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語文的導學方法有哪些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顧名思義為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的方法。在我國專,自古以來一屬直重視教法研究和策略。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小學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構成部分,潛藏著巨大的教育價值,有益於小學生的身心全面地發展。與此同時,由於內外部多種原因的影響,致使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不夠得當,制約著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㈡ 淺談如何落實導學案在語文教學中的實效性
內容摘要:導學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性航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導學案在語文教學中要落實其實效性就要注重目標設計、問題設計、情境設計和教法學法設計,在使用過程中應堅持其靈活性、科學性和選擇性。關鍵詞:導學案、語文教學、設計、使用、實效性導學案作為一種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親睞。自我校實施這一改革以來,我們的教學行為更加規范,教學成績也在穩步提升中。在摸索中前進,在前進中摸索。我對導學案情有獨鍾,至於如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落實導學案的實效性,下面我來談一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的看法。一、導學案的設計導學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性航標,是教師用來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因此,導學案的設計一定要突出學生主體性、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過程中的多邊互動原則。一份好的導學案不應是問題和練習題的簡單堆積,不應是簡單的試卷或習題集,要根據學科特點和課本實際進行有特色的設計,否則導學案就失去應有的意義,成為簡單的練習作業,甚至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所以,在設計學案時,要從學生易學、想學、會學、樂學為出發點,考慮讓學生學什麼,怎樣學,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如何精心設計學習過程和學習行為來幫助學生克服疑難,引導學生學習。要編寫出高質量的導學案,備課組的老師們必須通力合作、共同出謀劃策。我校實行的集體備課正是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編寫導學案的陣地。每周備課組一人主備,組員審核。為了設計好導學案,組內的每一位老師都是絞盡腦汁,仔細認真地設計每一個環節以及每一個知識點,力爭呈現給學生的是最完善的導學案。一份完備的導學案少不了目標設計、問題設計、情境設計、教法學法設計等,這些也就構成了導學案的基本環節。1、目標設計要定位。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要有特定的教學目標。如果沒有了目標,一堂課將是一盤散沙,不知所雲;一篇課文將會分解得支離破碎,不知所終。所以,目標的定位非常重要,設計時要從語文學科本身特點出發,根據語文總體教學要求、單元教學安排,到與這篇課文、這個單元相關內容的教學目標來考慮。教學目標應力求在課內完成,目標設計在符合總體要求的同時,做到切合實際,切合學情,要少而精。如《鹿和狼的故事》一文,這是小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是:既要感悟人類的生存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密切聯系,懂得人類應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又能注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能運用「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的讀書方法,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要引導學生積極行動起來,為地球家園美好的明天,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因此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我進行了如下設計:1、明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講文內容;2、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一堂課下來,學生幾乎都能掌握本節課的內容,懂得了要遵循自然規律的道理,還領悟到了課文的表達方法。2、問題設計要科學。導學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導探索型的學生學習提綱,設計問題是引導學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導學案設計的關鍵所在。因此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依據學情,精心設計問題。問題的設計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啟發性、趣味性,要通俗明白而准確,同時又要有一定的層次和梯度,統籌兼顧。 我校六年級有五個班,每個班學生的語文成績也是參差不齊,所以我們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既要讓優秀生從導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又要讓一般學生受到激勵,還要讓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3、情境設計要生動。課堂教學設計要特別重視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創設一定的情境,就能使學生身臨其境、進入角色,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我們要詳細鑽研教材,依據學習內容,把握課堂學習環節,適時、恰當地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將抽象的知識化為具體的形象,讓學生通過想像感悟,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如我們在學習《青山不老》一文,要學生感受晉西北惡劣的地理環境時,我播放了晉西北沙塵暴來襲的景象,學生當時驚呆了,有的學生甚至叫了起來,還有的學生大喊「這風沙都和天連起來了,人的眼睛都睜不開,這還怎麼種樹呀?」在了解了這一惡劣的大環境時,對於後文感受老人的崇高精神的學習就簡單多了。情境設計時可以介紹背景知識,引入現實生活,使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表情、恰當的體態動作,或藉助各種媒體手段等,通過創造濃厚的情境氛圍,激發學生情感,從而有效地將語文與生活實際以及學生的體驗融合起來,成為「活語文」。4、教法與學法設計要優化。要保證導學案教學過程的最優化,設計時就應從教學內容和學情出發,在教法與學法的最優化方面動腦筋精心設計。採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留給學生「動」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讀、主動說、主動議、主動練,指導學法,使學生會讀、會說、會議、會練,通過靈活點撥、啟發指導,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緊密結合起來。如設計《草蟲的村落》導學案時,我先讓學生自學,默讀課文,想想隨著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看到了什麼?畫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再讀一讀;然後讓學生體會作者豐富的想像和獨特的感受。接著讓學生交流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和自己的體會,並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學、交流以及我的層層引導和感情朗讀,學生也感受到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以及作者通過細致觀察並展開聯想和想像的表達方法。整堂課學生就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讀、說、議、練而順利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二、導學案的使用在語文的導學課堂教學中,導學案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良好條件和操作平台,這要求我們的學生必須有較高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能力,同時對我們廣大的語文教師也提出了較高要求:一是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並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習慣;二是學生學會合作學習並具備合作學習的品質,能與同學合作完成學習探究任務;三是教師在課堂上不是進行知識的講述,而是針對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或合作學習,努力建構學生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課堂結構,促進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質疑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導學案的使用應堅持靈活性、科學性和選擇性。1、科學使用導學案,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導學案要求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過程和學習內容,通過自學課本、查閱資料和與同學合作學習、探討研究等方式把語文導學案的學習目標和知識結構進行一番完整的思考和探究,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要學的內容、要理解的重點等,讓學生帶著問題在課堂上研究,從而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我們在學習《窮人》一文時,明確了我們的學習目標為:1、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2、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的對話、心理的描寫體現人物品質的寫法;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描寫環境的句子。 在此基礎上,針對學習目標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認真閱讀課文,自主完成導學案,讓學生盡享學習的快樂。 在課堂上,通過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學生相互質疑探究加之的適時點撥,使課堂真正成為了學生自己的課堂,充分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視野,導學案的運用受到了學生的高度擁護和贊成。2、靈活使用導學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導學案要致力於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真正實現教與學的優化組合。但在課堂教學中也要因人而異,因生而定,不能全部拿來照搬。使用導學案上課的宗旨是依託導學案,但不能讓導學案牽著走,這樣的話,可能完不成教學任務,為了做題而做題。我認為拿到導學案以後,要認真研究,必須進行二次備課,備課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針對本班學習情況,對導學案進行合理的、選擇性地使用,達到導學案的最優化;二是將自己具體的教學思路和方法,與學案中的具體環節有機整合,進行整合、嫁接、創新。哪些環節是為了檢測基礎知識的掌握;哪些環節是為了生成新的內容,拓展延伸;哪些內容是要進行朗讀的訓練和作者寫作方法的滲透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靈活使用導學案,扎扎實實地開展語文教學,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3、選擇性地使用導學案,完善語文課堂教學。 運用導學案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把學習的主動權充分地還給學生。盡管導學案為教師們師所精心設計,但難免還是會有一些題會與我們的課堂、我們的教學目標脫節。導學案」是一種教學思想的引領,不能把導學案當作練習冊來完成習題。因此,在使用中,我有時會選擇性地大膽進行取捨,必要時還會將題稍作更改或補充修訂。總之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完善,不要被新方案綁住手腳。 通過近三年的實際操作和使用,我發現導學案的使用規范了課堂教學過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也從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探索思考,不斷落實、完善導學案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效性,努力打造正的高效課堂。
㈢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淺談如何有效提高閱讀理解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指師生,tl,理相容、感情融 洽和諧、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一回tk,理學家認答為:積 極的情緒(即愉快)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思 維敏捷,從而更容易接受知識,迸發出智慧的火 花,煥發出語文課堂的活力,進而開發智力,陶冶 情操,優化教學效果。因此,新課標強調學生要在 愉快中學習。
㈣ 如何編寫小學語文的導學案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指出,未來的文盲就是那些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夠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 有必要對備課進行改革,由原來的教案變為導學案。
學案是經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定的,以新課程標准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的,用於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它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自主發展的路線圖。
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也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它將知識問題化,能力過程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潛移化。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科學有效的訓練,達到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學案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按照學生的學習全過程設計,將學習的重心前移,充分體現課前、課中、課後的發展和聯系,主要依據五大環節:課前預習導學—課堂學習研討—課內訓練鞏固—當堂檢測評估—課後拓展延伸。在先學後教的基礎上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
一、總體要求:
導學案是課堂教學的總抓手,導學案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的各個環節,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導學案要根據學科特點來設置,基本要求,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知識儲備、小組任務、時間安排、課堂檢測等內容要考慮到層次,考慮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特點,按由易到難的順序編排,鞏固練習要設置選做題、思考題,「扶優扶強」。
二、「導學案」的編寫的原則:
主體性原則: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做中學。
導學性原則: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
探究性原則:盡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有可供師生豐富完善的「留白處」,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層次性原則: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三、具體要求:
1.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思考;重點、難點讓學生議論;問題讓學生思考解答;規律讓學生尋找歸納等。
2.導學案問題的來源。(預設性問題與生成性問題)
⑴教材中的重點、難點;
⑵用日常檢測中發現的知識缺陷與漏洞;
⑶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⑷教師自己最想講的知識;
⑸課堂互動中生成的問題。
在預習中用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與討論解決基本問題。學生通過有效的預習可以解決80%甚至更多的問題。教師要以自己對教材閱讀的方法與感悟、提出的問題與提出問題的思路作為支點,引導學生用教師提出的問題、提出問題的思路、角度與自己提出的問題,與教材、同學、老師進行深層對話,生成學生學習中更有思維價值的問題並讓學生去嘗試探究解決。
3.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
教師要從「多講與多練」擠占學生有限的學習時間,進行過多的機械訓練的誤區中走出來,雖然這種方式曾是應對傳統考試的法寶,但對學生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探究能力的考察是完全背道而馳的,教學效率也是不高低下的。得到的是學生在學習上的死記硬背和運用中的生搬硬套;失去的卻是學生求知的熱情和慾望以及孩子的靈性。我們的課堂應該由學生的靜聽向主動獨立思考、積極發言、展示交流,互相修正、互相點評、互相檢查轉變。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創新能力的支點,也是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探究的快樂,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獲得成就感與自信的基石。因此徹底的轉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充分的解放學生釋放學生的潛能才是我們當前進行課程改革的關鍵。主要體現在教師主導性:課堂上,當出現學生都不能解決的問題,或者是出現許多想解決的問題時,教師的點撥、歸納、篩選,是發揮教師組織、主導作用的有利時機。1、組織篩選問題。針對各小組存在的共性問題,圍繞重點難點易錯點,教師精選出具有思維價值、創造價值和發散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地進行討論交流。2、啟發引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組織和引導作用,讓學生通過生生互動,組組互動等形式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達成共識,並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交流。3、互動點撥。同時教師適時介入學生的互動,對學生無法解決或仍存偏差、歧意的問題進行適當的點撥,保證課堂討論交流的方向性和順暢性。同時教師還要結合課堂上出現的新問題,適時組織即時互動,既要保證新問題的及時解決,又要不幹擾中心問題的處理,從而使整個教學思路順暢。即便是需要講解時,也應盡量通過啟發設問,讓學生思考、探索、分析得出結論,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梳理形成知識網路,深化對基本知識的理解。
4.作業必須符合學科的特點,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拓展的必要性,作業的設計要鼓勵學生學以致用,要借課內學到的知識與達成的能力,去解決課堂以外的現實問題;作業必須緊扣教材文本要求,讓學生牢固掌握課堂內學到的知識與能力,並且能夠逐漸內化,靈活運用;作業必須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要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體現層次性。
5.課前預習
(1).沒有預習的學習是低效的。以前多部分學生沒有養成預習習慣,少部分學生能夠預習但沒有習得方法,不能突出學科的特點。這樣學習起來,學生沒有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自己該學些什麼,想學什麼,只是被動的接受和等待。導學案的預習能夠給學生明確的指導,使學生能抓住語文學習的關鍵點,自主地進行預習,在投入到課堂教學學習之前已經對學習內容有一定的理解,同時因為有了問題急於想求得夥伴或教師的幫助,急於想解決問題,所以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2).在檢查預習的環節:學生小組交流學案上的預習題目,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程,掌握學生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和不足之處。對於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障礙及疑難之處,教師要在隨後的教學中進行點撥。此環節,教師要做好三點:解決基本問題。所謂的基本問題就是掃清閱讀障礙的字詞,要處理的准確扎實;強調中心問題。預習中有關課文內容的問題一定要讓學生充分重視、明白、理解,為下一環節的合作探究做好鋪墊;強化集中的問題。大家都容易出錯的問題一定要強化解決,哪怕是一個字的讀音,也要做到事無巨細的弄准確,不留預習上的的死角,這也是堂堂清的具體體現。
四 導學案的編寫
(一)、導學案的性質
導學案應是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可以籍此並依託教材可以比較輕松的做到自主學習的具體方案,是教師給學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學習的平台。
(二)、導學案編寫的基本原則
1、主體性原則: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做中學。
2、導學性原則: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師生可共同參與。
3、問題性原則: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問題要精心設計,可以是填空,可以是思考題或其他形式。
4、層次性原則:導學案所涉及的課堂內容,要分層探究,有序引導,體現知識的逐步生成過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狀上升。同時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5、探究性原則:盡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有可供師生豐富完善的「留白」處,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具體要求:
第一、「導學案」應該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
第二、「導學案」應注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體系;
第三、「導學案」應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
第四、「導學案」應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
第五、注意「導學案」與一般教案、講義的區別,不能把「導學案」寫成類似學習輔導用書的模式。更不能直接照搬教輔資料。
第 六、「導學案」的編寫一般按課時進行,與教師上課同步,適合於不同課型的教學需要。
(三)「導學案」的備課模式:
「導學案」備課的基本模式:「提前備課,集體研討、輪流主備、優化學案、師生共用」。
1、集體備課(這我們做不到,都是單槍匹馬。)
備課組長提前兩周召集全體組員就一周內所要講的內容進行說課,著重圍繞如何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流程,分析學生情況等方面內容。
2、輪流主備
在集體研討的基礎上,備課組長將內容進行分工,主備教師提前一周拿出「導學案」初稿,並交給備課組長審查修改;備課組長將一周的「導學案」草稿交分管領導審定,製成正式文本。
3、提前發放
上課前一天將「導學案」發至學生,正式上課前收齊後適度批閱,任課教師對「導學案」再次進行閱讀理解和補充完善。
4、課後反饋
師生共用「導學案」實施課堂教學,課後教師在「導學案」的有關欄目或空白處填寫「課後記」,用於下次集體備課時小組交流。
5、整理成冊
備課組長負責將「導學案」整理成冊,作為本備課組的教案,每學期交教導處一份,以備檢查和存檔。
( 四)、導學案的編寫格式
1、容量要求:八開紙正反兩面、頁邊距、中縫2厘米左右,三案合一。
2、頁眉設置:
××學校 )×什麼科目什麼版 導學案№×× 編寫:××× 審核:×××
3、頁腳設置: 章節名稱(×章×節) 頁碼 激勵話語(名言、警句)。
4、導學案編寫的基本環節
小學語文導學案設計舉例
課 題 第十七課、古詩【絕句】
課 型 新授課 年級 二 主備人 xxx 執教人 xxx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9個字。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學習重點難 點 識字、寫字,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預習內容 1.背誦【望廬山瀑布】2.初讀課文,掃除生字障礙。(查字典)
學 習 過 程
環節 學 案 導案
創設情境
提出質疑 1.聽寫詞語。香爐 白銀 流水 1. 復習導入 。
2.背上首古詩。 2. 板書課題。
3.讀古詩,提出不懂的詞、句。 3. 聽話引入,揭示課題。
自學探究
合作交流 1. 理解詩意。2. 組內交流詞義、詩意。 引導學生自讀課文。
交流展示
深化感悟 1. 詩中寫了哪些景物?那些色彩?
2. 這些景物是在什麼地方看到的? 引導學生了解詩景。
總結鞏固
拓展創新 1. 讀古詩,畫出節奏。 1. 指導朗讀。
2. 重點寫 ;吳、含、窗、嶺、鳴、泊、絕、柳字並組詞。 2. 指導書寫生字。
學習收獲及反思
㈤ 如何指導學生運用導學案進行語文教學
1.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回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答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
㈥ 小學語文有效導學案設計的幾點思考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探索,筆者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下一些細節上入手;
一、充分預設,提高教學准備工作有效性
進入新課改以來,「無法預設的精彩」——「課堂生成」被很多教師盲目拔高,導致很多教師不致力於課前的梢心預設,而將課堂實際效益更多的寄希望於課堂上的隨機生成,從而導致課堂上教學時間的浪費。其實對於更多的一線教師,尤其是更多的年輕教師來說,課前充分的預設對提高課堂實際效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提高程序預設的有效性。備課強調獨立鑽研、自主備課與合作研究、集體備課相結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讀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內涵,自主備課時還要考慮到適合任教班級學生學法的研究與設計。在此基礎上,帶著自己的思考,加強同教研組教師的集體備課,共享收集的教學資料,擬定教學的重點難點訓練點,商討有效高效的教學策略。自主備課與集體備課的有機結合,能切實提高程序預設的有效性,為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高效奠定堅實的基礎。
2.提高課前預習的有效性。一直以來,課前預習這個環節最易被很多語文教師忽視。沒有學生高質量的預習准備,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課堂教學。實際教學中,尤其是對中高年級的學生執教者應該教給學生一些預習的方法,如「不動筆墨不讀書」,並通過課堂反饋提高預習質量的達成度;二是有針對性地提出某些預習題,比如熟讀課文,學會生字詞等,讓學生提前進入學習狀態,節省課堂上寶貴的時間:三是進一步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教學即可以從預習入手,以學定教。四是指導學生學會採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既有助於學習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與運用能力。
㈦ 如何科學編寫小學語文導學案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指出,未來的文盲就是那些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夠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 有必要對備課進行改革,由原來的教案變為導學案.
學案是經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定的,以新課程標准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的,用於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它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自主發展的路線圖.
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也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它將知識問題化,能力過程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潛移化.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科學有效的訓練,達到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學案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按照學生的學習全過程設計,將學習的重心前移,充分體現課前、課中、課後的發展和聯系,主要依據五大環節:課前預習導學—課堂學習研討—課內訓練鞏固—當堂檢測評估—課後拓展延伸.在先學後教的基礎上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
一、總體要求:
導學案是課堂教學的總抓手,導學案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的各個環節,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導學案要根據學科特點來設置,基本要求,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知識儲備、小組任務、時間安排、課堂檢測等內容要考慮到層次,考慮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特點,按由易到難的順序編排,鞏固練習要設置選做題、思考題,「扶優扶強」.
二、「導學案」的編寫的原則:
主體性原則: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做中學.
導學性原則: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
探究性原則:盡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有可供師生豐富完善的「留白處」,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層次性原則: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三、具體要求:
1.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思考;重點、難點讓學生議論;問題讓學生思考解答;規律讓學生尋找歸納等.
2.導學案問題的來源.(預設性問題與生成性問題)
⑴教材中的重點、難點;
⑵用日常檢測中發現的知識缺陷與漏洞;
⑶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⑷教師自己最想講的知識;
⑸課堂互動中生成的問題.
在預習中用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與討論解決基本問題.學生通過有效的預習可以解決80%甚至更多的問題.教師要以自己對教材閱讀的方法與感悟、提出的問題與提出問題的思路作為支點,引導學生用教師提出的問題、提出問題的思路、角度與自己提出的問題,與教材、同學、老師進行深層對話,生成學生學習中更有思維價值的問題並讓學生去嘗試探究解決.
3.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
教師要從「多講與多練」擠占學生有限的學習時間,進行過多的機械訓練的誤區中走出來,雖然這種方式曾是應對傳統考試的法寶,但對學生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探究能力的考察是完全背道而馳的,教學效率也是不高低下的.得到的是學生在學習上的死記硬背和運用中的生搬硬套;失去的卻是學生求知的熱情和慾望以及孩子的靈性.我們的課堂應該由學生的靜聽向主動獨立思考、積極發言、展示交流,互相修正、互相點評、互相檢查轉變.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創新能力的支點,也是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探究的快樂,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獲得成就感與自信的基石.因此徹底的轉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充分的解放學生釋放學生的潛能才是我們當前進行課程改革的關鍵.主要體現在教師主導性:課堂上,當出現學生都不能解決的問題,或者是出現許多想解決的問題時,教師的點撥、歸納、篩選,是發揮教師組織、主導作用的有利時機.1、組織篩選問題.針對各小組存在的共性問題,圍繞重點難點易錯點,教師精選出具有思維價值、創造價值和發散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地進行討論交流.2、啟發引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組織和引導作用,讓學生通過生生互動,組組互動等形式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達成共識,並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交流.3、互動點撥.同時教師適時介入學生的互動,對學生無法解決或仍存偏差、歧意的問題進行適當的點撥,保證課堂討論交流的方向性和順暢性.同時教師還要結合課堂上出現的新問題,適時組織即時互動,既要保證新問題的及時解決,又要不幹擾中心問題的處理,從而使整個教學思路順暢.即便是需要講解時,也應盡量通過啟發設問,讓學生思考、探索、分析得出結論,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梳理形成知識網路,深化對基本知識的理解.
4.作業必須符合學科的特點,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拓展的必要性,作業的設計要鼓勵學生學以致用,要借課內學到的知識與達成的能力,去解決課堂以外的現實問題;作業必須緊扣教材文本要求,讓學生牢固掌握課堂內學到的知識與能力,並且能夠逐漸內化,靈活運用;作業必須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要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體現層次性.
5.課前預習
(1).沒有預習的學習是低效的.以前多部分學生沒有養成預習習慣,少部分學生能夠預習但沒有習得方法,不能突出學科的特點.這樣學習起來,學生沒有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自己該學些什麼,想學什麼,只是被動的接受和等待.導學案的預習能夠給學生明確的指導,使學生能抓住語文學習的關鍵點,自主地進行預習,在投入到課堂教學學習之前已經對學習內容有一定的理解,同時因為有了問題急於想求得夥伴或教師的幫助,急於想解決問題,所以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2).在檢查預習的環節:學生小組交流學案上的預習題目,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程,掌握學生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和不足之處.對於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障礙及疑難之處,教師要在隨後的教學中進行點撥.此環節,教師要做好三點:解決基本問題.所謂的基本問題就是掃清閱讀障礙的字詞,要處理的准確扎實;強調中心問題.預習中有關課文內容的問題一定要讓學生充分重視、明白、理解,為下一環節的合作探究做好鋪墊;強化集中的問題.大家都容易出錯的問題一定要強化解決,哪怕是一個字的讀音,也要做到事無巨細的弄准確,不留預習上的的死角,這也是堂堂清的具體體現.
四 導學案的編寫
(一)、導學案的性質
導學案應是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可以籍此並依託教材可以比較輕松的做到自主學習的具體方案,是教師給學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學習的平台.
(二)、導學案編寫的基本原則
1、主體性原則: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做中學.
2、導學性原則: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師生可共同參與.
3、問題性原則: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問題要精心設計,可以是填空,可以是思考題或其他形式.
4、層次性原則:導學案所涉及的課堂內容,要分層探究,有序引導,體現知識的逐步生成過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狀上升.同時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5、探究性原則:盡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有可供師生豐富完善的「留白」處,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具體要求:
第一、「導學案」應該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
第二、「導學案」應注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體系;
第三、「導學案」應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
第四、「導學案」應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
第五、注意「導學案」與一般教案、講義的區別,不能把「導學案」寫成類似學習輔導用書的模式.更不能直接照搬教輔資料.
第 六、「導學案」的編寫一般按課時進行,與教師上課同步,適合於不同課型的教學需要.
(三)「導學案」的備課模式:
「導學案」備課的基本模式:「提前備課,集體研討、輪流主備、優化學案、師生共用」.
1、集體備課(這我們做不到,都是單槍匹馬.)
備課組長提前兩周召集全體組員就一周內所要講的內容進行說課,著重圍繞如何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流程,分析學生情況等方面內容.
2、輪流主備
在集體研討的基礎上,備課組長將內容進行分工,主備教師提前一周拿出「導學案」初稿,並交給備課組長審查修改;備課組長將一周的「導學案」草稿交分管領導審定,製成正式文本.
3、提前發放
上課前一天將「導學案」發至學生,正式上課前收齊後適度批閱,任課教師對「導學案」再次進行閱讀理解和補充完善.
4、課後反饋
師生共用「導學案」實施課堂教學,課後教師在「導學案」的有關欄目或空白處填寫「課後記」,用於下次集體備課時小組交流.
5、整理成冊
備課組長負責將「導學案」整理成冊,作為本備課組的教案,每學期交教導處一份,以備檢查和存檔.
( 四)、導學案的編寫格式
1、容量要求:八開紙正反兩面、頁邊距、中縫2厘米左右,三案合一.
2、頁眉設置:
××學校 )×什麼科目什麼版 導學案№×× 編寫:××× 審核:×××
3、頁腳設置: 章節名稱(×章×節) 頁碼 激勵話語(名言、警句).
4、導學案編寫的基本環節
小學語文導學案設計舉例
課 題 第十七課、古詩【絕句】
課 型 新授課 年級 二 主備人 xxx 執教人 xxx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9個字.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學習重點難 點 識字、寫字,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預習內容 1.背誦【望廬山瀑布】2.初讀課文,掃除生字障礙.(查字典)
學 習 過 程
環節 學 案 導案
創設情境
提出質疑 1.聽寫詞語.香爐 白銀 流水 1. 復習導入 .
2.背上首古詩. 2. 板書課題.
3.讀古詩,提出不懂的詞、句. 3. 聽話引入,揭示課題.
自學探究
合作交流 1. 理解詩意.2. 組內交流詞義、詩意. 引導學生自讀課文.
交流展示
深化感悟 1. 詩中寫了哪些景物?那些色彩?
2. 這些景物是在什麼地方看到的? 引導學生了解詩景.
總結鞏固
拓展創新 1. 讀古詩,畫出節奏. 1. 指導朗讀.
2. 重點寫 ;吳、含、窗、嶺、鳴、泊、絕、柳字並組詞. 2. 指導書寫生字.
學習收獲及反思
㈧ 導學案的小學語文課堂究竟該怎樣上才有效
「導學案」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於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基於導學案的小學語文課堂必須保證「一變」「一不變」。變的是課堂結構、基本策略、導學手段等。不變的是語文課程的特徵,語文課堂賦有語文味,需要加強語言文字的必要訓練。
一、處理好「教案」與「導學案」的關系
「教案」側重在「教」,是教師實施教學的流程圖;「導學案」側重在「學」,是學生在教師有效「導」的前提下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線路圖。從另一個層面上說,「教案」是「綱」,「導學案」是「目」,「綱」舉「目」張,「導學案」必須是教師依據「教案」和學情,通過問題引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案」是「唇」,「導學案」是「齒」,「唇」「齒」相依,「教案」與「導學案」應水乳交融,相互輝映,一旦脫離,則「唇」亡「齒」寒,導學案將失去其應有的作用。
二、導學案課堂必須「始出問題,歸於問題」
1、課堂應該以問題為楔子,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課始,反饋導學案預習效果。梳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教師要敏銳地提取出有價值的問題作為本節課探究的重點。以此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特別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引導學生深入課文,抓住關鍵詞句,在反復讀悟中解決問題。這樣既保持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徵(即語言文字的訓練),又發揮了導學案的導學功能。
2、課堂呈現的問題應該「激興趣、低起點、層次化、貼生活、重體悟」。興趣是生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動力。問題應該引起學生探究的渴望,不能深,不能讓學生無從「下口」,要有「問題一出來,課堂一鍋粥」的熱烈探討氣氛。要學生參與程度最大化。圍繞教學目標,問題逐漸縱深下去,體現出層次性。要努力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
㈨ 小學語文導學案怎麼寫
呵呵,我們學校也在摸索。基本流程如下: 一、學習目標: 學習重、難點:版 二、預習導學權:(如文學常識積累、課文背景介紹等) 三、文本閱讀:(老師可以預設問題) 四、課堂反饋 以上只是基本步驟,具體課文內容可靈活運用。