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語文教材第八冊
一. 教學目標設計
認知目標:了解長城的悠久歷史;了解長城的構造;了解長城的軍事價值;了解有關長城的文學作品;了解長城的現狀;關心長城的未來。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情感目標:初步了解「長城文化」的內涵及其價值,體會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探究中華民族文化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二.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1.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2.歌曲欣賞,激發情感。
3.對比閱讀,引起思辨。
4、重讀《國歌》,升華情感。
三.課時安排:(共5課時)
1、閱讀「文章選讀」,討論文後的「討論•研究」題。(1課時)
2、6—8人組成學習小組,選擇感興趣的角度,確定學習主題,制定學習計劃;按學習計劃,分工、合作、探究學習,搜集有用的資料;分析資料,提取信息,推薦發言人。(1課時、課後)
3、小組總結,話說長城;對比閱讀,引起思辨,初步探究長城精神。(1課時、課後)
4、探究長城的現代價值,培養憂患意識,升華愛國情感。(1課時)
5、以「長城」為話題,課堂作文。(1課時)
第三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一個不了解自己民族歷史文化的人是可恥的!
一個不懂得反思自己民族歷史的民族是可悲的!
二、主問題:
1、話說長城
(1) 歷史組:建造萬里長城的功績究竟歸誰?
資料卡片:
長城的修建綿延持續了兩千多年的時間。人們提到萬里長城的時候,往往會把它同秦始皇聯系起來。秦始皇修萬里長城,已成了人所熟知的事,但是遠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長城就早已開始修築了。根據歷史記載,有二十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其中泰、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一萬里。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的長度加起來,大約有十萬里以上。
(2) 建築組:長城由哪幾大部分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麼?結合資料,發揮想像,簡述古代勞動人民是如何建造長城的。
資料卡片:
城牆——城牆是長城的主要建築工程,它翻山越嶺,穿沙漠、過草原、經絕壁,宛如一條巨龍,飛騰在我國遼闊的大地上。
牆台、敵台——在長城城牆上,隔不多遠有一個突出牆外的檯子,叫做牆台和敵台。有了突出的牆台若遇故人登城就可從側面射擊,使登城者受到城上和左右兩方的射擊。
烽火台——也稱作烽燧、烽堠、烽台、煙墩、墩台、狼煙台、亭、燧等等。是利用烽火、煙氣以傳送軍情的建築。如遇有敵情,白天燃煙,夜間放火。
城、堡、堠——這里所說的城,是指與長城關聯的防禦性城,非為州、郡、縣城。在河北省圍場縣境內秦漢長城遺址旁邊,發現了與長城緊密相聯的小城,城的面積不大,城與城之間相距數十里不等。城內有官兵駐守,有的也有居民。 「堠」也即是候,又稱作「斥候」, 是一種用來守望的建築。 堡,往往有城牆圍繞,也稱作城堡。堡也有住居民的。有些堡內也有烽火台,把駐防與通訊結合起來。
關、塞、隘、口——長城的關、塞、隘、口非常之多,是長城防守的重點,也是平時出入長城的要道。
(3) 軍事組:在戰爭中長城能發揮什麼作用呢?在現代社會,長城還有軍事價值嗎?結合時代特徵進行分析。
資料卡片:
一、防禦擾掠,保護國家安全和人民生產生活的安定。
這是長城的主要任務。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長城,主要是諸侯國家的互相防禦。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主要的是防禦匈奴奴隸主的擾掠。以後的許多朝代也大都是中原地區的統治者為防禦游牧民族統治者的擾掠而修築的。在這一功能上,長城確是起過不小的作用。許多王朝的前一階段,政權得以鞏固,生產得以發展,與長城的保衛作用是分不開的。
二、開發屯田、保護屯天和保護邊遠地區生產的發展。
秦始皇時期在修築長城的同時,即在長城沿線設十二郡,並且移民前往開發,進行農牧業生產。郡治所轄范圍,不僅在長城內而且也有遠出長城以外的地區。這種屯田和移民開發荒辟通遠地區的措施,以後一直延續了下來。屯田和發展生產,都需要比較安定的生活。長城、烽燧便是保護屯田和開發這些地區最好的屏障,使飄忽無定的匈奴等游騎不得進行擾掠。
三、保護通訊和商旅往還。
秦始皇時在北部地區都有寬大的直道和馳道,與首都咸陽相聯系,沿著長城十二郡也有大道相同,傳遞文書,商旅往還絡繹不絕。長城和烽燧正是保證這些交通大道通暢的重要條件。在漢代又打通了西域的交通大道,使節來往,商旅往還都是走這條大道。長城烽燧正沿著這條大道修築,用以保護被稱作「絲綢之路」的中西交通大道。
(4) 文學組:孟姜女哭長城哭訴的究竟是什麼?從眾多長城詩詞中摘錄幾句你認為精彩的,然後把它背下來。
資料卡片:
提到秦始皇築萬里長城,往往聯繫到孟姜女的故事。多少年來,人們總是借孟姜女的故事來斥責秦始皇對勞動人民強暴奴役,同時也以此抒發對一切殘暴統治者的不滿。其實孟姜女故事的原始依據與秦始皇沒有關系。
慟哭六軍皆縞素
沖冠一怒為紅顏
吳梅村《圓圓曲》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涼州詞》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
(5) 導游組:假如你是長城的導游,請你對遊客做一個簡要而又精彩的介紹。
(6) 保護組:從自然力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個方面簡述長城的破壞情況,提出幾點可行的保護措施。
資料卡片:
1、對於保存相對完好的長城牆體與附屬建築進行重點保護。
2、對於長城遺址進行全面保護。
3、對於長城遺址進行適當還原。
4、阻止一切對長城的人為破壞。
5、防止部分具有毀滅性的自然現象對長城造成的破壞。
6、提高公眾對長城的保護意識。
2、辯論:你贊成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這個說法嗎?為什麼?
正面的聲音: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一項最偉大的工程。」
「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長城的歷史便是中國北方的發展史和民族交往史;長城表現了人類的創造力和建設力,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人類文明遺產。」
「萬里長城舉世聞名,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堅強毅力的象徵,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歷史財富。」
「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
「萬里長城、絲綢之路本身都是活生生的教科書,我一輩子都學不完、用不盡」
「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是人類建築史上罕見的古代軍事防禦工程,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徵,它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歷史,浩大的工程,雄偉的氣魄著稱於世。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爾的聖•索非亞教堂等一起被譽為世界的奇跡。」
另一種聲音:
資料卡片一:「有人認為,花費這么長的時間、耗費這么多人力物力造長城,只是為了防禦來犯之敵,求得平安,是不值得的。從保衛疆土、保護人民的安全來看,更應該多造進攻性武器。比如利用好火葯等。」
資料卡片二:秦始皇一方面派三十萬大軍修長城,防禦北方匈奴的侵犯;另一方面卻「焚書坑儒」、橫征暴斂,實施酷刑,最後到秦二世就亡國了。從戰國時的秦國、趙國、燕國開始到明朝末年修築的長城,歷來就是中原農耕民族對付北方游牧民族的手段。且不說長城沿線埋下了多少屍骨,耗費了多少財產,就是以軍事上的作用而言,長城又何嘗達到了中原統治者當初的目的呢?實際上一旦中原王朝失去軍事實力,長城就形同虛設。秦始皇死後匈奴就越過長城佔了河套地區,明朝末年清兵出入長城如入無人之境,真正沿著長城作武力對峙的例子並不多見。
資料卡片三:
長城固然多少遏制了北方游牧民族對南方的入侵和破壞,但同時也限制了民族間的交流和融合,固定了農牧業的界線。所以歷史上修築長城次數最多、工程量最大、質量最高的明朝,正是對西北和北方最保守、最無作為的王朝。隨著長城的最終完成,明朝的勢力再也沒有越出嘉峪關一步。相反,能夠把農業和牧業民族同時 統一起來的政權就不需要、也絕不會修築長城。到了清朝,長城內外歸於一統,殘留的長城開始還作為地區間的關卡,以後就被完全廢棄了。這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頁。
秦朝人、漢朝人、明朝人的愛國主義自然只能以長城為界,因為長城外面就不是全心全意的國了,而是另一個政權或民族的疆域了。但唐朝人、清朝人的愛國主義就絕不會受到長城的限制,因為長城外邊同樣是他們的國。到了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在長城內外的各族人民早已融合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豈能再用歷史上部分中原王朝狹隘的民族立場來認識長城?豈能用它來象徵中華民族?
資料卡片四:
長城
(作者:鮑昌)
因為深秋的季節已至,下山的時候已晚,我看見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紅。在獵獵西風撲刺下,磚縫間的野草開始黃枯,基石下的酸棗變了顏色。這時,聽不見秋蟲之低吟,卻在仰天一瞥時,看到了黃雲間的歸鴻。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嗎?那是飛向蘇武牧羊的北海嗎?在佇立的凝思中,我想像那飛鴻乃是悠悠歲月的見證。曾幾何,黑雲掩沒了月色,雨雪紛紛地襲來,胡馬長嘶,(上咸下角)篥(音bili,漢代從西域傳入的一種管樂器):漢代從西域傳入的一種管樂器。)哀鳴,狼煙在山頭升起,矢刃在石間摧折;當將軍戰死、燕姬自刎、旌旗橫倒、死屍相撐,戰場上的一切聲音沉寂之後,只有紅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誰家的「春閨夢里人」了。
所以我說,你是一卷凄婉的歷史,長城!
於是,在人們的一種執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來。那是自我保護、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牆高六七米,牆厚四五米,隨山就坡,險峻萬狀,自渤海之濱, 絕荒漠,蜿蜒竟達六千七百公里。戌樓高聳,斥堠(註:斥堠(hou):瞭望敵情的土堡)連綿。你用一座座雄關,卡住咽喉古道,構成北門鎖鑰。這使得互市的商旅,為之蹙眉;卻又使歷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們自以為統治下的「中央之國」固若金湯,無求於人,萬壽無疆。
所以我說,你又是民族封閉的象徵,長城!
但幻想畢竟是幻想,封閉終不能封閉。幾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帶著環佩的響聲在月夜中歸來了。幾多寒霜凍硬的弓弦,射出了斷喉的利箭。薊門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嘯著風聲的寶劍,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們發現:邊牆不再是屏障,它變得可笑,彷彿受盡了時間與空間的嘲弄。在風沙剝蝕下,它過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說,你是一個文化愚鈍的標志,長城!
正因為如此吧,現在你敞開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來了四面八方的億萬遊人。他們之中有總統,有商人,有教師,有學生,有開心的演員與體育明星。照相機咔嚓咔嚓響著,但響聲又被嘩嘩地笑聲淹沒。我不知道他們各自的目的,但是他們來了,來了。他們的來,使你顯得十分開放,而又充滿自信。我看到一位風姿瀟灑的外賓,踏上烽火台的頂端,向什麼人頻頻飛吻,接著高舉雙臂,做成一V字,彷彿向著美好的未來,發出爽朗的笑聲。
哦,長城!我不知你對此作何感想。你那雖然古老但仍堅固的軀體,願意接待異域殊方的雜色人流嗎?你能承受住歷史的再沖盪和新世紀的胎動嗎?
你不語,群山不語,晴潔氣爽的長天也不語。
但人們告訴我:外層空間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跡,就是你呵,長城!
三、課後思考:
警鍾長鳴,看完長城抗戰、南京大屠殺及日本首相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的資料圖片,你有何感想?
四、結語: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巍巍的萬里長城,保護了中華民族;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用鮮血維護了祖國的安定,也維護了長城的尊嚴。落後就要挨打,長城抗戰的悲壯畫面猶歷歷在目。今天,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同學們,你們肩負著祖國的未來,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萬里長城永不到!讓我們以長城為榮,也以長城為鑒,要有憂患意識,眾志成城,自強不息,為使我們民族躋身世界強國之林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Ⅱ 小學第八冊語文 古詩都有哪些啊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古詩:
獨坐敬亭山,(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回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答(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憶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就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鄉村四月(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四時田園雜興(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漁歌子(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個就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的啊!我上學期剛學完的
Ⅲ 小學語文的重點是什麼
記住常用字
具備一定書寫能力
親近語文
Ⅳ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第八冊古詩內容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版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江南春
杜牧
千里權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還需要詞嗎?有一首。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Ⅳ 小學語文第八冊 生命 生命 課件
生命是什麼?通常,你可以不太費勁地區分出什麼東西是有生命的,而什麼東西是沒有生命的,可是真正讓你用語言或文字來表達什麼是生命時,事情就不再那麼簡單了。事實上,要給生命下一個科學的定義是極其困難的,之前人類一直都沒能解決這個問題,雖然自古至今已有許多說法。
例如,恩格斯對生命下了一個定義:「生命是蛋白體的存在方式,這個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於和它周圍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斷地新陳代謝,而且這種新陳代謝一旦停止,生命就隨之停止,結果便是蛋白質的分解。」恩格斯的生命定義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生命的物質基礎,即具有新陳代謝功能的蛋白體。但是,這個定義存在著很大的缺陷:
一、根據該定義得出:生命是方式,也就是說,一個人有生命就是這個人有方式,這種說法根本不符合邏輯。
二、許多植物的種子能保存相當長的時間並不出現生命特徵,如古蓮子, 緩步類動物等可能會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並不進行新陳代謝,當條件適當時其就會出現生機。
《分子生物學導論》中對生命下了如下定義:由核酸和蛋白質等物質組成的多分子體系,它具有不斷自我更新、繁殖後代以及對外界產生反應的能力。但是,這個定義仍然存在著很大的缺陷:
一、該定義更接近於生物的定義而非生命的定義。
二、工蜂、犏牛和騾子等都是有生命的,但是它們根本不具有繁殖能力。
三、精子和卵細胞都具有生命,但是它們都不具有繁殖能力,因為由精子和卵細胞通過受精和發育產生的新個體既不是精子,也不是卵細胞。
四、要移植的心臟肯定是活的,也就是有生命的,但是心臟顯然不具有繁殖能力。
五、一隻生雞蛋是有生命的,但是,它顯然沒有對外界產生反應的能力。
現代生物學給出的一般的科學定義大致上是這樣的:生命是生物體所表現的自身繁殖、生長發育、新陳代謝、遺傳變異以及對刺激產生反應等的復合現象。
首先,「生命是現象」這種說法本身就不符合邏輯。其次,在這里,其中任何單一的現象都不是生物所特有的。火焰也能進行新陳代謝和繁殖,但正常的人不會認為它有生命。許多植物的種子能保存相當長的時間並不出現生命特徵,如古蓮子、 緩步類動物等可能會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並不進行新陳代謝,當條件適當時其就會出現生機。說到繁殖,面對犏牛和騾子這樣的東西我們簡直是無話可說!生長也是這樣,許多無機物的結晶過程就能很好地表現出這一特徵。外界刺激的情況也是非常明顯的,比方說你的電腦就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傢伙。
以上將生命定義為:方式、體系和現象的說法都不符合邏輯。
周慕瀛在《漫談生命的定義》中給生命下了這樣一個定義:生命是指物所具有的「自我復制能力」。
生命是一種能力,一個人有生命就是說這個人具有某種能力,這種說法沒有違背邏輯。有生命的人的確具有許多能力,比如,運動能力、繁殖能力、生長發育能力、新陳代謝能力、應激能力、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甚至遺傳和變異的能力;相反,死了的人,也就是沒有生命的人,他就不具有這些能力。有生命的騾子,它具有運動能力、生長發育能力、新陳代謝能力、應激能力、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等;死了的騾子就不具這種能力。有生命的白楊樹具有繁殖能力、生長發育能力、新陳代謝能力、應激能力、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等;死了的白楊樹就不具這些能力。
不難發現,有生命的動物都具有生長發育能力、新陳代謝能力、應激能力、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死了的動物都不具有這些能力。有生命的植物都具有繁殖能力、生長能力、新陳代謝能力、應激能力、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死了的植物都不具有這些能力。有生命的微生物都具有繁殖能力、生長能力、新陳代謝能力、應激能力、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沒有生命的微生物都不具有這些能力。除阮病毒以外的一切有生命的原生生物都具有繁殖能力、生長能力、新陳代謝能力、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除阮病毒以外的一切沒有生命的原生生物都不具有這些能力。病毒不一定具有應激能力。
阮病毒比較特殊,它可能僅僅只是一個阮病毒蛋白分子,它具有繁殖能力。如果阮病毒只是一個蛋白質分子,則它不具新陳代謝能力和生長發育能力,因為單個蛋白質分子不可能存在這些現象。
至此可以得到:除阮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具有生長發育能力、新陳代謝能力和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但是,自然界中不光生物具有生命,生物的一些局部同樣也具有生命。比如說,一片活著的樹葉,之所以說它活著,是因為它具有生命。同樣道理,要移植的心臟、鮮血中的紅細胞和白細胞、精子和卵子等都具有生命。但是,它們不一定具有生長發育能力、新陳代謝能力和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
因此,生長發育能力、新陳代謝能力和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也不是有生命的物體所共有的能力,所以,不能用生長發育能力、新陳代謝能力來定義生命和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
那麼,什麼能力才是有生命的一切物體所共有,並且這種能力是一切沒有生命的物體所不具有的呢?如果能找到有生命物體所共有,而沒有生命的一切物體所不具有的能力,那麼這種能力就是生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從有生命的特殊物體入手。阮病毒、要移植的心臟、鮮血中的紅細胞和白細胞、精子和卵子等都是有生命的特殊物體。仔細分析一下,它們都具有通過復制或者依據信息模板(核酸)來製造新的生命物質(包括蛋白質、核酸、糖類和脂類等)的能力。
除阮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所共有的生長發育能力和新陳代謝能力正是因為它們具有通過復制或者依據信息模板(核酸)來製造新的生命物質(包括蛋白質、核酸、糖類和脂類等)的能力,阮病毒的繁殖能力正是因為它能通過復制來製造新的蛋白質,由此可知,阮病毒同樣具有通過復制或者依據信息模板(核酸)來製造新的生命物質(包括蛋白質、核酸、糖類和脂類等)的能力。
並且不難發現,通過復制或者依據信息模板(核酸)來製造新的生命物質(包括蛋白質、核酸、糖類和脂類等)的能力正好是任何非生命物體所沒有的。
至此,可以給生物界中生命的概念下一個符合邏輯的完整的定義
狹義的生命是指物體所具有的通過復制或者依據信息模板(核酸)來製造新的生命物質(包括蛋白質、核酸、糖類和脂類等)的能力。
狹義的生命也就是生物界所特有的生命。一個物體有生命,是指這個物體具有通過復制或者依據信息模板來生產新的生命物質的能力;相反,一個物體沒有生命,是指這個物體沒有通過復制或者依據信息模板來生產新的生命物質的能力。
狹義生命的這個定義不僅適用於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而且適用於自然界中的一切有生命的生物的局部。
廣義生命是指事物所特有的某種區別於其他事物的功能或能力。
一種事物沒有了自身特有的區別於其他事物的功能或能力,它就不再是這種事物了,因此就可以說它死了,也就是沒有生命(指廣義生命)了。火山不再噴發,它就成死火山了,也可以說火山沒有了生命(指廣義生命)。湖水不再流動,它就成了死水。
歷史的看法
人類在認識生命的過程中進行過艱難的思考。在古希臘人那裡,產生運動——而不管人是否能了解那種運動——的原因被稱之為「力」,為此他們提出了生命力和活力這樣偉大的概念。古中國人則傾向於將產生運動的原因稱之為「氣」,生命活動當然也就是「氣」的活動了,如「從之生,其猶產也,水凝而成冰,氣積而為人」。和「力」一樣,「氣」也是個不明確的概念,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釋。火是一種劇烈的物質運動,它當然會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因此也有部分東方古人認為生命來源於「火」,重點在於強調了生命的新陳代謝過程。另外中國古人通過一個巧妙的方法去探討生命,即「死」,在這一對立中將生與死統一起來加以研究恐怕是中國哲學的一大特點。
Ⅵ 小學第八冊語文包含哪些文學知識
北師大版語文 第八冊復習卷(文學常識類)
一、 填空:
1、《大地的話》作者( 關登瀛 )。
2、《語言的魅力》中的讓.彼浩勒是( 德)國的( 著名詩人 )。他把盲老人木牌上的(「我什麼也看不見 」)改成了(「春天到了,可是。。。。。。 」)。喚醒了人們的同情之心。
3、《秉筆直書》的作者是(林漢達 ),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相國崔杼一連殺了(3)位太史。這幾位太史寧願死,也不按崔杼的要求寫歷史,是因為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史官的本分 )。
4、倫納德夫人對「我」說了一句話:(「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兒」),這句話彷彿是一束溫暖的陽光( ),撫慰了我( ),這句話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
5、《春潮》節選自(馮德英 )的《 苦菜花 》。
6、《三月桃花水》的作者是(劉湛秋)。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 明鏡 )。
7、《蘭溪棹歌》的作者是( 唐 )朝的( 戴叔倫 )。詩中描寫蘭溪一帶景色的句子是(「 涼月如眉掛柳灣 ,越中山色鏡中看 」)。
8、《桃花溪》的作者是( 唐 )朝的( 張 旭 )。古詩的前兩句是(「 隱隱飛橋隔野煙 ,石磯西畔問漁船 」)。
9、每年的公歷(4)月中旬,傣族人民都要慶祝(潑水)節。1961年,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歡度這個快樂的節日。
10、《江畔獨步尋花》的作者是(唐)朝的(杜甫)。這首詩描寫了(春暖 )時節作者獨自在江畔散步時的所見所聞,表達了對春天美景和安定生活的贊嘆。
11、《游園不值》的作者是(宋)朝的(葉紹翁)。這首詩題目的意思是:(去游園主人不在)作者游園看花進不了園門,但是他從露出牆頭的一枝紅杏想像出園內景色,心情也由(掃興)變得(驚喜)。詩中的名句是(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12、《種一片太陽花》作者是(李天芳 。)
13、《花之詠》的作者是(黎巴嫩)的(國家名)( 紀伯倫 )(人名).
14、《吳興雜詩》作者是( )朝的( )。
15、蘭花與(菊花 、梅花、文竹)並稱四君子。
16、朱德(之所以)一往情深喜愛蘭花,( )他喜愛蘭花的樸素高雅,( )蘭花寄託著他對戰友、妻子伍若蘭的思念。
17、《我們的手》的作者是(西渡)。文中把「我們的手」比作了(電線、橋、船、小鳥)。
18、《一雙手》的作者是(姜孟之)。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張迎善)。他是伊春林區最年輕的(育林功臣),他的手是一雙( )的手。
19、因為每個人的指紋( , ),所以,按手指印可以代替蓋印章,公安人員經常用在犯罪現場取指紋的辦法抓壞人。
20、五個手指中最吃苦賣力的是( ),最養尊處優的手指是( ),它被稱為(「 」)。
21、「詹姆斯確實再也沒有釣到過那麼大的魚,但是那條大魚卻經常出現在他的眼前——當遇到道德的問題時,這條大魚就會出現在他的眼前。」這段中一共出現了(3)次「大魚」,第一個「大魚」指的是( ),第二個「大魚」指的是( ),第三個「大魚」指的是( )。「當遇到道德的問題時,這條大魚就會出現在他的眼前 。」這句話的意思是( )。
22、《我只看見你的眼睛》的作者是( )。本文是( )年( )月發表的獻給( )的作品。
23、《永生的眼睛》的作者是( )國的( )。作者用簡潔的的語言為我們刻畫了兩個讓人終生難忘的形象:善良、樂於助人的父親和可愛、才華橫溢的女兒。他們熱愛生活、關愛別人的心,讓人尊敬,讓人懷念。「如果我們死後能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那麼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這句話的意思是( )
24、五月一日(勞動)節,五月二日( )日,五月四日( )節,五月八日( ),五月九日( ),五月十二日( )節,也是( )紀念日,五月十八日( ),五月三十一日是( )。
25、冼星海誕辰紀念日是( )月( )日。每年這天人們都要舉行洗星海作品演奏會,來紀念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冼星海的主要音樂作品有( 、 、 )。
26、( )年( )月( )日,我國運動員第一次從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在世界登山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27、《跳水》的作者是( )國的( )。他的主要作品有( 、 、 )。
《跳水》中船長在萬分危急的時刻,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水手及時下水搶救,終於是孩子轉危為安。故事蘊含著這樣的道理:事情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我們要根據情況的變化採取相應的果斷的行為。
28、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是:(
)
29、《滁州西澗》的作者是( )朝的( )。《舟夜書所見》的作者是( )朝的( )。題目的意思是:( ).詩句中寫靜景的詩句是( ),寫動景的詩句是( )。
30、我國自行研製的載人航天飛船( ),於北京時間( )年( )月( )日上午,在( )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次擔任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是(楊利偉 )。
31、《太陽的話》的作者是( )。
32、《》海上日出》的作者是( ),他的原名( ),是四川( )人,1927年他從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學,他把旅程見聞整理成《 》,《海上日出》是其中的第23篇。
33、《太陽》是一篇說明文,主要介紹了有關( )知識和( )的關系。
34、《鄉村大道》的作者是( )。文中的前三小節分別寫出了鄉村大道的( 和 ),( 和 ),( 和 )。文中的最後一節實際上是對前三節的詩歌內容的概括和總結。
35、開辟「絲綢之路」的人是我國( )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 )。
「絲綢之路」成為促進( )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 )。
36、我國的兩彈功勛是(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研製的第一顆( )成功爆炸。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 )也成功爆炸。
37、《挑山工》的作者是當代作家( )。
38、《和時間賽跑》的作者是( )。
39、《欲速則不達》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
40、《七子之歌》是作者( )(人名)在( )年( )月留學( )國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共有七首,我們學的是(澳門
、 香港 、 ),另外四首是( )
41、《朱䴉飛回來了》的作者是( )。
Ⅶ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第8冊《奶奶該做哪》的主要內容和寫法
這篇文章講了三年級的四個同學在玩過家家的游戲,春燕扮演奶奶,高內曉亮扮演孫容子,福福扮演爸爸,小翠扮演媽媽。做好飯後,一家四口開始吃飯。可孫子,爸爸,媽媽都坐下吃飯後,奶奶還沒坐下,他們就開始議論奶奶該坐哪。
寫法以小見大,用小事情引出大事情,使文章的主旨升華。
Ⅷ 學習了人教版第八冊語文實驗教材,我的收獲是……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第八冊》,是根據教育部2000年3月頒發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在原《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試用本)語文第八冊》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修訂後的教材,更加註重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注重思想品德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加強語文實踐活動,有效地培養聽說讀寫能力,使學生喜歡學語文,學會學語文,為他們終身學習打下基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了幫助教師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更好地使用教材,現對本冊教材作如下說明。
一、教材內容及其編排
本著大綱「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精神,精選課文,減少課文類型,將課文分為精讀和略讀兩大類。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看圖學文2篇,精讀課文15篇,略讀課文15篇。此次修訂,對課文進行了大幅度的更新。保留了原教材20篇課文,新選了12篇內容豐富、時代感強的課文,它們是:《西湖的「綠」》《尊嚴》《父親的菜園》《鳥情》《丑菊》《山雨》《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黃河魂》《桂花雨》《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地球萬歲》,課文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
在訓練項目上,既注意圍繞重點設計一個大體的序,又注意訓練的整合以及訓練重點的循環往復、螺旋上升。教材將課文分為8組,每組4篇課文,每組課文之前設「導讀」,之後設「積累?運用」。每篇精讀課文前面設「預習」,後面設「思考?練習」。略讀課文前面設「閱讀提示」。本冊設2個重點訓練項目,它們是《從內容中體會思想》《分清文章的主次》,
分別安排在第二組和第五組。
1、導讀。安排在每組課文之前。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簡要說明本組教材的組成、提示學習方法以及學習中要注意的問題,使教師和學生在教和學之前對整組教材的內容、要求有一個總體的印象。
2、課例。包括預習(閱讀提示)、課文和思考?練習。
預習。從本冊開始,精讀課文之前安排「預習」,目的是逐步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主要要求學生自學生字新詞,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提出不懂的問題,收集與課文有關的資料等等。
課文。所選課文強調語言的典範性,思想性強,適於教學。每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系。
思考?練習。安排在每篇精讀課文之後。一般出3―4個題目。一些課文後安排了選做題,用「△」標明,供學生選做。增設選做題,體現了教材的彈性和課內外的結合。
閱讀提示。安排在略讀課文之前。閱讀提示從激趣入手,一般提一兩個要求,側重在理解內容、提示閱讀方法或引導學生從閱讀的文章擴展開去。
3、讀寫例話。安排在一組課文之後,是重點訓練項目的概括和歸納小結。調整後的訓練重點,減少了數量,簡化了頭緒。所設的訓練項目,努力體現試用修訂版大綱精神,體現中年級讀寫訓練要求。安排訓練項目的兩組,要圍繞訓練項目進行讀寫基本功的訓練。沒有安排訓練項目的各組,要注意綜合運用以前學到的讀寫基本功,使教學前後銜接,環環相扣。
4、積累?運用。安排在每組教材最後。每個積累?運用大致包括以下內容:讀讀背背、閱讀、口語交際或實踐活動、習作共四項。第三、七組各安排了一次語文實踐活動。
將每組之後的「基礎訓練」改為「積累?運用」。首先,體現了指導思想的變化,由過去比較重視字、詞、句的單項訓練,轉為重視語言的積累和運用,重視在整合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積累語言和在語文實踐中綜合運用的能力。其次,是內容和形式的變化。「讀讀背背」側重引導學生在積累語言的同時,了解中華優秀文化;「閱讀」通過閱讀成語故事和其他短文,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增加文化底蘊,培養獨立閱讀能力;「口語交際」旨在交流互動中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習作」降低了要求,調整了內容,減少了命題作文,增加了想像作文和應用文的比重,以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實用的習作能力;「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研究性學習,以培養探究的意識和語文綜合能力。
在設計積累?運用時,還注意到閱讀短文與課文、習作之間的聯系,注意到積累?運用內部各項訓練之間的聯系。
由導讀到積累?運用,體現了由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的過程,由上一組教材到下一組教材,體現了循環往復、逐步提高的訓練過程。
本冊教材要求學會的字為180個,分別安排在看圖學文和精讀課文中。每課要求學會的字在課後田字格和書後生字表中標明。要求會認的字為75個(只要求認讀),在看圖學文和部分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後,用生字條標明。課文中的生字,包括二類字和多音字,均隨詞注音,生字表中的字注的是該字的本音。如,「麻煩」的「煩」,在課文中隨詞注f?n,在生字表中注本音fán。生字用圓括弧,多音字用方括弧標明。
導讀、思考?練習、讀寫例話、積累?運用,採取難字注音的辦法。上述內容出現的生字和課文中的其他生字不要求掌握,也不在統計之列。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教材編繪了多幅圖畫。這些圖畫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陶冶愛美的情趣,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圖畫,把使用文字教材和圖畫教材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本冊教材的學習目標
1、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了解革命戰爭的艱苦,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學習革命前輩的遠大志向和獻身精神,從小樹立為祖國刻苦學習的思想;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受到尊敬師長、關愛他人、助人為樂等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培養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陶冶愛美的情趣。
2、能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
3、學會180個生字,能讀准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並能正確書寫;會認75個生字,只要求讀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有一定的識字能力。
4、能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句的意思。學過的詞語大部分能在口頭或書面表達中運用。注意語言的積累,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5、繼續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不同的語氣。能背誦指定的課文。
6、在教師的指導下,能把握課文內容。默讀有一定速度,讀後能提出問題,並討論解決。
7、能藉助字典或有關資料獨立閱讀程度適合的讀物,了解主要內容。逐步養成課前預習、課後復習、課外閱讀的習慣。整個學年課外閱讀不少於30萬字。
8、認真傾聽別人說話,了解主要內容。能用普通話清楚明白地講述一件事情,做到語句完整通順,說話有禮貌。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鼓勵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9、留心周圍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能在觀察的基礎上寫出比較具體的內容。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像寫出來,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完整通順。學會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冒號和引號。
三、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分析
本冊設2個重點訓練項目,它們是「從內容中體會思想」、「分清文章的主次」。
四、本冊教材的難點內容分析
本冊難點訓練項目是「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五、突破本冊教材重點難點的可行性教學策略
1、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閱讀一篇課文,不僅要理解詞句,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要透過內容,進一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這樣,就對課文有了較深的理解。那麼,如何從內容中體會思想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反復讀課文,弄清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再認真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
2、如何教學生分清文章的主次
在小學中年級的閱讀教學中,分清文章的主次是訓練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是讀懂一篇文章的手段之一。通過分清主次,進而抓住主要內容推敲,才能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因此,如何教學生分清文章的主次在閱讀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教師,我們首先要明確以下三點:一、要使學生了解每篇文章的內容都有主有次,課文的主次是根據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決定的;二、要使學生懂得閱讀時分清主次,抓住重要內容認真閱讀,加深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三、讓學生在表達時分清主次,有助於突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如《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在教學生分清文章的主次時,首先應該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再引導學生了解圓明園是怎樣的一座園林?它是怎樣被毀滅的?這兩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再自讀課文,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就是: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讓學生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基於此,課文用較大的篇幅寫了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是為了突出作者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從而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這一思想。因此,這部分就作為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樣,文章的主次就讓人一目瞭然了。
綜上所述,如何教學生分清文章的主次?對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首先,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根據課文所要表達的主要意思分清哪些內容是主要的,哪些內容是次要的;其次,抓住主要部分認真、深入地閱讀,仔細琢磨。因為這樣可以加深對文章所要表達思想的理解,也可以從中學到表達思想的方法;再次,要讓學生學以致用,把分清文章的主次運用到表達中去。如:習作和說話時,要根據所表達的意思確定哪些內容寫(說)得詳細些,哪些內容寫(說)得簡略些,以達到所寫(說)的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的目的。使人對你要表達的意思理解得明白、透徹。
六、本冊教材教學建議
精讀課文的教學
本冊精讀課文,題材、體裁多樣。充分考慮了與兒童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的聯系,具有較強的時代感。精讀課文是教材的主體和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主要憑借。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繼續重視字的教學。
識字始終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任務。要堅持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完成識字任務。要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查字典,自學生字,逐步具有自主識字的能力。要加強寫字的指導,要求學生認認真真地寫字,不斷提高寫字的技能,養成良好的習慣。識字教學應借鑒新世紀教材的經驗,作好與「津版」教材的銜接。「生字」指下面三類字:A教材沒有出現過,自己也不認識的。B學過的字,在新詞中換了讀音(實際上是形同而音義不同)的。C雖然學過,但自己仍然不認識,需要重新學習的字。在默讀中,很容易漏掉生字:自己認為認識的字,實際上不認識或不能正確讀音。教學時,要注意表揚那些能及時發現生字的同學,糾正那種以為「誰找不著生字,誰的語文水平就高」的片面認識。要養成發現生字及時查字典、注音後再默讀一下帶生字的句子的習慣。不要把生字攢到最後一塊兒查,那樣雖然省點事,可是不利於分散難點學習生字,不利於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也不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繼續加強詞句訓練。
詞句訓練也是整個小學階段的一個教學重點。在中年級訓練的基礎上,應提高要求。要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查工具書、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等方法准確理解詞語,特別是那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要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主動積累詞語,摘抄好詞佳句;重視詞句的運用,學習作者用詞造句的方法,加強與說、寫之間的聯系。
畫生詞也應當與默讀同時進行。要注意不能把詞畫斷,一時畫不準的,可以把原文反復讀幾遍;也可以暫時用鉛筆在旁邊標上問號,在精讀時確定;問老師同學也可以。詞語訓練還要注意以下幾點:一要注意詞語訓練的時機,要防止千篇一律地要求學生在課前大量地查字典,然後在課上對證的現象,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又不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一些名詞和難以理解的詞語,應引導學生在講讀課文前查字典,與課文關系不大的專門用語、術語,不必深究它們的意思,了解個大致輪廓就可以。教材中大量的詞語需要學生在讀中感悟,一些難理解的重點詞語在查字典的基礎上還需進一步聯繫上下文理解;有些涉及全文內容理解的詞語,還需在講讀後進一步全面地理解。二要注意理解詞語的方法要靈活,重點突出在讀中有所感悟,啟發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三要注意不要強求答案統一,對詞語的感悟應珍視學生個人的見解;有些詞語的意思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就不必非讓學生說出確切的解釋,可以引導學生用讀來表現自己的理解。
「理解詞語的意思」,就無須下完整准確的定義。「理解」的方法,主要是學過的幾種方法:A根據漢字表義的特點,去合成詞語中幾個漢字的意思。B從上千文中推知詞語大概意思。C從字面展開聯想和想像。D用近義詞替代,用反義詞從反面理解。E查字典或詞典。因為學生情況差異較大,畫出的詞語在數量上、內容上都會不同,教師不必強求統一,但是應當要求學生認真作筆記,
3、注意「思考?練習」的變化。
修訂後的「思考?練習」,去掉了原教材中一些繁瑣的理解課文內容和孤立進行詞句訓練的題目,強調了整合性、開放性和擴展性,把理解內容和訓練語言有機結合起來,培養整體把握和綜合運用的能力。重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提出問題,發表個人的感受和見解。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努力體現讓學生自主選擇,主動積累。加強了朗讀、背誦,而且增加了彈性,許多課文學生可以自己選擇背誦的部分。教學時,要注意把握好修訂後的「思考?練習」這些特點,充分利用「思考?練習」中的問題,啟發學生閱讀、思考和討論,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學到讀書、作文的方法。課後安排的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決定是否選做,教學時不要作統一要求。
4、繼續加強朗讀、默讀訓練。
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在精讀課文的教學過程中,要安排比較充裕的時間讓學生朗讀課文,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通過朗讀加深理解,並使朗讀能力不斷得到訓練和提高。從當前閱讀教學的狀況看,教師分析講解多、學生讀書時間少的現象較為普遍,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克服這種弊端,堅持多讀少講,是改進閱讀教學的有效措施。不僅要重視朗讀,還要注意默讀的訓練,默讀的訓練要努力達到「課標」的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 要重視讀的指導和訓練,首先要在時間上給予保證,我們提倡每課時讀的時間應不少於1/3。第二要注意讀的要求合理,要體現由初讀到細讀、深讀、熟讀的過程,由正確到流利、有感情,到背誦。第三要注意讀的形式的合理變化,指名讀、小組讀、自由讀、齊讀、默讀等等,應根據不同的需要合理安排,同時還要逐步培養學生學習自主地選擇讀的形式,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的方式。
略讀課文的教學
略讀課文一般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於閱讀和理解。略讀課文的教學,要著重指導學生把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用於閱讀實踐。教學略讀課文,教師更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要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憑借課文前的「閱讀提示」,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一般不要逐段講讀,不要把略讀課文上成壓縮的精讀課文。可以鼓勵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逐步提高自學能力。略讀課文具有較明顯的獨立閱讀的性質。安排略讀課文,主要是引導學生把從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語文基本功,用於閱讀實踐,逐步培養獨立閱讀能力。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從內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理解詞句不作為訓練的重點。二是從方法上說,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閱讀提示」獨立閱讀、思考,然後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抓住一兩個重點的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全班學生討論、交流,還可以用指名朗讀的方式,檢查讀書的效果
讀寫例話的教學
讀寫例話重在提示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同時擔負著指導閱讀或習作的任務。讀寫例話屬於獨立閱讀性質,可以由學生自學完成。指導學生學習讀寫例話,可以讓學生先讀讀例話,知道例話在讀寫的哪一方面作了提示;然後聯系本組的精讀課文,對例話中提示的閱讀或習作方法進一步加以理解;最後聯系自己的讀寫實際,說說從例話中得到的啟發與體會,重在引導學生把從例話中學到的知識用於今後的讀寫實踐。
積累?運用的教學
安排在每組課文之後,訓練內容與課文有一定的聯系,又有相對的獨立性。
第一部分:讀讀背背
本冊8組安排了兩次名言警句、兩首古詩、兩次成語和1次三字經(節選)、1次對聯。教學「讀讀背背」,重在引導學生在積累語言的同時,了解中華優秀文化,能夠熟讀成誦。教師千萬不要講解具體含義,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引導討論或適當點撥。
第二部分:閱讀
在每個積累?運用中都安排了閱讀短文訓練。教學時可憑借短文後面的思考題,讓學生明確閱讀要求,一邊閱讀一邊思考,並試著回答這些問題,最後再交流、討論。指導學生閱讀短文時,注意將學到的語文基本功運用於閱讀實踐中,逐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第三部分:口語交際
本冊在「積累?運用」中安排了6次口語交際,分別是「自己選自己好不好」、「過生日請同學吃飯好不好」、「推薦一本好書」、「小學生結伴出門旅遊行不行」、「客人來我家」、「暑期怎麼過」。安排口語交際的目的是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
在指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時,要從啟發興趣、激發說話的慾望入手,使學生產生說話的願望,知道怎樣去說。要加強說話通順、連貫的訓練,使學生把話說得清楚明白。要體現學生間雙向或多向的互動,體現交際性。口語交際的訓練僅靠積累?運用中安排的幾次是遠遠不夠的。要充分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要採取多種形式,面向全體,使人人都有訓練的機會,從根本上扭轉重讀寫、輕聽說的不良傾向。
第四部分:習作
本冊安排了8次習作訓練,分別是「寫觀察到的春天的景物」、「縮寫」、「寫一件自己後悔的事」、「寫建議書」、「寫最想對他人說的心裡話」、「寫未來的人或事物」、「寫第一次做的事」、「寫我家的星期天」。指導習作,要引導學生留意觀察和熱愛周圍的生活,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打開思路,不拘形式自由表達。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要激發學生大膽想像,展開聯想甚至幻想,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靈活地運用教材,創造條件使學生樂於表達。
第五部分:實踐活動
本冊安排了兩次,分別是調查社會用字情況和評選優秀的小發明文章。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要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實踐的特點,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語文實踐活動是課內語文學習的擴展,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運用。實踐活動的時間不必過於受課時的限制。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應該因地制宜。教師要根據當時當地的實際,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語文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教材中的安排僅供參考。
Ⅸ 小學語文第八冊課文
什麼叫「12」生啊
麻煩你說清楚點吖╮(╯▽╰)╭
Ⅹ 小學語文全部重點課文
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