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閱讀中的情感體驗

小學語文閱讀中的情感體驗

發布時間:2020-12-15 17:54:57

小學語文 怎樣體會作者思想情感

1·七步詩[三國·魏]曹植把豆子煮熟用來做食物,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來,留下豆汁作羹.豆秸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中哭泣.我們本來是同胞兄弟,為什麼你那麼急迫的加害於我?《七步詩》描寫了煮豆燃豆秸的現象,表達了作者對兄弟為爭權位,相互殘殺的憤恨之情.2·鳥鳴澗[唐]王維獨自在灑滿桂花的山路上悠閑地行走,春夜靜悄悄,春山空寂.月亮從雲層中露出來,驚動了山林的鳥雀,它們的叫聲不時地回盪在春夜的溪澗之中.全詩描寫了春山夜晚異常幽靜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寧靜淡泊.3·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迷濛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獨面對楚山離愁無限!朋友呵,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全詩描寫了詩人在芙蓉樓送別朋友辛漸的情景,表達作者對洛陽親友的深情厚誼.4·江畔獨步尋花[唐]杜甫黃死娘家的小路上開滿了鮮花,千朵萬朵壓垂了枝條.嬉戲流連地彩蝶不停地飛舞,自在嬌媚的黃鶯啼鳴恰恰.全詩描寫了詩人在江邊賞花的情景,生動的描繪了春天裡繁花盛開、彩蝶飛舞、黃鶯唱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之情.5·石灰吟[明]於謙經歷千錘萬鑿而出了深汕.經歷烈火焚燒也如同平常一樣.即使粉身碎骨也完全不害怕,只要留下清白的本色在人間.全詩通過對石灰的描述,表現了詩人不懼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6·竹石[清]鄭燮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鬆,原來是把根深深的扎入岩石的縫隙之中.經歷狂風千萬次的吹打折磨依舊堅硬如鐵,任憑你東西南北的狂風.全詩通過對竹石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剛烈、堅韌,不懼艱險、不怕打擊的精神.7·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在劍南忽然聽到傳說,薊北收復的消息,初聽到時悲喜交加,涕淚沾滿了衣裳.回頭看看妻子兒女,憂愁不知去向何方,胡亂的收卷詩書,我高興得快要發狂..白天我要開懷痛飲,放聲縱情唱,明媚的春光和我做伴,我好啟程還鄉.彷彿覺得,我已從巴峽穿過了巫峽,很快便到了襄陽,旋即又奔向了洛陽.全詩寫詩人聽說官軍收復失地的消息後欣喜若狂的心情,充分展現了詩人的愛國熱情.8·己亥雜詩[清]龔自珍中國應當充滿生氣,展開疾風迅雷般的社會變革,現在世人都緘口不言,這實在是可悲啊!我奉勸天公抖擻精神,重新振作起來,不局限於常規,使有用的人才降生到世間來.全詩有力地鞭撻了封建專制的統治,反映了詩人希望改變現狀、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願望.9·浣溪沙[宋]蘇軾去蘄水縣的清泉寺,寺在蘭溪旁邊,溪水向西流.山腳下蘭草嫩芽一小部分泡在水中,松林間小路清凈無泥.傍晚細雨中布穀鳥陣陣啼叫.誰說人老不能再年少?門前的流水還能奔向西!不必煩惱嘆白發,感慨時光流逝.這是一首觸景生情、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詞,體現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10.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宋]王觀水好像是眼波橫流,山好像是眉峰攢聚.要問遠行的人去哪裡?有山有水有風景很美的地方.才送春天歸去了,又要送君(鮑浩然)回去了.要是到江南趕上春天,千萬要把春天留住.這是一首送別詞.詞中以輕松活潑的筆調、巧妙別致的比喻、風趣俏皮的語言,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鮑浩然時的心緒.

⑵ 小學語文情感與態度維度包括哪些

語文課程標准說:「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請你對照這三個維度,分析語文課程的10點「總目標」。

答:語文新課程的總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是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課程標准提出的三維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現就這三個維度分析語文課程的10點「總目標」

一、認識和能力

《課標》將中小學語文課程的工具性目標指向學生的語言能力——「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這就離不開語言實踐,其基本方式也就是聽、說、讀、寫,包括多交際、多讀書、讀好書和多進行寫作實踐。這種實踐,不限於學校、課堂和書本。

「總目標」的6-10條是對課程中知識和能力的具體規定,是「知識和能力」教學的基本依據。對待語文課程知識的教學,在過去我們只要求學生讀考試文段、做與考試有關的基本練習,把語文實踐理解成純粹的考試、檢測,嚴重忽視了語文學習的本體需要。而從三維角度出發的新課程,如第七條:「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除知識練習外更注重的強調積累與語感的培養、個性發展等。同時,閱讀方法的運用、從現代社會對未來公民素質的要求出發,對「知識和能力」這一維度也應有新的理解,應具備的語文能力不能僅僅局限於過去的相對狹隘的聽說讀寫能力。課標第六條「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第七條「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第十條「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程目標提出了「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
。知識與能力的維度

二、過程和方法

「過程與方法」突出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同時成為獲得學習方法和能力發展的過程。這一目標維度從現代課程觀出發,認為課程不再是學科的總和,而是「體驗課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提出並形成新知識的過程。學生是課程實施中的主體,他們在這一過程中的體驗本身就是財富,將會對其未來發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課程標准強調在實踐中學習,總目標第九條:「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指出了能主動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在實踐過程中學習、運用語文。「方法」,應該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應伴隨著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情感的體驗,審美的陶冶,如影隨形,而不能游離其外。例如探究性學習,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獨立地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自主發展。所以三維下的語文實踐是改變過去重知識傳授和被動接受的傾向,讓學生在新的學習方法中成為語文學習的主體,親歷過程,在過程中學習,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體現的是語文的人文性,強調的是給學生廣博的文化浸染。語文學科的學習內容主要是表達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各類文章。因而對語文課程教學對三維目標提出更高要求。下面分三個方面對課程目標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行分析說明。

(1)情感態度。語文課程總目標2-3條是對情感態度的具體要求。第二條「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和第三條「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新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涵蓋傳統的思想教育的精華,以及現代意識、多元文化、和語文學習興趣、信心、習慣的培養。

(2)價值觀。語文學科人文內涵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所以既要重視語文學科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又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語文學科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課程總目標第一條「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注意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社審美情趣。」第四條「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總結以上兩點,可以得出,要學語文,更要學做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語文課程中的統一。語文教學應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重要維度滲透於教學過程之中。語文學習是極具個性化的,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道: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發表富有個性的見解,也要鼓勵並引導學生全方位的去體驗文本中的感情,並說出寫出讀後感,而不應該以文本煩瑣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豐富的閱讀實踐。語文學科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文章都包含濃厚的感情色彩。因此,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在經歷和實踐中感受體驗文中的蘊含的感情,形成一定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

⑶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巧妙練筆

摘 要:由於作文基礎比較薄弱,小學生很容易對習作產生畏懼感。教師對此常常是束手無策,導致學生怕寫作文、教師怕教作文現象普遍存在。如果教師能夠在閱讀教學中巧妙植入小練筆活動,就能讓學生順利實現思維接軌,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作文能力。這對全面提升學生閱讀、作文水平有重要作用。
中國論文網 /9/view-7208762.htm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穿插;小練筆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2B-0065-01
有效提升作文教學水平歷來是教學難題,教師成功將小練筆引入閱讀教學,能夠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習作能力的提升。在文本經典段落學習適時仿寫,無疑能夠激活學生練筆意識;在課堂教學進入情感接軌時引入小練筆,能夠提升文本生本思維契合度;在課堂拓展訓練設計時實施小練筆,可以有效歷練學生的習作能力。小練筆是促進學生習作成長力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將其貫穿於閱讀教學之中,真正實現讀與寫的有機結合,形成教學相長的良好環境。
一、經典仿寫,激發學生練筆意識
小學語文教材所選內容,大多屬於名家經典作品,自然成為閱讀教學重點關注內容。教師在經典文本面前,引導學生在充分閱讀體驗情況下進行仿寫,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對有效啟迪學生學習思維也有重要幫助。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仿寫是習作訓練重要途徑和方法,教師要注意對經典文本內容進行有效解讀,為學生仿寫尋找切入點。小學生不可能寫出什麼經典的文字,但要讓學生有學習經典的意識,從形似開始入手,自然過渡到神似。
在學習《草原》這一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草原圖片,學生被草原特有的景色吸引。在對文本第一段展開閱讀賞析時,教師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找出經典的描寫內容,體會作者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然後模仿文本寫法進行習作小練筆。學生大都找到這一部分:「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教師引導學生練筆,給出引導提示:描寫需要抓住景物特徵,要講究選取角度;語言體現生動性,注意多種修辭方法的綜合應用。學生根據教師引導開始小練筆,很快就形成學習成果。
二、情感抒發,契合文本訓練思維
文本閱讀時,學生為文本情境、人物、情感所牽引,很容易產生情感共鳴,這應該是小練筆插入的最佳時機。學生情感被激發,思維處於活躍期,教師利用文本多元因素引導學生進行情感抒寫,自然能夠收到水到渠成的訓練效果。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用心去體驗,對文本內涵產生心理體驗,有效喚醒學生情感。這時引入小練筆活動,讓學生聯系文本閱讀體驗抒發內心感受,學生有話可說,寫出來的文字不僅言之有物,而且情感真摯,充滿感染力。藉助文本內涵做練筆訓練,使教師運用閱讀教學完成作文訓練任務,這種有效融合,屬於語文教學新嘗試。
學生情感是豐富的,教師要注意角度的選擇,這樣才能獲得預期效果。在學習《再見了,親人》時,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展開細致研讀,讓學生提出質疑。有學生提出問題:小金花的媽媽死去了,她沒有哭,志願軍戰士離去時,她卻哭了。這是為什麼呢?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質疑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並讓學生形成書面答案。有學生寫道:小金花與志願軍戰士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她媽媽死得壯烈,給她造成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她為有英雄的媽媽而驕傲,從這一點來看,小金花是一個剛強的孩子。志願軍戰士為朝鮮人民付出生命和鮮血,深深觸動了小金花的心靈,當志願軍離去時,她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這也是人之常情,歌頌了中朝軍民之間的魚水情。從學生對問題解讀中不難看出,這其實就是一篇小習作,有明晰的條理性,特別是情感抒發自然和諧。
三、拓展遷移,歷練學生習作能力
閱讀教學需要學生參與閱讀訓練才能形成閱讀能力。為提升學生閱讀品質,教師在對閱讀訓練這樣內容進行設計時,要注意滲透小練筆,讓學生在閱讀訓練的同時,獲得習作能力的提升。閱讀訓練內容中,簡答題、論述題都需要學生進行思維整合,對問題展開深入分析,篩選相關信息,形成問題答案。特別是主觀論述題,需要學生發揮想像力,對學習認知、情感因素、主旨要義等信息進行消化整合,利用邏輯性語言加以條理表達。這其實就是習作中的練筆實踐。教師還可以專門設計小練筆,讓學生談閱讀文本體會、對景物場景進行描繪、闡述閱讀觀點等,從不同角度進行習作訓練。
在學習《景陽岡》時,教師設計課堂閱讀訓練:武松這種豪爽的性格,又有這樣高強的武功,肯定還會做出許多大事來。根據課文閱讀積累,書面講述武松的故事。學生對武松人物有諸多了解,聽說寫武松的故事,頓時興奮起來。有寫「武松醉打蔣門神」的,還有寫「武松大鬧飛雲浦」的。學生通過書面講述武松的故事,對故事情節、人物、環境等因素進行描繪,運用故事語言講述,對遣詞造句能力有所鍛煉。
在閱讀教學中穿插小練筆是重要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閱讀習作教學意識。教師要在教學中,將閱讀與習作有機結合,形成全新的讀寫教學體系。小學生習作水平有限,其閱讀與習作出現脫離也是普遍現象。教師根據閱讀教學實際適時引入習作訓練,符合學生學習成長規律,實踐效果顯著,值得大力推廣。

⑷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現代閱讀觀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的中心是每一版個學生個體,文本的意義權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因此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朗讀能夠充分發揮學生自主閱讀的作用,也便於學生從個體角度深切體會文章的情感因素,所以,新課程標准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而且貫穿於各學段的目標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只聽老師滔滔不絕、不聞學生書聲琅琅的語文閱讀課,不是好的語文課」。除朗讀外,語文閱讀教學中還要注意運用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其他閱讀方法感受文本的意蘊。

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怎樣滲透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師動之以情,學生會之以情,由無數的「情」的操作而綜合為「情操」的生成,達到心靈和心靈的契合的一種教育方式。而語文作為一門主幹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更強調情感。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題材廣泛、文質兼美、圖文並茂,字里行間蘊涵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和審美情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語文知識,還需要進行情感傳遞和情感教育,而且實踐證明,情感教育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那麼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呢?

一、引導比較,體驗情感

有比較才有差異,在差異體驗中獲取知識,升華情感。如:《小柳樹和小棗樹》,小柳樹和小棗樹對待美有著不同的看法。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體驗二者的內心世界,老師請學生認真讀課文,劃出寫柳樹美的句子,讀一讀柳樹對小棗樹說的話,想一想柳樹為什麼會對小棗樹說這幾句話。在讀、劃、思、感中,學生較為深切地感受到柳樹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禮、洋洋得意。接著讓學生讀課文劃出寫小棗樹美的句子,說說小棗樹美在哪裡,讀一讀小棗樹說的話,感受二者不同的說話語氣。通過比較,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小柳樹雖然外表美,但是缺乏心靈美,而小棗樹則是外表與心靈兼美、具有真正的美。

二、情感朗讀,以聲傳情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語言如果沒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動,就蒼白無力、索然無味。」感情朗讀是激發學生情感的一種手段,能以聲傳情,以情動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用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共鳴。同時,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情朗讀,也會格外投入,從而領悟文中所表達的情感。讓學生不知不覺進入了「角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文章表達的感情也理解深刻了。特別是古詩教學中,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理解詩意,在讀中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當然就必須加強對古詩的朗讀指導。如《題西林壁》中「嶺、側、峰、低、各、同、山、目」要適當延長聲音;「遠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讀出起伏,比如,「遠」稍強,「近」、「高」強,「低」又是稍強;或「遠」稍強,「近」稍弱、「高」稍強,「低」稍弱。「真」、「只」要讀重音。每句詩的節奏大約是××|××|×××。

三、語言感染,喚起真情

小學語文課文思想內容豐富,每篇課文都滲透作者強烈的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教師要善於挖掘並把它內化為自己的真情實感。如一位教師在總結《凡卡》一文時說,凡卡給爺爺投出求助信後,滿懷希望進入了幸福的美夢之中,然而這位天真的孩子卻不知爺爺是收不到這封信的,因為他連地址也沒有寫上。即使收到了,這么窮苦的守夜人也不可能讓凡卡跳出火坑。對於這位幾歲的孩子來說,屬於他的幸福只能在夢中……講到這時,這位教師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眼淚涌了出來,甚至無法講下去,全班同學在寂靜中坐了很久,連平時管不住自己的學生,也在這位教師創設的情景中被無聲的語言「管住」了,教師入情入景,帶來了學生的心動情發,起到了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心靈上共鳴的作用。因此,教師每教一篇課文,都要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並用自己從每篇課文中受到感染而燃起的情感之火,去點燃學生的熾熱情感,從而使課堂教學沉浸在美好的情感激盪之中。

四、課件渲染,蘊育感情

目前,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得到比較廣泛的運用,那具體的畫面、生動的聲音,能再現出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使學生能形象、直觀地感受到學習內容,為學習情感的產生提供了載體。如教學《夕照》這課時,教師在課前播放夕陽西下的迷人景象;層林盡染,萬物像籠罩上一層金色的薄紗……配上輕柔的音樂,使那些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每位學生,喚起學生對美的嚮往。然後,教師再引導他們去理解語言文字就有了濃厚的情感基礎了。

五、創設情景,觸發真情

俗話說:「觸景生情。」學生的情感往往是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在教學中教師可有意識地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情境,觸發學生的真實情感。為喚醒學生情感,須盡量訴諸學生感性,培養學生語言感受,讓他們用心去感知,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悟,使課堂教學進入葉聖陶曾經描述過的那種境界:「一個教室,四五十學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記了旁的東西,大家來讀,來講,老師和學生一起來研究。」這是一種審美的氛圍,師生融化在自由平等的氣氛之中,都有一種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能更好地得到語言形象、語言意義、語言情感的感悟。為此,在閱讀教學中,可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語言理解與體驗的「情感場」。

六、模仿演示,以形激情。

情感的流露表現在人的表情、動作、語言,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即興表演,是促進其對課文進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如《從現在開始》,全文富有童趣。讓一學生當森林裡的新首領,在發號施令中,體驗森林之王的威風;其餘學生則充當森林裡的小動物,他們聽從新首領的命令,違背自己的意願採取不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受委屈和怨悱,而「頭領」則體驗著大家的怨聲載道。同學們在表演中體驗、領悟深刻的道理——違背大家的意願,是不能當森林的新首領的。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方法還有很多,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文採取不同的、最合適的方法,真正使學生的情感受到教育,從而達到使學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精神世界的目的。

⑹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情感體驗式教學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更應體現語文學版習的權切身體驗性。因為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品質都不一樣,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反應,如對文中自己特別喜歡、特別有興趣的部分做出反應,也許是看似幼稚的質疑,卻可能是極富創意的個人理解與設計

⑺ 如何把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體驗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實質上要求教師調動學生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形成和諧共鳴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取得成功,「情感」因素是不可缺少的。而兒童的情感比較外露,也容易轉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運用情感這把鑰匙有效地開啟學生智慧的大門,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緒,達到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學效果。
一、 挖掘情感因素,以情動人
小學語文教材既似一部小網路全書,又如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既要使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優美的語言文字,又要使學生看到大千世界紛繁復雜,絢麗多彩的生活畫面;還要使學生感受到千姿百態的藝術形象,並且使學生學生體驗到其深刻的思想性和豐富的情感,充分運用教材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感染力。
1、挖掘教材中培養情感的因素。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文質兼美,其中蘊藏著很多培養情感的因素。因此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掌握教法,去發現和挖掘其情感因素,以便充分發揮好教材的感染力。通常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其一,從內容挖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十分豐富,包羅萬象。不同的內容蘊涵著不同的情感因素。如那些頌揚古今中外的偉人、名人的功績的文章,能夠體現偉大人物的高尚情操;那些表現凡人小事的文章;能夠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品質;那些謳歌中華民族光輝歷史的文章;能夠體現出民族自豪感,愛國熱情;那些贊美大自然奇觀異景的文章,能夠體現出人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激情……對於這一切,教師都應該認真地發現和挖掘,以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美好情感。其二,從語言形式上挖掘。小學語文教材體裁形式多樣,有記敘文、散文、童話、寓言、詩歌等。有的文章結構上記敘、描寫、抒情為一體;有的在語言方面遣詞造句精闢凝練、生動形象、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使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感受到它的精湛優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思想感情。如《煙台的海》一文,作者以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激情,用色彩濃重的筆調,描繪出了煙台的海冬日凝重、春日輕盈、夏日浪漫、秋日高遠,「小山似的涌浪像千萬頭暴怒的獅子……前赴後繼、鍥而不舍……撲向……濺起……發出雷鳴般的轟響」等等,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優美的詞句,進行豐富的想像,不僅激起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愛戀之情,同時激發學生熱愛和學習祖國優美的語言文字的情感。其三,對文中插圖挖掘。插圖一般是對課文主要內容的生動描繪。那些栩栩如生的畫面,如人物、清潔、場面,同樣表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教師要善於採用各種手段去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以感染和熏陶學生。如《大江保衛戰》一文中,可以把放大的插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仔細地觀察圖中人物的外貌、神態,充分體會人民子弟兵為了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2、吮吸教材中的情感養料。語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豐富的情感養料,但他不會自然地為學生理解的吮吸,而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作艱苦細致地工作、點撥,幫助學生主動吮吸教材中的情感養料。其一,在理解課文內容中吮吸情感養料。對事物只有先理解,才能認識它,感受到它,進而吮吸其中的情感養料。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一道與學生反復讀書思考,仔細比較揣摩。文章中那些精彩的片段,深刻的語句及至抒情懷的段落等,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體會作者的情感,並把它轉化為自己的情感。如《白鷺》一文,讓學生抓住「精巧」和「韻味無窮」兩個詞來理解白鷺是一首詩,激發學生愛鳥、護鳥之情。其二,在品評作品中吮吸養料。有些課文在學生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對其欣賞品評,傾吐自己對其任務、事件、場景的認識和看法,對其語言形式的理解和體會,進而溝通自己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師引導學生在理解《二泉映月》內容時結合欣賞《二泉映月》這首曲子,學生的感受更深,產生出多種情感:有敬佩、同情、贊嘆、以阿炳為榜樣學習…… 有的課文則可引導學生通過對其中某些哲理的爭辯,議論,提高學生鑒別真、善、美、丑、惡的能力。
二、創造閱讀情境,以情感人
情感教育是一種藝術,需要創造一種意境和氣韻。教師所創設的情境要與課文內容協調一致,利用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樂渲染,語言描繪,實物擺設等手段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之中,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並激發想像與聯想,讓學生在情感的氛圍中產生情感體驗,進而發展認識,陶冶心靈為「動情」到「曉理」打下情感基礎。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感情濃郁的抒情散文時,我們可以在教室里創造了一種氣氛:周總理的遺像佩上黑紗,兩盆鬱郁蔥蔥的萬年青置放在講台一角,片片白花點綴其間。教室里氣氛庄嚴肅穆,老師在哀樂聲中用深沉的語調講述周總理生平事跡。這一切把那種對周總理沉痛哀悼的感情、悲哀的氣氛渲染得淋漓盡致,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之情油然而生。使學生在情感的體驗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由動情到曉理,情感不知不覺地得到了升華。
教學《董存瑞捨身炸暗堡》一文,老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渲染人物形象,首先用語言描繪把學生帶入課文所描寫的那個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軍號聲、機槍聲、喊殺聲……敵人垂死掙扎,窮凶極惡,機槍口噴出火舌,戰士們一個個倒在血泊中。接著抓住課文重點詞句引導分析情境,緊扣「昂首挺胸」「像巨人一樣」並想像董存瑞左乎舉起炸葯包,右乎猛地一拉導火索,火光中董存瑞鋼鑄一般的臉,在火光與英雄的閃現中,紅旗迎風飄揚,讓學生體會英雄氣貫長虹,為祖國、為人民不惜犧牲的高大形象。
小學生的情感特別容易受老師的情感的影響,也容易被課文中具體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所感染、所支配。教師應該積極地去創設情景,影響、啟發學生,激發他們的感情,增強學習的熱情。
三、營造和諧氣氛,以情育人
人們在教學實踐中得出了結論,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能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並能主動探究,充分發揮學習潛力。反之學生在課堂上情緒緊張,信心缺乏,動輒遭到教師指責,又怎能發揮學習主動性,深入體會課文情感、培養其積極的學習態度呢?因而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要善於將自己的心境調整到最佳狀態,對教學內容闡述精確,語言富於情感,表情親切自然;更要善於誘發學生的積極情緒,敏銳捕捉學生的情感變化,並以寬容期盼之情的對待學生。
1、創設情境,情感自然滲透
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具體鮮明的畫面,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往往能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情感也就由心底油然而生,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1)直觀形象營造情境
利用錄音、幻燈及多媒體課件等輔助設施可以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鮮活生動的畫面,撼動心靈的音樂,聲情並茂的講述。在這種刻意營造的情境中,學生的各種感覺活躍起來,情感上更容易與作者達到「契合」。
(2)活躍想像,情感不斷深入
情境就是引導學生入境,無論圖畫、音樂或其它教具的運用,都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感知,使他們能直接與課文中的情感產生共鳴。然而,學生畢竟有他們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如果能激發學生的想像,使學生能挖掘出其獨有的情感體驗,並與課文中的情感相撞擊、相融合,這種情感必然更濃厚,使學生感受更深刻,道德 情感摧發的道德認識也必然更牢固地存在於學生心中。
小學語文課本第三冊《畫》一課,描寫了王冕畫荷花及雨後荷花的美麗,文中所蘊涵的情感通過教師精心製作課件及圖片表現出來,也就是說教師創設出美麗的情境必然會打動學生的心。此時,讓學生閉目遐想,隨著教師繪聲繪色地朗讀,學生對雨後荷花有了深刻的認識,從而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表象,然後再依據生活經歷展開聯想、想像。學生們紛紛發言。他們彷彿看到了雨後的湖面,在陽光的照射下,滿湖通紅,碧綠的荷葉上,清水滴滴,襯托著朵朵美麗的荷花。活躍的想像力使得學生在充分體悟作者情感的同時,將自己的情感也充實進去,以獨特的情感體驗獲得獨特的認識。
2、角色扮演,再現情境
敘事記人的課文,其情感要靠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表露出來。兒童表現欲強烈,樂於扮演角色。教學中,不必直接告訴學生善惡、對錯,只讓他們依據自己的理解,將課文中的角色演一演,「入境」才會動情,「動情」才會曉理,學生在情境中把自己的活動同真人、真事相比較,通過情感遷移,對自己周圍世界形成了自己初步的判斷能力。
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語文教學只有輔以必不可少而又形式靈活的情感教育,才能使語文教育日益接近教育家奇美紐斯所說的「教學是一種教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的境界。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用自己的真情實感(積極的、健康的)去感染學生,誘發和激勵學生的良好的情感體驗,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⑻ 小學語文題目:理解下面句子,體會它們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隨風也蕭蕭例題: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4課《再見了,親人》課後作業第2題.課文中有不少句子表達了強烈的思想感情,找出來仔細體會體會.如:(1)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2)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蕭蕭釋疑 說實話,對於這類題目,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方法,我們小朋友還真不好做.據我所知,一般情況下,大多數學生大多情況都是泛泛地說說,或者隨意地寫寫,以完成老師的任務為目的.就算答完了,自己也沒一個底.對於這個問題,蕭蕭老師稍微動了一下腦筋,後來發現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容易的問題.以前,蕭蕭老師專門寫過怎樣做閱讀題的博文,告訴大家用「引」「議」「聯」「結」的方法寫好讀後感.然後,把寫讀後感的方法運用於做各類閱讀題.對於怎樣體會句子的思想感情,蕭蕭老師還是運用寫讀後感的方法來解決.蕭蕭老師認為,把「引」和「感」結合起來.「引」,就是引用原文的內容,它是感的基礎.我們常常說,有感而發,我們是因為什麼事情而引發的感慨呢?這樣以來,我們才不是空發感想,我們的感想才能立得住腳.「感」,它是「引」的結果,它是目的.我們要感得實在,感得真切.做到了這兩點,我們回答起這類題目來就得心應手了.實戰演習:體會句子的思想感情.(1)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蕭蕭老師作答:(引)這個句子講的是朝鮮大娘在志願軍戰士餓著肚子與敵人激戰了三天三夜的情況下,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把打糕送到陣地上給戰士們吃.這時送來的打糕,比雪中送來的木炭還要珍貴啊.(感)朝鮮大娘和全村婦女,冒帶著生命危險為志願軍送打糕的感人事跡,表達了朝鮮人民對志願軍戰士的熱愛和支持,以及志願軍戰士對朝鮮人民的無限感激.體會句子的思想感情.(2)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蕭蕭老師作答:(引)這個句子中的「您」指的是文中的大嫂.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指的是大嫂為了給志願軍戰士解決飢餓問題,冒著危險去前沿陣地挖野菜,被敵人的炮彈炸掉了雙腿.(感)這樣的壯舉,充分地體現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濃厚感情.而且作者還使用了一個反問句,使句子的感情更強烈了.一方面,表達了大嫂對志願軍戰士的深情厚意;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志願軍戰士對大嫂的無限感激,以及分別時的依依不捨.話外餘音:這類題目,同屬於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珍視獨特的閱讀感受」一類題目.只要我們認真地讀懂了原文,把自己的真實感受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就行了.當然,我們要掌握做主觀題的方法,按照要求,按照格式來回答這類題.做多了,總結多了,你就很會做這類題目了.熟能生巧嘛!

⑼ 在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理解體會課文思想感情

可以通過提問題的方法,提一系列的問題,
一步步的深入主旨,啟發學生,最後就能夠明白。
當了這么久的學生了,語文老師或者教材的啟發性思考,總是這樣的,
科學合理而且效果好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閱讀中的情感體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