生。所以要十分重視對孩子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培養讀善思勤於動筆的習慣:

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多讀善思,勤於動筆的讀書習慣。文章的內容是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的。

只有通過讀,才能把無聲語言變成有聲語言,把語言文字所描寫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表達出來。學貴有疑,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

孩子在學習有了疑問,才能產生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強烈願望,才能有所創見。家長對這一點要熱情鼓勵。

例如:孩子在學《一個降落傘》這篇課文後問,周總理為什麼把自己的傘包讓給了別人呢?這個問題正是這篇課文的中心所在。

解決了這個問題,也就掌握了這篇文章的中心――周總理在飛機遇到危險的緊急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

這種積極的思考,既掌握了課文內容,又了解了作者的表達方法。經常引導孩子這樣閱讀,有助於提高他韻閱讀能力。

家長要做表率:

一個故事說的是,在猶太人家裡,小孩稍微懂事,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書籍之甜,閱讀之美!

在人均擁有圖書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讀書的比例上,以色列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到目前為止,猶太人諾貝爾獲獎者累計已達130多人。

雖然獲諾貝爾獎與從小讀書的關聯性多大不好簡單地用該例子評判,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沒有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家長接孩子回家後,自己往電腦電視前一趴,或者窩沙發上玩手機,卻要求孩子去讀名著,這樣的情形在很多家庭都存在。

有人認為,應該實施全民讀書計劃,就像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一樣。計劃是美好的,也是長遠的。就目前來說,擺在家長們面前最緊迫的任務,是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在下一代的教育上,相信多數人不願聽到「沒讀過書」「缺乏教養」等類似的評價吧?

其實大人不愛讀文學書、歷史書、心理書、其他話題嚴肅的書也沒關系,還有輕松的旅行書、美食書可以去讀,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培養邏輯思維的書,開卷有益,只要給自己一些時間開始讀書,樂趣自己會跳出來的。

㈣ 提供一份自行設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表.並談談在教學實踐中試用的效果如何

引子:隨著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觀念逐漸深人人心。開展和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獲得自我持續發展能力的最佳途徑。事實證明,通過開展課題研究,邊學習邊做課題,邊研究邊實踐,逐漸成為研究型的教師不乏其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計劃或方案)如同建築師的藍圖。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制定開題報告是課題由設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關鍵步驟。當前許多教師由於過去從未做過課題研究,現在要申報課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不知從何人手。為了使廣大教師更加積極而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培養、提高教師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針對當前教育科研的實際,結合從事教育科研課題研究,從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作用、結構等方面來談教師應該如何規范撰寫開題報告,力求對想開展教育科研的教師提供一點啟示。一、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何謂有價值、有創見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從何而來呢這需要研究者長期實踐、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當課題或自己提出的問題贏得社會認可後,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就是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規劃和制定。換言之,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準的選題計劃。開題報告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有價值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准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撰寫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和安排,是為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提供探索的途徑。科研課題開題報告,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可以說,課題開題報告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沒有科學的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沒有科學而有價值的成果。隨著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規范化不斷加強,開題論證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門的重視。二、撰寫開題報告的基礎性工作寫好開題報告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做好基礎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復別人走過的路,而是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扎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深人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只有這樣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三、開題報告(研究方案)的結構與寫法撰寫開題報告是進行科研課題申請的首要工作。通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了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怎麼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後覺得不現實,則可以立即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作」。課題開題報告的寫法根據課題研究的類別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說,科研課題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課題名稱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這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只會生孩子,不會起名字」。那麼,如何給課題起名稱呢1、名稱要准確、規范准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比如「初中語文指導自主教學模式研究」,這里研究對象就是初中語文教學,研究的問題就是指導自主教學法。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例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其研究的對象是小學生,研究的問題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法,這就說得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范、科學,所有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筆者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就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2、名稱要簡潔、醒目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盡量不用,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但要盡可能表明三點:研究對象、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首先,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明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麼價值,能解決什麼問題。第三,要認真、仔細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對本課題或有關問題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范圍、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的研究起點,並從中發現以往的不足,確認自己的創意,從而確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這樣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課題研究的的價值、意義,也可以使自己開闊眼界,受到啟發,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有針對性,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寫成諸如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三)課題研究的目標研究目標與研究目的是不同的。研究目的回答的是「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研究」,而研究目標闡述的是通過這樣的研究,要達到什麼目標,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要達成哪些預期的效果。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干擾。如「參與式合作備課的研究」課題的研究目標:(1)有效落實課改理念。(2)提高教育教學效率。(3)促進教師專業成長。(4)有效凝聚集體智慧。(5)有效促進研究氛圍。(6)促進學校全面發展。(四)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這個課題要研究的內容,研究內容要比研究目標寫得更具體、明確。目前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只有課題而無具體研究內容;2、研究內容與課題不吻合;3、課題很大而研究內容卻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這對我們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這里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某省「十五」重點課題《初中語文活動課研究和實驗》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課題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學有序、切實有效地開展初中語文活動課。具體內容包括下列三個方面:1、根據初中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語文教學要求,對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對學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素質的發展進行詳細的目標規定,從而建立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目標體系。2、根據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安排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的內容,內容的安排力求充實、精確、有序,並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活動課內容體系。3、根據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內容和初中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探索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活動類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多種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語文活動教學模式。(五)課題研究的方法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研究方法」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通過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以及要「做什麼」、「怎麼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個案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種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每一具體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我們要通過調查了解情況,我們如何制訂調查表,如何進行分析,不是隨隨便便發一張表,搞一些百分數、平均數就行了。這是在今後的科研工作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實施計劃課題研究的步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一般情況下,步驟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備階段,方案實施階段,專家論證評價、總結驗收和結題三個階段。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性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一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研究的管理也可據此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和管理。怎樣組織實施?切實規范課題研究檔案管理。完整、系統、准確的課題研究檔案既是研究成果的展示,也是課題鑒定的重要依據。因此,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要善於形成和積累資料,建立好課題研究檔案。課題研究檔案資料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1)計劃性資料。包括課題總體研究設計、實驗研究方案和階段性研究計劃等。(2)教程性資料。主要是按計劃開展研究的階段性記錄。如實驗課教案,典型實驗課記錄,課外活動的設計,實驗教師的觀察、隨筆,以及社會、家長、學校、學生的反應等。(3)專題性資料。如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所舉行的專題研究、專題講座和專題報告等研究資料。(4)效果性資料。包括個案變化及群體變化的資料。如測試成績的統計分析,試卷及有價值的學生作業、作品和製作等成果,以及反映成果的音像資料等。(5)總結性資料。包括各學期、學年總結或專題研究的總結、論文和報告等。在具體進行研究資料歸檔時應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注意資料的真實性、准確性。要注意積累原始資料,及時做好記錄,一般不要事後補記。即使追記,也要絕對尊重客觀事實。二是注意資料的完整性、系統性。實驗記錄要詳細。實驗因子是如何操縱的,無關因子是如何控制的並發生了哪些變化,都應完整、系統地記錄下來。三是注意建檔的科學性、適用性。要分門別類,列出目錄,認真填寫歸檔說明,突出重點,便於查找。在課題研究檔案方面,我們應努力做到全,有全面的資料;要做到細,既有宏觀的,又有微觀方面的資料;要做到勤,要勤於及時積累,整理資料。(七)課題預期的成果與表現形式課題研究成果預測即研究過程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問題研究會帶來什麼成果有什麼對策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教育論文、專著、軟體、課件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麼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開始就可以著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於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於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教師對於自己研究結果的表述,不宜脫離自身的實際可能性去追求晦澀的理論闡述,應該力求避免空洞、抽象和程式化,而要通過生動的案例和個性化的語言來敘述自己的實踐、提煉自己的經驗、體現自己的特點。允許教師用自己的表現方式來展示成果。特別是允許教師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課題成果。小課題研究怎樣表達研究成果?研究報告、論文是小課題研究成果的主要表達方式,但不是唯一的表達方式。中小學教師自始至終是生活在教育科研的現實場景之中的。其研究也應有自身獨特的研究表達方式——日誌、敘事、案例、反思等,這些方式便於操作,與教師工作實踐相輔相成,能很好地解決工作與研究的矛盾,是教師教育教研活動的重要載體。它們既可以成為教師教科研活動過程的記錄,也可以成為教育科研活動成果的表達方式。因此,我們都應做研究型的教師,要善於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讓研究為我們的教學生涯注入無限的生命活力。1、「教育日誌」是教師對教育教學生活事件的定期記錄,是用語言符號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為,記載真實的生活場景,有意識地表達自己。通過撰寫教育日誌,教師可以定期回顧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學情境,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2、「教育敘事」是以自我敘述的方式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並通過反思來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其基本特徵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麼,也不直接規定教育應該怎麼做,而是讓你從一個或多個故事中體驗到教育是什麼或者教育應該怎麼做。3、「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學過程中含有問題和疑難情境在內的真實發生的典型性事件。寫作教育案例對教師有以下好處:①案例寫作為教師提供了一個記錄自己教育教學經歷的機會;②案例寫作可以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③案例寫作可以促進教師對自身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提升教學專業水平;④案例寫作為教師之間分享經驗、加強溝通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式。4、「教育反思」是個體對自身教育觀念及行為的認識、監控和調節。美國學者布魯菲爾德認為:「反思性實踐過程的核心是通過不同的視角來觀察我們是怎樣思考和工作的。」教育反思的類型很多,有專題反思與整體反思,即時反思與延時反思,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與課後反思等。怎樣總結反思?總結反思的目的在於改進。在總結反思方面,一是要對整個課題研究進行系統描述,勾勒出從確定問題、制訂方案到組織實施的整體情況,二是要對課題研究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和評價,並對有關現象和原因做出分析和解釋,找出計劃與結果的不一致性,進而確定原有的研究問題、研究計劃和下一步的計劃是否需要做出修正、改進,以及需要做出哪些修正、改正。反思的要求是:第一,以研究問題為基點。需要針對原來的問題具體地反思。通常反思的方式是:我們是否解決了原來的問題?或在多大程度上解決了原來的問題?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在下一步的計劃中得到解決?等等。第二,以研究計劃為參照。結合研究計劃來反思,具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有助於考察原有研究計劃的合理性。如果通過研究實踐,未能解決現實的問題或改進原有的實踐。如果通過研究實踐,未能解決現實的問題或改進原有的實踐。教師就需要進一步思考:這一狀況是否與研究計劃有關聯?在多程度上有關聯?由此是否可以判定原有計劃是失當的,以至於可以放棄原有計劃?等等。另一方面是有助於完善下一步的研究計劃。無論原有計劃的合理性如何,都能對下一步的計劃提供參照的價值,因為我們在後續的計劃中可以汲取其合理性的方面,摒棄其失當的或不合理的內容。第三,以改進實踐為歸宿。小課題研究是從教育實踐的問題開始的,最終走向教師實踐的改進。因此,在研究過程中,要思考教師的教育教學素養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增進了教育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是否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是否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八)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課題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確定課題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明確合理,讓每個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責任。當然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同時,還要注意課題組成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如果課題組成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難以得到批准立項。(九)課題研究的經費及設備條件需要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經費和設備條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對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如有關測驗題和問卷題等研究工作與材料、經費預算及設備條件的需要,必須寫清。但要實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寫亂要,要加強管理,監督使用。總之,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是研究人員科研知識和能力的「縮影」。只有重視並認真、科學地做好研究課題方案的設計,制定好開題報告,才能為獲取教育科研優秀成果打開成功之門。

㈤ 結合《小學語文課堂學習研究與評價》課程的學習,用具體教學案例談一談如何構建以學為主的有效課堂

從說文解字的角度來分析語文:語=言+吾;文即紋。看明白了吧,答案很簡單,就是說出自我真實的想法,特別要注意「真」這非常重要。萬建歸宗,就這么簡單。

㈥ 在《 小學語文教育研究》里作文評改主要有哪些方法各有什麼特地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實踐與體會 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教育部長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 我國教育部已決定,分三個層面在全國中小學推進信息技術教育,同時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這個決定對於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將極大地影響教育的現狀。因為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進一步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術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其它學科教學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這就是「課程整合」的核心。它的研究與實施將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 本人結合我校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子課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就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的進行了研究與實踐,現將一些體會總結如下。 所謂信息技術與小學課程整合,就是通過小學學科課程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讓內容豐富的學科課堂教學作為信息技術的有效的載體,又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科課堂教學的一種嶄新的支撐,提高學與教的效率,改善學與教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朝基礎教育現代化的目標靠攏。 一、以人為本,探索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新途徑。 在實踐中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以計算機、網路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探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整合的途徑、方法。經過研究學生不論在提高學生識字和用字的能力方面,還是在閱讀、作文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不僅促進了語文教學結構的改革,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而且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提高了信息素養。 (一)識字教學方面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由於漢字音、形脫節、字型多,結構復雜,類似性大,多音多義字不少,學生學習起來有很大的困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融合,尤其是使用計算機多媒體識字教學軟體(課件),學生可以通過這些軟體(課件)自由選擇學習生字的筆畫、筆順、部首、間架結構、正確讀音和漢字編碼,同時跟隨教學軟體進行聽、說、讀、寫、打(打字)的訓練,通過人機交互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檢查和自我提高。 (二)閱讀教學方面 在閱讀教學中,要完成教學目標,關鍵是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全身心參與學習過程。在信息技術環境中,學生有充分的時間主動感悟、搜集和分析相關的信息,對所學的問題進行思考、討論,提出各種假設並努力加以驗證,再經過引導步入新的知識境界。使學習主體參與教學,形成發現問題——積極探究——追求創意的模式,促進學與教的優化。具體表現為:首先,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找出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點」來,把教學內容細化為具體「學習任務」,通過「校校通」或「校園網」用課件、網頁等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接受了學習任務以後,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並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最後,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如:《小猴子下山》的教學過程: 1、朗讀入手,整體感知,體會特點。學生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找出小猴子下山後都做了些什麼,找出文中描寫小猴子特點的詞句。 2.創設情境,自主理解。根據課文內容,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課文,通過計算機打開教師自製的課件,自主學習理解相關段落。教師先要求學生從文中圈出描寫小猴子動作的詞:掰、扛、扔、摘、捧、抱、追。要求學生各自通過操作看小猴子做的這些動作,再自己做做這些動作,分析扛、捧、抱的不同之處。然後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其它學生用上「桃子、玉米、西瓜」等學具上台表演課文內容:小猴子掰玉米扛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摘西瓜抱西瓜,看到小兔追小兔,以及小猴子空手而歸的掃興樣子,掀起了課堂教學的高潮。學生通過說說演演,深刻地理解了這些動詞。表演的學生把「扛、捧、抱」等動作演得准確而傳神,活靈活現。看的學生津津有味,興趣盎然,注意力格外集中。這樣促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加深了對詞語的准確理解;同時使學生的認識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維得到了發展。 3.討論匯報,深化理解。最後老師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先將小猴子的行為與小學生的實際掛鉤,這種由物及人,從課文內容到生活實際的過渡,是同一現象的類比,屬生動直觀的感性認識,易被學生接受。再引導學生認真討論,闡明自己的觀點,把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從中悟出一個道理,實現了認識過程中的第一次飛躍。然後,用「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始有終,認認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這樣才能有收獲」的哲理指導學生日常行為。這一教學過程既體現了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又進行了思想教育。 閱讀教學不能用固定的教學模式,要根據課文的內容和體裁而定。在教學古詩文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初步感知詩句,之後學生獨立探究、互相協作,運用信息技術提供的廣闊空間自主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並以多種形式匯報交流學習結果。學生有的把自己在網上查閱的背景資料說給同學們;有的把詩做成多媒體電子幻燈片展示給大家;還有的把自己熟悉的歌曲調子用在這首詩上唱出來;更有想像豐富的學生把自己學了某一句詩的感受談出來。學生展開的想像翅膀,填補了詩中的空白,有利於領略詩人對思想感情的含蓄表達,正確理解其意。 (二)作文教學方面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我們在課程整合中也做了大膽的嘗試。首先,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無論是打草稿、寫文章,還是檢查語法,都能較為方便地在計算機上進行。同時,在使用電子媒體工具的寫作中,讓學生能夠使用符號、圖像、聲音乃至三維動畫等各種形式創作出豐富多彩的寫作內容。比如在科學、數學的寫作中插入專業符號,在藝術與科學的寫作中配上插圖等。在這種模式下寫作的學生,比使用傳統的寫作工具更能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其次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教學軟體創設情境,引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看情境講述或看情境寫話。利用多媒體軟體的友好交互界面和多媒體的超文本結構,採用網上互評、互議、互改的方式,讓學生開展協作學習,提高鑒賞能力及寫作水平,同時,培養學生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積累寫作素材。比如:學生在上描寫景物的作文課時,教師讓學生上網自由搜索,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資料,包括文字、圖片、聲音、視頻資料等,像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野生動物園、黃山、故宮、頤和園等旅遊風景區都有自己的網頁。在這種教學環境中學生表現出很高的參與熱情,寫出了很多高水平的文章,收到了傳統作文教學無法比擬的效果。 課程的整合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方式和渠道。學生到社會中搜集民間故事,到街頭去搜集廣告牌的錯別字,到圖書館去查閱資料,到網上去說自己想說的話,探討自己喜歡的問題,這些都可以成為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新途徑。

㈦ 小學各個學科教學目標之間有什麼聯系

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主要依據布魯姆的目標分類知識和加涅的學習分類理論。加涅的學習分類理論把學習結果分為三類認知、態度、動作技能,其中認知又分為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三方面。根據學習結果的特點,他把教學目標分成了五種類型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態度。

結合具體的語文教學而言,研究者指出學生的語文素養可以用加涅的五類學習結果予以教完美的解釋。言語信息在語文課程中主要表現為語文知識,主要指「語修邏文」方面的知識課文內容知識,指文章所陳述或蘊含的道理課文背景知識,指有關課文時代背景、作者生平與寫作意圖的知識。語文智慧技能是運用語言文字正確表述自己的思想的技能,主要體現在字詞句篇的掌握之中,學生通過字詞學習、句子學習、篇章學習獲得字詞句的積累,語感,識字寫字,口語交際能力等。

語文認知策略是一套如何學習語文的程序,主要指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如識字、閱讀、寫作的方法等。語文動作技能主要包括發音技能和書寫技能。語文情感與態度主要指教材中的課文蘊含了許多情感態度方面的內容,包括道德和審美等。

加涅的學習分類結果主要對認知領域目標水平進行了劃分,而布魯姆等人則將教育目標按照預期學生學習之後所發生變化的行為分三個領域認知、情感、心因動作。

【借鑒布魯姆的理論,結合我國的教育實際,新課程改革確立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其中「知識與能力」的「知識」目標分為了解、理解、應用三種水平,「能力」目標分為模仿、獨立操作、遷移三種水平「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分為經歷感受、反應認同、領悟內化三種水平「過程與方法」指運用相關的認知策略在達到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各教學目標水平的過程中獲得的能力。

㈧ 小學教育的論文選題有哪些

你要看一下你自己究竟研究的是哪一方面,您小學教育只是代表你的專業,要看你具體研究的哪一個專業方向,跟你所擅長的去確定題目,你也可以找你的老師去商量。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