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八幾年小學語文課本上有沒有一篇(李冰治水)的課文
沒有,但是我幫你找來了故事!
治理沫水
李冰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水利專家。他是戰國時期的秦國人,有關他的生卒年月、家世故里、生平事跡等詳情,由於史料的缺乏,如今已大都無從知曉。現在能見到的,只在《華陽國志·蜀志》與《水經注·江水》中略有記載。根據記載可知李冰在秦昭王時(公元前256年-251年)被任命為蜀郡守。據說他「能知天文地理」,極有學識與才能。他到任以後所做的實事都與治水有關,如主持了沫水航道的治理等。
中國古代的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為富國強兵都大力發展經濟,而興修水利就是一項很重要的舉措。許多國家在當時都搞了一些很有名的工程,也涌現出了一批著名的水利專家,而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李冰。
李冰上任後即治理了沫水(今青衣江),這是岷江的一條支流,發源於蒙山,因為江中有一個大礁離碓(亦名離堆、涵崖等),加之江水流速漂疾,嚴重地影響了舟船的航行。李冰主持將離碓鑿除後,使得航道暢通無阻,極大地方便了沫水上的航行。
興建都江堰
設計、建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李冰對子孫後代的偉大科學貢獻。與沫水治理相比,都江堰工程顯然要復雜得多而其地位與價值也高得多。都江堰歷史上曾先後被稱為浙棚、浙堰、金堤、都安大堰等,唐代稱「楗尾堰」,到宋代才有了「都江堰」的名稱。
都江堰是岷江中游的一項大工程。岷江從岷山發源,一路急流而下,到灌縣地域又進人了平川地界。這里地形復雜,加之泥沙淤積,使得航行十分困難,而且江水在洪水季節常常泛濫。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西邊遭受洪水肆虐的時候,東邊卻因缺水而受旱災之苦。
李冰到任以後,聽到了大量的民眾呼聲,親臨實地考察後不久就開始實施這項規模浩大的工程。近現代的人們所見到的都江堰工程,從上游數起,主要有百丈堤、都江魚嘴、內外金剛堤、飛沙堰、人字堤、寶瓶口,其中最重要的是都江魚嘴、飛沙堰與寶瓶口。現在可以肯定這3項主要工程都是李冰所主持修築的。
都江魚嘴,又名分水魚嘴,是人工築起的一條縱向的大堰,因為頭部像魚頭,所以稱為「魚嘴」。又因為它的作用在於把上游流下來的江水分為內、外兩股(堤左西面的為外江,是岷江的主流;堤右東面的為內江,是灌溉東面田地的總渠),所以稱為「分水魚嘴」。
在修築這條分水堤堰的時候,開始採用向江心拋擲石塊的辦法,但由於江流過急而始終沒有成功。後改用竹子編成的長10米、寬0.6米的特大竹籠裝滿大塊的卵石沉人江底,才終於築成了這條大堤堰。這條分水堤堰,也就是《華陽國志·蜀志》與《水經注·江水》所記載的「壅江作堋」的「堋」。這個分水魚嘴和靈渠上的鏵嘴、沱江官渠的平水梁很相似,它們之間究竟是否存在承繼或學習啟迪的關系,是許多專業學者們仍在繼續深入研究的。
分水魚嘴築成以後,使得岷江水得以分流,既可以使幹流外江的水量不致太大,從而大大降低了洪水季節泛濫成災的概率,同時又使東面內江能灌溉灌縣的田地,免除了灌縣旱災的產生。魚嘴的分水量有一定的比例,大致是外江佔4成,內江佔6成,為了避免洪水季節內江也產生澇災,又修築了飛沙堰。
飛沙堰的修築方法與魚嘴分水堰相同,也是用特大竹箱裝滿卵石而堆築成功的。這條堰的難點與關鍵,在於它的高度必須正好適宜,才能使內江的水位在達到一定高度後,江水會漫過堤堰而流人外江。在內江水位過高、水量特大、水速過急時,更會把堤堰沖垮,內江的水直泄外江,更可以確保內江整個灌區的安全。這條堤堰所以取名為飛沙堰,還因為它與寶瓶口配合,能產生排沙作用。
分水魚嘴與飛沙堰所採用的竹籠填石法,是一個既簡便又高效的創新,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費用低廉,實用高效。在建築學上,人們對此有十六字的高度評價——重而不陷、擊而不反、硬而不剛、散而不亂。如此高明的創造,是否為李冰首創,目前還未能肯定,但就目前所知在李冰之前還從沒發現,所以很可能是李冰發明並在如此大型的工程中予以使用的,但也很可能是他吸取了民間的或前人的經驗而加以發展的。
寶瓶口工程,實際是整個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李冰最先就是把阻礙江水東流的玉壘山劈開。這項工程開始也不怎麼順利,工程進度很慢。後來,李冰在富有經驗的民工們的建議下,採用了火燒山岩、讓岩山爆裂的方法,使得工程進度加快,最終把工壘山劈開了20米左右寬的大口。因為它的形狀像瓶口,就命名為寶瓶口。把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聯合起來,就使得岷江在這里成功地實現了分流,也就實現了既消除西面水患、又消除東面旱災的缺陷,一舉兩得,功德無量。
石人鎮江
為了控制內江的水量,李冰還刻了3個石人,設置在「玉女房下白沙郵」(在都江堰工程區域中)。如果水位淺到石人的腳部,用於灌溉的水量就有可能不足,也就預示著會發生旱災;如果水位升到石人的肩部,就表示水量已經過多,也就預示著會發生洪災。這個以足、肩作為水量不足與過多的標志,是在長期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史籍記載為「竭不至足,盛不沒肩」。
1974年、1975年,在外江的金剛堤、安瀾索橋一帶出土了東漢時期刻鑿的二尊李冰石像。一尊題字為「故蜀郡李府君諱冰」、「建寧元年閏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掾尹龍長陳壹造三神石人珍(鎮)水萬世焉」;一尊題字已模糊而不可辨。這很可能是仿照李冰所立石人而制,既可紀念李冰,又可以作水位衡量的標志。出土的李冰像高達2.9米,摺合古尺在一丈有餘, 這個高度很可能是兼有水位標示作用的。
「深淘灘,低作堰」
相傳李冰還製作過石犀,埋在內江中,作為每年治理時淘挖泥沙的深度標准。當時李冰所定的歲修原則是「深淘灘,低作堰」,也就是說每年淘挖江底淤積的泥沙要深,可以使江水水量有適當的保證;飛沙堰的堤堰不能築得較高,以免影響內江江水的外溢與泄洪,可以保證內江不發生洪災。李冰所制定的這六字要訣,後人極為重視。在內江東岸修築的紀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廟石壁上,就赫然刻著六字要訣與解釋這六字要訣的治水三字經。
在《華陽國志·蜀志》與《水經注·江水》等文獻典籍中,還記載著李冰父子治理過管江、汶井江、洛水、綿水,以及建索橋、穿鹽井等事跡。這些傳說中難免有附會依託的成分,很難全部相信。但這些傳說的產生,也正是因為李冰父子修築都江堰而享有了極高的聲譽,後人才會把蜀地的諸多水利工程與善事都歸到李冰父子的名下,這也反映出了李冰父子在歷史上的地位與盛名。
以今天的科學水平來回顧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工程,仍然可以看到這個工程從規劃、施工到最終的效果都是十分科學和正確的。因此,這項工程能夠成功地控制內、外江水量,解決西澇東旱的弊病,把原來的災害地區變成「天府」糧倉。如果以現代的科技水平來從事這項工程,可能在施工手段、設備材料、工程進度上有所提高,而就最終的效果來說,則差距並不很大。因此,我們不得不由衷地對2000多年前這項傑出的工程與工程的主持人李冰表示欽佩
Ⅱ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材81頁故事叫什麼名字急
第一單元
《語文園地一》
《火燒雲》
《鳥的天堂》
《雅魯藏布大峽谷》
《觀潮內》
《觀潮》
第二單元容
《語文園地二》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蟋蟀的住宅》
《爬山虎的腳》
古詩兩首《游山西村》
古詩兩首《題西林壁》
第三單元
《語文園地三》
《小木偶的故事》
《去年的樹》
《幸福是什麼》
《巨人的花園》
第四單元
《語文園地四》
《母雞》
《貓》
《白公鵝》
《白鵝》
第五單元
《語文園地五》
《秦兵馬佣》
《頤和園》
《長城》
第六單元
《給予是快樂的》
《卡羅納》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搭石》
《送元二使安西》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第七單元
《語文園地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烏塔》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第八單元
《語文園地八》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
《飛向藍天的恐龍》
《電腦住宅》
《呼風喚雨的世紀》
應該是第三四單元的哦
Ⅲ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課本81頁內容是什麼
遠近聞名復 黑白相間 輕重倒制置
舍近求遠 頭重腳輕 積少成多
異口同聲 左鄰右舍 里應外合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 申猴 酉雞 戌狗 亥豬
Ⅳ 大興安嶺雪花還在飛舞,黃河兩岸柳樹已經發芽。出自81年那本教材
這兩句話是出自於81年的小學第二冊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具體內容如下回:
第七課 :
海南島答,鮮花盛開;
長江, 柳枝發芽;
大興安嶺,雪花飄舞。
大興安嶺,雪花還在飄舞;
長江兩岸,柳樹開始發芽;
海南島上,鮮花已經盛開。
我們的祖國多麼廣大。
(4)81小學語文課本擴展閱讀
第一課:
春天,冰雪融化,
種子發芽,果樹開花,
我們來到小河邊,來到田野里,
來到山岡上。我們找到了春天。
第二課:
桃花,蘋果花,
海棠花,我們村裡種了許多果樹。
現在是春天,滿樹都是花,
我們村是花園。到了秋天,
樹上結滿果子,我們村就成了果園。
第三課:
耕地,播種,
施肥,澆水,
春天,人們在地里辛勤勞動 。
第四課:
藍天降落傘姐姐的膽子真大, 敢從天上跳下!
藍天上花兒朵朵, 也不知道哪朵是姐姐的花 。
Ⅳ 需要81年小學語文課本一套
暈 那麼老的。。。。
別說書、誰會有。。。
看能不能在網上搜到喲
Ⅵ 小學一年級語文書上冊81頁83頁虛宮格里的漢字
題目可以說一下嗎
Ⅶ 八十年代人教版小學第五冊語文課本的第一課的內容
走錯地方了吧
謝謝
Ⅷ 哪兒還能買到1981年小學一年級語文書
前幾天在一個網站上面看到好像有過!,只要活動結束就下架了,你可以去看看!!,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因為那個網站是商家做活動發布的內部券
Ⅸ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材81頁故事叫什麼名字
你確定?這是第五單元的單元導讀,我有書 ,但是80有個趣味語文,講的是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到寺廟遊玩與寺中主持發生的故事。對了的話置頂啊,我可以把故事告訴你
Ⅹ 誰記得81年小學課文春天來了
1.春天來了,抄冬天過去了,微風悄襲悄地送來了春天。地里的泥土化凍了,變鬆了,踩上去軟綿綿的,像踩著厚厚的地毯。麥苗醒來了,舒展著嫩綠的葉子,小河裡連一片薄冰也找不到了,水慢慢地流著,幾只鴨子跳進水裡,快活的游來游去。河岸上柳枝發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