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語文學習心得
淺談我學習語文的一點感受
現將我進入小學以來學習語文的一些方法總結如下:
一、上版課認真聽講權:上課時,我們的思維要與老師同步。認真做好筆記。
二、溫習與預習:下課或放學後,把上課做的筆記拿出來多加鞏固。順便預習下將要學習的課文,把不懂的字詞、句子劃出來,作為上課聽的重點。
三、背誦:語文最重要的是靠記憶,背誦的重點就是老師上課劃出來的重要詞、句和文言文。
四、課外閱讀和摘抄:在考試中,作文是一項佔分最多的題。作文的分數直接關繫到總分的高低,所以增加閱讀量,摘抄量是很重要的。
五、考試技巧:我們在答卷時,盡量要保持卷面整潔,字跡工整會相應地得到一些印象分。看題一定要仔細,做完後盡量留時間檢查一遍,千萬不要馬虎!
總之,語文學習注重平時的積累,要多讀多寫多記。其次,要抽時間多與老師交流。老師會幫助你一起發現你的不足之處,及時給一些適當的建議,以便自己更好的改正從而取得進步。
給分吖!!!!
2. 如何學好小學語文經驗總結
如何學好小學語文經驗總結
實踐經驗表明,漢語文的學習,基本上全*"意會",學習的方法是多吟誦,多感悟。而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仍然存在大量繁瑣的分析講解的現象,那些"滿堂灌""滿堂講""滿堂問",不僅破壞了課文的內在的韻味美和整體美,而且擠佔了學生直接接觸語言文字的時間。學生聽多讀(練)少,日久天長,語文教學便形成了"少慢差費"的疾痼。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批評前蘇聯的語文教學所說的那樣:"學生在課堂上閱讀得很少,而關於閱讀的談話卻很多。"征對這種情況,有人甚至尖銳地批評:"小學語文的教學,只有一到三年級是成功的。"因為到了高年級,繁瑣分析的現象就開始出現了--我們不知道花那麼多時間去處理那些糾纏不清的分段、分層、段意、層意、詞語解釋、中心思想或什麼"深刻含義",對於一個孩子的語文興趣的培養和語文積累有什麼用處,倒是倒了不少學生學習的胃口。
學習語文最基本的任務就是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把課文讀通、讀懂,其實這是一切語言學習的基礎。沒有了這個基礎,任何語言的學習都將事倍功半,漢語文的學習尤其如此。新大綱(指試用修訂版大綱)對於"讀"是這樣要求的:"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中高年級要重視默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認為,語文教學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把課文讀懂"。因為,"讀懂的過程,就是語感形成的過程,就是語言積累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保證讀的時間,加強讀的訓練,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讀課文,激發讀的興趣,教給讀的方法,豐富讀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領悟,在讀中理解,逐漸形成較強的語感,提高閱讀、寫作和文學鑒賞能力。
祖國傳統的語文教學,就非常注重讀。宋代教育家朱熹就說:"讀得熟,則不解說自曉其義也。""大凡讀書,須是熟讀,熟讀後,理自見得。"復旦大學中文系陳尚君教授曾說:"在舊式語文教學中,很大程度上都是老師帶著學生反反復復地閱讀課文,通過閱讀,學生可以體會出文章中一些內在的東西,甚至有些老師的教學方式就是不講解,而是讓學生反復地讀。"巴金在談到少年學文時也說:"我從前在私塾念書的時候,老師平時講得少,而且講得簡單。他唯一的方法是叫學生多讀書,多背書……讀多了,讀熟了,常常可以順口背出來,也慢慢地體會到它們的好處,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子。"
為什麼古今學者都一致地強調多讀呢?因為 "對於許多精彩的課文或片段,學生的理解也許不能達到透徹的程度,不能全部領會作者譴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匠心,但熟讀成誦並不困難。當課文的語言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儲備和積蓄時,他們日後便會受益無窮(特級教師沈大安語)?quot;尤其是現在小學語文大多數課文都平白如話,只要多讀就可以理解,多費口舌反而破壞了語言本身的美感。對此,清代學者唐彪有精彩的論述:"文章讀得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時,吾意所欲言,無不隨我所欲,應筆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意思是說,文章讀得非常熟了,就"融化"到了我的腦海里,分不清是別人的文章還是自己的文章了。寫起作文來,我心裡想說什麼,筆下就寫什麼,沒有不隨我意的,(那些精美的語句)隨筆而出,像泉水一樣湧出來,滔滔不絕。
所以,學好語文,就要多讀書,可以朗讀名家名作,也可以多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書讀多了,語文水平自然就會提高。沒有反復的吟詠揣摩玩味,對語文的理解感悟能力就不可能提高;沒有大量的文學閱讀作背景,孩子的文學積累就不可能深厚,表達能力就不可能強。貧瘠的土地上長不出茁壯的莊稼來。學生書讀得少,語言積累貧乏,硬要他寫出"生動具體"的文章來,那隻能是"趕著鴨子上樹"。
中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除了注重多讀,還很強調多背。為什麼要多背?吉林省教育學院教授鄧治安先生認為:"背誦有規范語言、積累語言材料、積累篇章、幫助理解有益寫作、積淀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興趣等多方面的意義。"對於背誦,大文豪郭沫若在回顧幼年學詩時也說:"兒時囫圇地背了許多唐詩,當時並不解其義,然而入腦了。年長事更,逐漸明之,解之,融於心,調度於筆。"而朱光潛老先生的體會更深:"私塾的讀書程序是先背後講解,在'開講'時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讀成誦,一句一句地在舌頭上滾下來,在兒童時卻是一種樂事,……我現在所記的書大多都是兒時背誦過的,當時雖不甚了了,現在回憶起來,不斷地有新領悟,其中的意味都是深長的?quot;
正所謂:"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理自知"。中國古代教育的經驗證明:加強背誦,是語文學習走向成功的先決條件。有人曾做過一則有趣的統計:古代科舉考試考生要想"金榜題名",必須將《論語》《孟子》《詩經》《禮記》《左傳》等40多萬字的書,全部精讀背熟;此外,還要看原文幾倍數量的注釋及其他非讀不可的經典、史書、文學書籍等。很難想像,沒有讀,沒有背,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土上,會不會有"唐詩宋詞"的鼎盛。
背是讀的延伸。背誦必須建立在有感情地熟讀的基礎上,我們應該摒棄那些枯燥的機械式的讀背--那種"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式的讀書或背書。對一些優秀的作品,要引導學生動情地朗讀,直到熟讀成誦。因為入情地讀的過程,就是理解的過程,就是內化的過程,就是語文積累的過程。正所謂"厚積薄發"。學生不但要"積",而且要積得"厚",沒有這個"厚積",學生的表達、寫作能力就不可能"如泉之涌,滔滔不絕"。對於背誦,語言大師巴金就深有感觸,他十二三歲就能將《古文觀止》倒背如流,他曾說:"這二百多篇古文,可以說是我真正的啟蒙先生,我後來寫了二十多本散文,跟這個啟蒙先生很有關。" 可見,語文教學必須從多讀多背入手,對那些要讀要背的文章,還要會默寫,這樣才能形成扎實的語文素質,真正解決語文教學的積弊。
當然,不是要求每一個孩子長大後都成為文學家。但一個人的文學積累深厚了,他的個性發展會更全面,能使他成為一個更優秀、更完美的人,這是毫無疑問的。而且,從小練就好記性,對他們今後的求學治事處世都有好處,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更會使人一生受益。
所以,我們必須研究傳統語文的成功教學方法,掌握漢語文的學習規律,在指導學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上下工夫,培養良好的讀、背、寫的習慣。書本上要求要背的內容,必須不折不扣地去讀熟背會。這是所有的學生通過努力都可以做到的。如果語文基礎差的孩子能將這些最基本的東西熟讀背誦下來,他也不會再差生"了。語文學不好,原因有多種,但不少人怕讀、怕背、怕寫,不能不說是主要原因。
當然,光憑幾節語文課,光*幾篇課文,是難以提高一個人的語文素質的,也難以達到"厚積"的目的。語文學習最終是需要引導學生到課外閱讀這個"海洋"中博採廣集。但是,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愛文學、愛閱讀、愛寫作的陣地,在這個陣地上打"持久戰",是引進"洋武器"好呢,還是"祖傳秘方"有效?或是"中西合璧"?這需要我們好好研究,冷靜思考。建國幾十年來我們的語文教學是走了不少彎路的,有時候似乎是在扮演類似"邯鄲學步"的角色。我們在那麼決然地否定傳統教學(比如有一段時間我們把背誦一概地斥之為"死記硬背"而加以鄙薄)的同時,也拋棄了漢語文學習的自身規律,在母語教學中迷失了方向。
3. 總結小學語文學習收獲
語文「新課標」的「閱讀教學建議」第四條中扼要闡述了如何「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能力」的新課題,其目標主要是想通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來「拓展思維空間」和「提高閱讀質量」。但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較多誤區,舉其要有四: 一是目的偏離,即忽視、輕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這種主體性;二是過程簡化,即教師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學生的富於個體獨特品格的認知過程;三是教法單一,即老師往往拘守課文、局限課堂、偏重考試;四是開拓乏術。閱讀教學的整體性失誤直接導致學生閱讀主體地位的動搖和削弱,影響著語文教育的全局,因此不可小視。 鑒於以上誤區,再結合對「探究性閱讀教學法」的探索, 筆者就來談一談我校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些比較實用且比較成功的具體方法和操作程序,權當拋磚引玉之用。 就整個高中三年的閱讀教學內容來說,我認為要整體考慮、分段安排。具體說來可分三個階段: 一、個性愛好探究性閱讀階段 這一階段適用於高一學年,主要講閱讀個性。也就是說要從學生主體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對學生的閱讀范圍、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幹涉,即由著學生「性子」選擇閱讀對象。這種個性興趣探究性閱讀,目的是錘煉學生的自主探究性閱讀習慣和方法,為其日後深入地自覺地學習語文錘煉基本功。在這一階段,特別需要教師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於「放手」,敢於放開。2004年高考我校的河北省文科狀元楊令霞同學曾說,優異的語文成績主要得益於自覺廣泛的閱讀。 當然,說是由著學生「性子」閱讀,並不等於放任自流。閱讀進度,專題選定,材料收集等等都要由教師精心策劃,最終要求學生形成閱讀專題論文或總結(字數大約為2500字)。否則,閱讀會成為「放羊式」閱讀,高興而起,無果而終。 二、教師指導探究性閱讀 高中生面對的是高考,所以其閱讀就不免帶有有很強的功利性。學生要實現高考的理想,光靠個性閱讀是不夠的,還必須建立閱讀層次序列。所以,高二學年教師的指示範圍閱讀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藉助第一學年個性閱讀已經形成的探究習慣和方法,促成學生的閱讀成為自覺;要讓學生的視線收縮到老師指示的體裁上,並要求他們把興趣愛好閱讀的經驗自覺地加以運用;並且要引導學生基本定型對各類文體的閱讀技法,盡量使學生參差不齊的感悟能力、認識能力趨於統一。 三、應考探究性閱讀 第三學年直接為高考服務,要求學生把已錘煉到手的探究性閱讀本領,針對高考閱讀題進行探究性閱讀訓練。高考閱讀試題的答案雖然是開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內容、作者觀點態度的限制。因此,必須要求學生依題意答題,並且總結出一套解題「程序」,尤其是對解題思路的總結尤為重要;且使其答題逐步趨於科學化、規范化。規范閱讀和規范答題可以說是高三學年的主要任務。當然,後兩學年也並不排除個性興趣閱讀,最好是能把兩者有機合理地結合在一起。 就探究性閱讀教學的課堂組織形式來說,它應該是合作探索型課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個步驟: 一、明確問題,確立閱讀目標。用有一定涵蓋性、綜合性的問題為閱讀定向,幫助學生確立閱讀目標; 二、自主探索,篩選目標信息。由學生自主獨立進行相關信息的採集、分析、綜合、提煉和重組; 三、切磋問難,提高閱讀效能。分小組討論、研究,教師加以啟發引導; 四、交流評價,反饋閱讀質量。由學生主體發言,其他同學補充、反駁、完善,教師評價。 在這種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提問會很多,師生問答不能是簡單的對錯判定,而應該是平等協商的討論;所以,學生正確的提問方式應該是:先陳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再詢問老師的看法並與之討論;如不同意教師的意見,要進一步質疑,再討論。 當然,這些程序和方法的實施對老師和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里,教師不再是知識倉庫、權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學生學習的服務員、協助者和合作夥伴,並且應有很強的智慧駕馭能力、組織協理能力和開放、民主、寬容、合作、平等的教學心態。同時學生也應該主動積極,樂於探索;潛心研讀,獨立思考;質疑問難,互動合作;善於發現,注重總結。 隨著國家級課題《積累、熏陶、感悟》的完美結題和2004年高考語文成績全省第一的取得,我校在探索「探究性閱讀教學」上的這些方法和過程得到初步肯定。但不足之處,還 懇望各位同仁賜教!最後希望您語文成績更加優秀咯!
4. 小學語文學習總結
概括一下本年的語文學習情況,分析其中自己好的地方和差的地方,分析下原因,並且怎樣改正缺點,發揚優點。然後展望一下未來,自己對以後學習的計劃和決心。
5. 小學語文學習總結怎麼寫
我這學期學了什麼...
有什麼欠缺...
應該怎麼改進...
感謝老師的指導與同學的幫助...
6. 小學語文學習總結作文
作文靠的就是背好默好 一般分寫事和寫人,寫景的少。常用難忘的____,有趣的____,媽媽幸苦了,我們班的____,我這個人等,要靈活應用,一般作文可以套。
7. 語文學習總結
語文,又謂國文。乃廣大學生不可或缺的學習科目。無論小學、初中、高中、中專、大專、大學都有語文。
語文乃人類文明之基本乃中華幾千年文化之積淀。
語文,又謂語言文化,詳細說是中華語言文化。人類生活離不開語言,而我們中華民族亦因有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化而自豪、驕傲。
故作為中國人,必須學語文、懂語文。我們作為中學生(職中生)正是學習知識的時候,就更應該用心去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用心去感受中華語言文化的巨大魄力和深邃精闢。
現初入職中,雖說「初」,但亦有一學期矣。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亦受益良多,感悟不淺。
學習語文,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但要學好語文,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我謂學好語文,應端正心態,用心用神,勤巧相兼。會看、思、品、悟;亦或者誦、記、積、用。
不過,現在職中之語文,亦只是比「基礎」深點的基礎,不如以往的「主科」。
言歸正傳,觀夫此學期之態度,亦不可謂勤,不可謂巧。故並沒有學好語文。大半學期多在玩樂,亦無甚專心。故成績較初中時有所滑落,不甚可觀。幸得老師寄以厚望,施以壓力,致以提點,方一改前期之態度,用些余幾日,勤以致習,方得此並不光彩的全班第一。然師之望,心之能,乃全級第一。雖學語文不為拿名次,然拿了最好的名次,就必定是用心學習了語文。
今回顧此學期,亦止羞對老師,愧對自己。今明己之不是,賦厚望於明夕。定於下學期以勤為要,以巧為力,以逸待勞,取優異的成績以報師長,以慧自己!
8. 語文學習總結怎麼寫
寫作思路:確立中心,圍繞選材,確定重點,安排詳略,選材時要注意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選擇真實可信、新鮮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鮮明、深刻地表現出來。
上周五、六,有幸到xx參加了全國小學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議,聽取了趙xx、韓xx、畢xx三位名師的展示課,現場考察了語文主題學習優秀實驗學校的先進做法,認真聽取了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長崔巒教授對改進閱讀的一些思考和實驗學校校長的報告,感受頗深。
講課的三位老師,名字讓我如雷貫耳,但是卻從未見識過這些名師執教的語文課堂。這次聽課讓我大開眼界,領略了三種不同的授課方式。下面我就我自己的感受,在這里班門弄斧的談談我的體會。
1、主題閱讀明確了學習的目的,學生帶著主題來閱讀,激發了學習的興趣。主題閱讀的心基礎是學生的興趣,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自己喜歡的,才有可能廣泛地去閱讀。學生只有明確了學習的主題,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通過閱讀找到其中的快樂。
韓xx老師的課,平凡卻最有實效。曾經很多人慕名而學,但是成就的僅僅只有韓老師自己。看過網上很多關於韓老師的評論,印象最深的卻是平凡扎實兩個字。在她的課堂上,我感觸最深得就是語文就是生活,尤其是韓老師將我們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最為日常所習,從小就培養學生的這種文化底蘊,其妙處不僅僅在於多認字,更重要的是一種人生的沉澱。這種嘗試有時候是膽量的問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2、主題閱讀有力地開發了教材,讓學生有書可讀,讀得全面。經濟時代和網路時代的到來,文字的地位在慢慢下降,學生越來越不愛讀文學作品。教育部門雖然已給中學生提供了許多「文學作品必讀篇目」,但真正去讀過的同學很少。
韓老師為我們展示了「海量閱讀」的課堂教學藝術,以及畢xx老師的「1+X」單元閱讀教學展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書已經不再成為需要,而那些必讀篇目也成了學生心上的一筆筆債務。如何改變這種狀況,讓學生從文學作品中吸取有益的營養,成了當今中學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大問題。「主題閱讀叢書」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可以藉助一本書了解一個主題的,藉助一本書讀很多篇書,藉助一本書豐富閱讀積累。
3、語文主題學習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幫助。它給學生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作用,並且讓個人的興趣完成由淺入深、由粗到精的蛻變,同時又充分利用學生相互間的影響、學習作用,通過交流,達到對文學作品的閱讀、理解、體會目的,另外,它不只是停留在閱讀文學作品的層面上,讀可以促進寫。
主題閱題可以幫助解決學生寫作素材的大問題,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從語言文學的角度進行深入的研究,全方位地了解這一事物中蘊含的哲學思想、文化心理、人類情感、生活情趣,為學生的筆記、縮寫、改寫和仿寫提供豐富的題材,開拓思維空間,成為學生寫作起步的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