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人教版語文七下古詩賞析

人教版語文七下古詩賞析

發布時間:2021-03-04 20:59:43

❶ 求人教版七年級下語文課外古詩比較詳細的鑒賞。

首先說明下,因為教材各省都不同,每年都不同,所以對於有些人來說是課外的,可能對於閣下就是課內的了^^給你找了些我那個時候的課外~~希望可以幫到你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
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
一山放過一山攔

用下山之行不易,比喻人生的普遍道理:一山放過一山攔。用形象的比喻來說明深刻的道理。

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
雲從窗里出。
山,竹,日,鳥,雲,窗,描寫了山中有趣的生活,表現詩人閑適心情。語言清新自然, 生動形象。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獨自彈琴與明月相伴的情景。以優美高雅的意境表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詩中沒有特意地去描寫景色,而著重寫了人在竹林里的活動

春夜洛陽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詩人通過寫客居洛陽的夜晚,聽抒寫離別行旅之苦的《折楊柳》曲調,勾起的思念家鄉和情人之情。「楊柳」即《折楊柳》,漢樂府古曲,內容多敘離情別緒。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全詩記敘了詩人遠涉邊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帶平安口信,以慰懸望的家人的典型場面,表達了思鄉懷親之情。用語自然本色韻味醇厚雋永。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從詩人創造的澗邊幽草水急舟橫的意境中,傳達出一種悠閑恬淡心情。最後兩句以飛旋流動之勢,襯托閑淡寧靜之景,可謂詩中有畫,景中寓情。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
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
題為送人,實為寫景:暝色蒼蒼,晚鍾陣陣,一抹斜陽,幾重青山,詩中有畫。表達詩人不遇卻閑適失意卻淡泊的情懷,即景抒情。靈澈,唐代著名詩僧。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黃梅時節的一個雨夜,夜深人靜,蛙聲陣陣,伴著油燈,敲著棋子,寂寞的等著客人。詩用對句寫景,富有時令與地方特色。

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作者借朝露易晞花葉秋落流水東去不歸來,發出時光易逝生命短暫的感嘆,鼓勵人們緊緊抓住隨時間飛逝的生命,奮發努力,趁少壯年華有所作為.全詩觸景生情,由情入理,帶有人生哲理.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
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
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
長歌懷採薇。
全詩描寫了蕭瑟恬靜的秋天黃昏的景色,詩人目睹放牧打獵的各自隨願而歸的情景,不禁懷念起古代採薇而食的隱士.流露出孤獨抑鬱的心情.

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秋風乍起,樹葉飄零,大雁南飛,詩人站在長江邊上遙望雲端,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看到孤帆從天邊駛過,勾起乘船返鄉的念頭.然而江水漫漫,試問路在何方?全詩情景交融,言淡而一遠.借蕭索的秋景,寫出科舉異地時對家鄉的無限思念以及面臨隱居與從政的抉擇時的迷茫心情.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前兩聯記送別地的精緻和送別的事.第三聯以浮雲孤飛,來去不定,喻遊子之心;落日將下,依依不捨,喻故人之情.末聯借馬鳴猶作別離之聲,襯托離情別緒.

魯山山行 梅堯臣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
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本詩描寫了深秋時節,霜降林空之時,在魯山中旅行時所見的種種景象,其興致之高,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表露無疑.全詩語淡意遠.

贈從弟 劉楨
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贊美松柏嚴寒不凋的品格,勸勉從弟。文字平實,風格古樸。《贈從弟》共三首,分別以萍藻,松,鳳凰比喻從弟的品格。從弟,堂弟。

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時空無窮,人生有限。而詩人懷才不遇,獨立於悠悠天地之間,孤獨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幽州台即燕昭王當年的黃金台遺址。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先以清新明麗的寫景,點明送別的地點和時間,渲染離別的氣氛;(以樂景襯哀)再以敘述的口吻傳情的動作表達真摯的惜別之情。景美情真,辭顯意深,深受人們喜愛,以致後人為之譜曲一唱再唱,謂之「陽關三疊」。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前兩句寫詩人深夜未眠,望著庭院中迷人的月色,感受寥廓天宇斗轉星移。後兩句因聞鳴抒感。大地靜謐,蟲聲透進窗紗,感知生意盎然的春的氣息。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選取具有山區特色的景物,並將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巧妙地組合在一起,運用聽覺視覺的感受,將旅人「早行」的情景,有聲有色地表現出來。故鄉的夢中之景與旅途之景形成鮮明對照,「早行」之景與「早行」之情,得到完美的表現。

卜運算元 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描寫梅花重在體現梅的高潔和堅貞。托物言志,用梅花象徵自己性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言堅貞自守的傲骨。

破陣子 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嬴,笑從雙臉生。

用狀物法寫春景,春意盎然,清新朗潤。用白描法寫桑女,笑臉相迎,踏青鬥草,意趣橫生。將色澤,聲音,形態,面容融入一個畫面里,展示春景,使人如親臨其境一般。同時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機和青春的無限美好。

浣溪沙 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通過攝取夏季農村生活的一個側面,繪成了一幅溫馨祥和恬淡和諧清新的圖畫。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色,鄉土氣息濃郁,為宋詞的內容開拓了新天地,最後一句親切自然,餘味無窮。

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描寫一位書生從軍邊塞,抵禦外患的全過程。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渲染了環境氣氛,筆力極其雄勁剛健,慷慨激昂。三聯整齊的對仗,使詩更有節奏和氣勢。第三聯寫戰斗,用景物描寫進行烘托。

羌村三首(之三) 杜甫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寫詩人回羌村父老鄉親攜酒慰問的情景。既有深摯的謝意,又有對動盪時局的悲嘆。詩句感情起伏較大,由前者的答謝作歌,到結尾的「四座淚縱橫」,掩卷而情不自已。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作者登高抒懷,囊括天地,縱論古今,把自然景物,國家災難與個人情思融在一起。語壯景闊,借古喻今。

走馬川行奉送走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血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此詩首句極力渲染環境惡劣,風沙遮天蔽日。接著寫匈奴借草黃馬壯之機入侵。而封將軍不畏天寒地凍,嚴陣以待。最後寫敵軍聞風喪膽,預祝凱旋而歸。詩敘征戰,卻以敘寒冷為主,暗示冒雪征戰之偉功。節奏明快,音韻多變。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全詩意在寫經戰亂之後,懷念諸位兄弟姊妹。以白描手法,採用平易的家常話語。頸聯比喻形象貼切。

卜運算元 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詞首比喻別出心裁,反意創新。通過「送春歸」和「送君歸」,巧妙的把「惜春」與「惜別」聯系在一起,既是對友人的祝願,又表現詩人的美好情懷。
部分屬詳寫,由景生情,因情明志。「夾岸高山」六句,從視覺角度來觀察、描寫富春江兩岸險峻的高山。尤其是擬人手法的運用,使文句顯得生動活潑,使高山得以化靜為動,使奇山形象具體、饒有情趣。「泉水激石」六句,則從聽覺的角度來摹擬、傳達山上泉響、鳥鳴、蟬叫、猿嘯等各種美妙動聽的聲音,簡直就匯成了一支優美和諧的大自然交響曲!遠離了塵囂,淡泊了名利,又置身於如此生機勃發的勝境,於是,在「鳶飛戾天者」四句,作者情不自禁發出這樣的感慨:那些一心為名利極力攀高的人,看到這雄奇的山峰,也就會平息他們那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那些整天為世俗事務忙碌的人,看到這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作者借景巧妙生發感慨,既渲染了奇峰幽谷的巨大魅力,又抒發了對黑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極大蔑視,也流露了對美好大自然的無限熱愛與嚮往。作者不願再多想官場的丑惡,於是在「橫柯上蔽」四句,以描寫所見「橫柯」、「疏條」之景結束全文。這四句通過描繪明暗交替的近景,給作品增添了清幽淡雅的色彩,作者安樂山林、消極遁世之心可見一斑。
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語言清新優美,文字簡練利落;文章條理分明,表現角度多樣;寫景狀物生動逼真,抓住特徵寓情於景。文中所繪景緻優美,意境幽遠,尤其是多種感官的調動,讀來使人如臨其境,令人悠然神往。文中句式齊整,以四言為主,多用工整的對偶,又間以六言,使文句整飭勻稱,節奏疏宕諧婉,語意轉折靈活。細細品讀,韻味十足。
吳均還工於寫景,如一首常為人們傳誦的寫景小詩: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_____《山中雜詩三首》
這首小詩經單純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居的晚暮景象,儼然是一幅絕妙的寫生畫。 竹里館
獨坐幽篁①里,彈琴復長嘯②。深林③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注釋】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⑵嘯(xiào):長聲呼嘯。魏晉名士稱吹口哨為嘯。
⑶深林:指「幽篁」。
⑷相照:與「獨坐」對應。
【譯文】
月夜,獨坐幽靜的竹林子里,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靜幽深,無人知曉,卻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3]
【作品鑒賞】
《竹里館》是唐代大詩人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創作的一首五絕。此詩寫山林幽居情趣,屬閑情偶寄,遣詞造句簡朴清麗,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是詩人生活態度以及作品特點的絕佳表述。這首詩寫了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且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於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靜人寂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這首詩同樣表現了一種清靜安詳的境界。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別人共鳴的。所以後兩句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說,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並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里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像力。全詩的格調幽靜閑遠,彷彿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緻全部融為一體了。
詩中寫到景物,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對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個「明」字來形容其皎潔,並無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慣用的陳詞。至於第一句的「篁」與第三句的「林」,其實是一回事,是重復寫詩人置身其間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兩字,不過說明其既非庾信《小園賦》所說的「三竿兩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驛叢竹》詩所說的「檐下疏篁十二莖」,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這里,象是隨意寫出了眼前景物,沒有費什麼氣力去刻畫和塗飾。
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與聲情。
表面看來,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是平平無奇的。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作為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於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略和欣賞它的美,也應當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峴佣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外景與內情是抿合無間、融為一體的。而在語言上則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徵的風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見,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凈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詩的意境的形成,全賴人物心性和所寫景物的內在素質相一致,而不必藉助於外在的色相。因此,詩人在我與物會、情與景合之際,就可以如司空圖《詩品•自然篇》中所說,「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進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鈞」的藝術天地。當然,這里說「俯拾即是」,並不是說詩人在取材上就一無選擇,信手拈來;這里說「著手成春」,也不是說詩人在握管時就一無安排,信筆所之。詩中描寫周圍景色,選擇了竹林與明月,是取其與所要顯示的那一清幽澄凈的環境原本一致;詩中抒寫自我情懷,選擇了彈琴與長嘯,則取其與所要表現的那一清幽澄凈的心境互為表裡。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寫此景,寫此事,自有其醞釀成熟的詩思。更從全詩的組合看,詩人在寫月夜幽林的同時,又寫了彈琴、長嘯,則是以聲響托出靜境。至於詩的末句寫到月來照,不僅與上句的「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這些音響與寂靜以及光影明暗的襯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運用其間的。
先看前兩句:「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篁,竹林也;嘯,撮口作聲也。詩人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後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因而常常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彈著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懷。但琴聲似乎不足以宣洩鬱抑之情,所以長嘯一聲。這里借用了一個典故。據劉義慶《世說新語•棲逸》載:「阮步兵嘯,聞數百步。」阮步兵即阮籍,他是漢魏時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他和嵇康等人對當時的封建禮教不滿,對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不滿,時常集於竹林詠懷言志。阮籍在竹林長嘯,聲聞數百步,也由此傳為美談。日本漢詩學者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精細地指出:這首詩的前兩句,暗用了魏晉之際詩人阮籍聞「蘇門之嘯」的故事和阮籍《詠懷詩》中的「起坐彈鳴琴」句意。並指出:詩人王維獨坐幽篁里悠然彈琴,自得其樂,也很像陶潛。只不過陶潛彈的是無弦琴,而王維彈的則是有弦琴。王維居竹林之中,效阮籍長嘯,以阮籍自比,表現自己對權奸的不滿。竹之品格,葉如箭指,質如堅石,干可斷而不可改其直,身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詩人獨坐幽竹之中,是表示自己具有翠竹一樣的氣節的。
再看後兩句:「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是進一步渲染那種孤寂的情緒和氣氛的。明月相照,不僅點明坐得久,坐到明月東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潔之士的象徵,它獨自放射光輝於青天碧海之中,也像詩人一樣。所以王維引以為知心的「朋友」。這樣寫,對描寫自然景物也有好處。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綠色的聯想,有寂寞沉鬱的感覺,畫面是暗淡的,現在忽然「明月來相照」,使幽暗的竹林,灑上一層銀白的色彩,這種變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氣,一層詩意,孤寂之感一掃而光,竹林、明月、詩人都融化到靜穆和諧的夜色之中了。
這短短的只有二十個字的詩,有景有情(幽靜之景、幽獨之情)、有聲有色(琴嘯之聲、林月之色)、有靜有動(獨坐彈嘯)、有實有虛(前兩句實寫其景,後兩句虛寫其情),對立統一,相映成趣。讀這首詩,就彷彿是欣賞一幅立體而富於變化的人物風景畫,這詩情畫意,實為作者之高手妙作。全詩優美高雅的意境,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
【作者簡介】王維(701-761)唐代詩人。字摩詰。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外號「詩佛」。今存詩400餘首。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受禪宗影響很大。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公元721年(開元九年)中進士第一,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後歸至長安,被擢為右拾遺。安史亂前,累官至給事中。公元756年(天寶十五載),為安史亂軍所獲,署以偽官。兩京收復後,降職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王維詩現存約四百首,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同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有《王右丞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1) 影入平羌江水流。(2)
夜發清溪向三峽,(3) 思君不見下渝州。(4)
【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稱與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少年時居住在四川,讀書學道。二十五歲出川遠游,先後居住在安陸、魯郡。在此期間曾西入長安,求取功名,卻失意東歸;後來奉詔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讒言出京,漫遊各地。安史之亂起,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軍幕僚;後來永王為唐肅宗所殺,因受牽連而被流放夜郎。遇赦東歸,投奔族叔當塗(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不久病逝。他因寫詩而聞名,為當時的人們所激賞,稱贊他的詩可以「泣鬼神」。他以富於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反映現實,描寫山川,抒發壯志,吟詠豪情,因而成為光照古今的偉大詩人。
【注釋】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輪秋:半圓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2)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東北。
(3)夜:今夜。
發:出發。
清溪:指清溪驛,在四川犍為峨眉山附近。
三峽:指長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在今四川、湖北兩省的交界處。一說指四川樂山的犁頭、背峨、平羌三峽,清溪在黎頭峽的上游。
(4)君:指峨眉山月。一說指作者的友人。
下:順流而下。
渝州:今重慶一帶。[2]
【譯文】
在一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裡,我乘著小船,從清溪驛順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個好朋友一樣,陪伴著我。
但在從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總被兩岸的高山擋住,使我思念不已。[2]
【作品賞析】《峨眉山月歌》,七言絕句,唐代李白詩作,詩描述了一幅優美的峨眉山夜間景象。另有同名曲目《峨眉山月歌》。這首詩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大約作於725年(開元十三年)以前。全詩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唐詩箋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發清溪,及向三峽,忽又不見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詩自神韻清絕。」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游的時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韻關系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揚明輝」)。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使讀者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於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在固定位置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靈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連夜從清溪驛出發進入岷江,向三峽駛去。「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的青年,乍離鄉土,對故國故人戀戀不舍。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而明月畢竟不是故人,於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表現了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語短情長。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除「峨眉山月」而外,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思君」二字,也沒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這一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由它引發的意蘊相當豐富:山月與人萬里相隨,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徵。詩中詠月的地方,都在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詩人感到很陶醉。
本來,短小的絕句在表現時空變化上頗受限制,因此一般寫法是不同時超越時空,而此詩所表現的時間與空間跨度到了馳騁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個字中,地名出現了五處,共十二字,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僅見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為絕唱,殊不厭重」(王麟洲語),其原因在於: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無處不貫串著山月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藝術形象,這就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其次,地名的處理也富於變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於景物,是虛用;「發清溪」、「向三峽」、「下渝州」則是實用,而在句中位置也有不同。這樣,詩句就顯得沒有痕跡,妙入化工。[5]
明代王世貞評價說:「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洲。使後人為之,不勝痕跡矣,益見此老爐錘之妙。」[3]
詩中凡詠月處,皆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無處不貫串著山月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藝術形象,這就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課後古詩賞析名句

略舉幾例:復

老驥伏櫪,志在千制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賞析:表面的意思是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盪著馳騁千里的豪情,有志干一番事業的人,雖然到了晚年,但一顆勃勃雄心永不會消沉。
說明人在年老的時候仍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賞析:孟浩然深深為農庄生活所吸引,於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這不禁又使人聯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斗。」杜詩田父留人,情切語急;孟詩與故人再約,意舒詞緩。杜之郁結與孟之恬淡之別,從這里或許可以窺見一些消息吧。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賞析:這兩句詩從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評歌女,而實際上是詩人有感於晚唐國事衰微、世風頹靡的現狀,批評那些沉溺於歌舞昇平而「不知」國之將亡的統治者。「猶唱」二字意味深長,巧妙地將歷史、現實和想像中的未來聯系起來,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

❸ 人教版七下語文古詩

《木蘭詩》(七下課內)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山中雜詩》吳均(七下課外)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竹里館》王維(七下課外)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嵋山月歌》李白(七下課外)
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七下課外)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落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岑參(七下課外)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韋應物(七下課外)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七下課外)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劉長卿(七下課外)
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約客》趙師秀(七下課外)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趙翼(七下課外)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❹ 七下語文課後古詩賞析(人教版)

一、山中雜詩

1、展開聯想與想像,描繪一下本詩所展現的畫面。

山峰上繚繞著陣陣的嵐氣雲煙,竹林的縫隙里灑落下夕陽的余暉。鳥兒歡快地在屋檐上飛來飛去,白白的雲兒竟然從窗戶里飄了出來。

2、請結合具體的景物描寫說說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寫了四處場景:山際來煙、竹中落日、鳥飛向檐、雲出窗里,生動描繪了山居環境的幽靜,表現了作者閑適的心情。

3、「竹中窺落日」中的「窺」字可否改為「望」字?談談你的看法。

不能。因為「窺」是從縫隙中看的意思,表現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則是向遠處看的意思,境界開闊疏朗,與詩歌整體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詩中說明了一個道理:擁有獨到的觀察角度,就會欣賞到與眾不同的景物。

二、 竹里館

1、蘇東坡評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詩中所展現的畫面。

月夜,詩人獨自坐在幽深靜謐的竹林里,又是彈琴,又是高聲長嘯。竹林深深,沒有人知道詩人在這里,只有皎潔的明月透過茂密的竹子照射過來,灑在詩人的身上,也灑在詩人的琴上。

2、詩歌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能體現詩人思想感情的詞語有哪些?

表達了詩人寧靜、淡泊和愉悅的心情。獨坐、彈琴、長嘯。

三、 峨眉山月歌

1、詩中連用五個地名,這在絕句中是獨一無二的,請寫出這五個地名,結合詩歌內容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連用五個地名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的江行體驗和對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現的畫面。

峨眉山巍峨聳立,半輪明月懸掛山間,有如青山吐月;皎潔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動,月影也隨著江水前行。

3、說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處。

「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

4、三、四兩句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表達了作者的 依依惜別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 春夜洛城聞笛

1、詩中能揭示主旨的詩句是 ,它表達了詩人聽到《折柳曲》後思念家鄉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觸發詩人故園之戀的句子是此夜曲中聞折柳。

「折柳」是全詩的關鍵:「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3、古人寫詩非常講究煉字,常有一字傳神的妙處。詩賞析詩中「暗」和「滿」的表達效果。「暗」有斷續、隱約的含義,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多聽眾,引起人們無限的隱憂;「滿」字運用誇張的藝術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詩人內心聞笛後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詩中指《折楊柳》曲,「柳」與「留」諧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達與親朋好友離別時的留戀之情,請你默寫一句古詩中含有「柳」的詩句。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五、逢入京使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表達了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2、「憑君傳語報平安」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

表達了詩人掛念親人而又無可寄託,擔心親人掛念自己的復雜心理

3、展開聯想與想像,描繪一下前兩句所展現的畫面。

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了,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詩人又思念起家鄉和親人,不禁掩面抽泣,淚水很快就沾濕了雙袖。

4、一二句「龍鍾」「淚不幹」的濃重色彩與三四句「憑君傳語報平安」的輕描淡寫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樣理解的?

答:不矛盾。「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沒有紙筆,趕緊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達了思家的深情。這「傳語」二字,寄託了詩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卻是家人最掛懷的訊息。純朴的描寫流露出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六、 滁州西澗

1、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詩歌表現出來的景象。

我單單喜愛這澗邊生長的野草,是那樣幽靜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樹林的深處,不斷傳來黃鸝鳥的叫聲,是那樣婉轉動聽。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樣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已沒有人渡河,只有一隻小船獨自悠閑地橫泊在水邊,任憑潮來潮去。

2、在詩人筆下,幽草的寓意是什麼?

生於偏僻之處而不甘墮落、坦然、安貧樂道的高尚氣節。

3、人們歷來稱贊「野渡無人舟自橫」中的「舟自橫」三字,結合整首詩歌,請你也來品一品這三個字的妙處吧。

「舟自橫」三字,一說小舟處此清閑之地,閑而無用,表達詩人的不被重用的憂傷情懷;一說小舟處此激流之中,坦盪悠然,表達詩人的寬廣胸懷;兩種心情交織在一起,構成詩歌豐富的精神內涵。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表達了詩人恬淡閑適的胸襟和脫俗隱逸的憂傷情懷。

七、江南逢李龜年

1、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對國運衰微的現實的無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飄零的深切感傷。

2、「落花時節」有什麼特殊含義?

比喻國運衰微,人生落魄,盛時不再。(不只是寫景。不僅點明暮春時令,而且隱喻著彼此飄零、社會動亂、民生凋敝等家國之情。)

3、對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一詩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C )。

A.詩的前兩句中,「尋常見」「幾度聞」,既寫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誼之深,又從一個側面表現「開元盛世」的繁華。

B.詩的最後一句中,「落花時節」比喻詩人和李龜年潦倒凄涼的處境和唐王朝國運的衰落。

C.詩的前兩句敘事,後兩句直抒胸臆,全詩運用映襯對照的手法來凸現主題。

D.全詩既流露出對「開元盛世」的留戀,又流露出「風景依舊,人事全非」的感慨。

4、賞析後兩句詩的表現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現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襯離亂世事和沉淪身世。

思想感情:抒發對時世之凋敝喪亂與人生凄涼飄零的感慨之情。

八、送靈澈上人

1、請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詩中送別的畫面。

幽深的竹林鬱郁蒼蒼,靈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處,天近傍晚,悠遠的鍾聲隱隱傳來,似乎在催促他趕緊回去吧。我目送靈澈上人離去的背影,只見他頭戴斗笠,身披斜陽,獨自向青山深處去了,只留下我獃獃的出神。

2、請你嘗試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結合人物的身份、詩歌的環境等理解分析)。

雖懷才不遇卻閑適、雖宦途失意卻淡泊的情懷,也隱隱表露出詩人慾歸隱的情緒。

3、體會一下「蒼蒼」「杳杳」的妙處。

「蒼蒼」二字寫竹林寺所處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寫竹林寺的深遠。 「蒼蒼」 「杳杳」四個疊字,極精練的描繪出一幅深遠的青山寺廟圖。

九、約客

1、詩歌的前兩句都運用了疊字,請從內容方面談一談疊字運用的作用。

「家家」修飾雨,表現了江南多雨的氣候特徵,營造了一種煙雨迷濛悠閑清靜的詩境;「處處」修飾蛙聲,寫農村景象,生機盎然。隱約寫出詩人待客的悠然而略顯孤寂的心情。

2、「閑敲棋子落燈花」是一處精彩的細節描寫,請你進一步發揮想像,描繪主人公當時的動作、神情和心理。

已經深夜時分,約好的客人卻沒有到來。詩人一隻手拖著下頜,兩眼獃獃地凝視著火紅的燈花,另一隻手隨便拿起一枚棋子,隨意地敲落在棋盤上,發出清脆的響聲,直把燈花震落下來。唉,這漫漫長夜該怎樣度過呢?

3、對這首宋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c )

A.前兩句寫出了時令特色和地方氣息,從側面透露出詩人在靜候友人來時的感受。

B.第三句點題,以「夜半」說明詩人在久久等待,但約客未至,卻只聽到陣陣的雨聲、蛙聲。

C.第四句描寫了「閑敲棋子」這一細節,生動地表現出詩人此時閑適恬淡的心情。

D.全詩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動作的渲染,描寫詩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韻味。

4、詩中主人公當時是什麼心情?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的?

當時待客時悠然而略顯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煩躁不安。通過一個細節描寫「閑敲棋子」表現出來。

❺ 人教版七年級下學期語文課後十首古詩及賞析

【山中雜詩】
吳均 (南朝)
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
雲從窗里出。

【竹里館】
王維 (唐)
體裁:五絕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體裁:七絕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唐)
體裁:七絕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
岑參 (唐)
體裁:七絕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
韋應物(唐)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唐)
體裁:七絕
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唐)
體裁:五絕
蒼蒼竹林寺,
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

【約客】
趙師秀(宋)
體裁:七絕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
趙翼(清)
體裁:七絕
李杜詩篇萬人傳,
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領風騷數百年。
一、山中雜詩

1、展開聯想與想像,描繪一下本詩所展現的畫面。

山峰上繚繞著陣陣的嵐氣雲煙,竹林的縫隙里灑落下夕陽的余暉。鳥兒歡快地在屋檐上飛來飛去,白白的雲兒竟然從窗戶里飄了出來。

2、請結合具體的景物描寫說說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寫了四處場景:山際來煙、竹中落日、鳥飛向檐、雲出窗里,生動描繪了山居環境的幽靜,表現了作者閑適的心情。

3、「竹中窺落日」中的「窺」字可否改為「望」字?談談你的看法。

不能。因為「窺」是從縫隙中看的意思,表現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則是向遠處看的意思,境界開闊疏朗,與詩歌整體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詩中說明了一個道理:擁有獨到的觀察角度,就會欣賞到與眾不同的景物。

二、 竹里館

1、蘇東坡評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詩中所展現的畫面。

月夜,詩人獨自坐在幽深靜謐的竹林里,又是彈琴,又是高聲長嘯。竹林深深,沒有人知道詩人在這里,只有皎潔的明月透過茂密的竹子照射過來,灑在詩人的身上,也灑在詩人的琴上。

2、詩歌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能體現詩人思想感情的詞語有哪些?

表達了詩人寧靜、淡泊和愉悅的心情。獨坐、彈琴、長嘯。

三、 峨眉山月歌

1、詩中連用五個地名,這在絕句中是獨一無二的,請寫出這五個地名,結合詩歌內容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連用五個地名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的江行體驗和對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現的畫面。

峨眉山巍峨聳立,半輪明月懸掛山間,有如青山吐月;皎潔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動,月影也隨著江水前行。

3、說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處。

「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

4、三、四兩句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表達了作者的 依依惜別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 春夜洛城聞笛

1、詩中能揭示主旨的詩句是 ,它表達了詩人聽到《折柳曲》後思念家鄉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觸發詩人故園之戀的句子是此夜曲中聞折柳。

「折柳」是全詩的關鍵:「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3、古人寫詩非常講究煉字,常有一字傳神的妙處。詩賞析詩中「暗」和「滿」的表達效果。「暗」有斷續、隱約的含義,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多聽眾,引起人們無限的隱憂;「滿」字運用誇張的藝術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詩人內心聞笛後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詩中指《折楊柳》曲,「柳」與「留」諧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達與親朋好友離別時的留戀之情,請你默寫一句古詩中含有「柳」的詩句。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五、逢入京使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表達了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2、「憑君傳語報平安」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

表達了詩人掛念親人而又無可寄託,擔心親人掛念自己的復雜心理

3、展開聯想與想像,描繪一下前兩句所展現的畫面。

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了,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詩人又思念起家鄉和親人,不禁掩面抽泣,淚水很快就沾濕了雙袖。

4、一二句「龍鍾」「淚不幹」的濃重色彩與三四句「憑君傳語報平安」的輕描淡寫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樣理解的?

答:不矛盾。「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沒有紙筆,趕緊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達了思家的深情。這「傳語」二字,寄託了詩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卻是家人最掛懷的訊息。純朴的描寫流露出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六、 滁州西澗

1、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詩歌表現出來的景象。

我單單喜愛這澗邊生長的野草,是那樣幽靜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樹林的深處,不斷傳來黃鸝鳥的叫聲,是那樣婉轉動聽。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樣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已沒有人渡河,只有一隻小船獨自悠閑地橫泊在水邊,任憑潮來潮去。

2、在詩人筆下,幽草的寓意是什麼?

生於偏僻之處而不甘墮落、坦然、安貧樂道的高尚氣節。

3、人們歷來稱贊「野渡無人舟自橫」中的「舟自橫」三字,結合整首詩歌,請你也來品一品這三個字的妙處吧。

「舟自橫」三字,一說小舟處此清閑之地,閑而無用,表達詩人的不被重用的憂傷情懷;一說小舟處此激流之中,坦盪悠然,表達詩人的寬廣胸懷;兩種心情交織在一起,構成詩歌豐富的精神內涵。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表達了詩人恬淡閑適的胸襟和脫俗隱逸的憂傷情懷。

七、江南逢李龜年

1、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對國運衰微的現實的無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飄零的深切感傷。

2、「落花時節」有什麼特殊含義?

比喻國運衰微,人生落魄,盛時不再。(不只是寫景。不僅點明暮春時令,而且隱喻著彼此飄零、社會動亂、民生凋敝等家國之情。)

3、對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一詩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C )。

A.詩的前兩句中,「尋常見」「幾度聞」,既寫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誼之深,又從一個側面表現「開元盛世」的繁華。

B.詩的最後一句中,「落花時節」比喻詩人和李龜年潦倒凄涼的處境和唐王朝國運的衰落。

C.詩的前兩句敘事,後兩句直抒胸臆,全詩運用映襯對照的手法來凸現主題。

D.全詩既流露出對「開元盛世」的留戀,又流露出「風景依舊,人事全非」的感慨。

4、賞析後兩句詩的表現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現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襯離亂世事和沉淪身世。

思想感情:抒發對時世之凋敝喪亂與人生凄涼飄零的感慨之情。

八、送靈澈上人

1、請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詩中送別的畫面。

幽深的竹林鬱郁蒼蒼,靈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處,天近傍晚,悠遠的鍾聲隱隱傳來,似乎在催促他趕緊回去吧。我目送靈澈上人離去的背影,只見他頭戴斗笠,身披斜陽,獨自向青山深處去了,只留下我獃獃的出神。

2、請你嘗試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結合人物的身份、詩歌的環境等理解分析)。

雖懷才不遇卻閑適、雖宦途失意卻淡泊的情懷,也隱隱表露出詩人慾歸隱的情緒。

3、體會一下「蒼蒼」「杳杳」的妙處。

「蒼蒼」二字寫竹林寺所處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寫竹林寺的深遠。 「蒼蒼」 「杳杳」四個疊字,極精練的描繪出一幅深遠的青山寺廟圖。

九、約客

1、詩歌的前兩句都運用了疊字,請從內容方面談一談疊字運用的作用。

「家家」修飾雨,表現了江南多雨的氣候特徵,營造了一種煙雨迷濛悠閑清靜的詩境;「處處」修飾蛙聲,寫農村景象,生機盎然。隱約寫出詩人待客的悠然而略顯孤寂的心情。

2、「閑敲棋子落燈花」是一處精彩的細節描寫,請你進一步發揮想像,描繪主人公當時的動作、神情和心理。

已經深夜時分,約好的客人卻沒有到來。詩人一隻手拖著下頜,兩眼獃獃地凝視著火紅的燈花,另一隻手隨便拿起一枚棋子,隨意地敲落在棋盤上,發出清脆的響聲,直把燈花震落下來。唉,這漫漫長夜該怎樣度過呢?

3、對這首宋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c )

A.前兩句寫出了時令特色和地方氣息,從側面透露出詩人在靜候友人來時的感受。

B.第三句點題,以「夜半」說明詩人在久久等待,但約客未至,卻只聽到陣陣的雨聲、蛙聲。

C.第四句描寫了「閑敲棋子」這一細節,生動地表現出詩人此時閑適恬淡的心情。

D.全詩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動作的渲染,描寫詩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韻味。

4、詩中主人公當時是什麼心情?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的?

當時待客時悠然而略顯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煩躁不安。通過一個細節描寫「閑敲棋子」表現出來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語文七下古詩賞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