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望廬山瀑布

小學語文望廬山瀑布

發布時間:2021-03-05 18:08:20

❶ 《望廬山瀑布》是蘇教版幾年級的課文呢

這個就不用關心了吧?人教版二年級教,蘇教版應該差不多吧。你可以去書店看蘇教版小學語文書各年級目錄,就可以找到啦。反正不會是初中教。

❷ 小學語文望廬山瀑布課後應該留什麼作業

讓學生仿寫這首古詩,寫自然景觀

❸ 《望廬山瀑布》是蘇教版幾年級的課文呢

這個就不用關心了吧?人教版二年級教,蘇教版應該差不多吧.你可以去書店看蘇教版小學語文書各年級目錄,就可以找到啦.反正不會是初中教.

❹ 巜望廬山瀑布》這首詩好在哪裡

一個「生」字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望廬山瀑布二首⑴
其一
西登香爐峰⑵,南見瀑布水⑶。
掛流三百丈⑷,噴壑數十里⑸。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⑹。
初驚河漢落⑺,半灑雲天里⑻。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⑼。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⑽。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⑾;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⑿。
而我樂名山⒀,對之心益閑⒁;
無論漱瓊液⒂,還得洗塵顏⒃。
且諧宿所好,永願辭人間⒄。
其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⒅。
飛流直下三千尺⒆,疑是銀河落九天⒇。[2] [3] [4]

注釋譯文
編輯

詞句注釋
⑴廬山:又名匡山,中國名山之一。位於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陽湖盆地,在廬山區境內,聳立於鄱陽湖、長江之濱。
⑵香爐峰:廬山香爐峰有四。此指南香爐峰。因煙雲聚散,如香爐之狀,故名。關於香爐峰的位置,各注本有多種說法。
⑶南見:一作「南望」。
⑷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⑸「噴壑」句:意謂瀑布噴射山谷,一瀉數十里。壑(hè):坑谷。
⑹「欻如」二句:意謂快如閃電而來,隱似白虹而起。此二句化用沈約《八詠詩·被褐守山東》「掣曳寫流電,奔飛似白虹」句意。歘(xū):迅疾貌。飛電:空中閃電。一作「飛練」。隱若:一作「宛若」。白虹:一種出現在霧上的淡白色的虹。
⑺河漢:銀河,又稱天河。一作「銀河」。
⑻「半灑」句:一作「半瀉金潭裡」。
⑼造化:自然界的創造者,此指大自然。
⑽「江月」句:意謂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顯得更加清澈。江月:一作「山月」。
⑾「空中」二句:意謂瀑布在奔流過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處飛濺,沖刷著左右青色的山壁。潈(zōng):眾水匯在一起。
⑿穹(qióng)石:高大的石頭。
⒀樂:愛好。樂名山:一作「游名山」。
⒁益:更加。閑:寬廣的意思。
⒂無論:不必說。漱:漱洗。瓊液:傳說中仙人的飲料。此指山中清泉。
⒃還得:但得。一作「且得」。塵顏:沾滿風塵的臉。洗塵顏:喻指洗除在塵世中所沾染的污垢。
⒄「且諧」二句:一作「集譜宿所好,永不歸人間」,又一作「愛此腸欲斷,不能歸人間」。諧:諧和。宿:舊。宿所好:素來的愛好。一解為舊友。
⒅「日照」二句:一作「廬山上與星斗連,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指香爐峰。紫煙:指日光透過雲霧,遠望如紫色的煙雲。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遙看:從遠處看。掛:懸掛。前川:一作「長川」。川:河流,這里指瀑布。
⒆直:筆直。三千尺:形容山高。這里是誇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⒇疑:懷疑。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九天:極言天高。古人認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九重天,即天空最高處。一作「半天」。此句極言瀑布落差之大。[2] [3] [4]

白話譯文
其一
從西面登上廬山的香爐峰,看見南面瀑布高掛在山前。
瀑布高高懸掛達到三百丈,噴湧出的溪水有數十里長。
瀑布水流迅疾如同閃電般,時隱時現恰如空中升白虹。
初看以為銀河從九天垂落,河水從雲天高處半灑而下。
抬頭仰觀那氣勢更加雄偉,大自然造化之功多麼壯闊!
海天之風吹不斷瀑布水練,江上明月照來又如同空無。
瀑布水花在空中四濺亂射,沖洗著兩側青色的山石壁。
水珠飛濺猶如輕霞般四散,流淌的水沫在巨石上翻滾。
我平生素來喜愛游覽名山,面臨此瀑布更覺心裡閑逸。
不必說可吸飲如瓊液之水,還可以用來洗去途中塵顏。
還是與舊友相攜一道到此,在這里隱居永遠辭別人間。
其二
太陽照耀香爐峰生出裊裊紫煙,遠遠望去瀑布像長河懸掛山前。
彷彿三干尺水流飛奔直沖而下,莫非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3]

創作背景
編輯
這兩首詩一般認為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前後李白出遊金陵途中初游廬山時所作。吳小如教授認為,李白這兩首詩體裁不一,內容也有一部分重復,疑非一時之作。詹鍈先生在《李白詩文系年》中根據任華《雜言寄李白》詩,認為第一首五古為李白於開元年間入長安之前所作。[4] [5] [6]

作品鑒賞
編輯

整體賞析
這兩首詩體裁不一,一首五古,一首七絕,內容也有部分重復。第二首詩流傳很廣,曾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
第一首詩是五言古詩。此詩共換四次韻,前八句為一韻;中間八句每四句各一韻;末六句為一韻。詩意也可按韻分為四層。前三層基本上是摹寫瀑布的壯觀奇姿,屬景語;只有末一層言志抒懷,屬情語。前三層也各有重點。
第一層八句,其實是平鋪直敘。開頭二句,詩人先點明自己看瀑布的角度以及瀑布的方位。「掛流」二句。運用誇張手法描寫瀑布的縱橫之勢。「欻如」二句,寫瀑布來勢之迅猛如天際白虹,即上面「噴壑數十里」一句的形象化。而「初驚」二句,則又是「掛流三百丈」一句的注腳。這八句四十字,作者在下一首七絕中乃以二十八字復述了一遍。至此,瀑布的主體實景,已從從正面寫完。
第二層四句全是虛寫。「仰觀」句繳足題面的「望」字;而所謂的「勢轉雄」「造化功」,只是抽象的贊語,並無足奇。奇在「海風」二句全從作者幻覺而出,以烘托手法來刻畫瀑布的雄奇壯偉。詩人說這從天而降的瀑布連海上颶風也吹它不斷,假如時值皓月當天,則照在瀑布上便成為一片空明,與月光渾融為一。有此二句,則上文的「雄」「壯」二字就不是概念化的了。這四句用透過一層的寫法以傳瀑布之神,用筆雖虛,卻使瀑布更為形象化了。
第三層四句寫得很細,卻是從側面即從上下四旁來勾勒刻畫。「空中」二句寫水珠在空中四濺,沖洗左右的山壁。「青」字下得十分斟酌。一是說瀑布沖刷石壁,愈洗愈凈,顯得愈加青蒼可愛;二是說山壁之所以「青」,正緣久為瀑布所浸潤,石上可能生長了苔蘚一類的植物。「飛珠」句寫瀑布在日光中飛散,故如輕霞;「流沫」句寫瀑布在穹石上掠滾而下,故著一「沸」字以形容其翻騰之狀。這四句是寫瀑布之動態,而以附近諸物之光彩色澤映襯之,由深寫其神而細寫其形,然後瀑布之形神備矣。
第四層六句抒寫詩人的志趣和願望,亦非泛說。非「名山」不能得見此奇景,故先言「樂名山」;「對之心益閑」者,面對瀑布乃愈覺內心寧靜悠閑也。「無論」二句一開一合,先縱後擒。意謂服瓊液以求仙畢竟是遙遠的事情;但在山中遇到奇景,足以盪滌塵俗,這倒是比較現實的。然後歸結到隱居遁世,詩人說這本為自己夙願;果真能永辭人間,久居林泉之地,固所願也。收束得自然平易。
五言古詩講究興寄,直抒胸臆,質朴真切,氣象渾成。詩人的感情起伏與詩的節奏同步,由此形成感染人的力量。李白善於樂府和歌行,常以他橫空出世,駿馬絕塵的非凡才力,將樂府、歌行作為表達他飛騰的想像,縱橫的才思,不羈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適的藝術形式,這些詩寫得神識超邁,飄然而來,忽然而去,不屑於雕章琢句,亦不勞勞於鏤心刻骨,自有天馬行空,不可羈勒之勢。這首五古《望廬山瀑布》正是如此。李白把廬山瀑布寫得壯美闊大。詩人寄情於山水,從「西登香爐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寫景,而最後三句是抒情之句。「海風吹不斷,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說明詩人尋求的是一種「閑」情,也體現李白的飄逸之風。在廬山美景之下,詩人借景直抒胸臆,語言質朴真切,但仍能感染讀者。第一首雖是古詩,其中卻有不少對仗。古今讀者多謂此首不如第二首絕句寫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詩自有妙句,如南宋胡仔、葛立方、韋居安等。
第二首詩是七言絕句。詩中的香爐,即第一首詩開頭提到的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雲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於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詩說,「壯哉造化功!」正是這「造化」才能將這巨物「掛」起來,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贊頌。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像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像的餘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詩人玉屑》)這個看法在這首詩里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雲冉冉上升、裊裊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掛」字前面已經提到了,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詩雲:「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無怪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戲徐凝瀑布詩》)話雖不無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了蘇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鑒賞家。
五言古詩因篇幅無限制,所以詩人任意揮灑,寫「海風」,寫「江月」,寫「穹石」,寫得大起大落,大開大闔,轉折如意,揮灑自如,一氣呵成。七言絕句因篇幅較小,詩人用誇張的比喻把景物升騰到更高的境界,達到寫瀑布的極致,極為誇張,但又清新自然,淺顯生動,同時具有動盪開闊的氣勢,飛動流走的章法,跳躍騰挪,縱橫捭闔,亦有歌行的氣勢和特點。
兩首詩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寫廬山瀑布之景,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廬山秀麗的山水之中,更顯詩人標名之靈氣。其想像豐富,奇思縱橫,氣勢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騰,又自然清新,似雲卷風清,其詩歌的審美特徵是自然美、率真美和無拘無束的自由美。這兩首詩歌都具有這樣的審美特徵。

❺ 《望廬山瀑布》的詩意

《望廬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兩首詩,一為五言古詩,一為七言絕句。這兩首詩,緊扣題目中的「望」字,都以廬山的香爐峰入筆描寫廬山瀑布之景,都用「掛」字突出瀑布如珠簾垂空,以高度誇張的藝術手法,把瀑布勾畫得傳神入化,然後細致地描寫瀑布的具體景象,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其中第二首七絕歷來廣為傳誦。其前兩句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偉景象,既有朦朧美,又有雄壯美;後兩句用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像,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和氣勢,可謂字字珠璣。

這兩首詩一般認為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前後李白出遊金陵途中初游廬山時所作。吳小如教授認為,李白這兩首詩體裁不一,內容也有一部分重復,疑非一時之作。詹鍈先生在《李白詩文系年》中根據任華《雜言寄李白》詩,認為第一首五古為李白於開元年間入長安之前所作。

《望廬山瀑布二首》

其一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雲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願辭人間。

其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

其一

從西面登上廬山的香爐峰,看見南面瀑布高掛在山前。

瀑布高高懸掛達到三百丈,噴湧出的溪水有數十里長。

瀑布水流迅疾如同閃電般,時隱時現恰如空中升白虹。

初看以為銀河從九天垂落,河水從雲天高處半灑而下。

抬頭仰觀那氣勢更加雄偉,大自然造化之功多麼壯闊!

海天之風吹不斷瀑布水練,江上明月照來又如同空無。

瀑布水花在空中四濺亂射,沖洗著兩側青色的山石壁。

水珠飛濺猶如輕霞般四散,流淌的水沫在巨石上翻滾。

我平生素來喜愛游覽名山,面臨此瀑布更覺心裡閑逸。

不必說可吸飲如瓊液之水,還可以用來洗去途中塵顏。

還是與舊友相攜一道到此,在這里隱居永遠辭別人間。

其二

太陽照耀香爐峰生出裊裊紫煙,遠遠望去瀑布像長河懸掛山前。

彷彿三千尺水流飛奔直沖而下,莫非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

賞析

這兩首詩體裁不一,一首五古,一首七絕,內容也有部分重復。第二首詩流傳很廣,曾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

第一首詩是五言古詩。此詩共換四次韻,前八句為一韻;中間八句每四句各一韻;末六句為一韻。詩意也可按韻分為四層。前三層基本上是摹寫瀑布的壯觀奇姿,屬景語;只有末一層言志抒懷,屬情語。前三層也各有重點。

第一層八句,其實是平鋪直敘。開頭二句,詩人先點明自己看瀑布的角度以及瀑布的方位。「掛流」二句。運用誇張手法描寫瀑布的縱橫之勢。「欻如」二句,寫瀑布來勢之迅猛如天際白虹,即上面「噴壑數十里」一句的形象化。而「初驚」二句,則又是「掛流三百丈」一句的注腳。這八句四十字,作者在下一首七絕中乃以二十八字復述了一遍。至此,瀑布的主體實景,已從從正面寫完。

第二層四句全是虛寫。「仰觀」句繳足題面的「望」字;而所謂的「勢轉雄」「造化功」,只是抽象的贊語,並無足奇。奇在「海風」二句全從作者幻覺而出,以烘托手法來刻畫瀑布的雄奇壯偉。詩人說這從天而降的瀑布連海上颶風也吹它不斷,假如時值皓月當天,則照在瀑布上便成為一片空明,與月光渾融為一。有此二句,則上文的「雄」「壯」二字就不是概念化的了。這四句用透過一層的寫法以傳瀑布之神,用筆雖虛,卻使瀑布更為形象化了。

第三層四句寫得很細,卻是從側面即從上下四旁來勾勒刻畫。「空中」二句寫水珠在空中四濺,沖洗左右的山壁。「青」字下得十分斟酌。一是說瀑布沖刷石壁,愈洗愈凈,顯得愈加青蒼可愛;二是說山壁之所以「青」,正緣久為瀑布所浸潤,石上可能生長了苔蘚一類的植物。「飛珠」句寫瀑布在日光中飛散,故如輕霞;「流沫」句寫瀑布在穹石上掠滾而下,故著一「沸」字以形容其翻騰之狀。這四句是寫瀑布之動態,而以附近諸物之光彩色澤映襯之,由深寫其神而細寫其形,然後瀑布之形神備矣。

第四層六句抒寫詩人的志趣和願望,亦非泛說。非「名山」不能得見此奇景,故先言「樂名山」;「對之心益閑」者,面對瀑布乃愈覺內心寧靜悠閑也。「無論」二句一開一合,先縱後擒。意謂服瓊液以求仙畢竟是遙遠的事情;但在山中遇到奇景,足以盪滌塵俗,這倒是比較現實的。然後歸結到隱居遁世,詩人說這本為自己夙願;果真能永辭人間,久居林泉之地,固所願也。收束得自然平易。

五言古詩講究興寄,直抒胸臆,質朴真切,氣象渾成。詩人的感情起伏與詩的節奏同步,由此形成感染人的力量。李白善於樂府和歌行,常以他橫空出世,駿馬絕塵的非凡才力,將樂府、歌行作為表達他飛騰的想像,縱橫的才思,不羈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適的藝術形式,這些詩寫得神識超邁,飄然而來,忽然而去,不屑於雕章琢句,亦不勞勞於鏤心刻骨,自有天馬行空,不可羈勒之勢。這首五古《望廬山瀑布》正是如此。李白把廬山瀑布寫得壯美闊大。詩人寄情於山水,從「西登香爐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寫景,而最後三句是抒情之句。「海風吹不斷,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說明詩人尋求的是一種「閑」情,也體現李白的飄逸之風。在廬山美景之下,詩人借景直抒胸臆,語言質朴真切,但仍能感染讀者。第一首雖是古詩,其中卻有不少對仗。古今讀者多謂此首不如第二首絕句寫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詩自有妙句,如南宋胡仔、葛立方、韋居安等。

第二首詩是七言絕句。詩中的香爐,即第一首詩開頭提到的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雲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於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詩說,「壯哉造化功!」正是這「造化」才能將這巨物「掛」起來,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贊頌。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像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像的餘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詩人玉屑》)這個看法在這首詩里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雲冉冉上升、裊裊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掛」字前面已經提到了,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詩雲:「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無怪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戲徐凝瀑布詩》)話雖不無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了蘇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鑒賞家。

五言古詩因篇幅無限制,所以詩人任意揮灑,寫「海風」,寫「江月」,寫「穹石」,寫得大起大落,大開大闔,轉折如意,揮灑自如,一氣呵成。七言絕句因篇幅較小,詩人用誇張的比喻把景物升騰到更高的境界,達到寫瀑布的極致,極為誇張,但又清新自然,淺顯生動,同時具有動盪開闊的氣勢,飛動流走的章法,跳躍騰挪,縱橫捭闔,亦有歌行的氣勢和特點。

兩首詩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寫廬山瀑布之景,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廬山秀麗的山水之中,更顯詩人標名之靈氣。其想像豐富,奇思縱橫,氣勢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騰,又自然清新,似雲卷風清,其詩歌的審美特徵是自然美、率真美和無拘無束的自由美。這兩首詩歌都具有這樣的審美特徵。

❻ 急需小學語文課文<<望廬山瀑布>>解釋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注釋]

1.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

2.香爐:即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因形似香爐且山上經常籠罩著雲煙而得名。

3.掛前川:掛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傳說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

[簡析]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於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彷彿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 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致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出岩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誇張,寫山的高峻。

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於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誇張和想像,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蘇東坡十分贊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範例。

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後人有深遠的影響。
山上雲霧繚繞,太陽照耀下的廬山香爐峰好似冒著紫色的雲煙,遠處的瀑布從上飛流而下,水花四濺,猶如天上的銀河從天上落下來。

你看這個行不行

❼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寫的什麼景色

李白《望廬山瀑布》一詩主要運用了借代、比喻、誇張三種修辭手法,現分別詳解如下:

一 借代

「日照香爐生紫煙」。詩的題目是寫廬山瀑布,而全詩中並沒有出現「廬山」二字,用者用「香爐」代替了整個廬山的風景。這是用的借代手法中的一種,以局部代全體。

事實上,香爐峰並不在廬山主峰,而是在廬山附近,為什麼作者看廬山的瀑布,要寫離廬山還有些距離的香滬峰呢?

李白作為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詩中多用比喻、誇張,給人們展示出一幅幅瑰麗的畫面,值得好好揣摩和欣賞。

❽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的主要意思是什麼

望廬山瀑布
【其一】
(唐)李白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雲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願辭人間。
【其二】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其一】
從西面登上香爐峰 ,
向南望見瀑布高掛在山前 。
水流直下達三百丈 ,
沿著山谷奔涌前行幾十里 。
速度快如風馳電掣 ,
隱約之中宛如有白虹騰空 。
乍以為是銀河從天上落下 ,
彌漫飄灑在半空中 。
仰觀瀑布那氣勢真雄奇啊 ,
這是神靈造化之功 !
再大的海風也吹不斷 ,
江上月光卻能直透其中 。
水流在空中任意飛濺 ,
沖刷著兩側青色的石壁 。
飛騰的水珠散發彩色霞光 ,
水沫在巨石上沸騰 。
我本來就最愛游賞名山 ,
面對此景心胸更寬廣 。
不必像服瓊漿一樣成仙 ,
此水已足以盪滌塵俗 。
遁世歸隱本是我夙願 ,
只想久居此地永辭人間 。
【其二】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 ,
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 ,
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
這兩首詩體裁不一,一首為五言古詩,一首為七言絕句,內容也有部分重復。第二首詩流傳很廣,一向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題作「望廬山瀑布」。
兩首詩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寫廬山瀑布之景,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廬山秀麗的山水之中,更顯詩人標名之靈氣。其想像豐富,奇思縱橫,氣勢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騰,又自然清新,似雲卷風清,其詩歌的審美特徵是自然美、率真美和無拘無束的自由美。這兩首詩歌都具有這樣的審美特徵

❾ 小學語文古詩《望廬山瀑布》教案怎麼寫

日照香爐升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望廬山瀑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