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人教版初三語文課本第六課讀後感

人教版初三語文課本第六課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3-06 12:14:22

1. 八下的語文第六課的讀後感怎麼寫啊

是什麼版的教科書????
這是個大問題

2.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六課讀書筆記

詞語解釋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後的幾天。俗稱「過年」。
臘月:農歷十二月。
臘八粥:臘八即臘月初八。在臘八這一天,用米、豆等穀物和棗、栗、蓮子等乾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製作,中空,能發出響聲的一種傳統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個十天,也稱「上旬」。
小年:農歷中的節日。在臘月二十三日,舊俗在這天祭灶。
除夕:農歷一年最後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後的一天。
廟會:設在寺廟里邊或附近的集市,在節日或規定的日子舉行。
嫻熟:熟練。
元宵:農歷正月十五日夜晚。因為這一天叫上元節,故晚上叫元宵。課文中指元宵節(又稱燈節)的一種應時食品,其他地區稱「湯圓」。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斷然分開的樣子。形容兩種事物毫無共同之處。本課指除夕夜的「鬧」與正月初一的「靜」形成鮮明對比。

句子的理解
①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農業展覽會」指臘八粥里的米、豆、乾果的品種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開展覽會。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達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北京春節熬臘八粥這一民俗特點。
②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從第一句話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熱鬧」。透過「萬不得已」「必定」等詞語,可以體會到人們多麼重視除夕夜「吃團圓飯」,這里飽含著濃濃親情,浸潤著傳統美德。按照老北京的習慣,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覺,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這叫「守歲」。「守歲」有兩重意義:歲數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則是為了給父母延壽。品讀這些句子,不僅了解北京的春節習俗,還要深入領悟傳統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③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
此處元宵如同南方的「湯圓」。「除夕真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初一拜年、逛廟會,雖「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樣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二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集市上賣元宵、家家戶戶吃元宵,這是春節的第三個高潮。一個「又」字,表現出作者在結構文章、統籌內容上的匠心獨運。
④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
這句話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殘燈:花燈逐漸少了、熄滅了;末廟:廟會的最後一天。從正月初一人們就開始逛廟會,正月初五又到處張燈結綵鬧花燈,到了正月十九,花燈逐漸少了、熄了,廟會也到了最後一天,隆重、熱鬧的春節結束了。十九天「美好快樂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過去了,作者戀戀不舍的心緒躍然句中。這個句子還與課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文章分段
1-6為第一段,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准備。
7為第二段,詳細描繪了除夕夜北京的熱鬧場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明,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
8-10為第三段,寫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以前這段時間,人們過年的一些活動。
11、12為第四段,寫北京過春節的三次高潮:元宵節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
13為第五段,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人們又投入新的工作、新的生活當中。

中心

本文通過描寫北京春節的特點,寫出了北京地區過春節時的歡樂,祥和的喜慶氣氛,使我們又一次得到了傳統民俗文化的體驗。


希望可以幫到你!

3. 八年級下語文第六課讀後感

母親是崇高的,母親是偉大的,而祖國母親又培養了千千萬萬個花朵,今天我學了一篇,叫做《懷念母親》的感人的文章.
這篇文章中寫了季羨林六歲離開母親,在他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母親去世,他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痛哭了好幾天.從此,他失去了母親,一想到母親,他就會淚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國之後,經常夢到自己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在1935年11月寫的四篇感人的日記中,我讀出他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愛著祖國和遠在祖國的朋友.在那之後,他寫了一篇名叫《尋夢》的文章,表達了他熱愛兩個母親的情感.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我一定要向季羨林學習.我有時對母親發脾氣;有時還不肯做家務,~
沒有更努力地學習.而他從小失去了母親,得不到母親的呵護,卻沒有受到任何一點影響,反而更加熱愛、思念母親,更加勤奮學習,考取了博士學位,並去德國留學.在哥廷根的時候,他並沒有忘記母親.在《永久的悔》這篇文章中,他說:「我一生最大的悔,就是沒能孝敬母親.」這樣一位大學者,取得了那麼多成就,最終後悔的卻是沒能孝敬母親.
現在,我以是六年級的學生了,應該從小孝敬母親,幫助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哪怕只是幫她泡一杯熱茶、拿一雙拖鞋.何況我已經長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個只會在母親懷里撒嬌的孩子了,我必須趁後悔前,盡自己的力,孝敬母親.

4.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六課的讀後感300-200字

語文課上,我們又學完了一篇新的文章,那便是《花臉》。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內們容漸漸地深入課文,把課文都理解透徹了。這時,我才覺得這篇文章寫的實在是好啊!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過年時作者得到了一個他最愛的花臉,在所有的人面前帶著花臉為大家表演,過的十分愉快,也十分愛這個花臉。
這篇文章是以議論開頭,寫出小孩十分盼望過年,再以一個懸念承上啟下,引出了下文。在後面的文章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幾句:這花臉好大,好特別!通面赤紅,一雙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頭上邊突起一塊綠包頭,長巾貼臉垂下,臉下邊是用馬尾做的很長的胡須。這花臉與那些愣頭愣腦、傻頭傻腦、神頭鬼臉的都不一樣。雖然毫不凶惡,卻有股子凜然不可侵犯的莊重之氣,咄咄逼人,叫我看的直縮脖子。這幾句用描寫法加內心的感受寫出了這張花臉好看、生氣、莊重、威武。所以我認為這一段是全文中寫的最好的。
當然,全文精彩的地方也不知這些,還有作者帶著面具,手舞大刀給客人們表演、舅舅給我講「關老爺」過五關斬六將……
這就是我讀完這篇文章後的感受,希望大家也和我一樣喜歡這篇文章。

5. 讀九年級語文課本讀後感

九年級語文課本讀後感
擁有一顆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培養學生的愛心,版首先是培養權他們的孝心,沒有孝心,就沒有愛心。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余餘力,則以學文。」(《論語》)可見,一個孩子如果連生他養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怎麼去愛他人呢?《三字經》中說:「養不敦,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缺乏孝心,關鍵是並未體驗到更未理解到父母的艱辛,我們沒有喚醒他們沉睡的孝心。
因此,我們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愛心教育,讓他們從孝敬父母開始,感受愛,學會愛,做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6. 三年級下冊語文第六課讀後感

[《桃花心木》讀後感作文]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版成依賴的心……」讀權到這里,我不禁停了下來細細體會這段話,《桃花心木》讀後感作文.第六課《桃花心木》是篇道理很深的文章,我經過不斷的體會悟出了一個道理: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微小的養分轉化成巨大的能量,讀後感《《桃花心木》讀後感作文》.此時,我想到了我們自己,在家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困難自己都不會去想怎樣解決.現在生活在學校里,脫離了父母,我認為很好,因為你如果從小就不會獨立思考問題,那麼長大怎麼辦呢?獨立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而且還要早獨立.所以,我認為,從小就要養成獨立習慣,獨立成長,獨立生活,獨立思考,好面對成長道路上的所有困難.

7. 初一語文第6課讀後感

是《理想》嗎?

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並為之奮斗
a.理想使人積極樂觀。b.理想使人鬥志頑強。c.理想使人永遠年青。d.理想使人充滿活力。
6 理想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這首詩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連串的「理想是……」,一連串「理想使……」,大贊理想的意義。最後一節說「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希望人們樹立遠大理想,為理想而努力奮斗。總而言之,這首詩是說,人生一定要有理想。詩人從多種角度贊美理想,一連串形象的比喻,蘊含豐富的意義。

二、問題研究

1.第1節四個比喻,喻意是什麼?

不必孤立地體會每個比喻的喻意,從石到火,從火到燈,從燈到路,四個比喻是連環的,這在修辭手法上又叫「頂針」。前兩個比喻為第三個比喻作鋪墊,詩意主要在後兩個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裡,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說「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見,這一節的意思主要是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聯系實際,就很好懂。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中國,中國的先進分子樹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這個理想像燈一樣,照亮了夜行的路。這個理想像路一樣,引中國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國,引中國人民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前兩個比喻,從星星之火,到點燃熄滅的燈,說的是理想傳播的過程,例如李大釗等人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時,共產主義理想在中國是星星之火;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傳播,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就有如一盞明燈了。

2.第2節詩是說,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時代性,對嗎?除此之外,還包含什麼意思?

說得對。理想有時代性,理想有層次性。社會不斷進步,理想也不斷提高。社會是逐步發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種需要滿足了,就會產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過來說,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會不斷進步。這一節的標點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號,句號只有兩個,兩個句子是從兩個角度來說的。飢寒、溫飽、文明,是從生活狀況來說的。離亂、安定,是從社會秩序來說的。

3.第3節的意思怎樣理解?跟第2節有什麼聯系?

第2節講,人類的理想步步提高,從溫飽到文明,從安定到繁榮,具有歷史性;第3節從歷史的角度看人類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類理想有如珍珠鏈。為什麼它又是歷史的脊樑骨呢?因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類歷史不斷向前發展,理想是人類不斷奮斗的精神動力。「古照今,今照來,先輩照子孫」,這個「照」字,既承接「瑩瑩光」,又照應第1節詩里「照亮」的「照」,先輩的理想照亮了子孫前進的道路。概括地說,這節詩的意思是,人類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4.第4節詩意的重點是什麼?

重點在後兩句。「理想是羅盤,給船舶導引方向」,與第1節第三句「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都說理想使人明確方向。第1節第四句說「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來的,這種理想是必然能實現的。第4節說了另一種情況:「理想有時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線,/可望不可即,折磨著你那進取的心。」這里說的是,理想的實現,往往要經歷多次挫折和失敗,或者不像預期那樣切近,起初對長期性估計不足,越到後來越是認識其艱巨性、長期性。

5.第5節的大意怎樣概括為好?

先要理解每一句詩。「理想使你微笑地觀察著生活」,這是說,理想使人樂觀。例如,飢寒年頭,有了溫飽的理想,相信靠勤勞的雙手一定能贏得豐衣足食,滿懷希望,情緒就樂觀了。「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著命運」,這是說,理想使人充滿鬥志,頑強不屈地奮斗。例如,面對不幸,面對厄運,有了理想,相信厄運是可以戰勝的,前途是光明的,就會不屈不撓地奮斗。「理想使你忘記鬢發早白;/理想使你頭白仍然天真」,就是說,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齡非常年輕,他壯心不已,奮斗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滿活力。

一是樂觀,二是鬥志,三是活力,概括起來,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內。這節詩的大意,可以概括為,理想給人力量。

6.第6節怎樣理解?這里所說的「犧牲」是不是指黃金夢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

不錯。顯然,詩人所說的理想,是崇高的社會理想,決不是什麼黃金夢。一個人想發財,想有幾萬、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的資產,不是詩人所說的理想,即使通過正當手段發財致富也不是詩人所說的理想,更不必說,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錢財了。為崇高的社會理想而奮斗,就顧不得個人發財,也顧不得種種個人利益,他所獲得的是為理想而奮斗的幸福感,理想實現後的喜悅,犧牲的是其他個人利益。

7.為什麼說「理想如果給你帶來榮譽,/那隻不過是它的副產品」?為什麼「更多的是帶來被誤解的寂寥」?寂寥里怎麼有歡笑?歡笑里怎麼又有酸辛?

製造某種物品時附帶產生的物品叫做副產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會的溫飽、文明、安定、繁榮等等,而不是個人榮譽。理想實現了,社會給你榮譽,這種榮譽只不過是理想的副產品。

寂寥,就是寂靜、空曠。懷有崇高理想的人卻被誤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歷史上往往有這種情況。理想,就是要改變現狀。而尚未覺悟的人,總認為現狀是天經地義的,要改變現狀,在他們看來就是大逆不道,是瘋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對他,奮斗者的處境就陷於寂寥。

胸懷理想、為理想而奮斗的志士,處境盡管寂寥,但是他享受著斗爭的歡樂,所以有「寂寥里的歡笑」。但是,他畢竟遭人誤解,被當成異類,所以歡笑里又有酸辛。

8.第8節的中心意思是什麼?

第8節分兩個大句,每個大句上下兩個小句之間都用分號。第一大句的第一小句是承接上一節說的,「不幸」就是指「被誤解的寂寥」和「酸辛」。上下兩句意思是轉折的,寫成散文,就是「理想固然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但是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可見意思側重在後一句。這一節說的是理想對人生的意義,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使平凡的人變得偉大。所謂「大寫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偉大的人。

9.第9節是什麼意思?跟上一節有什麼關系?

第9節是說,任何人都可以樹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樹立了理想,他也可以獲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樹立了理想,「浪子回頭金不換」。「理想是還魂的仙草」,是說,罪人之所以為罪人,是因為喪失了靈魂,為邪惡的念頭所驅使,為非作歹。樹立了理想,就恢復了良知,恢復了正常人的靈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愛的母親」,是說,理想能引導著浪子走上正軌。

10.第10節所說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竊」究竟是指什麼?

聯系歷史背景就不難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幫」歪曲馬克思列寧主義,推行他們那套假馬克思列寧主義,共產主義理想被他們糟蹋了,玷污了。因為他們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動搖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竊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識別真假,對真正的理想堅信不移,這是一種考驗,也可以說是「妖魔在考驗你的堅貞」。理想之所以會被扒竊,在自己一面,也因為不夠執著,所以說一要找回來,二要提起警戒,「以後要當心」,要把理想視為生命。

11.第11節與上面有什麼聯系?「誇耀著當年的功勛」,為什麼說「可厭」?「詛咒著眼前的環境」,為什麼說「可笑」?

上一節說「被扒竊」,這一節說「失去」,前者是被動的,後者則是主觀拋棄的,有層進關系。與第8節又構成正反對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蛻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對比非常鮮明。正反對比,更突出理想對於人生的重要。

誇耀自己當年的功勛,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勞簿上爭名奪利,當然可厭。「詛咒著眼前的環境」,卻不願為改變眼前的環境而奮斗,當然可笑。

12.第12節「理想開花」兩句比喻什麼?結尾為什麼不照應「照亮夜行的路」,而說「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理想開花」兩句是說,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濃陰,樹立了理想,不懈地奮斗,就會取得豐碩的收獲。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象徵大好形勢。新的歷史時期,麗日當空,春色一片,是中國人民實現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13.探究這首詩的脈絡。

探究脈絡,先要明白各節大意,然後把相近的歸並在一起,才容易探明白。

2、3兩節相近,可以用「理想的歷史意義」來概括。

4、5、6、7節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義」來概括。

8、9、10、11節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義」來概括。

可見,全詩主要贊揚理想的意義,從歷史意義,到人格意義和人生意義。

開頭一節總說理想的意義,最後一節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斗。這樣合並概括,全詩的脈絡就清楚了。

練習說明

一 朗讀這首詩,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探究下面的問題。

1.你怎樣理解「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這兩句詩的含義?

2.詩人說:「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終生,/可笑地詛咒著眼前的環境。」你同意這些說法嗎?與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3.你能說說《理想》與《在山的那邊》的內在聯系嗎?找出這兩首詩中內涵相同的詩句。

本題挑出幾個難點鍛煉學生探究能力,並聯系舊課作比較閱讀。有的要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去理解,有的要聯系語境去理解。學生有學生的生活體驗,例如,為理想而勤奮學習,做功課的時間就不能看電視,可以說犧牲了看電視的愉快。用學生自己的生活體驗去理解,詩句就容易理解了。

參考答案:

1.詩人所說的「理想」,是崇高的社會理想,是為社會進步、為多數人謀利益的理想。樹立理想,擁有信念,擁有為理想而奮斗的幸福感,是獲得,而這一切又是以犧牲個人利益為前提的,他要犧牲個人利益,他要拋棄黃金夢,所以又是一種犧牲。

2.(本題讓學生談自己的看法,答案不拘一格。)

3.兩首詩的內在聯系是主題相同,都抒寫了理想的意義。

《在山的那邊》:「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時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線,/可望不可即,折磨著你那進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著命運。」

以上詩句都說,到達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長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在山的那邊》:「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開花,桃李要結甜果;/理想抽芽,榆楊會有濃陰。」

以上詩句都說,理想的實現給人帶來美好的新生活。

二、三大題從略。

教學建議

一、調動學生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引導探究詩句含義

這是一首哲理詩,聯系生活經驗,有助理解。如「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學生為自己的理想而作的犧牲也是有的。假如問一問:你們愛不愛玩兒?做作業的時候能不能玩兒?就可以理解「犧牲」二字。但是學生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還應該聯系間接經驗。聯系革命烈士,聯系獻身科學、獻身真理的仁人志士,聯系先進人物,就容易理解「犧牲」的含義了。有些詩句所說的情況是學生的經驗所沒有的,如「被誤解的寂寥」,「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等等,那就只有靠老師舉例了。學生能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一步,就算達到了教學目的。至於透徹的理解,有待今後不斷感悟。

二、可以從《在山的那邊》導入

導語設計:第一課學的是《在山的那邊》,詩中說「在山的那邊,是海」「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就是理想,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個人就會不畏勞苦地向著一個目標前進。

三、最好能背誦

「練習」只提了朗讀的要求,沒有要求背誦,最好鼓勵學生背誦。能背,朗讀比賽就不必捧著書念了,可以朗誦得更好。這首詩構思精巧,語言精美,背誦很有好處。

四、教學設計

指導思想

1.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達到感悟和理解。

2.重視詩歌朗誦教學。

3.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導語。

「理想」是什麼?一本詞典上說,是對未來事物的想像或希望;一本詞典上說,是對美好未來的設想。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理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理想。如果了解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人民為理想而奮斗的歷史,如果我們正在孕育人生的理想,那麼,讀這首詩就會感到分外親切。

「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的一百年間,中國人民的一切奮斗,都是為了實現祖國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徹底結束民族屈辱的歷史。這個歷史偉業,我們已經完成了。」這就是說,那一百年間,中國人民的理想是祖國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奮斗的結果是1949年建立了新中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從20世紀中葉到21世紀中葉的一百年間,中國人民的一切奮斗,則是為了實現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歷史偉業,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已經奮鬥了50年,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再經過50年的奮斗,也必將勝利完成。」這就是說,今天中國人民的理想是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偉大復興。

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事業需要我們去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我們手中實現,黨和人民殷切期望我們志存高遠,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廣闊舞台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業績。青少年時期正是樹立理想的時期,讀《理想》這首詩,會得到不少有益的啟示。

2.默讀。

3.藉助注釋、詞典,讀一讀,寫一寫。

蛻 飢寒 離亂 綴連 遠行 倔強 洗濯 玷污 怨恨 扒竊 詛咒 濃陰 海天 相吻 浪子回頭 碌碌終生 絕處逢生 可望不可即

4.朗讀。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1)各自練讀。

(2)齊讀。

5.逐節研討(1~7)。

研討目的:理解每一節詩的意思。

研討方式:四人一組合作探究,提出疑問,共同解疑。每節由兩組代表報告探究結果,不能解決的疑問可請全班同學研究,或請老師解答。再齊聲朗讀。

6.作業。

「研討與練習」二。

第二課時

1.交流作業,鼓勵有創意的表達。

2.繼續逐節研討(8~12)。

研討目的、方式,同上一課。

3.小結這次探究詩意的經驗。

4.朗讀全詩。

5.語言運用。

教師投影或板書。學生兩人合作,他說你記,互相評論,並向全班推薦佳句。

(1)小康的年代裡,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一____________綴連著一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歷史的脊樑骨。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天相吻的弧線。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望而不可即。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折磨著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

(7)___________________倔強地反抗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運。

(8)_____________________鬢發早白。

(9)__________________洗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絕處逢生。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玷污了。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誇耀著當年的功勛。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碌碌終生。

6.作業。

「研討與練習」一。

有關資料

一、流沙河自撰《流沙河小傳》

原名余勛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遷回金堂槐樹街老家。幼習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學高中部,轉習新文學,1948年始發表作品。1949年入四川大學農業化學系,寫作愈勤。1950年到《川西農民報》任副刊編輯。1952年調四川省文聯,歷任創作員、《四川群眾》編輯、《星星》編輯。1957年後在成都從事多種勞作,工余研讀諸子百家。1966年押回金堂老家,勞動糊口,共12年。1978年到金堂縣文化館任館員。1979年復出發表作品。年底調回四川省文聯,任《星星》編輯。1985年起專職寫作。中國作協理事、四川作協副主席。作品出版20種。

(《語文學習》1996年第6期)

二、寫莊子現代版的流沙河(徐虹北)

以前只是從書本上讀過一些流沙河的詩,後來,又讀到他寫的Y先生語錄,幽默之中含著令人心痛的記憶,提醒人們對一個尚未走遠的時代的繼續反思。有人說他,嫻熟於正話反說,直話曲說,庄話諧說,因此,文章之中總是彌散著一股不同凡俗的怪異之趣,這樣的感覺在我見到應門而出的流沙河先生本人時才得到完全印證,那種步履輕移的身姿,那種似動非動的神態,加之那重重的川音,悠悠的語調,輕輕的語氣,讓人覺得這就是寫莊子現代版的流沙河,就是寫Y先生語錄的流沙河,就是寫鋸齒嚙痕的流沙河。

流沙河先生把我領到陽台,整個陽台被芭蕉、常青藤以及許多詩人鍾愛而我卻叫不上名的綠色植物所覆蓋,遮天蔽日,倒有點令人覺得像是身處熱帶雨林之中。我說:給您在這極具特色的小世界裡拍張照吧?詩人雙手插在褲兜里,那神態,讓我覺得是Y先生的最好造型。然後,他又拿出一些小竹簍,說:我就是喜歡養些花草和小蟲蟲。喏,這只小蟲蟲,我們四川人叫姑姑,也就是紡織娘,河北人叫蟈蟈,你看嘛,我的這本隨筆中,就有好些個是寫這些小動物,寫花草植物的。好吧,你就把這個內容作為你的采訪記的結尾,我替你想好了,你看好不好?

(摘自《就是那一隻蟋蟀——訪流沙河先生》,《語文學習》1996年第6期)

三、詩人說他寫詩「像老牛拉破車」(徐虹北)

他又說:他寫詩,很注意詩的韻律,所以,常常在一張紙上塗塗改改,一句句地慢慢拼湊,一字字地緩緩雕琢,像老牛拉破車,嘴裡一邊嘟噥,手裡還要一邊查字典,磨磨蹭蹭,斤斤計較,一點也不爽快,當別人紛紛改弦易轍,更新觀念,投奔「現代詩」麾下時,他仍然鍾情於傳統詩的形式節奏之美與音韻平仄之諧,講求詩句的流暢易懂,琅琅上口。「不過,」——他加重了語氣,給我和讀者一個特別的提醒——「我的好些詩,只有用四川話念才押韻,我曾經用四川土話念自己詩給成都人聽,很上口,還念了餘光中的小詩《鄉愁》,聽眾反應強烈,一用普通話念就不押韻了,念出來聽的話,就很蹩腳,

不過我有點感覺這不是讀後感……
汗……

8.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課的讀後感是什麼

母親是崇高的,母親是偉大的,而祖國母親又培養了千千萬萬個花朵,今天我學了一篇,叫做《懷念母親》的感人的文章。
這篇文章中寫了季羨林六歲離開母親,在他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母親去世,他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痛哭了好幾天。從此,他失去了母親,一想到母親,他就會淚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國之後,經常夢到自己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在1935年11月寫的四篇感人的日記中,我讀出他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愛著祖國和遠在祖國的朋友。在那之後,他寫了一篇名叫《尋夢》的文章,表達了他熱愛兩個母親的情感。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我一定要向季羨林學習。我有時對母親發脾氣;有時還不肯做家務,~
沒有更努力地學習。而他從小失去了母親,得不到母親的呵護,卻沒有受到任何一點影響,反而更加熱愛、思念母親,更加勤奮學習,考取了博士學位,並去德國留學。在哥廷根的時候,他並沒有忘記母親。在《永久的悔》這篇文章中,他說:「我一生最大的悔,就是沒能孝敬母親。」這樣一位大學者,取得了那麼多成就,最終後悔的卻是沒能孝敬母親。
現在,我以是六年級的學生了,應該從小孝敬母親,幫助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哪怕只是幫她泡一杯熱茶、拿一雙拖鞋。何況我已經長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個只會在母親懷里撒嬌的孩子了,我必須趁後悔前,盡自己的力,孝敬母親。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初三語文課本第六課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