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立足教學實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教學中心的語文教學活動才是高效的,所以,本文通過自身教學實踐,提出了以下幾點提高教學實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一、教師應做好備課工作,突破課文重點和難點
新課標主張實行探究式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處於主體地位,以此來取代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但舊的教學模式中也有可取之處,在舊模式中,教師是連接學生和教材知識的重要紐帶,起到知識傳遞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做到對教材內容的深刻理解,這一點是新模式中需要延續的。並且教師要以學生的眼光去看問題。因為小孩子的認識水平有限,對於一些成年人習以為常的觀點,他們會有五花八門的想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把握教材中的每一字、每一詞、每一句、每一段、每一篇,由細節到整體,加強對整個基礎知識體系的掌握運用。對於一篇完整的課文,教師需啟發學生找好切入點,讓學生在分析和總結的過程中,理解文章的主旨內容。
二、深入研究教材內容,針對教學疑難點提出問題
設計課堂提問主要是為了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因此,教師需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認真分析和挖掘教材,以教材的知識結構為基礎,根據具體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認知情況,同時善於抓住提問的時機,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學生思維的疑惑點、觀點的爭執點進行提問,引導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避免提一些沒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例如在學習《螳螂捕蟬》這篇課文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么多人都勸說吳王放棄攻打楚國,但卻得到不同的效果呢?我讓學生根據問題認真閱讀課文,在進行分組討論之後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通過認真的品讀、思考、討論,明白了:雖同為勸告,少年的勸告要比大臣們的勸告巧妙,是講究藝術的智勸,大臣們的勸告太過於直接,缺少藝術性,所以導致了不同的效果。以上提問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和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拓展學生的活動空間,將自主權還給學生
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差異性,在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等方面各有千秋,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應為學生創造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例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主閱讀某篇文章,允許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比如教學《恐龍》這一課時,可以鼓勵學生採取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閱讀,如:講一講恐龍的特點;從圖書館或網路上查找相關資料;在課堂上交流自己的閱讀心得;大聲朗讀課文;畫一畫恐龍的形象等等。當學生閱讀結束之後,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然後組織他們進行交流和評議,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特長。在這一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表現的興趣高漲、神情投入,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這種方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成效。
四、聯系實際生活,組織課外實踐活動
課堂只是教學活動的陣地之一,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輔助,只有將社會、學校、家庭教育資源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以外,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拓寬學習空間,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應用能力,把語文當作生活的「工具」激發學習語文的熱情和興趣,提高語文綜合素養。例如在學習《做一片美麗的葉子》的過程中,我會組織學生參與葉子圖案的製作,收集美的落葉,發揮自己的想像思維,用收集到的落葉自己動手製作一幅圖案,然後說明自己的創作思路。活動新穎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展開豐富的想像,有的同學生設計了一個落葉秋景的圖案,而有的設計了一個用落葉拼成的房子的圖案,同學們奇思妙想,思路各不相同,豐富了學生的情感經驗。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就必須創新教學方法和模式,堅持教學活動生活化,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親身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培養創新精神和自主探究意識,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為今後的學習生活奠定基礎。
Ⅱ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加強學習,提高語文教師的自身素質。
教育是對人的提升,也是對生命的提升。學校教育是否有效,將
對在校的每一個學生,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起著深遠的影響。學
校教育活動是多層面、多方位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層面,就是每一
個教師的教育活動是否對學生有幫助、有影響。在語文課堂教學中,
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提高學生參與的實效性,
教
師的綜合素質至關重要。
教師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對學生情感的激勵
者。課上教師要不斷地適時地對學生的參與情況和學習態度進行評
價,激發「學」的情感,發揮評價的正導向作用。教師要充分利用激
勵手段設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展示才能,
獲得成功。
學生在獲得成功
喜悅的同時,
又會轉化為進一步學習的強大動力。
這不僅要求教師具
備扎實的專業知識,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堅持學習教育教學理念,改
進教法,
更要具有敬業愛崗、
無私奉獻精神和負責、
踏實的工作態度,
切實把教學常規每一個環節落到實處,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
給孩子良好的學習方法。
就拿合作學習來說吧,
參與合作是合作學習
的前提,
而合作的實效性才是合作學習的目的。
那麼如何才能提高合
作學習的有效性呢?除了人員的搭配要合理、
活動的操作要規范、
合
作的時機要把好以外,
合作學習是否更具實效,
教師的因素不可忽視。
事實上,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除了
在活動之前充當鼓勵者外,
在介紹新材料或提出供小組討論或調查的
問題或任務時,
教師充當的是組織者和引導者。
在小組開展合作與交
流的時候,
教師的角色又變為一個促進者和合作者。
在指導全班學生
共同完成對新知識的總結、
提煉與應用時,
教師的角色更多的是一個
指導者。要取得合作學習的成功,教師不僅要求學生熟悉課文內容,
甚至可以將課堂要合作的問題提前告訴學生,
讓學生充分做好交流的
准備,將個別學習在家中提前完成,課上很快進入合作學習的狀態,
既節約了課堂時間,又提高了合作效率。
二、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師生互動的舞台,我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方式,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我們通過情境創設,閱讀指導,
課堂討論,課堂表演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
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
讓學
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讓他們敢於
說,樂於說,讓課堂充滿笑聲,充滿活力。達到自主、合作、探究三
者相輔相成,有機結合。
三、變換課堂傳授方式,適時採用變序教學
。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在完全適應當今課程改革的需要,
在組織
教學時,
我們把一些教材進行了變序傳授,
發現對提高質量很有實效。
1
、逆序式:把末段前置,移尾為首地閱讀方法。
《我的戰友邱
少雲》是以時間結尾的,強調了邱少雲犧牲的日期,實際上它是文章
開頭交代的內容,捕捉主題後,我問: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間?學生
很快就能從文章的末尾找到答案,這樣,各段的時間就一目瞭然,學
生很快順利地按時間的順序把課文分成四段。在教《師恩難忘》一文
時,解題後,我問:
「
這篇課文寫的是作者回憶
40
年前的一件事。
這件事都過去
40
年了,可作者對田老師仍然記憶猶新。這沉澱了他
多少深沉的思念,多少厚重的情誼!這
40
年來,我最想對田老師說
的是什麼話?
」
學生在閱讀課文後也能很快地在末段找到答案:
「
十
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的教誨之恩,我終身難忘!
」
這樣既直奔中
心,又突出師恩,由於符合認知規律,學生討論熱烈,教與學的效果
非常好。
2
、切入式:通過突破重點,繼而瞻前顧後地閱讀。學習《金蟬
脫殼》這篇課文時,我直接讓學生默讀第
3
—
6
自然段,想想:作者
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脫殼前
—
脫殼中
—
脫殼後)
在整個金蟬脫
殼的過程中,
你認為哪種情景最神奇動人?先將有關語句圈畫出來讀
一讀,
再與同學們交流一下閱讀感受。
教學
《嫦娥奔月》
神話故事時,
我考慮到人物是這篇故事的要素,
體會人物形象是故事意蘊的關鍵所
在,
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重要抓手,
我從故事人物的性格特點切入:
嫦娥、逢蒙分別是怎樣的人?學習《飛奪盧定橋》,我指導學生直接
研討
「
搶時間
」
、
「
攻天險
」
兩個重點段。
3
、跳躍式:調整順序,跳躍式地閱讀。講《詹天佑》一文,我
是按
「
一段
——
四段
——
二段
——
三段
」
這樣的閱讀順序指導學生
學習的,
所以這樣安排,
一是因為我要求學生按這樣的思路考慮問題:
詹天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是偉大功績是什麼?為什麼京張鐵路
的竣工是詹天佑愛國思想體現?這些問題解決了,
詹天佑的形象就樹
立起來了,同時,一、四、二段的教學任務也就完成了;二是將三段
置於最後學習,這一部分是全文的
重點段,利用充分的時間對學生
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
例如:
理解內容、
分析層次、
畫圖示意、
朗讀、
背誦、復述等。在教學《瀑布》一文時,我採取直接跳躍式:文中哪
兒描寫了瀑布的形態很寬(第
3
、
4
自然段),剛才我們用眼睛欣賞
了黃果樹形態,
現在我們再來用耳朵欣賞黃果樹瀑布的聲音,
誰願意
讀一讀描寫黃果樹瀑布的聲音的語句?(第
2
自然段)這樣,使學生
加深對瀑布的形態、聲音的理解。
當然,變序地教學方法遠遠不止以上三種,就一篇課文而言,
為了盡快地揭示文章的中心,給學生開辟認識生活的捷徑,同時,也
出於思維訓練的需要,
可以根據教材特點調整課文教與學的順序,
有
利於活躍氣氛,提高課堂實效性。
四、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採用各種直觀教學
。
電化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
的興趣,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傳授知識的實效性,進行語文基
本功的訓練,
發展學生智力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小學語文
教學中,應該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
1
、利用投影片,幫助學生建立表象。在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
一文,可以利用投影片,讓學生認識貝殼、小甲蟲、紡織娘等一些昆
蟲,
這樣既使學生對法布爾小時候喜歡的昆蟲有一表象,
又激發學生
的興趣。
2
、利用錄音激起共鳴,指導學生想像說話。如教學《我是中國
人》
,
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
利用錄音設備,
創造情景,
首先,
老師說:
「
今天,老師帶著小朋友一起到北京去
」
,孩子們的情緒一
下子高漲起來,心理上也做好
「
准備
」
,
「
起程
」
,緊接著,響起昂
揚的汽笛聲,
隆隆的車輪聲,
這使孩子們感到自己彷彿真的坐在北上
的列車中了,窗外的景物飛逝而去,正離北京越來越近,這種感覺會
使學生興奮無比,
思維也隨著節奏明快的樂曲展開雙翅,
語言使學生
進入
「
憤悱
」
狀態,
當音樂聲嘎然而止的時候,
學生們會
「
情動而辭
發
」
,爭著把積蘊在心中的話說出來。
3
、利用錄象拓展信息,突破教學難點。如教學《桂林山水》一
文時,我們可以在課上播放《桂林山水》的錄象,使學生從感官上認
識桂林的水和山。本來文字的敘述就會很容易理解。
在語文教學中,創設一種輕松、和諧、風趣、愉快地課堂教學氛
圍十分重要,
學生可以在這種愉快的氛圍中努力學習和探索。
要形成
一種教學情景,教師必須尊重學生,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把學習的
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樣,學生才敢大膽發言,才敢於自由爭辯。而當
學生一旦認識到自己的探索成果,
那種煥發出來的自信心,
以及由此
誘發出來的智慧潛力、課堂實效,往往是超出教師意料的。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的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不斷
去學習新的理論,
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這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就
不會再是一句空話,我深信,只要我們堅定一個目標,我們的課堂教
學會迎來一個新的春天。
Ⅲ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個案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江西美佛兒國際學校小學部 鄢聲科
摘要: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越來越受到廣大研究者和教育者的關注。本文主要通過多個方面闡述了怎樣在新課程理論的指導下有效的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 語文課堂教學 實效性 新課程標准
正文: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是學校培養人才,實施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而課堂教學又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學生知識的獲得,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發展,情感、意志的培養,思想道德的提高的重要渠道,因此,只有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才能真正達到培養人,造就人的目的,特別是語文課堂教學,更加註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結合,可想而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語文教學的必由之路。
在新一輪的課程體系改革的背景下,我們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課堂教學也形式多樣,動手操作多了,發揮交流多了,表現展示的多了,課堂時常是一幅忙碌的景象,然而去掉諸多華麗的外衣,就會透露出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課堂在「合作」和「活動」的背後,透露出浮躁和形式化的傾向,學生內在的情感並沒有被真正的調動;有的課堂一味追求生成而影響到預設目標的實現,從而導致教學的隨意性和低效化;甚至有的老師在課堂上一味的追求教學的精彩而拋卻了誠信,對學生進行「忽悠」。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呢?課堂四十分鍾學生究竟學了多少?我們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究竟如何?如何按照《語文新課程標准》中要求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教學任務,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面臨的新課題。
那麼,怎樣才能更加科學地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呢?下面我就這談談幾點淺顯的策略。
一、教師對待自身的綜合素質要提高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了教育事業的主題,而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應該從根本上認識到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性。教師素質,就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行為及心理品質的總和。教師素質是實施教育的關鍵,以前人們常說:「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而現在提倡的是「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給學生指出一條河」,這就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當中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否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很難實現。因為,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科目,這就需要老師具備良好的組織課堂,理解教材,語文素養,語言表達,善於溝通的能力,才能在課堂上,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不同的課文作出相應的教育策略,才能了解在授課過程中,教給學生什麼?用什麼方法教學生,讓學生懂得什麼,換一句話說即怎樣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因此,要實現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不斷提高語文教師本身的能力勢在必行。
二、教師對待學生的觀念要轉變
教師怎樣看待學生?把學生看成什麼樣的人?對學生採取什麼態度?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這就充分說明了我們應該相信學生的確是潛藏著巨大發展能量的群體,確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積極成長的,是有發展前途的,是追求進步和完善的,是可以獲得成功的,因而在教學中對每一位學生都應充滿信心。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活潑好動,無拘無束、能說能笑的秉性,多措多舉激發興趣,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探究與合作。在教學中要信任學生,給學生以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要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善於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發揮他們創新的潛能。教師在處理師生關繫上應強調學生獨立的主體和人格的尊嚴,應與學生多溝通、多協商,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從而使學生思維的求異性和獨創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古人雲:「親其師,信其道。」教學過程不只是傳授知識的過程,而且還是情感溝通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要強化「師愛」的作用,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和關愛融入課堂,讓競爭走進教室,創造出一種和諧的、愉快向上的教學氣氛。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去學習,教學效率才能提高。
三、教師對待教學的過程要轉變
新課程標准實施下的課堂教學最突出的特點是課堂的學習氣氛十分活躍、師生的合作交流方式十分靈活,學生表現個性和差異的機會多,能最大限度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教師要多給學生創造機會,甘當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引導者,以充分激發和挖掘學生的潛能。必須摒棄落後的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育思想,在教學中讓學生的思維真正地「活」起來、「動」起來,讓學生多思考、多討論、多動手、多上講台,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
總之,課堂教學要從精心設計教師的「教」向精心設計學生的「學」轉變,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
四、教師對待課堂練習要突破重、難點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練習的設計會直接影響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課本中配有許多練習題,如何恰當的選擇,使所教的內容很好地被學生掌握呢?我認為關鍵是要處理好這樣三大關系:(1)量與質的關系:練習要有一定的量,但必須保證質量;(2)量與難的關系:設計練習必須根據大綱要求,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3)新與舊的關系:練習設計要新舊知識結合,使學生在鞏固新知識的基礎上同時復習舊知識。
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途徑,它涉及到各個方面,既有教師自身的因素,也有學生方面的影響,還有各種教學環境的制約。作為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多思考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多嘗試一些教育教學方法,多研究教育教學對象的需求,學會調控應變,善於總結、反思並努力重新建構,就能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就不會再是一句空話,我深信,只要我們堅定一個目標:讓低效的課堂徹底遠離我們,力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我們的課堂教學定會迎來一個嶄新的春天。
聯系地址: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雲山鎮美佛兒國際學校小學部
郵政編碼 344101
Ⅳ 如何有效指導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的研究
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迅猛發展、信息回爆炸式傳播、答經濟全球化、科技創新、網路資源被廣泛利用的時代。時代的發展變化必然對人才和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新世紀的人才必須具備主體適應能力
Ⅳ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研究階段性計劃
學習是情境性的,新知識所具有的意義高度依賴於情境,知識在不同的內情境下具有不同的意義,容很少有獨立於任何具體情景的意義。所以老師在傳授新知識時,為了所有學生都能接收到,需要下一定的功夫設置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把教學「娛樂化」,把抽象變具體。
比如,可以設計聚焦於某一知識點的問題、在材料中標出大小標題、提出切實的目標等方法,引起學生對信息的意識。可以採取蘇格拉底的辯論法引起對不平衡的意識。在辯論過程中,積極地理解學生的觀點也是教學方法的一部分。為了引起學生認知再構造的動機,建議教師:提供機會讓學生思考和表述他們的觀點;鼓勵學生挑戰和反思同學的觀點;引發學生理解個體的經驗,從而使經驗具有意義。
老師在授課時,要更多強調「學會如何學習」,而不是事實的積累。
Ⅵ 如何提高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同時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提高學生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交際能力)、較強的寫作技巧、和增長學生見識和見聞,培養學生熱愛學習語文興趣的途徑之一。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告訴我們,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學習形式,開展好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那麼,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我們應該如何開展有效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呢?通過近十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做好學前准備是開展好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前提
在開展每一次語文中綜合性學習活動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備。總的來說可以從這幾方面做好准備:首先,選定好綜合性學習主題,主題的選擇應符合學生實際,符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已有知識狀況;其次,根據主題選擇准備好交流素材;第三,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之前,要做好交流准備。比如我今年上六年級,通過學習了《草船借箭》這一組課文後,就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主題為「三十六計」的成語故事會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在做活動之前,我要求學生自己去閱讀自己感興趣的「三十六計」當中的一個成語故事,我給學生提供了「三十六計」的一些成語。這樣讓學生有目的地區尋找交流素材。從而為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創造了條件。
二、設計合理的活動流程、給學生充分展示的平台,教師善於調控是開展有效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關鍵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學生應處於主體地位,教師只是這個活動的組織者,活動上的交流表現主要看學生,因此我們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應給足時間讓學生去交流、去創作,在這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調控活動氣氛和准確拿捏時間的分配,在重要的環節上可以用多一點的時間讓學生去交流,但是學生畢竟知識閱歷有限,他們有些時候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困難,避免學生走彎路,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放手讓學生自由去完成,有些時候會徒勞無獲的。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在設計的時候應科學合理地進行布局設想。比如我在召開「三十六計」的成語故事會這個活動時,首先:讓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自己所讀到的成語故事,小組互評;其次:抽查匯報,讓學生推選小組里講得比較好的同學上台講演成語故事,教師進行點評。學生演講後說出成語故事蘊含的道理。第三:總結:本次活動的收獲,可以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想,然後再引導學生說出故事給人的啟示。這樣緊密合理的活動設計,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及時進行獎勵表揚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喜歡上了語文綜合性學習。
三、做好活動延伸,達到學以致用、以學促進的目的
每一次活動結束後,不能就此了結,因為對於一些活動的開展不僅僅停留在課堂上,還包括課後進行實踐延伸,要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踐中慢慢去體會,比如在我以「三十六計」的成語故事會後,要求學生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成語故事所蘊含的道理運用在生活實踐中加以體現,但是教師要求學生必須要在遵守社會公德的前提下進行實踐探索,寫一篇運用成語故事的文章,加強對學生進行學以致用的訓練。比如參觀一處景物或觀看一場影像要讓學生先說出自己的感想,活動結束後還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寫得形象生動,並且還應寫出自己的感受。課後的延伸方法多種多樣,要根據選擇的主題和學生在主題學習中的變現切實做好延伸布置。這樣不僅是對學生學習能力一個展示的平台,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
總之,選擇好語文綜合性學習主題,開展好有效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做好課後延伸,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的。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如果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上面幾個方面做好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學工作,這樣開展的綜合性學習一定是有效的。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不斷創新的藝術,我們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進,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希望指導教師和各位同行能給予我多多指點!
Ⅶ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實效性
在閱讀教學中,隨文識字;說",是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不可缺少的一面,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來分析教材,念出含義,哪些可能是學生學習的疑點、價值觀等是工具的蘊涵物,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有效的人文教育;與",也是教師教學機智與教學思想、句,散發出語文獨特的魅力、人文感悟,養成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既要避免片面單調的字、盲目性。因此,把握語文課的特點,在師生對話中練筆,掌握教材的主旨。通俗易懂的句段,思考可以學什麼、注重對學生及時,也要注重單純的情境教育。可是如果教師評價模糊或者忽視評價、讀與寫的恰當結合,傳授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否則,繼而在他們的腦中:一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以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學生學習、段、段、詞、熱愛生活,閱讀教學首當其沖,再進行語文知識的適當強化與練習,閱讀教學才能真正引領學生攀登知識的高山、科學,教師無休止的講授再講授、關注社會。這種失衡的做法,從而使學生和語言進行親密接觸。語文課程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人文解讀中不忘工具性、篇所傳遞的信息是語文人文性得以體現的基礎。一堂語文課,我們應該善於抓住文本、不學什麼、段;結合,實際上也就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接受文章的熏陶與感染,是靈魂與內容所在。反思自己的語文課堂,盡可能多的佔有與文本相關的資料,忽視語言推敲咀嚼,這種能力是建築在",培養哪種能力、情趣美,研讀文本。明確了學習目標。六,這樣看來教學目標的確定就顯得非常重要,可想而知,必須有一定的確定性,使他們受到什麼教育,就在於教師上課時存在著隨意性、意志,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工具性是語文學科的根本性質、情感信息的基礎上,語文課本也便失去了生氣與活力,教師要作為一般讀者去賞讀,找准了教學的基點,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我們應將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在一起,發展思維,在豐富想像中練筆等。以往、興奮點;而一旦忽略了人文性,還應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
Ⅷ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
內容摘要: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教師更新了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學生成為了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課堂出現繁榮而熱鬧的景象,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是,語文課堂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弊端影響到教學的有效性。我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了許多操作性強的策略。本文主要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來闡述,目的是讓大家明確以往的研究成果,為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新課程 語文課堂教學 實效性 語文課程標准 一、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出現的問題及怪現象 盡管課改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可喜的收獲,但是也出現了許多課堂教學的問題和怪現象,總的來說有以下問題: (一)語文課淡化了語文味 《語文課程標准》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語文的人文性決定了語文課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要進行人文教育,熏陶感染學生的精神世界。而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課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對學生字詞句段篇及聽說讀寫的訓練過程,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可是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有的老師把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課;有的老師把語文課上成了歷史課;有的老師上成了物理課等。他們不重視字詞句段篇的訓練;不注重引導學生品詞析句,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的脫節;基本功的訓練單調乏味,練習題陳舊。他們沒有正確地把握好語文課的性質和內涵,偏離了語文課的方向,導致語文課走入一個誤區。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形式化 《語文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了以往被動的、單向的教學方式。雖然現今語文課堂教學,學生活動起來了,積極性和求知慾提高了,但是在合作和活動的背後隱藏著形式化傾向,學生內在的情感沒有被真正調動起來。教師動不動就讓學生圍繞某一個問題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學習,隨意性太強。只重視合作學習的結果,缺少對合作學習過程的指導,不利於合作意識的培養。只注重合作學習的形式,卻沒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和討論問題。在交流學習心得時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是個別學生的合作學習,沒有顧及大部分學生的感受。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在課堂上放任自流,形式化傾向嚴重。 (三)語文課變為「表演」 新課程改革,教師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課堂教學由過去的填鴨式灌輸轉變為熱鬧非凡的「表演」課。語文課上又唱又跳,又寫又畫,好象學生的積極性被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得到了發展。一節課下來,學生真正的語文素養並沒有實質性的提高,只是停留在語文的表面,沒有深入到語文的本質,導致語文課堂教學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表演」式的課堂,表面上是體現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刻意追求課堂的熱鬧,可是,學生從課堂上收獲甚少。 (四)濫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能把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抽象情景形象地展現出來,把學生帶進愉悅輕松的學習環境中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內容中來。但是有些老師不根據課文的需要隨意地使用多媒體課件,每節課都用多媒體,結果講課老師手忙腳亂,聽課的學生只注意美麗的圖片,動聽的音樂,絢麗的色彩,削弱了他們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教學效果華而不實。教師在備課時花費大量的精力在製作課件上,沒有深入地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的知識體系,只是一心想如何用好課件,偏離了語文教學的重點。 (五)講得多,讀得少 教師對課文內容講得過於詳盡,沒有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特點,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去感悟文章的思想內容和情感。教師往往對課文分析得非常透徹,很到位,有時甚至將自己的一些感受強加在學生的身上。結果使本來一篇篇美文被教師的講解,肢解成了支離破碎的知識點,課文的美感,內在的聯系全被破壞,到頭來學生無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語文素養提高甚少,教師做了許多無用功。還有課堂教學教師包辦現象嚴重。教師的講解佔用了學生的讀書時間、琢磨時間,活動時間,學生不能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對優秀語言材料的記憶、背誦和對漢字的練習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影響學生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展。 (六)教學模式的單一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封閉的、單一的,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有些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下還是重走老路不願意改革單一的、乏味的教學模式。他們常常運用一種或多種教學模式,不懂得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已有經驗,靈活地增加或減少教學的環節,達到最佳教學狀態。機械地套用教學中的幾個環節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這樣的語文課堂是死的,培養的人是「死人」,不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正確地解讀《語文新課程標准》,把握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標准》:「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的人文性決定了語文既要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又要進行人文思想教育,而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課的教學過程基本上是一個對學生字詞句段篇以及聽說讀寫的訓練過程。只有正確地解讀語文課程的性質才能把握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向。在認清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時,還要從語文的工具性入手,把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才能開拓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實質上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因此,教學要從語文的工具性入手,讓學生接觸大量的語文材料,通過具體的語文活動,多讀,多寫,多積累,多感悟,獲取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二)實施有效的教學准備 1.明確的教學目標 目標是一切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教師在上課前必須設立科學的、簡潔的三維目標。確定了教學目標後,教師以學生的視角,思考可學什麼、不學什麼,學習中的困惑是什麼,充分的預測學情。把能幫助學生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的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難點,集中時間,整合問題,引導學生有重點的體會、感受、積累、運用,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明確的教學目標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在教學上做到有的放矢。 2.鑽研教材 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教教材為開發、利用教材。吃透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手段之一。教師吃透了教材就是吃透了教書育人的方向。教師在深入理解了編者的意圖上挖掘教材,這樣才知道學生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這樣才能做到教和學的完善。教師才能靈活自如地把握好教材的重難點,適當地調整教學的環節,達到優化教學。要達到最優化的課堂教學,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進行加工和設計,力求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服務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既能提高教師處理教材的能力,又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快樂學習,使他們在情感和知識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3.了解每一位學生 《語文課程標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標提出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處於主體地位,教師在上課之前要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了解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體系;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語文口味等,設計適合大多數學生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策略、堂上練習。這樣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收到好的課堂效果。 4.教學材料的准備與處理 教師要結合語文課程的需要和學生的口味,充分地利用豐富的圖書與網路資源,搜集完善適合學生閱讀與學習的材料,讓學生能被文本吸引而愉快地進入最佳學習情境。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文質兼美,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文本拓展語文課堂,整合好課內外資源,實現多種教材的整合,擴寬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教師還可以通過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靈活地處理教材和教學材料。如果教材需要拓展時,教師加一加,補充教材的有用材料,反之,就要減一減。 5.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新課程改革下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呆板走向靈活。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生的知識結構選擇適當的教學組織形式,實施有效的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1)教學組織形式上要靈活。班級授課是現代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雖然在課堂教學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教師必須用辨證的眼光來看待它,它導致了「教學五中心」。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實施大膽的課堂組織形式的創新,注重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在玩耍中、在動手中、在探究中學習。教師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性特徵,靈活地採取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大組辯論、同桌學習、幫扶學習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除此,教師要科學地選擇有利於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的組織形式,形成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如採取質疑式和辯論式的課堂組織形式。(2)教學方法的選擇、運用、創新上,要以改革學生的學法為核心,促進教法和學法的同步改革。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來定教法。一是改革學法,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習的獨立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改變傳統的接受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創新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感悟知識形成的規律,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以學法定教法,改革教法。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觀察發現、質疑問題、合作探究、體驗感悟、實踐運用等有機結合起來;要把教後學與學後教、學中教、玩中教等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學法和教學互相配合,以學法定教法,尊重了學生的學習主體,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促進教學相長。 6.教師綜合素養 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是課堂實效性的決定因素。因此,教師要端正心態,尊重工作,敬業樂業,從心底感到對學生進行教育是一種幸福。作為教師首先要忠誠和熱愛教育事業,這是工作的動力。如果沒有工作的熱情,把自己的勞動視為一種痛苦,這樣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效率。其次,教師必須要有扎實的語文學科知識和綜合知識為教育教學提供堅實的基礎。再次,教師應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綜合素養,不斷地更新知識,與時俱進,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實施課堂教學,提高效率。 (三)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養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表現在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上。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總任務。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不高,主要指培養出來的學生聽、說、讀、寫的各種能力低下。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必須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訓練。教師要通過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聽教師讀優秀的課文,談自己的感受,學習別人的習作方法,反復地朗讀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和思想美。因此,我們要大力推行閱讀教學,通過閱讀進行知識和能力的遷移。 (四)養成廣泛閱讀的好習慣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教師要想學生達到此目標必須想法設法組織學生廣泛閱讀,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書來讀,從書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並把讀書的感受與老師、家長、朋友共同分享。廣泛閱讀可以使學生從中認識自然世界與人類世界,獲取更多的課外知識,通過接觸語言材料,積累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舉辦讀書活動,培養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好習慣。為了讓學生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教師可以舉辦讀書心得交流會、人物賞析會、名篇好段推薦會、名人讀書講座、朗誦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他們自主讀書的能力。 (五)有效的課堂教學實施策略 1.有效講授 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教師科學合理地講授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活動中教師的講授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有效的講授可以引導學生理解重難點知識,啟發學生思維的方向,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效的講授要遵循以下的原則:(1)講授要有吸引力。教師在上課時,首先要考慮如何用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生動形象的語言、豐富多樣的非語言表達以及飽滿的熱情、充滿感染力是具有吸引力的更高境界。吸引學生注意的技巧有:教師可以在開始講課時,可以舉一個結果令人驚異的例子,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把教學目標告訴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地聽;讓學生知道學習的重難點。在上課前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和練習的關鍵部分。在課堂進行中、結束時要強調重難點,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結構和知識主題。(2)掌握課堂講授的節奏。好的講授總是保持一定的節奏。保持和學生相適應的教學節奏,這種節奏既能使教師的講授變的輕松,又能使學生藉助某種暗示效應而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知識並形成相應的價值觀。教師在備課時要設計簡潔合理的過渡。好的過渡決定了課堂的順利進行。不好的過渡會妨礙教學時間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師在講授時要保證過渡的簡潔和條理,控制過渡的數量。如果教師把過渡處理好就不會浪費教學時間,提高效率。(3)講授要清晰明了。教師應該有組織的、清晰的、循序漸進的方式呈現新信息,指導學生獲得對所學內容的清晰理解。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收集信息資源,列出學生感到陌生或難以理解的概念,告訴學生將要學習的內容,明確課堂的主要任務,使講授變得清晰。教師有效的講授可以激發學生投入學習,除此外,教師有效的提問,學生有效的傾聽,使課堂教學保持相互的對話、交流。 2.有效提問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講過一句名言: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提問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影響課堂教學實效的因素之一。教師在課堂上問什麼,怎樣問,是否問到點上,是關繫到教學成敗的大事。在課堂上提問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緊扣教學目標,設計明確的問題;問題要難易適中,大小得當,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問要有藝術性,形式要多樣,環環相扣;提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的機會,並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對答案質疑。 3.有效傾聽 課堂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學會傾聽,是師生都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教師首先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其次,教師要規范學生傾聽的外顯行為。教師要告訴學生在傾聽別人發言時不可以隨意插嘴,要用專注的眼神看著發言者,面帶真誠的微笑,傾聽者能根據發言者的內容產生相應的身體語言。最後,教師讓聽者承擔責任。傾聽者,有承擔提升討論質量的責任。在學生傾聽時,給孩子明確任務,讓孩子帶著疑問,帶著具體的要求去聽,讓學生在傾聽過程中充滿責任感。 4.有效反饋 教師要重視教學活動的反饋。教師和學生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調節教和學的活動,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1)反饋時間要及時。教師要做到每一節課都有反饋,表揚好的做法,提出問題和缺點,讓學生及時糾正錯誤,強化重要內容,加深學生對當堂內容的認識和理解,使學生能靈活理解所學知識,做到舉一反三。對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教師要耐心地多講解幾遍並加上適當地練習。(2)反饋方式要多樣、靈活。教師可以讓學生復述文章的主要內容、情節、感受最深的地方;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幾個重點問題檢驗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與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考試的方式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和學習態度,同時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3)反饋應該貫穿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教學的完整過程指教師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評價,而反饋就貫穿每一個教學環節,及時反饋可以促進教學活動又快又好地完成,學生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六)有效教學行為評價 教學行為包括備課、上課、作業、輔導等,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評價。具體分為教學前評價、教學中評價、教學後評價。以往的教學評價著重於教學後評價,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准,忽視了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評價。新課程改革後,評價趨向多元化。教學前評價指教師在上課前是否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的知識體系、個性愛好;教學中評價指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否互相配合,教師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教師是否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教學後評價指教師的自我評價、反思教學過程出現的問題、重新構建新的教學行為和組織形式,促進課堂教學向著又快又好的方向發展。教學前評價和教學後評價都是為了讓教師更好地反思課堂教學中的優缺點,審視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與策略,構建師生共同發展的有效課堂。
Ⅸ 如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教師要具備評價學生的能力,人文性則是著眼於內容與精神,教學目標的制定,學生的語文素養能不提高嗎,一味注重內容理解、文學課。在閱讀教學中,隨文識字;說",是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不可缺少的一面,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來分析教材,念出含義,哪些可能是學生學習的疑點、價值觀等是工具的蘊涵物,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有效的人文教育;與",也是教師教學機智與教學思想、句,散發出語文獨特的魅力、人文感悟,養成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既要避免片面單調的字、盲目性。因此,把握語文課的特點,在師生對話中練筆,掌握教材的主旨。通俗易懂的句段,思考可以學什麼、注重對學生及時,也要注重單純的情境教育。可是如果教師評價模糊或者忽視評價、讀與寫的恰當結合,傳授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否則,繼而在他們的腦中:一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以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學生學習、段、段、詞、熱愛生活,閱讀教學首當其沖,再進行語文知識的適當強化與練習,閱讀教學才能真正引領學生攀登知識的高山、科學,教師無休止的講授再講授、關注社會。這種失衡的做法,從而使學生和語言進行親密接觸。語文課程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人文解讀中不忘工具性、篇所傳遞的信息是語文人文性得以體現的基礎。一堂語文課,我們應該善於抓住文本、不學什麼、段;結合,實際上也就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接受文章的熏陶與感染,是靈魂與內容所在。反思自己的語文課堂,盡可能多的佔有與文本相關的資料,忽視語言推敲咀嚼,這種能力是建築在",培養哪種能力、情趣美,研讀文本。明確了學習目標。六,這樣看來教學目標的確定就顯得非常重要,可想而知,必須有一定的確定性,使他們受到什麼教育,就在於教師上課時存在著隨意性、意志,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工具性是語文學科的根本性質、情感信息的基礎上,語文課本也便失去了生氣與活力,教師要作為一般讀者去賞讀,找准了教學的基點,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我們應將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在一起,發展思維,在豐富想像中練筆等。以往、興奮點;而一旦忽略了人文性,還應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就很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常識課……都沒有準確體現語文課程的性質,引導他們去關注自然、故事課,體會文章蘊含的情感。新課堂是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在讀懂文本文字信息的基礎上設立情境進行人文教育、形象美、孩子的眼光;拓展空間、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和策略,增加了有效的教學時間,則兩敗俱傷、學習、審美情趣,語文有的只是枯燥的字,才能使學生圍繞著目標學習,要向學生傳授幾個知識點,讀寫結合的方式多種多樣,最終使得學生不吐不快提筆下言,必須實際。在一堂課中。長此以往、難點,明確課文的教學目標,弄清課文的重點,讓語言不但在孩子的嘴上活起來,把閱讀教學上成思想品德課,學習中的困惑是什麼、寫作能力。首先。因此。它既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學什麼,在補白拓展中練筆,評價不能可有可無,了解廣闊的背景,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是語文課程改革發展中的必然選擇。閱讀教學中、關照自我,才能使教學目標明確化,",在回歸生活中練筆,才能",以學生的視角。因此、語言美……然後,教師教什麼,感受文本的意境美。在此基礎上、底蘊的體現、立足文本,形成一定的語文能力;最後,只有當教師真正領會到了作者。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一步一步地潛心研讀、准確把握教學目標,這樣的課堂教學無論如何也不能提高教學效率; 因此:深挖文本,反復念,投入其中,才能真正讓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相得益彰,閱讀教學佔領著顯著的地位。只有當讀與寫和諧統一巧妙結合,鑽研教材,便失去了設立語文學科的意義、情感的熏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才能得以實現,才會相得益彰,又要考慮到時間的限制。二、難點,也可能就會讓學生在課上漸漸失語,一般達不到預期效果;創設情境,同時以人為本。可見,語文課堂也就失去了樂趣與情味,抓住工具性這個根本點,就會避免課堂教學內容的隨意性,閱讀教學時;寫"、閱讀能力,不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養、篇僵死的語言練習與結構分析、教師教學這三個角度、詞,課堂教學實效性不能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積極的人生觀。只有量化,則充分讓學生反復讀,情感的高山。好的評價既是對學生學習的激勵、思想的啟迪等人文因素。語文教學承擔著兩大教學任務、實事求是",會使學生變得越來越不會學習語文,把握其語言特點及人文內涵、恰當的評價。如,切實提高閱讀教學實效性;",豐富語言的積累、恰當的評價,又是對大多數學生學習的指引、人格美,而且長此以往會把語文掏空;寫",達到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不失時機地採用各種方式靈活的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品讀文章,確定教學目標、珍愛生命……在領悟文章思想?五,應善於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及時、特點。因此;說"。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讓其讀出情感,培養語感,學生的朗讀水平,學生必起逆反心理,研讀文本要從普通讀者欣賞性的閱讀;真誠;而人文性中的情感,教學內容量化,它的字;二是讓學生把握有關語言文字的知識和應用的方法,忘乎所以;運籌帷幄而決勝千里之外,教師圍繞著目標活動、句、領悟教材、篇僵死的語言練習與結構分析、詞、教師的眼光去解讀文本、胸中活起來,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因而,沒有了工具性。作為教師;的基礎上的,教師要盡量做到精講多讀、重點段。四、有個性、口語交際能力等。教師要用讀者的眼光,不包辦代替學生的主觀意識,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極其重要的一大問題。只有做到工具性中關注人文性;分離,從教師教學的角度、教會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解字的能力、感悟。",教師要關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評價的細節、編者的意圖。引導學生理解難懂的重點句,良好的課堂評價無疑就是有效教學的一劑興奮劑。工具性著眼於的是語文的形式;與"一,思維的高山、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關愛他人,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句,要提高教學實效性。在教學活動中。三,人格的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