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篇課文的教學一般可分為自讀感知、精讀領悟和誦讀表達三個階段,教師在重視點撥、指導的同時,更應重視多給學生自由閱讀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去感知體味。通過熟讀、背誦,使書面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朗讀 領悟 表達
一篇課文的教學一般可分為自讀感知、精讀領悟和誦讀表達三個階段,教師在重視點撥、指導的同時,更應重視多給學生自由閱讀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去感知體味。通過熟讀、背誦,使書面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
一、自讀中感知,要有「量」
讀書貴在自悟自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然而我們教師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認為與其讓學生自己讀,不如教師多講些。於是,沒有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教師就對文章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大加分析,由於學生自主讀課文的時間太少,學生對課文的認識並不真切,思考並不深刻,感受並不強烈。此時的學生只是一個聽者而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讀者,他們體會到的「情」、感悟到的「理」無非是老師個人的讀書心得、體會。這勢必會使原本富有個性的學生變成一個個只用同一個腦袋思想,用同一張嘴巴說話的「機器」。因此教師不應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一定要把讀書、思考的時間還原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多讀讀書,讓學生通過眼前所讀到的文字自己去體會,去領悟,而老師只要退至後台充當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
二、精讀中領悟,重在「巧」
閱讀僅停留在學生的自悟自得上是遠遠不夠的,葉聖陶說過:「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細心咀嚼課文中的語言,讓他們自己動腦筋,經常比較、揣摩,養成習慣。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楊再隋教授對讀中感悟也做過精闢的闡述:「課文內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出來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領悟。悟的過程就是通過閱讀和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生的悟,在於教師巧妙、適時地引。」學生的水平畢竟是有限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有重點,有目的地給予點撥、引導。引導他們細細品味好詞佳句的絕妙之處,揣摩布局謀篇、立意構思的獨到之處,深入探究領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當然教師的點撥應以學生的讀為根本,以學生自己的領悟為主。教師的「點」必須「點」在關鍵之處,「撥」必須「撥」在疑難之處,無疑而「點」則不如不「點」。
三、誦讀中表達,在於「情」
「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閱讀,是與文本作者心靈的溝通與對話,是由一個生命進入另一個生命的融合重建過程。在教師講解、分析基礎上獲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體驗和情感的共鳴。一篇文章內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讀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多給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通過抑揚頓挫、長短徐疾的朗讀,化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才能讀出其中的味道,讀出其中的深層含義,感悟文章的真諦,達到「情自心中來,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紙船和風箏》是一篇真摯感人的文章,我在引導學生在反復推敲的基礎上,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並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確定朗讀的重音、停頓、音調和情感,把朗讀的自主權完全交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了渲染氣氛,我特地為課文配上了音樂,松鼠和小熊成為好朋友的經過,配上輕松歡快的音樂,兩個人吵架後各自的感受,則配上憂傷的音樂,松鼠和小熊化解矛盾的過程則又配上了歡快的樂曲,優美的音樂一下子感染了學生的情緒,使他們很快進入了文中兩個小動物的情感世界,讀得極富感情,直到課文讀完了有好多學生還沉浸在兩個小動物純潔的友誼之中。
葉聖陶先生曾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我們語文教學應「讀」占鰲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充分發揮「讀」的作用,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抒情,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
『貳』 朗讀感悟法在小學語文教學法中的什麼方法
語文教學方法 (一)閱讀法(朗讀、默讀、背誦) (二)講授法(講述、講版解、講評、講演、復述、講讀、講練、說書法權); (三)對話法(問答、談話、討論、辯論) (四)實踐法(觀察、調查、訪談、參觀、實驗、考察、考證、游戲、交往、旅遊、實習、見習、練習、作業等) (五)電教法(照相機、幻燈機、投影機、錄音機、廣播、電視、電影、錄相機、語音實驗實、電腦、網路、多媒體)
『叄』 語文朗讀的好處及意義
一是有利於開發右腦。因為大聲讀實質是朗讀者在自我欣賞自己的聲音,久而久之,有利版於學生形象思維權能力的自我培養。
二是能改變學生的性格。性格內向者往往發出的聲音也很小,如果全體學生都能堅持大聲讀課文及其它文章、書籍,很容易使學生愛講話,性格也就隨之而變。
三是有利於學生體會到辯論、爭論的價值,這是更好的、高質量地參與未來的事務的一種素質。
四是有利於改變差生,大多數的差生的突出表現就是不會大聲讀課文,大聲讀不好課文,從大聲朗讀開始訓練,許多差生能在讀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五是大聲讀,因為腦神經處於極度興奮狀態,這本身就能刺激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書籍。
六是大聲讀需要集中精力,大腦處於「排空」狀態,有利於記憶材料。
七是大聲朗讀文章是語感形成的必走之路,可以這么說,沒有真正的大聲讀文章,就不會有什麼真正的語感。
八是大聲讀文章有利於「詩性美」的再現。每篇文章、書籍都有著「詩」的美,都有著作者美的靈感,而大聲讀,可以將這種美還原。
九是大聲讀有利於其它學科的學習,比如數學的解題如果有了大聲讀,效果一定更好,需要廣泛深入思考、記憶的學科如果運用了大聲讀,學習效率一定會很高。
『肆』 怎樣看待朗讀在語文中的作用
要用靈活、多樣的朗讀方式。
朗讀的方式多種多樣,但不同形式的朗讀有著不同的功能和作用。為能准確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調動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水平的提高,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朗讀方式,如齊讀、單讀、一個接一個讀、對讀、分角色讀、賽讀、錄音朗讀、表演朗讀等等。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全面加強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通過精心地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從而使師生的朗讀達到聲情並茂的水平,全面展現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為語文的教和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朗讀時如需激情引導時,應用范讀指導。如在教光未然的詩歌《黃河頌》時,教師應自己示範朗讀。讓激情澎湃的朗讀感染學生。讓學生產生馬上想朗讀的熱情,從而情不自禁地讀起來,並自然而然地進入詩歌的境界中去。然而,范讀也只能起「示範啟發」作用,而不是讓學生一味的機械地模仿,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在課堂中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中的精華部分,而不能漫無目的、從頭至尾、一遍又一遍地去讀。如在《月光曲》一課中描寫月光內容的段落是精華部分,老師可在播放《月光曲》的過程中示範朗讀,讓學生閉著眼睛,想像大海的景象,使學生較快地融入課文描繪的情景中去,再指導學生朗讀這種部分內容,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同的形式的讀放在不同的環節有不同的作用,如范讀與學生的試讀,互換一下先後次序,它們所擔負的不同任務、教師要體現的目的和意圖也就不同。因此,教師要對朗讀訓練過程精心設計,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節讀的形式,讓它們各盡所能。以下為幾種重要的朗讀形式。
有表情的朗讀為美讀。這種朗讀方式要求教師要創設情境,適合意境優美的詩歌和散文。教師通過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進行感悟。放錄音的過程要求學生對比課文,邊聽邊領會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後讓學生朗讀,對比兩者的朗讀情況,從而讓學生明白該如何讀,進而領悟文章的內涵。使學生品味到朗讀的樂趣。
分角色朗讀適合戲劇作品和小說中的對話描寫。它有利於提高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如在教《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時,請七位朗讀水平好的學生來分別朗讀童話中的七位人物的語言,學生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使全班同學進入到童話的情境,尤其是讀到皇帝的新裝被小孩子揭露出真相後,部分學生皺了皺眉頭,顯示出對皇帝的虛偽、愚蠢、自欺欺人的丑惡行徑的厭惡。分角色朗讀也應注意形式的多樣化,可讓個別男女生分角色讀,可讓幾個小組的學生分角色讀。
配樂朗讀。歌曲既有優美的旋律,又有美妙的意境。配樂朗讀,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調動課堂氣氛,感染學生,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進行配樂朗讀時,要注意樂曲與課文內容的相輔相成。
背誦就是誦讀。古詩文教學適合這種朗讀模式。等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一定深入的理解後,教師應要求學生背誦古詩文。這樣既能加強對課文的認識,也能增強語言感知能力,從而積累佳詞妙句,品味藝術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升審美能力,養成高雅氣質。
總之,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全面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全身心地去指導學生朗讀,有效地進行朗讀教學,從而讓教師和學生的朗讀達到聲請並茂、和諧婉轉的水平,全面表現出作品的音韻美、語言美,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進而為語文的課堂教與學及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伍』 晨誦詩歌對小學語文低段朗讀指導有何作用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評價的目的是:1.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3.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4.培養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和反思。鑒於此,現就我校實際,以小學1—6年級期末檢測語文試卷為例,看小學語文新課標評價建議的相關要求。通過對本次小學1—6年級語文試卷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其命題目的及特點。整套試卷命題依據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緊扣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體現了「三重」原則,即重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能力(識字能力、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積累運用能力),重創新(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實現了「三維」目標。試題特點如下:1、加重了基礎知識的考查與評價:語文學科是基礎工具性學科,從小打好基礎,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至關重要。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夯實基礎,明確要求,扎實訓練。在本套試題中對字詞句的考查可謂面全樣多:選正確的讀音,看拼音寫字,形近字組詞,補充成語,選填關聯詞語,按要求寫句子,縮句,擴句,比喻句,擬人句等多種句式的變換,以及加標點,查字典等等。由此可見,我們今後的課堂應該讓學生在課內識字、練字、用句,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基固本。2、做出了「語文教學要注重積累」的導向:這次質量檢測的各年級試卷都注重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如二年級題中的4小題把成語補充完整,四年級的第二大板塊「善於積累」中的「寫出和人、水有關的詞語」,把「霧鎖山頭山鎖霧」補充完整,並感受奇妙之處,「請你回想本學期要求背誦的內容,把句子補充完整等等。以上試題源自教材,題目的形式又有別於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注重了語感的培養,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體現了「新課程標准」的要求,對今後的語文教學起到了明確的導向作用。3、落實了口語交際能力的考查與評價:《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在公民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本套試題側重了口語交際能力的考查與評價,例如:二年級的「我的小嘴兒真會說」,三年級的「我會說」,五年級的「能說會做」以及六年級的「我最想說的話是……」等,因此,在我們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容忽視。4、「閱讀」、「情感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靈魂,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一條重要途徑。如一年級的「讀一讀,填一填」中的比一比誰大誰小;六年級的試題內容:「關於鳥的故事」中的「邊讀邊想邊做」各題,是對學生語文閱讀綜合能力的考查,有對學生理解能力、觀察能力的考查,也有對學生知識積累、知識遷移、知識拓展的考查。四年級「開卷有益」部分中的「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請你試著用一句格言式的話寫出來」。我們知道,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慢功,需要的是慢慢的品、慢慢的讀,在讀中再有一個消化和理解的過程,這樣才有可能內化為語文素養,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提醒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不是「教教材」,盲目做題,而是真正做到「用教材教」,教給方法,培養能力,為學生提供的語文閱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驗,讀中感悟,他們的閱讀能力就會逐步提高。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要達成這一目標,最重要的就是注重命題的整合。我們應拓寬命題思維,拓展命題空間,打破學科界限,貫通學科與生活的聯系,賦予試卷豐富、多樣的功能,盡可能使有限的試捲成為融合聽說讀寫、整合三維目標、匯合課內外知識的載體,從而全面綜合地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在這一點中,對於閱讀板塊的考查,我認為應努力做到「跳出文本考文本」的原則,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運用和遷移的綜合能力。閱讀題設置得如何,經常被視為衡量一份語文試題「技術含量」高低的重要標准。事實也往往如此。在平時的測試與考試中,能真正測試出學生閱讀能力與水平高低的,閱讀板塊,往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閱讀題的設置,應要贊成「跳出文本考文本」的出題思路,也即「知識在課內,取材於課外」,換句話說,也就是閱讀題的測試材料應完全取自於課外。與此同時,從教學的導向來看,測試卷中的閱讀題如果來自於課內,容易產生教師上課或復習期間猜題押寶現象的發生。此舉,或造成教學過程中的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分重點,題無巨細式的講解與分析;或造成在復習期間的重復訓練,題海戰術,無端浪費學生的時間與精力,從而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從我們日常的教學情況來看,一些教師為了試題中的一篇課內閱讀題,在復習期間往往會准備幾十篇甚至於上百篇的課內段落讓學生去練習,甚至背誦標准答案。如此復習與教學,我們的孩子豈有不厭學之理?題例:閱讀題《蠟燭》(四年級)中有一題:在橫線上填寫出一句與蠟燭的精神有關的古詩詞句子。【試題把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了,價值取向是語文教學既要立足文本,也要適度地超越文本。】對於「跳出文本考文本」的出題原則,或許我們中間的一部分教師會質疑:難道我們的文本教學不需要了嗎?產生這種想法的教師,其實是對閱讀的內涵與本質了解不夠造成的。閱讀題,考的並非只是閱讀材料中的幾個知識點,而的是,通過閱讀材料,考查孩子們的閱讀能力與理解水平。而這一閱讀能力與水平的形成,是一個螺旋上升、循序漸進、日積月累、滴水成冰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我們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每一個單元到每一冊教材的編制,都是各類專家經過反復論證與謹慎推敲過的。這些內容不同,體裁各異之文本,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形成了一冊冊具有知識結構系統化,能力訓練序列化的教材。通過一篇又一篇課文的學習,一個又一個知識點的落實,目的正是為了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會有「教材是個例子」的說法。反之,如果撇開課文,而只是一味地去追求所謂的課外閱讀,那隻會是捨本逐末、語文就會像斷線的風箏,無從把握而失去方向,失去歸宿,就更談不上語文教學的科學性與高效率了。一份好的試卷,首先要能比較客觀地反映一個階段學生該學科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讓學生能夠看到自己一個階段語文學習的主要成績,知道自己以後努力的方向;其次,要能夠體現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的基本理念,對教師的教學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相信,以課程標准對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新要求為指引,來研究命題新思路,探索復習新策略,一定能夠使語文考試真正成為評價語文學習的客觀工具,成為激勵學生學習語文的有效動力,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作出實際的貢獻。
『陸』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朗讀能力之我見
朗讀是學生不斷吸取語言材料與技巧的過程,是掌握書面語言能力的基本途徑。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任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達到美感、 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一。朗讀是溝通讀者與課文內容互動的橋梁,是讀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讀是我國語文學習的傳統方法,也是現代語文學習的一個關鍵環節。
《語文課程標准 》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熏陶。」所以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朗讀,有感情的朗讀 課文與理解課文,對領悟課文內容,增強語感,陶冶情操等,起著其它任何活動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因此我校教師在語文課的教學中通過有效的朗讀指導,並引導學生領會課文的內涵,感受文章的韻味,體會文中的情感。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絕大多數學生都沒興趣朗讀課文,朗讀教學也沒得到相應的重視,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導。很多時候,朗讀只是為了朗讀,學生只是被動地、毫無銜接性地完成朗讀過程,沒有真正的理解,沒有心靈的交流,沒有情感的激盪,也就享受不到朗讀帶來的愉悅。
為了解決我校現存的問題我們課題組從以下幾個方面處理語文課中朗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首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鍛煉、培養自己成為朗讀高手,有過硬的誦讀能力,這樣才能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從而更好地駕馭課堂,取得實效。
同時,教師在布置朗讀前對課文的講釋要盡量穿插語音、語調、停頓等方面的知識加以強調。
如貝多芬的《月光曲》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它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文章詞句優美,感情豐富,意境很深,教學時,要抓住環境特點,仔細體會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從而體會到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課前我經過多次誦讀訓練,上課時先播放這首曲子並帶有朗讀,以深情的旋律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教師再深情地朗讀全文,並注意每句中的重音、語氣、語速、停頓等,學生聽讀時很快進入情境,個個全神貫注,激情洋溢,躍躍欲試,甚至有些同學已暗暗跟讀著。
其次,我會讓學生多聽錄音,以激勵學生的朗讀慾望。課前,讓學生聽一遍,劃出重音、停頓、注意語速的處理;聽第二遍,補充遺漏的;聽第三遍,學生跟著試讀,有了錄音的示讀,學生們敢讀了,節奏、停頓也把握得好些了。
此外,朗讀時我會根據課文內容採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來配合,如播放樂曲、短片、動畫,這樣可以擴大想像的范圍。
二、有效想像,進入情境
從理解和想像力著手。語文教材很多是屬於文質兼美的文章,文章中繪聲繪色的人物描寫、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凝聚著作者十分豐富的想像,對學生有很強的感染力。在教學設計中,我們課題組大膽嘗試,不採用教師分析講解代替學生對課文的自主感悟,而是將朗讀作為學生學習和領悟的重要手段。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文朗讀教學的層次,每次朗讀之前提出不同要求,這樣由淺入深,通過朗讀把文章感情主旨等主要問題解決了,從而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
如教學《窮人》我是這樣設計朗讀的。
一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認清字形,讀准字音。
二讀:指名朗讀,要求在讀准字音基礎上准確把握句子的停頓。這個環節可讓學生自己點評,然後教師適當點撥,教師示範讀重點句,學生體會怎樣正確處理朗讀節奏。
三讀:學生邊齊讀課文,邊尋找表述窮人的語句,並思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所在。
四讀:看著板書盡量用課文的句子描述課文圖景的內容。這時,學生基本能當堂成誦了。
通過多層次的朗讀,達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和栩栩如生的描述,讓學生大膽想像和再創造,在頭腦中喚起與詞語相關聯的表象,並按照作者的描述進行表象組合,以產生豐富的想像和深刻的體驗,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三、感悟文章,抒發情感
朗讀訓練最終目的是要「放聲讀出來」。
每篇文章都是由作品所蘊含的情感來體現的,當然也就決定著朗讀時語調的輕重、抑揚和舒緩的變化。通過朗讀對作品內涵的理解和感悟去親身體驗和逐步把握,就能更好地理解領會作品的主題思想,達到朗讀要求的所謂「放聲讀出來」的效果,也就享受到朗讀帶來的愉悅。
當然,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有齊讀、分角色朗讀、個別朗讀、等,採用什麼形式因文而異,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安排,讓朗讀課真正成為學生展現自我、抒發性情的舞台。
總之,我們課題組的教師會重視朗讀教學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朗讀水平,會精心激發學生情趣,科學地實施朗讀教學,使師生的朗讀具有聲情並茂的效果,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感水平和語文素養,為我校語文教學奠定牢固的基礎。
『柒』 怎樣看待朗誦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歌曲既有優美的旋律,調動課堂氣氛。 分角色朗讀適合戲劇作品和小說中的對話描寫、濫讀不是朗讀1 要有明確。使學生品味到朗讀的樂趣,邊聽邊領會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它們各盡所能。因此。 朗讀的方式多種多樣。在進行配樂朗讀時。從而讓學生慢慢地進入語境,因此朗讀教學為語文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而不能漫無目的。配樂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具體的朗讀目標、一遍又一遍地去讀,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中的精華部分、愚蠢,像瀑布從空中垂下」的磅礴氣勢、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使全班同學進入到童話的情境,通過朗讀。所以通過朗讀教學既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從而讓教師和學生的朗讀達到聲請並茂,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節讀的形式、對讀,讀准句讀,全面展現出作品的聲音美,又有美妙的意境,教學生讀出「瀑布」的高下,范讀也只能起「示範啟發」作用。在學生朗讀課文時、從頭至尾。放錄音的過程要求學生對比課文,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和情感美,同時更深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單讀。 總之,「瀑布」的光彩歡快,使學生較快地融入課文描繪的情景中去,讀出感覺、錄音朗讀。這樣既能加強對課文的認識,從而讓學生明白該如何讀,陶冶思想情操,也能增強語言感知能力。它有利於提高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讓學生全面感受本文的語言美,如齊讀,教師通過精心地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教師應自己示範朗讀,尤其是讀到皇帝的新裝被小孩子揭露出真相後、教師要體現的目的和意圖也就不同,通過朗讀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速度大大加快。 亂讀。古詩文教學適合這種朗讀模式。如在《月光曲》一課中描寫月光內容的段落是精華部分、練讀。如在初讀時,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多樣的朗讀方式,應用范讀指導。一部分教師僅僅把朗讀看成是語文教學中的一種簡單過渡,從而讀出味道,可讓幾個小組的學生分角色讀,讀通讀順課文、自欺欺人的丑惡行徑的厭惡,請七位朗讀水平好的學生來分別朗讀童話中的七位人物的語言,全面表現出作品的音韻美,互換一下先後次序。進而在初步理解基礎上進行表達性朗讀,進而為語文的課堂教與學及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生動與熱烈。如在教《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時,老師可在播放《月光曲》的過程中示範朗讀,想像大海的景象。 2 要用靈活。以下為幾種重要的朗讀形式,對文章理解的深度也大大加深。然而。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為語文的教和學打下堅實的基礎,養成高雅氣質,可讓個別男女生分角色讀,從而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朗讀方式,從而情不自禁地讀起來,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但不同形式的朗讀有著不同的功能和作用,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教師通過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進行感悟,再指導學生朗讀這種部分內容,在此其中讓學生去試讀。如在教光未然的詩歌《黃河頌》時。教師缺少給學生朗讀的具體任務和目標,全身心地去指導學生朗讀。這種朗讀方式要求教師要創設情境,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積累佳詞妙句,然後讓學生朗讀,「紫色條幅上的點點銀光」的生命的歡樂。讓激情澎湃的朗讀感染學生,而對於學生的朗讀情況關注度不夠,全面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和諧婉轉的水平,讓學生閉著眼睛,因此更無法指出學生剛才的朗讀時出現的問題,要注意樂曲與課文內容的相輔相成。 有表情的朗讀為美讀,對比兩者的朗讀情況。分角色朗讀也應注意形式的多樣化,讓學生讀出「一片輝煌的淡紫色的明凈色調,部分學生皺了皺眉頭,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配樂朗讀,品味藝術魅力,最終只是無所收獲的朗讀,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所以在朗讀前教師應給學生布置具體的任務和目標,可以創設情境。等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一定深入的理解後,教師應要求學生背誦古詩文、神韻美,老師要要求學生讀准字音,讀出情趣,也沒有用心聽、一個接一個讀。 背誦就是誦讀、語言美,而不是讓學生一味的機械地模仿,顯示出對皇帝的虛偽,忙著板書或自己思考著下一個教學步驟,有效地進行朗讀教學。讓學生產生馬上想朗讀的熱情。 如《紫藤蘿瀑布》一文,「瀑布」的動感,適合意境優美的詩歌和散文。 在課堂中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並自然而然地進入詩歌的境界中去,教師要對朗讀訓練過程精心設計。為能准確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在朗讀教學中,全面加強學生的朗讀水平。 不同的形式的讀放在不同的環節有不同的作用,「瀑布」的曲線、分角色讀。 朗讀時如需激情引導時,感染學生,提升審美能力、賽讀,它們所擔負的不同任務、表演朗讀等等,如范讀與學生的試讀,從而使師生的朗讀達到聲情並茂的水平,進而領悟文章的內涵、調動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