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手指》中的特點於外貌是什麼
這篇課文通過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以及團專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屬。這篇文章的結構非常清楚,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個自然段是總寫手指的特點,2——5自然段是分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最後一個自然段又總寫,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語言朴實又富有風趣,採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將手指的不同特點寫得淋漓盡致。
大拇指身材矮而,頭大而肥,人家有兩個關節,他只有一個。
中指相貌最堂皇,所以曲線優美,
無名指和小指,體態秀麗,樣子可愛
食指。他的姿態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
2. 人教版的小學教材全解,語文的,六年級下的第五課手指的全解發來,要圖片,迅速迅速迅速迅速
3. 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手指》教材,要有說到所有描寫手指的段落和解析
句子的理解.
①拿筆來的時自候,全靠它推動筆桿;遇到危險的事,都要由他去試探或冒險;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得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
這句話是對食指的描寫,運用了排比的句式,寫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奮賣力、敢於探險、不怕犧牲的性格特徵.
②他永遠不受外物沖撞,所以曲線優美,處處顯示著養尊處優.
中指所處的獨特位置,受到無名指和食指的保護,所以才有「曲線優美」的姿態,「養尊處優」的性格.這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寥寥幾筆,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態和高傲的特點.
③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這兩根手指正是這朵蘭花中最優美的兩瓣.
作者運用設問的句式,強調了舞蹈演員的手指常作蘭花狀,這蘭花狀的姿態是優美的,而無名指和小指則是最優美的.
④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這句以手指的全體比喻人的全體,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達的主旨.可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蘊含的道理.
4.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手指》全文
手 指
豐子愷
我們每個人,都隨時隨地隨身帶著十根手指,永不離身。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身材矮而,頭大而肥,構造簡單,人家有兩個關節,他只有一個。但在五指中,卻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總由其他四指按弦,卻由他相幫扶住琴身;水要噴出來,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來,叫他拚命按住;重東西翻倒去,叫他用勁扳住。討好生活的事,卻輪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點頭,他只能獃獃站在一旁。給人搔癢,人舒服後,感謝的是其他四指。
常與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態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他的工作雖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拿筆的時候,全靠他推動筆桿;遇到危險的事,都要由他去試探或冒險;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的機會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沒有的「機敏」,打電話、扳槍機必須請他,打算盤、擰螺絲、解紐扣等,雖有在拇指相助,終是以他為主。
五指中地位最優、相貌最堂皇的,無如中指。他居於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無名指、食指貼身左右,像關公左右的關平、周倉,一文一武,片刻不離。他永遠不受外物沖撞,所以曲線優美,處處顯示著養尊處優。每逢做事,名義上他是參加的,實際並不出力。他因為身體啊長,取物時,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這物是他一人的功勞,其實他碰到之後就退在一旁,讓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是在旁略為扶襯而已。
無名指和小指,體態秀麗,樣子可愛,然而,能力薄弱也無過於他們了。無名指本身的用處多用於研脂粉、蘸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處則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們也有被重用的時候,在絲竹管弦上,他們的能力不讓於其他手指。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這兩根手指正是這朵蘭花中最優美的兩瓣。除了這等享樂的風光事以外,遇到工作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覺得姿態與性格,有如上的差異,卻無愛憎在其中。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另)
手
把手張開
是一朵鮮花
人的一生
註定為美揮灑
把手合攏
是一枚果實
含辛茹苦
收藏天地精華
5.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手指》第三自然段的結構特點是什麼
這篇課文來通過寫五個手指的不自同特點,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以及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這篇文章的結構非常清楚,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個自然段是總寫手指的特點,2——5自然段是分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最後一個自然段又總寫,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語言朴實又富有風趣,採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將手指的不同特點寫得淋漓盡致。
《手指》採用「總分總」結構,開頭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中間分別描寫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說明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結構清晰,中心突出。這次習作第二選題仿照運用這種「總分總」結構比較好。
6.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書3課手指主要內容
主要介紹了五個手指各自不同的作用,說明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7. 《手指》是小學語文書上幾年級的課文
《手指》是來自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的課文。
《手指》的下一課是《北京的春節》。
《手指》的上一課是《頂碗少年》。
8. 小學語文課文《發燙的手指》的原文
一次,貝多芬復去一家飯館吃飯,制剛坐下來就像彈琴一樣用手指在桌面上敲打起來。店裡的人都感到奇怪,紛紛圍過來看。過了好一會兒,貝多芬才覺察到人們在注視著他,但還是沒明白是怎麼回事,只是說:「算賬吧,我該付多少錢?」周圍的人聽了都哈哈大笑,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吃什麼東西,只顧自己去敲打了。
1824年的一天,貝多芬又去指揮他的《第九交響樂》,博得全場一致喝彩,共響起了五次熱烈的掌聲,然而,他卻絲毫沒有聽到,直到一個女歌唱家把他拉到前台時,他才看見全場紛紛起立,有的揮舞著帽子,有的熱烈鼓掌。這種狂熱的場面,令貝多芬激動不已。
貝多芬8歲那年,約翰認為兒子可以為他賺錢了。他在科隆音樂學校大廳,搞了一場鋼琴演奏會,標價每人1塊金幣。為了增加票房價值,調動聽眾的好奇心理,他故意在廣告上把貝多芬說成6歲,以達到神童演奏的效果,1778年3月26日的科隆報紙上赫然刊登著「6歲兒童音樂演奏會」的消息。這次演奏還算成功,從此他不斷地帶著貝多芬四處旅行演出。貝多芬上了小學之後,稍稍擺脫了父親的控制,在學校里他才有點自由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