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生怎樣學好語文
對於學好語文,提供以下幾點建議:除了字、詞、句、章等基礎的識記知識掌握之外,還要做好以下這幾點。
大量閱讀
博覽群書是培養孩子語文素養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說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大量的課外閱讀是提高孩子語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美國心理學家克拉森的心理實驗研究表明,學生充滿興趣的課外閱讀對提高他們寫作能力的作用,遠遠大於機械的寫作訓練。
語文成績好的孩子幾乎都是特別喜歡課外書。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積累:語詞的積累、素材的積累、情感的積累等。
這樣的孩子在寫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構思、神奇的用詞,在閱讀理解方面有傑出的見地,在說話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見識等。總之,他們由於見多識廣而語文根底厚實。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在低年級,推薦給他們一些民間故事,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來讀;在中高年級,推薦一些兒童文學,雜文隨筆,報刊雜志,科幻漫畫,歷史名著,文學名著,名人傳記等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多種書籍來讀,並且取消種種人為的限制,允許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不同種類的書籍,從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營養。
理解能力是一種語文素養,它不會像識記能力那樣易於形成,需要耐心長期積累。
堅持閱讀是培養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多讀一些文辭優美、氣魄宏大的散文,對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幫助,比如《魯迅文集》,《讀者》雜志對培養這些能力和素養都很有幫助。
博覽群書不但是孩子語文素養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個重要條件。因為豐富的知識是創造力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也是見識增長,智慧來源的途徑之一。
這里需要強調一點: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不能遠離名著,培養孩子閱讀經典名著要從小引導,循序漸進。
譬如,在小學階段可以讓孩子閱讀根據名著改編的連環畫,小學高年級可以讓孩子閱讀一些專門給少年兒童看的名著簡寫版。
進入初中,就應該接觸原著。我們建議一個孩子從小學到高中畢業閱讀的課外書最低應該在500本之上,最好在1000本以上。
其中包括100本以上各行各業的人物傳記,來奠定孩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基礎。同時要注意不但要閱讀,而且要寫讀書筆記或者書評。
背誦經典
背誦經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養孩子語言素養基本功之一,中學畢業孩子如果能背誦150首古今詩詞,25首白話詩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現代白話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條古今中外格言警句。
那麼,他的語文功底應該是不錯的。如果在孩子記憶的黃金時間——16歲之前,讓孩子記誦大量的語言精華,那麼,這個孩子從小就奠定了堅實的語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們閱讀背誦的「童子功」季節引導他們走向閱讀的海闊天空,讓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打下沉實、厚重的文學素養、人文素養的基礎,將來孩子就很難成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創造性的現代人。
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日記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別能力,增強孩子的自我約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力和積累作文素材。
寫日記的好處大大超過了教育者的想像。培養孩子寫日記的習慣要循序漸進,開始可以寫短些,每天一、兩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長。
內容也不拘格,什麼都可以寫,想像的,現實的,國內的,國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國家大事,小到雞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聞必記,有為必記,有見必記,有感必記。
但一定不能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哪怕一兩句也要寫上,寫得荒誕一點,不合常規也行,但必須要寫下去,目的是為了習慣的養成,終止了,就前功盡棄了。
超越課堂,走進社會生活
要孩子懂得: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只靠課堂就能學好的,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語文學習還要在廣闊的天地中,引導孩子睜開驚奇的眼睛面對世界,去直面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去逛書店、旅遊、看展覽、做采訪、搞調查、看焦點訪談;討論下崗分流、西部開發、腐敗現象、庸俗文化……
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世界裡,懂得我們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變的信息社會中,感受人世間的愛與恨,美與丑。
寫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靈性的,是需要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世界各國的學校都非常重視,例如美國從小學開始,寫作就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到博士畢業都是如此。
那麼怎麼樣才能寫好作文呢?我們提供建議如下:
1、能說出來就能寫出來
我口表我心,我手寫我口,就能打消孩子對寫作文的距離感和畏懼感。說的時候就是「話」,把它寫在紙上就是「文」,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說,就怎麼寫;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和說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和說法,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說法,所以每個人寫出來的文章都不一樣,這就是寫作的秘訣。
2、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寫
所謂作文就是讓真摯的思想感情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不要給與過多的約束和限制,不要給予太多的標准,不能把大人自以為是更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強加在他們頭上,最需要的是寬容。
忠實自己的心靈和生活,是打開作文大門的第一把鑰匙。要多用短句子,多用白話,多用具體事例,少用概括性句子,多採用描述性語言。做人要直,作文要曲。
3、模仿中創新
人類能藉助模仿而飛快地學習。特別是孩子,他們非常善於在模仿中學習,如果不許模仿,他們一定舉步維艱。
剛開始的所謂臨摹,可以以記人家的結構為主,猶如偷學了幾招花拳綉腿,當然,臨摹「結構」學的是招式,偷的是初級功法。臨摹「構思」和「角度」,學的是配方,偷的是中級功法。
臨摹人家的「思維方式」,學的是精髓,偷的是高級功法。在模仿中要有創新,還應教會孩子像大師一樣思考。像大師一樣,並不困難,只要對生活的態度不粉飾、不矯情,坦誠地去表現、體味、感悟、剖析生活,特別是自己最熟悉和最有興趣表現的生活,就可以了。
讓孩子學會把自己的觀察思考整理整理寫下來。看、想、寫,往復運動,盤旋上升,久而久之,就既有生活又有思想了,思考可以帶動對生活的構思和表達。
4、給孩子展示和被認可的機會
宏湖是北京某報社的一位編輯,他向鄰居高二學生吳菲約稿,沒想到吳菲「作文在班裡較差」,但是因為稿源奇缺,他還是說服吳菲花了三天的時間寫了一篇稿子。後經他的「潤色」,文章登出來了,稿費也同時算出來,1600字的文章共得25元稿費。他想不管吳菲文章寫得好賴,畢竟耗時三天啊,25元稿費確實太少了,就自己又貼上15元,湊了個40元的整數給吳菲送去。誰知從那以後,吳菲就像一個上了發條的機器,拚命寫稿,不但是一個優秀小作者,而且在2002年的高考中,以674分的總成績考取了北京大學中文系。
孩子之所以不喜歡寫作文,不是因為他寫得不好,而是因為教育者缺少一顆寬容的心,缺少一顆發現優秀的心,缺少一顆善於激勵和欣賞的心!他們往往「只顧到學生的作文,而忽視了作文的學生。」
在一定意義上教育者不應該把力量都放在「指導」孩子如何寫作文上,而應該研究如何給孩子展示和被認可的機會,即研究如何「發表」這些作文。「發表」是廣義的,哪怕只是當眾念一念,「製作精品作文集」、「內部出版」等都是發表。
「發表」——給孩子展示和被認可的機會是最強勁的推動力。只要公開發表過一次作文,從此就會改變孩子對作文的態度。作文的持續熱情和靈感,很大部分是靠「發表」運轉起來的。
5、多練多改
巴金說:「只有寫,才能寫出好文章。」魯迅說:「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修改是寫作文最後一個步驟,並且非常重要。文學巨匠托爾斯泰一部《復活》就改了六次之多。
6、素材積累
引導和促使孩子通過觀察、調查、訪談、上網、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讓孩子多體驗生活。寫作成功秘訣在於寫熟悉的事,寫具體的事,寫感動自己的事,寫自己喜歡的事,寫自己體驗嘗試實踐過的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
多讀名家之言,多欣賞名篇做積累是根本。作文素材積累途徑概括為以下三點:A觀察,B閱讀,C體驗。
7、多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萬件事。概括起來說,要寫好作文要做好以下四點:
A、玩中豐富自己的人生實踐證明,會玩的人往往容易取得成功,科學史上許多重大的發明,都和玩有關系哦。愛玩瓶瓶罐罐的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終身玩炸葯的諾貝爾成了大化學家。而那些文學家、大詩人呢,似乎個個都是旅行家,遊山玩水,寫出了精美的散文、游記。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一秘訣——會玩。玩的豐富多彩一些,自然比閉門不出好得多了。
B、讀中豐富自己的情感。立品同白玉,讀書上青雲。愛讀書的孩子,沒有壞孩子。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二秘訣——多讀。精讀與泛讀像結合,深度與廣度相結合,變他人所知為自己所知,充實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情感。
C、思中激發創造的靈感。魯迅先生說過:「一味只讀,就變成了書櫥。」這就是孔子警示我們的「學而不思則罔」。只有在經歷了、閱讀了之後深入地思考,才會不斷激發創作的靈感,使自己文思泉湧。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三秘訣——會思。
D、寫好表達自己的情感。「好腦子不如爛筆頭」。清朝唐彪寫過《文章惟多做始能精熟》,穩重強調了多做文章的妙處:「多讀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實求己功夫,其益相去遠矣。」由此可見,多寫,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才能鍛煉出良好的表達能力。
㈡ 小學生怎樣學好語文有什麼好方法
怎樣才能指導學生有效學習語文?這一直是小學語文老師探究的問題,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學好小學語文的方法和技巧,供大家參考。
一、學好課本知識
課本知識是語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它。有不少學生認為只要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再加上自覺復習,就能使成績提高。其實,這還不夠。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
也就是說在老師上課之前,你先得自己學習一下課文,在預習中要盡量運用你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課本要反復閱讀,直到把問題看的透徹了、明白了。
重點是培養兩個習慣:一個是課後復習的習慣。教師應該針對各學習環節的不同特點給學生適量布置聽、說、讀、寫、背方面的作業,形式上要盡量做到游戲式、趣味化,努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自己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不懂就問,在復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另一個是階段復習的習慣。從時間安排上,可以當天鞏固新知識,每周進行小結,每月進行階段性總結,期中期末進行全面系統的學期復習;從內容上看,每課知識及時回顧,每單元進行知識梳理,每章節進行知識歸納總結,必須把相關知識串聯在一起,描繪知識結構,形成知識網路,達到對知識和方法的整體把握。
㈢ 小學生平時怎樣復習語文
小學生如何復習語文
一、復習目標
1、通過復習,進一步突破教材重難點,加強語文實踐活動,有效地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引導學生對課文重難點知識進行梳理歸類,通過教規矩和方法,培養學生自己復習的能力和主動復習的良好習慣。
3、對教學中學生掌握不好的知識進行查缺補漏,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新學知識。 4、講練結合、精講精練,輕負擔、高質量。注重能力培養,使學生喜歡學語文、會學語文。
5、面向全體、不適時機對學生進行培優補差,使優生更優,差生有較大進步。 復習內容:
1、學會200生字,能讀准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並能正確書寫,會認300個生字。
2、能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句的意思。學過的詞語大部分能在口頭或書面中運用。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課文或段落。 4、能理解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講清課文的主要內容。 5、能背誦或默寫所學的古詩以及課外自學的古詩。
6、能掌握《讀讀背背》里的成語、名言警句,以及課外的有關知識。 7、能獨立閱讀程度適合的課外讀物,了解主要內容,能按要求答題。 8、能聽懂程度適合的短文,並按要求答題。
9、能用普通話清楚明白地說一段話,能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10、留心周圍事物,初步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能在觀察的基礎上寫出比較具體的內容。做到語句完整通順、感情真實、學會使用標點符號。
二、復習要點
1、全面掌握本冊要求會寫的300字和要求會認的200字,並能用這些字組詞,寫句子。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
3、結合《語文園地》中出現的思維訓練,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知識梳理和擴散練習,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4、總結延伸閱讀和習作的練習方法,培養學生閱讀和習作的能力。
三、復習形式
以單元復習為主,歸類復習為輔,滲透學生的思維訓練。不讓學生硬性抄寫和機械記憶,培養學生復習的興趣。讓學生比較輕松的度過復習階段。
復習方法、步驟
(一)單元復習,按照課本編排的順序,逐組課文地進行復習。採用這樣的方法進行復習,最重要的是要善於引導學生進行比較。不僅要明確編者選編這一組課文的意圖,而且要找出每篇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在單元復習階段,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展開復習;
1、教師對課文內容進行講授梳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2、對課文中的重點文段進行細致的分析,把平時所做的試題中有關閱讀材料找出來,先讓學生看一遍,互相提問,然後教師提問,學生搶答。
3、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並幫助學生分析理解意思,讓學生學會把這些詞句運用到自己的文段里。
4、要讓學生知道一些課文的結構
(二)歸類復習
從大的方面分,可以分為:基礎知識、閱讀、寫作等三部分。
基礎知識
1、 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是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重要工具。要求學生能正確地認讀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的音節;能正確地書寫大小寫字母;能正確地拼讀音節。要著重復習讀拼音,寫詞語和句子。讀拼音,寫詞語、句子的關鍵,是拼讀後,要先想出語義,然後正確地寫出有關的漢字。
2、 漢字
新《課程標准》對識字和寫字教學都十分重視。本冊要「認識常用漢字500個,其中300個左右會寫」。所謂認識,就是要能讀准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並能正確地書寫。文中出現了很多形近字,同音字,關鍵要讓學生理解這些字的意思,分清它們的用法。另外,還有一些多音字。
3、 詞語
詞語是語言的最小單位。掌握的詞語越多,閱讀的速度就快,表達的意思就越正確。要求學生能正確地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頭和書面中正確地運用。要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的。要注意積累詞彙。新《課程標准》和教材中,對詞語的積累非常重視。要求學生積累的詞彙,主要是指在課文中所學到的詞語。本冊有很多四字詞語,如:戀戀不舍,左顧右盼等,可對這些詞語進行分類,幫助學生記憶,讓學生理解意思,並能用這些詞語寫句子。
4、 句子
一個句子能清楚地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要求學生了解基本的句式: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要找出課文中的例子讓學生學習,並模仿這些句子自己寫出一些來。
認識句子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比喻,知道把什麼比作什麼。要能恰當地運用比喻,把話寫得生動一點。如課文《翠鳥》等課文中都有優美的比喻句,從文中找出比喻句,讓學生總結比喻句的特徵,並學會自己寫一些簡單的比喻句。
掌握一些關聯詞,如:因為……所以……、不但……而且……、如果……那麼……等,並掌握這些關聯詞的作用及用法,能夠把它們正確地運用到句子里,使語言更加嚴謹。
㈣ 如何引導小學生進行語文積累
一、激發興趣,燃起閱讀的慾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興趣,就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了內因條件。並且,因為有興趣,就會減輕疲勞感,就不會感到閱讀負擔過重。這是一種積累的減負措施。現在的孩子愛看電視、網路、游戲等對他們的沖擊很大,閱讀積累量明顯減少。閱讀書籍種類也被動畫片、卡通、調侃故事類所充斥了,很少靜下心來讀美文和名著。僅憑這樣,怎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階段400萬字的課外閱讀量:縱然完成了,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在第一學段的閱讀目標中第一條就提出「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有興趣才會喜歡。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呢?在教學中我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閱讀興趣。只有產生了興趣,才能談到閱讀與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與文字相關的表象,使語言和有活性的表象建立心理聯系;同時還應該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通過朗讀,畫畫等形式,激發學生情感,引發學生建立語言和表象的聯系;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描述性的練筆, 鼓勵學生運用語言表達, 既動口又動筆, 增加積累, 提高能力.我認為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來進行:
1.講名人讀書積累的故事。
為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在課上為學生講古今中外愛學習積累的名人,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勤奮好學,他的藝術水平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著名的語言專家。托爾斯泰的「百寶囊」——積累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為了積累創作素材 , 托爾斯泰出門總帶著筆記本。看到什麼有價值的材料 , 他就馬上記下來。他的筆記本像個小網路全書一樣,上面記著各種不同的內容,有人的說話,生動的細節,大量的格言和諺語,各類小知識,甚至還有物理實驗的略圖等。他的許多作品中的內容和細節就是這樣獲得的,所以,托爾斯泰說:「身邊要永遠帶著鉛筆和小筆記本,讀書和談話時碰到一些美妙的地方和話語都把它記下來。」他把這個筆記本稱作「百寶囊」。還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了解的名人故事,從而讓學生有閱讀的慾望。
2.推薦相應的內容讓學生閱讀。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推薦書籍是非常關鍵的,是學生閱讀興趣的持續。第一學段的孩子由於識字少,識字途徑窄,因此,我就向孩子推薦淺顯的寓言、故事,兒歌、童謠、古詩、童話等。讓學生能運用生活經驗,現行的工具書與文本親密接觸,能讀懂文中的內容,與他人交流讀書的收獲,就能體驗到讀書的快樂,自然而然就體會到積累的益處,在交流的過程中就有意無意地積累了知識。到了中高年級,學生識字量多了,運用工具書熟練了,在教學課文時,尤其是名家名篇,我就通過多媒體播放相應的資料,或到圖書室借閱相關的書籍,或引導學生到圖書室借閱老師推薦的書籍。
3.閱讀形式多樣化,便於學生的積累。
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起來了,已經成功了一半。如何讓孩子保持持之以恆的熱情呢?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才會減輕疲勞感,才能把閱讀當成是一種享受,也才能事半功倍。如讀一讀、演一演、畫一畫、比一比等,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激發學生的表現欲,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鼓勵學生個性的體驗和表達方式,使閱讀成為賞心悅目的享受,成為學生自我表現的舞台。
4.關注學習能力差的個體學生。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是教育的核心價值所在,作為語文教師,應用積極、耐心的態度善待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學習語文書中的內容都是一種負擔,更談不上閱讀了。所以,教師必須充分肯定每位學生的點滴進步。尤其是在課外閱讀中的收獲,進行大加贊賞。這樣一來,學生在閱讀中學到了知識,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獲得了成功,就一定會感受到閱讀的興趣,就一定會喜歡閱讀,從而在不知不覺的閱讀中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積累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教給方法,培養積累的能力。
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再施之於有效的方法,無疑是給積累錦上添花。那麼,如何做到呢?
首先,引導學生課內積累。在學習課文的時候,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讀給同學聽,並與同學交流喜歡的理由。在不知不覺的畫、說、議的學習活動中積累了語言;在反復朗讀中積累,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讀出滋味、情趣。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其意思就是要激勵學生多讀一點,多積累一些,年深日久,到用時就能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從而達到語言積累的目的。
其次,引導學生課外積累。語文學習,積累僅僅局限於課本,語言積累是不夠的,要讓學生有一個豐富的積累寶庫,要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積累。我要求每個學生准備一個本子便於積累,自己給本子取名字,有「采蜜本」、「成長記錄本」、「太陽本」、「成功的階梯」等。鼓勵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書邊把喜歡的詞語和句子摘抄到積累本上,課余時間經常拿出來大聲朗讀。老師則經常對學生的積累本進行檢查指導,並從中挑選一些好的積累本子展示給大家看一看,學一學,讓全班同學體驗積累的快樂,並樂於閱讀課外有益書籍。抓住學生愛看電視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課後收看《中華好詩詞》、《中國謎語大會》、《才智大比拼》等集娛樂性和知識性於一體的,廣大觀眾喜聞樂見的優質節目。
最後,學生的閱讀積累,老師是關鍵。俗話說得好:「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要言傳身教,自己做一個喜歡閱讀,善於積累的好榜樣。這幾年來,我在教學中鼓勵孩子們多看課外書,看自己喜歡的、有益的健康的書,並在語文課上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好詞好句好段的積累方法。在教學中,每天語文課前,我都在黑板的一角推薦一句名人名言,俗語或諺語,或講一些趣味語文的故事,告訴學生所寫的這些句子或講的故事是老師平時不斷積累的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積累的積極性很高。程度好的學生經常能從課外積累中推薦一些名句給同學們或考考老師,有時竟被孩子們問得啞口無言。但是我快樂,因為這讓我明白了我的努力沒有白費,學生已從中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閱讀的幸福。並且是那麼的輕松,自在。
三、提供學生展示積累的平台。
學生有了較豐富的語言積累,當然願意展示給別人看。教師何不滿足他們的要求呢?於是,我每周總會抽出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盡情展示,展示他們收集到的成語、優美的句子、古詩、名人名言、俗語、諺語,故事等,並定期舉行各種有趣的比賽,講一段小故事,背誦一首古詩詞,朗誦一篇文章等;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注重課外閱讀方面的,在閱讀課上發動全班學生書籍資源共享,互相交換,既經濟又實惠。還能認真的看,不是說「書非借不能讀」嗎?
這樣融積累的知識於快樂的課堂中,讓學生在各項語文活動中互相交流,增長見識。又有了積累的素材。並組織學生用學到的語言運用到說話、寫話、習作中,為提高語文素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持之以恆,養成積累的習慣。
良好的習慣有利於人們高效地工作學習,良好的習慣使人終身受益。「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小學第一學段的閱讀就重視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地引導,牽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積累的習慣。
總之,我和學生們共同沐浴著閱讀積累的春風,共同分享著語文學習的快樂,共同成長,共同進步,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們腳下的這條路會越走越寬廣……
㈤ 語文學習中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積累
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從中可以看出,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指導訓練學生理解運用語言,更要促進小學生對語言的積累。那麼,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呢?這是廣大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嚴肅的問題。就教師如何在教學中指導小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㈥ 小學生如何學好語文的方法及技巧
學習有方法,做事有訣竅,學習方法決定著孩子學習成績高低,那麼,小學生學好語文的方法及技巧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學好語文的方法及技巧,歡迎閱讀參考。
讀書技巧
多讀,就是反復讀。據說,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為「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一篇好文章,前後讀22遍之多,並深有體會地說,把文章讀熟後,就會漸漸地從唇間背誦出來,多讀成誦,應當就是記憶之本。
強記,就是有目的地剋制自己,進行記憶。有些課程基本概念不記不行,如語文中的音形義、外語中的單詞等。理解了的要背誦,暫時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記憶,並在使用中重新鞏固記憶。
古詩文,背誦後更易理解,理解後還會記得更牢固——當然這需要毅力和恆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腦信息存儲得越多,而且會養成樂於記憶的好習慣。當然,強記和死記並非同一概念。
勤寫, 不只是寫作文,那隻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注、整理摘抄都屬於這個范疇。
寫本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我們有這樣的體會:寫作文,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原因是,動筆綜合調動了各種器官,並進入記憶的高級階段,「好記性不如賴筆頭」不無道理。
想要學好語文必須養成的十大習慣
一、熟讀、背誦的習慣。
二、閱讀優秀課外讀物的習慣。
三、推敲語言文字的習慣。
四、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
五、記日記的習慣。
六、規范地書寫的習慣。
七、專注地聽人說話的習慣。
八、說普通話、說話文明得體的習慣。
九、勤思考、愛質疑的習慣。
十、勤查工具書的習慣
㈦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void function(e,t){for(var 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a=+new Date,i=[],o=function(){this.removeEventListener&&this.removeEventListener("load",o,!1),i.push({img:this,time:+new Date})},s=0;s< n.length;s++)!function(){var e=n[s];e.addEventListener?!e.complete&&e.addEventListener("load",o,!1):e.attachEvent&&e.attachEvent("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complete"==e.readyState&&o.call(e,o)})}();alog("speed.set",{fsItems:i,fs:a})}(window,document);
活學生的「香餑餑」。唯有調動起他們的積累興趣,使其從內心深處油然而生出積累的慾望,才是實現語言積累的可靠保證,才能使其樂此不疲地投入到這項活動中來。
為培養孩子課外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經常給他們講一些集知識性
與趣味性於一體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往往又是「連續劇」式的,在孩子們正痴迷的時候給予「剎車」,並告訴他們,要想知道故事的結局,請到學校圖書室借閱某書。讓孩子們在「懸念」中產生慾望,在「慾望」中查找,在「查找」中閱讀,在「閱讀」中積累。
因為學生之間年齡、心理、知識水平相近,交往最放鬆,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激發學習的慾望。據此,在每次習作之後,教師應該為寫作出色的同學提供一個展示的機會,也是為大家互相學習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無論是一句、一段還是全篇,只要有閃光之處,都可以進行展示。之後,再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取得成功的秘訣。在這些經常性的經驗交流中,不僅使他們嘗到了注重積累語言帶來的成功的喜悅,更使那些懼怕習作、下筆無話可說的同學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使他們真切的體會到了語言積累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了同學們積累的慾望,並且使這種慾望變為其自身一種迫切的需要,也為日後的自覺積累奠定了堅實的動力基礎。
二、帶領學生多讀書
重視語言積累就得增加閱讀量。教師應有讓小學生「少做題,多讀書」的觀點,課內應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熟讀成誦,從而使學生在讀懂理解的基礎上比較輕松愉快地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如學完袁枚的《所見》與楊萬里的《小池》後,教師可組織學生通過齊讀、小組讀、賽讀等各種形式讓學生對短小精悍的古詩牢記於心。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多讀報刊和課外書籍,擴大閱讀面,注意閱讀材料的多樣化。「蜜蜂廣采百花,才能釀得佳蜜」,例如學完四年級上冊的《卡羅納》後,教師可以讓學生讀讀課文後面的資料袋,了解《愛的教育》這本書,再激勵全體學生課後閱讀這部影響深遠、廣為流傳的名著。如果學生在小學階段有一二百萬字的閱讀量,腦子里裝著上百篇文章,幾十首古詩,有了比較豐富的語言積累,讀寫能力就一定會比較強。
三、引導學生巧背誦
江澤民主席曾經說過:「不論學什麼語言,都得背,背誦使人受益不淺。」背,不僅可以使語言材料迅速內化,還可以為語言運用創造必要條件,背是語言積累的重點工程。背包括背誦和背寫。背誦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朗讀訓練的強化與延伸。而背寫不僅使學生掌握大量的字、詞、句,也學習了文章的表達方法。指導學生背誦可以採用這樣幾種方法:
(1)、提高背誦意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背誦有興趣,一定會將外部要求以內部動力結合起來,把背誦轉化為自覺行動,這樣會大大提高背誦效率。反之,則相反,並會產生惡性循環,使學生感到厭倦。激發學生背誦興趣首先要使學生認識到背誦的重要性,讓學生有充分的准備。其次要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讓每一名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燃起興趣之火。有了成功,就有了信心;有了信心,背誦就有了興趣。最後要經常開展競賽活動,
有利於激發學生強烈的背誦慾望。
(
2
)
、掌握背誦方法,在學生有了背誦的基礎上,方法就顯得尤為
重要。背誦方法指導可採用滲透指導與總結交流指導相結合的方法。滲
透指導就是在講授新課中指導方法,見縫插針,隨時滲透,把講授、示
范、演示、歸納等融為一體。例如在背誦《泉水》這篇課文時,可在講
授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文章主要介紹了兩反面內容:一是提供泉水;
二是陶冶情操。課文是圍繞這兩方面品質開展敘述的。這樣,學生在背
誦的過程中,也能抓住這兩方面來練習。抓內容,理思路的背誦方法自
然地滲透給學生。總結交流指導則是在學生自悟的基礎上,同學之間互
相交流,取長補短。這樣段落相同的按其結構特點背誦,句子相同的抓
重點詞語背誦的方法便隨之產生,學生用起來也得心應手,大大提高了
背誦效率,也減輕了學生的畏難情緒。
(
3
)
、擴充背誦材料。每冊語文教材中都有要求背誦的材料。如果
單純背誦這些內容,不但數量不夠,不利於提高背誦能力,而且也阻礙
了學生背誦的興趣。鑒於此,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經常增加一些內
容。每逢節日,便背誦與之相關的古詩詞;遇到突出問題,就背誦一些
名言警句,這樣,既可以增加背誦量,又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
背誦的訓練使學生積累比較豐富的詞彙,
寫作文或說話時也能有材
可選,有話可說,有詞可用,對語文學習起到了促進作用。
四、督促學生勤摘抄
古人雲:「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應讓學生意識到要做積累語言的有心人就應當在讀到好詞佳句、優秀詩文時都要熟讀成誦,最好隨手摘抄下來,以加深印象和方便今後運用。
要讓學生明確讀書做摘抄的好處,採用給他們講名人讀書做摘抄的故事是引導他們做摘抄的方式之一。我經常鼓勵學生以名人為榜樣,養成摘記的習慣,摘抄之後能經常看看,經常用用,對今後的寫文章、出專著肯定能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最有效的還是要讓他們認識到摘抄的作用。在作文講評的時候經常把學生作文中有些引用得特別精彩的部分當作範例來宣讀、評點,讓小作者講講自己是從哪裡學到的,讓其他學生真切地體驗到讀書摘抄做積累的妙處。
要想學生養成勤摘抄的習慣,教師還應教給學生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再定期批閱,平時多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定時把積累的語句進行整理分類。為了養成學生自主讀書自主積累的好習慣,教師的檢查是必需的。剛開始可以採用全面檢查的方法,當學生漸漸形成習慣的時候可以採用隨時抽查的方式,可以抽時間,也可以抽人員。習慣養成比較落後的學生應是關注的重點,既要幫助他們找到沒有養成良好摘抄習慣的原因,還要不斷地鼓勵他們督促他們。如果學生們堅持做摘抄,並能由淺而深,由雜而精,由個人摘錄到集體交流,由純粹的摘抄到配以一定的花邊、淡雅的圖案,由簿記式到卡片式等等,那麼他們一定會在知識的發現、尋找、記錄、梳理、提取、醞釀、重組甚至在美學,在修身養性等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
五、鼓勵學生常運用
積累語言的最終目的是能將之付諸於實踐運用之中,以提高自己的運用語言和表達語言的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為此,我鼓勵學生不斷的將自己儲存的語言材料運用到閱讀與習作中,使習作錦上添花。當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時,就極大的激發了其自覺運用的積極性。同時,在不斷的運用中,更加清楚的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便於及時調整,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不斷積累,以彌補不足之處。長此以往,就產生了良性循環,「積累與運用」得到互相促進、互相影響、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例如教學《荷花》一文時,有學生覺得「荷葉挨挨擠擠的,就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這句用了擬人、比喻的手法的話寫得生動形象,我趁勢引導他模仿這個句子再造一個句子。結果這個學生不僅記住了文中的句子,還想出了一個好句子:「一大群小雞挨挨擠擠的,就像一個個會動的黃色小絨球。」
法的話寫得生動形象,我趁勢引導他模仿這個句子再造一個句子。結果這個學生不僅記住了文中的句子,還想出了一個好句子:「一大群小雞挨挨擠擠的,就像一個個會動的黃色小絨球。」
為了驗證多讀勤抄常運用的方法是否有助於豐富小學生的語言積累,我反復在所任教的班級進行實踐,發現一年前成績相當的學生因忽視語言的積累在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方面及閱讀能力遠遠落後於閱讀量大、勤摘抄、常運用的學生。這使我進一步理解到清人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所說的話:「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時吾意欲所言,無不隨吾所欲,應筆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絕。」
「腹有詩書氣自華」, 一個人讀書多了就會有學問,有一種非凡的氣度,這也是說要有豐厚的語言積累。語文學習要注重多渠道的積累語言,有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學生才能准確、生動、鮮明地描繪自己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了,習作水平也隨之提高,語文素養也就提高了。
㈧ 小學語文如何高效積累素材
語文的學習強調素材積累,而積累的主要形式就是記憶。如何高效的記憶,方法就顯得特別重版要了。漢語文化博大精權神,詞庫里的詞語、成語、俗語、歇後語等多如牛毛。如果能夠過目不忘,舉一反三,就比傳統的讀背的機械式記憶高效多了。
而分類記憶就是一種良好的方法,不僅能夠快速識記且不容易遺忘,還可以在口才、作文等使用過程中多樣選擇,避免重復,增強文采。
比如馬上過年了,描寫廟會形容人多的成語就有:門庭若市、萬人空巷、人山人海、人聲鼎沸、絡繹不絕等等。
不僅語文學習,英語學習也是如此,單詞的分類記憶也是高效的。
如:小學英語單詞分類大全20組(含音標),清華雙胞胎姐妹這樣背單詞
下面匯總了18組小學生擴充成語素材的分類整理,值得收藏轉發,歡迎評論補充。
㈨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
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答。從中可以看出,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指導訓練學生理解運用語言,更要促進小學生對語言的積累。那麼,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呢?這是廣大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嚴肅的問題。就教師如何在教學中指導小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㈩ 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積累
《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中,明確提出:語文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那麼,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怎樣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呢?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積累,認為從以下幾方面來做比較有效。
一、教會學生在聽中積累語言。現在電視、廣播、網路、MP3、MR4、錄音機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文字傳播手段。通過這些傳播媒介學習語言,對學生來說是沒有任何負擔,反而能從聲情並茂的講解中了解情節,認識人物的個性,知道事物的善惡,對所聽的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未講的內容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會有再聽的慾望。學生耳熟能詳,就會從中積累語言文字,有時會有「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感受。
二、熟讀背誦在背誦中積累。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誦讀。古語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和背誦便是完成語言強化的必由之路。強化誦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為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完全證明。古人為學,一開始只是讀、背。書讀得多了,背得熟了,學生對書中的文與道似懂非懂,憤悱在心了,教師才開始講解。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經過一定的時間,就會產生如朱熹所說的「豁然貫通」的效果。既領悟了道,也掌握了文,頭腦中那堆「死」的語言材料一下子活了。這種讀書方法看起來非常笨拙落後,其實,這正是符合漢語特點教學的高妙之處。很多專家都痛心於語文課堂很少聽到琅琅書聲,一些範文佳作,雖經語文教師二、三課時口乾舌燥的講析,但仍有學生不能熟讀課文。我要求所教中、高年級學生有選擇地盡量多背,或記住大意復述課文,並且根據學校安排把小學生應該背誦的80首古詩詞落到實處。巴金先生說過:「現在有兩百多篇文章儲蓄在我的腦子裡面了。雖然我對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沒有好好的研究過,但是這么多具體東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麼回事。」巴金先生的話給我們的啟發是很深的。
三、增加學生課外閱讀,在閱讀中積累。呂叔湘先生說過:「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於老師課堂上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課外閱讀的佔多少?我回想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得之於課外閱讀。」積累語言材料光靠課內加強對課文的朗讀和背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在課外引導學生廣泛地進行閱讀。如果讓學生多讀點,多積累些,天長日久,待到自己說話作文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許多文字上有造詣的作家、學者總結自己成長經歷時,總少不了青少年時期博覽群書,即便是班上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常常是對課外書刊情有獨鍾。因為,只有博覽群書,才能給大腦皮層形成多側面的語言刺激,而且,在閱讀過程中,能再次強化大腦皮層已有的語言信息,使大腦中已形成的聯系系統更為完整、嚴密。基於此,我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盡量擴大自己的課外閱讀面。我為學生列出了課外閱讀推薦書目,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有選擇地多讀、廣讀。我堅持做到以下四點:1.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給學生留出閱讀的時間;2.在課堂上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使其會讀會摘錄。如就全書來說,往往以瀏覽性的默讀為主,對那些語句優美生動的段落,應反復誦讀,摘錄文中的成語、名言警句、含有修辭手法的句式、含有關聯詞的句子等,還可寫一些體會文章;3.提出語言積累的具體要求,對所摘錄的好詞好句好段,要求學生每兩周進行一次自我梳理,歸類「入庫」,每學期末進行一次較為徹底的「翻箱倒櫃」,使積累的語言文字不至於「發霉爛掉」,從而提高積累的長久性。4.每周定時檢查,並作好統計,在班上公布,給認真的學生加星。這樣做,促使了學生更自覺,更認真地進行閱讀,保證了學生閱讀的數量和質量,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平時,我了解到學生對某些作家、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強烈的自主閱讀心理,就圍繞這些熱點舉辦專題講座進行指導,這樣不但可以更有效地刺激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到課外閱讀如同吃飯、睡覺,不可或缺,還能對正確選擇閱讀,科學指導閱讀產生明顯的正效應。
四、放開手腳讓學生多說,從說中積累語言。毛澤東說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說話是對語言材料的一種使用,它能讓學生一方面運用積累的語言,另一方面進一步積累語言。說話處在一個不斷建構的動態過程中,其終端就是所謂「內部語言」。說話在其建構過程中不斷向「材料倉庫」提取合用的材料,並不斷前行,由含糊變得逐漸清晰起來,按照一定的順序,用一定的「所有」語言表達出來。為此,我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如開展課前五分鍾系列演講訓練,讓學生按座位順序,每人一次,提前准備自己課外閱讀的精彩片段;每周舉行一次好詞好句欣賞會,讓學生將自以為優美的詞、句、段與同學一道仔細品味;每兩周舉行一次故事會,或詩歌朗誦會、好詞好句接龍比賽、辯論會等。活動中,人人必講,這不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讀書積極性,促使學生讀相關方面的書,而且鞏固並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在這些活動中,我為學生創設了表現自我的舞台,設計說話情境,讓學生暢所欲言,有條理地說,倡導學生充分利用自己在閱讀中獲取的知識,談收獲,議看法,評瑕瑜,讓學生一方面在活動中體會讀書的成功喜悅,另一方面在「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窘況中進一步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與渴望,同時也在說話中幫助學生積累了新的詞彙、短語、句子,掌握了新的語言結構,既提高了學生說話的技能,又達到了鞏固平時學習的語言材料的目的。
總之,培養和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途徑很多,這需要我們老師在執教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大膽創新。我相信,只要我們願意去尋找總有適合於你和你的學生積累和發展語言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