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課題的提出
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便是老師和學生的終極目標。在這個目標的影響下,學生很少涉獵課本以外的東西,盡管經過許多年語文課堂上的學習,但依然積累淺薄,閱讀面狹窄;寫文章時言之無物,沒有生活;學得很苦卻收獲很少,對語文課感興趣的同學越來越少,厭學情緒較濃。
我們不難發現在教學中常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有思維,但無智慧;有行動,但無熱情。因為老師沒有把生活中鮮活的事實引入課堂。表面上看,生活事實不是沒有出現在教材、課堂或作業中,遺憾的是,這種生活事實僅僅是以例證的角色出現的。當教師為了說明某個觀點、證明某種結論、鞏固某一記憶時,事實才臨時被拉進了課堂,而此時此刻的生活事實,已經不是那種能給人熱情、沖動、直覺、遐想的事實,它是被人製作、化妝過的一個道具或角色。老師講得很辛苦,學生卻絲毫沒有感觸,因為這不是他有體會、有想法、有感受的事實,他是被動的、勉強的理解事實,而要讓他再寫出這種生活來就更是難上加難了。這種僵死的課本,僵死的課堂教學,最終僵死了他們的思想。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用來反映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的。要使學生真正扎扎實實地掌握並得心應手地運用語文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須打破語文與生活之間的「厚障壁」,讓語文教學與學生心靈相溝通,讓語文課堂與社會天地相接壤,使語文教學突破「應試語文」的束縛而成為「生活化語文」、「語文生活化」。正如於漪老師所言:「變語文自我封閉性為開放性,開發語文教育空間,面向生活,面向社會,面向活潑的學生。」語文這一門學科是最富內蘊和思想的,是最富有靈氣與詩性的,這些特點決定了真正的語文教育決不能只局限於教材,只局限於課堂,而應該使語文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達到「語文生活化」和「生活語文化」的理想境界。
蘇軾有詩雲:「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活水」指的就是豐富的社會生活。我們的課題「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研究」就是針對當前語文教學為了教而教,遠離生活遠離學生興趣的現狀提出來的。
二、概念界定
「生活化」即將學生從抽象、虛擬的課本堆中解脫出來,給學生感受自然、社會、事實、事件、人物、過程的機會,使學生在與實在世界的撞擊、交流中產生對世界、對生活的愛,從而自發地、主動地去獲取知識。
「語文生活化教學」是指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相結合,使課堂教學方式變成學生積極參與、樂於參與的生活過程。它包括三層意義:(一)教學目標的生活化,即教學目標不僅是知識技能,更重要地培養學生學習的願望能力,和適應未來生活的基本素質。(二)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內容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三)教學活動方式生活化。即教學活動是學生樂於參與、主動參與的生活過程。教學生活化的學生主體,關注學生需要和豐富的社會生活,使學生既學到知識,而且語文素養得到主動發展。 三、研究目標: (一)教師方面
讓教師努力研究改進傳統的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陳舊的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並要在解放教師教學思想,改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把語文學習和生活實踐緊密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廣泛的生活實踐與閱讀精品中吸取生活素材,增加生活積累,提高語文的實踐能力、審美情趣和創造思維。
(二)學生方面
小學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
通過課題的研究和實施使學生將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讓語文真正發揮其應有的功效。
(三)構建以語文活動和語文環境為雙翼的新的語文教學體系。 四、研究內容: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全面實施語文課堂生活化教學研究
研究改進課堂教學,壓縮語文課文的教學時數,提高教學效率;在短時、高效的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突出自學能力的培養;突出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突出寫作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突出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突出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突出情感的熏陶與感染。
(二)構建以語文活動和語文環境為雙翼的新的語文教學體系,實施「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應該強化語文課外閱讀和其他課外活動,溝通語文教學同其他各科教學,語文教育和學校其他各項教育活動的聯系,創設良好的語文環境,構建一個開放性的語文教學新體系。
1、學生生活積累研究。研究如何指導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和寫作量,提高學生語文整體素質。學會在廣泛的閱讀中吸取他人對生活的體驗,並將生活的「活水」引入語文教學。同時要讓學生走出狹窄的課堂天地,融入廣闊的社會大課堂中去吸收養料,培養學生自己吸收文化並能靈活運用的能力。
2、學生生活實踐研究。研究如何通過建立課外活動基地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使他們懂得「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的道理。最終走出狹窄的課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走向世界。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礎上,學會創造生活。這個創造性一方面要在學生的寫作方面反映出來,所有的習作是內心體驗的反映,言之有物,言為心聲,有思想,有想像,有創新;另一方面也要在學生創造性的開展語文活動中體現,自辦刊物、報紙,自辦電視台、廣播站,成立劇社等。
五、研究的初步成效
經過一年的研究探索,學生在搜集處理信息、閱讀感受、理解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 1、激發了閱讀興趣,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閱讀教學生活化,從傳統教育的「知識本位」向「人的發展本位」回歸,回到人的感性的、具體的、現實的、流動的生活中,方法多樣得當,課堂效率高,大大減少了教學中的無效勞動,學生普遍具有想學習,會學習,能學習,能學會的素質,學習活動在自覺、主動、愉悅的狀態下進行。因此學生課業負擔明顯減輕。
2、學生個性特長得到較好發展。教學生活化十分重視在生活中實踐,注重情感體驗,學生具有豐富的積累,語感較好。生活化教學重視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多種愛好,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了較好發展。
3、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課外閱讀是學生生活的內容,也是提高學生生活質量、豐富生活內容的重要途徑,是學生豐富語言表達和生活認識能力的重要渠道。課外閱讀對於學生認識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開展教學生活化的研究,除了抓課堂四十分,更應激勵學生在生活中閱讀。一年來,實驗班的學生每人都有一本閱讀記錄本,每天出聲朗讀課外文章半小時,記錄閱讀篇目,請家長督促。至今學生已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每天沒閱讀半小時睡不著覺,閱讀已成為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4、合作精神明顯加強。在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只有在群體的交流與合作中,學生個體的語文學習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很注重學生的合作精神的培養。 六、課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1、本課題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課教師能在平時的實踐中,將某些現象、想法、感受及時總結、提煉,並能上升至理論層面,而在這方面,我覺得自己還遠遠沒有達到。
2、學生層次不整齊,加上現有的條件有限(如學生家庭條件的限制)使得課題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3、本課題研究成果主要通過課題總結報告、教學研究論文等形式呈現。但是,如何使這些成果能夠深刻體現設想中「生活化」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實到日常具體教學過程中,還也是一個研究難點。
「讓講台成為舞台、讓教室成為社會、讓學生成為演員、讓教師成為導演」,將語文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將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過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學生感受到語文源於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慾望,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這就是我今後研究的主要方向。
『貳』 如何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摘要】教無定法,特別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又是靈活的,只有從教材與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最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關鍵詞】課堂;教學;實效性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多種教學媒體輔助教學在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這樣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創造,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每一個學生既是一片有待開發的教育資源,又是這一資源的擁有者和開發者。我們應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的、被動的教學模式,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綜合,使學生的活動變成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1、創設情境,激發想像,發展語言。語言的運用表達是評價學生語文能力的主要標志,在學生理解語言和積累語言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功用,以畫面再現情境,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 2、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挖掘潛能。《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多媒體教學從創設語文教學情境這一角度來看,它更具優勢。它可以依據教材內容「還原」,把作者筆下的「境」再現出來,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也可以模擬與教材相似的情境,謀求形似和神似。我們平常說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講的就是文與畫之間的關系。文學作品誠然是通過語言文字傳達信息的,但藉助於圖像把作品內容更加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年言」的效果,便於學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3、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語文課本中有好多內容,由於學生生活空間的狹窄,知識面不寬,再加上有些語言學生不易理解而往往成為教學上的難點。而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可以通過展現情景、模擬現象、敘述事實,成為突破課文重點難點的重要手段之一。4、聯系教學實際,搞好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實踐得知:語文課堂教學設計,①要突出語文性,特別是語文新課程強調新的理念、新要求的落實,以師教學行為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接受學習方式的轉變,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②要突出課堂特點,使一課一得或多得,一課一新或多新,促使學生語文知識掌握在課堂、語文能力發展在課堂、語文方法應用在課堂,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潛移默化在課堂。③完整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五個內容:A教材分析。一般包括語文教學課題的出處、內容、編者意圖。B設計理念。突出本課語文教學運用的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C 設計思路。主要指本課語文教學意向、比較宏觀的教學過程結構。D教學流程。指語文教學課堂活動的立體結構,如:創新性的語文教學方式、特色性的語文內容板快、主題型的語文問題系列、指向性的行動目標和簡明的設計說明。這部分一般應該詳寫。E課後反思。語文教學設計的效果反饋、得失歸因分析、改進措施、對教學規律的感悟等。只有遵循以上規則進行語文新課程教案設計,一定能使學生學有所得。5、深入研究教材蘊含,搞好課堂教學 深入研究教材蘊含,做好課堂教學工作。①充分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營造情感氛圍,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能營造寬松、民主、平等、生動活潑、互動的「顯性學習化環境」,給予學生充分時間和空間,又能關注學生「喜歡學、願意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內在心理學習化環境,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鼓勵者和欣賞者。②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感悟能力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去探索作者的情感體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捕捉作者熔鑄於作品中的情與意,獲得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教師在鑽研教材時,要能充分領會作者的情感,設身處地地體驗作者的合作激情。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飽滿的教學激情去感染和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教師、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進一步研究怎樣才能更好地讓電教媒體與語文教學互相交互 ,互相整合,達到合理運用電教媒體,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③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 。人格使人成為真正的人,塑造學生健全人格是教育的核心目標。 二、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加強情感和美感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利用典型課例,有效地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能使語文教學更具感染力。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閱讀教學特別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和自主地位,認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個性差異,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們也很重視對學生的因材施教,但由於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師生交流方式比較單一,個性化的學習難以真正得到落實。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則可以加大實施的力度和深度,實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例如利用計算機網路教學,採用圖文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可以使人機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有利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學習的內容、進度,進行自我調控,教師也可通過伺服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因材施教,實現信息的雙向流動。 五、追求實效性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需要和可能選擇教學媒體,切忌湊熱鬧、搞形式。語文學科是一門創造性很強的學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直觀應該有個度,不能把原本文質兼美、魅力無窮的課文圖解成五顏六色的畫面供學生觀看,而忽視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個根本目的。教師要本著形式服從內容的原則,通過多種教學媒體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益,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素質。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題目形式稍有變化往往會影響解決問題方法的選擇,甚至失誤。設計一題多想,同一問題多種解決等,在學生獨立解決的基礎上,然後組織小組討論、辨別、交流,有利於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教無定法,特別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又是靈活的,只有從教材與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最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叄』 淺談如何優化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結構,是教育思想的放映。教學,應是教學生學,不是為「教」而教,而是為「學」而教。評價課堂教學的成敗,應從兩方面來衡量,一是學生能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自覺成為學習的主任。二是教師能不能在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情況下,給於點撥、引導。只有從「如何學」的角度去考慮自己的「教」,去安排組織課堂教學結構,才能切實提高課堂四十分鍾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從而達到教與學的統一。
1、要強化教學中的目標意識。在設計課堂結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然後據此確定教材的重點、難點。要充分考慮好三個互互相制約、互相聯系的環節,執行與反饋。課堂結構可以這樣設計,也可以那樣設計,但必須做到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教學目標的制約。
2、課堂結構以「塊狀結構」為好。所謂「塊狀結構」就是將一節課劃分為若干個較大的組塊進行教學,每一個組塊內都應當有明確的整合目標,有具體的教學內容,有可操作的學生的訓練和教師的指導,還應當有圍繞目標的反饋環節。組塊與組塊之間,應體現內在的邏輯聯系,而決不是簡單的平湊,如體現「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要特別注意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以學生思維活動為主軸來組塊。學習水平應由低到高形成台階式,前一塊是後一塊的基礎,後一塊是前一塊的必然提高,還要主意塊與塊之間的自然銜接。
3、課堂結構必須努力體現「教為主導、學位主體」的教學思想,要從「學法」的角度去設計「教法」,把學法指導滲透在課堂教學中,融在教法中,避免單一的模式與方法,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課文內容設計課型。
4、閱讀課的課堂結構安排,要從閱讀教學的整體功能出發,把課堂上的相當一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自己支配。教師的講解要精,要經常啟發、引導和檢查,盡量使學生自覺參與教學的過程中,這種「參與」絕不是簡單的跟隨,而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分析問題,揭示規律,解決矛盾,盡量給學生創造在課堂上「多練」的機會。
『肆』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的教學,要以學生的基本特點、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的知識吸收轉化能力為基礎,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和語文知識能力為出發點和最終目標。在新課程的指導要求下,小學階段的語文科目的教學要重點強調優化課堂教學,並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積極指導學生將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並將這些知識進行有效運用,提高學生的創新性。
一、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目標
在新課程的要求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出要提高課堂效率。提高課堂效率,優化課堂教學對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來講,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不管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有著重要的現實目標。
(一)提高學生學習的專注度和投入度
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最直接目的就是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的專注度和學習的投入程度。課堂教學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佔有重要位置,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的效率代表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和記憶,並引導學生將基礎知識進行恰當的應用。因此,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專注度和投入度,需要教師在小學階段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課堂教學,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增強教學內容的轉化度
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在於幫助學生將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的知識內容進行吸收消化,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從而進行靈活應用。增強教師課堂教學內容的轉化度就需要教師不斷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和輔助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消化,並進一步創造升華,在幫助學生了解、掌握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問題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措施
語文教學中優化課堂,提高效率需要教師以學生的基本情況為基礎,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從教師自身,授課模式、課堂輔助教學方式等方面來下手,切實達到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
(一)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教師的專業素養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教師講課效率的高低以及課堂教學的優化程度。較高的專業素養程度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有利於學生提高語文知識水平,增強語文素養。教師專業素養主要體現在授課語言、專業知識水平以及授課技巧這三方面。
首先,小學語文教師的授課語言要針對小學生喜歡趣味性學習這一特點,採用活動生活的語言風格,教師要與學生站在同一層面上,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語言,要保證在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給學生一個較為規范的教學語言環境。
其次,教師要積極提高自己的語文知識水平。語文學科是一門受時代發展不斷影響的學科,需要語文教師不斷學習、不斷進修、不斷與時俱進。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來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才能夠將更深層次、更豐富內容的知識講授給學生。
最後,教師還應該積極學習、模仿新穎的教學方式,與學生不斷交流,與其他教師不斷交流,不斷吸取和總結他人的授課技巧,並轉化為自己的授課風格。
(二)採用互動式教學模式
互動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授課時積極與學生互動交流,通過課堂交流來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優化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適當使用視頻、圖片以及問題探索等輔助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度,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
綜上所述,優化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動力,鍛煉學生學習毅力,增強學生學習的專注性和投入度,從而提高教師教學的知識轉化以及運用效率。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從語言表達、知識水準以及授課技巧等方面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積極採用互動課堂教學模式,豐富課堂輔助教學方式,從而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伍』 如何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
小學語文的教學,要以學生的基本特點、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的知識吸收轉化能力為基礎,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和語文知識能力為出發點和最終目標。在新課程的指導要求下,小學階段的語文科目的教學要重點強調優化課堂教學,並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積極指導學生將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並將這些知識進行有效運用,提高學生的創新性。一、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目標在新課程的要求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出要提高課堂效率。提高課堂效率,優化課堂教學對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來講,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不管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有著重要的現實目標。(一)提高學生學習的專注度和投入度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最直接目的就是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的專注度和學習的投入程度。課堂教學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佔有重要位置,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的效率代表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和記憶,並引導學生將基礎知識進行恰當的應用。因此,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專注度和投入度,需要教師在小學階段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課堂教學,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二)增強教學內容的轉化度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在於幫助學生將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的知識內容進行吸收消化,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從而進行靈活應用。增強教師課堂教學內容的轉化度就需要教師不斷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和輔助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消化,並進一步創造升華,在幫助學生了解、掌握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問題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措施語文教學中優化課堂,提高效率需要教師以學生的基本情況為基礎,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從教師自身,授課模式、課堂輔助教學方式等方面來下手,切實達到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一)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的專業素養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教師講課效率的高低以及課堂教學的優化程度。較高的專業素養程度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有利於學生提高語文知識水平,增強語文素養。教師專業素養主要體現在授課語言、專業知識水平以及授課技巧這三方面。首先,小學語文教師的授課語言要針對小學生喜歡趣味性學習這一特點,採用活動生活的語言風格,教師要與學生站在同一層面上,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語言,要保證在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給學生一個較為規范的教學語言環境。其次,教師要積極提高自己的語文知識水平。語文學科是一門受時代發展不斷影響的學科,需要語文教師不斷學習、不斷進修、不斷與時俱進。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來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才能夠將更深層次、更豐富內容的知識講授給學生。最後,教師還應該積極學習、模仿新穎的教學方式,與學生不斷交流,與其他教師不斷交流,不斷吸取和總結他人的授課技巧,並轉化為自己的授課風格。(二)採用互動式教學模式互動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授課時積極與學生互動交流,通過課堂交流來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優化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適當使用視頻、圖片以及問題探索等輔助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度,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綜上所述,優化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動力,鍛煉學生學習毅力,增強學生學習的專注性和投入度,從而提高教師教學的知識轉化以及運用效率。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從語言表達、知識水準以及授課技巧等方面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積極採用互動課堂教學模式,豐富課堂輔助教學方式,從而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陸』 談如何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多媒體技術為小學語文課堂注入了新鮮血液,改變了教師一支粉筆一本專書的傳統教學模屬式,本文作者從多媒體能夠創設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直接學習興趣;巧妙解讀課文中的重點及難點,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課文內容;拓展延伸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讓語文教學環境得到更進一步的改善、優化等方面闡述了多媒體的作用。同時強調多媒體只是一種教學工具
『柒』 如何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
1、喚起生活體驗 激發興趣
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效果。形象的語言,能將「死」知識變為學生易於理解的「活」知識;具有情感的語言,能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情操;生動的語言,能吸引學生,振奮學生的精神,讓學生聽了便「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使教材化難為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筍芽兒》時,教師問「你曾撒嬌過嗎?」生齊聲回答「沒有。」於是,教師又問:「比方說,你和媽媽一起出門,看見了一條非常漂亮的裙子,你很喜歡,可是,媽媽不給你買。這時,你會拉著媽媽的手,說……」 教師一邊說,一邊做動作,學生看了,也模仿我的樣子,細聲細氣地說:「媽媽,給我買吧,給我買吧!……」有了這樣的鋪墊,再回到課文中學習的時候,小朋友很快就領會了小筍芽撒嬌時的語氣。顯然,對於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要理解「撒嬌」這個詞語似乎是太難了。因此,在教學中,我將這些較難理解的詞語,用學生生活中的事情來引導,將抽象、枯燥的詞語具體化、生活化,學生在「聽故事——想經歷——模仿動作——想像說話」的過程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這個詞的意思。同時,也能較輕松的將這個詞語進行遷移。
2、營造愉悅氛圍 激發情感
著名教育學家誇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裡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語文教學是科學美與藝術美的高度統一體。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是一種能協助我們很好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的直接用具。良好的教學語言可以烘托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加深對課文的深刻理解。
在教學《稱贊》這篇課文時,教學伊始,教師就對自己看到的值得表揚的現象進行了誇獎。「你坐得真好!老師稱贊你!」「你的學慣用品放得多整齊啊!我也稱贊你!」「你們聽得多認真啊,我稱贊你們!」「你們真棒!」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進行了多次的隨機表揚,如有的學生課文讀得並不好,於是隨著一句「你讀得很努力」,我發現學生學得更認真了。再如,有的人讀得好,演得也好,就輕輕地稱贊他「你不僅會讀書,而且挺有自己的想法呢!」
教師的語言經過錘煉、加工,提取「精華」,化難為易,變抽象的知識為直觀形象的語言,讓學生產生聯想和想像,使其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在上《口語交際——找春天》時,當學生說到:小草偷偷地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這是引用課文中的話)於是,在這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春風輕輕一吹,小草彎下腰來,好像——(引說,且指名):好像在向我們鞠躬;好像在向我們點頭微笑;好像在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好像在說:「春天多美啊。」……在學生不斷地想像說話中,學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
某位教師在執教《比尾巴》這篇課文時,「誰的尾巴最好看?」如果教師單單來解釋「最」的意思,顯得枯燥,學生可能還是難以理解。教師就利用了班級學生的資源,「請我們班最高的小朋友讀讀這句話」「請我們班聲音最響亮的小朋友讀讀這句話」「請我們班寫字最漂亮的小朋友讀讀這句話」 「請我們班朗讀水平最高的小朋友讀讀這句話」……此時,教室里學生朗讀熱情一浪高過一浪,而且被請到的小朋友無疑被「最」的殊榮所感染,「披文入情,情動而辭發」,學生投入朗讀之情可想而知。在這種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生表現出樂學、愛學、好學,充分感受到稱贊的魅力,使文本與課堂融合。
3、搭建「腳手架」 促進理解
在柯林斯、布朗和紐曼形成的認知學徒模式中,「腳手架」被描述為一種指導學生達到能獨自完成智力任務的程度的方法。有效的「腳手架」策略,使學生從事任務時,能更關注學習的要點,提高學習的效力。某位教師在執教《活化石》這篇課文時,文中「銀杏樹長得慢極了,如果你小時候種下一棵銀杏樹,一直要等你當上爺爺,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銀杏樹又叫公孫樹。」這么長的一句話,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點難度,怎樣把它轉換成學生易於理解的說法呢?教師在請男生朗讀後,說「你現在種下了銀杏樹,等你做爺爺的時候就能吃到它的果子了。」教師在請女生朗讀後,說「你現在種下了銀杏樹,等你做奶奶的時候就能吃到它的果子了。」
在這個片段中教師用了符合學生年齡特徵、認知規律的教學語言,作為「腳手架」。學生在老師請了兩位學生朗讀之後,明白這句話就是在告訴我們這個知識,這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4、優雅體態語 相得益彰
教師的課堂教學,也是在「台上」的活動。通過課堂觀察可以看出,一堂優秀的課堂教學不僅得力於好的有聲語言,也必然伴隨著自然、得體的體態語。教師的教學行為,不僅是一種智力的投入,而且是教師整個人體的參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個信任的目光,一個贊賞的微笑,一個肯定的點頭,都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精神力量。馬卡連柯曾經指出:「做教師的決不能沒有表情,不善於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師。」
我們來看《從現在開始》文章開頭,獅子大王發號施令「從現在開始,你們輪流當一個星期的萬獸之王。」教師指導朗讀的兩個片段。
片段一:
師:獅子大王發號施令時是怎樣的?
生:神氣、威武的。
師:誰願意來讀讀?
一生讀,很多學生捂著嘴偷偷地笑。教師發現了。
師:你們為什麼笑?
生:一點不像大王在說話。
生:獅子大王大好像怕小動物。
生:獅子大王沒有大王做,不高興了。
……
師:你們在讀的時候一定要讀出獅子大王的神氣、威武。誰來讀。
(有兩三個學生懶洋洋地舉起了手。)
師:那好,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朗讀效果仍舊不佳。教師匆匆進入下一環節。)
片段二:
師:你心目中獅子大王是怎樣的?(配合看課件)
生:神氣、威武的。
師:誰願意來讀讀?
指名幾位學生朗讀,指名學生評價。學生認為他們讀得很正確,但沒有獅子大王的神氣、威武。
此時教師挺一挺胸,揚揚頭,兩眼威嚴地掃視全班,並用大手一揮,拍拍胸前的貼畫(獅子),把這句話聲情並茂地朗讀了一遍。
師:誰願意來當獅子大王?
學生馬上精神煥發,挺直身體,高舉小手,爭當獅子大王。教師把獅子貼畫,戴到學生胸前,再請他來朗讀這句話,獅子作為「萬獸之王」的那種威嚴氣勢溢於學生言表。同樣的,學生在朗讀貓頭鷹、袋鼠、猴子輪流當萬獸之王時發號施令時的句子時,都有非常棒的表現。
上面片段二中的教師利用體態語與有聲語言向學生作心理暗示,將學生的思路向預期的教學目標推進了一步。體態語言作為教師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輔助有聲語言的傳情達意,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行為科學告訴我們,幾乎一切無聲的語言,即體態語言都可以用來作為人際間溝通的手段,都可以用來為教學服務。美國心理學家、哈佛醫院兒童心理咨詢部主任羅伯特.布魯斯曾說:「體態語言對於教師幫助學生長時間注意以便於完成任務而言,不失為一種強有力的措施。」 美國心理學,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阿伯特.梅哈拉也說:「在感情交流上,無言的舉止往往比語言更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