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 面向全體學生;
● 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 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 觀,三個維度目標的綜合)。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 豐富的人文內涵,熏陶感染作用,學生的獨特體驗;
● 實踐性,以實踐能力為培養目標,以語文實踐為培養途徑;
● 母語教育,學習資源,實踐機會,感性把握能力;
● 漢語言文字特點對語文教育的影響,起始階段的教育過程和方法,語 感,整體把握。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 注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兒童學習語文特點,個體差異與學習需求;
●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求知慾和進取精神;
●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 鼓勵想像、質疑、發現、創新。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 綜合:溝通學科間的聯系、語文與生活的聯系;
● 實踐: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課內外學用結合;
● 創新:吸收新思路新觀念,運用新技術新方法;
● 適應: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和不同學生的需求;
● 開放:自我調節,更新發展。
B. 如何認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中理念的改變
一、新課標對小學閱讀教學的要求
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是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在閱讀教學中,要體驗什麼,探究什麼,「課程目標」中有具體的體現。一是培養閱讀能力,即「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二是培養認識能力,即「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三是充實文化底蘊,即「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四是培養崇高情感,培育「愛國主義情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五是形成優秀品質,即有「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又有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科學的思想方法」。並明確指出,上述任務的完成,要「注重情感體驗」,要進行「探究性學習」。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過程,不僅承載著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使命,更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信息傳遞、情感交流、思維碰撞的批判性、創造性的過程。這次課程改革,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提倡學生在閱讀思考的基礎上,發表獨立見解,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二、引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探討
閱讀能使人積累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培養本領,陶冶情操,進行相關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情感、態度的交流,讓人身心愉悅。在閱讀教學整個過程中,將閱讀的科學方法傳授給學生,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對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著深遠意義。那麼,怎麼樣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呢?在實踐中鄙人也總結了本身的幾點做法。
1.刺激引發學生閱讀興趣。
一個人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的獲取主要靠的是閱讀。語文教學一方面要重視教育學生閱讀的樂趣;二要教育學生養成很好的主動學習習慣。兒童是否能培養起閱讀的興趣,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學校第一學年的教學活動。假設教師能發現、獎勵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長處,那麼他們就會以樂觀的態度去對待教師的教學活動,愛上這門課程。低年級語文老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便是:教育學生喜歡上語文課,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教學盡大概增加趣味性,在活動中、在游戲中帶領學生學習語文,應用語文,使學生品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樣才氣增加興趣。
2.教育學生閱讀本領
《語文課程標准》中,第七條總目標一開始就說:「要逐步教育學生具有獨立閱讀本領」。
提起閱讀本領,很多教師就自然想到讀懂詞語,讀懂句子,讀懂段,讀懂篇,就會想到朗讀、默讀和背誦,以為訓練這些便是培養獨立閱讀本領,這是對閱讀本領的誤解。沒有真正領會到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工具性和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沒有做到「為他們的終生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其實讀懂並不錯,難題是閱讀本領不但僅是讀懂。《語文課程標准》就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教育學生具有體會、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本領。這種各方面的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該把他們機械的割裂開來。」這里說的是「重點」,自然還有別的本領。課標還提出「逐步教育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本領」,當然還應當有語感,朗讀、默讀、背誦以及速讀等本領等。這種各方面的能力還被表述為獨立閱讀本領,理解本領是獨立閱讀本領的基礎和核心。
C. 小學語文教材如何體現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在過去的「大綱」中有一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話:「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內導學生容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但是這句話在「標准」里改成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文。」雖然只是將「語言文字」改成「語文」,但其內涵不一樣了。「語言文字」主要是就這一套負載信息的符號系統而言的。「語文」就不同了,它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於人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既要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標准」的這一思想對於我們編寫教材是很有指導意義的。編寫語文教材,我們不能只見「語」,不見「人」,我們要從語文與人的發展關系著眼,來考慮語文學科在素質教育中應當承擔的責任。
D.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 當前課堂教學出現的問題
(一)共性問題:
1、把對話變成問答
沒有啟發性的問題充斥課堂,把整體性教學內容肢解得支離破碎,降低了知識的智力價值。把對話庸俗化為問題,用提問的方式去灌,直到學生鑽進教師事先設計好的套子里。
2、為誇獎而誇獎
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但一味地誇獎學生弊大於利。尤其是教師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隨意性誇獎不僅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價值導向,反而可能導致學生形成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的學習態度。
3、把自主變成自流
強調把讀書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看書沒有指導、提示和具體要求,看得如何沒有檢查、反饋,由學生一看到底。滿堂看,成為典型的「放羊式」教學。有的一味強調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朗讀方式、合作夥伴,成為典型的「自流式」教學。
4、有活動沒有體驗
課堂中活動外在多於內在,動手與動腦相脫節,目的性差,為活動而活動,有活動而沒有體驗,沒有反思。新課程所提倡的活動是外顯活動與內隱活動的統一,是操作活動與思維活動的統一。它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動口、動手、動腦,親自體驗過程。
5、合作有形式而無實質
教師片面追求課堂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進行認真的設計,學生由於缺乏平等的溝通與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層的交流和碰撞,結果往往是優秀者的意見和想法代替了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和想法,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成了陪襯、做聽眾,意見不被重視被忽視。
6、探究的泛化與神化
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在各種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探究性學習。那種體現事物名稱、概念、事實等方面的陳述性知識就不需要學生花時間去探究,僅靠聽講、閱讀、理解等方式就能掌握。相反,探究的「神化」則是把探究拔高,用科學家的探究性質和水平來看待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一方面表現為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不屑一顧。在實際教學中,表現為不尊重、不信任、不引導,課堂上即使出現了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也是草草了事,急於收場。另一方面表現為過分關注和挑剔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而不把著眼點放在學生「科學基本素養」的提高上,從而導致學生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的喪失。
7、貼標簽式的情感教育與價值觀教育
凸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是新課程的一個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徵,也是教學具有教育性規律在新課程中的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只有和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融為一體,才有生命力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就一門學科而言,是伴隨著對該學科的知識技能的反思、批判與運用所實現的學生個性傾向的提升」。當前課堂上一些教師脫離具體內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為地、機械地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這種教育是空洞的、無力的,因而也是低效或無效的。
(二) 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
1、教師上課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2、學習過程不能啟發學生的思想;
3、把學生擠出了得以培養能力的實踐環節。
二、問題產生的原因
對小學語文老師來說,需不斷學習和理解新課程所倡導的核心理念相關的學生觀和教學觀。只有將新課程理念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進行自身的解讀,並進行不斷地創新,才能將新課程理念不斷地內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
三、思考與分析
(一) 明確相關的新課程理念
1、新課程的核心理念
實現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向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歷史性轉變。即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關注學生的整體人格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2、新課程倡導的學生觀
簡而言之即:學生是人,是獨特的人,是發展的人。它意味著課堂教學是「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學,是「目中有人」的教學,是把學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有權利、有尊嚴、正在成長發展中的人。
(1) 學生本位意識。即一切以學生為本,心中裝著學生,裝著學生的喜怒哀樂、身心健康、人生幸福。
(2)學生主體意識。即把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培養和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切實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
(3) 學生的個體意識。即把學生看成是獨特的人,珍視學生的獨特性和培養具有獨特個性的人。
3、新課程倡導的教學觀
《基礎教育課程綱要(試行)解讀》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對教師而言,教師逐步形成了「對話」意識。它意味著上課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現,良好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
可以說,創設基於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教學內容的創新與開發的過程,這就是新課程倡導的教學觀。
E.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四大理念是什麼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四大理念是: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繼承語文教育的優秀傳統,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並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
(5)小學語文學科理念培訓總結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語文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F. 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如何體現新課標的理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如何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如何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的教學方法,本人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重視朗讀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新課標在目標定位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實踐經驗也告訴我們,朗讀是學生領略課文蘊涵情感的最佳途徑,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本身就是對語言文字有敏銳感覺的表現。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指導有感情地讀,讀出音韻,讀出意境,讀出情味。
二、重視合作
古語雲:獨學無友,孤陋寡聞。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討論,相互進行思維的碰撞,語言的交流,可以誘發對言語的感悟,可以進一步感悟課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在教學《驕傲的孔雀》一文時,先要求學生自己對照圖文仔細讀課文,然後讓學生自找合作夥伴,自編、自導、自演《驕傲的孔雀》的故事情節,看學生間的合作精神怎樣,同時也可以看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何。結果學生把孔雀那種驕傲,認為自己漂亮,妒忌別人,驕傲得連自己都不認識等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重視想像
選入教材的文章作品,由於作者構思立意、運筆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內容,形成語言文字的空白。教學時,在這些地方引導學生瞻前顧後,補充情節或空項,則能促進閱讀,增強語言訓練的力度。
四、重視質疑
「學貴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動力。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一個人思維活躍的表現。質疑蘊含著創新的因素。由此可見,讓學生質疑,對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和提高素質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應當成為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五、重視體驗
新課標把「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視為「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之一。在總目標中也特別強調要「注重情感體驗。」真正有價值的學習,是以學生個體體驗為基礎的,是學生對知識主動建構的過程,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行為、認知和情感的整體參與。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那種內在的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的親歷、體認和驗證,對於實現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閱讀教學中追尋「體驗」,讓體驗全方位地進入開放的語文課堂,也正是當前語文教師的傾心追求。
六、重視讀寫
讀是理解吸收,寫是理解表達。有理解性的吸收,才會有理解性的表達。反之,表達能力強了,又促進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
G. 在小學語文課堂如何落實生本教育理念
踐行生本理念,打造語文高效課堂我校語文學科全體教師積極學習生本教育理念,結合我校三學一練主流教學模式,積極實踐,不斷創新,努力實現生本高效課堂。「三學一練」即:自學—同學—導學—精煉。自學:自主初學感知環節。是預習或初學過程,學生用所學習知識和方法來完成新的學習內容。目的是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體驗學習過程,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人。在學習中培養自主自發自覺、好學好問好思考的良好學習品質。同學:互動交流討論環節。是交流借鑒合作提升的過程。目的是加深對知識重點、難點的解決,加深感悟和體驗,培養學生合作、協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導學:展示反饋提升環節。是展示反饋、點撥提升的過程。目的是對前兩個環節中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反饋,對感悟進行點撥、提煉、提升。精練:鞏固訓練知識內化環節。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實現知識內化的過程。我校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遵從「一心一意奔識字」的原則,把識字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運用多種形式的游戲引導學生快樂識字,並在過程中滲透識字方法的教學。如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是如何記住生字的,自己認為難記的字讓小組內的其他成員幫助,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全班一起想法。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提煉出加一加、減一減、偏旁識字、生活中識字、順口溜識字等多種方法,不斷強化練習,逐步實現學生自主識字,為中高年級的學習打下知識和習慣的雙重基礎。我校中高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主要抓住兩個點:課文學習和課外閱讀。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學習的目的是在研讀文本的過程中讓學生學習和掌握規范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來表情達意的方法;通過理解感悟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情感受到情感熏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正是語文教學當中要實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表現。當然,語文教學還要樹立大語文觀和大閱讀觀。因此在學習課文這個範例時我們還將大閱讀引入課堂。在前置性學習時布置學生查找閱讀與課文之中任何一個知識點有關聯的課外閱讀資料。在課堂學習時對課外閱讀資料的交流,既深化了對課外這一範例的理解感悟,又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和知識儲備。課文學習結束後,通過教師向學生推薦閱讀經典書目或篇目,將學生的閱讀活動再向前推進一步。我校中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大體流程分為兩課時進行。每課時前布置相應的前置性作業。第一課時的前置性作業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自學認過生字、熟練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全班交流匯報,解決生字詞的認讀。然後讓學生在課上自學課文,要求讀思結合,標畫重點語句,記錄讀書感受。第二課時的前置性作業主要有兩個,一是讓學生通過再次深入閱讀看看自己從課文中讀懂了什麼,從哪裡讀出來的,是怎樣讀懂的。二是讓學生查找閱讀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料。課堂教學時以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匯報交流的形式,通過研討課文的字、詞、句、段等信息,體會作者是如何表達中心的。在小組交流、展示和學生自評、互評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參與到其中,抓住課文的關鍵點進行點撥、提升,講學生浮於表面的討論引向深入,透過文本抓本質,體會蘊含的情感,學習表達的方法,進行感情朗讀。做為幫助者,當學生在互學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要及時進行啟發和解惑。另外,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交流活動,運用適時的鼓勵性、肯定性評價語重發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呈現出積極主動的氛圍。課堂最後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練習,或說或寫,讓學生的思想進一步升華,語文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學貴有疑,不會提問就沒有思考,沒有思考就不會學習。因此在進行前置性學習的時候,我們還要求學生在記錄自己學習所得之餘要提出自己學不明白、解決不了的問題。課堂學習時,把這些問題先在小組同學的過程中討論解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再放到全班交流時解決。當然,孩子的質疑能力需要教師的引導,讓他們有開始漫無邊際的、膚淺的提問到最後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生本教育,給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和活力。我們將在今後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完善學校主流教學模式,打造出具有我校特點的高效語文課堂。
H. 小學語文說課中運用到的理念
說課小技巧
在20分鍾去准備一篇完美的說課稿是不可能的,有些教師總是說我剛寫完教學目標,時間已經到了。這里我們要注意一些技巧性的東西,我談一些准備中的體會。
(1)要在說課前准備好各種課型的框架。這里的框架包含目標框架、理論框架。比如計算課,就要將「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培養估算意識、通過演算法多樣化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培養探究能力」「培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等等。
(2)要合理安排好20分鍾。目標一般2~3分鍾要確定下來,重點去考慮教學設計的框架,以綱要的形式寫下來,特別要記下學生的幾種情況和你的對策。不要一字一句去寫。
(3)如果遇到不熟悉的教材怎麼辦?這時你首先要吃准教材,目標不要定錯。可以將提供給你的材料(題目)很快的做一遍,你就會心中有一定的底了,然後回想同種課型的課你通常是怎樣處理的,可進行套用,當然這是無奈之舉。
(4)因為這里的說課是課前的預案,不是課後的反思性說課,想像的空間較大,所以你可以將課堂設計的精美一些。
①分析教材地位。教者首先需要講清這一篇課文在整個單元、在這一冊,甚至是小學語文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意義,主要是說明白它與前面有什麼聯系,對後面有哪些作用,而不是孤立地去看待教學內容。一定要理解教材編排的基本思路、基本理念。[一般講,這一部分都可以借鑒教學參考書中的教材說明一欄。]
②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確定,要力求做到全面、具體,萬不可籠統。同時在確定時,其要求不能過高,但也不可以偏低,一定要貼近學生實際,我們可以從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等三方面考慮。
③確定教學重難點。在說課的過程中指出教學的重難點是關鍵之處,一定要說出怎樣抓住關鍵,如何突出重點,又是如何突破難點的這一中心環節。
(3)說教法。教師上課要講究教法,同樣說課中也要說出這樣的教法。說教法就是說運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為什麼要採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常見的教法比如「講解、示範、提問、點撥、啟發、評價、激勵」等等,綜合性的教學方法還有「愉快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嘗試教學法、成功教學法、自主教學探索法」等等。
(4)說學法。「教會學生如何進行學習」,在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些是當前新課改的熱點話題。應該講,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窗西歐內人格的重要前提,所以,在說課時必須說明三個問題。一是在這節課中要讓學生掌握什麼樣的學習方法,二是為什麼要掌握這樣的學習方法,三是要說明白是怎樣指導學生掌握這種學習方法的。學法指導一般包括如下幾個內容,一是指導學生自學課文內容的方法,一是組織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是諸如「聽、讀、畫、思、議、悟」等常見的學習方法。
但我們同時需要注意,教法和學法往往聯系比較緊密,所以又可以結合起來寫。
(5)說教學程序。有人認為說教學程序就是把教案重說一遍,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判斷。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教案是寫給自己看的,而說課卻是面對同行、專家,因此我們必須將每一個小細節說清道明,不能過分省略。另一方面,教案重視具體內容安排,而說課卻重視教學環節的次序和方式,並且需講出「為什麼」。
四、說課的注意點
(1)要把握好說課的有關環節。一個是時間的把握,說課一般有十到十五分鍾,而我們有相當一部分老師在說課中只用了三五分鍾。再者是說課的主次把握,在說課的實踐中,我們發現不少教師在說教材,說教法、學法時花費了大部分時間,殊不知說課的重點應該放在教學程序之中。這好比我們上課,課前談話做准備工作用了一大半時間,而學習具體課文時僅僅用了一小半時間,這顯然是不符合要求的。最後還應該注重說課中板書、投影儀的使用。在這一點上說課同上課一樣,該板書就要板書,該用投影儀就應該用投影儀。
(2)注重說課材料的積累。一是在理論上,說句實話,在寫說課時時間非常緊,根本來不及你去「搜腸刮肚」地想那些「似曾相識」的理論知識,所以說,我們在平時應該對新的理念、新的方法進行收集、整理。另外還要加強經驗積累。
(3)說課要學會創新。說課時我們不能拘泥於平常的套路。如:導入、新授、鞏固、總結、作業等,教師導學生學,較為統一。所以一定要增加新鮮的、創意的。如導入時,可以利用情境的創設激趣啟思,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語文與其它學科融合,如動手畫一畫(美術),規范學習行為(思品)等。
(4)平時強化自我訓練。這一點,我僅打個比方。就像我們一開始學習游泳,說得再多,不去下水游一游,不吃幾口水,恐怕是很難學會的。
I. 小學語文教學理念有哪些
與時俱進,結合社會時代熱點
傳承優秀傳榮文化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興趣。
兼容並蓄,不要隨便批判別人的思想。
J. "學習小學語文課程基本理念的體會" 資料
反省認知,即人對自來己認知過程和自結果的認識。心理學研究表明,策略性知識學習的最高階段,是學習者不僅能在訓練過的情境中應用某種學習過程的策略,而且能把習得的策略遷移到未訓練的情境中;而如果把策略訓練提高到反省認知水平,即學習者清晰地意識到所學習的策略是什麼、使用的范圍以及怎樣應用和什麼時候應用,則策略訓練的遷移效果良好。
師范生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所要形成的知識主要是策略性知識。但如果學生的技能訓練只停留在機械模仿水平,不能促進師范生的反省認知,師范生仍將難以適應紛繁復雜的教育教學實際。因此,培養「反思型」教師或教師的反思性素質已成為當今國際教師教育發展的普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