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更高效,課後達到減負目的
一、教師要"增負",學生才能"減負"
其實,"減負"不能真正落到實處,關鍵的問題出在教師對"減負"內涵的理解過於膚淺。教師應該認識到,"減負"和"增效"的對象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教師要"增負"學生才能真正的"減負"。這就是說,教師應在"備"字上花更多的功夫。
1、語文教師備課應從期初制定教學計劃開始。教學計劃是本學期實施教學的綱要,關繫到教學的方向性問題。制訂教學計劃時就應該熟悉語文課本各個單元教學要求和目標。在備每一課時,都應該以本單元教學要求和目標為指南,要思考本課教學該如何去實現這一要求和目標,從哪個角度,從哪個側重點去實現它,當然這就要吃透課文內容。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教學用書"中本課的"教學建議"與單元教學要求目標結合起來。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能系統地、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落實"三維目標"。
2、語文教師備課時要以學生為本。應該說同一篇課文的教學,班上學生的語文知識與能力的水平不同,教與學的設計過程也應不同。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水平的實際情況,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生活體驗和閱歷的實際情況,從而確立恰當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在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的指導方法上要多准備幾手"絕招"。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游刃有餘,切實實現本課、本單元教學要求和目標。
3、語文教師備課時要統籌兼顧,把課堂教學與中考形式結合起來。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經常研究中考試題,並有計劃、有目的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中,要結合課文內容,根據中考考點,注重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幫助學生積累常見考題的解題思路。不求人人做到舉一反三,但求在一課、一個單元中重點訓練的閱讀方法和寫作方法,學生能在作業及考試中能有清晰的解題思路。這樣就能避免"減負失效"的問題,才能保證"減負增效"。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只有在備課上下足功夫,才能保證在課堂教學上提高課堂效率。這是課堂教學"減負增效"的前提和保障。
二、課堂要"增效",學生才能"減負"
初中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是課堂,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必須在課堂上提高教學效率。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不在於教師是否教得好,而應重在學生是否學得好。因而,高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以學生為本,圍繞學生更好的學習這個中心來展開的。
1、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思考。學生回答出正確的問題答案時,要思考,思考他是如何回答出的,是看了資料書還真正理解了;學生回答出現漏洞或偏差時,要思考症結在哪兒,怎樣幫助這類學生理解;大面積學生缺乏學習熱情或理解出現"冷場"時,應思考如何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是調動學生類似的生活體驗,還是及時組織有效的教學活動來改變現狀……只有時刻思考,才能使整堂課高效地運轉,才能及時發現問題,行之有效解決問題。
2、語文教師要要時刻關注學情,有的放矢地組織教學。死抱著《教學用書》和"教學設計"不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盡管在備課時設計得再精細、再巧妙,都不能完全符合課堂中發生的新變化。任何有效地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都是根據學生學習的動態變化而產生的。在教學過程中,要隨著學生學情的動態變化,靈活動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隨著學情的變化而變化。
3、要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激情,使他們做學習的主人。合作式學習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些教師認為,合作學習只是在公開課時做做樣子,只能讓人看起來熱鬧而起不到切實的效果。其實不然,關鍵是看教師怎麼組織和指導學生合作學習。在指導學生合作學習前,應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應讓學生明確,只有自己有了疑問或答案時,才能參與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應讓學生明確,不要只問"是什麼",而應重在思考、回答"為什麼"。這樣,在合作小組中知識能力強的學生就能幫助,帶動其餘的成員有激情地學習,從而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理念。
Ⅱ 把體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是給學生增負還是減負
有人提議給中小學生減負,提倡把體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並且給予其語文,數學等主科一樣的考分權重,激發學校,家長和學生的動力。給中小學生減負的起點是好的,但是我並不認為把體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是給學生減負,相反,這是給學生增負。
大家都知道,青少年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這也是學生經常不鍛煉身體的後果。但是,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靠中高考就可以改善的。我認為最應該反思的人是學校,為了成績佔用體育課,學生每天坐在教室,身體素質能好就怪了。
我覺得,學校應該多開設體育課,而且不能被其他科目霸佔。鼓勵學生鍛煉身體,所有學生在體育課必須動起來,這才是應該重點關注的東西,而不是變相的給學生增負。
Ⅲ 音體美全都納入中考,這究竟在為學生減負,還是在為學生增負
在大部分農村學校,音體美這三個科目幾乎是處於一種不被重視的存在——
「你們體育老師生病了,所以這一節課上數學!」
「你們的美術老師今天生病了,所以這節課我們上語文!」
「你們的音樂老師生病了,所以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unit 3,請同學們翻開英語課本,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三單元!」……這些話,我們是不是耳熟能詳?
我個人認為,在音體美這三個科目中尋找三者的「最大公約數」,選一個科目當作加分的科目,這對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有一定的作用,對減負也有一定促進作用,這個觀點你贊同嗎?
Ⅳ 讀書是否在增負議論文
這是不存在的,
讀書有用
書給我們帶來了遐想和樂趣,書給我們帶來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讀書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讀書能明白事理,增強能力;讀書能陶冶性情,德潤人心沿著書籍構成的階梯,學做人,學做事,攀上一個又一個科學的高峰。爭取不斷超越,走向卓越。
「開卷有益,讀書好處多」這是自古以來人們的共識.每一個人要想在知識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現的景色越壯闊,就要擁有淵博的知識.知識是人類通向進步\文明和發展的唯一途徑.書是前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它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源泉.我們要讓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必須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不僅可以使我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提高我們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對於各科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
我們的知識體系是通過課內外的自主學習而逐漸建立起來的。讀書是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們從課堂上掌握的知識不是很具體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會吸收。大量的閱讀,可以將自己從課內學到的知識,融匯到從課外書籍中所獲取的知識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體」的,牢固的知識體系,直至形成能力。
讀書不僅對我們的學習有著重要作用,對道德素質和思想意識也有重大影響。「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我們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學習的榜樣,如軍人、科學家、老師、英雄人物等。這些令我們崇拜或學習和模仿的楷模,也可以通過閱讀各類書籍所認識。我們在進行閱讀時,會潛意識地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書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進行比較,無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識和道德素質。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於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麼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每一個學生要在書籍的世界裡,有自己的生活。把讀書,應視為自己的樂趣。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功課那麼多,作業要完成,那有時間看書?其實只要你肯擠時間來讀書,就不愁沒有時間。就像大文學家魯迅先生說的: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願意擠,總是有的。」他自己就是把大家喝咖啡、談天的時間,用在了學習上。最終魯迅寫出了許多好文章,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們可以用午休、放學做完功課以後、節假日等點滴時間來讀書。每天一小時,積少成多,積沙成塔。
同學們:「同沐四季風,共享讀書樂」讓我們與書交朋友吧!讓讀書之花,盛開四季校園。
Ⅳ 減負困境:教育部十條可行嗎
翟杜鵑學生的「減負」問題是一個常提常新的話題,日前針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教育部擬定了全國統一的硬性規定《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並向全社會公開征詢意見。從內容上看,這次的「十條規定」是針對目前我國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普遍現象的,在陽光入學、均衡編班、「零起點」教學、不留作業等方面都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此新規一出,便引發社會的熱議。根據此次公布的徵求意見稿,小學招生要嚴格實行免試就近入學,招生不依據任何證書和考級證明。按照隨機方式對學生和教師實行均衡編班,嚴禁以各種形式分重點班和非重點班。一年級新生入學後,要嚴格按照課程標准從「零起點」開展教學,不得拔高教學要求,不得加快教學進度。規定還要求小學生不留書面式家庭作業,可以布置一些適合小學生特點的體驗式作業。對於考試,規定也有了具體要求,小學一至三年級不舉行任何形式的統一考試。四年級開始除語文、數學、外語每學期可舉行1次全校統一考試外不得在安排其他任何形式的考試。另外,十條規定要求學校和教師不得在課余時間、寒暑假、雙休日和其他法定假日組織學生集體補課或上新課。教育部擬定的「十條規定」對學生的各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但是很多老師和家長卻大呼很多規定都很不現實,而且過於死板不夠靈活。比如小學生不留書面作業的規定,對於低年級的小學生還比較適用,但對於高年級有其是准備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很不現實,他們的課程學習內容難度有所增加,而且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課後的作業訓練是很有必要的。在徵求意見稿發布之後,很多網友也紛紛發表意見,有不少人認為政策的目的雖然是為了「減負」,尤其是通過對學校教育的作業和考試的規定,但是這樣無形中卻造成另外一種局面,那就是「學校減負,社會增負」、「教師減負,家長增負」的困境。中國目前的人才選拔模式主要就是依靠考試,進入大學需要考試,進入社會依靠學歷,對於學生來說,成績更高的才更有競爭力。因此,「十條規定」中的部分內容在很大程度上是把課內的壓力轉移到了課外,增加了家長和社會的壓力,在無形中給孩子們更多的負擔。另外,在教育資源配置很不均衡的情況下,學生免試就近入學這樣的規定已經隱含了教育的不公平。要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防止「學校減負,社會增負」、「教師減負,家長增負」困境的產生,不僅需要政府規定的出台和落實,也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Ⅵ 初三該增負還是減負議論文300字
我曾經看到過一則漫畫;有一隻蝸牛沒有朋友陪它玩,很孤單。當它看見不遠處『爬』來了一隻『蝸牛』後,十分高興,等『蝸牛』爬進了才發現,那隻是一個背著大書包的小學生。
學校增負了,但是增的也未免多的也太嚇人了吧。負擔也太多了吧,這些大多是父母的期望。長輩們現在才珍惜時光,感嘆知識文化的重要。所以將期望寄託在了我們這一代孩子的身上,這沒有錯,我們能夠理解。
但是,家長們一味的認為只有多買資料,讓孩子多練習,才能取得成績。我看到過一些成績極好的孩子,在他們的心中,永遠只有學習,他們沒有笑容,連眼神都是可怕的蒼白黑洞這不是活活的把一個好好的孩子變成一個學習機器、書獃子了么。所有的孩子,心中都有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當我們也不要過分的學習負擔來摧毀我們的世界。
凡是學生都知道,我們的大書包中,除了必須的課本以外,還有什麼。資料,資料啊,全都是五花八門的資料。自己要買的,不,全都是老師家長要買的,記得我上一個寒假,作業有十二本,信嗎,每一本都有兩百頁以上一個月以內寫完,那一次我犧牲了大部分的時間,就連大年夜都在寫,唉,一回想起來就覺的可怕。
買一兩本做做練習還不錯,但是學生整天陷在題海中快樂嗎,不,不會,絕對不會。學習固然重要,但太多了大腦一時就會消化不了,然後堵塞在了你的大腦里,那麼,你這個人還有什麼用,所以我不贊成增負。
減負吧。但是沒有練習,你怎麼學習,學習學習,即學也習學會知識,自己練習,你不去練習,如何真正學會知識,如何積累學習經驗,再說,你不多多練習,如何對得起你辛辛苦苦掙錢的爸媽,不練習,怎麼才能真正的學會,有句話叫『熟能生巧』嘛。
中華需要人來建設,不要書獃子來建設,更不要一個笨蛋來建設,那麼,我們學生究竟增負還是減負。
Ⅶ 語文教學如何「減負」
密山一中 程衛東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減負 教師 學生心理壓力
中學語文學習的負擔日趨沉重,學習水平卻不見長進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面對這種現實,我們別無選擇,語文教學必須走「減負」之路。
語文教學想要做到「減負」,那麼首先必須認清長期以來語文教學的現狀:教材結構不合理,教師方法不恰當,考試制度單一,學生心理壓力大,這一系列問題都成為加重學生負擔的根源,從而影響他們的學業,甚至耽誤他們的未來。既然有問題出現,我們就要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下面將從教材、教師、考試制度,學生心理壓力四方面逐次進行討論。
一、教材教材是學生學習知識的範本,教材的完善程度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基本技能的提高。
課程設置要改革。目前我國的課程設置越來越難,教科書越編越厚,越編越深,小學課程中學化,中學課程大學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以至於許多中小學生窮於應付課程,根本沒有時間和空間去發展自己的「創新精神」。增加了學生的負擔,課程改革已迫在眉睫,必須建立以素質教育為取向的富有個性的校本課程,從根本上改革過多,過深的語文教學內容,以知識經濟時代新的理念,建立開放、靈活、充滿生機的語文教學制度。真正變革人才的培養模式,使得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從單純地吸收,轉向分析判斷,選擇和創造性的地運用。
課程的內容要具有針對性和趣味性。對於初中段的學生,思想活躍,幻想非非也就是平時說的「朦朧時期」。針對這種特點,就要適量編入一些安徒生童話和《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聊齋》選篇以及《西遊記》中大鬧天宮的選段等思想性強,趣味性濃的好作品。在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正義感和提高讀寫水平。對於高中階段的學生,思想較成熟,有一定的欣賞能力,所以就要適量編入像《紅樓夢》、《三國演義》、《儒林外史》等作品的選篇。其作品藝術性強,這樣就在無形中即可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這樣,使學生在自己的年齡階段吸收自己能消化的語文知識,而不是「超負荷」的接納,這樣的教材才真正為學生做到了「減負」。
二、教師對孩子教育成功與否的最重要因素是教師的素質。也有人指出,教師素質是素質教育的前提,可見教師的重要性。然而許多教師卻是重負的生產者,教師文化底蘊低,見識淺薄,課堂上講課不分主次,講法不當,教法落後,無任何語言藝術可言,學生聽起來糊里糊塗,只能靠課後大量習題來彌補。高素質的教師是不會用加重學生負擔的方式去提高教學質量的。那麼作為語文教師要為學生「減負」,應該做到哪些呢?
首先,要給學生「減負」教師就要自己「增負」
有人說,師生之間最不幸的關系是學生對老師能力的懷疑。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執行者,應該有豐富的文化底蘊,特別是在教育體制的轉軌時期,由原來的死板的應試教育向開放的素質教育過渡,教師的素質彌足重要,確有很多知識要學。原來說:「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呢?要求教師有大海一樣深的文化底蘊,才能給學生滄海一粟的文化知識。作為語文教師任務緊迫,如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熟練的方法,高尚的師德,對人生的執著熱愛以及實踐創新能力等。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熟練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聽說讀寫。一個語文教師首先要能說會寫,教法熟練,才能得心應手地去教學生能說會寫;語文教師熱愛祖國,熱愛生命,師德高尚,才能以其人格魅力吸引學生,激發其靈感,所以語文教師要從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質,為自己「增負」,真正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其次,教師在語言上要為學生「減負」
運用語言表達是老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要形式,因此,較高的語言表達藝術是每個教師必備的重要基本功之一。主要有四點要求:
2、簡明。語文教學中,言不在多,而在於精;話不在繁,而在於要。一句話,清楚易懂就行。能一語破的的,一語解惑的,一語啟智的,一語激情的尤佳,切不要信口開河,語脈不清。
3、生動。俗話說:「話有三說,巧說為妙」。語文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情感,力求抑揚頓挫,輕重緩急錯落有致;能以聲引人,以情動人,使他們愉快,著迷,切忌語調呆板,平鋪直敘。
4、音準。教師要言傳身教,是學生的楷模和榜樣。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熟練的說普通話,善於辨別同音字,多音字,切忌用半土半洋或用方言授課。
以上四點是對語文教師語言上的要求,也是語文教師必須做到的,讓語文教師在語言上為學生「減負」。
再次,運用好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減負」
語文教師不但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來為學生「減負」,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雖說教無定法,但卻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
Ⅷ 不能「校內減負、校外增負」!如何看家庭作業變家長作業
有句話說的話:溫故而知新,就是對於舊的知識進行鞏固,在學習新的知識有一定的積淀。
當然直接撂挑子把所有的問題丟給老師那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而在今年的8月30日的時候教育部也是下發了聲明,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而三年級至六年級的書面家庭作業的完成作業時間不得超過60分鍾,而考試方面也是要求小學一二年級的每學期考試次數不得超過1次,其他年級不得超過二次,而且不能以任何形式或者是方式公布學生的考試成績和排名。
如今的新模式很多老師在面對如今的兩難抉擇上,也試圖開展一條新的模式之路,比如「小組監督」——也就是所謂的成立學習小組,這個學習的小組的職責就是幫助老師來監督其他同學的作業,然後在交由老師統一整理,接近復查,所以基本上回家之後,對於家長方面的監督工作就大大的減少了
「作業分層」有的學校採用作業分層的形式,也就是在留作業的時候,對於學校比較好的同學,老師會單獨留下幾道比較難的題目,自己回家研究。而第二天老師會當面劈開講解。而其他的學生會留下一些基本的練習題。
本意不是把家長放空,如果家長一點都不參與到孩子的學習生活當中,對於孩子自身就是一種缺失,所以家長需要參與但絕對不是過度參與,然後更不要沉浸在一種亂象當中所謂的「作業攀比」看看誰給孩子們布置的作業多。不能是「校內減負、校外增負」,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讓孩子們自由發揮,在沒有書面作業的情況下,可以參與社會實踐,甚至是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這些都是孩子的成長經歷,也是一種學習,只不過是區別於布置的書面作業。
Ⅸ 到底是在給學生減負還是增負
其實,目前在全國大部分地區,減負的口號喊得越厲害,學生的負擔往往越在加重。相反,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初,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的學生的課業負擔確實要比現在輕上很多。
Ⅹ 怎樣收集和積累小學語文教學資源
十多年的來語文教學生涯,如果用源兩個字來概括的話,我想因該是「充實與成長」。因為我平時比較重視引導學生對課外資料的積累,當然,這也不是盲目的積累,多數是根據課文內容、練習需要,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而進行的「增負」練習,比如:曾今在教學《景陽岡》一課時,我讓孩子們了解並背誦水滸傳108單將的綽號;在教學《草船借箭》時,我引導學生分析更多人物的性格特點等。十多年來,在與學生的共同學習中,我的課外知識也在不斷充實,我本人也在不斷充實中成長。我知道,這對於當今的「應試教育」可謂是百害而無一益的,因為它不但浪費了學生寶貴的復習時間,而且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很多老師也紛紛搖頭、背地裡竊竊私語,表示很不理解。曾記得參加工作前,我很不理解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熟記《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朱兒治家格言》等,現在想想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想很多知識不需要孩子們現在就必須一清二楚,等他們長大承認經歷過之後自然而然就會理解了。為此,我認為義務教育階段特別是小學階段的首要任務是「先做人、後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