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語文課怎樣組織學生思考
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我校認真落實市教委關於實施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意見,積級組織語文教師學習文件精神,以「倡簡、務本、求實、有度」為教改重點,以「教學有價值、教學有效果、教學有效率、教學有魅力」,為有效教學的四條標准,努力尋找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的新途徑。
一、抓精心備課,落實語文教學有效性
認真組織語文教師開展集體備課。實行「個人自備、集體議課、專人整理、上課聽課、反思修改」的備課方案,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提高備課的有效性:(一)強調教學目標的全面性。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考慮,以更好地實現課程的總體目標。(二)突出教學資源的開發。首先是教材資源。抓住教材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設計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其次是生活資源。緊扣教材與生活的聯系,把學生帶進生活之中;第三是網路資源。搜集可以利用的網路資源並精選一部分,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 (三)注重教學問題的生成。在備課中考慮問題的生成,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學習活動,預測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可能會產生什麼問題。把提問題的權利還給每一位學生。真心做到了「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四)精心設計訓練。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設計作業練習,在「新」、「趣」、「實」上功夫。
二、抓扎實訓練,落實語文教學有效性
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實際,靈活的對教材進行增刪調整,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與教材、教師、學生進行平等對話的主角;還要根據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選擇靈活的教學方式,設計富有情趣的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全面的語文實踐,即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興趣的培養。
(一)識字教學。
增強對漢字規律的科學認識,引導學生按規律有序歸納所學生字。讓學生給字找朋友,開展游戲識字,如漢字開花、漢字加減法、猜字謎、組織百字競賽等。識用結合,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體會漢字在語言表達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導學生在交流、評述、欣賞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閱讀教學。
教師可以課文的情感為主線,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通過各種方式的進入文本、思考、想像、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時完成對詞句的感悟和閱讀方法的學習。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從閱讀中尋找樂趣,享受學有所獲的快樂。
(三)口語交際。
教師可在課堂上創設模擬的生活情境,根據不同情況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游戲,提供不同的口語交際機會,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學會規范說話、禮貌用語、耐心傾聽,從而逐步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習作教學。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以事情發展的線索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在取材時聯系生活世界,捕捉生活中的熱點和亮點,激活想像世界,喚起流淌心底的情感,堅持求真、求誠、循序漸進的原則,運用生動的文字表述情感,力求准確、具體、生動、形象。
三、抓文本閱讀,落實語文教學有效性
閱讀文本在語文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質量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優劣。我們一方面強化讀的形式和內容訓練:
——朗讀:增強語感,加深體味;——默讀:提高讀速,思考推敲;
——精讀:深鑽細研,融會貫通; ——略讀:提綱挈領,觀其大略;
——跳讀:避輕就重,抓住要點;——批讀:圈點批註,品評褒貶。
另一方面根據各種讀的特點和不同的文體,引導學生要掌握的讀書方法:
1、寫人為主的記敘文:通過朗讀讀通課文,理解生字詞;運用略讀,分析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思想品質;通過默讀、跳讀,分析人物所處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以揣摩特定環境中所表現的人物的精神風貌;通過精讀、批讀,分析人物間的關系,確定人物的性格特點,並了解主題思想及作者的寫作技巧。
2、記事為主的記敘文:以朗讀、默讀組合來掃除語言障礙,理清事情發生、發展和解決的過程及結果;通過精讀、跳讀分析典型事件或典型場面;通過朗讀、批讀體會人物在事件中的心理活動,進而概括中心思想,弄清作者的表達方式,從而提高自己的語言技巧。
3、寫景為主的記敘文:通過朗讀,讀准讀通課文,積累好詞佳句,體味文章間的自然聯系;通過跳讀理清寫景順序、過渡方式及詳略情況;精讀重點段,體味段式特點,反復體會;運用朗讀、批讀參悟寫景目的,學習寫景技巧。
2. 如何有效組織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
一、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掃清字詞障礙。 這一步驟中,包括創設情景,引起學生對課文的學習慾望,將學生盡快地導入課文。在初讀課文時,學生應發現自己尚未掌握的字詞,藉助注釋、工具書求得新知識,也可向教師求教;教師應給予每一個學生以足夠的閱讀時間,讓每一個學生能完整地了解課文的大意,初步感受課文的內容。 二、粗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大意。 在學生自主預習,初讀課文、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和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粗讀或瀏覽課文,並就課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內容可以是字詞句的理解,也可以是對人物的評價,或者是對文章內容和寫法的質疑等,這是學生初讀文章的收獲,也是學生思考和認識的起點。這一環節的教學活動不僅重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且還注重了學生的後續學習,引導學生在讀書時養成思考的習慣,做一個有心的讀者。 三、品讀課文,自主欣賞,理解課文內容。 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深入研讀和欣賞課文,如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最感興趣或感受最深的內容(或字、詞、句、段)進行朗讀,並說明自己喜歡的理由。對於精彩的段落也可以引導學生採取包括分角色朗讀在內的多種形式進行反復的誦讀,這實際上是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欣賞品評的過程。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思考可以完善甚至代替老師的結論,學生精彩的見解和獨特的感受應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精彩段落的誦讀又可以使學生更深的融入到作品中,極大地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 四、研讀課文,質疑問難。加深內容理解。 在深入閱讀和分析課文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及時引導學生就課文發現和提出問題。學生既可以提出課文理解上的疑難,也可以就課文內容或寫作方面進行大膽質疑,甚至提出改寫的意見。學生的質疑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確有所疑,提出初讀課文時的疑難之處,求得班集體的幫助;二是明知故疑,提出初讀課文時自己感到有價值的問題,供師生思考;三是提出不同見解,對課文或注釋發生疑問,望能討論解決。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的質疑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應具備即時組織能力,將學生的眾多問題納入落實課文教學目標的軌道,圍繞教學目標,以學生的質疑為抓手,組織學生有序地研讀課文,有效地解決疑難問題。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要輕易就下結論,或者進行簡單地否定,可以先交由學生進行集體討論,合作解決,教師也可以作為學習的一員平等參與討論。這一環節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在共同的討論學習中,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五、自讀課文,熟讀精思,深入理解賞析。 這一步驟可在理解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或熟讀記誦,或深入賞析,或延伸思考,或即時遷移……這一步驟中,可以是學生的繼續「發現」,也可以是教師高屋建瓴的講解。必須注意的是,一定要讓學生比前「四讀」時有更為明顯的「獲得」。 六、回讀課文,收獲評價,總結學習內容。 這是課堂教學中知識和方法的梳理與歸納,也是學生閱讀後思想認識的提高與情感的升華階段。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像原先那樣要求學生「你應該學到什麼」、「你應該記住什麼」,而要積極引導學生歸納一下自己通過閱讀學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可以是情感認識,也可以是知識的積累,還可以談在寫作上的啟示等等。我們相信,只要給予學生發言的機會,學生的發現會遠比我們想像的豐富得多,而這些內容又正是我們閱讀和教學的目標之所在。 當然,以上六個步驟只是課堂教學的大致思路,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不同靈活處理,六個個步驟也允許交叉和滲透,如在「粗讀課文,整體感知」中也可以「質疑評價」。在「品讀課文,自主欣賞,」中也可以談收獲和進行評價
3. 如何有效的組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興趣是學習之母」,沒有興趣是學不好的。因為有興趣,學生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為滿足內好奇心,學容生就要看、要聽、要想、要問,思維也被激活。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在成功的體驗中使學生的興趣收到保護和激勵。教師要善於通過各種手段,找准教學的切入口,誘發學生的求知慾。
4. 怎樣有效組織小學語文課堂
所謂有效性,顧名思義,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結果與預期的教學目標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產出之比,以較小的投入,花費較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較大的教學效果;效益是產出、收益,即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促進全體學生素質和個性的最優化發展。那麼,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作為一名小學的語文老師,我有一些這樣的思考:
一、深入鑽研文本,充分開發利用教學資源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我們常常發現一些教師上各種公開課前,不是先研讀文本,而是先從網上尋找相關教案,一味地模仿、因襲他人的教學設計;平日里,個別教師撰寫教案視《教師用書》為至寶,甚至完全依賴《教師用書》,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其實我覺得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應該這樣去做:每每鑽研一篇新的課文,總應先通讀一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方法作出「預設」,或查字(詞)典解釋,或對照近義詞、反義詞理解,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繫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聯繫上下文理解的,則在一旁作上標記。對於要通過查字(詞)典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詞)典並把義項寫在一旁。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們先應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現一些難於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我們還應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課本上做好標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對於重點詞句的含義理解的預設,更應寫在一旁,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在對文本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瞭然於胸的基礎上,接下來我們便可以打開電腦搜集資料,開始撰寫教案,而且幾乎是一氣呵成。
鑽研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正確設立教學目標,科學設計教學方法,以最佳的教學設計換取最大的教學效益。這個過程中,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甚至包括一些「無用功」,但它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環。
二、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葯的導火索。設置懸念,激發興趣,這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開端引趣的方式除「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節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如果你仔細觀察,學生在競爭中是非常活躍的,連後進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讀得有感情,誰領會地深刻;在總結課文時,比一比誰的發言有創意。比賽的形式可以是以學生個體為競爭對手,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成為競爭對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徵。我們的學生最煩教師教得千篇一律,語文課每次是作者介紹、時代背景、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總結寫作特點等等。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結合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說:必須使你的每一節課有點新東西――哪怕只是一個新詞彙。抓住學生求新心理,不斷在學生面前展現那個燦爛的知識新天地,你就會受到歡迎。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盡量多一些,活一些。講述、讀書、討論交替進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興奮起來。只有興奮性腦力勞動,才會使學習過程本身出現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開的花園到處能夠聞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嘗了醇香的美酒,充滿了醉意。學習的這種境界能使學習者產生無窮樂趣。教師要想方設法使每一堂課都有「新意」。講戲劇未嘗不可以演一演;講詩歌不妨舉行個朗誦會;范讀時不妨放一段錄音……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聯系生活實際,激趣的效果也是相當明顯的。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就能喜歡學習,上課能積極參與,精力集中,在學習過程中能自覺學習,能提出各種疑難問題,勤於請教;能積極參加學習小組的討論研究,設法解決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並且主動地尋找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他們的學習目標已不是為了分數,而是切切實實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三、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即主體參與認識的行為實踐不是被強制的、勉強的、被動的,而是自覺的、積極的、主動的。如果學生主動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因此,我們應創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我們教師應該精心組織學生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
首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學生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思路。要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學問學問,又學又問。好問也應有一定的方法,也是需要培養的,好問不等於胡問瞎問。好問首先要問自己,要多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要盲從,別人的答案究竟對不對,還要經過自己思考、鑒別。將別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對比一下,想一想自己與別人的差別,從而發現自己思維的毛病,學習人家思維的方法。只有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其次,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對於實踐性較強的內容,要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而且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進行,使學生互相幫助、促進、檢查。教師要投入到小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題目形式稍有變化往往會影響解決問題方法的選擇,甚至失誤。設計一題多想,同一問題多種解決等,在學生獨立解決的基礎上,然後組織小組討論、辨別、交流,有利於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三、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大組的交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的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現在列舉幾種例子:
例一,發現別人,互相學習。同學們互相學習,發現別人的優勢。由於優勢原則被同學們理解了,發生了可喜的現象;學習差的學生寫了優生的名字;學習優的學生寫了差生的名字,他們都在找別人的閃光點,這樣的學習形式有利於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
例二,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在組織學生小組學習的基礎上,提倡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效果明顯優於單純的競爭。因為學生不僅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同時要與其他組員密切合作,只有這樣才能超過別的組。比如同一個問題,看哪一組先解決,解決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決辦法,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三,互改作業,重新認識。作業批改過去由教師一手包辦,學生的參與性不夠。小組中的批改往往特別認真負責,要求特別嚴格,對於分歧的地方還會爭論得面紅耳赤,這樣,學生對所學知識作了再一次的認識,並逐步鍛煉了學生的評判能力,提高了認識水平,使課堂學習顯得更加豐滿和完善。當然,組織學生批改,內容要選擇,如果是開放性題目,會更有價值。當然教師要加強批改指導,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四、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調控功能,使學生學有動力,學有方向,學有方法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引導。事實上,任何人都有獲得新鮮刺激的需求,對於兒童而言,更是渴望變化,期待驚喜,追求新鮮。我們為何不嘗試多種多樣的評價,在評價的方式方法上創新求變呢?
其一,我們可以在口頭語言的評價上機智多變,靈活地採用激勵式言語評價、導學式言語評價、明理式言語評價、幽默式言語評價等。最好能廣泛收集,加強積累,使評價用語定期更換、常用常新、層出不窮,時時給學生以因時因景因文因人而異的新鮮評價或富有情趣的評價語 ,讓學生聽而不厭,學而不倦。其二,我們可以將口頭語言的評價和體態語的評價相結合,愛撫地摸頭、親切地握手、深情地擁抱、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誠的贊語,如此聲情並茂,更能傳播一種情緒,交流一種感情。在特級教師的公開課堂上我們經常能看到他們這樣對學生的真誠的贊許,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得體。其三,我們可以嘗試實物評價,可以贈送有象徵意義和紀念價值的小物品,一支書簽、一片楓葉、一顆種子、一幅書法作品、一樣教具,都會燃起學生的希望和期待。另外,語文評價應加強形成性評價,《語文課程標准》建議:要「採用成長紀錄的方式,搜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建立學生的語文學習檔案,「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評價學生」。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是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積極性評價的過程中,還要有全人觀念,評價的內容應具有廣泛性,使評價從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應重視對學生進步性指導,給予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認識的提高,情感的發展,價值觀的形成。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5. 如何有效組織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麻煩告訴我
江西省豐城市孫渡小學 陳永群 語文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特別是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方面,提倡目標的多元性、方法的靈活性和形式的多樣性,強調閱讀教學課堂應該是開放的、生成性的課堂。 小學語文閱讀講讀課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佔有比較大的比重,多數老師對這種課型可以說是駕輕就熟了。我認為,閱讀課應體現以讀為主的原則,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學會感悟、學會欣賞、學會質疑、學會評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採用「多讀六步教學法」組織教學,具體步驟如下: 一、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掃清字詞障礙。 這一步驟中,包括創設情景,引起學生對課文的學習慾望,將學生盡快地導入課文。在初讀課文時,學生應發現自己尚未掌握的字詞,藉助注釋、工具書求得新知識,也可向教師求教;教師應給予每一個學生以足夠的閱讀時間,讓每一個學生能完整地了解課文的大意,初步感受課文的內容。 二、粗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大意。 在學生自主預習,初讀課文、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和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粗讀或瀏覽課文,並就課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內容可以是字詞句的理解,也可以是對人物的評價,或者是對文章內容和寫法的質疑等,這是學生初讀文章的收獲,也是學生思考和認識的起點。這一環節的教學活動不僅重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且還注重了學生的後續學習,引導學生在讀書時養成思考的習慣,做一個有心的讀者。 三、品讀課文,自主欣賞,理解課文內容。 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深入研讀和欣賞課文,如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最感興趣或感受最深的內容(或字、詞、句、段)進行朗讀,並說明自己喜歡的理由。對於精彩的段落也可以引導學生採取包括分角色朗讀在內的多種形式進行反復的誦讀,這實際上是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欣賞品評的過程。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思考可以完善甚至代替老師的結論,學生精彩的見解和獨特的感受應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精彩段落的誦讀又可以使學生更深的融入到作品中,極大地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 四、研讀課文,質疑問難。加深內容理解。 在深入閱讀和分析課文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及時引導學生就課文發現和提出問題。學生既可以提出課文理解上的疑難,也可以就課文內容或寫作方面進行大膽質疑,甚至提出改寫的意見。學生的質疑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確有所疑,提出初讀課文時的疑難之處,求得班集體的幫助;二是明知故疑,提出初讀課文時自己感到有價值的問題,供師生思考;三是提出不同見解,對課文或注釋發生疑問,望能討論解決。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的質疑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應具備即時組織能力,將學生的眾多問題納入落實課文教學目標的軌道,圍繞教學目標,以學生的質疑為抓手,組織學生有序地研讀課文,有效地解決疑難問題。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要輕易就下結論,或者進行簡單地否定,可以先交由學生進行集體討論,合作解決,教師也可以作為學習的一員平等參與討論。這一環節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在共同的討論學習中,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五、自讀課文,熟讀精思,深入理解賞析。 這一步驟可在理解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或熟讀記誦,或深入賞析,或延伸思考,或即時遷移……這一步驟中,可以是學生的繼續「發現」,也可以是教師高屋建瓴的講解。必須注意的是,一定要讓學生比前「四讀」時有更為明顯的「獲得」。 六、回讀課文,收獲評價,總結學習內容。 這是課堂教學中知識和方法的梳理與歸納,也是學生閱讀後思想認識的提高與情感的升華階段。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像原先那樣要求學生「你應該學到什麼」、「你應該記住什麼」,而要積極引導學生歸納一下自己通過閱讀學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可以是情感認識,也可以是知識的積累,還可以談在寫作上的啟示等等。我們相信,只要給予學生發言的機會,學生的發現會遠比我們想像的豐富得多,而這些內容又正是我們閱讀和教學的目標之所在。 當然,以上六個步驟只是課堂教學的大致思路,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不同靈活處理,六個個步驟也允許交叉和滲透,如在「粗讀課文,整體感知」中也可以「質疑評價」。在「品讀課文,自主欣賞,」中也可以談收獲和進行評價。
6. 小學語文課堂怎樣有效分組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型學習;何嵐妮;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為合;第一,給學生創設一個真正學習的情境;實踐證明,學生在不平等的環境中學習是被動的,緊張;第二,教師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雖然一節課時間較短,但教師也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第三,培養學生問題學習能力;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型學習
何嵐妮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羅傑斯曾說:「自由愈高的學習,身心投入程度就愈高。在實際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面對課改,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已經作為一種教學策略被越來越多的教師用於教學實踐中,那麼,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呢?結合我們寧遠縣「四環節」教學模式,我認為可從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為合作探究學習奠定基礎。 自主學習通常是指主動,自覺,獨立的學習。新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應進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探索
第一,給學生創設一個真正學習的情境。
實踐證明,學生在不平等的環境中學習是被動的,緊張的,不愉快的。學生也容易產生厭學到心理。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期盼和希望可以產生巨大的感召力,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才找到自己,激發興趣,自主地學習。例如:上課伊始,創設一種輕松的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烏鴉和狐狸》一課,讓學生分別扮演烏鴉,狐狸,讀好它們之間的對話,了解烏鴉和狐狸的不同性格,還可以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第二,教師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雖然一節課時間較短,但教師也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學生始終處於自覺積極的狀態之中,來進行合作條件,自主學習。如:生字詞的學習,讓學生藉助工具書,抓住音,形,義,詞幾個方面分組自學。彌補自己學習的差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共同提高到效果。
第三,培養學生問題學習能力。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敢問,好問,善問的好習慣。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課時,教師要注意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提出問題。在復習課上,也盡量想辦法,問題讓學生提,答案讓學生總結。
第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學會學習。
首先,現在的孩子普遍存在不會學習的現象,表現在:家長或老師督促學習,管著學習,不動腦思考,不動手實踐等不良習慣。作為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讓學生會學。用啟發式點撥式的教學取代傳統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進行中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發展他們的個性。
其次,要通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
如:充分利用語文教材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來激發學生興趣。像:識字中的字理演變圖,小幽默,小兒歌都能引起學生注意。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藉助於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興趣通過動感聲像,美麗的圖片等吸引學生,還有,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分組討論法,小組競賽法,獎勵法···而對於那些不喜歡學習,不喜歡課堂的學生,我則是多和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學患」,把學習以外的事交給他們去做,像:取送作業本,讓他們輪流檢查室內外衛生,當一次小組長,來打開他厭學的心結,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第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受益終生,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人的許多習慣都在早年形成(也包括壞習慣),而教師要調查學生的表現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教學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的培養,持續穩定地發展,比如:低年級的孩子上課要養成仔細觀察,認真聽課,課後按時完成作業,樂於和同學交流等習慣。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水平的提高,到了高年級,就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獨立思考,樂於提問額度習慣。因此,課堂上我嚴格培養,幫助,指導養成這種學習的習慣,久而久之才會見到成效。
二、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
合作精神是綜合學習中首先要培養的,這一點無論從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和綜合性學習本身,都是必不可少的。現在不強調合作精神,不學會與別人合作,我們的學生將很難適應時代的發展,在未來激烈競爭的社會里將很難有立身之地。
1、集思廣益合作。所謂「集思廣益」就是集中每個學生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在學習人物或學習一些生活哲理時,總會問學生「他給你留下怎麼樣的印象?」「從中你領悟到什麼道理」等等,然後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的實際,讓大家從各個角度去分析,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更積極,更深刻的記住了所要學習的知識點。
2、各取所長合作。「各取所長」就是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合作完成某個學習任務。「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個性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有的學生善讀,有的學生善寫,而有的學生善畫。有時候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個性特長,我要求學生自己學習,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呈現對課文的不同理解,他們自動組建合作小組,善畫的作畫,能寫的撰文,字好的抄寫,會說的演講……20分鍾後,他們爭先恐後上台展示。看著一張張圖文並茂的海報,聽到他們繪聲繪色地解說,我知道,我的教學目的達到了。
3、優差搭配合作。有時候,我在讓學生分組學習的時候,有意識地將優、中、差三類學生結合在一起,在學習的過程中,優生自然而然地扮演著小老師的角色,在他們的帶動下,差生有了進步,而優生也更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組織、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從而達到相得益彰,優差共進。
4、分扮角色合作。兒童活潑好動,有很強的想像力和表現欲,他們非常喜愛把一些活動內容「演」出來。我國著名劇作家曹禹對課本劇表演予以了充分肯定,「學生參加演戲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演戲里的人,就必須理解他們的思想與感情,要具備活潑生動的想像,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課本劇可以啟發學生潛在的智力,使他們對聽課…」
在語文課中,我常常讓學生分角色飾演活動中不同的角色,學生對此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上《晏子使楚》一課時,我提出讓學生來表演「晏子出使楚國」的活動內容,學生都爭先恐後地要求試一試。見每個學生都這么積極,我便跟學生商量,讓他們選擇合適的人選自由組合,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加表演。商量完畢,學生便分頭行事,教室頓時變成了一個排練廳。不一會兒,成果就出來了。盡管有的小組效果不佳,但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學生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了。
當然,「合作」不等於「合並」,「合作」應該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學生產生了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應鼓勵他們選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旨在集體探究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在優勢互補中使得個體對問題的理解更加豐富全
面,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感受合作共事和分享成果的愉快。
三、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習過程不再是老師把知識強灌進學生的腦子的填鴨式教學,而是要學生自己找出問題,自己探討,然後得出自己的結果,再與別人或者老師的結果比較,總中學到知識和學習方法。所以不管以何種方法進行探究性學習,都必須要突出三個方面: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現在提出的具體步驟方式有很多,但是都離不開這三個。我這里舉出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智力開發研究所的陸璟提出的一種:
1、提出問題:學習者投入到對科學型問題的探索中;
2、收集數據: 學習者重視實證在解釋與評價科學型問題中的作用;
3、形成解釋:學習者根據實證形成對科學問題的解釋;
4、評價結果:學習者根據其他解釋對自己的解釋進行評價;
5、檢驗結果:學習者交流和驗證他們提出的解釋。
這裡面所說的1是典型的提出問題;2、3就屬於分析問題;4、5就屬於解決問題了。
總之,通過開放、合作、探究式的教與學,學生們既體驗到了學語文的樂趣,學會了怎樣學語文,也體驗到了競爭後成功的喜悅,更懂得了怎樣去「生活」。讓他們真正認識了語文,真正認識了自己!也懂得了如何去「做人」,去正確面對競爭!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際上是激活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研究者。需要指出的是,接受學習仍是人類重要的也是特有的學習方式。素質教育要求加強體驗學習和發現學習,但並不意味著拒絕接受學習。在新的教學方式里,語文教師仍要「講」,或是提供背景知識,或是點撥方法規律,或是交流自己收獲,或激情熏陶,不一而足。
7. 淺談怎樣組織小學語文課外活動
一、聽的方面
1.組織專題講座。為了便於學生集中學習某一方面的語文知識,教師應在平時搜集、積累資料的基礎上,配合課堂教學,不定期地組織專題講座。如「怎樣學習語文」「怎樣查字、詞典」「怎樣修改作文」以及「著名作家的成長道路」等。講座的內容要富有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通過講座既可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課堂知識,又能拓展視野,提高學習能力,通過介紹名人的治學精神,還能使學生受到鼓舞和激勵。
2.指導學生收聽收看廣播、電視。廣播、電視等也是少年兒童學習知識的課堂。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有目的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節目,幫助學生選擇收聽收看的內容(如:名人課堂、動畫城等)提出收聽收看要求,指出應注意的問題。使學生了解新情況、新信息,培養學生的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
3.組織聽寫比賽,在課余時間組織班級性的聽寫比賽。如聽寫成語、聽寫短文、聽寫難字、聽寫錄音等。此類活動,可以訓練學生聚精會神、准確速記的能力。
二、說的方面
1.舉行演講比賽。結合課堂教學及少先隊主題隊會,配合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和節日紀念活動,分別組織班、年級和全校性的演講比賽。如「我愛中華」「黨在我心中」「做祖國的好花朵」等。這不僅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也能較好地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召開故事會。在課外閱讀的基礎上,教師應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主題,搜集材料、編成故事,然後召開故事會,並由學生自己講。教師、輔導員也可講,但主要以示範為目的。
3.舉辦讀書報告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讀書心得,並定期組織讀書報告會,交流學習經驗,暢談學習體會。如舉行「我讀了一本好書」「讀後我懂得了……」等報告會,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得到「說」的鍛煉機會。
三、說的方面
1.組織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引導學生通往知識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進行課外閱讀對學生學習語文及促進各科文化科學知識的學習,發展個人特長都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的課外讀書活動,提倡鼓勵學生訂閱報刊雜志,購買課外書籍、辦好班級「圖書角」。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年齡實際,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要認真進行指導。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不斷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使學生能從多方面廣泛地汲取知識營養,並養成自學習慣,增強自學能力。
2.舉行朗讀、背誦會。朗讀、背誦,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活動內容,教師要大力提倡學生的課外朗誦、背誦活動,舉行朗讀、背誦會。這對於促進學生學習普通話,豐富學生的語言,增強學生的記憶是很有意義的。
3.組織讀報活動。報紙是一種內容豐富的讀物,組織學生讀報不僅是對學生進行時事政治教育的需要,而且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指導學生讀報時,教師要精選一些與語文學習有關的內容,並注意讓學生輪流讀。使學生養成看報、讀報的良好興趣和習慣。
四、寫的方面
1.組織寫作小組。可將班上寫作愛好者組織起來,成立寫作小組,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活動。如舉行寫作知識講座,進行寫作指導、作文觀賞、寫作練習;組織小組成員走出校門,進行參觀、游覽、訪問;到社會大課堂去獲取生動實際的寫作素材。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
2.指導學生寫日記、周記。記日記,寫周記是學生練筆的重要形式。教師應教給學生記日記,寫周記的方法,並要求學生堅持把每天每周有意義的事記錄下來。這種練筆取材於生活,學生用自己的話,無拘無束地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有利於培養學生寫的能力、寫的習慣和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
3.辦板報、牆報和「小報」。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動手開辟「語文園地」,創辦「語文小報」「園地」,採用板報、牆報專欄的形式,「小報」由學生手抄或刻印。學生自己組稿改稿,自己編排設計,自己書寫美化。學校對各班「園地」「小報」定期組織評比。這種活動可以培養學生認真工作、細心辦事的好作風,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審美能力。
8.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一、語文教學中有效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對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出現形式化現象,沒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是目前存在的重要問題。雖然很多研究人員敏銳地看到語文教師濫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追求合作學習的形似,長此以往,合作的意義會喪失,語文課也必將無法提高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但將其原因歸結為教師對合作學習不了解,教師的組織不到位,筆者並不完全認同。筆者以為最關鍵的不在於此,而在於語文教師沒有這樣一種意識:合作學習這樣一種教學策略和教學組織形式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有效,學生才能學有所得。合作學習對於學生來說是一種學習方式,對於教師來說則是一種教學策略。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最終要讓學生有所進步,有所發展。因此,本論文根據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從其有效性出發,研究語文教學中影響合作學習有效開展的因素,並提出確保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更加有效的建議。二、語文教學中有效合作學習的策略 探討有效合作學習的策略成為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有效合作學習的策略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本文認為有效合作學習的策略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有效合作學習的支持策略與實施策略。 (一)有效合作學習的支持策略 合作學習的支持策略是合作學習前所做的必要准備,是合作學習的前奏,它是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基本保障。合作學習的支持策略是由多種因素組成的體系,它包括學校以及相關部門對合作學習開展所進行的培訓、提供的相應的教學資源等等,教師對合作學習理論准備,學生對合作學習的理解與認同。
9. 如何組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爭辯
一、抓精心備課,落實語文教學有效性
認真組織語文教師開展集體備課。實行「個人自備、集體議課、專人整理、上課聽課、反思修改」的備課方案,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提高備課的有效性:(一)強調教學目標的全面性。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考慮,以更好地實現課程的總體目標。(二)突出教學資源的開發。首先是教材資源。抓住教材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設計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其次是生活資源。緊扣教材與生活的聯系,把學生帶進生活之中;第三是網路資源。搜集可以利用的網路資源並精選一部分,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 (三)注重教學問題的生成。在備課中考慮問題的生成,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學習活動,預測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可能會產生什麼問題。把提問題的權利還給每一位學生。真心做到了「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四)精心設計訓練。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設計作業練習,在「新」、「趣」、「實」上功夫。
二、抓扎實訓練,落實語文教學有效性
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實際,靈活的對教材進行增刪調整,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與教材、教師、學生進行平等對話的主角;還要根據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選擇靈活的教學方式,設計富有情趣的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全面的語文實踐,即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興趣的培養。
(一)識字教學。
增強對漢字規律的科學認識,引導學生按規律有序歸納所學生字。讓學生給字找朋友,開展游戲識字,如漢字開花、漢字加減法、猜字謎、組織百字競賽等。識用結合,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體會漢字在語言表達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導學生在交流、評述、欣賞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閱讀教學。
教師可以課文的情感為主線,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通過各種方式的進入文本、思考、想像、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時完成對詞句的感悟和閱讀方法的學習。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從閱讀中尋找樂趣,享受學有所獲的快樂。
(三)口語交際。
教師可在課堂上創設模擬的生活情境,根據不同情況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游戲,提供不同的口語交際機會,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學會規范說話、禮貌用語、耐心傾聽,從而逐步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習作教學。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以事情發展的線索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在取材時聯系生活世界,捕捉生活中的熱點和亮點,激活想像世界,喚起流淌心底的情感,堅持求真、求誠、循序漸進的原則,運用生動的文字表述情感,力求准確、具體、生動、形象。
三、抓文本閱讀,落實語文教學有效性
閱讀文本在語文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質量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優劣。我們一方面強化讀的形式和內容訓練:
——朗讀:增強語感,加深體味;——默讀:提高讀速,思考推敲;
——精讀:深鑽細研,融會貫通; ——略讀:提綱挈領,觀其大略;
——跳讀:避輕就重,抓住要點;——批讀:圈點批註,品評褒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