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論文 結合課程標准談一談如何正確使用小學語文教材
正確使用小學語文教材,要靈活運用教材,要針對學生情況進行教學。
㈡ 胡壯麟的論文
1「納特女士介紹的一些教材編寫原則和外語教學法」, 《語言教學與研究》增刊1, 1977 年 6 月。42-62頁。
2「論英語關系結構」, 《語言教學與研究》增刊 2, 1978 年 10 月。79-93頁。
3「澳大利亞語言學教學情況介紹」, 《語言學動態》, 1979 年第 5 期。37-38頁。
4「`語用學」, 《國外語言學》, 1980 年第3 期。1-10頁。
5「國外漢英對比研究雜談」,《語言教學與研究》,1982 年 1/2 期。117-128頁。
6「Some linguistic differences in the Written English of Chinese and Australian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Vol. 1, No.1, 1982. 39-52.
7「系統語法, 生成語法和從屬語法的大融合--赫德遜的子項從屬語法簡介」,《1983年哈爾濱生成語法討論會論文集》。黑龍江大學。1993年。219-225頁。
8「韓禮德」,《國外語言學》, 1983年第2期。60-62頁。
9「淺談我國外語教學中的閱讀課」,《教學研究》,1984年第1期。1-6頁。
10「韓禮德的語言觀」,《外語教學與研究》,1984年第1期。23-29頁。
11「威廉.哈斯」,《國外語言學》,1984年第4期。56-59頁。
12「Differences in Mode」, JOURNAL OF PRAGMATICS, No.8, 1984. 595-606.
13「談康拉德的《黑暗的內心深處》中的庫爾茨」《國外文學》,1984年第4期。18-26頁。
14「『 光明使者』與『白人奴隸』--談談《黑暗的內心深處》中的庫爾茨」,《福建外語》1985年第1期。42-45頁。
15「語言模式的全應效果--試析狄倫·.托瑪斯一詩的語音模式」,《外語教學與研究》,1985年第2期。14-18頁。
16「英語應用文介紹」,《大學生》,1985年總第3期。148-163頁。
17「韓禮德的功能語法」,《現代英語研究》,1986年第1期。50-58頁。
18「語言學在英語系紮根」,《外語教學與研究》,1987年第2期。2-3頁。
19「《高等學校英語專業高年級英語教學大綱》簡介和說明」,《外語界》,1988年第3期。40-44頁。
20「Working for an English Syllabus for English Majors in China's Tertiary Institutions」, APPLIED LINGUISTIC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N OCCASIONAL PAPERS No. 10. 16-22.
21「韓禮德」(合著),《中國大百庫全書語言文字卷》,1988年2月。127-128頁。
22「語用學」(合著), 《中國大百庫全書語言文字卷》,1988年2月。496-497頁。
23「語言功能與漢語的語序和詞序」,《湖北大學學報》,1989年第4期。53-60頁。
24「第16屆國際系統語法大會介紹」,《國外語言學》,1989年第4期。46頁。
25「韓禮德語言學的六個核心思想」,《外語教學與研究》,1990年第1期。2-8頁。
26「語篇語用學札記」,《北京大學學報:1990年英語語言文學專刊》。51-58頁。
27「現代漢語言語類型及其修辭功能」,《修辭的理論與實踐》,語文出版社,1990年2月。173-183頁。
28「Speech at the Concluding Panel Discussion」, 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ON INTENSIVE ENGLISH TRAINING IN CHINA (1987), Tourism Ecation Press, 1990. 285-287.
29「系統語言學在中國的進展》」(合著),語言系統與功能》,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7月。1-11頁。
30「語氣與漢語的疑問語氣系統」(合著),《語言系統與功能》,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7月。88-107頁。
31「小句與復句」,《語言系統與功能》,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7月。130-141頁。
32「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諷刺詩四首」,羅紹書編:《外國百家諷刺詩選》。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121-123,218-219,282頁。
33「澳大利亞文學」, 《文學網路大辭典》, 華齡出版社, 1991 年。803-807頁。
34「紐西蘭文學」, 《文學網路大辭典》, 華齡出版社, 1991 年。807-808頁。
35「王力與韓禮德」, 《北京大學學報.英語語言文學專刊》1991 年1期。4957頁,收入 張谷,王輯國編:《龍蟲並雕,一代宗師——中外學者論王力》,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16頁。
36「功能主義縱橫談」, 《外國語》, 1991 年 3 期。3-10頁。
37「有關日語主位的若干問題」,《外國語》1992 年1期. 1-7 頁。
38「位與非位評介」, 《國外語言學》 1992 年 1 期. 7-10 頁。
39「韓禮德——哈桑的接應模式和漢語話語接應問題」, 北京市語言學會編: 《語言研究與應用》。商務印書館. 1992 年。199-215頁。
40「九十年代的語篇分析」, 《北京大學學報》(英語語言文學專刊1992年1期)。1-7頁。
41「大學外語教育」, 《學者論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智能》,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11月,139-148頁。
42「Wallace Chafe」 《國外語言學》,1992年3期.44-49頁。
43「Aspects of Present-day Australian English」, The First Conference on Australian Studies in China, March 8-12, 1988. in Hu, Wenzhong ed. COLLECTED PAPERS ON AUSTRALIAN STUDIES IN CHINA. Xiamen University Press. 1992. 249-263.
44「評Pike的位學理論」,《北京大學學報》(英語語言文學專刊1992年第2期),46-49頁。
45「語言規劃」,《語言文字應用》, 1993年第1期,11-20頁。
46「認知與語篇產生」,《國外語言學》1993年第2期,2-6頁。
47「語音系統在英語語篇中的銜接和連貫」,《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年第2期,1-5頁。
48「美國的語言問題和語言政策」,《北京大學學報:英語語言文學專刊》1993年,13-22頁。
49「第20屆國際系統功能語法會議」,《國外語言學》,1993年,42-43頁。
50「A semantic-functional approach to word order in Chinese,」 Hao Keqi et al (ed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xts and Language Research, 29-31. March, 1989, Xi』a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1993. 29-31.
51「入其門而得其道」,《英語函訊報》1994年2月15日。第1版。
52「語言的可證性」, 《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年第1期.9-15頁。
53「英漢疑問語氣系統的多層次和多元功能解釋」,《外國語》,1994年第1期.1-7頁。
54「巴赫金與社會符號學」,《北京大學學報》1994年第2期49-57頁。
55「美國的雙語教育」,《外語與翻譯》1994年第1期.41-45頁。
56「可證性,新聞報導和論遍語體」,《外語研究》,1994年第2期.22-28頁。
57「大學英語中的習得」, (與封宗信、羅郁合作), 《外語教學與研究》1944年第4期, 44- 49頁。轉載高遠等編: 《英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995年2月。
58「Acquisition in College English ecation」, (with Zongxin Feng, Yu Luo),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REVIEW, No.1, 1994, 15-23.
59「Social and cultural ramifications of English ecation in China」,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ssoci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994 ELLAK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1994.
60「An evidentalistic analysis of reported argumentatio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rgumentation. Amasteram. 102-119.
61「英語專業精讀教材評審工作的回顧」,《北京大學學報:英語語言文學專刊》1995 年,115-121頁。
62「肯定成績, 總結經驗, 提高教材評估工作的科學方法」(合著),《外語界》1995年第1期,11-16頁。
63「漢語的可證性和語篇分析」,《湖北大學學報》1995年第2期,13-23頁。
64「Lyle Bachman談語言測試的設計與開發」,《外語與外語教學》1995年,10-16頁。
65「有關語篇銜接理論與多層次模式」,《外國語》1996年第1期,1-8頁。
66 「我國文體學研究現狀」,許嘉璐等編: 《中國語言學現狀與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6年,355-365頁。
67「語法隱喻」,《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年第4期, 1-7頁。
68「美國功能語言學家Givon的研究現狀」,《國外語言學》1996年第4期,1-10頁。
69「英漢對比研究的動向」,《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7年1月,55-62頁。
70「喬姆斯基語篇勸說力剖析」,《外語與翻譯》1997年1月,1-6頁。
71「東亞人學英語(上)」,《福建外語》1997年2期,1-4 頁。
72「東亞人學英語(下)」,《福建外語》1997年3期7-11頁。
73「傳統·創新·團結」,《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年第3期,5-7頁。
74「高吉亞斯修辭學與柏拉圖真修辭學」,《外語與外語教學》1997年第4期,6-9頁。
75「語言·認知·隱喻」,《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1997年第4期,49-57頁。
76「開發電子郵件的研究功能」,《現代外語》1997年增刊:《外語教師上網手冊》,97-102頁。
77「有關語言教學的看法和信息」,《語言文字應用》,1997年增刊,65-68頁。
78「ELT Reform in China -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the 21st Century」in Lin Maosung & Leung Yaonam (eds.) The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glish Teaching, Taipei: Lihe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79「有關隱喻語用觀的若干問題」,《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年1期,7-11頁。
80「系統功能語言學近況」,《外國語》1998年第1期,1-5頁。
81「一部用法與搭配相結合的新型詞典」,《外語界》,1998年第2期,53-54頁。
82「語篇分析任重道遠」,《外語研究》,1998年第2期,1-4頁。
83「英語改革勢在必行」,王景和編《英語教學名家談》,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52-53頁。
84「Between 用法眾人談」,《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年7月, 20-21頁。
85「十年含辛,執著創新—評汪榕培盧曉燕編著的《英語詞彙學教程》」,《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年10月,28-30頁。
86「英語的最近變化」,《山東外語教學》,1998年第4期,1-7頁。
87「當代符號學研究的若干問題」,《福建外語》,1999年第1期,1-9頁。(收錄於陳治安,劉家榮主編:《語言與符號學在中國的進展》,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9月,i-v.)
88 「反思與前瞻 - 紀念《馬氏文通》發表一百周年」,《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1-5頁。
89 「系統功能語法與漢語語法研究」,載馬慶株編,《語法研究入門》,商務印書館,1999年2月,252-302頁。
90「《結構功能語言學——布拉格學派》評介」,《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第4 期,116-117頁。
91「四位中國學者關於《系統功能語法概論》的討論:胡壯麟先生的答復」,《福建外語》1999年第3期,第6-8頁。
92「英語學習與電腦」,載李賦寧等主編:《英語學習指南》,世界圖書出版社,1999 年7月,482-490頁。
93「科學理論新發現和語言學新思維」,《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年第4期1-6頁;朱用生編:《世紀之交論功能》,上海外語教育研究社,2002年。
94「隱喻與文體」,姜治文等主編:《外國語言文學研究》1999年9月,22-36頁。
95「關系」,載趙世開主編,《漢英對比語法論集》,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年9 月,254-291頁。
96「論語法隱喻的韓禮德模式」,《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年32卷2期,95-102頁;黃國文主編、楊炳均副主編:《語篇·語言功能·語言教學》,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年5 月,95-102頁。
97「『辨證施治』與『唯物辯證法』」,《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年第8期。
98「博導訪談:訪胡壯麟教授」,《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年第3期。456-460頁。
99 「功能語法導論」導讀」,《功能語法導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年8 月,F13-31.
100「中小學英語教材的新突破」,《中國教育報》,2000年12月19日。
101「語篇分析與外語教學」,《外語教學》,2001年1期3-9頁。3-9頁。
102 「Discourse Analysis and Pragmatics」, in Ren Shaozeng et al (eds). Grammar and Discours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course Analysis. The University of Macao Press. 2001. 23-32.
103 「語言和計算機」,《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01年1月,1-6頁。
104 「走近巴赫金的符號王國」,《外語研究》2001年2月;王銘玉、李經緯主編《符號學研究》,軍事誼文出版社,2001年12月,10-15頁。
105 「為中學生量身定做」,《北京書訊》2001年5月。
106 「關於英語語法教育的再認識」,《外語論壇》2001年1期。6-14頁。
107 「導讀」,《英語語言學網路詞典:語言教學手冊》,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年10月,F25-31。
108 「漫話英語學習」,《專家學者談如何學習英語》,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112-122頁。
109 「語篇語言學」,楊自儉主編《語言多學科研究與應用》,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281-314頁。
110 「里查茲的互動理論」,《三峽大學學報》,2002年24卷1期,50-54頁。
111 「語境研究的多元化」,《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年34卷3期,161-166頁;轉載於《語言文字學》2002年第8期,104-109頁。
112 「對中國英語教育的若干思考」,《外語研究》,2002年第3期,2-5頁。
113 「計算符號學」,《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年,第9期,1-5頁。
114 「雷迪的傳導隱喻」,《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1-6頁。
115 「『如何操作』型語篇文體特徵的變異」,《英語研究》2002年1卷1期,2-9頁。
116 「中國英語教學中的『低效』問題「,《國外外語教學》2002年第4期,3-7頁。
117 「在教育技術變革下的外語教學--《現代教育技術與現代外語教學》一書評介」,《外語電化教學》2002年第6期,60-64頁。
118 「中國環境下說英語」,《大學英語》2003年第2期,2-4頁。
119 「語法化研究的若干問題」,《現代外語》2003年26卷第1期,85-92頁。
120. 論中國的雙語教育,《中國外語》,2004年第2期。
121. Indivialization, Collaboration, Molarization, and Hypertextualiz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中國外語》,2004年第1期。
122. 大學英語教學的個性化、協作化、模塊化和超文本化——談《教學要求》的基本理念,《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5期。
123. 關於《認知隱喻學》的對話(王宗炎; 胡壯麟),《中國外語》2005年第4期。
124. China's English Ecation Reform: Trends and Issues,《中國外語》,2005年第6期。
125. 習得與學得,《中國外語》,2007年第2期。
126. 談語言學研究的跨學科傾向,《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6期。
127. 社會符號學研究中的多模態化,《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1期。
128. 解讀韓禮德的Appliable Linguistics,《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
129. PowerPoint——工具,語篇,語類,文體,《外語教學》,2007年第4期。
130. 讓巴赫金給巴赫金定位——談巴赫金研究中的若干問題,《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131. 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社會語言學淵源,《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132. 閑話「整合」,《中國外語》,2008年第5期。
133. 對語言象似性和任意性之爭的反思,《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
134. 中國外語教育六十年有感,《中國外語》,2009年第5期。
135. 語篇的評價研究,《外語教學》,2009年第1期。
136. Interviewing Professor M.A.K. Halliday (韓禮德; 胡壯麟; 朱永生),《中國外語》,2010年第6期。
137. 認知符號學,《外語學刊》,2010年第5期。
138. 談語法研究中的本位觀,《外國語》,2011年第1期。
139. 談中國外語教育30年,《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
140. 談多模態小品中的主體模態,《外語教學》,2011年第4期。
㈢ 語文和語言學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最大的區別是: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語言學是以人類語言為研究對象的學科.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悠久,由漢、壯、回等50多個民族的文化組成。在漫長的歷史沿革中,中華傳統文化逐步形成海納百川的恢宏氣度和多元一體的綺麗態勢。
語言學(linguistics)是以人類語言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探索范圍包括語言的性質、功能、結構、運用和歷史發展,以及其他與語言有關的問題。語言學被普遍定義為對語言的一種科學化、系統化的理論研究。並且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現實。
㈣ 如何使用優質繪本進行小學語文看圖寫話教學論文
繪本是20世紀產生的圖書品種,是人類現代社會的產物。在國外,繪本已經有了100多年的版發展歷史,是發達國家兒童權首選的讀物。在我國台灣,對繪本閱讀的研究也已有20多年的歷史。而在我們大陸,對繪本閱讀的實踐還屬於起步階段。近幾年,我國有一些兒童文學作家與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專家,認識到繪本閱讀對低年級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開始致力於繪本的推薦與繪本閱讀的推廣和導讀。
㈤ 求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題目(現漢或語言學方向)
現代漢語方向
1 ,人怎樣學習普通話(例如:雲南人怎樣學習普通話)
2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拼音教學問題
3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漢字教學問題
4 ,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漢字教學問題
5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詞彙教學問題
6 ,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詞彙教學問題
7 ,試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詞彙教學問題
8 ,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語法教學問題
9 ,試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語法教學問題
10 ,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修辭教學問題
11 ,試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修辭教學問題
12 ,試論顏色詞語的文化內涵
13 ,試論動物詞語的文化內涵
14 ,試論植物詞語的文化內涵
15 ,試論人名的文化內涵
16 ,試論地名的文化內涵
17 ,試論成語的構成
18 ,試論成語的意義
19 ,試論成語的文化特徵
20 ,試論慣用語的構成
21 ,試論慣用語的意義
22 ,試論慣用語的文化特徵
23 ,試論歇後語的幽默性及其成因
24 ,試論歇後語的地方性特徵(以本地歇後語為例)
25 ,試論積極諺語的功能
26 ,消極諺語的成因及克服對策
27 ,試析句式(例如:試析" A 不 A , B 不 B "句式)
28 ,"把"字句的篇章功能
29 ,"被"字句的篇章功能
30 ,雙賓句的篇章功能
31 ,存現句的篇章功能
32 ,連動句的篇章功能
33 ,兼語句的篇章功能
34 ,試論比喻的文化性
35 ,文學作品的語言藝術(例如:文學作品《日出》的語言藝術)
36 ,商品命名研究(例如:化妝品命名研究)
37 ,牌號命名研究(例如:店鋪命名研究)
38 ,網路語言研究
39 ,廣告語言研究
40 ,營銷語言研究
41 ,廣播語言研究
42 ,主持語言研究
43 ,叫賣語言研究
44 ,稱呼語言研究
45 ,教學語言研究
46 ,新聞語言研究
47 ,手機簡訊語言研究
48 ,流行段子語言研究
49 ,經濟類新詞語研究
50 ,外來新詞語研究
㈥ 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類)考研方向
漢語言文學專業考研五大方向解讀
1、中國古代文學專業
培養能從事古代文學和旅遊文化研究、高等教育、編輯出版、企事業單位宣傳、文秘工作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為中國文學批評史專題、中國古籍校讀法、西方文論專題、現代語言學專題、明清小說戲曲研究、唐宋詩詞與散文研究、文體學專題、中國文學與文化、文獻檢索與利用、中國文獻學、中國山水文化與民俗等。
2、語言學專業
語言學專業是對語言的本質、起源及其運用進行系統而科學的研究的學科,既可以對語言符號的形式、結構和意義進行研究,也可以對語言的生物學本質和起源進行研究,同時還可以研究它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應用。
語言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除了可以繼續深造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還可以在人工智慧、電子科技、互聯網公司、編輯出版、醫學病理、公安刑偵、語言文化相關政策管理部門就職。
3、應用語言學專業
應用語言學(applied linguistics)研究語言在各個領域中實際應用的語言學分支。它著重解決現實當中的實際問題,一般不接觸語言的歷史狀態,也不大介入一般理論上的爭辯。可以說,它是鑒定各種理論的實驗場。
用語言學專業培養具備文藝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
4、文藝學專業
文藝學是一門以文學為對象,以揭示文學基本規律,介紹相關知識為目的的學科,包括三個分支,即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和文學史。
這三個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對象和任務。它們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文學理論作為研究文學普遍規律的學科,有獨特的研究對象和任務,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和價值取向。文藝學屬於中國語言文學類的核心學科,屬於文學門類,不是藝術學。
5、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
培養具有科學研究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能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研究,新聞、出版、文秘、創作、評論等具體工作的高層次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為西方文論專題、現代語言學專題、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專題、世界華文文學研究、文學批評學、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思潮、中國當代文學創作論、中國現當代文學前言講座、新移民文學研究、中國當代散文研究、中國報告文學史、海派文學研究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古代文學專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語言學專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應用語言學專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藝學專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
㈦ 語言學論文題目選什麼好
關於語言學 論文最主要的研究方式為:現在語言學的發展,傳統語言文學新政策影響等等,有關語言學類的論文選題有很多中形式,更多的可以來,58期刊網看看。
㈧ 急求和《語言與社會生活》有關的論文(多提供些題目也可)!
呂叔湘先生在《語言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中談到語言的工具性作用,我也談談自己的看法。
語言是工具,是一個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語言沒有了這個功能,它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是死的了。語言最初的產生源於交流的需要,遠古人因為交流的需要產生了最初的原始語言,又逐漸形成了一套系統的用於交流的語言。當發展到一定程度,需要記錄時,書面語就誕生了,而語言就是口語和書面語的統稱,與人類關系最為緊密。人類幾千年的歷程就是基於語言而得以沿襲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言就不僅僅是一種工具了,他可以是歷史、是哲學、是社會學,可以包羅萬象,通過語言,可以看到人類幾千年來的歷史、思想,也因此有了歷史語言學、哲學語言學等細分學科的產生。
僅就語言本身而言,他又是不斷變化的,通過語言,可以看到一個時代,因為語言有很強的時代特徵,「語言不是一種單純的事物」,他總是和我們身邊的很多事情有著千絲萬縷或緊或松的關系。「在現實社會里,人們的語言活動以及作為這種活動的工具的語言,都是極其錯綜復雜的一大堆。研究這錯綜復雜一大堆的學問就叫做社會語言學。」這就是語言工具性之外的另一個方面,與生活相關,與社會發展相關,也由此衍生出社會語言學的學科。陳原先生這本《語言與社會生活——社會語言學札記》就是講語言與社會生活之間關系的。
薄薄的一本小冊子,32開本,120頁,可讀性很強,包羅內容不可謂不多。脫離本書,站在語言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也同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書成於七十年代末,帶有明顯的時代印痕,如馬恩主義、階級劃分、四個現代化等等,此外還有一些在當時看來有傷風敗俗之嫌不能接受的而在今天看來習以為常的事物,陳原先生所持有的觀點和頗近似於現代的我們,讀後不得不為先生具有的前瞻思想而佩服。
一
陳原先生談到語言沒有階級性,面對肚子痛這一事實,資產階級、無產階級都會說同樣的一句話:「我肚子痛」。現代社會已不習慣使用「階級」這個詞,而改用「階層」,這就是時代特徵。
在改革開放之前的幾十年中,政治掛帥,以階級斗爭為綱,害死了一批人,也讓許多人聞階級斗爭而色變,隨著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的日益開放,「階級」這個詞已不再適應這個新的社會。倒是出現了高層、上層、上流社會、中產階層、工薪階層、農民工階層這類多元化的具有現代特徵的取代詞,相對於「階級」而言,階層更顯溫和,階層之間雖有小的矛盾但不似階級之間那樣嚴重對立不可調和。
雖然語言沒有階級性,但不可否認的我們的社會存在著階級語言(階層語言)。不同的階層有著不同的語言習慣。拿廁所來說,盥洗室、洗手間這樣的詞相對於中產階層以上多為使用,工薪階層則常用衛生間、廁所這樣稍顯直白的詞,而農民工階層、農民階層或者說底層社會則更為直白,廁所這樣的詞也用,但也有茅廁、茅房之類顯得不十分雅緻的詞語。不同階層有不同的用詞習慣,長期使用就形成了一種特定的階層語言。
和階級、階層的變化一樣,對人的稱謂也形成了非常有趣的變化史。在古代,大戶人家通常稱已婚的主人為「夫人」,稱主人的女兒為「小姐」,主人的母親為「太太」,下人的已婚女人稱為「X家的」,X為丈夫姓,他們的女兒叫「丫頭」。到了近現代,西方思想和行為方式對中國產生了深刻影響,稱呼也免不了受到影響。在上流社會,稱未婚女士為「小姐」,已婚女士為「太太」,男士統稱「先生」,在家中則遵從傳統習慣,稱女兒為「大小姐」「二小姐」。在解放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包括解放前的解放區)內稱呼沒有了性別標志,男女統稱同志,有時在不知道姓名的情況下需要稱呼時一般叫「女同志」「男同志」。到了現在,稱呼不怎麼嚴格了,而且因地方不同稱呼也不同。在長沙男的(限青少年)一般叫「帥哥」,女的叫「美女」。而在一些正式場合,男稱「先生」,女稱「女士」。「小姐」這個詞現在被賦予了一層特殊含義,具有歧視意味,因此在使用時大都比較慎重。相對於國外來說,中國對於女士婚否的區別在稱呼上並不是特別嚴格,不像英語中的MS、MISS、MRS這樣涇渭分明。
其實,包括對階級、階層的使用,對人的稱呼既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語言現象,這就是社會語言學,傾向於語言的社會特徵,社會語言學的時代特色很明顯,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用詞習慣,甚至會產生新的詞語。
例如「農民工」,意指從農村來到城市的工人,因其農民身份而稱作農民工。這一詞在中國歷史上是不曾有過的。它是在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流動加速,經濟發展增速的大環境下產生的一個中國特有的工人群體。此外還有諸如航天員、網民、白領等富有現代特徵的詞語。
二
陳原先生在第三章講了「語言的污染」,語言污染幾乎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在任何社會任何時代都無法避免。社會群體具有極強的流動性,而語言又具有區域性,不同區域的語言相匯集,必然會產生相互的影響,這種影響基本不受好與壞的制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強勢文化決定的。強勢文化在與弱勢文化的交鋒中,強勢文化具有導向性作用,弱勢文化會受到不自覺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
當前世界,美國作為全球的超級大國,其文化對這個世界產生了很大影響,尤其是中國,無論是觀念思想,亦或是物質技術都受到了很大影響,而這種影響正是因為其文化具有主導性地位,這種主導性是伴隨著經濟實力生長的。在語言上也如此,看看我們今天的詞彙,受到它很大的影響。首先是科學技術的發展,美國(或者說英美文化國家)具有領先優勢,在一些新科學名詞、儀器的命名上會受到影響,一般而言我們是選擇音譯,像人名、地名,如:penicillin最初音譯為「盤尼西林」,後來才改為青黴素。此外,還有直接用英語字母或者單詞替代的,如CT、X射線等專業儀器。就日常生活中,這種外來詞的影響更是隨處可見,像麥當勞mcdonald,肯德基Kentucky,酷COOL,托福TOEFL,波音BOEING,可口可樂COCACOLA等等。
這些算不算語言污染呢,我在此無法做出界定,也許,這些在幾十年前的語言學家們看來是語言污染了,應該用純正的漢字,而現在則不這樣認為了,畢竟這些詞很普及了,已經融匯到了漢語詞彙中,托福一詞就已經收入了現代漢語詞典。
是什麼促使它們這樣普及呢?我認為是方便。例如CT,是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簡稱,對於一般人來說,沒有必要記如此復雜的句子,而CT只是一種儀器的象徵,只需了解它有什麼功能就可以了。像托福、麥當勞、可口可樂讀起來都容易上口,且易於記憶。還有就是現代人觀念的開放以及易於接受新生事物也促使這些詞語的生根,老一輩的人對於這些有字母或者音譯的詞因為念著拗口而記不住,現代人們都一般會很容易記住這些構造相對簡單的詞語。因此,語言污染的概念具有時空的相對性。當然,也會有運用不倫不類的語言污染,比如陳原先生列舉的「洋涇浜英語」,即我們現在通常說的漢語式英語,chinglish。
臟話被認為是語言污染,我持保留意見,因為臟話基本是伴隨著語言相生的,也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固然不少臟話很粗俗,但一些常見的臟話已不僅僅是種臟話,日常生活中,不少人的口頭禪就是什麼「他媽的」「靠」之類,實際已經沒有了臟話的意義,僅是一種口頭語。而且臟話作為語言中的特殊現象不單存在於漢語中,幾乎每個語種都會有臟話,這是一種語言現象,但是並不能看作是語言污染。
㈨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科學的使用多媒體論文開題報告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科學的使用多媒體論文
我可以給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