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山中訪友,概括主要內容
一、《山中訪友》的主要內容
這是一篇構思奇特、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抒情散文。作者帶著動情的眼光,獨自到山野林間進行一天的游歷,探訪「山中的眾朋友」。文章用獨具匠心的敘述方式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課文賞析
《山中訪友》是著名散文作家李漢榮先生發表於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一篇文章。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簡略,用充滿親切、優美的語言描繪作者進入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們」,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的新奇景象。這些「朋友」並不是真的人物,而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落葉、石頭、雷陣雨等一系列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恰當地變換敘述人稱,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於是更加感到可愛親切。
三、作者簡介
李漢榮,陝西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政協委員,著名詩人、散文家。多年來寫作詩歌約3000首,散文隨筆3000多篇,中短篇小說30餘篇,在《人民文學》、《人民日報》、《詩刊》、《小說月報》、《青春》、《散文》、《散文百家》、《星星》等,及台灣的《創世紀》、《葡萄園》、《詩世界》、《聯合報》副刊等海內外100多家報刊發表詩歌、散文、隨筆、雜文、小說約2000多篇(首)。作品《山中訪友》被選入九年義務教育課本。
2. 山中訪友課文賞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抒情散文。
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尋訪一位朋友,但讀到文章的第3段時,讀者便會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落葉、石頭、雷陣雨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
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於是更加感到親切。
作者根據表達的需要,還恰當地變換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情感表達得更加充分。
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擁有想像力,語言運用了擬人與比喻手法,富有節奏感,顯現出山中景色的美好。
(2)小學語文山中訪友課件擴展閱讀:
《山中訪友》是著名散文家李漢榮先生發表於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一篇傑作。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簡略,記作者獨自到山野林間的一天游歷,因為帶著動情的眼光,所見之景都有許多新奇的色彩。
該文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1年審定通過,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初中語文課本(07年後又編入全國通用教材六年級語文上冊的第一課《山中訪友》)。
3. 小學語文在山中訪友這篇課文
詞語解釋復
幽徑:隱蔽、僻靜的小路制。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滅:水波忽明忽暗的樣子。
唱和:一個人做了詩或詞,別的人相應作答。
津津樂道:很感興趣地談論。
吟詠:「詠」的基本意思是指有節奏地誦讀詩文。「吟」往往跟「詠」連在一起,含義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古人有一說,動聲叫吟,長言叫詠。
梔子花: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子對生,長橢圓形,有光澤,花大,白色,有強烈的香氣,果實倒卵形。花供觀賞。梔子花開在初夏,所以說「梔子花的氣息」間接地點明了作者訪友的時間是初夏。
歲月悠悠:年月久遠,也可說成「悠悠歲月」。
俠客:舊時指有武藝、講義氣、肯舍己助人的人。
別有深意:另有一種深刻的含義。別:另外。
奧秘:奧妙神秘。
蘊含:話語中有很深的奧秘。
清爽:情潔涼爽;輕松爽快;整潔。干凈;清楚,明白;清淡爽口。
瀑布:從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遠看好像掛著的白布。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湛藍:深藍。
禪心:佛教中指清靜,沒有雜念的心境。
4. 誰有小學語文六年級《山中訪友》的教案
《山 中 訪 友》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整體感知內容。
2、品味重點語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構思;
3、展開想像,感受作者情感,體味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4、聯系現實反思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關系。
學習重點: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感受作者心境,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本單元為我們展現的是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展現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語言。因此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品味優美的語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從而陶冶學生愛美的心靈,鍛煉學生發現美的眼力,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更加關注自然和環境,是本單元教學重點,也是本文的重點。
課前准備: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可以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本文,反復朗讀,通過朗讀來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啟發誘導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們長居城市,遠離了大自然,有沒有一種被困在籠中的感覺?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鬆一下心情?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像,跟隨著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板書:題目、作者)
二、 整體感知:
1、 正音:檢查預習,掃清文字障礙(小黑板顯示)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學生試讀,師生糾正,學生齊讀)
幽徑(jìng ) 唱和(hè ) 湛(zhàn )藍 梔(zhī )子
玄(xuán )奧 清澈(chè ) 禪(chán)心 犬吠(fèi )
憔(qiáo )悴( cuì ) 樹冠(guān ) 凝(níng )靜
2、 教師范讀: 初步感知課文,激發學生的感情。
三、研讀與賞析:
(1)、「我」在山中主要拜訪了哪些「朋友」?
學生討論後明確:
作者要訪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們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2)、作者都是怎樣稱呼它們的?
古橋——老朋友 樹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雲——大嫂 瀑布——大哥 懸崖——爺爺 雲雀——弟弟 螞蟻——小弟弟
(3)、文章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討論後歸納: 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4)、為什麼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
討論後明確:
作者構思新奇,想像豐富,充滿童心童趣。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麼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
(5)、作者分別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麼?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討論後明確:
作者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悟到並得到了這樣的啟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於工作和生活。
四、體驗與反思:
我們隨著作者「帶著一路月色」「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後教師小結:
當你帶著好奇和輕松愉快的心情讀完這篇散文之後,在你被那美妙絕倫、如行雲流水般的語言帶進山中之後,你除了被童話般的意境陶醉外,你還會從字里行間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那種深切的熱愛。並且,你還會感悟到作者對人生那種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遠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於工作和生活。
附:板書設計
山中訪友 李漢榮 (構思新奇)
古橋 (暗喻) 古老堅韌
(聯想豐富)
熱 樹林 (移用) 植根民眾
愛 一首沒有韻律的詩
大 山泉溪流白雲 一支沒有音符的歌
自 (擬人) 保護自然 一幅沒有圖案的畫
然 瀑布懸崖雲雀
石頭落葉小花 (排比) 回歸自然 (充滿童趣)
雷雨柏樹螞蟻 (博喻) 以愛待人
學習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整體感知內容。
2、 品味重點語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構思;
3、 展開想像,感受作者情感,體味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感受作者心境,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閱讀標題,揣測文章內容,猜測作者創作內容。
教師總結:
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像,跟隨著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查閱資料,掃清文字障礙
感悟內容:
1、 作者在山中拜訪了那些「朋友」?作者都是怎樣稱呼它們的?
2、 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老橋——老朋友 樹——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雲——大嫂 瀑布——大哥 懸崖——爺爺 雲雀——弟弟 螞蟻——小弟弟
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個大家庭、一個大宅院、一個村落墟里,作者不過是其中的小小一員。哲人們在談論人與自然的關系時,曾作過最高意義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這種哲理性的話也不難理解,人這所至,無不打上人的印記;人的發展理應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從自然景物幻化成親朋好友來看,我們看到了自然的人化;從作者身心徹底放鬆,對自然景物的親近與賞識,我們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與自然同化,即通過回歸的方式進入同化的境地
研讀賞析:
你認為文中的哪些語句令你有所感觸,請你找出來,與同學們一同交流一下。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點評)
合作探究:
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進山看了一路美麗的風景,可作者為什麼卻說成「山中訪友」?
在物質文明急速發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歸自然的遠足該是多麼的珍貴,能在心田裡保有一片清朗純凈的「自然」則更是珍貴。在自然野地里築起圍牆、柵欄,樹起表示「文明」「文化」的各種標牌,由導游引來成百上千人踐踏、污染,這種地方不再是自然之地;在柏油馬路旁邊或在水泥地中間種上一片紅綠花樹,這種「保留地」也不是自然之地;帶著各種慾念進入自然場地,拍張照片表示到此一游,這不是回歸;即使帶著畫家、詩人的眼光,心想「作品」,卻只是像旁觀者似的張望一下便回家「創作」起來,也不是真正的回歸。最重要的是端正或凈化心態與意向。人們啊,不妨一試,「不騎車,不邀遊伴,也不帶什麼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哼幾段小曲,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面對山水林木飛禽走獸呼喚一回親朋好友,放下紅塵負載輕松自然地進入精神涅境界,恍兮惚兮惚兮恍兮不知我之為物抑或物之為我,這才是真正的回歸,或曰與自然同化。人生有一次這樣的回歸與同化,足以永銘心間。
課後記: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努力幫助學生們樹立一種環保意識,提高學生們的人文素養。學生很喜歡這篇文章,讓學生仿寫一篇小文章,他們寫得很生動。
5.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一課人教版山中訪友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抒版情散文。作者「權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抒情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尋訪一位朋友,但讀到文章的第3段時,讀者便會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落葉、石頭、雷陣雨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
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於是更加感到親切。作者根據表達的需要,還恰當地變換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情感表達得更加充分。
6. 小學人教版6年紀語文課本上冊中《山中訪友》,《山雨》分別大約是多少字!!!!!!!!!!
http://www.google.cn/search?client=aff-cs-360se&forid=1&ie=utf-8&oe=UTF-8&q=%E3%80%8A%E5%B1%B1%E4%B8%AD%E8%AE%BF%E5%8F%8B%E3%80%8B%2C%E3%80%8A%E5%B1%B1%E9%9B%A8%E3%80%8B%E5%88%86%E5%88%AB%E5%A4%A7%E7%BA%A6%E6%98%AF%E5%A4%9A%E5%B0%91%E5%AD%97%EF%BC%81%EF%BC%81%EF%BC%81%EF%BC%81%EF%BC%81%EF%BC%81%EF%BC%81%EF%BC%81%EF%BC%81%EF%BC%81
7. 讀了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山中訪友》的體會或感受
作者將自己完全融入大自然中,是用心在感受。大自然在循環往復中生生不息。作者捧回起一塊石頭,輕答輕敲擊,想到石頭由火山爆發的岩漿凝結而成,從石頭敲擊的聲音中,他彷彿聽到了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感受到時間的變遷,生命的輪回。這篇抒情散文描寫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在作者眼裡,山中的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都是自己的摯友,從而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這篇抒情散文描寫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在作者眼裡,山中的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都是自己的摯友,從而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